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說課稿匯編八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課稿 篇1
各位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要為大家講的課題是:同底數冪的乘法
下面我將從教材與目標,學情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程序,評價分析五個方面對本課教學進行具體的闡述。
一 教材與目標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
同底數冪的乘法是在學習了有理數的乘方和整式的加減之后,為了學習整式的乘法而學習的關于冪的一個基本性質,又是冪的三個性質中最基本的一個性質,學好了同底數冪的乘法,對其他兩個性質以及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學習能形成正遷移。
因此,同底數冪的乘法性質既是有理數冪的乘法的推廣, 又是整式乘法和除法學習的重要基礎,在本章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內容
教材內容設計遵循從實際情境為背景導入新課,學生將從這個情境中感受大數值,體會同底數冪運算的必要性。接著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后,課本給出同底數冪的乘法運算性質。讓學生在“做”中不斷增加感受,再明晰這一運算性質。使學生經歷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從而更好地理解、掌握同底數冪的乘法的運算性質,發展學生的歸納能力。后面再通過例題、練習使學生正確運用這一性質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考慮到學生現有的認知結構,我制定了如下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說出同底數冪乘法的運算性質,并會用符號表示,知道冪的意義是推導同底數冪的運算性質的依據。
會正確地運用同底數冪乘法的運算性質進行運算,并能說出每一步運算的依據。
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索同底數冪乘法運算性質的過程,從中感受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發展數感和歸納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意識, 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同底數冪乘法的運算性質。
本節課我在學生用冪的意義計算102 ×104,104 ×105, 105 ×107三題后,引導學生用眼觀察計算前后底數和指數的關系,從中初步探究同底數冪乘法的運算性質,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口頭表述同底數冪的乘法運算性質,通過課堂板練、兵教兵、反饋檢測等方法使學生達到正確運用同底數冪乘法的運算性質。
教學難點:在導出同底數冪的乘法運算性質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和化歸思想。
在難點的突破上采用溫故知新化難:性質推導前先復習冪的有關概念,滲透底數、指數這些冪的組成要素。層層遞進化難:自學提綱由底數和指數都是具體數值的同底數冪的乘法計算到把指數一般化的同底數冪的乘法,再到am an 的計算 (當m、n都是正整數) ,四個問題由具體到抽象,層層遞進,以利于學生感受歸納的思想方法。
二、學情分析
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特點
初中階段,學生逐步由少年向青年過度,是智力和心理發展的關鍵階段,也是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的階段。初一學生具備活潑好動、好奇、好表現這一特點.
學生所具備的基本知識與技能
在七年級上冊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學習了數的運算、字母表示數、合并同類項、去括號等整式的加減運算和乘方的意義、冪的概念,為公式的推導奠定了基礎。
三、教法與學法
教法分析
根據教學目標,要讓學生經歷探索性質的過程,因此,在性質的推導過程,采用讓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索,再通過交流、討論,發現性質,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學習與研究的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合作,學會創新;
對于推導出的性質及其語言敘述,則可以一種較輕松而又富有挑戰性的方式指導他們理解記憶,在教學方法上采用學生討論與教師的講授相結合。而在整個教學中,分層次地滲透了歸納和演繹的數學思想方法,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學法分析
教學的矛盾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學是中心,會學是目的,因此,在教學中要不斷指導學生學會學習。
結合我校“能自主,會合作”的指導思想,本節課主要讓學生通過“動手做,動腦想,多合作,大膽猜,會驗證” 的自主探究的方法,學到知識,提高能力,同時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四、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 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
運用多媒體投影引例,通過天文中的有趣的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注意由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轉化。引導學生觀察由問題而得到式子特點: ?即由問題引入同底數冪的乘法運算.
(二)展示學習目標
根據我校課改“三一五”模式,展示本節課學習目標,設計意圖是開門見山,使學生學有目標,聽有方向,在教師的引導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而且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學生享受到自己學習成功的喜悅感和成就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更加努力地學習。
(三)溫故知新
設計意圖
冪的意義是推導同底數冪的運算性質的依據,考慮部分學生可能有所遺忘,所以安排復習冪的有關概念,滲透底數、指數這些冪的組成要素,為后續的找規律作好鋪墊。
(四)探索交流 發現新知
設計意圖:
這是自主學習提綱,也是本節課教學建構活動, 通過四個有層次的問題,由具體到抽象,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探索同底數冪乘法運算性質,使學生獲得成功。
課堂上老師巡視每組學習情況,注意了解學生對冪的意義的理解程度,要求學生說明每一步的理由。引導學生觀察計算前后底數和指數的關系,并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第4題 am an= am+n (當m、n都是正整數)
同底數冪相乘,底數不變,指數相加。
性質推廣設計意圖:
有兩種方法:用冪的意義推導或運用剛學的同底數冪的乘法性質推導3個甚至更多個同底數冪的乘法,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作適當總結。
(五)基礎練習 鞏固性質
設計意圖:
練習一計算 練習二 判斷 都采用口答是為了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克服思維定勢,消除負遷移,引導學生從條件和結論兩方面來辨析性質的特點。
(六)應用練習 促進深化
例1計算 4題 由學生在小黑板自行板練,一個小組兩個學生各做一題,然后互改,經過兩輪每個學生都得到機會。例2 計算講練結合,兩個問題和練習的提出,是為了檢測對性質的理解程度及熟練程度。
(七)思維拓展訓練
根據課堂時間,靈活機動完成,培養舉一反三和逆向思維的數學品質,為后面同底數冪的除法學習做好鋪墊。
(八)提煉小結 完善結構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在知識上有哪些收獲,你學到了哪些方法?”引導學生自主總結,組織學生互相交流各自的收獲與體會,成功與失敗。
設計意圖:
使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結構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能抓住重點進行課后復習。以及通過對學習過程的反思,掌握學習與研究的方法,學會學習,學會思考。
(九).反饋練習:課本P41練一練T1、T2、T3
設計意圖:
使學生鞏固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展示學習成果,總結學習與研究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評價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以學生多方面發展為基礎,首先關注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達成度,即教學重點,學生能否運用同底數冪的乘法運算性質準確熟練地進行計算,避免出現類似a3+a3=a6、a2*a3=a6的錯誤。
其次,關注學生基本數學思想的滲透(教學難點):經歷探索同底數冪的乘法運算性質的過程,感受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理念。
三關注學生學習的態度和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如回答問題積極,聲音洪亮,及時表揚和肯定,對部分學困生采取“兵教兵”等及時補差。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藍樹葉》以李麗借綠鉛筆為線索,記敘了一件發生在兩位小同學之間的事。課文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使學生產生心理共鳴,讀后自然受到助人為樂的思想教育。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教材還配有兩幅插圖,第一幅圖照應第二段的內容,第二幅圖照應第五段的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拼讀音節讀課文,掌握生字字音,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注重朗讀訓練與指導。要求學生根據不同人物選擇不同的語氣、語速,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3、緊扣課文思考題,理解課文重點。教育學生從小就以助人為樂為美德。
“李麗為什么沒有接林園園的綠鉛筆”是課文重點;“林園園看見李麗畫藍樹葉為什么臉紅了”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三、說教法
1、引讀法
李麗四次借綠鉛筆的經過采用教師引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突破朗讀的難點,培養學生語感,還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體會文中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悟出作者運用語言文字的妙處。
2、圖文結合法
3、遷移法
(1)學習第二至四段,圍繞“借”與“不愿借”的三次對話,著重講讀第一次對話,通過圈、劃、讀、議領悟出學習方法,再讓學生按此方法去讀第二三次對話,使學生在讀中領悟其中的規律。
(2)通過學習最后一段,實現由讀話到說話的遷移。
四、培養能力,說學法
1、課題入手法
教學這一課,我試圖讓學生通過“你們見過的樹葉都是些什么顏色的”釋題入文。讓學生一見課題便會產生一系列疑問、聯想,激起學生的好奇。
2、圈點勾劃法
五、說教學過程(見教學設計)
六:板書設計:
19. 藍色的樹葉
李麗 → 林園園
借綠鉛筆 舍不得借
畫藍樹葉 不由得臉紅了
(應該互相幫助)
七、說教學反思:
《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寫得是在一次美術課上,李麗的綠鉛筆不見了,就向同桌林園園借,可是林園園舍不得借給她用,李麗就用自己的藍鉛筆畫樹葉。課文結尾寫著:李麗拿起自己的藍鉛筆,用心地畫著一片片樹葉。林園園看著這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當同學們讀到這兒時,我問:林園園為什么臉紅了?馬上有同學說:因為她覺得不好意思,沒有借給李麗綠鉛筆……等等類似這樣的話。預設中也想孩子們一定能夠回答這樣的問題的;他們也都能說:同學之間要相互幫助,要團結友愛。可是,在這樣的一句話后面又有多少孩子能夠真正體會了、感受著友愛呢?
在認真分析了教參之后,教學時既要讓學生看到林園園的不足,又要讓學生相信林園園會成為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結合李麗林園園的幾次對話,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反思,通過初讀、再讀、分角色等形式,讓學生體會感悟出李麗自始至終都非常有禮貌,林園園則很自私,從而升華到結合生活中的具體實例,在讀和理解的基礎上,我提出問題:林園園看見李麗畫了藍樹葉,為什么臉紅了?通過反復朗讀使學生走進林園園的內心世界,林園園最終已經認識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同學有困難應當熱情幫助。她因為羞愧而臉紅,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課后我進行了拓展練習,“我想對林園園說……”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里話,進行說話訓練。整堂課,學生學習積極性是挺高的。
在指導學生讀好對話時,教師的引導要進一步細化。幾名學生在讀林園園和李麗的話時,還需要進一步地引導。讀出林園園的不樂意、舍不得,抓住文中的吞吞吐吐、皺著眉頭、三個不要等詞語走進林園園的內心世界。李麗的話學生也沒有完全讀出味來。有一部分學生讀出了李麗的禮貌、請求,但是沒有讀出李凡的無奈以及委屈來。在今后學習類似的課文時,還要多加指導。
有些環節我忽略了課堂的生成,流于形式,讓學生生硬的理解字詞,字詞理解脫離了具體的語境。
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親愛的老師們:
大家好!我是朝陽市朝陽縣尚志鄉中心小學教師,金國杰。很高興能夠在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討綜合實踐活動這門學科。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遼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9個主題活動《奇妙的指紋》。
一、選題背景
指紋是指人的手指末端指腹上凹凸的紋路。指紋在現代生活中應用也很廣泛。四年級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已經有了初步的認知,如何讓學生關注生活,具備問題意識是本主題活動的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調查、分析得出結論,從而使學生養成注重事實,尊重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的良好習慣。
二、設計理念
“以自主探究為核心,以創新發展為目標”是綜合實踐學科的教學理念。因此,在《奇妙的指紋》這一主題活動的實施中,我和學生一起通過觀察、比較,發現指紋的種類和獨特性;通過動手實踐學會拓印指紋;通過調查了解指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在合作探究中創造出有趣的指紋畫。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這個主題活動分為以下五個階段來進行:
第一階段 觀察指紋 生成問題(1課時);
第二階段 知識交流,研究問題(2課時);
第三階段 制作指紋分類表(1課時);
第四階段 創作有趣指紋畫(1課時);
第五階段 拓展活動 總結評價(1課時)。
我今天主要介紹第四階段——創作有趣的指紋畫。
三、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
認識指紋的類型,學會用拓印的指紋經過加工、組合、拼擺成有趣的指紋畫。
2.技能目標:
通過調查、分析得出結論,與小組同學進行交流合作,較準確地表達自己的研究成果。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自我展示能力、動手實踐能力。
四、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動手實踐能力,掌握了一些繪畫技巧和活動方法,能較好的完成本次活動。
五、活動準備
課件、白紙、水粉色、印泥等。
六、活動實施的具體過程:
整個活動主要分為五個階段:我先把前幾個階段做個簡單介紹,重點介紹第四階段段的教學過程。
(一) 觀察指紋 生成指紋研究問題(1課時);
本階段的活動中,我讓學生認真觀察自己手上的指紋,并說說產生哪些疑問?讓學生帶著求知的欲望,一起來探索指紋,激發學生深入研究指紋的興趣。并設疑:1、為了使我們研究指紋更方便些,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2、你有什么辦法把指紋取下來嗎?
3、展示比較拓印成果,引導正確拓印方法。
4、再次拓印指紋。
學生在動手實踐拓印指紋后(圖片),提出了諸多相關問題,經過篩選、分類、歸納總結、最后我們確立了4個子課題:(課件)指紋的形成。指紋的類別、指紋的作用與應
用、指紋和命運的關系。
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研究的子課題,并形成四個研究小組,我根據學生
的特點,適當調配,盡量使每名學生在活動小組中都盡顯其能,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動。
(二) 知識交流,研究問題(2課時);
在這一階段里,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小組同學除了在上網、圖書館查閱了大量資料外,還通過走訪、調查、詢問父母、老師等方法進行了探究,分析得出結論,在班內交流。其中第四小組的同學們,在調查指紋和命運的關系的時候,組內同學自制了調查表,走訪了各行各業人士共120人,但在整理的時候遇到了難題。(圖片)這時我及時指導他們將其分類,篩選、歸總,從而得出結論指紋與命運的好壞毫無關系。
(三) 制作指紋分類表(1課時);
本階階段通過讓學生們自己制作指紋分類表,建立自己、家人和親戚朋友的指紋檔案,這樣不僅增進親情、友情的親密度,還可以留作獨一無二的紀念品。在加強情感交流的同時又能讓其更好的與他人溝通。
(四) 創作有趣的指紋畫(1課時);
經過以上幾個階段活動,孩子們都迫不及待的想用自己的指紋畫各種有趣的指紋畫。于是我為孩子們搭建了表現平臺——創作趣味指紋畫。這也是我本次說課的重點。在本階段的活動中我設計了激趣導入----分組實踐----設計制作----成果分享----交流評價----活動小結六個環節。
第一環節:激趣導入
教師:同學們回憶下指紋的特性是什么?有幾種類型?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呢?你們知道指紋除了這些用途之外,它還能做什么嗎?看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么?(播放指紋畫)這些美麗的圖畫,用一根手指就可以完成了。大家想不想試一試?好,今天我們一起來創作《指紋畫》。(板書課題)
【這樣做是為了將前一階段的活動過渡到本階段,運用多媒體展示指紋畫的形式呈現,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作的欲望,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之中。】
第二環節:分組探究、實踐
我引導學生:大家在設計制作之前,先來探究一下用指紋作畫應該掌握哪些作畫技巧呢?
學生討論、探究后,匯報:(視頻)(應該先掌握拓印指紋的方法、了解拓印出的指紋形狀、了解印染顏色的深淺等。)
我引導他們:下面把你們的方法親自實踐一下吧!
學生開始動手實踐。(在實踐過程中,有的學生在自制印泥時水分的多少拿不準;有的印出的指紋不清晰;還有的印出的形狀和想象中的差距很大。)我適時參與其中,和他們一同尋找解決辦法。
實踐過后,我將出現的問題歸類呈現于課堂上:在剛剛的實踐中,你們都運用了哪些方法?發現了什么問題?有什么好的解決方法呢?
學生將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一一匯報:(視頻)
(1.拓印的方法有:勾、抹、印、點等方法。
2.印染顏色的深淺、清晰度等與水分的多少有關。
3.可以用五顏六色水彩粉制作拓印的印泥。
4.開始先用鉛筆勾勒出設計圖案的輪廓,有了經驗后,可以根據指印的大小和顏色,直接作畫。)
我隨即大屏幕出示:(指紋作畫技巧)
教師:掌握了這些方法后,我們就可以更好地創作了,在創作之前老師有個溫馨小提示:(大屏幕顯示溫馨提示)
1、注意印泥的水分掌握。
2、用后工具擺放要整齊。
3、合理分工,合作完成。
4、保持衛生,注意安全。
【我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究作畫技巧,并嘗試在實踐中體會技巧,使學生能與小組同學進行交流、合作,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第三環節:設計制作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先構思,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創作屬于你們的作品。看哪組最有創意!好,開始創作吧!(播放音樂,教師巡視指導)(視頻)
【在此環節學生學會用拓印的指紋經過加工、組合、拼擺成有趣的指紋畫。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充分得到鍛煉,合作意識也相繼增強。】
(制作時,第一小組對小狗的形狀把握不準,我及時參與,傾聽他們的想法后,和他們一起動手制作,享受創作的樂趣。)
第四環節:成果分享
同學們,作品完成了么?請同學們按小組的順序把作品貼到黑板上,共同分享一下吧!(視頻)
通過展示作品,讓他們較準確地表達自己的研究成果。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自我展示能力。
第五環節:交流評議
教師:這么多漂亮的作品中你最喜歡你哪些呢?下面我們就來共同來評一下評吧!(學生評議)
通過引導學生交流評議,使學生能正確看待事物、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養成傾聽和接受他人意見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和語言表達能力。
第六環節:活動小結
教師:孩子們,今天的活動,不僅使我們身心愉悅,還掌握了很多知識和方法。課下帶著同學們送給你的意見和建議,和家人、朋友或同學繼續創作更多更美更新穎的指紋畫吧。
我通過對本次活動的肯定和總結,讓學生在享受活動帶來快樂的同時學會與更多人交往,將本次活動延伸。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簡單明了,能更好的突出本階段的活動主題。
奇妙的指紋
指紋畫
作畫技巧: 作品展示:
溫馨提示:
(五) 拓展活動 總結評價(1課時)。
在本階段我通過實驗教學生如何提取指紋,將指紋的應用進一步拓展到生活之中,本主題活動也便迎來了總結評價階段。這是兩個評價表,(圖片)一個自評表,一個互評表。我讓學生通過自評、小組互評、全班評議等方式進行評價,提高了孩子們的觀察能力與欣賞能力。
七、活動效果
本次主題活動,學生們知道指紋的類型,了解指紋在生活中的應用,知道指紋與命運沒有關系等,并利用指紋創作了各種有趣的圖畫。對指紋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通過活動,加強了學生對資料搜集、整理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八、活動反思
本次主題活動,我意識到動手制作這一部分是難點問題,有些孩子對圖形的把握還存在一些困難,我沒有在制作之前做基本圖形的畫法、顏色的搭配等方面的指導,所以在制作時延時,部分作品效果不太理想等問題出現。由于我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認識還處于成長階段,說課中一定會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希望能夠得到各位專家的指正。同時對各位領導給予我的這次學習和提高的機會,表示深深的感謝!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4
一、 主題思想
以新課標為出發點,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把一節耐力練習課創設為合作式跳繩練習,通過引導,啟發,使學生產生自信,從而對體育運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愉悅身心的基礎上達到鍛煉身體,增強耐力的目的,進而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
二、設計思路
我們都知道,學生喜愛體育課是不爭的事實,但大多數學生害怕耐力練習,也是不爭的事實,平時教學又多在跑道上進行,一圈一圈周而復始地進行著單調動作的頻繁學習,容易使學生產生枯燥無味和害怕,厭倦情緒,從而嚴重影響耐力練習的效果。為了減輕學生對耐力練習的心理負擔,激發誘導其練習興趣,根據體育新課程理念,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我采用了跳繩比賽的練習方法,來激活學生耐力練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不但感受不到耐力練習的枯燥無味,克服了學生怕苦、怕累的情緒,同時又能使學生形成現代社會所必需的合作與競爭意識,學會尊重,關心他人,培養良好的體育道德和集體主義精神。
三、 教材
1、教學內容: :
① 合作式跳繩 ②游戲《找朋友》
2、教學目標
①通過練習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興趣,發展學生的耐久力。
②培養學生與同伴友好協作,聽從指揮,遵守紀律的良好作風。
四、組織教學
在本次課的開始部分,通過模仿動物的方式進行準備活動,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在學習前有一個愉快的心情;調動學生積極性。基本部分由兩個教材組成,一個是合作式跳繩,發展學生的耐力素質,后一個是游戲《找朋友》,發展學生的反應、靈敏、合作等素質。在合作式跳繩中,我先采用了單人單跳,在一定的時間內自由跳繩的形式,然后引導學生進行雙人跳或多人跳繩遵循了循序漸進的生理原則,在雙人跳或多人跳繩中,我利用比賽的形式,看哪一組的學生人數最多,跳繩時間最長,進行不斷的鼓勵。另一方面對基礎差的同學應及時指導,甚至參與他們的跳繩活動。為了使學生們能克服“極點”現象,在“極點”到來的時候,我規定全班同學分為8個小組進行比賽,要求邊跳邊大聲數數,教師在旁吶喊助威,由于學生是自由組合的加上學生的求勝心理,學生能在開心、愉快的心情中順利度過“極點”難關。
在基本部分的后半部分,采用了輕松、愉快的游戲,教師引導:“我們今天做一個‘找朋友’的游戲,要求邊唱歌邊按順時針慢跑,最后一個小小的變化就是邊唱歌邊看我的手勢,如果我的手舉出三就三個人組織在一起,若舉出一就一個人站在原地不動,我比畫幾就幾個人組合,會做嗎?……”。
課的結束部分,采用螺旋型慢跑的形式,主要是進一步調整學生的身心,使心率趨于平緩。從德育的角度上講,達到了育體、又達到了育心的教學目的。
五、 其他
在整節課中,教師的表情要輕松自然,語言要歡快有變化,富有感染力,多鼓勵少批評,注意觀察、挖掘課堂中的閃光點,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總之,本次課要求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個輕松和諧、歡快舒適的氣氛、使學生積極主動、活潑愉快地完成本次課內容。
說課稿 篇5
我的說課分五部分:
一、教材分析
1、《斑羚飛渡》這篇課文的選材非常好,有以下特點:
(1)課文體現了時代的特點,具有現代意識。文章關注動物世界,也就是關注自然,關注人類本身,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動物保護意識。
(2)課文適應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
2、教材與學生教學的總體設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堂課首先要考慮學生,“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教學設計要“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要仔細研究教學的對象,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的規律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來進行教學設計。因為這篇課文屬于“關注動物世界”的學習單元,可引導學生樹立“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號召全社會都來愛護動物、保護動物。
3、教學理念
(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熱愛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運用祖國的語言,使他們具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促使學生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語文教學要充分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積極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
(4)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篇課文可以拓寬學習面,開展“保護野生動物”的活動。學習可以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輔助教學。
4、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方面來設計。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復述斑羚的故事,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2)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領會動物之間老斑羚們那種在危急關頭勇于自我犧牲的精神和悲壯,領會文章的深刻主題。
(3)通過總結課文中作者的暗示,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人和動物的關系,激發學生珍視生活、關愛動物的情感,增強保護動物的責任感。
(4)通過合作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概括問題的能力。
5、教學重點
(1)引導深復述故事
(2)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領會動物之間老斑羚們那種勇于自我犧牲的悲壯美,讓學生領會文章深刻的主題。
6、教學難點
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探討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在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激發學生的動物保護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
二、教學方法
教師充分考慮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創設情景,組織教學。把班上的學生按照學習強弱的搭配分成幾個四人小組,這樣有利于同學之間的交流和團結互助、共同提高。
1、教師的導入不易太生硬,應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師要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和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3、教師可適當的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如展示有關要檢查的預習情況如生字、斑羚簡介、傷心崖、用畫面生動再現斑羚飛渡的悲壯場面。
三、學法
1、指導學生預習,做預習筆記,要用活頁紙做,便于整理歸類。
2、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與交流。
3、條件的學生可以上網搜索有關野生動物的資料。
4、學生根據搜集的資料,選擇一個角度,寫一篇關于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的小論文或簡單的調查報告。通過一系列的語文活動展開,我相信一定可以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四、教學過程(即主要教學環節,要突出體現學生的主體)
(一)課前布置預習作業:
1、朗讀課文2~3遍。
2、自學課后生字并制成卡片,寫出重點詞語的解釋并造句,做在語系筆記上。
3、準備復述故事中的主要情節。
4、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并做一符號。
5、搜集有關斑羚的有關資料。
6、根據預習課文時自己的感受,加上自己的體驗和經歷,想一想主旨和本文相似的人和事。
(二)課堂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在上課之初,老師想為同學們講一個故事。(點擊鼠標,flash顯示畫面,音樂響起。)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螞蟻家族不得不進行一次大規模的遷徙。面對熊熊燃燒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螞蟻迅速地結成一個球體。為了那一線生的希望,它們沖向了火海。伴隨著一陣噼噼啪啪的聲響,最外層的螞蟻被火吞噬了,燒焦了。然而,這蘊含著生命的團體仍向前滾動著,噼啪聲越來越響,螞蟻團越來越小,最后滾出火海的螞蟻只剩下了一小團……這是一個感人至深的螞蟻的故事。
(學生們被老師聲情并茂的故事給打動了,課堂的氣氛顯得有些凝重。稍作停頓,教師的敘述繼續)的確,在生與死的抉擇中,有誰不渴望生呢?可是,這群螞蟻卻生得艱難,死得輝煌。今天,我們同樣要聆聽一個悲壯感人的斑羚的故事,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動人的故事。(板書課題及作者)
2、檢查預習情況(大屏幕顯示)
1)、生字(課后“讀一讀,寫一寫”中的生字)
2)、斑羚簡介斑羚又名青羊、山羊分布:東北、華北、西北、華南等地國家二級保護動體大如山羊,但無胡須體長110-130厘米左右重40-50千克。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腳,長15-20厘米。生活在山地森林中,單獨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清晨和黃昏活動,極善于在懸崖峭壁上跳躍、攀登,視覺聽覺很敏銳。3)、傷心崖傷心崖是戛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從中間剖開,從山底下的流沙河抬頭往上看,宛如一線天。隔河對峙的兩座山峰相距約六米左右,兩座山都是筆直的絕壁。
4)、至于作者,我們已在預習中讀過了,這里不再介紹。
3、根據我們課前預習課文的情況,大家在頭腦中快速地組織一下,準備復述主要的故事情節。(準備時間兩分鐘,同學們思考后交流,并推舉出一、兩名同學復述。)
4、復述完故事后,用多媒體演示,讓學生直觀的感受斑羚飛渡場面的悲壯。注意:在觀看過程中請大家留心彩虹出現的次數和時間,并思考它每次出現都有何作用。討論并歸納:
文中寫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處。
一是斑羚身陷絕境時彩虹出現,二是斑羚飛渡時彩虹相映,三是頭羊走向“那道絢麗的彩虹”。
作用主要有三:
一是渲染一種神秘色彩;二是烘托飛渡的氣勢.渲染了飛渡的悲壯美;三是渲染頭羊自我犧牲的崇高之美。
再看大屏幕顯示的三幅畫面,它們暗示出了本文的結構:請同學們用三個字分別概括出來。飛渡前—飛渡中—飛渡后5、合作探究性學習,討論、交流:對這篇課文我們有何感受,從斑羚身上我們能學到哪些,從人身上我們又能想到哪些呢?
討論并歸納:
從斑羚身上我們能學到:集體主義精神、團結、無私奉獻精神、勇于自我犧牲精神。從人身上我們又能想到:不做動物的殺戮者,要做動物的保護者。(以上討論分四人一個小組進行,派代表發言)在這群斑羚中,你對哪只斑羚的印象最深刻?為什么?
4)羊本來站在年輕斑羚的行列,后來為什么又走到老年斑羚的隊伍里了?
7、拓展遷移請同學們結合自己所見所聞,講述課文主題相關類似的故事。
8、小結 通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深為老斑羚在危急關頭為了贏得種群生存的機會,心甘情愿地選擇死亡的獻身精神所震撼,那一幕幕動人心魄的情景引起了我們深刻的思考。使我們想到了自己生活中的許多類似的人和事,他們默默無聞,危急關頭,勇于自我犧牲,向我們展示了他們無窮的人格魅力,他們是時代中最可愛、可敬的人。
五、情感評價
首先創設情景導入新課,營造出一種凝重的氛圍,學生被螞蟻的犧牲精神所打動。通過對學生預習情況的檢測,可以看出大家都在課前作好了預習,認真地完成了預習筆記。通過讓學生復述斑羚飛渡的主要情節,既鍛煉了學生的分析課文概括課文內容的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通過合作探究性學習活動,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通過自主探究性學習,鍛煉了學生大膽質疑的勇氣,發現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生談自己身邊的故事,可以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遷移的能力,同時也會暗示學生平時要留心生活、留心觀察。
總之,這堂課同學們表現非常主動,積極活潑,思路開闊,思維活躍既培養了同學們的團結合作精神,又提高了保護動物的意識,增強了社會責任感,使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珍惜生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當然,這堂課對我個人來講,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大家多多給予批評和指正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一)內容分析
《三亞落日》是現行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寫景短文。作者運用清新活潑的語言,正確生動地描繪了三亞落日的漂亮景象,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漂亮風光的贊美的思想感情。本文層次清楚,詞匯豐富,語言清新,字里行間充溢著作者對三亞落日的深深喜愛和贊美,是對學生進行朗讀練習、情感熏陶、背誦積累的好教材。
根據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應以閱讀為主的要求,結合課后四道練習題,我們不難看出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結合課文學會文中的10個生字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二是繼續進行朗讀、背誦的練習,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在品味中受到良好情感的熏陶。
本文安排在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冊,通過之前的學習,學生已經把握了識字記詞的方法,在老師的指導下,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本文的學習,學生可進一步豐富語言的積累,進一步把握寫景文章的學習方法,提升體驗文本的能力。本文篇幅不長,我預設用兩課時完成以上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考慮到絕大部分學生沒去過三亞,也沒親眼看到三亞的落日。基于以上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我從知識、能力、情感三個維度擬定基本的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欣賞并摘抄描寫落日的語句。
3、情感目標:朗讀品味語言文字,感受三亞落日的漂亮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基礎教育課程綱要》指出:“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在教學實踐中,任何僵化的教學目標都是不足取的。因此,以上預設的教學目標只是一個大致的教學方向,而不是課堂教學的教條。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要根據不同水平學生的實際和生成的教學情境,靈活調動教學目標的內容和達成的水平。
其中目標2是教學重點,目標3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也是第二課時的主要教學目標。
下面我重點講講第二課時的教學設想。
二、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了達成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得到不同水平的發展,本節課教學,我根據課文的特點,主要采用“朗讀指導法”、“情感感悟法”
三、說學法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向學生傳授“學法”,讓學生學會讀書,這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之一。葉圣陶先生也認為,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讀,引導學生認真地讀,使之見于書,出于口,明于心,真正達到口誦心惟。所以,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主要在“讀”“畫”“悟”進行學法指導,加上學生間的討論交流,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教學,我力求體現以下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感悟文章的美言美景,在理解和體驗文本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喚起自己對大自然的贊美和熱愛。
根據這些理念,我設計本節課的基本教學流程為:
默讀課文,感受日落畫面;
組織交流,指導朗讀;
品味語句,想像體悟;
圖文對照,指導背誦;
(一)默讀課文,感受日落畫面。在活潑輕快的音樂聲中默讀課文,看看日落的過程由哪幾幅畫面組成?估計學生能夠找出日落的三個過程:像一個快樂的孩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紅燈籠,像一個動作優雅的跳水員。
(二)組織交流,指導朗讀。通過“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個描寫?”組織學生交流。結合交流,媒體出示相應的畫面,再指導學生讀出喜愛之情。
(三)品味語句,想像體悟。主要抓住太陽的變化、海水的變化來幫助學生理解日落的三個過程:像一個快樂的孩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紅燈籠,像一個動作優雅的跳水員。
如第3自然段的學習,我是這樣進行的:先理解第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學生不難回答“像孩童”。再進行研讀:哪些地方寫出了太陽像個“快樂的孩童”,估計學生很快就會抓住“紅撲撲、抖落、濺出”這些詞語體會到太陽像個“快樂的孩童”。為了讓學生體會蘊含在語言文字中作者對夕陽的喜愛,我采用教師范讀,學生想象并結合動作去感受夕陽“孩童”般的快樂形象。再指導朗讀,抓住關鍵詞語,讀出對此種景象的無限喜愛,由此體會三亞落日那富有詩意的情景。
學習第4自然段其它兩句比喻句時,我也將采用上述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如,我讓學生畫出描寫夕陽滑落過程的語句,輕讀想像,體會大紅燈籠在“碩大無朋”的床面上頑皮蹦跳的可愛情趣,感受似跳水員“輕快靈敏彈跳入水”的日落情景。
三亞落日的全過程,我緊扣文中三句描寫落日的比喻句,引導學生體會三亞落日的靜態美和動態美。并穿插課件中相應畫面的播放,通過引導點撥、朗讀品味、想象日落時變幻奇異、瑰麗無比的大自然景象,從而深深體會到三亞風光美,在這樣飽含詩意的地方看那么美的日落,使學生對作者情不自禁的贊嘆“在三亞看落日真有詩意”轉化為發自肺腑的感受。
(四)圖文對照,指導背誦。課的最后,我將留5分鐘左右,讓學生先理后背,逐段擊破,再連段成篇進行背誦練習,以競賽加星插紅旗來激勵學生,提高背誦能力。讓優雅活潑的日落畫面定格在學生腦中,讓詩意的文字內化為學生的語言積累,達到感悟理解——品味深化——積累運用之目的,為學生今后的閱讀寫作類似文章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完課文,進入第三個環節“拓展延伸”。我設想讓學生觀察我們這個地方的日出或日落景象,進行一次小練筆,學習作者用豐富的詞匯,正確生動的比喻、擬人等寫法,進行寫作練習,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簡潔、概括、重點突出的板書能給學生一目了然,加深理解。
說課稿 篇7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秋天的懷念》
一、教材和學情分析
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選自小學語文S版第十一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屬精讀課文人間自有真情在,這一組課文都是以愛為主題,一個"情"字貫穿文章的始終。《秋天的懷念》是當代令人佩服得作家史鐵生的一篇懷念母親的散文。作者用凝重的筆觸,回憶了母親在自己癱瘓時幾件小事,一個個平凡的細節為讀者詮釋了偉大母愛的內涵,課文是作家對母親的追憶,更是一篇充滿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課文語言含蓄,情感真摯細膩。六年級學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時期,本課的出現讓學生感受到母愛的熏陶與感染,感悟人間真情,及時的給學生作一次愛的洗禮。同時六年級的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學生要理解課文的內容和主題并不難,關鍵是如何使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感恩母親,熱愛生活!在感恩中理解愛,在感動中滋潤心田。
二、說教法與學法
據以上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認為這種情感濃重的作品應該重在閱讀與感悟。《新課程標準》對作品閱讀的要求是"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因此本課的教學我將綜合運用精讀、略讀、瀏覽等多種閱讀方式,咀嚼語言,感悟感情。在整體閱讀中感知,在品讀中感悟感動。同時也靈活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三、教學目標
據以上分析和《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1)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本課生字詞,熟讀并理解生字詞。(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通過細節描寫描寫來表現偉大的母愛。(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四、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教學目標的設定,由此確定本課文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通過細節描寫描寫來表現偉大的母愛。教學難點為:讓學生感悟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五、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
首先出示并齊讀課題《秋天的懷念》,懷念是思念的意思,寫的是一種感情。那么作者在懷念誰?為什么是秋天的懷念呢?又有什么事值得作者去懷念的呢?從課題提出這三個問題,意在讓學生產生好奇,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相信此時學生已經迫不及待的打開書本,尋找答案了。
<二>瀏覽課文,整體感知。
1、瀏覽課文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a、作者懷念誰? b、有什么事值得作者去懷念的呢?c、為什么是秋天的懷念?
這三個問題的設定意在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的內容,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抓住關鍵信息。
2、教師范讀課文,并配音樂《燭光里的媽媽》。
在讀的同時讓學生解決生字詞的問題。而配樂為了營造氣氛,逐步把學生帶入情境,讓學生初步感受作者的感情,激發學生進一步閱讀探究本文的欲望。
3、學生比賽讀。
比賽往往能激發學生表現自我的愿望,也能有效的和同學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也有利于調節課堂有利的氣氛。教師引導學生從正確、流利和有感情三個等級對同學的朗讀作出評價。相信學生一定會積極參與,也為更深入的探究本文打下情感的基礎。
六、探究細節、真情感知。
提示學生看課文的插圖。(是什么時候,什么地點,什么人物,去干了什么。)學生很快能找到"秋天,妹妹推著我去北海看花了。"這個時候我應該抓住時機提問;"那么最想推我去看花的人是誰?(母親)文中一共寫了幾次?(兩次)都是那兩次?由此讓學生再次回歸文本。
1、母親第一次邀我去看花,我的表現如何?為什么要拒絕?母親的表現又如何?從中 你認為這是一個怎樣的母親?
這四個問題兩兩為一組,前一個問題的回答并不難,關鍵是后一個問題必須在前一個問題的基礎上細細品味才會有所感悟。比如,我為什么要拒絕母親去看花呢?學生很可能抓住"癱瘓"二字。這時候我應該順勢介紹作者雙腿癱瘓時才21歲,讓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作者當時的無助與無奈,讓學生體會到:"21歲是人生中黃金時期,是那么的年輕,那么的有活力的一個年齡,可以施展抱負,創一番事業的階段。而作者只能站在輪椅上,面對四壁徒然悲傷。通過換位思考,讓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理解作者的暴怒無常和無理取鬧。"我活著有什么意思"這句話透露出作者對生活的絕望和無助,正因如此,作者才封閉自己,拒絕去看花。
然而痛苦的也并非作者一人,還有母親比他更加的痛苦,因為兒女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由此我們轉向對母親的表現的分析與品味。如"如母親愛花,可自從我癱瘓后,她侍弄的花兒都死了"可見母親對兒女的愛遠遠大于愛花,也說明我癱瘓后母親把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到我的身上。本文字字是情,句句含情,字里行間都體現著偉大的母愛,這樣值得品味的句子比比皆是。由于每個人的情感體驗都不盡相同,這里不必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的束縛,重在讓學生自己找出讓自己感動的句子,并說說為什么即可。教師只需稍加點撥,最后很自然的得出這是一個……的母親。
第二次看花,重在讓學生品味母親的表現,引導學生抓住母親的表情和神態的語句,體會母親愛子之情,"如她憔悴的臉現出央求般的神色,我的回答讓她喜出望外,她笑了坐在我的身邊絮絮叨叨地說著""她突然不說話了,對于跑跳一類的字眼,她比我還敏感。等等。細微之處見真情,讓學生自己畫一畫,記一記,做標注等方式,品味母愛,然后小組討論,繼而全班交流。相信此時學生已經被偉大的母愛感動了。
至此學生對本文已經有了較深入的理解,這時候我抓住時機提問:面對母親的請求,我的態度為什么由拒絕變為答應呢?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從縱深思考。討論交流后,相信也能理解是"偉大無私的母愛在感染者作者,讓他一步步重拾生活的熱情。"第三次作者和妹妹去看花了,課文最后說,我懂得了,妹妹也懂了,他們到底懂得了什么?
教師可以提示:作者主動地去看花表明他已經走出了絕望。在母親去世后作者回味母親生前為他做的一切,終于讀懂了這份感人至深的母愛,是母愛使他走出封閉的自己,是母愛讓他重拾生活的熱情。所以懂得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是懂得了"兒女是否好好兒活,是母親最惦記的。只有好好兒活,才是對母親最好的安慰,最深的懷念。
七、作業
母愛是偉大的,同時也是平凡細碎的,有時是一句話,有時是一個動作有時是一個神態,我們總是理所當然的受之母愛而忽略了母愛,學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應該用心去感受母愛,理解母愛,珍惜母愛,不要留下任何的遺憾。現在就拿起你的筆,寫下母愛的點點滴滴。
八、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本著簡單明了的理念,設計如下
秋天的懷念
拒絕看花
答應看花
主動看花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各位老師!
說課稿 篇8
教材分析:
本課位于小學六年級美術下學期課本第二課,本課是“世界遺產”系列課程的第二課,以世界自然遺產為專題進行欣賞和陸地活動。在我們美術教材中出現這些自然景物的欣賞,主要是引導學生去感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壯美,體會自然界的崇高之美。因此教材中呈獻的圖片注重了審美元素的體現。無論從構圖還是色彩上都能夠引發學生的求知欲。
學生狀況分析:
中心小學地處農村,這里靠海邊,學校網絡資源豐富,學生上網搜集資料的能力較強。但學生見識不多,畢竟地處農村。但學生自主學習有力較強,喜歡探求,喜歡思考。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1)、知道什么是自然遺產,能說出7處以上世界自然遺產。
(2)、能對世界自然遺產的保護有正確的認識。
(3)、能獨立搜集有關自然遺產的資料,初步認識、了解感興趣的自然遺產。
二、教學重難點
(1)、通過資料搜集、課內外交流等途徑,認識七處以上世界自然遺產。
(2)、能向另人較詳細在介紹兩處以上自然遺產,并發表自已對世界自然遺產。
(3)、樹立保護自然遺產的意識。
三、教學準備
課前我和學生做了充分準備:
學生人人搜集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景觀資料,制作成資料卡片,讓學生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走進世界自然景觀,為課堂上的體驗活動架設橋梁。
教師制作所需,如《自然景觀》的短片,世界一級保護自然景觀的圖片等。力爭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信息,創設體驗的情境。
四、教學設計
課堂上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1、精心布置,錄像導入。
課前,我將教室做了精心布置。黑板上粘貼著各種各樣自然景觀圖片,課桌椅以小組合作式擺放,每組桌上擺放著孩子們孩子自已搜集的世界自然景觀圖片。一上課,老師親切的問大家:同學們,你們喜歡自然景觀嗎?簡潔的話語將學生直接帶入本節課的活動主題,然后播放世界自然景觀短片,師生一起走進壯麗的自然景觀世界。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場合下產生的。因此,上課一開始我就有意識的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有情感色彩的審美化的教學情境,教師以語言創設情境,以圖片展示情境,以現代化的手段展開情境,喚起兒童的審美注意,激發審美渴望,那此色彩紛呈的大自然奇觀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地情感體驗,對大自然景觀的欣賞、喜愛之情油然而生。
2、介紹景觀,了解知識。
學生分別展示了自己最喜歡的世界自然景觀,有的介紹自己和自然景觀拍攝的照片,有的介紹書中的資料,有的介紹網絡中的資料,還有的講解電視中吸收的內容。在學生講述過程中教師不斷的鼓勵和激勵學生,并適時幫助學生了解自然景觀的相關知識。在這個環節中,我多角度的調動學生的感性認識,深化他們對自然景觀的體驗。
3、具體欣賞幾處重點自然景觀,了解其特色。
以書中的圖片為例選擇幾個有特色的,如巨人之路、維多利亞大瀑布、大堡礁等學生最感興趣地進行配樂解說,引領學生一邊欣賞一邊想象,讓美的情緒在學生的臉上回蕩。
在這個環節中,在優美舒緩的音樂聲中,同學們自由飛揚著自己的想象。美自然流進學生心田。接下的環節是引導學生學會愛護些景觀,說出我們該如何保護這些景觀。讓學生不僅要學會喜愛景觀,更要學會讓景觀永存的方法,那就是愛護與保護。
4、制作手冊,提升認知。
在小組合作將學生親手制作的景觀資料卡片裝訂成全班同學共享的大的資料冊,教師對學生作品的欣賞與認可,使學生人人體驗到學習成功者的快樂
說課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使我深刻感受到將教學內容進行情境化、藝術化、生活化、活動化是培養、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途徑,教師只有為學生創設一個自由寬松,不受干擾又豐富的學習環境,才能使學生從"要我學習"轉變為"我愛學習",并能主動參與活動,盡情地表現自己,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更加熱愛生活,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愉悅,在愉悅中形成美的道德。
板書設計:
探訪自然的奇觀
色彩奇美 形態壯美
令人驚嘆 生態優美
【【精華】說課稿匯編八篇】相關文章:
【精華】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5篇07-15
《熱愛生命》說課稿?「匯編」05-01
初中課文《雪》說課稿匯編04-30
曹操《觀滄海》說課稿匯編04-29
《我心歸去》說課稿匯編05-17
《氓》教學設計、說課稿匯編05-06
【精華】七年級語文說課稿匯編九篇09-08
《回憶魯迅先生》教案說課稿匯編05-09
六上語文《錢學森》說課稿匯編05-19
《山谷中的謎底》說課稿匯編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