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說課稿四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本節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
《吆喝》是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本單元以民間文化為主題,所選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動豐富的民俗以及民間藝人軼事《吆喝》前承《云南的歌會》、《端午的鴨蛋》,后領《春酒》、《世俗奇人》,共同組成了一幅幅有聲有色的民俗風情畫卷本文用散文的筆法寫與現實漸行漸遠的生活交響曲,通過回憶并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并描繪了老北京城街頭不同商販的吆喝聲,那看似平凡簡單的吆喝聲,對作者來說卻大有文章課文在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作者對舊時老北京民俗風情的愉悅、懷念之情學習本課可以讓學生了解民間蘊藏的豐富的文化藝術積淀,引發學生對中國傳統名俗文化,民間藝術的關注和熱愛,以期今后能留心生活,從平凡的生活中尋找美的享受,培養較高的審美情趣
2、合理的教學目標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和關鍵,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本單元的主題是名俗文化,民俗是人類文明積淀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關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以及民俗文化,但編者的目地并不是讓學生去學習吆喝這一藝術,由此我確立的知識與能力目標是:①品味作者對舊時北京城吆喝的種類、內容、特點等不同方面的描述;②揣摩文章平易而又生動幽默的語言,學習作者合理介紹紛繁復雜事物的方法
新課標中中重點提出“要讓學生關注社會,關注人類,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本文是想通過吆喝這一藝術讓被現代文化包圍的學生了解關注民風民俗,體味民俗文化中的精神內涵,因此我確定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是:①培養熱愛祖國名俗文化的感情,引導學生感受京城民風民俗的獨特魅力;②品味日常生活中的動人底蘊,做生活的有心人
新課標中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此我確定的過程與方法目標為:行動法——上集市收集、整理如今株洲市或龍頭鋪地區的種種吆喝;③情境體驗法;②在教師恰當引導下學生自主學習,研讀、討論課文內容,品味作者的感情
3、本節課的結構特點、重點、難點
重點:①品京味語言,感民俗文化;②學習本文在材料安排及過渡方面的技巧
難點:創造意境體味文章蘊含的濃郁的生活情趣,樹立大文化觀念,做生活的有心人
本節課的結構特點:
二、 說教學教法
1、教學的設計理念:如今的中學生對于舊式吆喝是相當陌生的,這就為教學帶來了難度為此教師可以借助錄像、錄音等媒體等增加學生對“吆喝”的了解,教師還可以根據當地條件,設計有關活動,如讓學生走上社會,走上集市傾聽吆喝,搜集、調查、整理甚至可以學上一兩句當地的種種“吆喝”,引導學生認識、感受、熱愛“吆喝”這門藝術本文教學宜引導學生課內外結合,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用這種情境體驗的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這堂課需要在反復的讀和圈畫中感悟文字,通過不同層次的讀來實現教學目標
2、學生學習情況分析:首先我班的學生處于農村,學習基礎差,對于篇幅較長文章的學習、民風民俗的感悟是一大困難,但學生經過本單元前面幾篇課文的學習,對民俗有一定的了解,大多數學生能用找關鍵詞的方法淺層次的理解課文其次,作為九零后的青少年,在享受現代物質文明的同時,一些學生缺少正面的精神追求,他們要么對當前非主流津津樂道,要么對外國節日追捧有加,而對我們中華民族內涵豐富、質樸永恒的傳統文化卻興趣索然因此,學習本篇文章,出讓學生掌握一篇文藝作品應有的知識內容外,還要讓學生思想上有所觸動
3、說教法:誦讀體驗法: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后,能通過反復涵詠朗誦,讀出吆喝的古韻京味韻味和語音的幽默生動創造性學習法:要求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大膽創新的精神,學會聯想、體味、感悟,創造出新的東西來,通過文字再造出當時北京街頭熱鬧非凡的景像,通過吆喝聲想象出物品的特點情境體驗法:為幫助學生更好的體味吆喝的聲樂藝術,在教學過程中,我運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感受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
4、說學法:朗讀法、自主合作探究和圈點勾畫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幫助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板塊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四分鐘)
學生導入課文:有幾位學生手拿實物,模仿課文中出現的或在株洲地區常聽見的吆喝聲,營造一種熱鬧的街頭場景【設計意圖】:課文導語部分由學生完成,讓學生直接體驗,調動學生情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烘托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表揚欣賞中輕松進入課堂,為感知課文內容做鋪墊教師提問:同學們剛才聽到了什么?想不想聽一聽地道的北京吆喝?此時用多媒體播放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設計意圖】:增加學生聽覺、視覺方面對吆喝的了解,引導學生初步感受京城民風民俗的獨特魅力在教學主體步驟的起始階段很好的創設了教學情境,實踐了“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之教學理念
版塊二:整體感知,找吆喝
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邊讀邊進行圈點勾畫,找出文中所寫吆喝,然后小組合作完成一份吆喝“說明書”
品名
產地
公用
特點
種類舉例
【設計意圖】:此環節幫助學生對課文內容與結構有整體把握,在此過程中教師進行學法指導:在閱讀中抓住關鍵語句(過渡句、總結句、段總領句),迅速熟悉課文內容,并且培養學生帥選篩選、整合長課文關鍵信息的能力試圖達到教學知識和能力目標中的第一點,為教學重點的完成做了很好的鋪墊
板塊三:研讀賞析、品吆喝
用圈點勾畫法和跳讀法重點默讀課文第410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歡的吆喝聲,說說為什么喜歡,可用“我喜歡——這句吆喝,因為——”的句式,談談你喜歡的原因(可以從語言的生動形象性、聲調的變化等方面談談理由),并試著根據自己的理解試著“吆喝”此環節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每組成員要向組內其他成員進行成果匯報,每組選出說得好的、吆喝出彩的同學來參加各組間的比賽在學生回答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通過你分析的吆喝,你聽到,看到或者聞到了什么?”著重分析要吆喝中平實或生動幽默的語言,如“喝了蜜的大柿子”,教師引導“蜜”和“喝”字,用擬人手法突出柿子味甜,汁兒多;“葫蘆——冰塔”中的“冰”和“塔”分別突出葫蘆晶瑩剔透、脆的特點和由大到小的形狀,用了比喻的手法最后教師小結:這小小的吆喝詞,可謂手法多樣貼切,用比喻、擬人的修辭寫形、色、味兒,平實中透著幽默,質樸又不失鮮活再加上吆喝人的個性演繹,那會是一種怎么樣的感覺呢?我們也試著吆喝一下!【設計意圖】:此環節要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美點追蹤、妙點揣摩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再創造因為朗讀時多種器官參與的以聲釋義的活動,他能把文字符號轉化成聲音,是課文內容主體化,想象化,對北京口約點形成敏銳的感受學生自由選擇文中喜歡的吆喝聲進行模仿,能增強學生在各類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這一環節能激發學生傾吐的欲望和閱讀興趣,讓學生深入課本此環節解決,了教學學重點和難點之一
競賽后,教師順勢提出問題“文中寫了五花八門的各種吆喝,可你們覺得雜亂無序嗎?為什么呢?”(師生交流、生生交流)【設計意圖】:學生深入品味課文以后,能獨立理清作者合理介紹紛繁事物的方法,不需要逢問題便言討論引導學生把本文的寫作方法運用到平時的作文寫作之中,輕松解決教學重點
板塊四:暢談感受,體味吆喝
在此我為了更好的突破難點,用ppt課件展示如下問題,用這幾個問題啟發學生思考:“作者在這樣的場景中生活如何?從哪里可以看出?”、“這樣的場景中的人們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這些吆喝聲體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請根據問題提示,再一次采用你喜歡的方式默讀課文【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對作者的想想情感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這一環節進到學生通過評析文章平實而又不發生動幽默的語言,升華到對作者感情的體味,以解決教學難點,也是教學情感價值觀的重點體味,激起學生對祖國民族文化的熱愛
板塊五:情思放飛,創吆喝
其實,不僅北京有吆喝,,我國各地都有而且憂郁的地預言、風土人情不同,吆喝聲也各有不同,現在你們還能時常聽到吆喝聲嗎?你不妨把家鄉的吆喝記錄下來,為拯救和保護工作做點貢獻請小組確定一個家鄉特產,并且合作創造一個有關的吆喝廣告!【設計意圖】:讓學生創造廣告,既能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又能引導學生從教室走向社會,從課內走到課外,關注生活,回歸生活依托課文設計生動的寫作訓練讓學生帶著欲望走進課堂,又帶著新的欲望走出課堂!
小結:吆喝本來發端于生活的無奈,那些有償響亮的叫賣只是為了手中的冰糖葫蘆、烤白薯可以找到更好的買家然而,吆喝之所以成為檢索老北京記憶的關鍵詞,自然還有更多的精神維系和精神內涵他就像一張老北京的名片,展現著自己的獨特魅力,最后讓我們在瓷器皮膚的吆喝聲中結束著這課!
說課稿 篇2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雪》
一、說教材
《雪》是蘇教版,九年級(下)的一篇課文,作者:魯迅。這是一篇即景抒情的詩篇,又是一篇寓意深邃的散文詩。在雪花的紛飛與凝思的幻象中。魯迅為人們譜寫了追求美好理想的'溫暖心聲,在優美的自然景物的描繪中,象征和寄托了更為深遠的情思。
(一)教學重點
1、讀懂《雪》的文字,了解寫作年代和背景。
2、理解作者所描繪的南方和北方的雪的特點以及作者在描寫中寄寓的情感。
3、品味文章精練傳神的描寫語言和雋永含蓄的議論中抒情的語言。
4、背誦課文有關段落
二、說學法指導
人們常因魯迅先生深沉冷峻的散文語言而感到深奧難懂,所以,消除學生的畏怯心理,激發學生的聯想與想象是本文的一大關鍵。
1、要通過富有感情的朗讀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語境。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散文詩的優美語言。“披文以入情”,在感知文意的基礎上,揣摩、品析精采的語句,并摘抄、背誦。加強語言積累。
3、通過小組探究、品味,提出有創新、有價值的設疑。用心感受,深入體驗,以形成個性化的評價。
三、說教學過程
(一)以詩詞、畫、導入
看到“雪”的畫面,你會想到哪些詩句,或說一下畫面之景。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唐詩人岑參筆下的詩句向我們展現出一幅意境開闊而又清新的瑞雪圖。“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展現的又是另外一幅更加壯麗雄渾的圖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多么靜謐的風景畫。魯迅筆下的“雪”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讓我們隨著魯迅激揚的文字去領略雪的水晶世界去體會魯迅的情感。
(二)走近作者 了解寫作背景
1924年12月30日,北京下了一場大雪。面對凜冽的朔風。漫天飛舞的雪花的壯美之景。引起了魯迅美好的回憶和遼遠的遐想。此時,作者生活的北京正處在段祺瑞政府的統治之下,于是,作者創作了這篇充滿詩情畫意而又富有哲理的散文詩《雪》
(三)融入文本
1、師范讀,學生傾聽想象。提問:文中描繪了幾幅畫?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感知全文內容
要求:(1)有感情去讀 (2)字詞過關
3、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學生說后出示投影)
4、本文的主旨句段(末兩段)
(四)誦讀美讀
《雪》是篇文質兼美的散文詩,反復誦讀感受其美質,品味。談一點心得
5、學生分組、分段去讀、去品味、去評析
如第一段,暖國的雪景圖。要讀出作者喜愛對故鄉的深情懷念與熱烈贊美之情。
第4、5、6段,朔方雪的壯美。使作者的生命升騰,應讀得高亢、激昂
(五)學生質疑 研討
1、魯迅對雪情有獨鐘《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故鄉》都寫了雪地的樂趣。本文又寫了“塑雪羅漢”
場面。體會融在字里行間的感情。
2、作者從哪幾方面細致寫南國的雪的(①暖國雨,單調,反襯。雪花燦爛⑵直寫雪質顏色⑶雪野中花草來襯托雪的美⑷幻想蜂之鬧,寫雪野的生機勃勃
3、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有什么異同?你更喜歡哪一種雪?
4、綜觀全文及對先生的了解,作者感情更傾向于哪一方的雪?
5、如何理解結尾句
學生探討,老師點拔
(1)誦讀結尾句
(2)南北雪聯結來寫的用意,“文如其人”這兩種雪使我們想起了哪兩種性格?
(3)學生各抒己見
(是對雪的贊美,也是作者內心世界的表白。從中可感受到作者的堅定的信仰和信念。是一種生命的升騰)
(六)小結
本文通過兩幅鮮明對立的圖景,貫串著魯迅一個共同的哲理:要用戰斗來創造一個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七)體驗活動
1、面對中考:我要像魯迅那樣
2、談雪:(可談雪之美、雪之樂、雪知識、雪幻想)
(八)作業
1、收集寫雪的詩句,并談談最喜歡一詩句
2、背誦后三段
四、說課后感:
1、散文詩的重點在于反復誦讀,體味詩化的語言之美。特別是對學生朗讀的指導。課后的背誦有助于學生體會其深刻的內涵。
2、本文的難點是對末段的理解。我采取了學生品讀DD體會感情DD教師點拔DD學生各抒己見的步驟,循循善誘,達到分解、弱化難點的目的。
3、針對作者寫雪,其實也是其自身靈魂的呈現面對中考。應讓學生學習魯迅的精神,保持良好的心態(即使難耐的孤獨)用拼搏去笑對人生本設計也是育人教書的一種體現吧!
五、板書:
南方的雪 北方的雪
滋潤美艷 冰冷堅硬
相互粘結 如粉如沙
蘊含春溫 抗擊嚴寒
晴日漸釋 蓬勃奮飛
對美的向往與追求 對嚴寒的抗爭
柔軟 堅硬
說課稿 篇3
《西門豹治鄴》這篇課文是五級語文第九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記敘了戰國時期,魏王派西門豹管理業這個地方,西門豹發現這里田地荒蕪、人煙稀少,便調查其中的原因,弄清事情真相之后,運用極其巧妙的方法,懲治了巫婆和官紳頭子,教育了官紳和百姓,破除了迷信。贊揚了他尊重科學,破除迷信的好品質。教學中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體會西門豹非凡的智慧和管理才能,受到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教育。
2、抓住西門豹的言行,領會西門豹破除迷信的巧妙,體會出西門豹尊重科學,破除迷信的品質。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抓住西門豹的言行,領會西門豹將計就計破除迷信的巧妙。
在教學中為實現教學目標,我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一、運用不同手段創設情境
1、問題情境
在這節課一開始,師生共同回憶了幾個學生們上節課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西門豹為什么治鄴?他是怎樣治鄴的?結果怎樣?圍繞問題,我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共同交流等方式尋求答案,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他們努力尋找方法去探究自己思考的內容。在思考、分析、交流中,學生鍛煉了動腦、動口的能力。同時,老師的提問隨著學生的思路轉移,并進行必要的點拔。這樣創設了師生間的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教學空間。體現了師生間的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師生關系,教學中課堂氣氛較熱烈。
2、生活情境
在課堂上我幾次創設引導學生感悟、體驗文本內容的生活情境。如:假如你就是西門豹,面對我們這些漳河邊的百姓怎樣說:假如你此時就是那位差點被淹死的新娘、曾經失去女兒的老人、僥幸活命的官紳、普通的百姓,你會作何感想?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是創設生活情境的主人,他們角色表演領悟到了西門豹的機智。在這種情境里,教師不必做人物分析,學生已經輕松理解了課文了。學生不僅學懂了課文,還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二、品味人物語言理解感悟
在課堂上,我重點引導學生品味西門豹的語言,讓他們透過語言文字,發現西門豹超常的智慧,感知西門豹平靜的外表下豐富的內心世界,體會他懲惡揚善,崇尚科學的美好品質,學生在品味語言的同時又學到了閱讀方法,發展了思維、培養了語感,陶冶了情操。
三、開放的過程體現自主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因此在教學中立足于學生的發展,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搭建展示平臺。學習課文時采取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獨立品悟的基礎上彼此交流,相互補充,從而使學生更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
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您們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虞美人》 。 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幾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 說教材。
(一)本課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 《虞美人》是 人教版 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三單元中的第4篇課文《詞七首》的第一首, 該單元選唐宋詩詞17首, 總的教學目的是了解詞的流派及其特點,在反復誦讀中,運用聯想和想象,探究詩詞的意境 , 培養學生初步鑒賞唐宋詩詞的能力。
《虞美人》的作者是 五代南唐著名詞人李煜 。 李煜 ,史稱南唐后主,在位15年,期間, “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圖,為高談,不恤政事”, 宋太祖開寶年間,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今河南開封),幽居在一座深院小樓,從此,由帝王變成了階下囚,過著凄涼的生活。確實,李煜作為一個君主,沒有什么可稱道的,但作為一個詞人,卻留下了許多血淚文字,千古傳誦。前人吊其詩云“做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君主”。他 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詞人,也是整個詞史上一流的大家。 他后期的詞由于生活的巨變,以一首首泣盡以血的絕唱,使亡國之君成為千古詞壇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詞話》語),正是“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這些后期詞作,凄涼悲壯,意境深遠,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言:“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人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至于其語句的清麗,音韻的和諧,更是空前絕后的了。《虞美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作。他也因吟詠“故國不堪回首” 而在978年被宋太宗用牽機毒殺。“虞美人”成了他的絕命詞!
(二)教學目標及確定依據 。
根據新課標、單元提示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知識與技能:分析 、體悟 本詞的內容、情感 ,領會作者抒發感情的獨特風格, 進一步提高詩詞鑒賞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了解作者, 聯系時代特點及作者的當時的經歷、情感走進文本; 反復誦讀,進行整體感知,體會作者情感。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教育學生懂得珍惜時光,懂得客觀看待人和事 ,學習前人的閃光點 ; 充分挖掘詩詞內在的人文精神,更好地體會詩詞中蘊含的歷史文化內涵。
(三)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
教學重點:分析 體悟 本詞的內容、情感 ,領會作者抒發感情的獨特風格,提高詩詞鑒賞的能力。
教學難點:體悟本詞的意境和情感,領會作者創建意境,抒發感情的獨特手法和風格。
以上設置所體現的教學理念是: 新課標要求 文言詩文的教學要“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從中吸取民族智慧”。 注重鑒賞方法的整合, 把引導學習主體即學生的積極分析放在首位 并貫穿本課教學的始終,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的鑒賞活動。
二,說教法和學法 。
(一)說學情 。
學生 在平時的詩歌鑒賞教學中, 存在著兩大問題:首先是學生往往脫離作家及特定的時代背景,斷章取義,挖掘不出詩文的歷史文化內涵,得到的只是一些膚淺的東西;其次是 學生普遍 表現出 缺乏鑒賞興趣和鑒賞技巧不足 , 興趣的缺乏使學生讀不進去,自然也就無法理解 , 而技巧的不足使學生鑒賞時只能留于表面,無法進行深入地分析和理解。
(二)說教法 。
鑒于此,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 學習欣賞 興趣,豐富學生的鑒賞技巧,我遵循著“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在本課的教學中主要運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1、情境教學法。首先播放帶畫面的鄧麗君的纏綿哀怨的歌曲《虞美人》,引起學生興趣,使學生從情感上走進文本,
2,誦讀教學法 。文言詩詞遵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規律, 通過聲情并茂的吟誦, 自然形成一定的文言 語感,激發學生的鑒賞興趣,為進入詩歌的情境打好基礎。
3, 討論, 分析探究法 。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在本課教學中,我設置了三個探究點,鼓勵學生發表個人見解,進行個性化解讀。
(三)說學法 。
學生 對 本課的學習過程實際上 就 是一個培養鑒賞興趣、豐富鑒賞技巧的過程。
學生通過感受音樂 ,伴唱歌曲,提起興趣,走入文本;
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 體現 教師主導、學生主體 的教學理念。
同時在賞析本詞中也完成了對以往知識,方法的回顧和整合。
最后通過完成課后作業,舉一反三,進一步鞏固知識,熟練技巧,提高能力。三、說教學過程
(一) 播放帶畫面的鄧麗君的纏綿哀怨的歌曲《虞美人》 導入 。詞最初是歌唱的文學,為了進一步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以更好地置身詩境。我設計用課件播放鄧麗君演唱的《虞美人》,讓學生體會本詞的音韻美,在幽怨的音樂氛圍中, 通過聯想和想象,更好地置身詩境,為下面的賞析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
(二)交代課題介紹詞牌的來歷 。(板書)
啟發學生思考李煜用虞美人作詞牌的用 意-----奠定凄涼悲婉的感情基調。
(三)了解李煜及創作背景 。
知人論世是詩歌鑒賞的重要環節,李煜的身份和經歷又是中國古代詩人中獨有的,因此了解李煜是鑒賞本詞的關鍵。
此環節我安排的 內容 是 : 請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依據注釋和自我了解簡介李煜;
(四)吟唱 , 誦讀 。
1、 學生吟唱歌曲《虞美人》 ,方式有全班齊唱和一個學生獨唱,要求唱出今非昔比的凄涼感。
2, 用課件播放示范朗讀錄音。 讓學生聽,感悟,進而得到啟示。
3,我有感情地范讀作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
4 、 學生 誦讀詞《虞美人》方式有全班齊讀,一個學生代表 讀,要求文從字順,初步找凄涼之感。
(五)分析作品 。
在分析作品上 總體 采用了 體現“教師主導性”的問題引導法和“學生主體性”的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 法 。 具體方法是我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我再進 行小結的方法,既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 欣賞音樂和聽、讀作品,讓學生總體把握全詞的情感基調是什么, 我首先提出問題:請找出詞中最能概括李煜內心感受的一個詞? ——— 愁。
并由此引出問題:李煜的愁有哪些?本詞是如何寫這些愁的?這 幾 個問題既交代了本詞鑒賞的思路,也組成了本課板書的主要框架。
問題 1、“春花秋月何時了”,春天的花、秋天的月,那么充滿詩情畫意、那么美好的事務,作者為什么說“何時了”,為什么巴望它趕快結束呢? 詞人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結合板書, 引導學生聯系特定的時代背景和作者身份變化后復雜的思想感情 ,了解作品知人論世的特點 。 學生 討論交流回答問題后我進行問題小結(肯定學生的觀點,鼓勵其積極性):“春花秋月”的確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隨著詞人身份地位的改變,這些美好的事物在詞人心里也消退了顏色,原來錦衣玉帛、朝歌夜弦伴著“春花秋月”的生活,現在只能徒增一個“階下囚”的無限悲傷,這樣美好的事物是不是不如結束才好呢? 詞人用了設問的手法來表現
問題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
“往事”的內容很豐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時的一切活動,比如后宮佳麗的簇擁、高座廟堂萬壽稱臣的尊嚴以及為所欲為的自由感情等,我不做最后結論, 學生討論后作答, 鼓勵 學生在知人論世的基礎上各抒己見,進行個性化解讀。
問題3,“小樓昨夜又東風”中的“又”字體現的是什么情緒?
結合板書,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字詞,揣摩詩人情感。“又”有重復,連續,加重語氣,更近一層等含義,學生拓展思考 ,東風又來是不是只能加重詞人的無奈和愁情?
問題4、“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在句式上有何特點?月明有何含義?鞏固文言句式特點,帶領學生分析“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實際為“不堪回首月明中故國”,定語后置句。引導學生抓住月亮意象中“思鄉”、“憂傷”的意義 ,以 更好地理解詞人對故國山河的懷念和 憂傷凄涼 的情感。
問題5、“ 雕欄玉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中 體現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改”的只是“朱顏”嗎? 詞人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結合板書 , 引導學生在知人論世的基礎上深入歷史討論探究:體現了物是人非的凄涼。“改”的還有人的地位:由一國之君淪為階下囚;還有人的感受:由富貴尊榮到忍辱蒙羞。詞人在此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來表現。
問題6、“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如何來品味這句千古流傳的名句?
這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先由學生獨立思考,而后在教師的提示引導下,由學生自由討論后發表意見,最后由我總結自己的觀點,
本句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從比喻本身的作用來看,把抽象的感情具體化,并賦予無形的愁以有形的質感。春季的水量是豐沛的,詞人的愁就象這“一江向東流的春水”一樣汪洋恣肆,奔放傾瀉;有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讓我們更好地體會的愁之深、愁之多、愁之長、愁之綿綿不絕。 這種寫法跟李白的“白發三千丈,緣愁似 箇 長”一樣,把抽象的愁情形象化,可以確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深度。
(六), 板書設計 。
1,通過板書進行總結,李煜的愁有哪些?
往事之嘆,變遷之感,故國之思,亡國之痛。感慨人事哀嘆命運
2,本詞是如何寫這些愁的?
設問,對比,比喻 。
板書設計使學生對本詞的內容一目了然,也便于學生提綱挈領地把握本詞的主旨。
板書設計:
虞美人
李煜
對比 春花秋月何時了 (設問) 小樓又東風 雕欄玉砌【永恒不變】
| | |
往事知多少 故國朱顏改【短暫難測】
|
感慨 幾多愁--- 一>一江春水(比喻,變抽象為形象)
(七)、全班學生齊讀本詞,在完成背誦目標的同時,進一步體會本詞的情感。
( 八 ),布置作業。
1,背誦默寫“虞美人 ”。
2、運用本課整合的鑒賞方法對 李清照的《聲聲慢》 進行鑒賞,進一步鞏固學生的鑒賞方法,提高鑒賞能力。通過課后批 閱 和下節課對這首 詞 的分析,進一步補充、完善本課的知識和方法 。
【【精華】說課稿四篇】相關文章:
【精華】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5篇07-15
說課稿模板說課稿范文11-08
【精華】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五篇07-31
【精華】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八篇07-25
【精華】語文說課稿范文集錦十篇07-20
【精華】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集錦五篇07-27
【精華】七年級語文說課稿5篇09-11
《春聯》說課稿12-16
春聯說課稿11-12
《勸學》說課稿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