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白楊》說課稿(通用5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白楊》說課稿(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白楊》說課稿1
一、說教材
(一)說教學內容
《白楊》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于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了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然后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扎根邊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為邊疆建設者的心愿。
結合本單元“走進西部”的主題,本篇課文,一是要激發學生對獻身于西部的建設者的崇敬之情,學習他們的無私奉獻精神。二是要培養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會優美語言的表達效果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提高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的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我采用的是交融式目標的擬定方法。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理解“清晰、茫茫、渾黃一體”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讀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熟讀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句話。
教學難點:抓住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二、說學情
五年級學生求知的欲望、能力和好奇心都有所增強,對新鮮事物開始思考、追求、探索,學習的興趣也更為廣泛。但是他們在語言的積累方面有點欠缺,課堂上的知識內容能舉一反三,但延伸、擴展、深化方面不夠。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要讓學生在課堂上處于積極主動的思維狀態,還要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在難度較大的地方加于點撥,以啟發、開拓他們的思維。
三、說教法和學法
本課的教學以遵循三個原則為指導思想來設計教法、學法和教學程序。
一是以“三為主”原則。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語言文字為主線;二是直觀性原則。充分利用直觀形象,創設情景,激發興趣。三是文道統一原則。在學習課文時,教育學生學習邊疆者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增強其愛國主義情感。
在這樣的前提下,本課的教法我主要運用誘思探究法和引疑推導法。從整體著眼,以疑為主線,讀思結合,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思考的學習狀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究新知,培養創新能力。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自主構建知識的過程。因此在本節課中,教法學法體現了以下特點:
(一)、情景教學法。采用各種辦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朗讀品悟法。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和研讀理解課文的內容。
(三)、合作交流法。在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的組織引導,幫助學生們在自主學習基礎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課學習目標。
四、說教學過程
我認為鉆研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的安排教學程序卻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我主要從以下六個環節展開教學。《白楊》說課稿相關內容:6冬陽童年駱駝隊(第二課時)古詩詞三首(2篇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教案)談禮貌(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愛如茉莉導學案《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實錄《埃及的金字塔》教學設計揣摩文字見畫面彰顯人文識精神——《諾貝爾》(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愛如茉莉》說課稿查看更多>>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一)設置情景,導入課題
課件出示樹木的圖片,認識白楊樹,導入課題
(二)初識白楊,擬定學習目標
1、瀏覽課文,讓學生直接找出課文中介紹白楊的一段話,初步感知大戈壁白楊的特點。
2、朗讀文中爸爸介紹白楊的一段話,引導學生質疑并擬定學習目標。
設計意圖:學要有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在此,老師先設疑:文中是誰在介紹白楊啊?讓學生能放開思維,大膽質疑。教師根據學生的問題和自己課前對課文的梳理,整理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三)細讀課文,感知白楊的生長環境。
1、自由朗讀課文,批劃重點詞語、句子;
2、交流、感知戈壁灘的環境的艱苦;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茫茫、渾黃一體”等詞語感受大戈壁的荒涼和環境的惡劣。至此,白楊的生長環境已在學生的心中根植。為加深體驗,引發探究興趣,緊接著出示課件——荒涼單調的大戈壁。老師用激情的語言“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是什么讓它富有生機和希望?”迅速喚起了學生對白楊的崇敬之情。
3、“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生長的白楊是什么樣子的呢?”隨著認識的深入和教師的有機引導,學生很快找出“高大挺秀”一詞,并加以體會和理解,為什么用“高大挺秀”而不用“高大挺拔”呢?讓學生體會“秀”的含義,經過教師的點撥明白之所以說它“秀”是因為在毫無生命的荒漠里,白楊的一抹綠色是戈壁灘上一道亮麗的風景。能不美嗎?并由此進入到下個部分的學習中。
(四)研讀對話,領悟白楊的精神品質
1、在了解了白楊的“高大挺秀”以后,教師相機引導學生學習兄妹倆的談話,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細細品味,再說說兄妹倆對白楊的認識。
2、研讀相關段落,緊抓關聯詞語,通過填空和師生問答的方式體會白楊高大、適應能力強以及堅強的特點以及由此產生的隊白楊的敬意。
3、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升華認識。
設計意圖:此時的學生,在認真閱讀,大膽揣摩,積極思考和探究,在自讀的過程中不斷產生新感悟,深刻領悟白楊的品格——(“白楊從來就是這么直,這么高大。哪兒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茁壯的樹干。不管是風沙還是雨雪,不管是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在組織交流時,始終引導學生以讀為本,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讓他們利用音調的高低緩急,抑揚頓挫復活作者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感情,同時抒發自己心中的激情,綻放個性。
(五)深讀課文,體會爸爸的心愿
1、引導學生思考體會:爸爸僅僅在贊美白楊嗎?爸爸這樣說的目的是什么?
2、聯系上下文,引導學生理解爸爸的心愿;
3、談話小結。
設計意圖:有了上述教學環節的鋪墊,再讓他們回味爸爸話中的深意,層次分明地引導他們切近主題,教師在學生述說的基礎上,激情過渡:一代又一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就是戈壁灘上那一棵棵白楊,而他們的孩子,正是那迎著風沙茁壯成長的小白楊。既讓情感得以升華,又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課文最后一句的含義:小白楊迎著風沙成長起來,也成了具有“白楊精神”的人。邊疆建設后繼有人,這是多么令人欣慰啊!
(六)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出示今日西部地區的圖片,隨音樂感受邊疆工作者取得的豐碩成果。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體現文章脈落的載體,通過板書人們可以一目了然地弄清文章的內容,領會文章的中心。本課的板書設計我是根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而定,將白楊的特點呈現在黑板上,再板書“表白心”,讓學生明白課文是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以突破重難點。
六、說預期效果和教后反思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始終認為,教師應該以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引領學生自主質疑定標,通過有效的引導和學生的自主研讀,課堂中,如果注重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興趣,積極調動學習積極性,就能使學生在興味盎然中樂于學習,主動學習,來完成教學目標。
但上課過后,我更加明白一節成功的課不僅要有縝密的教學環節,更要求教師能充分地了解學生,因材施教,課堂上針對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整,對學生給予適時恰當的啟發和鼓勵,因為好的教學效果只有在師生互動中才能生成,它不僅是源于精彩的設計,更來課堂上生成的精彩。
《白楊》說課稿2
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說板書設計這六個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白楊》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節的教學內容。本文寫了在開往新疆的火車上,父親和兩個孩子,望著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運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借白楊,贊頌了邊疆工作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奉獻精神。本篇課文是對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極好教材,在本單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依據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課改對教學目標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如下三個維度: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正確讀寫“清晰、新疆、戈壁”等詞語。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體會課文要表達的深刻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習體會無私奉獻的精神,了解西部,感受西部。
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通過本篇課文的學習,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知結構,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培養學生無私奉獻的精神。
二、說學情
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
小學五年級學生,他們擁有了一定的字詞知識的積累,也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但在正確把握文章的主旨方面,有待加強,學生對重點語句的理解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小學五年級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階段,好動、愛模仿,學習積極性強,渴望受到老師的肯定。這些都將成為我在教學過程中要考慮的因素。
三、說教法
教師的教是為學服務的,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主要采用,朗讀體會法。通過默讀、有感情朗讀、分角色朗讀等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和體會。同時,輔以問答法,通過拋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與回答,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四、說學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是只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啟發者,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要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的地位,因此,在學習方法的制定上,我將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運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小組合作的形式,在互助交流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課程伊始,我將運用多媒體導入法。運用多媒體展示戈壁灘上白楊樹的圖片,同時播放歌曲《小白楊》,讓學生對本節課要學習的白楊樹有一個清晰的了解。這樣,通過圖畫與聲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融入本堂課的學習中來。
(二)新授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在這一環節,我將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同桌相互幫助等方式,解決課文中的字詞障礙。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思考,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對課文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2、再讀全文,深入探究。在這一環節,我將向學生提出問題:在父親的話中,那些詞是課文的重點詞?這些詞又體現了白楊怎樣的特點?帶著這兩個問題,我將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并分小組討論。討論結束后,每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進行總結發言。無論學生回答的正確與否,我將一一予以肯定和指導。通過這樣的設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意識。
根據學生的回答得出,父親話語中重點詞語為"直"、"堅強"、"不軟弱"、"不動搖",這些詞語表現了白楊高大筆直、不擇環境、不懼災難的特點。
3、精讀課文,體會情感。我將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并提出如下問題:這篇課文是寫白楊樹的嗎?如果不是,那白楊樹又象征了什么?本篇課文有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在學生自己探究的基礎上,我將引導學生結合文中的相關段落,反復閱讀,小組交流,仔細推敲,得出答案:白楊樹象征了邊疆工作者,作者通過運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表達了對邊疆工作者扎根邊疆、無私奉獻精神的贊美之情。
同時,我將引導學生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然后,我將提問學生:在最后,父親為什么笑了?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理解父親的笑,更好地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體會白楊的象征意義。在此環節,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突破本節課的重點、難點。
(三)鞏固練習
在這一部分,我將讓學生自己思考:文中的兄妹長大之后會扎根新疆嗎?如果你是文中的兄妹,長大以后,你會為新疆做些什么?讓學生自己思考后,談一談自己的見解。通過這樣的形式,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進一步強化了本節課的難點。
(四)小結在這一部分,我將以學生自主進行小結的方式進行。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強化新知,更好的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五)作業布置
讓學生搜集邊疆建設者的相關資料,在課下以語文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西部邊疆的了解,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而且也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六)說板書設計
3、白楊
借物————————→喻人
|直|扎根邊疆
白楊〈適應力強建設者〈建設邊疆
|堅強|無私奉獻
板書是一種無聲的教學語言。我的板書形象直觀的展示了我在本節課的授課內容,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系統掌握。
《白楊》說課稿3
一、說教材
《白楊》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于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了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扎根邊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為邊疆建設者的心愿。
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繼續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二是體會課文是怎借物喻人,贊頌邊疆建設者的;三是進一步加深對西部的了解。
教學目標: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二)、抓住重點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三)、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內在品質。
難點: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二、說教法和學法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自主構建知識的過程。因此在本節課中,教法學法體現了以下特點:
(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和研讀理解課文的內容。
(三)、在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的組織引導,幫助學生們在自主學習基礎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課學習目標。
三、說教學程序
一、板書課題
1、用三種不同的字體板書課題,讓學生選擇用哪一種字體合適,并說出為什么?
2、挑學生來讀課題,要讀出感情,讀出白楊的高大挺秀。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導入能調動學生學習《白楊》這一課的積極性,并為深入理解白楊的特點做下鋪墊。]
二、學習12—16自然段。
(一)學習第12自然段。
過渡:我們還記得上節課哥哥問的最后的一個問題嗎?大家齊讀一下。(學生讀文中哥哥最后的問話。)那我們現在來看一看當哥哥問出這樣一個問題后爸爸是什么樣的表現呢?大家齊讀第十二自然段。
1、學生齊讀第十二自然段。
2、同學們,你們再自己好好地讀一讀這一自然段,讀著讀著在你的眼前浮現出了一棵什么樣的白楊呢?
3、挑學生起來回答,然后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指導朗讀,完成填空說話練習,并在這個反復誦讀的過程中,讓學生背誦這一自然段。
[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加以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要培養學生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經過有實效的切實訓練,更能體現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二)、過渡:
師: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這是引讀)
生: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
(三)、學習第14自然段。
1、教師引讀:他們只知道—————他們只知道————
他們只知道—————
板書:只知道
只知道
只知道
2、但他們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
板書:不知道為什么?
不知道為什么?
不知道怎么樣?
3、師:同學們,那你們能回答這個問題嗎?(挑學生回答。)
[通過教師的引讀和引申,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
(四)、再學第12自然段,明白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1、師:同學們,學到這里,我們再回過頭來細細地讀一讀第十二自然段,我們讀著讀著,就會發現這里白楊哪是樹啊!它其實就是———。他們會是什么樣的人呢?
2、學生讀書思考,最后教師總結,板書: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3、同學們,我們想一想我們的邊疆建設者在那個地方會遇到些什么困難呢?用“哪兒哪兒”和“不管還是不管還是總是”夸夸這些邊疆建設者。
4、總結:同學們,在這一自然段中,表面上是在寫白楊,其實是借白楊在表達作者的一種志向、是在寫一種人。那么在最后兩個自然段中也寫到了白楊,那么,那里的白楊又是指什么呢?請大家在最后兩個自然段中找一找寫有白楊的句子,說一說這些白楊指的是誰?
[通過教師的誘導,讓學生明白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并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理解最后兩個自然段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1、學生讀、思,小組交流。
2、教師組織交流,總結。
[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學生先通過讀文自主探究,但學生獨自的見解往往比較片面,于是便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共同探討問題的答案。]
三、教師總結
同學們,在茫茫的大戈壁到處留下白楊高大挺秀,堅強不屈的身影,使人為之憾動,而在這惡劣的環境中那千千萬萬的邊疆建設者,為了改變邊疆的落后面貌,他們扎根邊疆,建設邊疆,奉獻自己的光和熱,更使人敬佩。在那里的兩棵“小白楊”在父輩的言傳身教下,一定會茁壯成長。老師也相信,這兒的幾十棵“小白楊”也會茁壯成長,成為有用之材,到祖國需要他的地方去,建設祖國。
[這樣的結語一方面總結了課文,另一方面也給學生起到很好的鼓動作用。]
《白楊》說課稿4
尊敬的各位領導、專家、各位同仁們: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組中的第二篇精讀課文《白楊》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學目的、教學方法、學生學法、教學流程等四方面來簡要說說我這節課的預想。
一、說教學目的
我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會寫“晰、傘”等六個字,能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通過品關鍵詞句,初步領悟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向結合來體現白楊特點的寫法,激發學生對白楊的喜愛。
我確定此目標的依據有以下四點:
一是基于對課程標準學段目標的理解。
《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高段學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還要“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二是基于對教材的認識。
本文主要講了在一列開往新疆的火車上,一家三口看到火車窗外閃過的白楊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論,通過父親的介紹,讓兒女們了解了白楊的特點,同時借白楊贊頌了西部建設者,也表白了父親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而我主要發掘教材中如何通過對白楊的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來體現白楊的特點。本文文筆清新,語言準確,人物描寫生動,運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將白楊和西部建設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三是基于對單元重點項目的理解。
本文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組中的第二篇精讀課文。本組教材是以“走進西部”為主題來編排教材的,編排本組教材的目的,一是通過讀書和搜集資料了解西部,激發熱愛西部的感情;二是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聯系上下文,體會優美語言的表達效果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提高理解語言的能力。
四是基于對學情的認識。
五年級學生已具有一定的字詞自學能力,所以本課字詞以學生自學為主,師只是作以簡單抽查,針對疆字比較難寫作以重點指導。本年段的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已具有一定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把握和理解能力,但對一些有難度的重點句段還要教師做適時適度的點撥引導。據此,我將教學重點確定為通過品關鍵詞句,體會白楊的特點。學生不光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因為學生對對文章表達手法的領悟還一定難度,所以我講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初步領悟運用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相結合來體現事物特點的表達手法。
二、說教法
課堂是學習的場所,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基于以上的認識,在教學中,我還主體地位于學生,引導學生充分閱讀,自主學習,發現問題,積極思考,以讀促講,讀中感悟,課堂中主要運用談話法、實踐探究法、引導發現法和遷移運用等多種方法進行教學。
三、說學法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就是要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與方法,也就是既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為此,我指導學生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通過自主探究實踐、合作討論,采取讀、思、寫同步訓練,使學生既感受到了白楊的特點,同時也初步領悟到作者是如何來表達的。
四、說教學流程
本節課教學分為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一堂新授課,導入的設計至關重要,所謂萬事開頭難嘛。富有情趣的導入,就像在師生之間架起的溝通的橋梁。通過這座橋梁,師生的心會更接近。正如俗話所說: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所以開課,教師便從家鄉的環境和森林樹木入題,用親切的談話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順利導入新課做好鋪墊。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語文課標明確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因此在新課程的教學設計時,引入新課后對文本進行整體感知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通讀課文使學生對文章有大致的了解,提高了學生整體把握的能力。學生對生字詞的自學一是為本文的后續學習掃清文字障礙,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教給了學生以后學文的方法步驟。
第三環節是品讀文段,領悟寫法。
課堂中,引導學生瀏覽課文,畫出文中直接描寫看到的白楊的句子。通過品讀句子、個性朗讀,體會出直接描寫中所體現的白楊頑強的特點。再通過對新疆戈壁灘惡劣環境的了解,進一步體會白楊的生命力頑強,同時明確環境描寫對突出事物特點的重要作用。最后通過對爸爸所說的話的細細品讀,悟出白楊內在的多種可貴品質。文中無論是對白楊生長的環境的描寫,還是爸爸介紹的白楊的特點,都是為凸顯白楊特點而服務的。
俗話說編筐編簍,全在收口。通過總結,可以促進學生對一堂課的教學進行梳理,儲存信息,鞏固記憶。最后總結寫法:當我們要描寫某個物時,除了用直觀的方式來直接描寫外,還可以恰當的運用間接描寫。在本文中,間接描寫是通過環境、人物介紹等方式來呈現,只有將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有機的結合,才能將事物的特點描寫得更具體!
第四環節:學以致用。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語文教材只是個例子,我們通過本節課引導學生初步領悟了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相結合的寫法,那我們接下來就要引導學生實踐運用,并加以鞏固,實現學生學是為了用的目的。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一節課主要內容的高度濃縮,也可以說是最簡單的教學設計。本課我的板書為兩大塊,左側上半部分是白楊的三大特點,下半部分是直接描寫,右側上半部分是環境和介紹,也是間接描寫在本文中的呈現方式,右下側是間接描寫。這樣的設計既凸顯本課教學是從品味關鍵詞句入手,又概括了白楊的主要特點,同時又突出了本課的一得是學習文章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的寫作手法。
因為課堂是動態的,課堂生成也有許多未知的部分,所以在具體上課的過程中,我會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對我的課堂預設做細微的調整,懇請各位領導、專家、同仁批評指正!
《白楊》說課稿5
一、說教材
《白楊》是人教版第十冊第一單元第一課。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以白楊為線索寫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著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謳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的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作者文筆清新流暢,人物描寫生動。對父子三人進行了語言描寫和神態刻畫,在心理描寫上則是非常含蓄,沒有過多直接的敘述,而是以神傳情,意境深遠,通過神態的變化來感情的波瀾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繼續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三是加深對西部的了解。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難點是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新、撫摸”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法。
三、教學設想
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緊扣課標的訓練重點,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精心創設情境,通過師生、生生互動,讓學生帶疑讀書。以文本為載體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潛心會文、披文入情,既積累豐富的語言又感悟高尚的思想感情。
教法上:采用以讀促學的方法,利用電教、討論、合作等手段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解文悟情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型、積極性,使他們更好地深入地把握課文的內容。
學法上:引導學生采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讀、畫、說等方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四、教學程序
〈一〉談話激趣
1、師:在廣袤的大西部生長著一種生命力極其,頑強的樹,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樹嗎?(板書課題)
2、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白楊樹的資料。
興趣是誘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強大動力。課始通過師生的談話,激發學生了解白楊樹的興趣,做好學文的情感鋪墊。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
把課文讀通、讀順,畫出不理解或不會讀的字詞。
思考:課文按什么順序寫?寫了什么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來閱讀。因此本環節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課文讀通、讀順,理清文路為下一步的學習埋下伏筆。
〈三〉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因此本環節我是這樣設計:
1、默讀課文畫出直接描寫白楊樹特點的句子。
2、把所畫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白楊樹的特點。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不擇環境、不懼災害、茁壯成長
3、(播放課件)這里常年干旱,經常有沙塵暴出現,風沙一起遮天蔽日,可就在這大戈壁上卻有一點新綠,那就是高大挺秀的白楊。再讀爸爸的介紹。用“不管…不管…總是…”想像白楊還可能在什么地方生長。
4、指導分角色朗讀。(讀出孩子的天真稚氣,爸爸嚴肅中不失親切和語重心長的語氣。)
〈四〉品詞析句,體會人物的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學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學習、討論:爸爸和白楊有什么相似之處?爸爸只是在說白楊嗎?爸爸沉思些什么,為什么嘴角會露出微笑?找出課文的有關詞句加以體會。(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服從祖國建設的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并小結:爸爸贊美白楊樹,實際也是在贊美千千萬萬像白楊一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工作者。從而領悟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
〈五〉朗讀課文、升華情感。
讓學生在解文悟情之后再回歸整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領悟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建設的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并使這種情感在朗讀中得以升華。
〈六〉總結課文,教育學生。
白楊的精神可貴,邊疆建設者們的精神更可貴,他們為建設祖國奉獻自己的光和熱。老師也相信,這兒的幾十棵“小白楊”也會茁壯成長,成為有用之才,到祖國需要他的地方去,建設祖國。
〈七〉拓展延伸,推薦書目。
語文教師應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整合,注重將課外的學習資源納入課堂。讓學生超越課堂之外,跳出教材本身去閱讀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料,這些對拓寬語文學習的視野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學習這篇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閱讀詩歌《帳篷》并向學生推薦:矛盾的《白楊禮贊》,楊朔的《荔枝蜜》。
〈八〉說板書。
板書是文章內容的加工和提煉,是傳授知識和思想教育的完美結合。因此板書要體現教學的直觀性和語文教學的思想性。
以上就是語文網小編分享的人教版《白楊》說課稿的全部內容,此分享對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非常有幫助,小編祝教師朋友們工作順利!
【關于《白楊》說課稿(通用5篇)】相關文章:
初三語文《白楊禮贊》優質說課稿05-26
白楊禮贊優質教案(通用7篇)02-27
《白楊》課件04-14
有關于《勸學》說課稿(通用5篇)08-20
白楊教學課件11-16
《白楊》課件設計04-15
關于《巨人的花園》說課稿(通用5篇)10-16
關于語文說課稿范文(通用7篇)07-18
語文白楊教學反思10-12
白楊的課件設計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