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說課稿范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峽說課稿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峽說課稿1
我今天說課的篇目是《三峽》,現在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幾個方面談談本文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三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教學內容。是酈道元抒寫三峽風光的游記散文,是《新課程標準》推薦的古詩文背誦篇目,也是初中階段的一個重點文言篇目。三峽是萬里長江上最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畫廊。其間全長193公里。三峽由瞿塘峽、西陵峽、巫峽組成。瞿塘峽以"雄"名世,西陵峽以"險"著稱,巫峽以"秀"見長。三峽以其壯麗的風光激發了眾多文人的靈感,留下了許多千古流傳的詩篇。《三峽》是我國南北朝時期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所作的一篇寫景散文,它以簡潔凝練、富有概括力的語言描繪了長江三峽四季風光之美,歌頌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抒發了對祖國山河的摯愛之情。文壇巨擘余秋雨曾對《三峽》作過高度的評價:此文用了最儉省的文字,描述了三峽春冬之時的“清榮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澗肅”,使后人再難調動描繪的詞章。此語足見《三峽》的藝術價值。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注重選文的思想性 、審美情趣 、文化內涵”是調整后教材的突出特點,結合本文寫景精煉優美,與學生熱愛自然的心理形成共鳴的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①德育目標: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感情。
②知識目標: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積累文言詞語;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內容
③能力目標: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欣賞和寫作能力。
⒊教學重點和難點:
《新課程標準》對八年級階段的學習要求是:“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理解基本內容”,“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語感。” 八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及本文特點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作如下安排:①教學重點:積累文言詞匯,體會三峽的景色美以及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手法。②教學難點:體會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說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
1、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 ”” ,“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據此,本課擬以點撥法進行教學,課堂上指導學生聽讀、試讀、齊讀、自由讀、評讀、品讀,通過朗誦來感悟文章的內容,做到理解成誦,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點撥的過程中,鼓勵他們在交流、啟發、爭議、展示自我中主動獲取知識,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據此我設計了“整體感知——品析語言——拓展延伸”的教學過程,以點撥法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2、以教師點撥法為主,輔以相應的教學手段。
①三峽風光的相關掛圖
②課文朗讀磁帶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新知識前,要具體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困難、心理特征及發展趨向,從而有針對性地確立學習的方法。在本課教學中,強調學生課前認真預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堂以學生誦讀法、討論法、自讀法為主,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幫助學生完成重難點的突破。 隨著《新課標》的頒布,隨著教改的深入,我正力求打破傳統,變學生的“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收獲的不僅是知識和技能,而且是過程和方法、情感和價值觀。
四、說教學過程:
1、導入課文,激發興趣。
著名學者余秋雨說過這么一件事,一個外國朋友曾經問他說:“中國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訴我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嗎?請只說一個。” 同學們猜是哪個地方?(三峽)那么,三峽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這節課就讓我們追隨著酈道元,一起走進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峽,去領略三峽的無限風光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請同學們欣賞張掛的三峽風光圖片,談談自己對三峽的看法。
2、聽配樂朗誦,整體感知作品內容。
聽磁帶的配樂朗讀,讓學生初步感受文章的美;提出閱讀要求,要求學生自主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節奏、讀順文意;再通過教師范讀,并指導學生朗讀,注意字音、節奏、重音和停頓。然后指名朗讀,教師指導。這一環節著重體現《新課標》“在教學中尤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的理念,體現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性。
這是本課的重點教學環節,旨在突破重難點,從而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
3、質疑問難,研讀課文。
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學習訓練。具體有以下步驟:
第一步:自主學習,疏通文意;細讀課文,積累詞匯。這是基于《新課標》“重點考察學生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文章大意”的要求設計的,采用小組合作實施。
第二步:精讀課文,合作交流;質疑問難,理解內容。《新課標》要求學生“能運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對作品中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這一步驟采用師生互動方式實施,以求更深入理解課文。把握課文內容和情感。同時把課后練習一的習題設計在內容的理解中。
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討論:
①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寫三峽雄偉秀麗的風光?抓住了三峽的什么特點?
②為什么描寫山勢只有寥寥數筆的勾勒?描寫江水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順序展開,而是首先寫夏季,并將春冬二季合為一體?
③作者描寫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請你找出表現形、色、聲、情的關鍵詞語,并認真體味。
討論后教師歸納:文章整體是先寫山,后寫水,作者思路清晰。寫景時動、靜結合。山(兩岸連山,隱天蔽日)水(夏:大水猛漲,江流湍急; 冬、春:素湍綠潭,清榮峻茂; 秋:林寒澗肅,哀婉凄清。)
第三步:品讀課文,體會意境;初步鑒賞,熟讀成誦。通過對課文的品讀和鑒賞,體味字里行間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景物描寫的特點。如對句子“素湍綠潭,清榮峻茂”的品讀和鑒賞,讓學生體到三峽的清悠美等等。
第四步:課文小結,情感熏陶。本文一共只有155個字,卻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羅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動有靜,可見,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確實是美不勝收的,通過對三峽山水的具體描繪,突出了三峽的雄奇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我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同學們一定能感受到作者熱愛我們美麗的祖國河山的情感,并由此激發我們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第五步:拓展知識,布置作業。
1、背誦默寫課文,分類積累文言詞語。
2、思考課文:課文《三峽》所描寫的自然風光已成歷史,如今的三峽大壩工程已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水利工程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請借鑒課文,抓住三峽工程的特點,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
3、歷代文人對三峽有過很多的贊美,除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外,請同學們搜集有關描寫三峽的詩歌。請抄寫下來,在同學間進行交流。
五、板書設計 三峽
山——奇、壯 ——雄奇美
夏: 猛、急——奔放美
水 冬春:清、趣——清悠美
秋: 肅、凄——凄婉美
三峽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三峽》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八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六單元第一課。《三峽》是酈道元抒寫三峽風光的游記散文,是《新課程標準》推薦的古詩文背誦篇目。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文特點,我確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和能力: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積累文言詞語;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三峽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壯美山河的感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新知識前,要具體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困難、心理特征及發展趨向, 從而有針對性地確立學習的重難點及教學方法。八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及本文特點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確立的教學重點是:積累文言詞語;理解文章內容。教學難點是: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對八年級階段的學習要求是:“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理解基本內容。”“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語感。”據此本課擬以誦讀、討論、探究的方法教學,讓學生小組合作借助工具書,結合注釋理解文章大意,課堂上指導學生聽讀、試讀、齊讀、自由讀、評讀、品讀,通過朗誦來感悟文章的內容,做到理解成誦。
《新課程標準》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故此擬采用討論法教學,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鼓勵他們在交流、啟發、爭議、展示自我中主動獲取知識,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
在本課教學中,強調學生課前認真預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堂以學生誦讀、討論、感悟為主,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幫助學生完成重難點的突破。
三、 教學輔助手段:
用幻燈片演示三峽風情,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四、教學過程:
1、導課
由主席詩詞導入,自然過渡到三峽,通過讓學生欣賞一組三峽圖片,激發學生興趣。
2、整體感知
讓學生借助注釋與工具書自讀整體感知課文,體悟文章的情感。教學中引導學生劃分句子間的停頓,讀懂句子。著重體現《新課標》“在教學中尤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
3、 研讀課文
通過抓寫山、水的關鍵字,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完成教學任務。
4、課外拓展,通過收集有關三峽的古今詩詞、歌謠以及三峽工程,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時培養學生積累的好習慣。
三峽說課稿3
一、教材的處理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三峽》是人教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第六單元的第二篇文章。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7—9年級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旨在通過對它們的學習,讓學生逐步接觸、了解我國古代的優秀文化,引起學生學習古代散文和詩歌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古代文學作品的美,初步了解我國古代詩歌取得的輝煌成就。感受古代詩文的美;激起學生學習古代詩文的興趣。本文在第二個文言詩文單元學生通過上一個單元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文言詞匯的積累,掌握了簡單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三峽》是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關于三峽的一段注釋,同時也是一篇很好的寫景散文。課文通過對三峽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峽景色的描寫,向我們展現了三峽的美麗風光。文章寫景生動,用詞精準,有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寫手法以及成功的運用了對偶、夸張、引用等修辭手法和襯托的寫作手法,更是令人贊嘆。
我的教學設想是,把本文的教學分1、5個課時來完成,前半個課時重在預習指導,要求學生利用注釋和工具書通譯全文,達到理解全文的基本內容的目的。第二課時以讀為主,通過朗讀、討論等手段,理解文章的美和寫作的妙處。本說案說的是這一課時。
2、教學目標:
①朗讀課文,落實字詞,理解文意,熟讀成誦。
②品析課文,引導學生領略三峽景色的美。
③欣賞課文,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筆法之妙。學習本課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手法。
3、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三峽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手法上,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這是一篇寫景散文,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采用了創設情景、指導朗讀、品析語言等方法進行教學。
列寧曾十分強調情感對人的認識和邏輯思維的調節作用,他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與情緒。如上課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三峽的美麗的風光,配上舒緩優美的音樂,用聲情并茂的朗讀和直觀形象的板書等等,以此幫助學生理解,使之進入情境,進而領會文章的美。
當然,“文學的本質是始于感情而終于感情的。文學家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識的——總是要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樣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讀這篇文章,除了創設情景外,還要通過指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和物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
《三峽》一文構思巧妙,用詞精準,特別是能準確的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要學生體會文章的妙處,還得引導學生品析語言,品析文中一些概括力很強的詞語等,以及多種修辭的運用。
三、說學法的點撥與指導
朗讀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透徹,朗讀才能傳情達意;對課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正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詞句熟悉,朗讀才會有準確的發音、停頓、重音。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的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通過初讀整體感知、再讀品析課文內容所體現的美、三讀揣摩文章寫法的妙處、四背讀積累文學作品這么幾個環節循序漸進的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同時注重知識的內引外延,課堂上安排了讀一讀、品一品、評一評、背一背,課后安排了寫一寫這些環節,重點要求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習過程中學生討論熱烈,發言踴躍。寫一寫環節主要要求學生重視對古詩文的積累,以及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指導實踐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設計
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老師領著走,學生跟著走這一方式,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學會了字詞,讀準了文章的節奏。
第一步、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組三峽的圖片,選用舒緩的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作為背景音樂,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激發學生學習三峽的興趣。
第二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全文
1、教師聲情并茂地范讀課文,讓學生初步了解文章的美;
2、提出閱讀要求要求學生自主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節奏、讀順文意;
3、多媒體課件出示練習題檢查閱讀效果。
這一環節體現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性。
第三步、再讀課文,進入文中去領略三峽的美。
品一品
品析課文,領略美景。
1、請同學們邊讀課文邊透過文字領略三峽的美,……準備用“三峽的……美”說一句簡單的話。并加上一句描寫的話。如:三峽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天空,擋住陽光。
學生自由品析三峽的美,四人小組討論,然后回答。老師總結:
三峽的山:延綿,高峻壯美
三峽的夏水:迅疾壯美
三峽的春冬:清榮峻茂秀美
三峽的秋:凄涼凄美
3、老師把話題引向課外:三峽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窮盡的?它還存在于我們的想象之中,你能再說一句想象的話嗎?
如:三峽的云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霧,似煙非煙,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麗。
第四步、三讀課文,揣摩文章寫法的妙處
1、如此雄偉壯麗的奇景,散文家酈道元卻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來描繪,且盡傳奇神,其筆法令人不能不稱奇。現在我們用欣賞的眼光來審視評說課文的美,讓學生明白:我們欣賞文章,可從語言、結構、描寫的角度(動靜、粗細、遠近等多方面)著手。
例如:課文的描寫手法美,正面落筆的“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繪出三峽的地貌特點是山高嶺連,峽窄水長;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一句則從側面烘托了三峽峰巒延綿,隱天蔽日的山勢。
2、請同學們欣賞課文,說出課文的幾個妙點來。展示幻燈片,提出學習任務(學生合作學習,自由評說)
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的寫法之妙,通過練習來提示。出示練習:
練一練
1、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一句從面體現了山巒的,山勢的;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則是描寫,以“不見曦月”襯托山的。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一句,用了手法,突出水勢。
3、本文描寫生動,寫“湍”用,寫“潭”用,寫“柏”用,寫泉用。
4、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學生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教師小結:本文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了精準的描寫以及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來表現三峽的美。
第五步、背誦課文
教師進一步點撥:酈道元真不愧為北魏的地理
學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學家的豐富游歷和散文家的風厚的文學功底,把《水經》里的一條注釋作得如此優美,真是慧眼獨具、匠心獨運。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卻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納山水草木,羅入古猿怪柏,其筆法確實精妙至極。難怪當代散文家余秋雨先生說酈道元《水經注》中的三峽,使后人再難調動描述的辭章了。這樣的美文,我們理應先睹為快,先背為幸啊。同學們,讓我們轟轟烈烈的讀起來,背起來:
我們先請4位同學試背一遍,每人背一小段,其他同學可以小聲的和背、其背、吟誦。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同學們可以在背的同時,在筆記本上作點詞句賞析積累。
第六步、尾聲
酈道元筆下的山水畫卷已成為三峽歷史的美好回憶,今朝的三峽正放射著世人矚目的光輝,有宏偉的葛洲壩工程,"高峽出平湖"紅火的三峽工地,正在成就著一個又一個的世界奇觀。三峽是我們心中永遠的三峽!三峽承載著我們永遠的愛!
第七步、知識的拓展
布置課后練習:寫一寫
歷代文人對三峽有過很多的贊美,請同學們課后搜集后去欣賞,并用楷書或行楷抄寫下來。這一環節很重要,但它的意義遠不是一道練習題那么簡單,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要注重學生的語言的積累和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的培養,我設計的這道作業題,目的就在于此。
五、說教學效果
這堂課老師講得少,學生讀得多,說得多,想得多,練得多。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老師適當的點撥、練習的合理設計,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基本上能領會文章的美,能揣摩出文章的一兩點妙處來。學生們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和課后的練習中得到美的體驗和情感的熏陶。
【三峽說課稿范文】相關文章:
《三峽》說課稿12-09
人教版《三峽》說課稿12-09
初二上冊語文《三峽》說課稿12-10
《巴東三峽》第二課時說課稿06-23
說課稿模板說課稿范文11-08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三峽說課稿11-03
初二語文上冊《三峽》教案范文11-01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三峽說課稿3篇11-03
最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三峽》說課稿07-26
《北京》說課稿范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