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說課稿范文8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分享。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學內容和學情: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習作》。教材中習作內容的表述是“世上最愛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寫出你最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寫作能力,可以寫出完整的習作,但內容表達總是不夠具體,顯得空洞,表達不出真情實感來。
二、說教學目標:
本次習作練習需要兩個課時,我在這里說的是第一課時的習作教學設計。結合單元課文學習內容和寫法的引導,第一課時著重落實指導習作,初步完成表現父母愛的具體事例的重點片段。根據本班學生實際寫作水平,本課時我擬定了下面的教學目標:
1、通過回顧小結表現人物品質和特點的細節描寫的方法,幫助學生學會在習作中怎樣能使事例更加具體、生動。
2、引領學生感悟生活中溫暖的母愛與深深的父愛,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習作,能寫出最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從而學會溝通,學會理解。
三、說教法
為了創設一個良好的說、學氛圍,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寫作激情,有效地完成這次的習作任務,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激趣法:通過談話和圖片展示,以及對例文修改,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寫作欲望。
2、點撥法: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適當點撥、誘導。幫學生指出、歸納細節描寫的多種方法,以及引導怎樣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四、說學法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完成這次寫作任務,我將采用以下幾種學生學習方法:
1、自主學習法:教師盡量少說,大量讓學生說,給學生營造一個自由寬松的氛圍。
2、互說互評法:學生講好的故事,無論句、段、篇,哪怕是一個詞,教師也要及時予以表揚鼓勵。
3、學生修改法:說中改、評中改,提高學生口頭修改作文能力,在交流中進一步錘煉自己的語言,提高自己的寫作表達技巧。
五、說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通過單元主題內容的回顧,揭示本次習作是表達“父母的愛”為主題內容的。
(二)寫作方法指導。寫作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基礎上,還得讓學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先展示一篇不太成功的習作,讓學生體會細節描寫的重要性。然后閱讀回顧本單元學習的細節描寫的句子,體悟描寫的方法。最后讓學生對這篇習作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暢談父母的愛、交流心聲。從“你的爸爸有沒有像例文中這樣的?”引出話題,自由交流自己和父母相處的一件小事、一個瞬間,表達出我們內心最想和父母說的話。再結合生活中父母愛的圖片,來觸動孩子們心底最深、最濃的親情。拓寬了學生對愛的認知,激發出他們內心對父母的溫情,增進對父母的理解和愛意,更激發出他們想要表達出自己真情實感的欲望。
(四)學生自由習作。時間關系,要求學生只寫出與父母相處一兩件具體的事例,注意通過細節描寫來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五)習作片段展示、作簡要講評。只要孩子們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情感,有具體的事例展示出來,都要給予表揚。使他們更有信心完成整篇的習作任務。
(六)總結收獲。
總之,整節課我都注意給學生自由的空間,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盡量激活學生練筆的積極性,讓學生樂說、善說,進而達到樂寫、善寫。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我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作了以下的分析:《小猴子下山》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一篇傳統課文。新大綱指出:“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圍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本冊是低段的第二期,閱讀訓練的重點只是在教學活動中,注意誘發學生的興趣,采取多種措施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同時也創設情境,引發參與、點撥思維、激發參與、圖文結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
二、學生情況分析
從學生的知識掌握和能力體系來看,這些學生經過低段一學期的學習及本期前兩個單元的活動,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和口語表達能力,學習了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初步學習了結合詞句的理解來理解課文內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維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從年齡結構和心理特點來分析,此時的學生大多六、七歲,還處于一個好動的階段,他們的有意注意維持不了多久,只有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師生間民主、協作、自主、活動的實踐激起學生的興趣,發揮其主動性,學習效率才高。
三、教學目標設定
根據教材分析,學情分析,以及語文教學跟其他學科的共同目的(也就是教學要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生、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這一目的)我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四個方面:第一是德育目標,就是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我們從小做事應該一心一意和不要亂摘別人的東西等道理。第二是智能目標:培養學生根據對課文重點詞句的理解和自己分析、推斷、想象、表演的能力。第三是知識目標,就是能理解重點詞“又大又多”、“又大又紅”、“又大又圓”、“可愛”、“掰、找、扔、摘、捧、扔、抱、追”以及相關的句子。第四是美育目標,通過理解重點詞語,體會到小猴的可愛;同時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形式和想象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我根據教材所處的位置、內容及教學目標的確定,將本課時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體會重點詞句。教學難點: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成績口頭表達能力。理解課文重點詞句。
五、教學思路設定
根據“主導與主體”這間的“服務關系”及學生的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思路設定為以下四個活動,老師只起“導”的作用,以啟發學生討論交流,發獨立見解,培養學生從小在閱讀實踐中適時進行讀的能力,說的能力,聽的能力的訓練。
六、教學準備
1、小黑板一塊。小猴子頭飾、玉米、桃子、西瓜的教具。
2、朗讀磁帶、幻燈片、音樂帶。
七、教學活動過程
第一活動是“激發情趣,導入課文”。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以引入下一個環節的活動,具體活動過程是這樣的。首先借助幻燈片,出現一個可愛的小猴子下山的情景,一下子吸引了同學們,然后問:這是誰?你們喜歡嗎?誰來描述一下?最后教師小:你們觀察得很仔細,描述得好,可是你們知道嗎?這只小猴今天已經是第二次下山了,它在前不久的一次下山時,發生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呢!你們想知道嗎?
第二個活動是:“師生協作,自主學習。”這個活動的目的是運用學生已學的方法,根據學習課文的體會,開展討論,培養學生的獨立見解和發表能力。具體活動過程中:
首先齊讀課文題目,教師范讀,學生找出有幾個段,并找出與之相關的圖畫。學生借助拼音輕聲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出示小黑板)①小猴子下山干什么?②它下山到過哪些地方?看到什么?小理怎樣?是怎么做的?然后師生交流,學生分小組討論第②個問題。然后再祟幻燈牌,請各組代表一邊看幻燈片,一邊回答第②個問題。最后老師總結同學們的發言。啟迪思考:課文二、三、四段與第一段的寫法是一樣的嗎?(學生認真自由讀)由學生歸納出課文二、三、四段在寫法以上與第一段一樣。
這時再讓學生自主學習第二、三、四段,最后教師小組課文內容。這篇課文寫小猴子小山,先掰了一個玉米,看見桃子就扔了去摘桃子,看見西瓜又扔掉桃子,看見小兔又扔掉西瓜,就這樣,最后一無所獲。課文的前四段寫法一樣,所以我們學起來比較輕松,一下子就理解了。又提問:這只小猴子下山后,又回去了嗎?結果怎樣?引入學習最后一段,讓生找出說明小猴子此時心情難受,沒辦法的一個詞?(“只好”)學生找對了,再啟迪思考:小猴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盡量讓學生暢所欲言,發表出自己獨立的見解,最后再由老師點評、鼓勵。)
第三個活動是“創設情境,表演課文”,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首先師發言:剛才我們較好地學習了課文,你們愿意扮演這只小猴子下山的過程嗎?
(由二人次扮演小猴子下山,同時放課文朗讀錄音及活潑、歡快的音樂配音帶,提示學生要注意“掰”、“扛”、“扔”、“抱”、“追”、“蹦蹦跳跳”、“只好”這些詞的動作及表情)學生表演完畢,教師及時總結學生表演情況。
第四個活動是“展開聯想,延伸課文”,這個活動的目的是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表述見解的能力。具體活動過程是:老師問:小猴子空著手回家,在路上它會想些什么?
學生在發言中說出給小猴子下山時想辦法,說明做事要專心專意,不要再犯第一次下山的錯誤。教師肯定指出:學生的發言說明大家很聰明,會思考、有現代意識。讓生再想想:這次小猴子下山,它將到一些什么地方,看見些什么,它又是怎么做的?布置思考以上問題,下節課再共同解決。
本課時的板書,完成后是這樣的形式(展示出來)從板書中,同學們可以了解到小猴子下山到回家一無所獲的全過程。幾個動作詞語,較好地體現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古典詩歌在人教版新課標教材中占有一定量的篇目,可見,古典詩歌的教學在高中語文學習階段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李商隱的《錦瑟》安排在必修教材第四冊中,是古典詩歌里的精品,意象精美,想象豐富,意境深邃,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對學生審美觀的培養有著異乎尋常的作用。
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知識含量,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品讀意象,明確典故,感悟意境。
2.能力目標:學會鑒賞古典詩歌的技巧,提升審美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學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理解情感與意象的關系。
2.領會迷離恍惚.深邃纏綿.美麗哀傷的意境。
3.明確典故對營造意境的作用。
教學難點:正確運用鑒賞古典詩歌的技巧。
二.教學方法
教法:1.抓住學生好新好奇的特點,利用多媒體及影像資料激發其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2.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講,以思維訓練為中心,通過提問.討論.學生質疑.學生答疑.教師點撥的方式授課,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在引領學生誦讀經典美文的同時,讓學生自主探究并掌握鑒賞技巧。
學法:1。自讀課文,寫下直觀感受。
2.各學習小組推薦出精美的感受相互交流。
3.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鑒賞技巧,完成鑒賞任務。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運用多美體展示圖片,輔以畫外音(朗誦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 別亦難”)。
2.課前擺渡
講商隱,說義山。
牛李黨爭,政治不如意;聚少離多,愛情不如意。
莊生......望帝;珠有淚......玉生煙。(典故)
3.學海泛舟,鑒賞詩文
A.看詩題;明主旨。
B.看作者;明風格。
C.看詩文;明情感,名技法。
D.看問題;用技巧。
4.藝海拾貝
理解典故對意境的深化作用。
5.探究提升
具體描述那些意象?
運用了哪些典故?
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6.布置作業
仿寫一首七律。
四.板書設計
錦瑟······李商隱
首聯(開宗明義)
頷聯(巧妙用典)
頸聯(想象豐富)
尾聯(直抒胸臆)
五.教學效果
通過讓學生自主賞析.自主探究.自我展示。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信心。使學生加深了對古典詩歌的認識,且掌握了鑒賞古典詩歌的技巧,既豐富了學生的文化底蘊,有促進了美文的創作,而其對正確解答高考中古典詩詞類題也大有裨益。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簡析 教學目標 重點難點
《葉公好龍》是一篇寓言故事。這是一篇學生愛讀并能從中受到啟發的好文章。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這么一篇通俗易懂的課文通過自讀并從中明理并不難,但學生對理解故事中蘊涵的深刻道理成了教學中的一個難點。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再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高年級學生提出的有關要求,我制訂如下教學目標:
1、理解本課生字新詞。
2、感情朗讀、背誦、復述故事。
3、體會課文寓意
4、教育學生做言行一致的人。
其中目標1、2是教學的重點,目標3、4教學的難點。
二、教學設計
為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將通過一課時完成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提出不懂的問題。
2、檢查認讀情況。
3、結合課文內容,感知課文內容。
(三)合作探究。
1、前后聯系,總結學法。
2、再讀課文,自主提出難懂的字、詞、句。
3、全班交流。
4、老師提出問題,和學生一起解決。
(四)指導朗讀,背誦積累。
(五)總結全文,明確寓意。
(六)布置作業,鞏固所學知識。
說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在九年級全一冊中,關于資源問題教材共有三框內容,分別是:資源出現短缺、資源大國還是資源小國、應對資源危機。他們之間的關系是從世界聯系到中國,從資源現狀聯系到解決的方法,而這一課是三框中的第一課。教材以列舉的方式說明了資源的概念,接著介紹了自然資源的分類: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主要讓學生認識人類從一誕生開始,就一直利用自然資源來謀求自身的發展并與之保持著休戚與共的關系。但隨著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發,造成自然資源尤其是非可再生資源的耗竭和短缺,反過來制約著人類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不過在這一框中也涉及到了解決的方法,但角度是完全不同的。這一框從微觀的角度,也就是從“我”談起,說明課題和“我”之間的聯系,而第三框是從宏觀的角度,也就是國家的措施說明解決我國資源危機的辦法。
學生分析
雖然學生每天都使用到了很多自然資源,對自然資源出現短缺的原因也略有所知,但事實上在自然資源的概念和自然資源的分類上還存在誤區,對自然資源和人類休戚與共的關系也沒有深刻的體會,所以這節課擬在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來解決這兩方面的問題。
設計理念
這節課從內容上看難度并不高,但容易泛泛而談,變成說教,引起學生反感。所以內容設計需圍繞學生的實際生活展開,盡量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創設情境,步步引導,尋找能夠觸動學生心靈的那根“弦”。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哪些是可再生資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資源;能說明自然資源與人類的密切關系;理解自然資源短缺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列舉生活中常見的資源,感受人類與自然資源之間休戚與共的關系;
2.通過對自然資源存在形式的探索,學會辨別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
3.通過漫畫分析,認識到人類的過度索取是導致資源短缺和耗竭的主要原因。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從實際生活出發感受自然資源與人類休戚與共的關系,樹立憂患意識,培養勤儉節約的觀念。
2.通過小組競賽的方式,培養學生合作、競爭的意識。
教學重點:從身邊的生活出發,感受自然資源與人類休戚與共的關系。
教學難點:認識到人類的過度索取是導致資源短缺和耗竭的根本原因。
教學方法:小組討論法、競賽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flash《一口水》)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么?展示世界上其他資源的短缺情況,得出課題。
二、新課
師:今天我們所說的資源指的是自然資源。
(一)摩拳擦掌擂臺賽
第一輪:大話自然資源
游戲準備:全班分成四大組,2分鐘時間準備。
游戲規則:每組派一名同學上臺,在1分鐘之內寫出我們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可能直接或間接用到的自然資源,寫得既多又準確者勝。
在比賽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得出自然資源的概念。
第二輪:自然資源大分類
游戲準備:同上。
游戲規則:每組派一名同學上臺,在剛才所列舉的自然資源中,區分哪些是可再生資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資源,并說出區分的'理由。
師:看來,在我們的生活中,可再生資源非常的多,這些資源可都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但是為什么不論是可再生資源還是非可再生資源都出現了短缺或枯竭的現象呢?
(二)七嘴八舌說漫畫
(展示四幅有關造成資源短缺原因的漫畫)
師:任選一幅,根據漫畫,說說造成資源短缺或枯竭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根本原因是什么?
學習心得:人口急劇增長和人們對自然資源無節制的需求,是造成資源短缺或枯竭的根本原因。當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獲取速度,超過了自然資源的補給、再生和增殖速度就會出現自然資源短缺的問題。
師:那么,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在無心之中,我們有沒有浪費過資源呢?
(三)在有心和無心之間
無心之舉:學生舉例(如使用一次性筷子、購物用塑料袋、喝罐裝飲料、送賀卡等)
問:有的同學可能會說,我不就浪費了一點點嗎,有什么關系呢?
討論:(1)森──林──?──?
(2)爺爺是打獵的──父親是伐木的──我是賣根雕的──兒子是──?孫子是──?
對兩則材料的進行合理聯想,并說明原因。
有心之舉:學生舉例(如盡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購物用布袋、一紙多用、隨手關緊水龍頭)
(資料)節約是一種時尚
……總之,無論我們從事什么職業,無論多么富有,我們都無權揮霍地球資源。揮霍浪費,不再是體面與榮耀,而是自私、冷漠的象征。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從我做起,從自己做起,過簡樸和適度的生活──這就是綠色生活新時尚,為此,我們應該感到自豪和光榮。
(四)金點子行動
在我們身邊,對于保護資源,一直有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那就是“當時震動,過后不動”,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大難題,如果讓你設計一個活動來解決這個難題,你會有什么樣的金點子呢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本節內容是海南省中小學《信息技術》編寫組編寫的高中信息技術教材第一冊,適用于高中一年級學生。根據教育部20xx年頒布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的要求,在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中一共設置了6個必修模塊和2個選修模塊,本節內容屬于模塊八——計算機硬件結構及軟件系統(必修);同時,本人認為該部分內容與模塊二——操作系統簡介(必修)密切相關。因為文件的壓縮與解壓縮不僅與計算機的軟件系統相關(這一點可以從各個軟件網站對軟件的分類看出),而且更加涉及到對于文件的組織管理。同時,由于實際運用中,人們會經常碰到與之相關的問題,因此,對于這一部分內容的學習有比較明顯的實際意義。
結合目前軟件升級更新的實際情況,我將對教材內容作適當處理,不使用教材中的Winzip8.0版本,而使用目前比較常用的Winzip8.1版。除了考慮軟件本身的功能比較先進,還根據《綱要》關于“使學生具有較強的信息意識,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變化”的要求,逐步培養學生對于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一種意識,培養他們敢于思考、創新的精神。設計該部分內容為一個教學課時(一節課)。
二、說學生
我市市區內高中一年級的學生,他們當中的大部分都已經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學習過信息技術相關課程;同時,在這部分內容之前,本學期他們已經學習過WPS辦公軟件系統、Access數據庫、VB程序設計和操作系統等內容,具備較好的基礎,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另一方面,根據心理學的研究,高中一年級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開始朝著較為成熟的方向發展,也為他們進行自學探究、合作交流提供了保障。
三、說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根據《綱要》對于高中學生的學習要求和海南版高中信息技術教材第一冊的要求,結合對學生的分析,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l了解文件壓縮與解壓縮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l了解其他文件壓縮與解壓縮的工具軟件;
l了解常見文件類型的壓縮效果;
l掌握使用Winzip進行文件壓縮的操作方法;
l掌握使用Winzip進行文件解壓縮的操作方法;
l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
l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表達交流能力;
l強化學生的信息意識。
其中,進行多個文件的壓縮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四、說教法
根據對教材、學生情況、教學目標的認真分析,我確定使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l講授法
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教師主要是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但是對于一些基礎性、輔助性的知識、操作要點,教師有必要進行講授,可以減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一些不必要的困難,減少他們受挫折的機會。在本節課中,對于文件壓縮與解壓縮的使用和操作注意事項以及小結等環節,我將進行必要的講授。 l演示法
根據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特點,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出現的問題,我將進行適當的演示教學,這同時也體現了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
l分組教學法
根據《綱要》關于“能夠與他人協作或獨立解決與課程相關的問題,完成各種任務“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團隊精神,我會把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逐步學會與他人共事,提高學習效率及效果。 l個別輔導教學
學生的個別差異比較明顯是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顯著特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將進行個別輔導教學。對于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除了在小組內獲得幫助,我還會適當地幫助他們解決困難,解決“吃不了”的問題;針對那些信息技術水平較高的學生,我會要求他們自學將多個文件進行壓縮并讓學生來進行講解、示范,并研究幾種常見格式文件的壓縮效果,解決“吃不飽”的問題。
五、其他
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課前要確保計算機網絡的暢通;為學生準備一個包含了各種格式文件的文件夾。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我將分為“問題導入”、“講解”、“自主、合作學習”、“深入引領”、“深入探究”、“交流評價”和“小結”等七個部分。
l問題導入 開始上課,我會提出問題:“同學們喜歡上網嗎?上網都干什么呢?” 學生會回答“當然喜歡,經常上網,上網打游戲、看電影、看動漫、聽音樂、收發E-mail、下載軟件……”等。 “老師也喜歡上網,特別是看電影、聽音樂、下載軟件。因為老師比較喜歡安裝一些好玩的軟件,所以我經常去找需要的軟件,然后把它們下載下來。”之后提問:“當你們剛開始上網下載軟件的時候,是不是都會遇到一個問題——下載的軟件通常需要用專門的軟件打開?” 學生會回憶起各自上網的情形,給于肯定的回答。(其中一部分學生已經會使用相關軟件,但是大部分學生不會) 然后我引導學生回憶這類文件的常見格式(常見的.rar、.zip),導入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文件的壓縮與解壓縮。 這一環節大約需要3分鐘。
l講解 我將大致講解、演示(也可以讓已經會使用的學生來演示)Winzip8.1(說明使用新版本的原因)的使用方法,僅限于右鍵單擊目標文件(將被壓縮或解壓縮的文件)調出右鍵菜單;然后布置學習任務:嘗試使用Winzip8.1的各個快捷菜單對老師指定的文件夾中的文件進行操作,注意觀察并總結操作的結果(操作的步驟、文件大小的對比等)。最后進行分組。 該環節大約需要5分鐘。 l自主、合作學習 在這一環節中,主要是學生自學與小組內的合作學習。教師主要是巡視課堂,發現一些典型的問題,并解決;同時注意發現基礎相對薄弱和水平較高的學生,分別給與關注。 該環節需要約10分鐘。 l深入引領 當大多數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后,我會分小組讓學生進行匯報交流學習體會、成果,小節文件壓縮與解壓縮的操作和不同類型文件的壓縮效果(Jpg文件的壓縮效果不太明顯,而Doc、Avi等多數文件的壓縮效果比較好)(可以讓學生進行操作演示),同時提醒學生注意比較“解壓到…”和“解壓到‘文件名…’”的區別以及“添加到…”和“添加到‘文件名’” 的區別。 然后提出問題:“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我們從網絡下載的文件,解壓縮以后往往得到很多個文件。那么我們怎么把多個文件壓縮成一個文件呢?”然后布置學習任務。 該環節大約需要8分鐘。
l深入探究 學生就我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索操作,小組進行討論。教師仍然巡視、個別輔導。 這一部份約耗時5分鐘。
l交流評價 學生的探究學習基本完成后,仍然進行小組匯報,并讓全體學生進行交流、對其他同學的做法進行評價,同時讓學生演示。然后提出問題:“可不可以像以前的軟件那樣從程序組中打開Winzip?”。由水平較好的學生演示并讓其他學生操作進入Winzip窗口。 關于操作的匯報交流結束之后,提出問題:“我們經常使用的壓縮與解壓縮軟件除了Winzip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軟件?”再讓水平較好的學生列舉其他壓縮與解壓縮的軟件。然后讓學生說一說我們平常可以利用壓縮軟件在那些方面為我們帶來哪些便利,解決使用計算機時的一些問題(比如節約磁盤空間、在有限的空間里存儲更多的文件等)。 此環節約需要7分鐘。 l小節 最后,由我(也可以讓學生)進行本節課簡單的小節,并對教學過程中同學們的積極學習進行表揚。 此環節約2分鐘。
說課稿 篇7
一、設計意圖:
《綱要》明確的指出:培養兒童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就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兒童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兒童主動參加。中班兒童的身心發展相對比小班兒童穩定,正是活動能力迅速發展時期對各項動作能夠建立良好的條件反射,同時對于游戲的動作性、完整性較感興趣,可以進行教復雜的動作練習。
體育活動“小兔種蘿卜”就是根據我班兒童的實際情況,以“小兔種蘿卜一收蘿卜、拔蘿卜一慶祝收獲”有趣的游戲情節串連整個活動,合理安排練習密度,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并且充分利用我園優越的材料和環境,以兒童最喜歡的游戲方式發展其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發展體能,可以培養兒童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動、樂觀、合作的快樂。
二、活動重難點:
1、本活動重點就是讓兒童感受游戲的快樂,發展身體的平衡能力、協調能力、靈活性。
2、難點就是培養兒童堅強、不怕困難的品質和主動合作、樂觀的態度。
三、說教法
本次活動我采用了:
嘗試法、游戲法、提問法
四、說學法
整個活動以兒童為主體,使用了循序漸進的原則,通過“種蘿卜一收蘿卜、拔蘿卜一慶祝收獲的過程來進行。
五、教學程序
第1個環節:讓兒童當小兔去種蘿卜來吸引兒童,引起兒童對活動的興趣,激發兒童游戲的欲望,為活動的重難點做好鋪墊。
第2個環節:引導兒童收蘿卜、拔蘿卜,讓他們體驗游戲的快樂,培養主動、樂觀不怕困難、合作的態度。
第3個環節:讓兒童體驗收獲的快樂。
說課稿 篇8
教學設計特色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素養的形成是長期的,小學階段的科學教育將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樂于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為后繼的科學學習、為其他學科的學習、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打下基礎。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依據本課教學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的現有知識和認知水平,在設計過程中主要體現以下幾個特色:
一是在導入環節從生活現象導入。向學生出示一組圖片先了解一下一年四季,感受一年四季的美麗風景。進而學習新的內容“為什么一年有四季”。四季圖片的展示,契合了研究主題,從身邊現象引入,使學生打開思維,說出生活中對四季認知的積累,關注學生生活經驗的知識基礎,繼而激發探究一年四季形成的興趣。
二是讓學生自主猜測四季的成因。給學生一個實實在在的探究問題,而后引導學生做出對四季成因的假設,同時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使學生明白研究某些事物現象往往是先有猜測,然后再進行驗證的。
三是對所做假設逐一進行驗證。排除錯誤假設,并通過設計對比實驗驗證在上一環節中提出的假設。在組織學生進行對比實驗的過程中,使學生養成科學探究的習慣,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度。為此我分三步達成這一目標:首先排除錯誤假設。大多數學生的前概念認為四季的形成可能與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有關,針對這一點,我出示一組數據,通過數據使學生認識到事實與他們的猜測不符,從而排除這一錯誤假設。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明白前概念有時是錯誤的,科學的學習就是需要有不斷修正自己想法和做法的科學態度。
在組織學生分組進行實驗來驗證的過程中,通過了解古人對一年四季的觀測發現,結合同學已有的知識,了解四季形成的原因,再利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對比實驗,使學生在贊嘆古人智慧的同時,根據古人的研究結果進行實驗推理,從而觀察到相同的現象。
在實驗后分析結果的過程中,通過對數據進行橫向、縱向比較,從而得到一致的結論。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科學的結論是經得起重復驗證的。在這里學生有一個對數據進行分析與整理的過程,從而使學生的能力有所提高。隨后教師出示地軸不傾斜的地球儀,讓學生思考還會出現剛才的現象嗎?從而發揮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通過教師引導,認識到四季形成的原因與地軸傾斜有關。
四是總結擴展。通過歸納總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
通過上面的教學活動,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在教師引導下,經歷了“提出問題→猜想→實驗驗證→得出結論→應用”的科學探究程序,順利地完成本課教學內容,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使自身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授課效果
《為什么一年有四季》是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地球的運動》單元第七課。在此之前學生對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明白晝夜交替是地球自轉的結果。但對四季的成因認識比較模糊,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地球在公轉時,離太陽近就是夏天,離太陽遠就是冬天。引導學生探究四季的成因是本課重點,通過讓學生根據模擬實驗來觀察不同季節桿影變化的特點,從而推測地球所處的季節和四季的成因,讓學生明白四季的成因與陽光的直射或斜射有關,即與太陽高度有關,與地球離太陽遠近沒有直接關系。通過本課的教學,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一、通過做對比實驗讓學生觀察不同位置桿影變化的特點來推測地球所處的季節及四季的成因。在本課的探究中,學生明白了四季的成因與太陽直射或斜射有關,即太陽的高度有關,從而糾正了四季的形成與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遠近有關的錯誤認識。學生還從探究中發現,如果地軸不是傾斜的,地球儀上將無桿影長度的變化,無太陽高度的變化,從而明白了四季的形成不僅與地球的公轉有關,還與地軸的傾斜有關。
二、動手實驗前,首先讓學生清楚對比實驗怎樣才能公平,必須保證標桿長度相同、測量時間相同、立標桿位置相同、地軸始終傾斜指向北極星,只改變地球儀在地球公轉軌道上的位置。這一過程使學生認識到控制變量法是探究科學知識的一種重要方法,為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在實驗后分析結果的過程中,通過對數據進行橫向、縱向比較,從而得到一致的結論。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科學的結論是經得起重復驗證的。在這里學生有一個對數據進行分析與整理的過程,從而使學生的能力有所提高。這一過程也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對科學現象的解釋需要得到證據的支持和從已知出發進行推理,同時在活動中培養了小組合作精神。
四、自制教具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為得出正確的結論提供了準確的數據。
課后反思
這是一節非常有難度的課。難度主要表示在:1、材料準備難度大。2、實驗操作難。3、學生理解難。
在介紹古人研究四季的方法時,我引導學生了解古人觀測事物的科學性,讓學生明白古人方法中蘊涵著許多智慧結晶,他們已經有效控制了實驗中的變量,非常注意科學研究的方法。通過簡單分析,從古人的研究中可以得出:研究時間要統一,物體長度和位置要統一,觀察時間要長,至少一年。從圖示中,學生可以明顯看到不同季節太陽照射到物體上的角度和影子長度發生了變化。
在模擬實驗部分,為了便于學生觀察,我就自制教具:地球公轉軌道模板,固定好高度的手電筒,做好支點的刻度尺。最初,我是用蠟燭來模擬太陽的,但在課堂中我發現實驗時即使是呼吸也能使蠟燭的火焰發生變化,這樣會影響到桿影的觀察,于是改用手電筒,為了能夠保持同一高度,我把手電筒固定在自制的支架上。測量桿影時,為了得到比較準確的測量數據,減少誤差,我在畫好刻度的紙板下面做了一個支點,測量時刻度尺0刻度對準標桿底部,支點輕輕接觸地球儀表面,在測量時就能保證刻度尺與標桿的垂直測量。
實驗前讓每一位學生都了解怎樣進行操作,并清楚地知道操作時應注意哪些問題。然后讓學生用手電筒和地球儀進行模擬實驗。分別將地球儀放置在相對應的四個位置,手電筒放中間,觀察光線照射在地球儀上桿影的變化,并要求學生利用教師特制的測量尺測量,同時做好記錄。模擬實驗的結果,學生發現隨著地球公轉到不同的位置,桿影長度也發生了變化。學生們此時基本能說出地球公轉是一個重要原因,而地軸始終保持固定的傾斜角度還需要老師稍加引導,學生才能明白,最后讓學生對結論進行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更加明白,對于一些較有難度的課,教師課前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準備,從實驗的器材,實驗方法的指導,到學生交流匯報時的引導,無一不需要教師的精心準備,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精選】說課稿范文8篇】相關文章:
說課稿模板說課稿范文11-08
《北京》說課稿范文11-25
廣告說課稿范文09-30
《坐井觀天》說課稿范文09-23
《巨人的花園》說課稿范文(精選5篇)10-16
語文巨人的花園說課稿范文(精選5篇)10-16
《四季》優秀說課稿范文(精選5篇)08-17
圓的周長優秀說課稿范文(精選5篇)08-01
精選小學說課稿范文集錦五篇07-19
鄉村四月說課稿范文(精選5篇)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