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五年級分數除法說課稿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五年級分數除法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年級分數除法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部分內容屬于“數與代數”中這一領域,是在學過分數乘法應用題、分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學習分數混合運算奠定基礎。
2、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對分數有一定的理解,掌握了分數乘法、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認識了倒數,能運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3、教學目標:
(1)能用方程解決簡單的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初步體會方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鞏固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3)通過解決問題切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懂得學習數學的意義和重要性,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4、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能用方程正確解答分數除法應用題。
教學難點:體會方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模型。
二、說教法、學法: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曾說: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
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成功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所以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收集信息、獨立思考、發現關系、提出問題,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解決問題。提倡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允許學生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理解,選擇自己最合適的解決方法,變“教師教”為“引導學”。
三、說教學流程:
基于上述分析,我為本節課設計了以下四個基本環節:
引入新課、收集信息——比較發現、得出結論——實踐應用、拓展提高——全課小節、達成共識。
(一)引入新課、收集信息: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法國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盧梭說: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
興趣是學習的內動力,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課程伊始我先播放一段輕松、歡快歌曲。(播放視頻)
在這輕松、和諧的氛圍里,孩子們愿意把他們喜歡的課間活動講給我聽?
2、收集信息、提出問題:
隨即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圖,從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場景引入,獲取基本的數學信息,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并試著解決。
信息:圖上有(20)人參加活動;跳繩的有(6)人;
踢毽子的有(3)人;打籃球的有(4)人;
跑步的有(3)人;踢足球的有(4)人。
問題:跑步的人數是踢球的幾分之幾?
踢毽子的是跳繩的幾分之幾?
(二)比較發現、得出結論:
1、引導發現問題:
教師設疑,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操場上是有20人在活動嗎?學生一定會發現這幅圖只呈現了操場的一部分,顯然答案20人是錯誤的。
請同學猜一猜操場上一共有多少人。學生沉思片刻后會匯報許多數據。
教師進一步引導:究竟誰的答案是正確的呢?想不想驗證一下?
2、給出解決問題的關鍵條件:
跳繩的小朋友是操場上參加活動總人數的,
3、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在小組中交流并匯報。
學生在試做的過程中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借助線段圖用除法計算、數份數的方法、分析數量關系、列方程解。無論是哪種方法,教師都應該給予肯定與鼓勵。
讓學生在交流中感受不同方法的思維特點,由學習者成為研究者,體驗成功的快樂。再引導學生進行系統的分析,找出解決問題最簡便的方法。
在比較過程中,學生一定也許會說:前兩種方法書寫少、計算快、用起來順手也很簡便呀!教師不要立即否定,扼殺孩子們的思考意識;也不要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急于往下進行。
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其實我也很欣賞你的方法,誰能把你認為簡便的方法的思路說給我們聽?
通過討論的平臺,讓大家發現用方程解決就是舊知識的綜合運用,屬于順向思維,雖然寫起來麻煩,但思考起來會更加容易。
最終得出結論:用方程解決分數除法的實際問題比較簡便。
4、鞏固練習、深入理解:
為了鞏固這種方法,我把教材中的試一試,設計成兩個板塊:一是口答,二是筆練。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計算速度,也有助于學生掌握本節的重點。
口答:說出他們的數量關系:
①打籃球的人數是踢足球人數的4/9
②踢毽子的人數是踢足球人數的1/3
③某雙休日共有9天,是這個月總天數的3/10
筆練:通過上述數量關系直接列出方程,并解答。
I、操場上打籃球的有4人。
(1)打籃球的人數是踢足球人數的4/9,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2)踢毽子的人數是踢足球人數的1/3,踢毽子的有多少人?
II、某雙休日共有9天,是這個月總天數的3/10,這個月
有多少天?
(三)實踐應用,拓展提高。
練習內容由三個部分組成,即:基本練習、對比練習、拓展練習。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我們從生活中尋找素材,引入課堂,讓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切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如:第一題我先播放一段視頻,讓學生弄清什么是打折,及八折的意思,再進行解答。
后面的兩道題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一、基本練習:解方程:
х/5=73х/4=45х/8=8х=4/72х3=63х/8=1
二、對比練習:
1、操場上有27人參加活動,踢足球的人數占總人數的,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2、操場上有9人在踢足球,占參加活動總人數的,操場上一共有多少人?
三、拓展練習:
1、原價是多少元?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商場內物品打折的情況,你知道
打折是什么意思嗎?
通過課前收集生活中的圖片信息,讓學生弄清八折的意思,再進行解答。
2、李健的身高是150厘米。
(1)李健的身高是媽媽身高的5/16,媽媽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2)媽媽的身高是爸爸身高的8/9,爸爸的身高是多少厘米?3、雞、鵝的孵化期分別是多少天?
鴨的孵化期是28天;
雞的孵化期是鴨的3/4;
鴨的孵化期是鵝的14/15;
(四)全課小節,讓學生談一談在本節課里的收獲,總結在學習中的不足。
五年級分數除法說課稿2
一、說教材:
分數除法(二)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三課時。它是分數除以整數的后繼性學習,為分數除以分數及后面的分數混合運算提供認知和學習基礎。
教材對本課時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通過多次觀察,從中歸納出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法則,我稱這為倒數計算法。然而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看,學困生并不能正確運用倒數計算法,為了讓大多數學生都能掌握并能正確計算一個數除以分數,教學中我引進了通分計算法。
為此,我把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條:
1、掌握一個數除以分數的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經歷猜測、驗證和歸納的過程,利用通分法計算的結果來推理出倒數法計算的過程。
3、利用數形結合的方式,體會“轉化”的數學思維方法。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運用計算方法正確進行計算,教學難點是理解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課時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多看圖觀察,讓學生經歷猜測、驗證和歸納的學習過程,使他們通過小組合作理解計算法則。
三、教、學具準備。
老師準備平均分成2份、3份和4份的圓紙片各4張,為學生準備一張練習紙,練習紙上畫好三組沒有平均分的圓紙片和書第27頁上畫一畫的題目,把書中已畫出的部分隱去,讓學生親自去畫。
四、說教學過程:
1、復習鋪墊,提供猜測基礎。
數學的學習離不開學生的經驗基礎和認知水平,為了讓學生能正確理解本課時內容,我首先出示復習題1:“把1/2張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能分到幾張餅?”學生根據前一課時所學方法分別用倒數法:1/2÷4=1/2×1/4=1/8(張)或者用通分法:1/2÷4=1×4/2×4÷4=1/8(張)通過列式計算。然后讓學生說一說計算法則。
接著出示題2:有4張同樣大的餅,每2張一份,可分成多少份?
在解答這兩題的基礎上,我提出問題:猜一猜4÷1/2等于幾?由于受到上一課時的負遷移,部分學生仍然會用一個分數乘整數的倒數,算成:1/4×1/2=1/8,當然也可能會正確計算出結果。這時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明白:判斷一個猜想是否正確,需要通過科學地驗證。
這樣的設計既為學生提供了學習新知識的經驗基礎,又能激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2、驗證猜想,理解計算過程。
為了讓學生更易理解題意,我把書中情境圖改成具有生活氣息的題目:有4張同樣大的餅。每個小朋友吃1/2張,可分給幾個小朋友吃?
學生在練習紙上畫出平均分的過程,并通過小組合作形式理解計算的過程。反饋時,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清計算的思路,大部分學生會認為1張餅里有2個1/2,可以分給2個小朋友吃,4張餅就能分別8個小朋友吃,列式為:4÷1/2=4×2=8(個)。但這個過程并不能使學生自然過渡到對倒數法解題的理解,也就是說,學生通過4÷1/2=4×2=8(個)并不能理解4÷1/2可以用4×1/2的倒數來計算。這時我引進了通分法來計算:讓學生觀察示意圖,理解4÷1/2就是求4里面含有幾個1/2。而4就是8/2,根據學生以前知識結構,學生易于知道里有8個,最后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計算方法,4÷1/2=8÷1/2=8;追問:8是怎樣算出來的?學生再次從計算的角度去思考:當兩個分數的分母相同時,只需要用被除數的分子除以除數的分子就能求出商。
由于通分法計算遵從了學生的認知水平,易于被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理解,而倒數法的意義很難被學生理解,但它簡潔的計算過程又是今后學習不可或缺的。所以在教學中我把兩種計算方法同時滲透,力求使讓通分法成為理解倒數法的基石。
這個教學過程完成了教學目標中的“讓學生經歷猜測、驗證和歸納的過程,利用數形結合的方式,體會“轉化”的數學思維方法。”
3、大量練習,使用計算方法。
數學的歸納過程不是把一個單一的數學現象,而是把一系列有相同特點的數學現象抽象成具有代表意義的符號特征,這就是建模過程。
為了讓學生能充分感知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過程,我先出示了兩道變式題:每個小朋友吃1/3張、1/4張餅,可分給幾個小朋友吃?讓學生模仿前面的例題進行實際操作,獨立完成計算,教師巡視中加強學困生的輔導。
由于前面幾個除數的分子都是1,學生還不會去有意識地總結計算方法,仍會去想:只要看看一張餅里有幾個這個分數,然后再用4去乘個數就行了。所以此時讓學生歸納倒數法計算的方法還為時過早,為了使學生擺脫這種思維的束縛,真正從倒數的角度去觀察和體會除數的變化,我又引進了變式題:每個小朋友吃2/3張餅,可分給幾個小朋友吃?
這時學生通過畫圖不再能看出一張餅可以分給幾個小朋友吃了,引起學生認知經驗的沖突。教師要求學生以合作的形式根據黑板上的板書去解答,并說一說:你是怎樣思考的?由于倒數法計算很難說清算理,反饋時學生大多會借用通分法來說明:4÷2/3=12/3÷2/3=6。根據教學目標對通分法運用的定位(是為了使學生相信倒數法計算結果是正確的。),此時一定要讓學生再次進行嘗試:你們能用倒數法進行計算嗎?邊計算邊觀察:什么在變?什么不變?讓學生獨立計算,如果他們把被除數變成了倒數,肯定與通分法計算的結果不同,這時會自行修正,并體會老師提出的問題:什么在變?什么不變?
接著出示書中“畫一畫”的練習,以同桌合作的方式,再次讓學生體會借用圖形來理解計算的優勢,認識數形結合對數學解題的幫助,從而完成這三個教學目標。
在大量計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這些算式,然后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4、觀察比較,選擇計算方法。
讓學生觀察用通分法與倒數法的計算過程,體會倒數法在計算中簡潔優美。但讓學生體會:如果覺得通分法更適合,也可以使用通分法進行計算。
《數學課程標準》提倡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對于數學認知水平較低的學生,允許他選擇并不優化的方法,等知識水平有了進步再來運用其他更有利的方法進行學習。
5、歸納總結,完善計算法則。
通過前面多次的敘述和大量的計算,計算法則已是呼之欲出了,但學生的語言不夠簡潔扼要。這時我提出:看誰說的計算方法與數學家說的方法最接近?并說出前一部分:“一個數除以分數等于——”。讓學生接著完成后面的部分。最后出示書中的計算方法,并對學生的歸納總結提出鼓勵性評價——太棒了,你們大多數都有數學家的天份。
五、說板書:
板書內容較多,從學生的猜測到驗證過程,一步步引導學生體會數學的學習方法,為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提供了直觀可靠的依據。
五年級分數除法說課稿3
一、說教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過分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分數乘法應用題、用方程解“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文字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一樣,本小節的教學的“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是多少”的應用題,也是由于分數乘法意義的擴展,相應的`除法意義的具體含義也有了擴展,從而產生了新的應用題。這類應用題歷來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教材安排仍采用先列方程求解的方法,加強了與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乘法應用題的聯系,重點幫助學生分析題里的數量關系,特別是對單位“1”的量的準確分析,明確它是已知還是未知,以此來確定怎樣用方程解。此外也加強了方程解與算術除法解的聯系,使學生通過方程解領會此類應用題的特征,學會用算術法直接列式計算。這樣既培養學生靈活解答分數應用題的能力,也有助于發展學生思維的廣度。
二、說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出示多媒體)
1、知識目標:使學生學會用方程解答“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分數除法應用題,并掌握檢驗的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嘗試、創新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兩種方法解答應用題的體會,感受獲得成功體會的經歷,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有良好的數學情操。
(二)教學重點(出示多媒體)
用方程解答“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分數除法應用題,也是由于分數除法意義的擴展,相應的除法的意義的具體含義也有所擴展,而產生新的應用題。掌握這類應用題的結構特征,能用方程和算術方法解決,是難點所在。
三、說教法、學法。
為了真正地落實新課程標準,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使探索發現成為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讓他們主動參與探索學習的過程,變教為主為學為主,提高獲取知識的本領,因此本節課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索的方法進行教學,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六年級學生已具備了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推理能力,并且仍具有好玩、好奇的特征,因此我主要指導學生采取以下的學法,使學生不僅“學會”,更要“會學”。以分組合作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有充分的時間討論、思考,自己主動的獲取知識,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到學習帶來的快樂,真正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四、說教學過程
(一)引出新知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課的引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
第一個環節:復習舊知,促進遷移
該環節主要復習與新知有密切聯系的舊知,為新知的探究鋪路搭橋,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設計如下:
1、根據題意寫出下面的數量關系。
共三個小題,讓學生思考后口答,教師板書數量關系。
2、出示與例題有關的分數乘法應用題。學生練習后,提問:這道題為什么用乘法計算?怎樣用圖表示已知條件和問題,把誰看作單位“1”?
第二個環節: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對小學生來說,通過自己的探索獲取新知,就是一種再創造,第二個環節的教學,我設計如下層次展開:
第一層次:獨立探索
出示例3后,激勵: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會解決這個難題,開始行動吧!先放手讓學生嘗試列式計算。教師提示可根據復習題的數量關系式,用未知數X幫助自己解這道題。
第二層次:合作探索
在學生計算出例3的結果后,再組織學生分組合作,討論交流是怎么做的?為什么這樣做?我做得對嗎?存在什么疑問?
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如何畫圖表示題意,找數量關系,根據數量關系列方程。該環節是學生學習時的難點所在,只有讓學生深入理解題意,了解此類題型的結構特征,把握題中所含的數量關系,才能真正把知識內化為能力,做到舉一反三,運用自如。我如此設計,正基于此。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的精神,又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推理調整的能力。
第三層次:嘗試練習
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117頁的第3題,個別學生板演,教師在學生完成后集體點評,強調學習的難點。
第三個環節:變式練習,鞏固深化
練習的設計要抓基礎知識與發展創新能力緊密結合起來,以達到發展思維,形成技能的目標。在此環節我設計了如下練習:
1、定位練習。
仿照例3出示類似的兩道應用題,要求學生讀題,畫圖,深入理解題里的數量關系,列出數量關系式。強化難點,形成技能。
2、提高題:同來互相編題,互相解答。
通過以上練習,促使學生將新的知識溶入到已有認知結構中,以利于更好的遷移和運用。
第四個環節課堂作業反饋信息
完成課本練習二十三第4-7題
(三)說“誘思探究”在本節課的具體體現
1、以學生為主體,教學中多次引導學生嘗試練習,引導學生把舊知與新知進行對比;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親身體驗,切實把學生推向學習探索的第一線。體現了“誘思探究”對當代課堂教學的要求。
2、設計多層次,多形式的練習,促使知識的形成和內化。教學中,我做到復習鋪墊練,新知嘗試練,難點強化練,是練習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參與,全員動手,從而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得到了落實。
五、說板書設計
分數除法應用題
例3:白海貨運碼頭有一批貨物,運走了,還剩240噸,這批貨物原有多少噸?運走了剩下240噸?噸
(一)解:設這批貨物原有X噸。
(二)240÷(9-5)×9
X—X=240=
X=240=
我這樣板書,對啟迪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增強學生的記憶,加深對所學的知識的理解,都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關于五年級分數除法說課稿】相關文章:
分數乘法說課稿07-20
分數的品質說課稿11-05
整數除以分數說課稿12-09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分數的大小》說課稿11-26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說課稿08-17
小學數學說課稿范文:分數的認識09-19
《認識分數》的說課稿模板(通用5篇)07-23
關于五年級語文說課稿4篇08-18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說課稿范文08-11
關于五年級語文說課稿匯編五篇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