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語文說課稿四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說課稿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說課稿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懂得遇到困難時要動腦筋。
(2)拓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學會用自己的話來概括圖畫中的意思。一般的學生要求說清圖中的意思和把整篇串起來。基礎好的學生要求在此基礎上能對語言適當加以修飾。
教材分析
(1)小白兔搬南瓜搬得滿頭大汗。
(2)小白兔看到小熊騎著自行車經過。
(3)小白兔把南瓜滾回家。
重點難點
重點:要求小朋友看圖展開想象、說話。要求講清圖畫中的內容。主要是培養小學生的觀察能力。
難點:要求小朋友說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要開動腦筋,自己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幻燈片、錄音機、圖片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
請小朋友看第10課上的三幅圖畫。想一想,這三幅圖畫講了誰的故事?是什么故事?小白兔搬南瓜的時候遇到了什么困難?它是怎么克服這個困難的?要求小朋友用幾句完整的話表達圖中的意思。
2.看幻燈片訓練說話
出示幻燈片(1)
(1)圖上的小白兔在干什么?(小白兔在搬南瓜)
(2)小白兔遇到了什么困難?(搬不動南瓜)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小白兔搬不動南瓜了?(小白兔搬得滿頭大汗)
(3)學生練習說話。先自己說幾遍,然后個別點名說,并給予適當的鼓勵。
出示幻燈片(2)
(1)小白兔看見誰來了?(小熊)
(2)小熊是怎么樣來的?(騎著自行車)
(3)小白兔為什么開心的笑了呢?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活躍課堂的氣氛。前后桌四人為一組進行討論。)
(4)小朋友想的辦法都很不錯。那么,小白兔最后用了什么妙計呢?出示幻燈片(3)--原來小白兔是滾著南瓜回家的。
(5)小朋友想一想,小白兔是怎么想到這么好的辦法的呢?(在提示幻燈片(2)的情況下,讓學生自己動腦筋。)
(6)練習說話:“小白兔想自行車的輪子是圓的,可以滾。南瓜也是圓的,也可以滾。”
(7)看誰能完整的復述這幅畫。(小熊騎著自行車過來了。小白兔想小熊的自行車輪子是圓的,可以滾。南瓜也是圓的,也可以滾。)
出示幻燈片(3)
(1)小白兔是怎樣把南瓜搬回家的?(滾回去的)
(2)學生練習說話:“小白兔把南瓜滾回家了。”
3.連貫三幅圖畫說話
讓學生在各自的座位上練說三幅圖畫的意思。(小白兔在搬南瓜,可南瓜太重了。小白兔搬得滿頭大汗。這時,小熊騎著自行車過來了。小白兔想小熊的自行車輪子是圓的,可以滾。南瓜也是圓的,也可以滾。于是,小白兔滾著南瓜回家了。)
4.出示圖片
(1)指名叫小朋友表演小白兔搬南瓜的場景,并且進行對白。這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于鞏固小朋友的記憶。
(2)如果小朋友遇到了困難該怎么辦呢?(開動腦筋)
(3)對小朋友的表現有所評價。
5.總結
教師總結:今天這節課小朋友都能仔細看,認真聽,大膽講,學得不錯。希望以后大家也能象小白兔一樣,遇到困難能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
在說話訓練時要結合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及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對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不要加以約束。當然,要適當的進行引導,使學生的思路沿著教師的要求步入“正軌”。
看圖討論想象,是培養學生觀察力、思維能力和說話能力的有效手段。動畫式的幻燈片教學,是啟發學生思維的一個較好的方法。讓學生自己身臨其境的學習,也是一個較好的提高記憶的方法。
6.練習
要求學生把書翻到練習5。在課堂內完成練習1-4題。(鞏固前面學過的知識)第5題留作家庭作業,下次課請小朋友說說“春天在哪里”。(訓練小朋友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魚游到了紙上》是第九冊第三組的一篇講讀課文。本組教材主要圍繞“注意積累材料”這一訓練重點編排課文。本組教材是在第二組教材訓練學生“讀懂一篇課文”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學習作者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和積累材料方法,并應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同時也體現大綱中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周圍事物并作文的習慣。
這篇課文主要講作者到玉泉觀魚,后來在金魚缸邊認識了舉止特別的青年,接著講這位青年是如何畫魚的,最后講作者對這位青年有了更多的了解。由于本班學生基礎較差,大部分學生不能用所學過的詞語造句,在朗讀和口頭表達方面也比較薄弱。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設計本課的教學目的為:
1、有目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聾啞青年勤奮,專注的優秀品質。
2、學習作者觀察周圍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詞,并會用“一絲不茍”和“賞心悅目”說一句話。
根據教材的訓練重點和學生的接受水平,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為:
培養學生學習作者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難點為:
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心里”的意思及兩者之間的聯系。
二、教法選擇
本篇課文的教法,我采用教導式教學法和整體性閱讀教學法。主要是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這一教學原則,同時遵循語文教學的整體性目標,按“整體-----部分----整體”的順序把握內容。我將本課設計為三課時,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解疑釋難,總領課文。為發揮學生的主休功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質疑水平,我采用讀后談話,根據學生自學情況,歸納學生自學情況,歸納出疑難問題或重點問題,引導學生互相討論,自行解疑,以達到感知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
2、以導促讀,訓練分段,在學生所提問題的基礎上,以導促讀,了解課文內容,訓練分段,讓學生把握課文結構,并訓練學生概括段意。
3、結合語境,緊抓重點。作者了解聾啞青年和聾啞青年畫魚都是一個注意觀察和長期積累的過程。教學時,讓學生聽教師范讀課文并思考:作者是怎么知道這個青年是聾啞青年的?他的舉止“特別”在哪里?在學生分析和討論中引導學生抓住“從來”、“唯一”、“福利”、“老是”、“呆呆”、“融為一體”等詞語,以突出課文重點和訓練重點。
4、直觀演繹,突破難點。“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心里”的.意思和兩者間的聯系是這篇講讀課文的主要問題,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針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低的現狀,我著手準備一幅《游魚圖》,引導學生觀察:圖上的魚畫得很生動、形象,好像是活的一樣在紙上游動。再讓學生理解課文中圍觀的人對聾啞青年所畫的金魚的贊嘆,即“魚游到了紙上”正是這個意思。接著請一位同學上臺演示畫畫。在融洽的氣氛中讓學生分析、討論并總結:要把畫畫好,必須先進行仔細觀察所畫事物,在心中有物體清晰、準確生動的形象,再進行刻苦練習,最后才能把畫畫得像活的一樣。在分析過程中,學生對“魚游到心里”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而兩者的聯系也是一目了然。這樣,在聯系中理解,在形象中掌握,難點的突破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5、訓練鞏固,總結提高。講讀課文后,讓學生思考回答課后練習,以此鞏固學生對課文重難點的理解。練習后再讓學生談談學過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學生了什么?并適時進行思想教育。從整體上理解、歸納總結,掌握教材內容,促使學生對課文獲得更深刻的認識。
三、學法指導
1、品詞析句,學習語言表達。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文中敘述作者玉泉觀魚,描寫聾啞青年畫魚的情節語句優美。指導學生多朗讀、感受,可以增強學生語感,體味意境;讓學生在朗讀、分析中理解詞義,體會句意,并學會運用“賞心悅目”、“一絲不茍”等新詞語說一句話,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使語言文學訓練真正落到實處。
2、利用工具書,培養自學能力。“細描”、“速寫”、“福利”等詞是學生比較陌生的詞語,學生在閱讀中不易理解。“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我要求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生詞,立即查字典,并分析選擇該詞在字典中的義項,以此既兼顧提高后進生查字典的能力,又培養中、優生多查字典,自己解疑的良好學習習慣。
3、多讀多紅,體會思想。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講讀課文時應讓學生多讀課文,體會含義深刻我句子,促使學生從字面意義上的了解,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
4、課堂延伸,學以致用。學習作者留心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應在實踐中應用,講讀課文后,調動學生都來談一談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并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試著自己表達,練習說出人或事的特點、要點。直接將理論運用于實踐,學以致用。
四、教學程序設計
課前。要求學生預習課文,了解本課生字詞的意思及課文的內容,并提出穎難問題,以備課中質疑。再請同學試著畫自己最熟悉的事物。教師準備一幅《游魚圖》。
課中。第一課時以“你們看過魚在紙上游嗎?”這富于懸念的激趣性總是導入,讓學生提出在預習中碰到的疑難問題,并在課堂上共同探討解答。教師再抓住主要問題,以導促讀。在初讀課文后訓練學生分段,大休了解課文結構。第二課時,在廛讀課文中,教師范讀,要求學生抓住作者敘述中的重點詞句,引導理解課文的重點內容。再采用直觀圖畫,配合教師動作,讓學生領會“魚游到紙上”的意思。然后讓學生演示畫畫的過程,引導學生討論畫畫需從觀察。
語文說課稿 篇3
作為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六年級第7單元“戰爭”的起始課,它以詩歌的形式向我們展示了“戰爭”的性質以及給人民帶來的深刻影響,并讓學生認識了由此產生的“兵役制”等殘酷的制度,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歷史、了解戰爭。《十五從軍征》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反映了戰爭帶給勞動人民的痛苦和災難。全詩既簡潔,又凝重,令人感憤,催人淚下。而它后面的《出塞》則是從另一個角度表達對戰亂的痛恨和對良將的思慕之情.同時,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已經接觸到了一些有關戰爭題材的詩歌和,通過這篇的學習,將使學生從老百姓的角度深刻感受到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進一步加強對戰爭的深刻認識。
學生在經過了5年的語文學習后,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詩歌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步驟,能通過資料以及對背景的了解對詩歌的大意進行自學理解。但同時,學生還存在理解詩歌有時不夠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過程,特別是在體悟詩歌情境上有著明顯的不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著力培養學生聯系上下文賞析詩歌的意識和習慣的同時,需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更好的建構起詩中情境畫面,讓學生由詩句產生豐富的聯想,體會詩歌的意象美。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學情,我在《十五從軍征》的教學設計中,將教學目標設定為:1了解詩歌大意,學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聯想、想象,揣摩理解詩句含義,初步把握樂府詩的語言特點。2、在熟讀的基礎上,揣摩詩歌表達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讀。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殘酷,感受戰爭給人民生活帶來的苦難,激發學生熱愛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由于六年級是小學過渡到初中的重要時期,簡單字詞理解,難字注音,樂府詩的相關資料的了解被我放在學生的預習作業中,而了解詩歌大意,學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聯想、想象,揣摩理解詩句含義就成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而目標的達成必須要運用語文的手段和方法。
為實現教學目標,我在教學設計中力圖做到:加強學段之間、教材之間的前后聯系,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整理回顧與戰爭相關的詩歌、,為本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在深入學習詩歌時,鼓勵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的方法,抓住詩中的細節描寫,多角度地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建構起詩中生動的情境畫面,感知人物形象和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當然,在語文教學中,我力求體現將這篇詩歌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統一起來,并貫穿到我每一處的教學設計中,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一、回顧導入
讓學生回顧曾經學過的有關戰爭的課文和詩歌,導入本課這首有關戰爭主題的詩歌,《十五從軍征》。
二、解詩題,知詩人
1、讓學生在詩題中從“從軍征”了解是與戰爭有關。
2、交流樂府詩,了解《十五從軍征》來自勞動人民中間,沒有具體的詩人。
三、初讀詩歌,了解詩意
檢查冢,竇,雉,舂,羹,貽的讀音,讓學生說說預習時了解的詞語意思。然后后老師范讀,把學生引入詩歌的學習情境之中,并嘗試與學生交流詩歌大意。
四、深入誦讀,展開聯想
1、看插圖,學習第1句(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從年齡的跨度體會老人始得歸的心情,并要求學生個性化朗讀。
2、深入學習第2、3句(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讓女生扮演老人朗讀體會老人此時的心情,有迫切見到親人的感情,也有對家里人的擔憂等等并要求學生在說原因的同時用個性化的朗讀表達。男生扮演鄉里人朗讀,體會他告訴老兵家里情境時的心情,抓住本詩重點詞語(松柏冢累累)感受本詩悲涼的意境。
3、學習4、5句(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讓生結合插圖運用合理的聯想和想象,詳細述說現在的荒涼破敗,想象曾經的幸福生活,現在的松柏冢累累與曾經家人的其樂融融,結合老人家里今昔的強烈對比,體會其悲涼場景。
4、讓學生不禁發出這樣的感嘆,在這樣荒涼破敗的家中,一個80歲的老人該怎樣生活呢?讓生齊讀6、7句(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談飯菜的味道(苦)讓學生結合剛才學過3、4、5句體會飯菜的苦,不僅是生活上的艱苦,更是失去親人,無依無靠的心里的痛苦。
5、面對這一切,老人只能(讓生接讀: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讓學生想象老人出門東向看,看什么?泣,又在泣什么,為什么而泣?并讓學生了解漢武帝在位,五次討伐匈奴,就導致全國有一半的人因為戰爭而死亡,有一半的人成了(松柏冢累累),讓學生感受戰爭給人民生活帶來的苦難。
在教學過程中,板書只用了三個字,憂 悲 泣,來總結老兵回鄉的情感歷程。
五、小結,升華主題
1、用有感情的朗讀再次走進80歲老人的回鄉遭遇。
2、多媒體出示南京大屠殺圖片,感受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苦難。
六、課后作業
1、以老人或旁人的視角,讓學生利用合理的想象把這首古詩改寫為記敘文
2、觀看日本動畫片《再見螢火蟲》,通過戰爭給日本人民帶來的苦難生活讓學生正確認識戰爭。
語文說課稿 篇4
1、 影子是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本課教學注重從生活現象引入,在課堂中喚起兒童的生活體驗,最后又由課堂延伸到課外,進行生活再實踐。整個過程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在課堂教學中營造濃厚的生活氛圍,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緊密結合起來,反映了語文學習的規律。
2、 在游戲、活動中自主識字,增加識字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從而調動學生積極性、自主性,提高課堂效率。
3、以學生為本、小組合作、生生互助的形式來學習,培養學生在合作中取長補短,互幫互助的合作精神。
教學要求:
1.學會7個生字,會認7個字,認識1種筆畫和1個偏旁。
2.通過看圖說話,了解影子的特點。
3.正確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學會7個生字,認識1種筆畫“斜鉤”和1個偏旁“月”字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了解影子的特點。
教學過程:
課前游戲
辨方向:上 下 左 右 前 后
一、談話導入
1. 猜謎語。
你在前,它在后,你在左,它在右;你停它也停,你走它也走。
謎底:影子
2.同學們,什么情況下會出現影子呢?影子在你的什么方向呢?影子有什么特點?想知道嗎?今天我們就學習第9課《影子》,看看書中的小朋友的影子有什么特點?板題:影子 ( 這三撇就像影子)
二、指導看圖
1.出示第一幅圖,思考:你看到了什么?他在干什么呢?太陽在他前面的時候,他后面出現了什么?
2.出示第二幅圖,思考:這幅圖和剛才那幅圖哪兒不一樣?
3、過渡:影子到底有什么特點呢?我們一起讀讀課文內容。
三、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學生借助拼音自由小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聽朗讀課文錄音。
3.再讀課文,在文中畫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4.出示生字表,想辦法記住。
四、朗讀課文,了解影子的特點。
1.自己讀全文,標出有幾個自然段?(2個)
2.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看圖。 想想:太陽在前方時,影子在小朋友的什么方向?板書:前后
(2)在什么情況下影子在后呢?小組同學結合問題進行討論。
(3)請學生回答。(當太陽在小朋友前上方時,影子在小朋友的身后,)結合學生回答引導學生看第一幅圖。
(4)那么什么情況下影子在前邊呢?(當太陽在小朋友后上方時,影子在小朋友的前邊)讓學生動筆畫出小朋友、太陽、影子的位置。
(5)再讀課文,說說課文中把影子比作什么?為什么?
(6)指導朗讀,讀出歡快、活潑的語氣。
(7)試背第一段。
3.學習第二自然段
(1)照學習第一段的方法學習這段。
提出問題:太陽在左邊時,影子在小朋友的什么地方?結合圖說說影子在什么情況下在左,什么情況下在右?
(2)分四人小組討論。
(3)匯報學習情況。板書:左 右
(4)朗讀第二自然段,讀出歡快、活潑的語氣。
(5)試背第二段。
4.朗讀全文,說說影子有什么特點?
5.練習背誦全文。
①自由背。②同桌互背。③指名背誦。
五、除了在太陽底下能出現影子,還有什么時候也會出現影子?手電筒演示;太陽照樹錄象。
六、探究活動
1. 說說在你座位的前面、后面、左面 、右面都是誰。
2. 請你和家長一起量一量你家房屋早上、中午和傍晚在地面投影的長度。
《影子》教學反思
1.在教學中,我注意了從生活現象入手,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進行教學,不僅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資源,在課堂中營造了濃厚的生活氛圍,而且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緊密結合起來,調動了學習熱情,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小組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之間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通過小組的學習交流,學生解決了問題,獲得了知識,體驗了成功。
3.自主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質疑,更有效地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培養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思維能力。它不僅讓孩子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而且激發起學生求異思維的火花,激活了課堂教學氛圍。
【【精選】語文說課稿四篇】相關文章:
《語文》說課稿11-07
語文說課稿03-15
語文《手指》說課稿09-16
高一語文《采薇》說課稿精選05-20
《語文》說課稿15篇11-08
中職語文說課稿11-02
語文《觀潮》說課稿范文10-30
語文搭石說課稿10-28
有關語文《項鏈》說課稿10-01
小學語文說課稿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