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師說課稿(通用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優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教師說課稿(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師說課稿1
各位領導,前輩,老師們:
大家下午好!
作為一個年輕教師,今天能得到一次名師指路的機會,非常榮幸。真誠的感謝所有的老師們。
在國培學習了這么久,聆聽了很多專家教授們的高屋建瓴,收獲滿滿。在今天的說課設計中我也嘗試著學以致用,下面我將通過對學習前后的教學設計比較,來進行說課,也算是我這段時間學習的匯報。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新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有余數的除法》第一課時。
下面我將按三個步驟來進行說課,分別是說教材,說學法和說教學流程。
一、說教材:
有余數除法是表內除法的延伸,是在學習的平均分剛好分完的基礎上而引申到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又是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
本節課是一節概念教學課。有余數除法的表達形式很抽象,二年級學生的尚處于形象思維階段,抽象、概括能力還不強。因此,本節課以操作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體驗中感知,逐步抽象概括出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建立有余數除法的數學模型。
新課標對數學課堂的提出的“四基”目標,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基于這樣的認識我確定了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為:
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動手實踐體會平均分后有剩余情況,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知道有余數除法算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
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比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動經歷有余數除數知識形成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全面思考的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平均分的活動抽象出有余數除法,理解有余數除法表示的意義。
教學難點:滲透余數與除數之間的關系。
二、說學法:
在楊良春老師的課,他提到課堂是以學生為本,所以我們要從凸顯學生主體的視角出發,建立了每節課的學法。
所以本節課我采用的是讓學生操作感知,有余數除數的產生的必要性。 然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建立有余數的除法模型。最后在有層次的練習中,鞏固應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然后通過小組交流得到能力的提升。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當然老師主導的作用也必不可少。
三、說教學流程(見)
本節課我將按照以下四個環節來進行導學。
一、活動導入,初步感知。
如果按照一堂常態課的設計,我會先給出問題:6個面包每3個一袋,可以裝幾袋?然后類比推進到7個面包每3個一袋,可以怎么裝?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想通過這樣的對比活動來感知有余數產生的必要性,實現表內除法到有余數除法的過渡。
在學習了閻教授的新課程的解讀一課,她提出課改改革的本質之一就是課堂的開放性。于是我做了這樣大膽的嘗試,我把活動的素材換成同時出現3種不同的食物,分別按種類每3個一袋,可以裝幾袋?
對比之前的設計,豐富的素材讓學生更能體會有余數除法產生的必然性,也增加了更多的數學活動經驗,數學學習也變得更多樣化了。
作為本節課第一個合作活動,我會給出明確的合作要求。
活動一:將三種食物(6個面包,7個蘋果,8個糖)按種類每3個裝一袋,你會怎么裝?
(1)動手操作:獨立分一分,用簡潔的方式表示。
(2)說過程:同桌互相說一說平均分的結果。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動手分一分的過程中,自己經歷平均分后正好分完和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讓余數的概念在動手操作中初步感知,并且能通過同桌互相說,互相糾正補充,能規范有余數除法的表達。
趙雄輝教授說到,讓學生自主學習后的“展示”是一個有效的途徑。因此我們可以在展示中抓住某些課堂生成的資源來突破重難點。
比如,在匯報展示中,學生會有不同的方法來表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比如“圈一圈,擺一擺”的方法。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老師始終記得自己的主導地位。老師可以通過一系列的追問來挖掘問題的本質,決定課堂的走向。因此我會追問:
1、為什么剩下的1,2個為什么不繼續裝?以此來突破余數的含義。
2、將上面平均分的情況進行分類,你會怎么分?為什么?目的是區別有余數除法和表內除法的情況。
3、生活中你能找到像蘋果,糖果這樣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嗎?目的是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廣泛性。
4、你會用算式表示蘋果,糖果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嗎?
學生并不能馬上確定用哪種算式來表達,因此我將安排第二個合作活動來解決這個問題。我會提示學生其余兩種我們選蘋果的分法情況來寫一寫算式。
二、主題探索,建立模型。
活動二:
小組合作:把7個蘋果,每3個裝一袋,可以裝2袋,還剩1個。用算式表示。
1、先獨立思考,用你喜歡的算式表示。
2、結合圖,在組內互相說一說算式中每個數字所對應的含義。
3、組長分工,準備匯報。
我們知道感知表象只是進行數學學習的第一步,我們要給學生建立起數學模型,設置這樣的小組合作活動是讓學生從具體情境中,通過從已知知識的類比遷移,通過小組合作,抽象出有余數除法的模型。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用自己喜歡的算式表示,給予學生充分自由發揮的空間,不受思維定勢的影響。然后讓學生結合圖,說出每個算式中數字的含義則是學生通過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真正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接下來小組展示環節,我們就可以看到數學模型從模糊到清晰的的建立過程,提高數學的符號意識。
匯報反饋:
方式1: 7-3-3=1(個)
方式2:7÷3=2(個) 多1個
方式3:7÷3=2(個) 1(個)
從學生的匯報情況來看,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學生在本堂課中的發展,有的學生進行了表內除法的順向遷移,有些學生還是停留在加減運算,甚至還有學生手足無措的無法完整的表示,掌握了這樣的學情,我們接下來的問題串才更有針對性。
追問1:你喜歡哪個算式為什么?
比如:有學生會所喜歡第一種,就會有學生反駁:如果是100個面包平均分給3個人,那這樣寫太麻煩,除法算式更簡潔。讓學生體會數學的簡潔美,有余數除法的模型也逐步清晰了。
在學生爭論第二種和第三種哪種更好的時候,我會給出數學家是這樣表示的
7÷3=2(個)....... 1(個),強化學生數學的符號意識。
此時有余數的除法就清楚的呈現在眼前了。
7÷3=2(個)… …1(個)
提問2: 你知道這個算式各部分名稱是什么?為余數起名。揭示主題:顧名思義,這種算式叫做有余數的除法。
在操作感知和已知知識的基礎上,給學生大膽表達的機會,時刻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學生會取出很多名字,“剩數”“多數”,肯定他們的想法,數學家們給出余數這個名字。
追問3: 余數表示的含義是什么?你能完整的說說這個算式的含義嗎?
讓學生在此理解這個有余數除法算式的含義。
提問4:糖果的分法你能用有余數除法的算式表示嗎?最快最迅速的應用。
提問5:有余數除法與表內除法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對比觀察,揭示本質。
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操作,觀察,對比活動,有余數除法的模型就牢固的建立起來了。
接著我們就進入了第三個環節。
三、鞏固實踐,深入理解。
基礎練習(見)是模仿性練習,利用類比的思想,及時鞏固有余數除法的模型,素材的選擇也從生活素材推廣到數學圖形,豐富有余數除法的類型,比如有余數為1,2,3等等,體現了數學應用的廣泛性。
提高練習:(見)原來設計的是舉出生活中有余數除法的例子。設計意圖是讓孩子們感受到有余數除法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但是后來我結合這節課的重難點反思,這節課主要在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原來的設計要求太好,從時間上考量,有余數除法的計算要花費時間,所以我決定給出既有的有余數的模型,而且與原來的有余數除法兩個單位不同,這次選擇的是兩個單位相同的這種模型,再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去發揮,學生舉例的形式也不至于太單一,只要想哪些情境能用這個解決即可,當然老師要引導學生的舉例的多樣性,比如平均分和包含兩種形式都要概括,等等,最后來概括哪些情況可以用有余數的除法來表示。
(生活問題,周期問題等等)
四、拓展提升,綜合應用。
在這堂課的末尾我設計了一道綜合拓展題,力求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學生通過擺小棒,進行觀察,比較,交流得出結論,也是為下節課余數與除數的關系埋下伏筆,體現了數學知識連貫性和系統性。
用一堆小棒擺五邊形,如果有剩余,可能會剩幾根小棒?為什么?
(1)分析題意,提取信息。學生動手試一試,進行猜測。
(2)追問:5根可能嗎?
(3)追問:6根呢?7根呢?
(4)再追問:那你認為最多可能剩幾根?
(5)得出結論: 所以有哪些可能呢? 1,2,3,4根。
(6)提升: 那么如果是這堆小棒擺了4個5邊形,有剩余,這堆小棒可能有多少根呢?
本節課從裝東西(初步感知),到觀察特點分析(感知清晰),到抽象概念(形成算式),再應用概念,遵循了學生概念形成的一般規律,同時又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體驗到數學的科學性,數學的模型思想,數學的價值性等等。
通過不同時期我對這節課的設計,我深刻意識到在一個月學習,我成長了不少。感謝國培,感謝老師們。這就是我這節課的所有內容,謝謝大家的聆聽。
教師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本節進一步研究磁現象。用以下四個三級主題展開:“磁場初探”、“磁場有方向嗎”、“圖示磁場”、“安培分子電流假說”。主要介紹磁場的客觀存在與基本特性、磁場的方向性與圖示方法、磁體磁性的起源。
根據如上分析,可確定出本節教學的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磁體與電流周圍存在磁場,知道磁場的基本特征是對其中的磁體或電流施加力的作用。
2、知道磁場是有方向的,會用磁感線描述磁場。
3、知道常見的典型磁場的磁感線分布情況,會用安培定則判斷通電線圈周圍磁場的方向。
4、了解安培分子電流假說并能用以解釋一些現象。
過程與方法:
1、觀察電流的磁效應和磁場對電流的作用等演示實驗,認識物理實驗在物理學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2、觀察常見的典型磁場的磁感線分布情況,分析歸納其規律,并且體會引入磁感線這一形象化工具的作用,了解物理學的研究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通過對磁場的物質性的了解,使學生認識物質世界的多樣性,養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 回顧磁場性質的研究過程,體會科學家熱愛科學、追求真理的情感。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知道磁場的存在和基本特征,了解常見磁場的磁感線分布情況。
2.安培定則涉及的空間思維是本節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本節涉及磁場的概念,考慮到該概念的抽象性,教材從磁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不是“超距”的這一角度切入。然后,沿著磁場的來源這一線索,介紹了奧斯特實驗,讓學生明確磁場的來源除磁體外還有電流。下一步很自然地討論了磁場會對哪些物質施加力的作用。接下來,探究磁場的方向性以及圖示方法,希望學生通過觀察與思考,了解常見的典型磁場的磁感線分布情況,分析歸納其規律。最后通過一個推理,過渡到對分子電流假說的介紹。
三、說程序
⑴ 新課引入
奧斯特的電流磁效應實驗說明電流對磁體也有力的作用。這些作用力都不需要直接接觸,就能產生。那么,這些作用力是怎樣產生的呢?是不是不需要任何媒介物就能產生?
⑵ 新課教學
⒈磁場的定義:
奧斯特的電流磁效應實驗說明電和磁是相互聯系的。電荷的周圍存在電場,電荷間通過電場產生相互作用,那么,磁體和電流的周圍必然會存在磁場,磁體間、電流和磁體間則通過磁場產生相互作用。既然電流的周圍存在磁場,對磁體會產生力的作用,那么磁體對電流會產生力的作用嗎?電流與電流之間有沒有力的作用?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實驗現象。 演示實驗:通電導線與磁體通過磁場發生相互作用。
演示實驗:電流與電流之間的相互作用
實驗現象:同向電流相吸,異向電流相斥
結論:磁體與磁體間、電流與磁體間、電流與電流間的相互作用都是通過磁場來傳遞的,所以電流具有磁效應。
所有的與磁現象有關的相互作用,都是通過磁場發生的,可與電荷間的相互作用類比。 定義:磁體或電流周圍存在一種特殊物質,能夠傳遞在磁體與磁體之間,磁體與電流之間,電流與電流之間的相互作用,這種特殊的物質叫磁場。
磁場的基本性質:對放入其中的磁極或電流產生力的作用。
⒉磁場的方向
①小磁針在磁場中靜止時北極(N極)所指的方向為該點的磁場的方向。
②小磁針在磁場中北極(N極)受力的方向為該點磁場的方向。
⒊圖示磁場
磁感線:磁感線是在磁場中畫一些有方向的曲線,曲線上每一點的切線方向表示該點的磁場方向。
磁感線的特點
磁感線的密疏表示磁場的強弱,磁感線較密的地方磁場較強,磁感線較疏的地方較弱。 磁感線不能相交,不能相切,也不能中斷。
磁場中的任何一條磁感線都是閉合曲線,在磁場外部由N極到S極,磁體內部由S極到N極。
磁感線是為了現象地研究磁場而人為假想的曲線,并不是客觀存在于磁場中的真實曲線 直線電流的方向和電的磁感線方向之間的關系可用安培定則(也叫右手螺旋定則)來判定:用右手握住導線,讓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跟電流的方向一致,彎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線的環繞方向。
⒋安培分子電流假說
在原子、分子等物質微粒內部,存在著一種環形電流——分子電流,分子電流使每個物質微粒都成為微小的磁體,它的兩側相當于兩個磁極,這就是分子電流假說。
鐵棒未被磁化時,內部各分子電流的取向是雜亂無章的,它們的磁場互相抵消,對外界不顯磁性
在有外界磁場的作用時,某些物質內部各分子電流的取向會變得大致相同,這個過程就是磁化,這些物質被磁化后,各分子電流的磁場互相疊加,對外界顯示出較強的磁作用,在兩端形成磁極。
安培分子電流假說對磁現象的解釋
①永磁體為什么具有磁性?
答:永磁體之所以具有磁性,是因為它內部的環形分子電流本來就排列整齊.
②永磁體如何失去磁性?
答:永磁體受到高溫或猛烈的敲擊會失去磁性,這是因為在激烈的熱運動或機械振動的影響下,分子電流的取向又變得雜亂無章了。
③為什么無論把磁棒折成多小的一段,它總有兩個磁極?
答:每個環形分子電流的兩個側面必定同時出現,一面相當于N 極,另一面相當于S 極 ④分子電流是如何形成的?
答:分子電流是由原子內部電子的運動形成的。
結論:磁鐵的磁場和電流的磁場一樣,都是由電荷的運動產生的。安培分子電流假說揭示了磁現象的電本質
四、課堂小結
教師說課稿3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加與減(二)》的第一課時,內容是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在本節課中,要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經過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學生第一次接觸到列豎式計算進位加法,了解“滿十進一”的計算規律,這對于以后學生學習筆算加法非常重要。對豎式的寫法,教師要進行必要的指導。
教學目標
1.學會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
2.學會列豎式計算進位加法,知道“滿十進一”的運算規律。
3.通過自主探索、交流,培養綜合學習能力。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重視教學過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嘗試采取多種手段引導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參與新課。
師:同學們,生活中到處都能碰到和數學有關的問題。今天,我們一起去書店買課外書,看看在那里會碰到什么數學問題。
【利用“買書”這一情境導入新課,可以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實際這一原則。利用學生身邊的事情或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創設學習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習新知。
1.出示主題圖。
第一步,讓學生看圖并說說從圖上知道了什么。
第二步,讓學生根據圖上的條件提數學問題。
第三步,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汪汪樂園》和《海底世界》共有多少本?
【這一環節體現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際和可以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道理。】
2.探討算法。
(1)學生獨立思考算法,試算28+4=( )。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個性,思考同一個問題所需要的時間也不同。對同一個問題,有的學生可能已經有這方面的知識儲備,很快就能得出結論,而有的學生則需要較長時間的思考。所以,教師提出問題后,一定要給學生留足獨立思考的時間,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得出自己的結論,這樣在后來的分組交流或全班交流時,他們才會勇于表現自己,樂于表現自己,積極地參與課堂的學習活動。】
(2)分4人小組交流算法,要求組長統計算法。在全班評選想出算法最多的小組。
【進行組與組之間的競爭,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3)全班學生交流算法。
算法一:數小棒,先擺28根,再擺4根,然后把4根小棒一根一根地加到28根上,一邊加,一邊數,數出最后的結果。
算法二:先算28+2=30
再算30+2=32
算法三:先算8+4=12
再算20+12=32
算法四:列豎式:
學生已經學會了列豎式計算兩位數不進位加法,有的學生已經有了列豎式計算進位加法的知識儲備,所以當學生提出可以列豎式計算時,教師就先讓學生試著列豎式計算,自己講解計算方法,然后再強調“滿十進一”的計算法則。
(4)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分組進行交流,并說明自己選這種算法的原因。
【通過學生比較,選算法,分組交流,使他們明白選擇算法是為了計算更快速、更準確,增強學生的優化計算方法的意識。】
三、練習“試一試”。
1.“你想買哪兩本書,需要多少錢?”
先請學生獨立做題,然后全班交流計算方法和計算結果。
【讓學生帶著自己的主觀意愿去做題,學生的`興趣會更濃,全班交流時也會很積極地參與發言。】
2.“有30元錢,可以買哪些書?”
學生獨立思考、做題;分4人小組交流,組長統計計算方法,評選出每個小組中想出方法最多的“智多星”;全班交流計算方法。
四、自由練習。
師:你今年多少歲?算一算再過16年你多少歲?
你媽媽今年多少歲?再過8年多少歲?
你爸爸今年多少歲?再過7年多少歲?
(1)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2)分4人小組交流計算結果。
【以學生及其父母的年齡為材料進行練習,學生興趣濃厚,積極地參與練習與討論。】
五、小結。
師:同學們也可以在生活中找一找數學問題,試著去解決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不了,可以存入“問題銀行”以后再解決。
【再次說明數學來源于實際生活,數學知識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的道理。】
六、學生自評。
要學生說一說自己這節課表現得怎么樣?如果好,好在哪里?如果不好,以后打算怎么做?
【通過學生自評,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鼓勵學生積極動腦,踴躍發言,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評析
在本節課中,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設計教學環節,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學習內容,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際,可以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道理。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充分的學習主動權,讓他們自己主動地探索新知,培養綜合學習能力。在分組交流學習時,引進競爭機制,激發學生斗志,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教師還利用開放性問題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讓學生帶著主觀感情色彩去練習,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還可以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達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效果。
教師說課稿4
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新標準英語第六冊中Module6 Unit1,我的說課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 說教材:
本模塊主要圍繞I went there last year.的語言功能運用動詞的過去式談論旅游見聞,并對旅游的過程進行簡單的描述。它的的語言任務是When did you go to….?Did you go with ….?
二、 說學生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他們對過去式的學習已有了一定的基礎,能夠正確的運用“When did you go to….?Did you go with ….?”等句型來進行交流。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應在此基礎上創設情境,進一步引導學生鞏固和拓展對過去式的表達及運用。
三、 說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能聽懂、會說并認讀單詞photo、stay、week、parent;
2)能聽懂會說認讀下列句子:When did you go to….?We went there ….Did you go with…?Yes,I did.No ,I didn’t.
2、能力目標:在情境中運用When did you go to….?We went there ….Did you go with…?Yes,I did.No ,I didn’t來談論旅游經歷。
3、情感目標:開拓學生視野,增長學生的人文地理知識,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四、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
1、認讀單詞photo、stay、week、parent
2、認讀和運用句子:When did you go to….?We went there last year. Did you go with mother and father? Yes,I did.No ,I didn’t.
(二)教學難點
在情境中熟練運用所學重點句型來談論自己和他人的旅游經歷。
五、 說教法學法
為了順利完成教學目標,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我采用全身反應法、情境交際法直觀演示法、任務型教學法、游戲法相結合的方法,促使學生多聽、多讀、多說,形成自主、探究性學習,學生在互助、交流中建立起自信,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更好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的這一理念。
六、 教學準備
單詞卡片,電子白板,課件、點讀筆、日歷、照片
七、 教學設計
Module 6 Unit 1 I went there last year.
Step1 :Warming up
T:what do you like….?Do you like…..?
(reading、watchingTV、playing computer game引導學生復習前面所學的動作)
Ss:Yes,I do.
No,I don’t.
T:I like travelling.(板書課題Travel)學生朗讀三遍
T:At first ,let us sing a song .-----Where did you go ?
教師評價:wonderful!
熱身環節第一是師生交流,用學過的句型師生問答what do you like….?Do you like…..?( 引導學生復習前面所學的動作)reading、watchingTV、playing computer game。由這一句型引出本課的課題Travel。第二步是設計讓學生sing a song .-----Where did you go ?這首歌曲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是本課談論的重點。
Step 2:New lessoon
T: who can tell me, where did you go last year? (課件出示)
Ss:I went to ……
T: When did you go?
Ss:I went there…..
T: Did you go with your mother?(mother/sister)板書句型
Ss:Yes,I did.(No ,I didn’t)
T: Did you take some photos?
學習這個單詞photo,開會車拼讀,表揚學生(good /wonderful/well done/so clever)
T:Look!There are some photos of XinJiang(出示兩張新疆的圖片)
I went there last year.(板書)
Who can tell me ,where is Xinjiang ?(課件出示中國地圖)
Ss:West
T: You are so clever.課件出示句子
It’s in the west of China. Who can read it?找幾個同學練習讀,wonderful good great表揚學生
XinJiang is very beautiful.So:課件出示
Istayed with my grandmother for a week in July.學習單詞stayed week開火車讀
依次表揚wonderful good great
Who can read it?
T:I like travelling very much.so I went to another place.Look and guess!What is the place?(課件出示海南的景色)
Ss:HaiNan
T: wonderfu!Where is it?(出示中國地圖海南在哪里)
Ss:It is in the south of China .課件出示
T:You are so clever.
HaiNan is beautiful too,so I stayed there and visited my uncle 學習單詞uncle
Who can read it?
第二步課文教學環節 教師用where did you go last year? When did you go? Did you go with your mother?(mother/sister) Did you take some photos?用這幾個問題
對學生的旅游進行交流。設計意圖:暑假剛過,同學們去過不少的地方,給學生提供一個話題讓學生來談論,因為是學生自己經歷的事情,學生談論起來很感興趣,學生們的熱情很高。
然后教師談論自己的旅行,教師出示自己去新疆旅行的圖片say :I went there last year.呈現新句型,接著出示中國地圖讓學生觀察新疆在我國的位置,師問Who can tell me ,where is Xinjiang ?引導學生回答It’s in the west of China.用各種方式讀句子,練讀句子。師生繼續交流老師去過的地方,教師出示海南圖片讓學生猜What is the place? Where is it?依次引出新的句型It is in the south of China . HaiNan is beautiful too,so I stayed there and visited my uncle 學習單詞uncle
設計意圖:從學生談論自己的旅游到教師介紹自己的旅游學生興趣很高,教師提供的圖片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猜,學生的積極性大大地提高了,地圖的出示能讓學生更直觀的學習方位在英語中如何表達。
Step 3:practice
1、 T:There are so many beautiful cities in China Look at this one.what is the city?
Ss:ShangHai
T:Great! Look at this map,and then fill in the blanks.
1、 T: All of you have a good job. Show your photos please.
Who want to come here and show the photos?
活動形式:師生互動,師問生答;生生互動,一問一答
這時課件出示五個問題:
Where did you go ?
When did you go ?
Where is it?
Did you go with your….?
在操練環節我設計了兩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是出示上海、北京的圖片及地圖讓學生填空。設計之一活動我想學生學習剩余的兩個方位怎么表達,學習句子It is in the east /west of China.第二個活動是展示學生自己的照片,課件出示五個問題:
Where did you go ?
When did you go ?
Where is it?
Did you go with your….?采用師生問答,生生問答的方式操練句型,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所學的句型一問一答的形式談論自己的旅游,給學生創設真正的情景讓學生多說的目的,使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能真正的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
Step 4、Listen
1、 listen and answer.
What has Lingling got?
2、 Listen point and repeat,then do exercises.
課件出示練習題
3、 Read the text with your parter,then act it out.
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
在聽音環節:第一遍帶著問題聽音listen and answer.What has Lingling got?第二遍聽音后做練習題,第三遍是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
Step 5、Write
T :Your English is very well.And I know that you like travelling.What
is your favorie city?Now take your pens and write about your trip .then I will ask some of you to read. 課件出示材料
五年級的學生不能光停留在口頭上,也要落實在筆頭上,在本環節設計了寫的要求,教師提供材料讓學生寫自己的旅行。然后找學生說說。What is your favorie city?Now take your pens and write about your trip .then I will ask some of you to read.
Step 6、Homework
1、 Listen and read the text after the tape.
2、 Ask your friends about their trip.
教師說課稿5
說教材
我選的內容是第四單元《神州大地——遼闊的草原》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風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態的音樂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居住在我國北方草原上的蒙古人民,他們的歌聲像遼闊的草原和天空一樣嘹亮明凈,舞蹈藝術更是豐富多彩,表達了蒙古人民對草原、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弘揚民族文化,培養學生的民族情結是我們音樂教育者的責任和使命。
根據教學設計,結合課標“感受、鑒賞、創造、探索”精神,本節課安排了以下內容:
①學唱蒙古民歌《牧歌》。
②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馬頭琴獨奏《萬馬奔騰》、《贊歌》。
教學目標
1、通過唱歌和欣賞教學,使學生了解蒙古音樂的風格特征和基本常識;了解音樂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
2、培養學生熱愛美好生活和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藝術的想像力、鑒賞力和探索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學唱歌曲《牧歌》和欣賞教學使學生了解蒙古音樂的風格和特征,培養學生對民族藝術豐富的想像力和鑒賞力。
教學準備
鋼琴、音響資料、課件。
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目標,我主要采用了視覺圖像法、設置疑問法、啟發引導法、評價激勵法。
首先,民族藝術是從勞動人民的生活勞動中來,反映人們的思想情緒,要了解一個民族的音樂語言,首先要了解本民族的風土人情,所以,我選了一部分有關蒙古人民生活場景和精美畫面在導課時播放,既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又豐富了學生的人文歷史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
其次,根據學生好奇愛動,愛展示自我的特點,我采用了設置疑問,啟發引導和評價激勵的方法,以“老師為主導、學習為主體”,讓學生動靜交替、熱情活潑的氛圍中增長知識,得到美的熏陶。
說學法
聆聽法、小組活動法。
首先,音樂是聲音的藝術,聽是我們感知音樂、理解音樂的基礎。培養學生用心聆聽音樂是培養學生表現和創造音樂的重要手段。
其次,利用小組活動法,讓學生在互相交流中探索新知識,不僅培養學生的團體協作精神,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優良的課堂氣氛。
說教學過程
一、導課
首先播放短片
播完后上題目:選擇與本片內容相符的項
A、蒙古族 生活在我國北方蒙古草原上
B、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
C、有敬水、敬火的習俗
D、回族
E、成吉思汗
設置意圖:通過觀看聲像具備的短片,可以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并通過討論,師生交流引發學生聯想,豐富學生有關草原人文歷史方面的知識。
在這環節中,老師要做好引導工作,讓學生了解地理環境與人們的生活習俗及音樂文化之間的關系。如寬廣的草原是蒙古人民生活的搖籃,人們熱愛草原就像熱愛自己的生命一樣。寬廣的草原賦予人民寬闊的胸襟和豪爽熱情的性格。蒙古人民的歌聲像遼闊草原和天空一樣嘹亮明凈,舞蹈更是豐富多彩,有表現生活場景的“盅碗舞”、“擠奶舞”等。下面欣賞合唱《牧歌》。
二、新課
(一)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
欣賞前,把學生分組,讓他們用蒙古風景或歷史人物為自己命名,如:“草原英雄隊”、“千里鐵騎隊”、“成吉思汗隊”、“呼倫貝爾”。
提出問題:歌曲用什么聲音,塑造了什么音樂形象?
[播放樂曲]
聽后討論問題,在這個環節,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老師適當引導激發學生想象。僻如:歌曲純粹用人的聲音,用不同的音色組合,不同的力度變化,展示出草原美麗遼闊的景象。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讓學生一起朗誦書上《牧歌》的歌詞,共同回味合唱帶來的美好回憶和聯想。并讓學生了解無伴奏合唱的知識。
(二)學唱歌曲《牧歌》
首先,老師有感情地范唱一遍。
提出問題,歌曲旋律有什么特點?
寬廣、悠長、深情,表現大草原的遼闊美麗及人們無限的熱愛之情。
2、學唱歌曲
1)跟老師學唱譜子,并找出樂譜中旋律相近的小節,這樣有助于學生對旋律與節奏更準確地把握。
2)跟琴唱歌詞
要求學生輕聲唱,唱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3)學完后,采用小組比賽的形式跟伴奏唱,鼓勵學生創造不同的演唱形式,如“男女生合唱”、“女生唱男生哼鳴附和”等,這樣既練習了歌曲,培養了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在此環節,補充蒙古歌分長調和短調知識。
三、欣賞馬頭琴獨奏《萬馬奔騰》
介紹馬頭琴是蒙古族比較有特色的樂器,因琴頭上雕刻馬頭而著稱,演奏時像二胡,但音色像大提琴。
[播放樂曲]
找學生簡單談一談樂曲表現的內容:萬馬奔騰的壯觀場面。此環節只作欣賞了解。
四、創作與探索
播放背寫音樂草原歌曲《贊歌》
在這個環節,鼓勵學生大膽運用各種藝術形式來表現蒙古草原的美麗遼闊與生活習俗。比如唱歌、舞踏、美術、朗誦、模仿表演摔跤、賽馬等,老師要行當地指導。
用小組比賽的形式表演,以調動學生積極性,此環節占課時比較長,約十五分鐘左右。
五、結束語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蒙古草原豐富的自然資源是蒙古人民賴以生存的基礎,人們熱愛草原,像熱愛自己的生命一樣,蒙古草原豐富多彩的音樂藝術表達了蒙古人們對美好生活無限的熱愛之情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請學生收集有關蒙古草原的信息。
【關于教師說課稿(通用5篇)】相關文章:
有關于《勸學》說課稿(通用5篇)08-20
關于《巨人的花園》說課稿(通用5篇)10-16
關于語文說課稿范文(通用7篇)07-18
識字3教師說課稿07-26
關于《謹》說課稿12-26
《秋天》說課稿(通用5篇)09-30
《橋》說課稿(通用6篇)08-17
關于教師培訓日志(通用7篇)11-24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12-17
幼兒教師說課稿模板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