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說課稿(精選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頤和園》說課稿(精選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頤和園》說課稿1
一、說教材
《頤和園》一課是一篇游記,它以移步換景、按照游覽的順序,向我們描繪了頤和園美麗的景觀。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生動優美、具體形象,處處洋溢著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課文移步換景,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一寫長廊的景色:先抓住“長”的特點從總體介紹,然后抓住每一間的橫檻上五彩的畫的特點從內部介紹,最后抓住長廊兩旁風景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境;二寫萬壽山的景色:先寫從山腳下抬頭看到的佛香閣和排云殿的壯觀景象,再寫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景色;三寫昆明湖的景色:分別介紹了長堤、湖心島、十七孔橋。課文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結尾與開頭呼應,表達了作者的贊美之情。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組課文的訓練點“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想象課文描寫情境,留心文章表達的方法。”這一要求,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優美語言,學習按游覽順序、抓景物特點寫景的方法。
2、過程目標:在讀書、深入讀書中,通過合作開放式交流,感受頤和園的美麗。
3、情感目標:在感受頤和園優美景色中,激發孩子們對頤和園的熱愛。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優美景色,收到情感熏陶。
教學難點: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教學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優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2、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四、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實際,本節課采用情境教學的教學方法,采用以讀促悟、小組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情境再現法:
課堂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圖文對照,以次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引領學生主動學習課文,共同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
體驗教學法:
讓學生走進文本,做頤和園中的一名小導游,為前來參觀的游客們進行解說、介紹,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課文。
設計理念:
1、葉圣陶老先生說:“學語文的方法很簡單,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本節課,我把讀定位了感悟美麗的重要手段,在層層深入地讀中品味了語言美,記住了景觀美。
學貴有法。亞里士多德說過:“給我個支點,我可以把地球撬起來。為了讓孩子掌握學語文的一個支點,我在課上注重學法指導,讓孩子掌握了一定的學語文的方法。
五、教學流程
(一)首尾連讀,以疑激情。
教學伊始,首先讓學生齊讀首尾兩個自然段,發現“美麗”一詞重復使用,再次連讀,注意加重音突出“美麗”一詞。這樣讀中作者的喜愛之情以自然通過讀表現出來。在此基礎上引導質疑:頤和園到底怎樣美麗呢?讓我們帶著乾隆對頤和園的贊譽“何處燕山最暢情,無雙風月屬昆明。”一同到頤和園去看看。以此問題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品讀全文。
(二)駐足景點,品味美麗。
1、學生結合學習提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全文,進行自學。(提示如下):
(1)初讀,想想作者描繪了頤和園哪些景點?
(2)細讀,你認為頤和園哪處景點美麗,畫出能體現景點美麗的詞句,在旁做批注。
(3)品讀,把自己感悟到的“美麗”讀出來。
2、抓景點,小組合作品味美麗。首先小組內交流自己喜歡的景點,說出喜歡的原因。然后集體互動交流中抓住體現景點美麗的詞句,品詞,品句,品描寫方法。并輔以景點圖片,錄像加深感悟。接著利用舒緩的古箏曲,加上范讀,配樂讀,借助錄像導游讀等讀的形式,利用讀釋放自己在語言文字中感悟到的美麗。
合作學習“萬壽山”部分:
1、學法總結。
2、師述說出合作學習的要求:在四人小組中通過合作學習找也最能體現萬壽山美的特點的句子,在小組內交流。并以小導游的身份介紹這一景點。
3、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4、匯報交流學習所得,以小導游的身份介紹萬壽山。
板書:
金碧輝煌、聳立
(這是實現學法遷移的一個點,我覺得在老師引導學完“長廊”這一部分后,再選擇一處在小組中合作交流,這樣同學之間通過相互幫助,可能會掌握這種方法,實現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資源共享。)
體驗成功,自主學習
1、過渡談話:
頤和園簡直就是一幅長長的畫卷,長廊、萬壽山的美還歷歷歷在目,我們站在山頂舉目遠眺,昆明湖的美又展現在了眼前,下面讓我們自學寫昆明湖的段落,把你認為寫出得美的句段找出來與大家分享。還可以選擇你最擅長的方式表達出你體會出的美。
2、學生自學。
3、匯報體會:
板書:
綠、靜
重點引導體會比喻句以及“滑”字的用字之妙。
啟發學生針對十七孔橋上的獅子的姿態進行發散訓練,想象一下可能有哪些樣子。
(這一部分的學習是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后進行的自主學習,以學生的自學為主,自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訓練,培養學生品詞品句的能力及想象力。力圖體現新課標所倡導的語文教學要著力指導學生進行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在學的過程中不僅學會而且會學。)
(三)讀中領悟,理順文路,體會結構美。
本文文脈清晰,結構嚴謹。為了學生領會這種結構嚴謹的寫法,在感悟到頤和園的美麗后,以設問引領:默讀全文,討論:作者是按怎樣順序游覽的,從課文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來?找到相應的句子畫出來,并聯起來讀。其次將過渡句與景點內容分讀,在讀中領悟其承上啟下,清晰的連綴作用。
(四)首尾再次連讀,讀中升情。
課的最后,設計三次不同形式的首尾連讀,在一潮高過一潮的朗讀中,表現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六、說板書設計:
長廊
頤和園萬壽山
昆明湖
七、說特色
1、兩次情境的預設把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也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對頤和園景物的特點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頤和園》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18課《頤和園》。
2、教材簡析:
《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游記,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移步換景,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匯、恰當的比喻、貼切的過渡,展現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表達了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頤和園》作為本組文的一篇精讀課文,其編排的意圖如下:一是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美麗的景色,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究中國“世界遺產”的興趣,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學習按照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這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萬壽山、昆明湖。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學習作者按照觀察順序,抓住每處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培養學生審美愛美的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難點:抓住課文中表示地點轉換的詞語,體會并學習課文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學法
(1)運用多媒體技術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增加學生的表象積累,拓寬學生視野。
(2)創設旅游情境,讓學生扮演小導游結合課文相關內容或課外內容進行演示講解,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3)加強朗讀訓練,培養語感,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反復朗讀、比較品讀、展開想象是語感教學的主要策略。
(4)加強自主、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設計為以下五步主要教學程序:
(一)、復習導入:
簡單回顧上節課所學的游覽順序、長廊的特點,然后設置懸念:來到萬壽山腳下抬頭看,到底看到什么呢?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布置閱讀任務:讀課文第3自然段。
(二)、領略“佛香閣”壯觀美
主要通過反復朗讀來讓學生體會佛香閣和排云殿的美。
1、佛香閣是什么樣的?哪位同學能找出有關句子跟我們讀一讀?
2、幻燈片出示: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
指讀2、3個學生,使學生對佛香閣有個整體認識。
3、讓學生介紹佛香閣的特點。再一次熟悉課文。
佛香閣:
八角寶塔形三層建筑很高的寶塔(聳立)閃閃發光
4、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5、學習排云殿是怎么樣的。
幻燈片出示: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云殿。
6、排云殿留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請自己再讀讀。
7、幻燈片出示: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那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云殿。
佛香閣是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它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排云殿是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
比較這兩段話在寫法上的不同之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8、師生合作讀第3段
(三)、對話文本,細品語言
1、老師配樂范讀課文第4自然段
2、請學生用“——”畫出來所看到的景色。
(樹叢,琉璃瓦屋頂、宮墻、昆明湖、游船、畫舫、城樓和白塔。)
3、讓學生選最喜歡的一處的景色朗讀。重點品讀第2、3、4句。
4、幻燈片出示:
(1)、蔥郁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墻。
讓學生反復朗讀、感受這兩句話。
(2)、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
5、幻燈片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
通過引導,讓學生找出另一句體現昆明湖靜的特點的句子: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在學生反復朗讀、自悟的基礎上提問:“滑”字用得好,能把它改為“劃”嗎?通過同桌討論來展開合作學習。
6、最后通過配樂指讀課文來結束這一段的學習。
7、用過渡語“從萬壽山下來,我們就來到了昆明湖,在湖上,我們看到了一座特別的石橋,這石橋是什么樣的呢?請同學們同桌合作讀第5自然段,把有關句子用“——”畫出來。”轉入第5自然段的學習。
8、幻燈片出示: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這么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把描寫十七孔橋的句子作為重點,反復朗讀,讀出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9、現在,讓我們欣賞一下各種姿態不一的獅子圖片吧。通過對獅子圖片的欣賞,讓學生發散思維,自由想象各種獅子不同的形態。
10、用過渡語“‘同學們,在頤和園里,除了精美的長廊、壯美的萬壽山、秀美的昆明湖外,還有許多的景色,正如作者所說的那樣:“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游賞。’”引出最后一段,學生齊讀。
(四)、拓展延伸
現在,我們就一起去游賞一下頤和園其他美麗的景色吧。(圖片欣賞)欣賞頤和園其他的美景,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
1、看完頤和園這么美的風景,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頤和園真是太美了,作為中國人,我感到驕傲、自豪……)
2、小導游展示。
這么美的風景,我們要一起分享,誰愿意做個小導游,帶領大家欣賞美麗的景色并作介紹呢?你可以選書上的幾個景點:長廊、萬壽山、昆明湖或者是你自己在課后搜集到的頤和園的景點。(請2位同學展示,一個講課內景點,一個講課外景點。)
各位游客,你們好,歡迎來到北京頤和園游覽。今天由我為大家做導游,希望大家玩得開心。
通過小導游展示,來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五)、總結:
今天,我們在頤和園里作了一次免費旅游。頤和園那絢麗多姿的美景讓人流連忘返,小導游們精彩美妙的解說更讓我們領略到了頤和園的無窮魅力。我們祖國有這樣秀麗的景色、瑰麗無比的歷史文化,真讓我們感到驕傲自豪。希望大家有機會,能真正去頤和園游賞一番。這節課上到這里,下課。
布置作業,結束本課學習。
四、說板書設計:
這節課的板書注重突出重點,所學的景點和景點的特點一目了然。
18、頤和園
長廊萬壽山佛香閣聳立昆明湖
長壯美排云殿金碧輝煌靜、綠
《頤和園》說課稿3
一、說教材:
《頤和園》是冀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16課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生動優美、具體形象,處處洋溢著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課文移步換景,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一寫長廊的景色:先抓住“長”的特點從總體介紹,然后抓住沒一間的橫檻上五彩的畫的特點從內部介紹,最后抓住長廊兩旁風景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境;二寫萬壽山的景色:先寫從山腳下看到的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景色;三寫昆明湖:分別介紹了長堤、湖心島、十七孔橋。課文開頭總述了頤和園的美麗,結尾與開頭呼應,表達了作者的贊美之情。
我計劃安排兩課時進行本文的教學。下面就第二課時的教學來談談自己的設想。
二、教學目標:
依據大綱的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本科我制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3、學習按照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的寫作手法。
三、說教學重難點:
1、重點: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優美景色,收到情感的熏陶。
2、難點: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并運用到自己寫作當中。
四、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實際,本節課采用情景教學的教學方法,采用以讀促悟、小組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五、說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當小游客,感受風景美語言美。
1、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游覽了皇家園林頤和園,想一想當時的場景,談談最想在哪里攝影留念并說明理由。
本環節通過開放式的交流活動,教師相機出示相關圖片、課間,把語言文字形象化,用圖畫和語言把學生帶入美的情境。并且從中選擇一兩個自然段指導學生美讀,初步達到有感情地朗讀,感受作者的贊美之情。
(二)細讀課文,當小導游,體會結構,寫作美。
本環節我將創設“小導游”帶領“游客”游玩的.情境,我會這樣來創設情境:同學們,剛才我們在旅游的過程中,大家有的想在這兒照相,有的想在那兒留念,的確,頤和園的景色可真美呀。現在有很多國外的友人來參觀,你想不想當一名小導游向世界友人介紹我們祖國的“世界遺產”頤和園?讓學生結合課件上頤和園的美景,運用一些表示地點轉換的詞語,抓住各處景物的不同特點,向大家介紹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從而將自讀感悟、小組討論、探究作者寫作思路、品味語言、誦讀積累等整合到這一模擬實踐活動之中,使學生在實踐中發展語文能力。
1、探索文路,體會結構美
本文文脈清晰,結構嚴謹。在教學本環節時我會先拋出一個問題:“既然我們要領著游客進行游覽,就要與現有一個旅游線路,那么我們的旅游線路怎樣制定出來呢,你將按照什么樣的順序向游客介紹呢”其實就是圍繞課后討論題,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游覽的,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引導小導游們勾畫、探究,再組織討論交流。
在本環節里面,我將鼓勵學生畫出旅游示意圖,學習作者按地點轉換順序記敘的方法;同時引導學生抓住“進了。繞過、走完、來到、登上、下來、走過”等記敘游覽過程的動詞,學習作者移步換景,過渡連接的表達方式,從讀學寫,讀寫結合,為完成課后安排的小練筆引路。
2、領悟語句,品味語言美。
引導學生畫過了旅游示范圖,找出了表示地點轉換的詞語,接下來我要這樣引導學生:俗話說“看景不如聽景”。要想當好小導游,除了定制好旅游線路之外,向游客介紹景物的時候還要能夠抓住景物的特點,用上非常“妙”的詞語,是游客在邊看變聽中達到美的享受。
接著我將要求學生把自己覺得寫得好的地方多讀幾遍,并與同學交流讀書的感受。為當一名優秀的小導游打好語言基礎。
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將著重引導學生理解例如“聳立”、“一排排”、“滑”等字詞的妙處。
本環節我將采用指名讀、比賽讀、范讀、想象畫面讀、對照圖畫讀、配樂讀等多種形式,讀出欣賞、贊美、陶醉的情調,形成情感共鳴,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部分背誦、摘抄。
3、實戰演習,導游游公園。
作業:你能按一定的順序,把這幅名為“孤舟”的圖片上的內容描寫出來嗎?
六、說特色:
1、兩次情境的預設把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也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對頤和園景物的特點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頤和園》說課稿4
一、說教材
《頤和園》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生動優美、具體形象,處處洋溢著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
1、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和愛美情趣的陶冶。
2、理清作者的游覽順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為: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優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設計理念
1、關注學生的情感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們知道,小學生有個最為顯著的特點,那就是他感興趣的事物就會想方設法研究它、解決它。所以在設計本節課時,我充分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民主、寬松的環境放松他們,使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主動來參與閱讀,并在閱讀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2、運用信息技術的資源進行設計
信息技術作為教育現代化進程的開路先鋒已經越來越多的運用到課堂,為課堂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新的途徑,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創新營造較好的外部環境。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有機的進行整合,特別適合于新課改的要求。所以在設計本節課時,我便把網上的一些資源展示給學生看,這樣就會把學生引進多姿多彩的世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使學生學得更輕松、更愉快,也為傳統課堂教學增添了勃勃生機。
3、依據課改的新理念進行設計
新課程改變了教師與學生的傳統角色和教學、學習方式,它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和主動探究的精神,不但使教師在課程改革中不斷實現自我更新,而且使學生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學會學習,不斷成熟,不斷進步,教師要與新課程同行,就必須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成為課程的“研究者、開發者、決策者”。
所以在設計本節課時,我更多的是讓學生去“自我學習”、“自己主動的去學習”,在讀中去感悟,在讀、看、思、議中體會頤和園的美麗風光,經歷了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了都會得到發展。
三、教學方法
1、談話激趣法
學生在交流頤和園的美麗風光時,教師適時談話激趣,撥動學生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使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向深入。
2、情境在現法
課堂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圖文對照,以次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引領學生主動學習課文,共同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
3、以讀促讀法
在教學中,實行多項互動,讓學生在讀中感知、感悟,理解課文。用聲音讀出美、用心靈感受美。
4、體驗教學法
讓學生走進文本,做頤和園中的一名小導游,為前來參觀的游客們進行解說、介紹,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課文。
四、教學程序
(一)復習引入
課的伊始,讓學生說一說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頤和園給你留下了哪些印象。讓學生整體感知對課文的理解。也為進一步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作下鋪墊。
(二)理清作者的游覽順序
請同學們自由讀文,邊讀邊思考,作者重點游覽了哪些景點,把這些表示地名的詞語標上記號。為進一步感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三)學習課文
首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景點進行讀文,想一想,在這里你都看見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在書的旁邊做一做批注。
《頤和園》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語第七冊第五單元的《頤和園》,這一單元是以“我國的世界遺產”為專題組編的,《頤和園》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按游覽順序具體描寫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具體生動地寫出了各個景點的不同特點,語言與景色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本篇課文分兩課時教學,這里重點介紹第二課時。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及教材要求、學情,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能夠按照游覽順序用自己的話說出課文主要內容;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按照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描寫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通過換詞、比較句子的方式從詞句內容和表達方式上領悟語句,品味優美語言,體會景物特點不同,描寫方法不同。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品味優美語言過程中感受景色的美好,激發學生探究“世界遺產”的興趣。
3、教學重點:
根據教材的編排和學生的實際,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1、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大而美的特點,受到情感熏陶。
2、學習作者按照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描寫的方法。
其中第二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課堂教學是一個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雙向交流活動。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式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要讓閱讀活起來,關鍵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實踐活動貫穿于教學全過程。
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以及中年級學生的特點,我確定教學思路:以學定教,以讀為本,提高學生的自學、閱讀能力。教學中力爭做到以讀書訓練為經,語言文字訓練為緯,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學生讀、說、議、寫,去代替教師單一的講授,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陶冶情操,啟迪心智、感悟積淀的四重境界。
三、說教學流程
1、長文短讀,整體把握
在讀通讀順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瀏覽課文,圈出作者游覽的景點。此處我想著重指出一點的是,整篇課文其實分三個大景點,即長廊、萬壽山、昆明湖。萬壽山又包括佛香閣和排云殿等小景點;昆明湖又包括小島和十七孔橋。教師通過圖片和資料介紹避免學生把所有景點都并列處理。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結構安排。
然后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樣順序游覽這些景點的,從課文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來,找到相應的句子畫出來,并連起來讀。于是一篇長長的文章就剩下短短的幾十個字。
“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
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游人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游賞。”
為了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這幾處景點的方位,可以出示頤和園景點地圖。邊看圖邊說游覽的順序。
長文短讀旨在使學生明確作者的游覽順序,學習按游覽順序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并在讀中領悟每一段的開頭句所起的承上啟下的連綴作用。同時也培養學生對文本整體把握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2、品讀詞句,領悟寫法
“頤和園的景點各具特色,美不勝收。我們跟隨作者先去哪游覽呢?”預設如下:長廊。
“長廊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寫的呢?”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味、體會、朗讀。重點指導:
句①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引導學生體會長廊的長,畫多且美的特點。并以此指導朗讀。
總結學法:景物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寫的?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朗讀。
遷移:
就用這種方法,你來接著“游覽”萬壽山,自己讀讀、畫畫、說說。
學生自學、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句②抬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那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云殿。
抬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修建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那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的宮殿,就是排云殿。
通過比較句子,引導學生感受佛香閣、排云殿雄偉的特點,朗讀時要特別強調“聳立,閃閃發光,金碧輝煌”等詞。
③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引導學生體會昆明湖“靜”的特點。比較“劃”與“滑”。體會作者用字的精準。(如果用“劃”字,就表示用槳來劃,每劃一槳,湖面就會產生許多波紋;用“滑”字,寫出了游船,畫舫就像人在溜冰一樣沒有在湖面留下一點痕跡。所以更顯出昆明湖的靜。一個“滑”字,以動的畫面反襯出昆明湖的靜。)朗讀應以輕柔的語調。
④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這么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此處留白,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說話:“這么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既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訓練說話能力,而且對十七孔橋的壯觀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3、圖文結合,內化語言
展示圖片,讓學生描述畫面。有三種選擇:一種是直接運用文中的語言來描述;二是利用文中的詞句,自己組織語言描述;三是完全用自己語言創造性描述。
我們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能夠運用語言。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文字與圖像建立聯系。通過運用,使文中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在學生對文字有了一定的感悟與鑒賞之后,再出示畫面,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現有水平選擇不同的方式來描述,既可以增強對語言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4、積累語言,讀寫結合
從下列幾項作業中選擇其中一項你最喜愛的作業:
●抄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為頤和園其中一處景觀設計導游詞。
●照課文的描寫方法,寫一篇游記。
以上的幾個作業都緊緊圍繞語言文字,從積累到運用,不同的難度以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讓每一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自選作業如一道自助餐,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的機會,調動了學生自覺學習的內因,又豐富作業的內涵。
《頤和園》說課稿6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頤和園》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生動優美,具體形象,處處洋溢著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課文按照游覽順序具體描寫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展示了我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文章按照總——分——總的結構,以游覽的路線為線索,把各個景點的不同特點寫得具體生動。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詞句,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學習作者按照觀察順序,抓住每處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細讀、精讀,增強學生的語言感受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欣賞、品讀中培養學生賞美、愛美情趣,激發探究中國“世界遺產”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美,陶冶愛美情趣,培養民族自豪感。難點是學習作者按照觀察順序,抓住每處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三、說教法與學法
根據教材內容淺顯易懂,語言生動優美的特點,引導學生細讀、精讀、品讀,再現這一副美麗的畫卷,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強語言感受力。
四、說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問同學們知道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是哪兒嗎?引發學生的思考,然后課件播放頤和園的風景圖,激發學生想了解課文的興趣。
(二)自讀課文,回憶文章的敘述順序。
1、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
2、回憶上節課了解的課文的敘述順序,然后問學生從哪些方面寫了頤和園的美,使學生對上節課所學內容有個回顧。
(三)課文賞析。
1、學習長廊部分。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了解長廊的特點,知道作者是抓住長廊的哪些方面來寫的。然后讓學生找出自己認為好的句子,說說好在哪里,并隨機播放課件,進一步體會長廊的特點。最后再通過播放長廊的橫檻圖片,讓學生形象地感知到長廊的文化美。
2、學習萬壽山部分。
在這一環節,除了讓學生了解作者都描寫了萬壽山的哪些景物,適時出示圖片,讓學生感受佛香閣高、金光閃閃的特點以及排云殿金碧輝煌的樣子,這些都是學生自行感受,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引導。通過朗讀,感受到皇家園林的雄偉。
最后,通過感受“滑”字的用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3、欣賞昆明湖。
讓學生自主學習,品讀、悟情。這一環節,以直觀的形式,讓學生身臨其境,融進景文之中,在看中激趣,在讀中體會。同時,也積累了語言。
4、最后一段的朗讀,讓學生體會首尾呼應的寫法。同時,通過齊讀全文,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整堂課我采用了圖片、背景音樂為工具,引導學生細讀、精讀、品讀,再現頤和園美麗的畫卷,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強語言感受力,最終攻破教學難點。
《頤和園》說課稿7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18課《頤和園》。它是一篇精讀課文,屬于寫景游記。文章按總—分—總的結構,按照游覽的順序,移步換景,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匯、恰當的比喻、貼切的過渡,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結尾與開頭呼應,再現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
二、說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及教材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內容的優美。
(2)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優美的語言,從中得到陶冶,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能力目標:
a、通過對詞句的理解,讀懂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課文主要內容,訓練學生語言的概括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b、借助課外資料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三、說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
1、理清課文內容,了解2至5自然段開頭一句的作用,明白文章的寫作順序。
2、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課文,積累、運用語言。
本課的教學難點:領悟并學習作者按游覽地點變化、抓住特點寫景的方法。
四、說學法
為了較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盡可能達到目標,我主要讓學生采用朗讀法、對話法、想象法、圈劃法、背誦法、摘抄法等,來學習課文。
五、說教學流程
(一)導入,整體感知
1、板書課題(“頤”的左邊用紅粉筆寫,落實它的字形),讀好課題。
2、快速瀏覽課文,概括介紹頤和園的一句話。引出第一自然段,男女生分讀。再讓學生根據這句話把頤和園的特點濃縮成兩個字,隨機板書:大、美。
(二)品讀,觸摸語言
這是課堂的重難點所在,將文路、教路和學路結合起來。我主要分四步走:第一步:悟言之有序——在初讀中,明白作者記敘的順序
1、生初讀,主要自學有關生字詞。
2、我問學生:作者給我們介紹頤和園,是按照什么順序的?(板書:游覽順序)生讀二到五自然段,我再問: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請用波浪線劃出來。
3、我根據學生的回答,組織學習交流:
(1)句子——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2)我最后問:你讀完這些詞句,發現什么?(作者的觀察很有順序——言之有序;都是過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根據這些詞句,你能猜到作者著重要介紹的景物嗎?請把它們圈出來。(板書:長廊、佛香閣、昆明湖)第二步:悟言之有物——在細讀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準確
1、學習“長廊句子”
(1)找到相關句子。
(2)感受怎么表達?你發現什么?(板書:顏色、長度、美麗)
(3)體會語言:“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這句話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意思?(全部是不同的)
(4)我接著問:文中像這樣的表達的句子還有嗎?找出來讀一讀!
“這么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2、學習“佛香閣”句子
(1)生讀三四段;
(2)作者先后怎樣觀察?請你圈出表示作者在不同的地方觀察的詞語。反饋:板書:抬頭一看—下面—向下望—正前面—向東遠眺
(3)怎么介紹“佛香閣”?出示句子研讀——你能調換一下詞語的順序,也能將將它介紹清楚嗎?——比較一下,哪一句更順口?
(4)怎么介紹昆明湖?——“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這句話寫出了什么?讓你
想起怎樣的詞句?(水平如鏡、優美畫卷?)——你能給“滑”字換一個字嗎?你從中感受到什么?(水靜、水平、水美)
3、學習“昆明湖”句子
(1)作者觀察到什么?讀第五自然段
(2)交流:板書:堤岸、石橋、垂柳、小島
(3)重點介紹什么?怎么介紹得清楚?
第三步:悟言之有法——在總結中,回顧作者的觀察的方法
1、討論:作者是怎樣介紹清楚的?
2、梳理歸納:準確選擇觀察點——有順序介紹——多角度觀察
第四步:背背抄抄——積累語言
選擇自己喜歡的三句話,背一背,抄一抄。
六、說板書設計
長廊:顏色、長度、美麗游覽順序頤和園{佛香閣:抬頭一看—下面—向下望—正前面—向東遠眺言之有序
(大、美)昆明湖:堤岸、石橋、垂柳、小島
總之,在本課的教學思路的設置中,我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在教學中盡量把教書與育人,傳授知識與發展智能,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有機的統一起來,從而促進教學的優化。
七、教學反思
因為全文比較長,知識點比較多,為了使一堂課充實飽滿而又不顯得面面到面面松,所以許多的亮點都舍去了。比如說文中的三大景點僅以長廊和昆明湖為例進行了細致全面的講解和剖析。讓學生充分完整的掌握了長廊和昆明湖的特點。但同時也忽略了萬壽山和十七孔橋的教學,讓學生采用小組學習的方法,感覺學生有一些知識理解的不夠深刻,時間的匆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1)朗讀指導上:這節課因為容量比較大,所以在朗讀上指導不到位。
(2)整個教學過程,自己設計得比較死板,
(3)學生的發言不夠積極。大部分學生在平時的課堂中都不樂于動腦筋,不善于表現自己。
【《頤和園》說課稿(精選7篇)】相關文章:
站在頤和園600字03-30
語文頤和園教學反思范文08-05
頤和園語文課教學反思07-05
《散步》說課稿(精選6篇)11-26
《風箏》說課稿(精選5篇)09-30
四年級頤和園課件11-23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說課稿精選05-24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說課稿精選05-20
詩歌《登高》說課稿(精選8篇)03-24
《搭石》說課稿(精選6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