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禮贊優質說課稿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白楊禮贊優質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白楊禮贊優質說課稿1
一、 教材的處理
《白楊禮贊》是省編語文教材第四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單元的要求是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其作用,初步學會應用這兩種表達方式,提高寫作能力。這一單元要求是第三冊“散文中的記敘和描寫”的深化。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現代文除“能領會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思路”外,還應“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和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白楊禮贊》這篇散文以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為抒情線索,運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歌頌了整個中華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同時嚴厲斥責了一些賤視民眾的頑固分子。愛憎分明,感情熾烈,有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尤其是它那質樸的語言,新穎巧妙的構思,成功地運用象征、比喻、排比等手法,更是令人贊嘆。
我的教學設想是,把本文的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通過朗讀訓練,品析語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象征手法。第二課時以討論和對比閱讀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作用。本說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據此,我把第一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第一,引導學生進入散文的意境,領會文章所抒發的強烈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及象征手法。第三,感受中華兒女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蘊深遠。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理解象征手法的運用,并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但初中生還是第一次遇到運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
二、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這是一篇抒情散文,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采用創設情景、指導朗讀、品析語言等方法進行教學。
列寧曾十分強調情感對人的認識和邏輯思維的調節作用,他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與情緒。如上課時,采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北高原雄壯的畫面,播放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雄姿,配樂朗讀,運用直觀形象的板書等等,以此促進學生的理解,使之進入情境。
當然,“文學的本質是始于感情而終于感情的。文學家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總是要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樣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讀這篇文章,除了創設情景外,還要通過指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傾吐的情和意,所闡發的哲理,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
《白楊禮贊》一文構思巧妙,感情濃郁,要讓學生體會文中所抒發的贊美之情,光靠讀還不夠,還要引導學生品析語言,品析文中反復句從“那”到“這”的變化,品析排比反問句逐層擴展的象征意蘊(可以用替換的方法,換成陳述句加以體會)。還要品析“撲入”、“主宰”等傳神的詞語。
三、 學法的點撥與指導
朗讀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透徹,朗讀才能傳情達意;對課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正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詞句熟悉,朗讀才會有準確的發音、停頓、重音。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實施朗讀訓練。
1、 把握基調
把握基調對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讀出文章的內蘊情感,必須把握文章的朗讀基調,引導學生以作者之心感受熱情贊美的感情基調。
2、 讀出感受
本文的朗讀基調確定以后,還要仔細揣摩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并由此獲得自己的真切感受。有了一定的感受,再去朗讀,通過有聲語言表現出自己的感受來,便會進一步增強對文章的理解。
3、 讀出節奏
文章的節奏,包括語句的停頓、語速的快慢和重音的體現等,通過節奏的訓練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在訓練中,我先把停頓、語速和重音的一般規律告訴學生,讓他們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本領。對某些特殊句式,如三個反復句,一組排比反問句,則先讓學生討論其讀法,再去揣摩感受,怎樣讀才最能夠體現出文章的感情。
四、 教學媒體的使用
主要運用錄音機、實物展示臺、多媒體課件。
五、 教學程序設計
首先,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北高原單調而無邊無垠的畫面,再接著播放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雄姿。選用富于節奏變化的、雄健的鋼琴曲作為背景音樂。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產生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反應。
第二步,配樂朗讀,激發興趣。通過配樂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第三步,課堂提問,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我所設置的問題是:你能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用“作者贊美了……的白楊樹”的句式說一句話嗎?例如,“作者贊美了力爭上游的白楊樹。”……學生會很快找出并說出很多句子,以此了解白楊樹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追問:作者是從那些方面來贊美白楊樹的?學生討論后可以知道,是從生長環境、外部形象,內部氣質等方面。
第四步,指導朗讀。重點指導第二節,學生自己揣摩3~5節。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給學生提供了獨立活動、獨立思考的機會。
然后要求朗讀描寫白楊樹形美的段落。女同學讀第一層,要讀得清脆、柔美;男同學讀第二層,要讀得豪爽、有陽剛之氣。在哪里分層,同學們自己去商量,怎樣才能讀出白楊樹的美,請大家自己體會。因為這里的層次很清晰,學生完成應該沒問題。之后再追問一下劃分的依據,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再上升一個層次。
第五步,齊讀第7節,揣摩讀法。討論一組排比反問句的讀法。先要求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然后去朗讀,看效果怎樣。再讓學生思考,四個問句能否調換順序。讓學生明白,這組排比反問句的意思是逐層深入的。
之后再追問:文章的題目是《白楊禮贊》,這里卻寫了其他內容,是不是離題了。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托物言志的寫法。這里采用了象征手法。教師簡要介紹什么是象征,象征與比喻的區別。再提問:文章第5節描寫白楊樹的外形特征與象征意義有無聯系?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明確,這是象征的基礎。并進一步追問這外形的具體象征意義,形成板書。
第六步,品析語言,深化理解。引導學生品析“撲入”、“主宰”以及反復句出現的“那”、“這”等詞的傳神之處,以及反復句、排比局、比喻句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之妙。采用“刪一刪”、“換一換”等方法加以體會。
第七步深情朗讀,課堂小結。為了檢驗全體學生對朗讀技巧的掌握情況以及所定目標的完成情況,鼓勵學生對課文作小結,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然后教師提出朗讀要求,全體學生深情朗讀全文。
第八步,布置作業,要求學生完成練習一,以及練習五。
六、 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內容和形式統一。設計的原則是:求實、求新、求精。
白楊禮贊優質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白楊禮贊》是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主題是“詠物抒懷”,是一組描寫大自然動植物的文章。與第二單元“道德修養”、第五單元“人生體驗”、第六單元“精彩演講”共同組成了人文色彩濃郁的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本。本單元可以說是進行學生人文熏陶的基礎,在本單元學習結束時,學生對“借物抒情”這種表現手法要能做到靈活運用。蘇教版語文課本的一個共同點就是人文性強,語文工具性的強調相對較少,所以要求我們在教學時應靈活一些,也不可忽視語文的工具性。
2、教學內容:《白楊禮贊》是茅盾散文的代表作,寫于1941年3?月,當時抗日戰爭正進入最艱苦的時期,北方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堅強不屈,團結抗戰,建立了強大的抗日根據地,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茅盾以這篇散文歌頌了北方軍民團結抗戰、奮發向上的精神品質,進而歌頌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品質。在散文中主要運用了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表達方式上還運用了抒情和議論。
二、學情分析:
1、心理學告訴我們: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有一定的抽象思維,但以具體形象作支柱,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發展,有較強的表現欲。因此我們通過多種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各方面的認知的發展。
2、學生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如能主動預習課文、課后復習課文等。已經學習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學生對分析修辭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礎。
三、設計意圖:
本文的設計,遵循以下幾個思想原則:
1、力求突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特征,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還給學生。
2、通過精心設計思維訓練和語言訓練,以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整體的感受和把握。
3、“美文需要美教”,通過朗讀、賞析,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主動感知,探索求真,展現自我。
四、教學目標的確定
《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將教學目標界定為以下三條:
1、自習生字,品味文章用詞的準確性,積極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2、準確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在朗讀的基礎上品味課文準確、優美、富有感情的語言。
3、學習該文的象征手法,理解白楊樹所象征的革命品質,感受中華兒女的奮發向上的精神。第1、2條作為能力訓練目標,第3條作為德育訓練目標。
五、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蘊深遠。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理解象征手法的運用,并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但初中生還是第一次遇到運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
六、教學方法的確定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
1、誦讀法對于初中生來說,怎樣把實際與作品內容結合起來,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我采用誦讀法,主要有錄音范讀和學生自由朗讀等形式。
2、發現點拔教學法對于形象思維,通過精心設計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形象,并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內涵。
3、練習法練習能夠及時反饋課堂教學的效果,采用仿說練習的方式,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4、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學生對白楊樹也不了解,本課可以嘗試利用多媒體制作CAI課件,精心編輯文字、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創設一個優美的畫面,輕松活潑的學習散文的良好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七、學習方法的指導
學生在充分預習、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必須掌握以下學法:自主學習法要求學生必須學會使用工具書,養成看課文注解,自學課文的好習慣,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后及時復習鞏固等。誦讀品味法這一篇散文語言優美,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后,能通過反復朗讀品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誦讀和品味達到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品味文中優美的語句,培養學生對散文的閱讀欣賞愛好,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精神。創造性學習法要求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大膽創新的精神,學會品味、感悟、遷移、轉換,才能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新的東西來,嘗到學習與創造的成功的喜悅。
教學過程由于教材規定的教學課時是一課時,所以要充分利用課前的預習和課后的練習,再進一步的緊扣教材,結合教學目標,妥善處理教學過程,完成教學目標。
(一)布置預習,課前交流:
1、利用工具書,把不認識的字詞注上音并識記字形、字義。
2、劃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為什么。
3、收集有關茅盾的介紹和白楊樹的圖片。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語文的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課堂學習做準備。
(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由四大塊組成:
第一塊:導入新課。出示白楊樹的圖片,簡要說一說畫中白楊樹的特點,并適當展開聯想,說說應用哪些詞形容白楊樹比較適合。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之上,自然地就過渡到茅盾先生在課文第五段對白楊樹外形描寫的學習,感受白楊樹的形態美,并指導朗讀。第二塊:整體誦讀。
1、錄音范讀。根據錄音的朗讀特點,思考該怎樣讀,為什么要這樣讀,同時體會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
2、學生自由朗讀,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理出形象,并思考:作者對白楊樹還做了哪些描寫?然后分析問題,小組討論。第三塊:問題點撥。
1、要求學生將第七段中四句反問句改成陳述句,能否調換位置,并比較、朗讀、感受白楊樹的內在美。并歸納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教師要介紹什么是象征,象征與比喻的區別。再提問:文章第5節描寫白楊樹的外形特征與象征意義有無聯系?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明確,這是象征的基礎。并進一步追問這外形的具體象征意義。讓學生體會文章的層次美和象征美。
2、請學生用上節課所學《海燕》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文章開頭對黃土高原的描寫以及最后對貴族化的楠木的描寫有何作用? 并體會白楊樹的生活的環境美。
3、文章的題目是《白楊禮贊》,這里卻寫了其他內容,是不是離題了。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托物言志的寫法。第四塊:品讀賞析。再次自由朗讀課文,采用“刪一刪”、“換一換”等方法加以體會。用詞美: 偉岸 ,正直,樸質,嚴肅;溫和;堅強不屈,挺拔。句式美:難道A;難道B;難道C; 難道D。段式美:抑;揚。情感美: 淺;深。象征美:物;人;神。第五塊:拓展延伸。結合課文,仿寫抒情句:
1、當你在茫茫的竹林(深林,雪原,高原…)走過,難道……難道……難道……難道……
2、讓那些 人們去贊美 的牡丹,去鄙視這 的蓮花 我要高聲贊美蓮花!
(三)課外作業:
1、選擇課文中喜歡的語段熟讀并背誦。
2、課外閱讀茅盾的《風景談》。
3、就生活中的某種植物,學用象征手法學寫一段話。
八、說課小結
本節課的內容較多,有些問題學生可能較難把握,教師不必強求學生面面俱到,而是以點及面,理清學生容易接受的路子。重點放在學生的品味精彩的語句和對全文主旨的理解上,品味這篇散文的語段層次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做到一學一得。在老師的點撥之下,同時鼓勵學生去“發現”文章的特色。發現的,可以是疑問,也可以是心得;可以是內容的把握也可以是詞句的揣摩。“發現”既沒有限制,又沒有止境。教師只作適當的點拔,讓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去感悟,從而加深對主旨的認識。
白楊禮贊優質說課稿3
一、說教材
《白楊》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走進西部”的第三課。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把握主要內容,聯系上下文,體會優美的語言和含義深刻的句子,想想這樣寫的好處。草原這課的重點是體會優美的語言,本課的重點就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文章以白楊為線索寫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著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謳歌了邊疆建設者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繼續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三是加深對西部的了解。
教學目標。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教學目標確定為: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新、撫摸”等詞語;體會借物喻人的寫法。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重點: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
難點: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二、說學情
學生進入五年級下學期的學習,已經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通過找重點句來理解課文,初步有了朗讀、想象能力,但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所蘊涵的道理還有一定的難度,老師應該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及個別差別,有的放矢,讓每名學生在本節課各有所獲。
三、說教法
根據學情我特制定本文教法如下:
1、讀書指導法: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誦讀課文,從讀中學,從讀中悟,讓學生在讀書聲中理解課文內容,受到優美文字的熏陶。
2、談話法:在教學過程中,多次采用談話法,讓學生自主討論,匯報自己的收獲。
3、直觀演示法:在教學過程中,出示白楊樹圖片,直觀形象的展示,有且于學生對白楊樹特點的理解。
四、說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自讀自悟法、朗讀感悟法、圈點批注法、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五、教學程序
根據以上內容,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細讀課文,感受風景美與人情美;
(四)總結拓展
〈一〉談話激趣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在課堂教學中,要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首先要抓住導入課文的環節,一開始就能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開課之初,通過談話的方式,問學生“在廣袤的大西部生長著一種生命力極其,頑強的樹,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樹嗎?”(板書課題)然后讓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白楊樹的資料。通過師生的談話,激發學生了解白楊樹的興趣,做好學文的情感鋪墊。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語言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
因此,教學中首先出示生字。書寫上的疑難字“疆”,“陷”。
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才能正確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讓學生選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課文按什么順序寫?寫了什么事?理清文路為下一步的學習埋下伏筆。
〈三〉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都在這一環節,所以我分了以下幾步完成教學任務:
(一)體會白楊樹特點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就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這一環節我首先提出主線問題:
1、默讀課文,用“——”畫出描寫白楊樹特點的句子,并將自己的體會在旁邊做上批注。課程標準要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在此環節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圈畫批注”。如:重點詞語,動作,外貌、神態、語言、心理等描寫,批注可以一兩個詞即可。
2、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所以在匯報環節,引導學生抓住“高大挺秀,從來,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等重點詞語理解白楊樹“高大”“筆直”外在特點。進而從這些外在特點體會它“忠誠無私,盡職盡責,不怕困難和堅強執著”內在品質。這樣本課的重點也就突破了。最后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白楊樹特點的這段話。通過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出自己對作者及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
(二)體會人物的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因此教學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學習、討論:爸爸和白楊有什么相似之處?爸爸只是在說白楊嗎?爸爸沉思些什么,為什么嘴角會露出微笑?找出課文的有關詞句加以體會。
引導學生理解邊疆建設者也要有忠誠無私,盡職盡責,不怕困難和堅強執著的品質,這與白楊樹的內在品質不謀而合。爸爸贊美白楊樹,實際也是在贊美邊疆的工作者。從而領悟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法。這樣“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這個難點也突破了。有了上述鋪墊,理解了課文最后一句的含義,小白楊迎著風沙成長起來,想到孩子在父輩的影響教育下,也一定會像小白楊樹那樣在邊疆茁壯成長。最后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全文,使人物形象鮮活起來,進一步體會人物的精神,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四〉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本文作者運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法通過寫白楊樹的品質來贊美邊疆建設者,并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夠成為邊疆建設者。
孩子寫一寫“我心中的白楊”,讓學生把所思所感表達出來,由讀到寫,讀寫結合有利于遷移內化所領悟的寫作方法,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