關于《勾股定理》優秀說課稿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勾股定理》優秀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勾股定理》優秀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從知識結構上看,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數量關系,為后續學習解直角三角形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從學生認知結構上看,它把形的特征轉化成數量關系,架起了幾何與代數之間的橋梁;勾股定理又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素材,因此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根據數學新課程標準以及八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如下學習目標: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其中情感態度方面,以我國數學文化為主線,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悠久文化的情感。
(二)重點與難點
為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為:勾股定理的探索過程。限于八年級學生的思維水平,我將面積法(拼圖法)發現勾股定理確定為本節課的難點,我將引導學生動手實驗突出重點,合作交流突破難點。
二、教學與學法分析
教學方法葉圣陶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因此教師利用幾何直觀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的探索,設計實驗讓學生進行驗證,感悟其中所蘊涵的思想方法。
學法指導為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鼓勵學生采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親自感知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三、教學過程
我國數學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為了使學生感受其傳承的魅力,我將本節課設計為以下五個環節。
首先,情境導入古韻今風
給出《七巧八分圖》中的一組圖片,讓學生利用兩組七巧板進行合作拼圖。讓學生觀察并思考三個正方形面積之間的關系?它們圍成了怎么樣三角形,反映在三邊上,又蘊含著怎么樣數學奧秘呢?寓教于樂,激發學生好奇、探究的欲望。
第二步追溯歷史解密真相
勾股定理的探索過程是本節課的重點,依照數學知識的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原則,我設計如下三個活動。
從上面低起點的問題入手,有利于學生參與探索。學生很容易發現,在等腰三角形中存在如下關系。巧妙的將面積之間的關系轉化為邊長之間的關系,體現了轉化的思想。觀察發現雖然直觀,但面積計算更具說服力。將圖形轉化為邊在格線上的圖形,以便于計算圖形面積,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思想。學生會想到用"數格子"的方法,這種方法雖然簡單易行,但對于下一步探索一般直角三角形并不適用,具有局限性。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利用"割"和"補"的方法求正方形C的面積,為下一步探索復雜圖形的面積做鋪墊。
突破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束縛,探索在一般情況下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存在這一結論呢?體現了"從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規律。教師給出邊長單位長度分別為3、4、5的直角三角形,避免了學生因作圖不準確而產生的錯誤,也為下面"勾三股四弦五"的提出埋下伏筆。有了上一環節的鋪墊,有效地分散了難點。在求正方形C的面積時,學生將展示"割"的方法,"補"的方法,有的學生可能會發現平移的.方法,旋轉的方法,對于這兩種新方法教師應給于表揚,肯定學生的研究成果,培養學生的類比、遷移以及探索問題的能力。
使用幾何畫板動態演示,使幾何與代數之間的關系可視化。當為直角三角形時,改變三邊長度三邊關系不變,當∠α為銳角或鈍角時,三邊關系就改變了,進而強調了命題成立的前提條件必須是直角三角形。加深學生對勾股定理理解的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以上三個環節層層深入步步引導,學生歸納得到命題1,從而培養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感性認識未必是正確的,推理驗證證實我們的猜想。
第三步推陳出新借古鼎新
教材中直接給出"趙爽弦圖"的證法對學生的思維是一種禁錮,教師創新使用教材,利用拼圖活動解放學生的大腦,讓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證明勾股定理。這是教學的難點也是重點,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的思維在相互討論中碰撞、在相互學習中完善。教師深入到學生中間,觀察學生探究方法接受學生的質疑,對于不同的拼圖方案給予肯定。從而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一教學理念。學生會發現兩種證明方案。
方案1為趙爽弦圖,學生講解論證過程,再現古代數學家的探索方法。方案2為學生自己探索的結果,論證之巧較方案1有異曲同工之妙。整個探索過程,讓學生經歷由表面到本質,由合情推理到演繹推理的發掘過程,體會數學的嚴謹性。對比"古"、"今"兩種證法,讓學生體會"吹盡黃沙始到金"的喜悅,感受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自豪感。板書勾股定理,進而給出字母表示,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
教師對"勾、股、弦"的含義以及古今中外對勾股定理的研究做一個介紹,使學生感受數學文化,培養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利用勾股樹動態演示,讓學生欣賞數學的精巧、優美。
第四步取其精華古為今用
我按照"理解—掌握—運用"的梯度設計了如下三組習題。
(1)對應難點,鞏固所學。
(2)考查重點,深化新知。
(3)解決問題,感受應用。
第五步溫故反思任務后延
在課堂接近尾聲時,我鼓勵學生從"四基"的要求對本節課進行小結。進而總結出一個定理、二個方案、三種思想、四種經驗。
然后布置作業,分層作業體現了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
《勾股定理》優秀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勾股定理是學生在已經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關性質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條非常重要的性質,是幾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個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數量關系,它可以解決直角三角形中的計算問題,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據之一,在實際生活中用途很大。
教材在編寫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實際分析、拼圖等活動,使學生獲得較為直觀的印象;通過聯系和比較,理解勾股定理,以利于正確的進行運用。
據此,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及其證明。
2、能夠靈活地運用勾股定理及其計算。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的能力。
4、通過介紹中國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與熱愛祖國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鉆研精神。
二、教學重點:
勾股定理的證明和應用。
三、教學難點:
勾股定理的證明。
四、教法和學法:
教法和學法是體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本課的教法和學法體現如下特點:
以自學輔導為主,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運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和興趣,組織學生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
切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討論、操作、歸納,理解定理,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演示實物,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分析、證明,使學生得到獲得新知的成功感受,從而激發學生鉆研新知的欲望。
五、教學程序
:本節內容的教學主要體現在學生動手、動腦方面,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心理,教學程序設計如下:
(一)創設情境 以古引新
1、由故事引入,3000多年前有個叫商高的人對周公說,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兩端連接得到一個直角三角形,如果勾是3,股是4,那么弦等于5。這樣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欲。
2、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這個性質呢?教師要善于激疑,使學生進入樂學狀態。
3、板書課題,出示學習目標。
(二)初步感知 理解教材
教師指導學生自學教材,通過自學感悟理解新知,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鍛煉學生主動探究知識,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三)質疑解難、討論歸納:
1、教師設疑或學生提疑。如:怎樣證明勾股定理?學生通過自學,中等以上的學生基本掌握,這時能激發學生的表現欲。
2、教師引導學生按照要求進行拼圖,觀察并分析;
(1)這兩個圖形有什么特點?
(2)你能寫出這兩個圖形的面積嗎?
(3)如何運用勾股定理?是否還有其他形式?
這時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達到人人參與的效果,接著全班交流。先有某一組代表發言,說明本組對問題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組作評價和補充。教師及時進行富有啟發性的點撥,最后,師生共同歸納,形成一致意見,最終解決疑難。
(四)鞏固練習 強化提高
1、出示練習,學生分組解答,并由學生總結解題規律。課堂教學中動靜結合,以免引起學生的疲勞。
2、出示例1學生試解,師生共同評價,以加深對例題的理解與運用。針對例題再次出現鞏固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對練習中出現的情況可采取互評、互議的形式,在互評互議中出現的具有代表性的問題,教師可以采取全班討論的形式予以解決,以此突出教學重點。
(五)歸納總結 練習反饋
引導學生對知識要點進行總結,梳理學習思路。分發自我反饋練習,學生獨立完成。
本課意在創設愉悅和諧的樂學氣氛,優化教學手段,借助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加強師生間的合作,營造一種學生敢想、感說、感問的課堂氣氛,讓全體學生都能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教學活動,在學習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
《勾股定理》優秀說課稿3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這節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初級中學教材北師大版八年級第一章第一節《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課時,勾股定理是幾何中幾個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邊的數量關系。它在數學的發展中起過重要的作用,在現時世界中也有著廣泛的作用。學生通過對勾股定理的學習,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對直角三角形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掌握勾股定理,并能運用勾股定理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索及驗證勾股定理的過程,了解利用拼圖驗證勾股定理的方法,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意識、主動探究的習慣,感受數形結合和從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愛國熱情,讓學生體驗自己努力得到結論的成就感,體驗數學充滿探索和創造,體驗數學的美感,從而了解數學,喜歡數學。
(三)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及驗證勾股定理的過程,并能用它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用面積法(拼圖法)發現勾股定理。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辦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動手實驗,讓學生在實驗中探索、在探索中領悟、在領悟中理解。
二、教法與學法分析:
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觀察、歸納、猜想和推理的能力.他們在小學已學習了一些幾何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包括割補、拼接),但運用面積法和割補思想來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還不夠。另外,學生普遍學習積極性較高,課堂活動參與較主動,但合作交流的能力還有待加強.
教法分析:結合八年級學生和本節教材的特點,在教學中采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拓展鞏固”的模式, 選擇引導探索法。把教學過程轉化為學生親身觀察,大膽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的過程。
學法分析: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學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研討式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 教學過程設計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2、實驗操作,模型構建
3、回歸生活,應用新知
4、知識拓展,鞏固深化5。感悟收獲,布置作業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樓房三樓失火,消防隊員趕來救火,了解到每層樓高3米,消防隊員取來6。5米長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離墻基的距離是2。5米,請問消防隊員能否進入三樓滅火?
設計意圖:以實際問題為切入點引入新課,反映了數學來源于實際生活,產生于人的需要,也體現了知識的發生過程,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一個“數學化”的過程,從而引出下面的環節。
實驗操作模型構建
1、等腰直角三角形(數格子)
2、一般直角三角形(割補)
問題一:對于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Ⅰ、Ⅱ、Ⅲ的面積有何關系?
設計意圖:這樣做利于學生參與探索,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問題二:對于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正方形Ⅰ、Ⅱ、Ⅲ的面積也有這個關系嗎?(割補法是本節的難點,組織學生合作交流)
設計意圖:不僅有利于突破難點,而且為歸納結論打下基礎,讓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無形中得到提高。
通過以上實驗歸納總結勾股定理。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合作交流,歸納出勾股定理的雛形,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時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體驗了從特殊—— 一般的認知規律。
回歸生活應用新知
讓學生解決開頭情景中的問題,前呼后應,增強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增加學以致用的樂趣和信心。
四、知識拓展鞏固深化
基礎題,情境題,探索題。
設計意圖:給出一組題目,分三個梯度,由淺入深層層練習,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知識的運用得到升華。
基礎題: 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邊長為3,斜邊為5,另一直角邊長為X,你可以根據條件提出多少個數學問題?你能解決所提出的問題嗎?
設計意圖:這道題立足于雙基.通過學生自己創設情境,鍛煉了發散思維.
情境題:小明媽媽買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電視機。小明量了電視機的屏幕后,發現屏幕只有58厘米長和46厘米寬,他覺得一定是售貨員搞錯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嗎?
設計意圖:增加學生的生活常識,也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探索題: 做一個長,寬,高分別為50厘米,40厘米,30厘米的木箱,一根長為70厘米的木棒能否放入,為什么?試用今天學過的知識說明。
設計意圖:探索題的難度相對大了些,但教師利用教學模型和學生合作交流的方式,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空間想象能力。
五、感悟收獲布置作業:
這節課你的收獲是什么?
1、課本習題2.1
2、搜集有關勾股定理證明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