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優秀說課稿(通用6篇)
作為一名老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觀潮》優秀說課稿(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潮》優秀說課稿1
今日我向大家說課的資料是《觀潮》的第二課時。我們常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下面,我僅就自我閱讀、理解《觀潮》這篇課文后的感受和初步的設想,與大家做以交流。說課的資料大致分為這樣幾個方面:說教材、說學生、說目標、說思路。
一、說教材——解讀文本,感知“天下奇觀”:
《觀潮》是第一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作者經過自我的所見、所聞、所感,以生動的語言展現了被人們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雄偉壯觀的景象。這篇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是先總的介紹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然后按照“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退之后”的時間順序,描述看到、聽到和感到的壯觀景象。在重點部分“潮來之時”又按從遠到近的順序,抓住潮聲、潮形寫出了潮來時的驚心動魄。作者這樣清晰的行文順序,既向學生們揭示了怎樣按照必須的順序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也供給給學生讀文,理清文章脈絡的一個扶手。這一點將成為我教學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
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稱頌。明代詩人王在晉以往在《望江臺》中寫道:“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水自天來。”其中,“奇”,作為主線始終統領全文。具體來說:潮來之前,作者經過觀潮人群急切心境的描述,從側面突出了一個“奇”;潮來之時,作者把潮水由遠及近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織在一齊描述,再現了大潮的勢不可擋,進一步突出了一個“奇”;潮頭過后,余波“漫天卷地般涌來”,可見潮頭雖去,氣勢猶在,留給我們的仍是一個“奇”。以上就是對自我對教材的一個整體把握和分析。
二、說學生——以學定教,探究“天下奇觀”:
四年級是小學階段由低向高發展的關鍵期,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必須的自讀自悟本事,如:他們在初讀課文中,會比較容易地抓住全文的行文順序,也會在自由讀中相繼找出直接描述潮水的語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變化,所以在教學中,針對學生能夠自悟到的,能夠放手讓學生去讀去悟。但透過那一系列“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風號浪吼”等的精妙、生動的描述,從而感受到錢塘江大潮不愧是“天下奇觀”,那雄偉壯觀的景象一次次映像在學生的頭腦中,這是四年級學生難以自讀自悟到的。雖然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樂于與人交流,但他們的生活經驗有限,透過一系列精妙、生動的文字去想象的本事還有待于培養和提升。讀懂了學生的“懂”與“不懂”,由此我開始制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三、說目標——以學定教,探究“天下奇觀”:
我制定的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為:
1、引導學生邊讀書,邊抓住有關描述潮水的詞句,經過聯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等方法來想象畫面,從而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神奇壯觀,并鼓勵學生把自我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3、讓學生感悟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對自然奇觀,壯美山河的熱愛之情。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讀懂3、4自然段,即引導學生抓住潮來時潮水聲音變化的詞語和潮水形態變化的詞語,來理解大潮的雄偉氣勢。
本課時的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生動而有層次地描述錢塘江大潮的雄奇的,從而深切體會到錢塘江大潮,被稱為“天下奇觀”。
四、說思路——建構過程,感悟“天下奇觀”:
“為學生營造充滿真情、詩意的課堂”是我們語文教師共同的追求。應對《觀潮》這樣一篇大氣磅礴,詩意十足的寫景散文,我們更應當以強烈的人文意識、多樣的學習方式、豐富的讀書實踐促發孩子獨特的情感體驗。讓孩子們在充滿詩意的課堂上與文本實現心靈的對晤,享受閱讀的歡樂!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上課伊始,我想用平和的語氣和學生們在簡便的談話中漸漸走近文本。試想能夠這樣展開一番談話: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觀潮》這篇課文,還學習了生字新詞,那我們就比比誰的記憶力最強,好嗎于是,我會分別出示四組詞語:
平靜
悶雷滾動一條白線
白浪翻滾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風號浪吼
在學生讀過這些生字新詞后,我相機問道:這四組詞語,都是描述錢塘江大潮的,那么有什么不一樣呢學生們會輕而易舉地回答出來:這四組詞語分別描述了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來之后潮水的樣貌和聲音的。這樣設計的意圖有二:一是引導學生們復習重點的詞語;二是引導學生們快速理清課文大的脈絡。緊之后,我故作玄虛,設計一個更加趣味的記憶力比賽的資料,我會快速提問道:課文描述的是哪兒的大潮一年一度的觀潮日,是什么時候目的是重溫第一課時已經讀懂的第二自然段的相關資料。而后,我繼續提問:這節課,教師就和大家一齊去錢塘江觀潮。是啊,江潮還沒有來,江面很平靜,可是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人們等啊,盼啊!那么,如果你就是這人群中的一員,你會等著什么、盼著什么心境又是怎樣的呢就在師生們簡便的一問一答中,把學生們已經讀懂的重新建構起來,也能夠漸漸地讓學生們由讀者轉向一個觀潮者,勾起學生們觀潮的強烈欲望,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帶入文本當中,身臨其境地感受大潮的雄奇。
(二)重點切入,體驗大潮的雄奇。
1、自由讀,總體感受潮來之時的景象。
我是這樣設計自由讀導語的:自由輕聲讀課文的三、四自然段。大家要細地聽潮、看潮、用心體驗潮,用直線畫出描述潮來時聲音的語句,用曲線畫出描述潮來時樣貌的語句。
2、指名讀、聽讀,感受潮來之時的巨大變化。
學生自由讀后,我想這時教師應當適時地對學生們所畫的聽到的和看到的語句進行及時的反饋,這是學生們繼續理解其巨大變化和雄偉氣勢所必不可少的。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們在反饋中,可能會打亂順序,或者遺漏其中的一些語句,這是客觀存在的,所以在學生自由分散反饋后,我們可試著用這樣的一個小設計進行糾正與整合。具體來說:認真聽教師讀3、4自然段中你們所畫的語句,看看作者是用哪些詞語把這幾處描述連接起來的。請你把聽到的詞語在書中圈出來。隨后師讀生聽: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構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其中,把表示作者觀察、寫作順序的四個詞語讀得重一些,我想此時在學生頭腦中所呈現的決不只是支離破碎的語句,而是感受到潮來之時,大潮的聲音和大潮的形態的變化以及作者由遠及近地觀察,隨著位置的轉變和時間的推移來描述潮水變化的敘述方法。
3、細致默讀,深入體會潮來之時的雄偉氣勢。
設計的默讀思考題是這樣的:請你再細致地讀讀你剛才所畫的語句,邊讀邊想象,看看從哪兒感受到潮來時那壯觀的景象,把你由此想象到的批注在書旁。在此基礎上,并提出交流的要求:一會兒,你能夠借助批注,用語言來描繪你所想象到的,也能夠經過朗讀,再現出你所想象到的。這樣一個問題的設計,我想是基于這樣幾點思考:一是保證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要有必須的開度,也就是說值得深入思考;二是兼顧到了學生的差異,有的學生善說、有的學生善讀,讓他們有選擇學習方式的權利,盡顯他們的才華,帶給他們學習語文的歡樂;三是這其中關鍵性的語句十分多,但難易程度卻不一樣,為了防止少慢差費現象的發生,以這樣不一樣的交流方式可使課堂教學更具實效性。
4、品讀,深入體會潮的聲音和形態之奇。
在交流伊始,我們能夠出示剛才學生在聽讀中圈出的表示順序的那四個詞語“遠處……”、“過了一會兒……”、“再近些……”、“越來越近……”,引導學生按照記敘順序,來邊讀邊談談自我想象到的。
(1)“遠處……”
學生們很容易抓到第一句,我們能夠借助學生的朗讀,引起大家的發散思考。具體操作是:我剛才聽到你在讀這句話中,異常突出了“好像悶雷滾動”,你能說說此時聽著這滾滾而來的聲音,你仿佛想到了什么嗎此時,孩子們可能會結合生活實際,說道:平時我聽到過大雨來臨之前,那由遠而近的滾滾的雷聲,預示著一場傾盆大雨即將來臨,那么此時聽到潮水發出的隆隆的聲音,雖然比較沉悶,但持續不斷,我想潮水的來勢也必須很猛、很大。此時,教師可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小結:是啊,就像他剛才聯系生活實際體會的那樣,未見其形,但聞其聲,雖然潮水還距離我們很遠,但卻能聽到它滾動不止的聲音。而后,再請幾個學生帶著自我的感受再來讀這一句。隨之,教師以學生剛才的發言進行過渡:是不是真像你們所說的這潮水來勢洶涌呢過了一會兒,潮水又有什么變化呢
(2)“過了一會兒……”
此時,學生們會抓住“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來加以回答:那條白線就是大潮的潮頭,說明潮真的來了。隨之,教師追問道:觀潮的人們從一大早一向等到了午后一點左右,這時最終看到了一條白線,如果你們是觀潮的人,你們會怎樣樣呢這樣一個追問,目的是讓學生打開想象的空間,把自我當作好像是真的在看潮,真的在聽潮。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這是我們一向倡導的,那么我想為了不讓學生由教師牽著走,不讓學生成為旁觀者,所以抓住學生與教材的契合點,使他們不由自主地走進文本,促其體驗,和作者產生共鳴,這可能是比較實用的一個方法。剛才的一個追問,學生們勢必會七嘴八舌地說道:人們會叫喊起來!跳起來!歡呼起來!隨即我會問道:那么多的人,大家都這樣情不自禁地喊呀、叫呀,這樣的場面,能用書中的一個詞語來形容嗎顯而易見,學生們會不約而同地找到“沸騰”一詞。此時讓學生想象著沸騰的場面,懷著激動、高興的心境再讀這一句,想必會讀得有滋有味。
在這種情形下,教師能夠準備一小段過渡語,調整一下課堂的節奏,也對作者這樣精妙的寫法進行闡明,教師能夠這樣小結:課文既寫出了大潮在遠處時的聲音和樣貌,還寫出了觀潮人的情緒,作者觀察得多么仔細啊!你們也很會觀潮,不僅僅聽到了大潮在遠方的聲音,看到了大潮在遠處的樣貌,更難得的是你們還想象到了觀潮人的心境,真是不簡單。還有的學生會緊之后抓住“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這一句來加以體會。為了避免學生泛泛地想象和空談,需要在此提示學生經過抓住句中的重點詞語來加以體會。這樣,學生會相繼抓住“很快移來”、“拉長變粗”、“橫貫江面”這幾個詞語,加以具體的想象和描繪:潮水前進的速度越來越快,并且離我們越來越近,我們不只能看到潮水的頭,還能看到整個江面都是飛奔而來的潮水,這就是“橫貫江面”。如果,在學生的發言中,能抓住“橫貫江面”一詞來理解,必須要對他及時地給予肯定,并請他經過朗讀再現這壯觀的景象。隨后,教師在那里播放大潮由遠及近的視頻畫面,讓學生們更加如臨其境,最終讓他們齊聲朗讀這兩句話。借著孩子們興趣盎然的時候,教師可相機導讀到浪頭越來越近的時候,大潮又是怎樣一番情景呢?
(3)“再近些……”
“只見白浪翻滾,構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這一句話比較好理解,我想能夠提示學生們借助數學常識“兩丈相當于6米多”來深刻感受到“兩丈多高的水墻”是多么的壯觀啊!如果能夠,我們在那里能夠順勢追問:此時,我們看見的是什么而看不見什么呢看似一個不相關的問題,實則引導學生聯系著上文加以想象,更加深刻體會到“兩丈多高的水墻”是如此的壯觀。此時,從學生們的口中可能會描繪出不一樣的畫面,有的說:“我們眼中只見洶涌的潮水構成無數的巨浪翻滾著,一浪高過一浪,一浪蓋過一浪。”有的說:“我好像看到巨浪相互交錯、撞擊,構成一堵高大的水墻,而看不到那條白線了。”還有的說:“江邊的、遠處一切景物都已被這如同水墻一般的、不斷翻滾、奔涌的潮水擋住了,看不到了。”這樣一個追問必須會撩起學生心中的感慨,而由此轉向高潮部分的學習。
(4)“越來越近……”
第四自然段的最終一句,十分值得品味,因為作者用一系列恰如其分的四字詞語和兩個形象逼真的比喻,不僅僅寫出了潮水的聲音特點,還寫出了潮水形態、顏色的特點,更寫出了潮水磅礴洶涌的氣勢。而更為可貴的是作者很好的把這幾個方面交織在一齊,語言簡短、富有韻律,帶給人無限的遐想。所以,我打算用句子比較的方法,引導學生去不斷深入體會這些詞句的意思、包含的'情感以及其精妙生動的作用。之后,具體操作為:在學生整體感受的基礎,經過句子的比較,讓學生體會逐步添上的詞語所發揮的精妙的作用。如:
A浪潮越來越近,猶如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B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C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學生們在A和B的比較中,可發現:前文提到了潮水橫貫江面,此時潮水掀起的無數巨浪就像千萬匹戰馬一樣,馬不停蹄地向前奔涌,后浪推著前浪,前浪引著后浪,所以作者用上了“千萬匹”這個詞語。在B和C的比較中,可發“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寫出了潮水鋪天蓋地般、如萬馬奔騰般地奔涌的具體樣貌,其場面浩大、宏偉、壯觀。趁著學生們交流的高潮,請三個同學依次讀出這句話,要求一個比一個讀得更有氣勢。其他人閉眼欣賞,以強化這些關鍵詞語的作用。這樣形象直觀的詞句比較和誦讀,不僅僅幫忙學生理解了關鍵詞句,讓學生感受到課文中語言文字的魅力,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還抓住了本課時教學的重點,突破了難點。趁著學生們意猶未盡之時,拋出這樣一個問題,引導學生繼續抓住潮水的特點來體會:這磅礴的氣勢僅從形態能夠看出來嗎,你還從哪些詞句體會到這大潮勢不可擋自然而然,孩子們會抓住“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來想象當時大潮咆哮、怒吼著,似乎吞沒了整個江邊上的一切聲響,耳朵也都要被震聾了。這無比巨大的聲響更能襯托場面的壯觀。這時,再讓學生帶著此時的感受完整地讀出四自然段的最終一句,學生讀著文本上的文字,耳邊回響著山崩地裂的聲音,情寓其中,真正體會到了潮來時聲音之奇。這樣精妙、精彩的語言很值得讓學生積累,所以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抒發此時無限感慨的情懷,也為了讓學生當堂熟讀成誦,我想補充一個小設計,可供實際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具體操作是用教師活力引讀:浪潮越來越近,只見眼前無數巨浪鋪天蓋地卷起,奔涌咆哮,此時你們看到到什么,聽到了什么——學生接讀這一句。再引讀:浪潮越來越近,只聽見耳畔回響著震耳欲聾、震天動地的巨大聲響,放眼望去,側耳聆聽,你們又仿佛看到到什么,聽到了什么——學生接讀這一句。
5、有感情朗讀,領略大潮的變化奇觀。
學生的交流到此能夠告一段落了,教師要適時地收口,引導學生縱觀這個大潮的變化,讓學生把剛才零散的感受化作切實的感悟,讓學生一時的感慨化作對大自然神奇魅力的贊嘆。教師能夠這樣做以小結:作者隨著時間的推移、位置的變化,按由遠及近的順序描述了潮來時的景象,使我們仿佛和作者一齊站在錢塘江畔,聽到的聲音越來越大,看到的潮水越來越近,浪頭也越來越高。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我們為之自豪,為之(驕傲)!隨之,讓學生帶著對錢塘江大潮的無限贊嘆之情,觀看完整的大潮變化的視頻。觀看完,找四個孩子按照作者描述的順序,有感情朗讀大潮變化的這四個句段。
6、略讀潮后,感受大潮氣勢猶在。
最終一個自然段其實重點詞句也不少,但通俗易懂,并且學到這兒,我們都明白還要注意教學時間和重難點的分配,所以,在這樣的實際情景下,我想打算用漏讀法,讓學生找出我漏讀的“還在、依舊、才”這三個詞語,體會到大潮氣勢猶在。
五、積累運用,再現天下奇觀。
值得和大家探討的是,我們常說每節課都要讓學生有所獲,除了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外,積累運用更會讓學生得其所。所以,在課終時,我們可留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現場積累運用。那里我有兩個預設方案,可根據學生的實際加以選擇或整合。預設一:看得出,同學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很注意詞語的體會、想象和積累,那么就讓我們用上這些生動的詞語,編寫一段完整的導游詞。緊之后出示這樣一段不完整的導游詞,讓學生在括號中用上今日學到的詞語,使這段導游詞表達得清楚、通順、生動:今日,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潮水聲猶如。
漸漸的,潮過去了,可是。(學生在各自的小練習紙上完成,指名回答,團體反饋)反饋的結果能夠是:今日,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風平浪靜)。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像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一浪一浪(像千萬匹白色戰馬)。潮水聲猶如(山崩地裂)。
漸漸的,潮過去了,可是(余波還在漫天卷地般涌來)。在師生共同評價中,允許有不一樣答案,如:能夠填一一浪一浪(齊頭并進);一浪一浪(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一浪一浪(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一浪一浪(漫天卷地地涌來)。預設二,就是改編導游詞,如:教師出示這樣一段話,讓學生用上書中的好詞佳句自行修改。午后一點左右,會從遠處傳來響聲。過了一會兒,大潮就會出現。很快,離我們近了,浪頭寬了。再近些,浪更高了。浪潮越來越近,浪會更急,聲音會更響。這兩個思路設計的意圖皆是把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和文字所描繪的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景觀以及文中所表達的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機結合在一齊,力求構成一種教學藝術的境界,為學生營造出充滿真情、詩意的課堂。
潮》優秀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觀潮》是五年制第七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以生動的語言展示了錢塘江大潮的雄偉與壯觀。這篇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是先總的介紹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然后按照“潮來之前”“潮來之時”和“潮退之后”的時間順序,描寫看到和聽到的壯觀景象。在重點部分“潮來之時”又按從遠到近的順序,抓住潮聲、潮形寫出了潮來時的驚心動魄。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有關情況,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奧秘的情趣,同時,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使他們學習按照事物發展的順序記敘事物的寫作方法。
因為本單元是本學期最后一個單元,所以在組織學生學習《觀潮》這篇課文時,應指導學生練習綜合運用在本期的三個訓練重點所學到的知識與技能,能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分清文章的主次,揣摩句子里含著的意思,并且能質疑、交流、積累語言。根據本課的特點及在全冊中的地位,確定教學目標為:學會11個生字,正確讀寫生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4自然段;用邊讀邊想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受到熱愛自然的教育,增強環保意識;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教學重點是背誦第3、4自然段,理解詞句,想象句子所描繪的潮頭如萬馬奔騰的景象,體會觀潮人的驚喜之情;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教學時間為二課時。
二、學法指導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不只是單純的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因此,設計教學方法如下:
1、讀、思、議結合。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感悟情景,入境生情,自悟自得,在讀中思考,讀中討論,讀中理解。
2、自主、合作、探究。讓學生在學習中共同探討,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達成共識,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學習中。
3、質疑問難法。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課堂教學中,運用恰當手段,引導學生質疑問難,能激發學生濃厚的思考興趣和創新思維。
4、想象品味法。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培養學生把語言文字轉化成畫面的想象力。
5、多媒體直觀法。利用電教手段,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更好更快地把握課文重難點,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三、教學設計及理論依據。
1、談話,導入新課,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都游覽過哪些風景名勝?今天老師帶你們去看看素有“天下奇觀”之稱的錢塘江大潮。播放錢塘江大潮音像,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激情導入新課,為理解課文主旨,突破重難點做了鋪墊,激發了學生的情感,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目的。且水到渠成,揭示了課題,并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欲望。)
2、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鼓勵學生課前的預習搜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交流,實現資源共享,讓學生在交流中獲得成功的感受,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要求:根據預習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達到生字讀音正確,語句流暢。然后想一想,課文描寫了一種什么樣的景象。
(2)學生自讀,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讀書情況:抽讀課文,糾正讀音,并說說讀后的感受。
4、再讀課文,自讀自悟。
(1) 運用邊讀邊想的方法再讀課文,勾畫出自己喜歡的句段,并想一想,你從課文中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作上記號。
(2)自由匯報自學情況,并質疑,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整理歸納。(這是一個自主探究的過程,使學生通過動口、動腦、動手,了解課文內容,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及獨立思考能力,激活學生思維,變“要我知”為“我要知”。)
5、精讀課文,品味想象。
(1)學生自由組合,分組學習課文,討論剛才提出的問題。教師巡視指導。(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合作意識。)
(2)反饋,交流,引導。各組匯報學習情況,教師根據學生發言,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想象課文所描寫的大潮的聲音、樣子,體會潮水的壯觀及觀潮人的心情。同時輔以多媒體音像畫面再現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內容,突破重點,弄清文章敘述順序,指導背誦有關段落。
(3)欣賞體驗,品讀全文。(在讀中感悟語言美,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6、談談收獲,總結全文。
7、拓展。請同學們學習課文中作者的觀察和寫作方法,觀察一處景物,按一定的順序寫一篇短文。
潮》優秀說課稿3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宋代周密的《觀潮》
我按以下五個程序說課,主要說每個程序的要點:
首先,我說教學分析。
一、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觀潮》是山水游記的佳作,南宋文學家周密用精妙純熟的語言,形象逼真的描寫,將南宋時期錢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觀潮的盛況展現在讀者面前。全文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用鏡頭攝像的筆法分別寫出潮來之狀,演兵之形,弄潮之勢,觀潮之盛。這篇文章通過正側面描寫結合,白描與細描相結合,寫景與記事相結合,成功地寫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奇偉壯麗,又展現了南宋都城的風景畫、風俗畫,表現了人與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也流露了作者在南宋王朝滅亡之后對過去生活的留戀之情。
2、學生分析
初二學生已經有了一年的文言文學習基礎,學生對文言知識和文言文學習方法有了一定的認識。掌握了一定量的文言詞匯,了解了一些常見的基本句式,能運用已學知識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根據以上兩個分析,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積累常用文言詞語;
②能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③學習抓住景物特點,多角度、多修辭、多側面摹狀的寫景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反復誦讀,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②提供句式,教給學生賞析優美詞句的方法。學習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了解錢塘潮雄偉壯觀的景象,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贊美自然的豪情,爭做時代的弄潮兒。
教學重點
1、準確地翻譯全文,并積累常見文言詞語的用法。
2、研讀課文,整體感知精彩的場面描寫,精巧的結構安排。
教學難點:
理解并運用本文形象逼真的描寫方法。
潮》優秀說課稿4
《觀潮》是宋代詞人周密寫的一篇文言短文。作者以“潮”為線索,采用分鏡頭攝影的筆法,分別描寫了錢塘江潮的雄偉景象、潮中水軍演習的壯觀場面、吳兒弄潮的高超技術和吳人觀潮的盛況,將寫景和記事相融合,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生動形象地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幅風景畫和風俗畫,把自然美和人情美交織在一起,交相輝映、互相映襯,使讀者如身臨其境,受到美的陶冶。
針對課文的實際特點——畫面美和課文的類型——文言自讀課,依據知識性與思想性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和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我提出了四大學習目標:
一、能力訓練:訓練閱讀理解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知識學習:認識了解錢江潮,掌握積累一些文言實詞的意義;
三、審美教育:學習欣賞體會大自然的美;
四、思想教育:學習“弄潮兒精神”——迎對風險敢于拼搏。
其中,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在于如何引導學生欣賞美并恰當地表達出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我設計制作了融聲音、影像、圖片于一體的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用真實可感的形象說話,以利于學生更直觀地理解課文、欣賞美。另外,初二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理解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有一定的鑒賞分析美的能力,也有自己的個性。因此,在課堂中,我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師生合作探討的學習方式,以啟發引導為主,把課堂交給學生充分發揮。我采用我校推行的課堂教學模式——目標教學法展開教學,以目標導航定位,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有的放矢,力求學有所得。
我的主要教學流程如下:
總之,課堂教學要“美在其中,樂在其中”是我努力追求的最高境界。這是我對《觀潮》課堂教學的一孔之見,請多多指導!
潮》優秀說課稿5
(一)、說教材
一、作為一個讀者走進文本
《觀潮》是一篇繪景文,作者以事物本來的發展變化作為觀察順序,用人潮相對,動靜對比的方法,寫出了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和潮來后的景象,突出展示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象,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全文共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指出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奇觀”指雄偉壯麗而有罕見的景象。“自古以來”是說錢塘江大潮自古就有。僅一句話,就突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古”和“奇”。
第二自然段講潮來之前的景象。先講觀潮的時間、地點,再講潮來之前江面上的景色。這里有兩點值得注意:一點是“江面上很平靜”,這和潮來之時的“動”形成鮮明的對照;一點是“越往東越寬”,這實際上是簡略的介紹了錢塘江口的地形。接著講岸上的景象。“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說明觀潮的人非常多,人們早早趕來,盼望一睹錢塘江大潮的風采,也寫出了觀潮者的急切心情。
第三自然段繪聲繪色繪形的描寫了大潮到來時和大潮過后的壯觀景象。作者把聽到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穿插描述,在讀者面前展現了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寫聲音,先是“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而后“響聲越來越大”,最后,“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寫景象,大潮在遠處時,“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大潮從遠處涌來時,“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大潮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浪潮越來越近時,“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作者這些有聲有色的描寫,使人如臨其境,感到響聲越來越大,大潮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文章最后將潮頭過后的景象,通過對余波的描述可以想像到潮頭到來時的氣勢之大。“霎時”是時間極端的意思,說明了大潮來世之猛,速度極快。過了很久,江面才恢復平靜,說明持續時間之長。最后一句講江水上漲有兩丈來高,這是從水量之大講江潮的壯觀。
二、以教者的身份走進文本
因為本課是篇文質兼美的寫景記敘文,篇幅不長,但“天下奇觀”的景象極為少見,因此,我將借助電教手段(錄相、錄像等)采用“情境教學法” 進行教學,即讓學生入境界,進角色,動真心,吐真情來體會潮來時宏偉的氣勢,從而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力量。
為什么稱錢塘江大潮為“天下奇觀”?主要是因為這一景象的“壯觀”。這一壯觀景象給人以震撼!引導學生加以想象,練習朗讀文中從“午后一點左右”到“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一段。錢塘江大潮被稱為“天下奇觀”的另外原因是他的“神奇”。每年只有一次,并在固定的日期,象是和人們的約會。讓人們盼望、興奮、激動、振奮。這一景象使人倍感神奇!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練習朗讀“農歷八月十八……等著、盼著”一段。在此教師提醒學生注意理解“一年一度”。
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引導學生注意錢塘江大潮這么神奇壯觀的景象作者是怎樣描寫出來的,學習文章生動的語言。如:課文在寫浪潮越來越近時,寫道“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可以提醒學生注意句中的分號。分號前是從勢態來寫浪潮,分號后是從聲音來寫浪潮。并體會“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飛奔”來形容浪潮的勢態多么生動;“山崩地裂”“大地顫動”來烘托浪潮的聲音之大是多么準確。
三、以學生身份走進文本
從學生的角度來理解教材,我采用了先假想自己是個學生,作為學生,對這篇文章理解了什么,哪些地方有所疑問。那些段落是很容易理解的,哪些是需要幫助才能理解的等幾方面來考慮的。然后,我深入學生可前了解,從學生的反饋情況來看,讓我獲得了以下信息: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樂于與人交流,但他們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景象,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需教師提供直觀的圖象幫助理解。
(四)以編者的身份走進文本
這篇課文是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以“尋求知識、獲取智慧”為主題編排了5篇課文。《觀潮》這篇課文描寫的錢塘江大潮的自然現象學生特別是我們這個地區的學生很少見,大潮來臨時是怎樣的情景缺乏感官的認識。
此文的編寫,可以讓學生打開視野,領悟自然現象的神奇與壯觀,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觀察大自然、探討大自然的情感。
(二)說主題
以上是教材的解讀情況,本學期,我結合教學情況制定的教研專題是:“朗讀訓練中評價藝術的研究”。《課標》對1——9年級各學段朗讀訓練都有明確的要求,朗讀是學習語言文字最重要的途徑,他能有效的提高學生朗讀訓練在閱讀教學中是多么重要,而朗讀訓練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評價。通過評價可以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并提供反饋信息,不斷調節朗讀訓練的動態過程,使其向預定的教學目標逼近。第二學段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四年級學生在經過三年級的一年的學習訓練后,能夠將課文讀正確、流利,但要達到有感情還差一步,并且學習語言能力還需提高。因此我選擇這一專題。為了探索出這一主題的解決途徑,我結合該課特點,在制定目標之前,進行了如下的教學設想,從抓住重點語句進行朗讀評價訓練。并采取了相應的教學策略:如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和學生間相互評價相結合,使評價成為教師、學生等多方面共同參與的交互活動。
(三)說目標
依據課標的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認讀12個生字,掌握11個要求會寫的字。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情感。
3、體會作者按一定順序,抓住事物特點的觀察方法。
4、感情讀文。積累優美詞句。
二、教學的重點、難點及處理方法。
1.教學重點:
潮來時的壯麗景象是教材的重點部分,也是教學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好這一段。
突出重點的方法:
(1)理清作者觀察和表達的順序。
懂得作者是按照“極遠—漸近—再近—更近”的順序觀察和描述的。
(2)理解作者的表達途徑和方法。
懂得作者是從聲音、形狀、顏色這三方面將大潮雄偉奇特的景象生動地描繪出來,從中體會作者贊美“天下奇觀”的思想感情。
(3)重點理解比喻句。
引導學生分清本體與喻體,即把什么比作什么,在理解的基礎上體會它們的作用,懂得這樣比的真正含義。
(4)運用電教手段——錄像,創造情境,激發情感。放錄像— 畫批—討論—朗讀多種教學手段優化組合。
將看、想、說、讀有機結合。做到“圖”“文”“視”“聽”互補;“聽”、 “說”、“讀”、“思”互促。
2.教學難點:
由于學生沒有感性認識作基礎,對文中的一些描述如:“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墻”,“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等不易理解,易產生疑惑:這是怎樣的一種景象?真是這樣嗎?因而對于作者基于真實,富于生動的表現方法也不易體會。因此只有讓學生如臨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才能很好地理解體會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表現力。
突破難點的方法:
(1)借助錄像,提供感性材料,幫助理解內容,釋疑解難。
(2)朗讀和品味詞句相結合,朗讀中品味,品味后朗讀。
(四)說設計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請大家仔細聽一段文章,看誰能聽出這描寫的是哪的什么景象?(錢塘江大潮涌來的景象)
師:想不想去欣賞?(想)讓我們一起去觀潮。請大家伸出手來,和我一起寫課題。理解“觀潮”的“觀”以及“天下奇觀”中的“觀”。
二、檢查預習。
1、師:課下大家都預習了,(出示生詞)誰愿意讀讀這幾個詞語?注意紅色字的寫法。重點指導塘、昂、逐、蒙的寫法。
2、師:(出示二類字)看誰能將這一組詞讀正確?注意有一個字顏色不同,看你從中能發現什么?(“號”多音字)
師:文中還與幾個這樣的字?(漲、悶)
三、品讀文本。
1、師:看來大家生字掌握得非常好。不知課文讀得怎樣?誰愿意展示一下?(指一生)現在將主動權交給你,找幾個人和你合作,給他們分分工。其他同學在他們讀的時候,思考:作者先寫什么,在寫什么,最后寫什么?(潮來前、潮來市、潮來后)
2、師:既然我們是來觀潮的,你們一定會迫不及待的想看看潮來時的景象吧?那好,我們就先來學習這部分,大家自由讀第3段,思考:潮來時, !
4、師:作者寫潮來時是有一定順序的,請大家默讀課文,浪潮都有哪些變化?勾出相關的語句。
重點指導:
(1)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悶雷是什么聲音?學一學。
(2)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師:人們一大早就來到這里等啊,盼啊,終于聽到隆隆的響聲,看到了潮水的影子,如果你是觀潮的人,此時的心情如何?你會怎樣做呢?
師:現在大家就是觀潮的人,我們來演演看,(師高喊)潮來了!
師:當時那么多的人,大家都這樣情不自禁的站起來喊呀,叫呀甚至跳起來,這種場面用一個詞就是-----(沸騰)。還可以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就在這一段里。(人聲鼎沸)
(3)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寬,橫貫江面。
“橫貫”一詞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把“橫貫”改成“橫在”看看有什么不同?
(4)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用手做一做白浪翻滾。說明浪怎樣?(大、猛)兩丈是多高?
(3)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的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看畫面感受,進行朗讀比賽。
5、師:多么壯觀的景象啊,多么精彩的語句呀!簡直就是一首激昂的詩。氣勢如此雄偉的大潮,你們想不想親眼看看?(想)大家的愿望可以實現,我們一起來觀潮!喜歡畫面的可以看畫面,喜歡哪一句也就可以和老師一起讀。請看大屏幕(故意等一會兒),你在等著觀潮,此時心情怎樣?(興奮、激動)快看潮來了!(放錄像)
6、這節課,我們如臨其境,觀賞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下節課我們接著來交流潮來前以及潮來后的景象,下課!
潮》優秀說課稿6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觀潮》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精讀課文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景象,寫出大潮這一壯麗的“天下奇觀”,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感情。在這篇課文中,作者運用生動細膩的詞語、生動的比喻緊緊地抓住大潮的聲音、景象兩個方描述,逼真的再現了大潮那雄奇壯闊、動人心魄的氣勢。
2、說重點:
本單元的重點訓練是要繼續培養學生“抓住主要資料”的本事,要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的特點,了解敘述的順序,抓住主要資料。抓住大潮的特點—聲音大、氣勢壯,抓住聲音和形態是怎樣變化的來理解詞句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3、教學目標
依照課程標準要求,和本課的教材特點,我制定了三點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資料,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按照觀潮順序記敘景物的寫作。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學會生字新詞;經過語感訓練,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4、說教具:在本課教學中,我采用了錄音機、投影片、錄像等教學教具,目的是充分用電化教學手段,幫忙學生入情入境,理解課文資料,縮短教學時間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二、說教法
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學生帶到一個錢塘江大潮來臨時雄偉壯美的景象中。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力量。
三、說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節課我將引導學生“邊聽邊看,邊讀邊思”的方法來學生,即引導學生在觀看錄像時要用心看,仔細聽,在閱讀文章時要一邊讀、一邊想,并能做到聯系上下文,讀后想前,邊讀邊想,學生采用聽、看、讀、思、品的方法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觀潮》一文,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
(二)逐段分析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后,我緊之后提問:錢塘江大潮在世人眼中是怎樣的一種景觀(依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天下奇觀)
“天下奇觀”四個字說明了什么從哪里明白(我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抓住中心詞“天下奇觀”理解錢塘江大潮是雄偉壯麗而又罕見的景象,教給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重點詞語的方法。)
2、學習第二自然段
在學生經過合作交流,他們對“天下奇觀”的體會后,我隨后用充滿活力的語氣說道:“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就被稱為“天下奇觀”,那必須壯麗、雄奇、令人神往的。遺憾的是教師沒見過,你們見過嗎想不想去看看”好,那我們就做好準備。(接下來我以快速的動作放好投影片,用語言渲染氣氛。)學生興趣勃勃地,迫不及待地觀看錄像。
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說那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這時潮來了沒有我們看到了什么隨著錄像的播放,我用生動語言向學生介紹,并提出問題,讓他們思考。
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提問:說說你明白了什么(依照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江面很平靜……)
3、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學們,潮來時究竟是怎樣的景象呢此刻讓我們隨著錄象細細觀賞一番,可是要邊看邊聽邊想,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此時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小組討論。
(2)這種驚心動魄的場面,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描述的(板書:聲音、形狀)潮來時是先聽到的還是先看到的為什么聲音是怎樣變化的請用“”在課文中劃出有關詞句。(依照檢查學習情景,相應板書:“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
(3)江潮由遠及近滾滾而來,它的形狀又是怎樣變化的是怎樣描述的學生輕聲朗讀課文。并按要求用“____”在課文中劃出有關詞句。學生自由組合檢查,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并相應板書:“一條白線——白色城墻——白色戰馬”。
(4)指導朗讀第三、四自然段。語氣由緩到急,語調由平靜到高昂,讀出潮由遠到近,由小到大的聲勢來。并引導學生把自我的真情實感經過讀表達出來。
4、學習第五自然段
大潮奔騰而去,這時的江面又是什么情景呢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第五自然段。
學生經過學習讀、劃、議,明白潮過之后江面才恢復平靜,江水漲了兩丈來高。
(板書:恢復平靜)
5、總結全文
剛才我們一齊去觀看了錢塘江漲潮,那種驚心動魄、奇異壯觀的景象,真不愧為天下奇觀。
6、布置作業(略)
五、說板書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部過程。本篇板書我按照觀察的順序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設計的。
附板書設計:
觀潮
天下奇觀
潮來前:江面很平靜
聲音: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
潮來時
形狀:一條白線——白色城墻——白色戰馬
潮來后:恢復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