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精選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1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課標版第6冊的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美麗的小村莊,由于村里的人們不加節制地砍伐樹木,周圍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最后受到了大自然嚴厲的懲罰——整個小村莊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個美麗而寧靜的小村莊從此消失的無影無蹤。它告訴了人們要愛護樹木,保護大自然的生態環境。
整組課文都是圍繞著“保護環境”為主題,通過質樸、深蘊的語言,將學生帶入了一個全新的視野窗口,從這個窗口里他們看到了歷史環境的巨大變遷,激發了他們內心強烈的的情感共鳴,深深感受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從而深化了主題。《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是這組中的第三篇精讀課文。我上的是第二課時。下面我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悟出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結合句子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情感目標:教育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發展目標:培養學生愛護家園、保護環境、為后人造福的憂患意識。
二、教學重點:
它采用了設置懸念的方式,引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因此我認為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了解小村莊的變遷的過程及原因。
三、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中蘊含的道理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教法和學法:
在這堂課中,我采用板塊結構,綜合了觀察法、談話法、朗讀法、討論法及情境性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誦讀、自學、討論、交流,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新型的良好的課堂氛圍。
五、教學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我主要從四個板塊進行教學。
板塊一、創設情境,感受小村莊的美
我用課件出示“美麗的小村莊圖”,引導學生描繪小村莊的美麗。學生可以運用課文中的語言,也可以看著畫面,運用自己的語言積累,描繪小村莊的美麗。此作法目的在于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在學生充分描繪的基礎上,我出示詩歌,讓學生讀。最后運用簡筆畫,再次展現小村莊的美。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抓住兒童的心理特征,通過直觀畫面,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思維,激活學生潛在的情感,讓他們的思維處于一種張開的狀態。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感受到村莊的“美麗”給自己帶來的那種震撼的感覺。第一次與大自然進行心靈碰撞,為學生理解村莊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礎,讓他們積極地融入角色,走進文本。
板塊二、感情朗讀,感受小村莊的毀滅
新課標強調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的確,書是學生讀懂的,不是老師講懂的。老師不能以自己的閱讀代替學生的體驗。因此,在“感受小村莊的毀滅”這個板塊中,我主要指導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使其在讀中獲得個人的閱讀感受,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找出描寫小村莊發生了什么事的自然段,再用自己的話描述當時的情景。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找出描寫雨下得特別利害的句子“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我接著指導學生通過各種方式讀這句話,有全班齊讀,配樂讀,個別讀,評讀,賽讀……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提高。然后,我又引導學生運用朗讀的方法理解“可是,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學生通過朗讀,說體會,評價,再讀,這樣將“讀”與“思”結合起來,做到“讀了又思,思了又讀”,自然有“味”,乃至越讀越有味,趣味無窮。而且朗讀時的聲情并茂,將學生自身的感情融合到讀物中去,這就大大增強勁了閱讀的形象感、意蘊感和情趣感,拉近了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
在學生充分感受小村莊的毀滅后,學生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疑問,很多的想法。我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并引導學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問題,即“小村莊為什么被洪水卷走了?這場悲劇真正的制造者是誰呢?”因為學貴有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學會質疑問難,是自主探究學習的關鍵,是創新學習的開端。我以引導學生質疑的方式,在他們興味盎然時,過渡到第三個板塊的學習中。
板塊三、小組合作,探究“小村莊毀滅的原因”
《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使他們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在第三個板塊里,我首先出示自學提示,讓學生參考提示,在小組內展開學習,探究小村莊毀滅的原因。在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時,我適時引導。這樣做,為學生指明了方向,也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在這個教學步驟中,我留出足夠的時間給學生,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而不是讓這一學習方式走過場。學生經過有目的地觀察和有意識地思想,有針對性去討論,對問題產生了獨特的想法。這時,我讓學生匯報自學所得。學生各有不相同的想法,有的是成熟的見解,有的僅僅是幼稚的想法。在聽取匯報時,我耐心引導學生有序地發言,特別注意讓只習慣于說的學生有“聽”的耐心,使羞于發言的學生有“講”的信心,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條理地將自己的意見充分表露,使課堂討論呈現一種“個性思想展現,交流意識濃厚”的良好氛圍。學生匯報后,再引導學生進行整理,對于這些意見的“聯結點”,讓學生從中歸納出正是因為這些村民亂砍亂伐,造成了對周圍環境的'破壞,最終受到了大自然的懲罰。此時出示句子“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體會文章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保護環境。
板塊四、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適度的拓展延伸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升華情感,把語文學習引向生活中。在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心靈后,我這樣引導學生:“孩子們,面對著曾經美麗可愛而今卻變成一堆廢墟的小村莊;面對著曾經在此歡歌笑語,辛勤勞作,享受農家樂如今卻命喪黃泉的鄉親們,你們想說些什么?”我以記者的身份進行采訪。在這個情境中,學生的話匣子打開了。他們爭相發言。在這基礎上,我讓學生讀讀自己收集的有關環境污染的資料,然后觀看我收集的環境污染的圖片。在學生情感的波瀾洶涌澎湃時,我鼓勵學生設計一句環境宣傳小標語。古人說:“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孩子的心是純真的、善良的。他們在傾聽和觀看了觸目驚心的環境污染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本,與作者產生了共鳴。他們積極地投入到小標語的創作中。一句句熱情的、包含心愿的小標語告訴我們,他們這節語文課是有收獲的。
最后在優美的環保歌曲中,我要求學生回去調查家鄉的環境保護情況,把這節課的學習引向了課外,讓語文學習和生活連在了一起。
六、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設計非常簡單但又層層進入,從直觀上一目了然但又意義深遠,從而深化了整個主題。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5冊的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美麗的小村莊,由于村里的人們不加節制地砍伐樹木,周圍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最后受到了大自然嚴厲的懲罰——整個小村莊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個美麗而寧靜的小村莊從此消失的無影無蹤。它告訴了人們要愛護樹木,保護大自然的生態環境。
整組課文都是圍繞著“保護環境”為主題,通過質樸、深蘊的語言,優美真實的課件演示,將學生帶入了一個全新的視野窗口,從這個窗口里他們看到了歷史環境的巨大變遷,激發了他們內心強烈的的情感共鳴,深深感受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從而深化了主題。下面我把它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這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說說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悟出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結合句子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情感目標:教育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發展目標:培養學生愛護家園、保護環境、為后人造福的憂患意識。
二、教學重點:它采用了設置懸念的方式,引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因此我們認為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了解小村莊變化的原因。
三、教學難點:體會課文中蘊含的道理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教法和學法:
在這堂課中,我們綜合了觀察法、談話法、討論法、隨機通達教學、自上而下教學設計及情境性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
五、教學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采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實踐與想象充分結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新型的良好的課堂氛圍。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激活情感
在這里,一個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小村莊在老師的故事中娓娓而來,通過直觀畫面,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思維,首先學生感受到“美”的氛圍。然后畫面急劇變化,突如其來的洪水毀掉了這個美麗的村莊,從聲音、畫面方面激活學生潛在的情感。讓他們的思維處于一種張開的狀態,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感受到村莊從“美麗”到“毀滅”的過程給他們帶來的那種震撼心靈的感覺。第一次與大自然進行心靈碰撞為他們理解村莊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礎。
(二)、模擬調查,滲透新知
在學生自由讀課文的基礎上,深入了解小村莊變化的.原因。并且采用新穎而獨特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在教學中,課件演示讓學生看到了一個色彩斑斕的情感畫卷。在這個時候,學生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疑問,很多的想法,再運用模擬調查的方式,首先激起學生的興趣,小學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學生通過剛才的課件觀看,聽老師逐步深入的引導,拉近了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學生心里那么多的“問號”就會在他們自己的探索中一步一步的清晰、明顯。
(三)、自主釋疑,知識反饋。
《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使他們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在這課里,要引導學生根據單元訓練目標,讓學生提問,把學習的主動權放給學生,這樣做,為學生指明了方向,也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在這個教學步驟中,我們以課堂為主陣地,始終將“分組討論、合作交流”作為一種激活課堂信息交流、促進學習目標達成的有效教學方式。首先是討論前——留出足夠的時間給學生,讓學生開展觀察思考,比如: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學生經過有目的地觀察和有意識地思想,有針對性去討論,對問題產生了獨特的想法,才能充分、深刻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弄明白“所有靠斧頭得到一切”不僅僅指前面提到的用斧頭得到的房子、家具還有靠斧頭得到的所有生活。討論中——學生都有各不相同的想法,有的是成熟的見解,有的僅僅是幼稚的疑問。這些想法,都使學生有一種“一吐為快”的心理需求,此時,正是討論的最佳時機。討論時,引導學生有序地發言,特別注意讓只習慣于說的學生有“聽”的耐心,使羞于發言的學生有“講”的信心,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條理地將自己的意見充分表露,使課堂討論呈現一種“個性思想展現,交流意識濃厚”的良好氛圍。討論后,再引導學生進行整理,對于這些意見的“聯結點”,讓學生從中歸納出正是因為這些村民亂砍亂伐,造成了對周圍環境的破壞,最終受到了大自然的懲罰,由此看出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然后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體會文章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四)、發展思維、深化主題
孩子們對大自然總是有一種莫名的親近,而且還有著意想不到的創造潛能。學完全文后,采用記者采訪的形式,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來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古人說:“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這種“引——放”的教學方式下,教師始終通過充沛的情感,用生動語言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使自己和學生的情感融為一體。
六、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設計非常簡單但又層層進入,從直觀上一目了然但又意義深遠,從而深化了整個主題。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3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的第1課《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精讀課文以一把斧頭為線索,講述了一個美麗的小村莊,由于村里的人們不加節制地砍伐樹木,周圍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最后受到了大自然嚴厲的懲罰——整個小村莊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個美麗的小村莊從此消失得無影無蹤。文章文字淺顯卻寓意深刻:教育我們要愛護樹木、保護環境、愛護綠色家園。文章時代感強,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一。
整篇課文緊緊圍繞著“保護環境”的主題,通過質樸的語言,將學生帶入了一個全新的視野窗口,從這個窗口里他們看到了歷史環境的巨大變遷,激發了他們內心強烈的情感共鳴,深深感受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從而深化了主題。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理念、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說說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重點,編者的主要意圖,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
(一)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15個生字,弄懂“裸露”、“咆哮”等詞語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悟出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結合句子、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3、情感目標:教育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4、發展目標:培養學生愛護家園、保護環境、為后人造福的憂患意識。
(二)教學重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中年級段學生在閱讀時,能對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本組的訓練重點是“多讀多想、讀通課文”。根據新課標、本組訓練重點、課后思考題以及學生實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為:讀通、讀懂課文,明白小村莊由美麗走向毀滅的原因。
(三)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中蘊含的道理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與實踐”。本課設計中,我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以讀代講,讀思結合;同時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個性化表達的能力,促進學生品德構建,以求達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三、教法與學法
在教學中,我運用多媒體手段,圖文結合,努力激發、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參與學習,使其自身的語文能力在探究、發現、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得到提高與發展,體會到學習進步的快樂,培養他們自主、自信的學習品質。再通過多種形式的解讀,小組間的合作交流,使學生在讀中有所悟,在合作學習中獲取新的知識,從而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在這堂課中,我綜合了觀察法、談話法、討論法、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情境性教學等方法來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
四、教學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采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新型的良好的課堂氛圍。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我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激活情感
在這里,一個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小村莊在我的故事中娓娓而來。首先通過直觀畫面,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思維,讓學生感受到“美”的氛圍。然后畫面急劇變化,突如其來的洪水毀掉了這個美麗的村莊,從聲音、畫面方面激活學生潛在的情感,小村莊從“美麗”到“毀滅”的過程給他們帶來了震撼心靈的感覺。第一次與大自然進行心靈碰撞為他們理解小村莊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礎。
(二)、模擬調查,滲透新知
在學生自由讀課文的基礎上,再深入了解小村莊變化的原因。在教學中,課件演示讓學生看到了一個色彩斑斕的情感畫卷。在這個時候,學生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疑問,很多的想法,再運用模擬調查的方式,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通過剛才的課件觀看,老師逐步深入的引導,拉近了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學生心里那么多的“問號”就會在他們自己的探索中一步一步的'清晰、明顯。
(三)、自主釋疑,知識反饋
《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使他們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在這課里,要根據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提問,把學習的主動權放給學生,才能體現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在這個教學步驟中,我以課堂為主陣地,始終將“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作為一種激活課堂信息交流、促進學習目標達成的有效教學方式。首先是討論前——留出足夠的時間給學生,讓學生觀察思考,比如:“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中的“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指的是什么?學生經過有目的地觀察和有意識地思考,有針對性地討論,對問題產生了獨特的想法,才能充分、深刻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明白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不僅僅指前面提到的用斧頭得到的房子、家具、柴火,還有靠斧頭得到的所有不錯的生活。討論中——學生都有各不相同的想法,有的是成熟的見解,有的僅僅是幼稚的疑問。這些想法,都使學生有一種“一吐為快”的心理需求。此時,正是討論的最佳時機。討論時,要引導學生有序地發言,特別注意讓只習慣于說的學生有“聽”的耐心,使羞于發言的學生有“講”的信心,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條理地將自己的意見充分表達出來,使課堂討論交流呈現出“個性思想展現,交流意識濃厚”的良好氛圍。討論后——引導學生進行整理,讓學生從這些意見的“聯結點”中歸納出正是因為這些村民亂砍濫伐樹木,對周圍的環境造成了破壞,最終受到了大自然的懲罰——整個小村莊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由此看出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最后讓學生采用多種形式的讀,因為“讓讀成為語文課上最經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是語文課程標準所極力倡導的。我讓學生在讀中層層加深,加深后再讀,再體驗,讓學生站在“讀者”的地位上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到文本的語言魅力,從而體會出文章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四)發展思維、深化主題
孩子們對大自然總是有一種莫名的親近,而且還有著意想不到的創造潛能。學完全文后,采用記者采訪的形式,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來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古人說:“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這種“引——放”的教學方式下,我始終通過充沛的情感,用生動的語言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使自己和學生的情感融為一體。
五、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設計非常簡單但又層層深入,從直觀上一目了然但又意義深遠,從而深化了整個主題——保護環境。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4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第五冊第三組的第二篇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是一篇新入選的課文,以一把斧頭為線索,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小村莊由美麗走向毀滅的過程。文字淺顯卻寓意深刻:保護環境、愛護綠色家園。文章時代感強,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一。
2、教學重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中年段學生應在識字方面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并初步具備獨立識字的能力。學生在閱讀時,能對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本組的訓練重點是“多讀多想、讀通課文”。根據新課標、本組訓練重點、課后思考題以及學生實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為:讀通、讀懂課文,明白小村莊由美麗走向毀滅的原因。難點是:體會文中蘊涵的深刻道理。
3、教學目標
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更有效地突破難點,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學會本課15個生字,弄懂“裸露”、“咆哮”等詞語的意思,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技能目標:
1、讀通、讀懂課文。
2、通過“多讀多想、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方法,提高閱讀能力,悟出課文蘊涵的道理。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教學,我主要采取“激勵性教學法”和“主體性教學法”。心理學研究表明:缺乏鼓勵,一個人自身潛力只能發揮20%~30%,正確而充分地鼓勵則能使人發揮其自身能力的80%~90%。在教學中,我努力激發、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參與學習,使其自身的語文能力在研究、發現、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得到提高與發展,體會到學習進步的快樂,培養了他們自主、自信的學習品質。具體體現在“我會聽”、“我會讀”、“我會想”、“我會寫”、“我會說”五大方面。從聽到說,實際上是知識的一個內化過程。會聽但不一定會說,要想會說,就必須會讀、會想。因此,我把這五個環節有機地揉和在一起進行訓練,但每個環節又有所側重。
三、說教學過程
我具體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從聽入手,讓學生自學自問、讀通課文、初步讀懂課文,為第二課時的精讀、品讀做好鋪墊。
1、故事導入、激發興趣——我會聽
課文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現的,我抓住孩子們愛聽故事的特點,先聲奪人:“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會聽故事嗎?老師今天就要給你們講個故事,看看誰聽得最清楚,記住了老師講的故事!”通過故事導入,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訓練了學生靠聽獲取信息的能力。由于三年級學生理解、概括能力有限,反饋的信息也許是零散的、不完整的,但老師并不急于判斷,而是及時給予鼓勵。“同學們聽得真認真,說得也不錯,那怎樣才能說得更好呢?”將學生引入新課的學習。
2、音正形清、句順文通——我會讀
讀是思的憑借,是悟的前提,是說的準備。“語文課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給學生提供各自發展的空間,使他們能夠選取適合自己的學習途徑和策略。”因此,在這個環節里,我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并提出要求:“遇到不認識的字利用課后的拼音把它讀準確,遇到難讀的句子用筆把它劃下來,多讀幾遍。”為了檢查學生的朗讀是否正確,我首先從生字入手。
《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要注重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習慣。由于三年級學生能比較熟練地查字典自學生字,我鼓勵學生在課前主動識字,把學會了的字制成生字卡片,再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交流。老師只對易讀錯、易寫錯的字重點指導。如:平舌音“造”、翹舌音“柴”、后鼻音“洪”;筆畫較復雜的字“蓋、犁、黎”等。
接著,我從課文中選出幾個句子,稍做改動,以此來檢查學生是否已讀熟、讀通課文:
1)、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樹木變成了房子,變成了家具、工具,還有大量的樹木被當成柴燒掉了。
2)、大雨一直下個不停。
3)、什么都沒有了——所有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斧頭。
細心的學生很快就會發現出示的句子與原文不同。“同學們讀得真認真,那么課文是怎樣寫的呢?”我又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再讀課文。這樣一來二去地讀,培養了學生讀書要細心、不多字、不落字、不換字,正確朗讀的良好習慣,也能為第二課時理解課文、體會感情做鋪墊。
新課標還指出,中年段學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于是,我在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引導:“同學們,剛才我們用自己的智慧認熟了生字、讀順了課文,現在,誰能用自己的話簡要地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呢?”此時,學生在先前聽的過程中所獲取的零散的信息變得完整、清晰,也為下一步的質疑問難做準備。
3、邊讀邊思、質疑問難——我會想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疑問是創新思維的前奏。我告訴學生不但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還要學會邊讀邊劃邊思,并鼓勵學生敢想敢問,在沒有問題的地方發現問題。對于學生提出的簡單問題,我引導他們在沒有答案的地方尋找答案:“
同學們能提出這么多問題,真不錯!有些問題呀,我們通過自己閱讀課文就能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再請教小組同學。”而一些需要更深一步挖掘課文內容的重點、難點問題則留到第二課時,通過老師引導點撥、小組討論交流解決。
4、會記善積、搭筑階梯——我會寫
掌握最基本的字、詞,積累大量的詞匯,這是語言發展的基礎。本課時,我在基本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還另外設計了一個環節——我會寫。
1)、書寫生字
重點指導“冒”字。注意字形:上寬下窄、上扁下長,日下兩橫不靠邊、目中兩橫要均勻。并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做到“三個一”。培養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2)、積累詞匯
學生靠邊讀邊想讀熟了課文,對語言文字有了初步的感悟。這時,我鼓勵學生把自己喜歡的詞句摘抄下來,如:家家都有一把鋒利的斧頭。
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
可是,那個小村莊,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
引導學生加強語言的積累,進一步為聽、說、讀、寫服務。
5、匯報交流、真情表達——我會說
學生通過聽聽、讀讀、想想、寫寫四個環節,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并在初讀中掌握了生字詞。在此基礎上,第二課時我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進一步感悟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設計了“我會說”的環節,說說自己課外搜集的有關環保的資料,說說學完課文后自己的感受。
四、作業設計
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于是我教給學生另一種獲得知識的方法——到課外去查找資料。“除了亂砍濫伐,你還見過哪些破壞環境的不文明行為或現象呢?你知道這樣做的危害嗎?”請男生組成藍天隊、女生組成綠水隊展開搜索競賽,也可以用筆寫寫心中的所思所想,寫下自己的氣憤、呼吁或建議等。自主選擇作業:
1、找一找我們身邊破壞環境的現象及其造成的后果。
2、寫一寫心中的所思所想。
在作業中,學生不知不覺地經歷了從學到做、從讀到寫、從課本到實踐的語文學習過程。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5
一、說教材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二組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編排的課文的第三篇。課文以敘述的語調,優美而富于變化的語言為讀者描繪了一個小村莊早先美麗的村貌,后來由于人們隨意地砍樹,導致了村莊的消失。文中“郁郁蔥蔥、清澈見底、湛藍深遠、清新甜潤”這些詞語畫面感強,讀來瑯瑯上口,是讓學生品味、積累語言的好材料。而在描寫人們隨意地砍樹中,作者又用上了兩個誰家,一個拎字,三個變成,這些關鍵詞語以及排比的句式很好地揭示了小村莊變化、消失的原因。課堂上我們要引領學生細細地品味,培養語感,領悟文本內涵。
二、說設計的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教學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積極為學生創設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以讀代講,在讀中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獲得思想啟迪,體現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
三、說教學目標
基于教材的分析和課標對第二年段學生的學習要求,我預設了以下教學的目標:
1、會認13個字,正確認讀“郁郁蔥蔥”等10個詞語,聯系上下文或生活經驗理解詞義。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3段,理解課文內容;抓住重點詞句,感受村莊的變化以及變化的原因。
3、培養環保意識,向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境界。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依據教學目標和我班學生學習的特點,我預設教學的重點為: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3段
2、抓住重點詞句,感受小村莊的變化以及原因,對環保的主題能有所感染。
這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五、說教學前的準備
學生方面:課前我布置了預習,要求學生把課文讀通順,想想詞語的意思,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教師方面:依據教學的要求制作課件。
(課前預習是種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教師的指導,能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六、說教學的流程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預設了以下幾個版塊的教學:
課題質疑,導入新課——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聚焦”美麗,引出話題——探究原因,深入話題——拓展寫話,領悟內涵
下面,我將著重說一說,教學中是怎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第二板塊: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這一環節分三步展開。
1、請學生以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由于課前布置了預習,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培養默讀的能力,帶著問題讀文,培養邊讀邊思的習慣)
2、反饋交流。
(1)詞語認讀(出示)自由讀,把難讀的`詞多讀幾遍;指名讀;齊讀
(2)說說哪些字容易寫錯或認錯?指導書寫生字“湛”
(3)再說說你已學懂了哪個詞?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理解詞義
(詞語教學是三年級教學的重點之一,以上三個步驟,由感知到理解,符合學生認知的規律)
(4)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述課文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根據文章的開頭,結尾來概括。教師隨機板書美麗——消失這兩個關鍵詞,再想想其中變化的原因,補上板書:不斷砍樹最后請學生依據板書用一句話概括,教師小結學法。(整體感知課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符合學生閱讀的心理,也是課標對中段學生的要求,教師要引導得當,使學生得法)
第三板塊:聚焦美麗深入話題
(1)填空:(第一段共有2句話,第2句話中,用了4個的詞語,描寫了村莊的美麗,可以讓學生細細品味)
(2)選擇一個詞語,說說村莊的美麗,請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這一環節的設計,既理解了詞義,在讀中,又培養了語感,增強學生個性化的體驗)
(3)師生合作讀,引導質疑,這個美麗的小村莊,現在還在嗎?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導學生抓住“早先”這個詞,說說你的疑問,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把話題引向深入。
第四板塊:圍繞變化,探究原因
教師談話導入主題并出示句子: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之所以選擇這個重點句為契入點,是因為這個句子揭示了小村莊消失的根本原因,正是因為人類無窮無盡的欲望,飽一已之私,才毀去了這大片大片郁郁蔥蔥的森林)
而三年級的學生學習能力有限,因此,我們的
老師要精心設計問題,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尋得知識的增量,圍繞著這個重點句,我設計以下幾個步驟的教學。
(1)讀句子,說說感受,讀出你的理解(這是對學生個性體驗的珍視)
(2)再次輕聲讀課文2——3段,找一找,哪些句子讓你感受到村民的日子過得還都不錯。
預設句1: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梨,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
首先請學生輕聲讀句子,哪些字眼跳入你的眼睛?你有什么感受?鼓勵學生說說自已的看法,教師更要以自己激情的評價,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激發探究的欲望,在教師的評價中,指導學生抓住“拎”,兩個“誰家”“誰家”
讀出人們砍樹時的隨心所欲與不假思索,再通過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等方式,加強理解增強感受。
預設句2: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
①出示句子,指名說體會,讀出自己的感受。學生很容易把注意力關注在“一棟棟、各式各樣等詞上,但這還不夠,三個“變成”以排比的句式,突出了樹被砍得多,消失得快。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到這個句子,朗讀感悟。為此我設計師生合作讀。兩次引讀,語速由慢到快,引導學生體會。
②想象說話:山坡上的一棵棵大樹倒下了,村子里的多了。
(通過想象寫話,學生表達出個性化的理解,也拓寬了思維的寬度。)
③回讀: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生齊讀句子,師小結存疑:人們的日子過得還不錯,還有什么情況是人們沒有想到或忽視的嗎?
(以此問題為主線索,進一步探究領悟人們隨意砍樹付出的沉重代價,激起學生新的閱讀期待)
預設句3: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①請學生讀句子,暢談體會,讀出你的感受
②再默讀課文1—3段,找一找變化的原因。生回讀句1: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梨,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回讀句2: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
(學生通過讀,更深地領悟到導致災難的元兇正是人類自己。)
③創設情境,激情引讀:十年過去了,人們家中添置了新的家具,但……;五十年過去了,人們憑借鋒利的斧頭,住進了高樓,用上了時髦的家電,但……;一百年過去了,貪得無厭的人們啊,你給子孫留下些什么呢?(學生讀: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通過這層層推進的引讀,同步輔以多媒體把“不斷”這兩個詞用紅色的字體不斷變大。看似時間越推越遠了,實質是讓學生感悟到森林遭受的破壞也日趨嚴重,環保迫在眉睫,雖然沒有用語言點破,可學生已能從層次遞進的朗讀中領悟到這一點,這也為下一環節的寫話激起了表達的需要)
第五版塊:拓展寫話,領悟內涵
當學生還沉浸在三次引讀激起的沉思中,音樂響起,同步出示荒漠中裸露著的一根根的樹根,以此為背景,請學生想象寫話: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這句話后的省略號還代表著什么變化呢?
(水本無華,相蕩乃生漣漪。在音樂的渲染中,在發人深省的畫面下,學生蘊集的情感得以噴發,通過寫話學生得到語言實踐的機會,同時在交流中,更領悟到文本的內涵,使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較到的體現與落實)
七、說教學板書:
板書是文本的濃縮,也是課堂上教學重點的體現,因此本課時的板書設計是:
不斷
美麗————消失
砍樹
葉圣陶先生說:要求語感的敏銳,既要從語言文字去揣摩,又應把生活經驗聯系到語言、文字上。這堂課,我力圖引導學生牢牢抓住關鍵詞句,自主探究,以讀為主。使學生既得到學習語言的增量,又受到思維的啟迪,情感的熏陶,而這正是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相關文章:
《一個村莊故事》說課稿06-28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01-09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續寫06-09
《一個小村莊故事》說課08-04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作文550字09-30
小村莊的故事10-08
一個普通的村莊07-29
一個普通的村莊07-29
一個小故事的啟事05-10
一個小行囊的故事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