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說課稿4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說課稿 篇1
一、設計理念
化學新課程倡導“生活化教學”、“探究性教學”、“互動對話教學”理念,從學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識經驗出發,突出學生學習主體性,引導學生發現情景設計中的問題,并引發思考和討論,進而解決問題,圍繞生活、化學、社會三個話題,力圖體現“由生活走進化學,再從化學走向社會”,充分融合了STSE新型教育模式,學會用化學的視角看生活,這正是本節設計的主要特色。
二、教材分析
1、地位與作用
選自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二節,是高中化學必修模塊的最后一節,是以前所學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節以化學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在化學原理知識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學科知識,初步建立起科學的能源觀,增進學生對化學科學的興趣和情感,體會化學學習的價值。
2、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通過酸雨及溫室效應的實驗模擬,認識酸雨和溫室效應的形成原理和危害。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自然現象的實驗模擬,訓練實驗的分析、探究和設計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世博會為載體,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感受社會與生活中的化學視角。
本節重中之重是過程與方法,在原有教材基礎上創新性運用教材,通過模擬實驗探究問題,掌握實驗分析、設計能力,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也是本節的重點之一,以社會問題為中心,學會將理論知識聯系實際并應用于實踐,感受并贊賞化學對于改變個人生活和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
3、重難點分析
(1)重點:酸雨及溫室效應的成因及危害。
(2)難點:實驗設計及探究。
本節重點分析酸雨及溫室效應的成因、危害,從化學理論的角度更加清晰具體地認識這些環境問題。 實驗設計與探究是通過自主的調查和研究來認識和解釋自然的活動,是一種自主建構的活動和思維的過程,并且重視交流與合作,因此其作為本節難點。
三、教學方法分析
1、情景激學,通過自然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2、實驗引導,通過模擬實驗,引導學生分析討論。
陶行知先生說:“好的教師,不是教書,而是教學生學,教學生不僅學會,更需要教學生會學”,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本節采用情景激學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主動探索為主,教師的引導、點撥為輔,基于對化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借助實驗探究法升華理論,并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突破重難點,提高課堂效率。
四、教學過程分析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通過游覽世博乘坐綠色巴士情景的創設導入課題,以化學問題為中心,激發學生思維和求知欲。
(二)學生討論,認識環境問題,
宋代哲學家朱熹說過:“學貴善疑”,懷疑—問題—思考是學有成就的必要條件,以環節一的情景為鋪墊,呈現問題鏈,層層遞進,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目前,環境問題越來越嚴峻,能源的合理利用、低碳、環保被提上日程,通過學生的積極討論,結合圖片重點分析酸雨及溫室效應。
(三)模擬實驗,尋求解決途徑。
實驗一,酸雨的形成,老師設計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分析,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要介紹實驗設計的原則要求及注意事項,然后通過課堂演示,達到模擬自然情景的效果,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視覺與聽覺的結合更利于記憶,實驗中,點燃酒精燈和硫粉后可以觀察到酸性石蕊試紙和pH試紙都變紅了,由這種實驗事實得出酸雨pH小于7,具有一定的腐蝕性這樣的結論,接著展示圖片資料,學生觀察總結酸雨危害。
實驗二,溫室效應。實驗一側重教師活動,實驗二則側重學生活動,在實驗一中有了對實驗設計知識的掌握,在這里強調分組合作設計模擬溫室效應實驗,親自體驗通過實驗進行探究規律的活動,充分運用學生的發散思維及創新思維。一定時間后,設計好的同學以自己設計的實驗裝置開始實驗,沒有設計好的同學以我提前設計的實驗裝置圖進行實驗操作,做好因材施教,操作結束后,由同學總結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真正做到手腦并用、做學合一、理論與實際并行、知識與技能并重。最后再次通過播放一組圖片資料歸納溫室效應危害。
(四)走進世博,感受新型能源,
承接環節一情景,展示世博場館:中國館,不僅帶學生領略雄偉的建筑,更重要介紹中國館多方面充分利用了太陽能。倫敦零碳館,除了采用太陽能實現能源自給自足,還利用了生物質能發電,圖中的風帽還起到通風降溫的作用。日本館,依然帶學生感受新型能源在場館中的應用,真正做到了將化學應用于社會,開拓學生視野,學會用從化學的視角看生活。新型能源中除了太陽能,生物質能還有哪些呢?最后整體介紹新型能源,圖文并茂,促進理解,升華理性思維。對于新世紀的我們,在能源的綜合利用與環境保護話題上,已經不再是一個口號,我們需要做的還有更多。并且,向學生傳達一種理念:化學讓生活更美好!
五、板書設計
第四章 第二節 能源的綜合應用和環境保護
一、燃料電池
氫氧燃料電池:2H2+O2 = 2H2O
二、酸雨的成因及危害
1.酸雨成因:a、硫酸酸雨
SO2+[O] = SO3
SO3+H2O = H2SO4
SO2+H2O = H2SO3
H2SO3+[O] = H2SO4
b、硝酸酸雨
NO+[O] = NO22
2NO2+ H2O = HNO3+HNO2
2.酸雨的危害:
使大片森林死亡,農作物枯萎;使湖泊、河流酸化,毒害魚類;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跡的腐蝕和風化過程;危及人體健康。
三、溫室效應的危害
地球上的病蟲害增加;海平面上升;氣候反常,海洋風暴增多;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積增大。
四、新型能源
氫能、太陽能、地熱、風能、生物能、海洋能
六、參考文獻
【1】裴傳友,熊言林,阮志明.檢驗煙花爆竹燃放中產生的的實驗.設計與思考[J]化學教育,20xx,29(3):59
【2】吳興華,袁詩海.酸雨模擬實驗設計.化學教學,20xx. 05:9-10
【3】陳錦.溫室效應模擬實驗的商榷【J】.化學教育,20xx,29(10):61
【4】婁進,劉小敏.探究多彩的化學實驗與教學設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71
【5】A.K.貝茨[美].《氣候危機——溫室效應與我們的對策》.1992,03,第1版
【6】呂康社,王欣. 新課程理念下開展STSE教育的思考[J]. 陜西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報,20xx,(02)
【7】 劉玉僧. 模擬實驗及其教學[J]. 科學課, 1994(05)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電磁鐵》是八年級下冊物理第九章第四節的內容,本節內容是繼上節課“電生磁”之后的應用性學習,是電流磁效應的重要應用。本節課通過教師的演示實驗和學生的探究實驗,研究怎樣使電磁鐵的磁性更強,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完成電磁鐵的實驗,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歸納出電磁鐵的特點和磁性強弱的決定因素。本節課探究結論由學生自己得出,易于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關于電磁鐵的應用方面主要體現了“物理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了解什么是電磁鐵,知道電磁鐵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②、了解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
2、過程與方法
①、經歷探究電磁鐵的過程,體會控制變量的方法。
②、體會評估和交流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應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探索科學的樂趣,養成主動與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4、教學重點:讓學生經歷探究電磁鐵磁性強弱的過程。
5、教學難點:體會控制變量的方法。
三、說教法和學法
這一章的知識比較抽象、難理解,所以為了化難為易,本節課我以實驗為主,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其主體作用,課堂上創設民主、平等、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加強與學生的合作。
四、說學情分析
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等,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讓學生在充分觀察、思考后并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歸納、總結出說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學生已經做過多次實驗,有一定的經驗,但本實驗不好做,效果不太明顯,需要老師的引導。
五、說教學過程
1、復習舊知識,,注重知識的聯系,以便更好的學習本節課的知識。
2、出示學習目標,明確學習目的。
3、啟發思考:若在螺線管中插入鐵芯,它的磁性會發生怎樣變化?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后,引出電磁鐵的定義。并提供器材給學生,自制電磁鐵。
4、提問學生電磁鐵在什么情況下有磁性,什么情況下磁性消失?從而導入實驗探究的目的。
5、根據想要探究的目的,由學生說出實驗所需要的器材、實驗的目的、實驗方法,主要是想培養學生科學探究意識,體驗探究過程,提高探究能力。
6、學生動手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并得出結論。
7、引導學生根據以上實驗探究,總結電磁鐵的'優點。
8、通過學生的預習及查閱相關資料,由學生說出電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
9、引導學生談談本節課的學習收獲與體會。
10、鞏固練習,使學習的知識得以應用。
11、布置作業。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松坊溪的冬天〉〉是“二期課改”小學語文三年級上的一篇教材。文本是一篇借景抒情、情文并茂的散文詩。作者滿懷感情,描繪了自己曾經住過好些日子的一個高山地帶的小小山村——松坊溪冬天秀麗的景色,抒發了對大自然,山村的熱愛與贊美之情,是一首松坊溪的贊歌。
二、教學對象分析
我借用的三(1)班絕大部分學生喜歡看課外書籍,善于自主積累課內外的好詞好句。因此,在本課的教學活動中可以借助學生的這個長處,引導學生將已內化的知識和本課新積累的詞語靈活運用在課堂的說話練習中,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另外,該班經過二年多的小班化教學,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比較強,故而在閱讀教學中,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在組長的帶領下自主學習課文。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發展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 教學目標設定
(一)知識與技能:
1、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絨”等4個生字和“柳絮”等6個詞語,尤其是“坊”讀音,“覆”和“絨”的字形;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在此基礎上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試著背誦全文;
3、知道課文的寫作順序,體會課文應用比喻、排比把“雪景”寫得生動、形象的方法;
4、積累文中描寫雪的語句,仿照課文的方法,學說一段“雪景”:
(1)學有余力的學生運用課內外積累的語句仿照課文,展開豐富的想象,創造性地、生動地描繪雪景;
(2)學有困難的學生能運用課文中的語句,選擇一個片段描繪雪景;
5、教學重點,難點:
仿照課文的方法,學說一段“雪景”;
(二)過程與方法:
1、應用媒體、自讀、聽寫、合作、提示等方法,在語言環境中識字、記詞;
2、借助音樂陪襯,通過自讀、引讀、賽讀等方法,領會文本的詩情畫意,培養頌讀的感情;
3、組織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品詞品句,體會課文運用比喻、排比把“雪景”寫得生動、形象方法,領略松坊溪滿天飛舞的白雪花和千姿百態的冰雪世界;
4、設計單項嘗試,提供雪景場面,運用積累和內化的語言展開想象,說一段雪中的景色;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松坊溪冬天雪景之美,培養學生品味、欣賞祖國的語言文字之趣;
2、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對大熱愛自然之情;
四、教法學法設計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受教育者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要求教育活動的組織者由觀點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受教育者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要求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與教育結構、全新的教育方法和全新的教育設計開展教育活動”。
根據“建構主義”的這一理論,我在本課教學中為學生搭建了以下“建構”平臺:由感受→感知→感悟;由感悟→嘗試→模仿;由模仿→拓展→生成。而這樣的三個建構平臺,又是以“讀”這條主線來貫穿的:即:通讀梳理,萌發學趣感受美;誦讀品味,誘發情趣感知美;引讀鋪墊,激發理趣感悟美。學生的學習由學趣→情趣→理趣,逐步上升。有興趣,就會參與;有情趣,就有真情的感動;有理趣,就有深切的感悟。最終使學習過程進入認知與情意和諧統一的軌道,不僅整堂課保持著旺盛的學習之趣、探究之情,而且引發理性的思考: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應用什么方法把松坊溪冬天雪景之美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應當說,這就是學法的歸納和提煉,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學力。
(一)通讀梳理,萌發學趣感受美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布魯納也說:“學習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可見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求知探索的內驅力。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潛能,使有著個體差異的學生都能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并在教師富有情趣的教學藝術誘導下,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在趣味中獲知,在求知中生趣,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比如,以音樂為背景,以媒體為“中介”,展開與學生的談話,創設一個愉快寬松、和諧互動的教學環境來引入課題,步入松坊溪。讓學生通讀課文,找一找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講一講你讀了課文后的感受。這樣做可謂是一舉數得,既幫助學生讀正了字音,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又初步感受到松坊溪雪景的美,萌發了學趣。
那么松坊溪雪景的美,又是如何生動、形象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呢?這樣,很自然地引入到對文本的深入學習。
(二)誦讀品味,誘發情趣感知美
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通過學生親身的主動參與、探索,才能使他們主動地得到發展,真正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學習的主人。因為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在學習中獲得知識,真正做到像葉瀾教授所說的“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
據此,我應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課文片段讀一讀,并講一講你喜歡的理由。這樣做的目的是著眼于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學習情趣的誘發。讓學生在媒體的幫助下,通過自主品讀、相互交流,發現、體味文本是應用比喻、排比寫出了松坊溪滿天飛舞的白雪花和千姿百態的冰雪世界。從而使學生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達到有滋有味的情感誦讀。這樣不僅使學生產生一種感情的升華,而且是學會品味,體驗學法的一種培育。
對于朗讀,特級教師張慶老師有個巧妙的比喻,他說學語文好象是“布云彩”,“云”布得越厚,雨下得越大。修訂大綱明確要求:“要重視語言積累”。朗讀是積累的前提,熟讀才能成誦。學生通過對語言的反復朗讀,形象與聲音最終以詞的形式定格于大腦皮層中。因此在教學描寫雪花,溪石,石橋的時候,先以品詞品句著手讓學生感悟言語的凝煉,詩的情致,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自己也來說說下雪時的
(三)引讀鋪墊,激發理趣感悟美
建構主義指出:教育組織者應當成為受教育者主動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同時在相應的教育預設、教育過程、乃至教育反思中,都必須強化“主導-主體”的對話、合作、溝通,強化生命的動態互動,以使教育活動符合青少年的實際,激起受教育者的內需。
這就是說,教師的適時引導、適當點撥,對于“教學難點的突破,重點的落實”無疑是十分重要的。尤其重要的是:要在整堂課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為“教學難點的突破,重點的落實”做鋪墊、筑臺階。“預設”有利于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有利于分段思考,有助與逐步達標,因此往往會獲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在解決“難點”——仿照課文的方法,學說一段“雪景”之前,我就采用了引讀、想象、單項說話等方法,創設多種思維平臺、語言實踐平臺,為完成這一教學目標“鋪路架橋”,使學生站在更高的層面上來“理性”地觀察、思考,著眼于認知過程內在邏輯的呈現,使學生對文本的表達手法有所發現、有所領悟,從而達到能靈活運用、創造性地說話。
四 練習設計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它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一山一水,一詞一句,只要審美主體加以想象,無聲的文字符號就會變成充滿激情的語言,無形的畫面就會變成栩栩如生的景觀,隱匿于字里行間的美就會自然地跳脫出來。”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挖掘教材的潛在因素,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去大膽創新,拓展學生語言文字的積累和應用。在教學完“下雪了”片斷后,我讓學生說說你見到下雪時的景色或雪花是怎樣的?“雪止了”這是一個靜中帶動的雪世界,再讓學生說說自己見到的一道道風景,欣賞雪止后的銀裝素裹。
五 板書設計
《松坊溪的冬天》溶入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描繪出一個個詩情畫意的境界,使人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為幫助學生理清作者寫作的順序,我設計了以文本脈絡為主線的板書,以幫助學生理解和背誦。
附板書:
下雪了 雪花 白雪紛飛
溪石 多姿多態
石橋 潔白如玉
雪止了 近處
一個發亮的白雪世界
遠處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愛護水資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上冊(人教版)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教材主要介紹了水資源概況和水資源保護兩部分內容。
水資源概況,一方面從儲量上說明水的豐富,另一方面從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上說明水的短缺,教材主要通過一些數據和圖表來說明水資源情況,如利用幾組對比數字突出我國大部分城市用水緊張的現狀,意在強化學生的愛水、節水意識。
水資源保護是從節約用水和防治水污染兩個角度談的,同樣闡述不多,以圖、表代文字。這里只給學生關于節水和水污染問題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和思想,具體的內容留待學生在課內外的一些活動中自己去尋求、獲得。本課題后的調查與研究和習題就是在引導學生進行這類活動。這樣既體現了本課題最基本的教育目的,又給教師的發揮和學生的探索留下了較大的發展空間。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世界和我國的水資源狀況,水體污染的主要來源和危害。
(2)認識保護水資源的重大意義,明確如何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
(3)初步學會寫調查報告,圍繞課題制作學生作品。
過程與方法:
通過調查采訪、查閱文獻、網上搜索等方法,收集有關水資源及其利用、保護等信息;對收集的信息進行整理、分析、提煉和歸納。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學習用辯證的方法看待水資源的豐富和有限。
(2)在學習活動中增強團結、協作的合作意識,以及關心社會、為社會做貢獻的社會責任感。
(3)認識網絡資源在學習中的作用。
3、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保護水資源的重大意義
二、學情分析
山區農村的水資源比較豐富,水的污染程度也比較輕微,學生對水資源的缺乏和水的污染缺少感性認識;學生愛好電腦也喜歡上網,但只會在網上游戲而不知道如何利用網絡來學習。
三、教法和學法
為了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本節課要在網絡教室里進行。
教師通過展示多媒體素材創設教學情景,制作網絡課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設置學生任務來驅動教學目標的實現。學生采用自主性學習、協作性學習、探究性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法。
四、教學準備
1.教師:收集多媒體素材,制作多媒體課件。
2.學生:自主分成小組,對學校、家鄉的水資源現狀、使用以及污染程度進行調查。
五、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
(1)運用多媒體展示一組《美麗水景圖》,通過欣賞大自然水體的美麗,讓學生感受到是水把大自然打扮得絢麗多彩,水是人類不可缺少的好朋友,從而產生熱愛祖國山水的感情。
(2)播放一段《走訪環保專家》的錄像資料,讓學生初步了解到我國水資源的缺乏以及水資源的污染和浪費,激發起學生的水危機意識。
(3)出示“國家節水標志”圖,引導學生先思考,再通過網絡搜索,查出“國家節水標志”圖的準確含義,讓學生初步體驗網絡在學習中的作用。
2、自主學習:
(1)打開課件,點擊“學習目標”。
(2)在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課件,圍繞學習目標進行自主性學習。體現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需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精神,是教學所探索的核心
為了突出本課的重點,我在課件中收集了豐富的文字材料和錄像資料,設置了幾個優秀的有關《水資源保護》網站的鏈接,學生能方便的點擊相關鏈接查看具體內容,通過查看這些內容,能深刻的認識到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從而也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山區的信息比較閉塞,好在今年國家給我們配備了遠程教育資源衛星接收系統,從此我們山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外面優秀的教育資源了,《校園主頁》上有《臺》和中央電教館的《中小學遠程教育資源》的鏈接,學生點擊這些鏈接也能查看相關內容。我設置的《同步練習》有兩個目的,一是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二是告訴學生,生產紙需要很多木材和水,在我們的學習或生活中盡量減少紙的使用而充分利用網絡的功能,如這次的練習通過電子郵件上交給老師,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只強調個別化學習是不夠的,我在課件中設計了與校園論壇的鏈接,教師引導學生參與交流,給學生提供合作學習、交流學習成果的空間。
(愛護水資源)說課稿,標簽:初中化學說課稿模板,化學說課稿,
在學習中,學生會有更多的學習自主權,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和需要來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看、多聽幾遍,感興趣的地方可以深入地了解,學習的過程中沒有教師苦口婆心地灌輸,學生反而能更主動、更快樂、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
3、學生作品制作:
開放式的自主學習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如果不采取積極有效的辦法,部分學生是很難實現學習目標的,我采用任務驅動法,設置了任務:
(一)每一位學生寫一份關于家鄉、學校水污染和用水情況的調查報告,找出問題并提出整改方案;
(二)分小組以《愛護水資源》為主題,制作一個學生作品:學生網站、演示文稿、化學墻報(選其中的一項)。
素材來源于網絡搜尋和社會調查,在小組長的帶領下,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既增強了學生之間團結、協作的合作意識,又培養了對信息的整理、分析、提煉和歸納的能力。
4、作品展示:
在校園內張貼化學墻報,邀請學校領導和老師參加學生的社會調查匯報,觀看學生網站和演示文稿的展示,向全校的師生進行愛護水資源、保護環境的宣傳,一是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二是可以增強化學與社會生活的聯系,使學生樹立保護環境,熱愛家鄉的觀念。
5、總結評價:
總結經驗,找出問題,尋求解決方案,為以后的教學積累經驗。將優秀的學生作品發布在校園網上,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
六、設計理念
設計這堂課,主要依據《化學課程標準》中的一些精神,使學生“懂得運用化學知識和方法去治理環境污染……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引導“學生從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逐漸學會“用”化學,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自然的關注程度。另外,我想把化學教學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功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擴大信息時空,提高學習效率。”
【【推薦】說課稿4篇】相關文章:
說課稿模板說課稿范文11-08
【推薦】幼兒園說課稿模板錦集八篇08-02
【推薦】幼兒園說課稿模板匯總十篇07-28
《春聯》說課稿12-16
春聯說課稿11-12
《 春酒 》說課稿03-15
《畫風》說課稿02-26
《水》說課稿12-21
《船長》說課稿12-20
觀潮說課稿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