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程時間與速度》說課稿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路程、時間與速度》說課稿(精選6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路程、時間與速度》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路程、時間與速度》說課稿 1
一、說教材:
《路程時間與速度》是教材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
1、說學情分析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具備了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能力,能獨立解答求每分鐘行多少米的應用題,在已有的生活實踐中,經歷了初步感知路程、時間、速度的生活經驗,能模糊地感覺到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一定關系,這些知識、能力及經驗為學生掌握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建構行程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模型,解決相應的應用題提供了前提條件,并為以后學習較復雜的行程問題奠定了基礎。
2、說預期效果
根據教材結構與內容的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本節課預想達成的教學效果如下:
(1)知識目標:通過對生活材料的分析,幫助學生理解速度的含義,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能力目標: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會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3)情感目標:養成學生積極關注、收集、處理生活中數學信息的習慣,體驗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快樂。
3、說教學重、難點
要想達成預期的效果,教學中必須解決本課的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的數量關系,會運用數量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是理解速度的含義,掌握速度單位的表示方法。
對個九、十歲的孩子來說,“速度”的概念比較抽象,不像路程那么明確,不像時間那么常見,并且速度的單位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它的表示形式學生們從未見過,因此,教學關鍵是讓學生從大量的生活實例中感知并理解速度的含義,歸納出行程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內在聯系。
二、說教學方法
1、教法:本節課我運用了遷移法、復合的現實數學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手段。
2、學法:教學中運用了分析綜合法、經驗歸納法以及小組合作探究法指導學習。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的達成預期效果,我準備從以下四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再現生活情境,導入新課。
教育心理學認為:教學時應設法為學生創設逼真的問題情境,喚起學生思考的欲望。因此本節課一開始就再現了同學們都非常熟悉和喜愛的運動會場景,“今年10月,我校舉行了第x屆運動會,學校打算選出一位運動員參加省‘徑賽明星’的比賽,你會怎么選?”同學們當然會選跑的快的運動員。由此自然地進入第二環節。
(二)主動探究模型,探究新知。
觀察運動員的兩張比賽成績表,從表中你能得出哪些數學信息?誰跑的最快呢?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觀察、分析、比較、思考,從表1中得出200米徑賽中張方最快,因為他用的時間最少,而1分鐘定時往返跑中丁勇跑的路程最長,所以他跑的最快,從而領會“路程一定時,時間越短速度越快;時間一定時,路程越長速度越快。”在上面的兩組快慢比較中,表面上看是比較路程或時間,實質上比的就是速度。怎樣讓學生透過表面看實質呢?于是我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現在學校要在這兩名運動員中選出一名參加省‘徑賽明星’的比賽,該選誰呢?一石激起千層浪!
是啊,路程、時間都不相同,又怎么比呢?情境條件和已有知識的矛盾、沖突,點燃了學生的好奇心和發現欲,也激發了他們暢談選擇理由的愿望,積極調動原有知識和經驗來解決問題——那就是要找一個統一的標準:他們每秒鐘各跑了多少米?速度的概念應運而生。要比快慢,先求速度,通過列式,計算出他們每秒鐘跑多少米。這些數量各表示什么?一起聽智慧老人說說吧!(智慧老人講解路程、時間與速度的定義)路程、時間與速度這三個相關聯的量,學生原來只能模糊地感知,不能清晰地表達,所以,我借助智慧老人之口,直截了當地揭示概念,多媒體的演示,既能形象地幫助學生建立概念,又節省了時間,建立了速度的`概念,我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速度的單位,每秒跑5米,每秒跑6米,用另一種形式說是5米/秒,6米/秒。那么速度單位可以寫成……
(板書速度單位)通過提問:速度單位與我們學過的單位有什么不同?剖析出速度的單位是由長度單位和時間單位共同組成的,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速度的含義,知道速度是單位時間內所行駛的長度,這樣就架構起行程問題中三個數量之間聯系的橋梁。接著提問:你還知道哪些速度單位呢?引導學生創造出其他的'速度單位,并進行板書。接下來展示生活中常見的速度,同學們想知道你寫的這些速度哪里會用到嗎?讓大家讀一讀,它們分別表示人、飛機、聲音、光的速度。以上的“說一說、讀一讀”能讓學生聯系生活,從大量的生活實例中感知并理解速度的含義,掌握速度單位的表示方法,并讓學生認識了更多的速度單位,突破難點。在學生充分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這三個量的基礎上,提出問題:這些數分別表示什么?根據回答進行板書。那怎樣求速度呢?在這個教學重點環節里,我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探究,通過小組討論總結、歸納數量關系,進而得出:路程÷時間=速度,這里圍繞“總結——歸納”二個環節進行學法指導,幫助學生深刻領會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密切聯系。
為了讓學生體驗生活數學,我充分借助現代教育技術,開始情境的延伸:(課件)用線段圖表示題中數量,能使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更只管、更形象,解答問題后,通過提問:每道算式分別表示什么?讓學生總結歸納出路程和時間的關系式:路程÷速度=時間,速度×時間=路程,仔細觀察這三道數量關系式,它們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通過對比,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路程、時間、速度這三個數量之間的緊密聯系。
(三)多元分層訓練,鞏固內化。
在鞏固練習中,我遵循由易到難的規律,設計了分層訓練。第一層:基本訓練,通過練習明確,已知路程、時間、速度中的任意兩個數量,就可以求出第三個數量。第二層:綜合訓練,這三道圖文結合題,通過學生觀察、分析,從紛繁復雜的條件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解決問題。第一題求時間,第二題求速度,提別是第三題,它的解答方法多樣化,可以比路程,也可以比時間,還可以比速度。在練習中選取一些學生熟悉的事物,能讓他們積極地思考,輕松地練習,感受著數學的魅力,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路程、時間與速度》說課稿 2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路程、時間與速度”是在學生學習了“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這一運算技能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的解釋與運用,由以往第一學段的圖畫情境應用題的數模學習過渡到現在第二學段的文字應用題的數模學習。通過教材這種概括的、單列的數量關系向學生提供一種新的數學模型(即數量關系式),這種數學模型將應用到以后文字應用題的'學習中去。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學生知識的基礎和心理發展的規律,我確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
(1)在實際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結合實際情況,根據路程、時間、速度三者之間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的問題。
(3)樹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
3、教學重點、難點及關鍵:
(1)重點: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難點: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并運用這些數量關系分析與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關鍵:通過生活中的實際情境,讓學生感知與形成“路程、時間、速度”這三個概念,并切身體會每個物體的快慢與路程和時間都有關系。
4、教學準備:
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思維形式,再向抽象思維轉化。為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本節課我借助下面的教具幫助教學:
(1)多媒體教學課件。
(2)皮尺、秒表。
二、說教法:
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我用演示法、情境教學法、引導發現法、多媒體電教法、嘗試教學法、反饋法等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這三個概念。并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時間與速度三者之間的關系,整節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三、說學法:
因為“速度”這個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在理解時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故而教師創設一個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課件演示),幫助學生經歷一系列的觀察、實踐、探索、分析、思考、交流的過程,逐步讓學生理解“路程、時間、速度”這三個概念,并建立這個問題的數學模型(數量關系式),然后運用這個模型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材提供的練習和教師補充的習題)。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我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從而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標準》所提出:展現知識的產生和應用過程,形成“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基本敘述模式,我將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四個環節進行。
《路程、時間與速度》說課稿 3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意義:
“路程、時間與速度”是在學生學習了“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這一運算技能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的縱向作用是讓學生學習了“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后在實際生活中運用這一運算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它的橫向作用是通過教材這種概括的、單列的數量關系向學生提供一種新的數學模型(即數量關系式),這種數學模型將應用到以后文字應用題的學習中去。本課的學習還有個特別的意義:讓學生由以往第一學段的圖畫情境應用題的數模學習過渡到現在第二學段的文字應用題的數模學習。
(1)路程、時間與速度是小學階段一個非常重要的數量關系,也是一種基本的模型。認識、了解并掌握它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至關重要。教材在第一學段已經有了一定的滲透,后面在學習正反比例時,還要利用這個模型。
(2)對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教材并不僅僅是讓學生記憶三者的數量關系,而是通過各種途徑幫助學生建立三者的聯系。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三者之間的關系,教材的情境圖突顯了對時間、路程與速度三者之間數量關系的探討,左邊是線段圖,右邊是計算過程,通過對比和分析,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題意,逐步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2、教學目標:
基礎階段的數學學習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一節數學課的知識目標其實很單一,我們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并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情境中,體驗速度與路程、時間有密切關聯,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量關系式的探索過程,并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即經歷“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數模學習過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樹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熱愛運動,樂于助人的生活態度;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3、教學重、難點及關鍵:
對個九、十歲的孩子來說,“速度”的概念比較抽象,不像路程那么明確,不像時間那么常見,速度的單位是由路程與時間兩部分組成的,它的表示形式學生從未見過,學生在理解時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就特別需要感悟速度與路程、時間密切相關。如果速4、教學準備:
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再向抽象思維轉化。為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課堂的時效性,本節課我主要借助多媒體教學課件輔助教學。
二、說教學方法:
1、設計理念:
1)以學定教,教師的教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學生對這個課題已經知道多少、有多大興趣、能否自主突破、存在哪些障礙?如何做能協助學生輕松、有效的實現目標?這些是我進行教學方法設計的出發點與著力點。
2)體現“五主一輔”原則。本節課我遵循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思維訓練為主線,以教材素材為主載,以學生情感的升華為主旨,以趣味性的故事情節和多媒體資源的聲像圖為輔的原則,創設問題情境,啟迪學生的抽象思維,促進學生主動、和諧的發展。
2、學情分析:
【知識儲備】學生已經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具備了除數是整十數除法的計算能力,能獨立解答求每分鐘行多少米的應用題,在已有的生活實踐中,經歷過路程、時間與速度,能模糊地感覺到它們之間可能存在一定關系,這些知識、能力及經驗為學生掌握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建構行程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模型,解決相應的應用題提供了前提條件。
【學生狀態】盡管如此,對于四年級的孩子來說,行程問題數模的建立還是很純數學的。加上我校有很大一部分是漁民的孩子,留守兒童,寄宿學生,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監管與引導,學生學習的態度不夠,內動力不強。就學生的年齡、實際與心理特點而言,他們更需要精心為他們創設具有趣味性的活動情境,他們更希望能充滿興趣、輕松愉快地參與學數學,做數學。
3、學法:
觀察、分析、猜測、驗證、體驗、總結等
4、教法:
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想用情境教學法、多媒體演示法、觀察發現法、猜想驗證法、引探法等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來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課堂上,我要做的只有三點:
(1)、精心為學生創設出他們感興趣的教學情境,組織孩子們有序、有效地進行活動;
(2)、不斷地刺激學生的情感與思維,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猜測、分析、驗證、體驗、總結等;
(3)、適時點撥、傳授與解惑。
三、說教學過程:
數學課堂教學是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培養的主要途徑。根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的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節課設計成一次“熱心之旅”,以童話故事中的“動畫城堡主”向人類發出的求助為由,號召大家去做“熱心使者”,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逐步實現本課的探究式學習。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揭示主題。
(二)初步引導,認知概念。
(三)分析探究,掌握新知。
(四)評價總結,梳理收獲。
(五)接受挑戰,強化練習。
下面就各個環節作具體說明:
(一)、創設情境,揭示主題
導入:動畫城堡主積極宣揚運動健身,特別注重提升公民的各項素質,準備近期進行一次“比誰跑得快”,表彰一批“運動之星”。通知要求:不經過模擬比賽,就根據平時的運動表現,各城推薦一名成員參加評選。結果動物城、車城紛紛反映,問題難以解決。堡主聽說我們人類既聰明善思又熱心助人,特向我們發出求助,邀請我們去他們城堡當熱心使者,大家有沒有興趣跟我前往看個究竟?愿意當好這個熱心使者嗎?
交流:“比誰跑得快”,那我們將要解決的可能是什么問題呢?(學生自主聯想,自由猜測。估計有學生能聯想到與速度、路程、時間有關。因為生活經驗中人們常說,跑得快就是說速度快。)[相機板書:速度]
【設計意圖】這里主要是從“速度”這個難點也是關鍵點入手,揭示主題,同時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激引學生養成勤思善思又熱心助人的良好學習生活品性。
(二)、初步引導,認知概念
1.入境:(課件演示)動畫城里異常熱鬧,一條橫幅高掛城堡正門,上書“生命在于運動”六個大字,動物、車輛、玩具你來我往,不停地穿梭在動畫城里。我們看到動物城傳來求助信號:我們該推薦誰呢?①小兔4分跑了280米;②小狗5分跑了300米;③小貓4分跑了300米。
2.引探:該我們出場了。你能幫他們排憂解難嗎?該推薦誰呢?為什么?(這里主要讓學生自主觀察、比較、判斷、交流。相信學生完全能根據生活經驗判斷出小貓跑得最快,推薦參賽。因為相同的時間小貓跑的路程最多,相同的`路程小貓用的時間最少。)
3.激思:那你認為小狗與小兔誰快誰慢?(學生可能會猜測,可能會估計,可能會轉化成同時間或同路程比較,也可能會無從下手。這些都沒關系,這里主要是刺激學生思考,教師無需做過多點撥。)
4.提煉:現在大家可能已經知道,速度跟什么有關?(經過實際情境感悟,加上生活經驗積累,學生完全能認識到速度既跟路程有關,也跟時間有關。)[完成課題板書:路程、時間與速度]
5.練習:老師從學校走回家的距離,說的是——路程,我坐公交車用了25分鐘,這是——時間。誰再舉個有關路程、時間或者速度的例子跟大家分享一下?(通過教師的舉例、學生的模仿、課件的演示,從中理解、區分這三個概念,尤其是明確路程與時間的概念,分散本課的教學難點。這個過程可以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設計意圖】“動物城里”重在激引學生聯系已有生活經歷,觀察、分析相關數學信息,準確判斷,使得求助問題得以解決,初步感知和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這三個概念,并能認識到“時間相同時路程遠的速度快,路程相同時時間少的速度快”。但是時間、路程都不相同時誰快誰慢就難以區分了。這需要學生跳一跳才能達到,其實已經將學生的思維提升了一個層次。如果有學生能根據相關信息進行猜測,有辦法比較出小狗與小兔,那就沿著學生的思路探索下去。由此培養學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并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學習習慣。這個環節對學生理解三者之間的關系、突出重點、分散難點都很有作用。
(三)分析探究,掌握新知
1、遇到問題:車城方向有求助信號,我們趕緊去看看吧。(課件出示:車城的各種車輛在不停地裝運、行駛,一片繁忙的景象。車城上方也高掛一條幅,上書“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接著出現書上的主題圖及問題“哪輛車跑得快些?”)
2、嘗試分析:你有什么辦法幫幫他們嗎?(經過前面的初步感知,學生可能會想到同時間比路程、同路程比時間,也可能想到比1小時各自行駛的路程,也可能會通過比較相差1時的路程估計出大客車跑得快。這里重在鼓勵學生嘗試,相信學生很快發現這里不便將路程化相同,而把時間化統一比較容易。其實等學生理解掌握了比速度的方法就是單位時間比路程后,更能深刻體驗到算法的多樣化以及算法的優化思想。通過這樣的練習,能夠引導學生學會合理運用有效信息。)
3、解決問題:我們來看看車族們分析得怎么樣了。(出現線段圖,幫助學生直觀理解,分析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四年級的學生已經能獨立解答求每分鐘行多少米的應用題,所以應該很容易算出1小時卡車行駛了120÷2=60,大客車1小時行駛了210÷3=70,60小于70,所以大客車跑得快些。)
重點提煉,難點突破:
這60、70表示的是什么呢?(引導學生分析思考,得出120、210單位是千米,表示這倆車行駛的路程,2時、3時表示的是這倆車行駛路程所對應的時間,60、70是這倆車1小時分別行駛的路程。)
1時行駛的路程也就是它的速度。速度的單位又怎么表示呢?(估計學生能說出速度跟路程、時間有關,速度的單位也就與路程單位、時間單位有關。)
點撥:那斜線即相當于——除號,表示相除。[板書:路程÷時間=速度/速度=路程÷時間]。
4、強化體驗:車族感謝同學們幫他們解決了問題,還說從中學到了新知識,認識了速度。現在他們想舉幾個實例跟我們探討一下,如何?(課件穿插補充劉翔短跑的速度,人步行、自行車、摩托車、飛機、輪船、火箭、聲音及光的速度等,組織學生說一說,寫一寫,比一比,突破對速度單位的理解與掌握,同時強化對速度概念的理解與掌握,也就強化了對路程、時間與速度三者之間關系的理解與掌握。)
【設計意圖】車城里這個環節的設計,重在引導學生估計、猜測與嘗試,并通過線段圖直觀輔助理解,幫助學生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轉化,計算得出車輛1時行駛的路程,由此進一步的培養了學生探索的精神、探究能力以及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從“速度”這個難點入手,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引導學生自己發現三個量之間的關系,進一步認識速度的概念,總結出速度與路程、時間的關系,建立這個數學模型。從而突出本課重點,突破本課難點。通過舉例體驗速度,讓學生體驗“生活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同時可以增強學生的數感。
(四)、評價總結,梳理收獲
1、課件出現動畫城堡主率領大家一再向我們表示感謝的鏡頭,小貓竄出來說,“謝謝熱心使者,我們也會算速度了,我的速度是75米/分”…“我的速度是70米/分”這是小兔搶著說,小狗也急了:“我的速度是60米/分,小兔跑得比我快。”
哦,對嗎?我們回過頭來幫他們算算看。(學生再一次感悟求速度比快慢是簡便的好方法,體驗數學的價值、學習的意義、成功的快樂。)[學生板演略]
2、時間不等人,熱心之旅不得不結束了。我們熱心使者們有何感受?在幫助他人的同時有什么收獲呢?(學生可能會從知識、情感方面總結。比如:幫助他人解決了問題心里很高興;熱心助人也有收獲,知道有多種方法比快慢;感悟到用求速度的方法比快慢特簡便;速度的單位表示由路程和時間兩部分組成,速度=路程÷時間;“生命在于運動”“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我們應該允許并鼓勵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體驗,不同的收獲。)
3、我們真是不虛此行!正所謂“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里,解決前面未能解決的問題,前后呼應,使這個熱心之旅情境完整;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養成及時梳理、總結、反思的好習慣;突出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驗,充分感受助人的快樂、成功的快樂、收獲的快樂;充分認識到學習的意義、數學的價值;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收獲。
(五)接受挑戰,強化練習
想必大家對速度都有了很深的認識。敢不敢接受挑戰?1、鞏固練習:出示書上63頁試一試的第二題,口頭說說每個數量及算式表示什么?60×3=180;180÷3=60;180÷60=3.
2、拓展練習:你發現了什么?[相機補充板書數量關系式:路程=速度×時間,時間=路程÷速度]。
3、強化延伸:出示書上63頁試一試的第三題,獨立完成表格。反饋,交流。速度一定時,路程與時間成正比例關系,滲透函數思想。
【設計意圖】在這里刺激小學生的好奇心、自信心與表現欲,組織學生練習,主要強化、檢測學生知識與技能目標的達成。
4、課外作業(自選一):
1)63頁試一試第一題、64頁練一練第一題和第三題;
2)64頁練一練第一題和第二題。
3)自由搜索2個相關問題并解答。
【設計意圖】一項作業比較注重新知鞏固、單項的思維或計算訓練,另兩項作業則更注重思維的靈活性及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第三項作業更側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激引與能力訓練。新課標明確指出: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考慮我們學生的知識、能力與興趣,我提供給學生不同層次可選擇的作業,目的是激引學生帶著興趣與需要課后自主學習。
四、設計補充說明:
1、說課時安排:速度=路程÷時間,是路程、時間與速度三者之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第一個數量關系式。只要真正理解這個數量關系式,另外兩個(路程=速度×時間;時間=路程÷速度)完全可以根據第一個關系式轉化而來,可以直接根據乘除法之間計算的關系得出,也可以結合實際情境分析線段圖理解。所以我把另兩個數量關系式的強化學習主要放在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重在強化練習,難度由淺入深,訓練的側重點由理解概念到選擇計算的方法到運用三者之間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生活中的數學,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同時訓練學生思維的方式,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2、說板書設計:本課的板書配合多媒體,簡明扼要地展現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板書展示什么是“速度”,“速度”的表示方法、讀法;展現“路程、時間、速度”三者之間的關系以及它們所構造成的三個數量關系式。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一目了然,留下深刻的印象。
路程、時間與速度
誰跑得快?
路程÷時間=速度速度的表示方法:速度=路程÷時間
小狗:300÷5=60米小狗:60米/分
小兔:280÷4=70米
小兔:70米/分
小貓:300÷4=75米小貓:75米/分
小貓跑得最快,平均每分鐘跑75米。
《路程、時間與速度》說課稿 4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新教材小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例5《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三位數乘兩位數這一運算技能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內容為以后學習較復雜的行程問題奠定了基礎。
二、說學生情況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能獨立解答在一定時間內行多少米的問題,并在已有的生活實踐中經歷了初步感知速度、時間、路程的生活經驗,能模糊地感覺到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一定關系。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教材及學情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對生活材料的分析,使學生理解“速度”的意義,掌握用復合單位表示“速度”,掌握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在經歷“解決具體問題——抽象出數學模型——解釋并說明數學模型——用模型解決問題”這樣一系列的數學活動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培養學生積極學習的情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的數量關系,會運用數量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難點:理解“速度”的含義,并掌握“速度”的表示方法。
五、說教學流程
為了更好的達成預期效果,我準備從以下四個環節展開教學。
1、再現生活情境,導入新課;
2、主動探究,理解速度的含義
3、解決問題,探究三者關系;
4、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再現生活情境,導入新課,我設計了“國慶節跟爸爸媽媽去旅游“這個場景,問:如果你去北京旅游,你會選擇什么交通工具呢?同學們各抒己見,不但為下面理解速度的含義奠定基礎,而且也自然引入地進入第二環節。
2、主動探究,理解速度的含義;
我共分兩個層次進行教學:
(1)探究新知,理解含義,首先讓學生從圖片上尋找數學信息?從而引出每種交通工具的.速度,并重點理解汽車的速度70千米/小時,要求學生理解70千米表示什么,后面的小時又表示什么?并學會速度的讀法和寫法,再請學生把飛機、自行車的速度也用這樣的寫法表示。
最后歸納:像這樣“每分鐘、每小時”都表示“單位時間”,這里的225米、70千米、800千米表示在單位時間內所行的路程。小結:我們把單位時間內所行的路程叫“速度”。
最后學生例舉生活中有關速度的例子。
這里提供了大量的資料(人類、動物界、自然界等方面)讓學生去觀察,豐富概念的內涵,逐步明確“速度”的含義就是單位時間內所走的路程。再了解速度的寫法,擴充“單位時間”的含義。
(2)理解速度單位所表示的意義,了解速度單位是一個復合單位,首先課件出示習題,掌握速度的寫法,再引導學生觀察這些符號,談談自己的感覺。再引導學生認識到以前認識的單位都是一個量的,而這里是由兩個量組合而成的,既然這些速度單位如此特別;那在生活中類似這樣單位的寫法有嗎,你見過嗎?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
這里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感受速度在生活中的應用性,加深學生對速度的理解;通過對比交流,使學生了解速度是由兩個量組成的的單位,從中感受速度單位的特殊性及寫法上的簡潔性。同時由點及面,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復合單位,使知識得以擴充。
第三環節:解決問題,探究三者關系;
路程、時間、速度它們之間還有別的關系嗎?利用問題一改編了兩個問題,通過學生自己解決,發現路程÷速度=時間,路程÷時間=速度。這樣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指導,構建數量關系。總結歸納出三個數量關系后,又引導學生分析三個數量關系,知道其中的兩個量,便可求出第三個量。
第四環節、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本環節共出示了兩個練習,練習設計遵循由易到難的規律,設計分層訓練,并且盡量選取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事物,能讓他們積極的思考,輕松地練習,感受數學的魅力,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第一題基本訓練,通過練習明確速度的含義,速度的寫法;第二題重點訓練學生如何運用三個關系式解決問題。
板書設計:
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
速度:每小時(或每分鐘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70x4=280(米)
225x10=2250(米)=2.25(千米)
《路程、時間與速度》說課稿 5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新教材小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三位數乘兩位數這一運算技能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內容為以后學習較復雜的行程問題奠定了基礎。
二、說學生情況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能獨立解答在一定時間內行多少米的問題,并在已有的生活實踐中經歷了初步感知速度、時間、路程的生活經驗,能模糊地感覺到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一定關系。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教材及學情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對生活材料的分析,使學生理解“速度”的意義,掌握用復合單位表示“速度”,掌握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在經歷“解決具體問題——抽象出數學模型——解釋并說明數學模型——用模型解決問題”這樣一系列的數學活動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培養學生積極學習的情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的數量關系,會運用數量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難點:理解“速度”的含義,并掌握“速度”的表示方法。
五、說教法、學法
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為了突出重點,更好的突破難點:本節課我采用情景教學法、引導發現法進行教學。
而學生則采用小組合作交流法、討論法和觀察歸納法進行學習。
六、說教學準備
PPT
七、說教學流程
“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努力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從這種設計理念出發,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分為了以下四個部分:
(一)、情景引入,激發興趣;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三)、學以致用,解決問題;
(四)、課堂總結,升華知識。
整節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一、情境引入,激發興趣
師:孩子們,國慶節跟爸爸媽媽出去旅游了嗎?
師:那你們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的呢?
出示飛機、汽車、火車、自行車等交通工具并提問:
師:孩子們,請看這些交通工具,哪個交通工具的最快啊?哪個最慢呢?生:飛機最快,自行車最慢。
師:孩子們真棒!其實你們剛剛所說的飛機快是說的飛機的速度快,那今天我們就來研究與速度有關的問題。(板書: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師:孩子們,對于速度你想知道什么?還有什么問題呢?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的這些問題都會得到解決。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認識速度、時間、路程
師:孩子們,看看我們這些物體的速度?你們會認嗎?我們一起來讀一遍。
孩子們,現在請仔細觀察這些速度信息,你有什么發現,你能不能將這些信息進行分類呢?說說你分類的依據是什么?
生交流匯報
生:我認為可以這樣分類(出示PPT),把每分鐘行多少的放在一起,每小時行多少的放在一起。(也有學生可能會說把有“米”的放在一起,有“千米”的放在一起)
師:那你們現在能迅速的說出每一組中哪個速度最快嗎?為什么?
生1:第一組中“每分鐘行1800米”這個速度最快,因為都是每分鐘,也就是1分鐘,行1800米的路最長,所以“每分鐘行1800米”這個速度最快。
生2:我來說第二組,都是行1小時,“每小時行800千米”這個速度行的路最長,所以“每小時行800千米”這個速度最快。
師:孩子們,真棒,剛剛你們所說的“行的路”就是我們數學上說的路程。現在請你們再仔細觀察一下所有這些速度信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請你們以4人為一個小組交流討論一下。
生交流討論后匯報。
組1:都有長度單位,(也就是路程的單位)
組2:都有時間單位。
組3:而且時間單位都是每小時或者每分鐘~~~
師:孩子們真棒!那為什么時間都是每小時或每分鐘,可不可以是2小時、3小時?或者2分鐘、3分鐘呢?
生1:老師我認為不可以,因為時間相同才公平。
生2:老師我也覺得不行,因為在一樣的時間里才能比較速度的快慢。生3:我覺得用每小時或每分鐘也就是1小時或1分鐘表示更簡單。
師:孩子們說的真好!像這樣每小時(或每分鐘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那你們能不能說說我們學過的時間單位還有哪些呢?
生:秒、日、天、月、年
師:那這里的每小時、每分鐘可不可以是每秒,每天,每月,每年等呢?生:可以。
師:孩子們真聰明,請看我這里還有一些速度信息,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師:其實這些速度還有一種寫法,為了簡明、清楚地表示速度,我們采用統一的速度表示法,比如:汽車的速度是每小時70千米,可以這樣寫:70千米/時(先寫70千米,再寫一個小斜線,最后寫上時),讀作70千米每時。
師:孩子們,剛剛我們認識了什么是速度,還知道了速度的另一種表示方法,那你們能不能將這些速度信息改寫成另一種形式呢?
生獨立完成,師給予鼓勵。
師:孩子們,真棒!
【設計意圖: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過程中,通過對生活材料的分析,使學生感知當時間相同時,行的路程越長,速度就越快;并且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過程中攻克對于“速度”的理解這個難點。】
2、探究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
師:孩子們表現真不錯!為了獎勵你們,老師準備帶你們出去玩,但是呢,玩之前你們還得幫老師解決兩個問題。
(出示P53例5(1))
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我們看誰的辦法最多,誰的辦法最容易讓人理解。
學生可能會有這樣一些想法:
生1:70x4=280(米)
生2:生3在這里老師重點利用線段圖讓學生理解為什么用乘法進行計算。
師:孩子們真棒,現在請你們迅速的解決這個問題:(PPT出示例5(2))(學生了迅速的列式解決)同時提醒學生要將這里的2250米換算成2.25千米。
師:孩子們真厲害,那你們能說說這兩個問題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1:都是知道了速度。
生2:都知道時間
生3:都是求一共行了多長的路,也就是求路程。
生4:都是用的乘法。
師:真不錯。那你們觀察一下,速度、時間、路程之間存在著一種什么關系呢?請你們同桌兩人交流一下。
學生交流后匯報:速度x時間=路程
師:為什么是速度x時間=路程
生:因為速度表示的是每小時或每分鐘等行的路程,行了幾小時或幾分鐘,就有幾個這樣的`路程,求幾個幾的問題就用乘法,所以是:速度x時間=路程。
師:孩子們,從這個算式中可以看出,要求路程必須知道什么?
生:速度和時間。
師:孩子們真聰明!你們能根據這個關系式寫出其他的關系式嗎?
(學生根據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可以得出:路程÷速度=時間,路程÷時間=速度)
師小結:孩子們真棒,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請大家齊讀這3個關系式。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并幫助學生理解速度x時間=路程,同時在師生互動中得到另外兩個關系式:路程÷速度=時間,路程÷時間=速度。】
三、學以致用,解決問題
師:孩子們,現在我們一起出去玩吧!來到“森林運動會”
師:孩子們,森林里的這些動物好像遇到了點問題,我們去幫幫忙好嗎?
1、師:注意,這里你們只需要幫忙說出各個問題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就可以了。
老師引導學生說出第一個是已知速度和時間,求路程的問題。學生獨立思考說出第2個是已知速度和路程,求時間的問題;第3個是已知路程和時間,求速度的問題。
2、P55第9題
這個題目是先利用速度x時間=路程求出縣城到王莊鄉的路程,再利用路程÷時間=速度求出返回時的平均速度。是速度x時間=路程這一關系式的順向應用和逆向應用,旨在考察學生對速度x時間=路程這一關系式的掌握情況。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使學生在愉快而又輕松的氛圍中,鞏固本節課的重點知識。】
四、課堂總結,突出重點,強化難點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速度
生2:我知道了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
生3:我知道了速度x時間=路程
【設計意圖:在總結中學生得到升華,在收獲中學生體驗成功,在問題中使學生充滿期待,在總結中,重點得到進一步突出,難點得到進一步強化。】
板書設計:
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
速度:每小時(或每分鐘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70x4=280(米)225x10=2250(米)=2.25(千米)
速度x時間=路程
路程÷速度=時間
路程÷時間=速度
【設計意圖:旨在簡潔明了,突出重點內容。】
《路程、時間與速度》說課稿 6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意義:
《路程、時間與速度》是北師大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路程、時間與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是學生今后學習行程問題的基礎。教材呈現了一個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掌握速度的意義,以及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相互關系,并能實際運用。
2、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已經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具備了除數是整十數除法的計算能力,能獨立解答每時行多少千米的問題,在已有的生活實踐中,經歷過路程、時間與速度,對三者之間的關系有了解但對它們之間的具體關系不明白,相對來說,對速度概念現實意義的理解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3、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建構路程、時間與速度三者之間的數量關系,形成數學模型,并能運用模型決定實際問題。
2)、結合具體情況,幫助學生理解速度的含義,認識速度單位。
3)、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學習態度,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4、教學重點
構建并運用速度=路程÷時間這一數學模型
5、教學難點
理解速度的現實意義,掌握速度單位的表示方法。
二、說教學方法
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我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依據數學課程標準中,變知識獲得的結果為知識獲得的過程這一教育理念,我以學生的發展為立足點,以自主探索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以教材素材為主載,以設疑激趣、直觀演示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經歷建構模型、拓展模型、運用模型這一科學的探究過程。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學法的指導貫穿始終,使的教法和學法融會貫通、渾然一體,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得到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鍛煉。在教學過程中,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和聯系。
三、說教學過程
在這樣一種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二)、借助情境,建構數量關系,搭建數學模型。
三)、在解決問題中拓展模型
四)、運用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
環節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在這個環節中我創設了劉翔奪冠和羊村選一名參賽隊員兩個學生熟悉而又喜歡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很自然地參與到學習中來,順利幫助學生對已有生活經驗進行總結,當路程相同,誰用的時間少,誰的就速度快;當時間相同,誰跑的路程長,誰的速度就快。為下一環節的教學打下基礎。
環節二:借助情境,建構數量關系
在這個環節,首先出示情境,分析題意,引出矛盾。用你收集到了哪些數學信息?你會幫它們比快慢嗎?引導學生互相交流,這一環節讓學生在具體的環境中初步感知速度與時間路程的關系,感受速度就是單位時間內行駛的路程。第二結合線段圖進行比較。線段圖是幫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在學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課時將線段圖的教學目標定位為學生能讀懂線段圖,體會線段圖能幫助我們正確的理解數量關系,解決問題。
2)揭示數量關系
教師通過對比較方法的總結,引出小汽車1時行60千米,即汽車的速度是每時60千米。教師這樣來引導:速度怎么求?你會求嗎?120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60表示什么?引導學生自主歸納總結出數量關系:速度=路程÷時間。
3)、運用數量關系計算物體運動的速度
學生自主總結出數量關系后,馬上引導其進行運用,在運用的`過程中發現矛盾,順理成章的進入速度概念的教學,完成練習后學生匯報,教師進行板書。原來它們的速度都是12千米,它們的速度相等嗎?引導學生發現這三個速度雖然都是12千米,但它們所指的時間段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樣,順勢進入速度單位的教學,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對速度概念的理解更為深刻、透徹,對速度單位這樣書寫的必要性更能理解,從而巧妙的突破難點。
4)、感受生活中的速度
本環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從人類、動物界、自然界等方面向學生展示生活中的速度,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所學的知識在生活中處處可見,增強應用意識,激發學習數學的愿望。在這個環節中,通過讀一讀、說一說、比一比等幫助學生感受速度的快慢,理解速度的內涵。
環節三:在解決問題中拓展模型
路程、時間、速度它們之間還有別的關系嗎?利用教材63頁的兩個教學情境,通過你能從圖中獲得什么數學信息?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每個數據表示什么?你能根據所列算式找到三者之間的關系嗎?這樣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通過豐富的情境構建數量關系,并在解決問題中拓展數量關系。總結歸納出三個數量關系后,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三個數量關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通過對比,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路程、時間、速度這三個數量之間的緊密聯系。
環節四:運用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
本環節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闖關形式進行鞏固練習。練習設計遵循由易到難的規律,設計分層訓練,并且盡量選取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事物,能讓他們積極的思考,輕松地練習,感受數學的魅力,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第一關基本訓練,通過練習,明確已知路程、時間、速度中的任意兩個數量就可以求出第三個數量。第二關解答方法多樣化,可以比時間,也可以比路程,還可以比速度,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能力。
四、說板書設計
這樣的板書是直觀教學的體現,一目了然,突出了教學的重、難點,展現了知識體系,有利于學生進行知識梳理。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教學過程中只有不斷更新觀念,創設生動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做到“以生為本”,發展思維,張揚個性,享受數學學習的無窮樂趣。
【《路程、時間與速度》說課稿】相關文章:
《路程時間與速度》說課稿(通用14篇)07-15
《測量平均速度》說課稿范文07-31
北師大四年級上冊《路程、時間與速度》的公開課教案范文(精選13篇)10-16
《人造衛星 宇宙速度》說課稿09-27
速度的作文03-08
關于路程作文(精選31篇)10-16
速度與激情作文11-03
小學語文《和時間賽跑》說課稿范文09-24
和時間賽跑說課稿(通用8篇)05-09
表示速度很快的成語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