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說課稿
《歸園田居》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歸園田居》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二第二單元的一首詩歌,它是陶淵明歸隱后的作品。寫的是田園之樂,實際表明的是作者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心聲。學習該詩,有助于學生了解山水田園詩的特點,感受者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同時可以培養學生初步的鑒賞古典詩歌的能力。因此,它十分重要。
二、說學情
學生通過小學、初中的系統學習和本冊古詩部分的集中學習,初步掌握了讀詩的基本方法,有了一定的古詩鑒賞能力,但是還未能形成成熟的穩定的學習方式。同時,本單元學習是高中第一次接觸古代詩歌,詩歌語言上的障礙和時間上的跨度對他們來說都是學習上的困難。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為他們設置學習情境,提供合作探究的機會。
三、說目標
根據教材、學情及課標要求,我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抓住重點詞句,領會詩歌真摯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感悟內容;通過自主、合作、探究,體會作者的人生志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真確看待歸隱行為,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四、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背誦并默寫四首詩。
2、體會詩詞的意境美、語言美。
難點:激發學生想象,再現詩歌畫面,深刻體會景物描寫中蘊含著的深厚的情思。
五.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
1、誦讀法;
2、問題引導法;
3、交流討論法;
4、點撥法。
學法:
1、自主學習法——搜集資料、自主思考、主動探究、解決問題。
2、勾畫圈點法——勾出文中的重點句,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3、合作探究研討法——交流討論,共同研讀。
六、說教學過程
《歸園田居》是略讀課文,但它又是屬于高中階段學習古詩文的開始,對以后繼續學習詩歌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據此,我安排了一個課時的教學。具體步驟是:
(一)激趣導入
人的一生有許多次取舍,這些取舍是否滿意不取決于他人的議論,而在于自己的心境。當一個農民,在許多朝代都會被人恥笑。但東晉的陶淵明卻辭官不做,寧可歸隱農村,做一個農民,為什么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歸園田居》,了解他的思想初衷。(板書課題)
(二)作者介紹 (由學生完成)
(三)誦讀感知
1、一生朗讀,教師點評:五言詩歌斷句上有別于四言及雜言之處:二二一拍,二一二拍。
2、聽朗讀錄音,學生校正。
3、學生齊讀背誦。
(四)合作探究
圍繞“歸”字,回答四個問題:⑴從何而歸?⑵為何而歸?⑶歸向何處?⑷歸去如何?在探究這些問題時,注重圈點和朗讀。
1、從何而歸? 明確:“塵網”、“樊籠”。
追問:“塵網”、“樊籠”比喻什么?明確:官場生活(“羈鳥”、“池魚”是陶淵明自比)。
追問: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明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東晉末年權力之爭劇烈,陶淵明既不愿成為上層統治階級矛盾斗爭的犧牲品,因此十分痛苦。
2、為何歸來? 性本愛丘山(本性)
追問:既然“性本愛丘山”,為何要出仕?
明確:“誤落塵網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誤。(注意煉字“誤”)追問:據我所知,陶淵明一生多次辭官做官,難道是僅僅用一“誤”字所能辯解的嗎?
明確:①矛盾心態: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響,有“大濟蒼生”的抱負;仕途不得志,難以施展抱負。②徹底悔悟。③也許是一種托詞。
3、歸向何處? 明確:歸向園田
4、歸去如何?請從詩中找出蘊涵作者情感的詩句詞語。
明確:“無塵雜”/有余閑/久/復(注意煉字)——自由、安逸、喜悅。
追問:從中可見作者的人格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樣的?明確:厭惡官場,熱愛田園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
(五)拓展延伸:有的人說這是一種消極避世的態度,你有什么看法(討論)?
[點撥]
學生各抒幾見,只要能自圓其說就可以要根據整首詩,聯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寫作背景來發表自己的觀點。
明確:陶淵明辭官歸隱是在對污濁的現實社會絕望之后選擇的一條潔身自好、追求恬靜的田園生活、完善獨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與當時社會的“學而優則仕”是格格不入的在當時的社會來看,陶淵明堅持高尚的志趣是一種對黑暗官場的反叛,具有積極意義。
但是,要改造社會,要清除污濁,不能單“歸隱”與“獨善”,應該兼濟天下、積極地參加社會活動從這點來說,陶淵明放棄了大濟蒼生的理想則有其消極的一面。
(六)堂上總結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共五首,有寫農村生活風貌的,有寫詩人跟鄉鄰們交往的,有寫詩人出游的,這一首專寫詩人的勞動,這些詩都以抒情為主,表現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終生隱居的意愿,用語自然樸實,很值得品味。
七、說作業:
根據本文寫一篇關于田園生活的散文,600字以上。
八、說板書設計
板書方面,我力爭簡潔明了,采用語詞式板書,既點名本課的教學要點,又方便學生理解、識記,達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的結合起來。
《歸園田居》說課稿2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首詩選自高中語文必修二詩歌單元。陶淵明的詩作內容比較簡單,選入中學課本的這幾篇都是講自己向往的田園生活以此來彰顯自己的選擇。加上初中已經學過《歸園田居(其三)》《飲酒》《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學生對陶淵明已經有一定的熟知度。必修二詩歌單元選編這篇《歸園田居》,后面必修五還有陶淵明的一篇駢文《歸去來兮辭》,我希望高中可以給學生不同的視角,讓學生對陶淵明的認識有逐漸深入的了解,而不是拘囿于我們給陶淵明貼的標簽。
二、說學情
高一學生還未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在發散思維和表達能力上還有所欠缺。雖然對陶淵明已經有一定的認識,但是還不夠深入,高中再讀陶淵明希望給他們更深層的認識和引導。同時,高一孩子思維很活躍,有強烈的表達欲望,但是表達效果可能會不夠規范,需要慢慢貫徹。
三、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針對這些,我制定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理解全詩描寫的內容,探知陶淵明其人其文。
過程與方法:觸摸詩人隱藏在詩歌語言和意象之后的詩心。體味作者對黑暗官場的厭惡之情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作者詩意的面對殘酷的現實生活,在激流中積極進取堅持自身。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探究陶淵明在詩歌語言和意象之后的詩心,學習作者詩意地面對殘酷的現實生活,在激流中積極進取堅持自身。
五、說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古典詩歌語言精練,內涵豐富,教學時應該讓學生展開充分想象,來體會其文其人。在討論時,通過合作探究,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
六、說學法
想象法:“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并且
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愛因斯坦)想象力在語文學習中尤其重要。
自主合作探究:教學過程中注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培養學生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能力。
七、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展示作品《我向往的生活》,初步引導:你理想中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選擇,你披荊斬棘歷經高考,你的人生規劃是什么樣的?每個人的人生規劃不同,我們來看看陶淵明的選擇。
(二)以文本為基礎探究陶淵明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細品陶淵明其文其人,感受陶淵明的人性光輝。
(三)探究討論:你如何看待陶淵明的歸隱?是贊成還是反對?
教師再進一步追問:你的人生規劃是什么?在現代社會中,社會難免有些許污濁之氣和陰暗面,我們應該怎么做?我們學習陶淵明并不是學他的歸隱田園而是那種純凈的堅守,最后得出結論:積極抗爭,固為上策;隨波逐流,才是下策;潔身自好,不失良策。
最后展示以積極進取為生活態度的《我向往的生活》,做到首尾照應,進一步滲透。 綜合整節課內容,并聯系實際,確定本節課的題目是《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
八、說作業設計:
寫作文片段《我向往的生活》。
九、說板書設計:
十、說課后反思:
優點:
1、教學設計上創新,有自己獨特的思想,聯系現實生活創設情境,精心設計導入,注重科學態度、人文精神、創新意識的教育滲透;注重學生良好精神面貌、思想情感,以及科學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對于處于懵懂青春期的學生進行了正確的明確的價值觀的引導,這是教育最重要的意義。
2、重難點把握準確適當,教學設計銜接較好,教學目標得到了很好的貫徹,板書設計規范切合主題,作業設計和目標一脈相承。
不足:
1、詩歌是朗讀的藝術,因為課堂容量大,為學生提供的朗讀的機會有點少,朗讀的形式也比較單一,應該齊讀、范讀、請讀等多種方式相結合。
2、對學生的引導不夠。因為是公開課,學生難免緊張,加上高一的學生語文學習的思維方式并未形成,沒有形成知識體系,回答問題不積極,缺少自己的思考,回答問題欠缺自我意識,課堂少了一些靈動和精彩。
3、上課節奏有點快,不能很好的關照到學生,放手教給學生的時間不夠,沒有讓學生充分的表達和參與。
4、教學設計可以再做修改:不再是以“陶淵明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為線索貫穿,而是從探究文章入手,其文—其人—延伸拓展,這樣環節脈絡更加清晰,也能節省出來時間留給學生展開討論。
《歸園田居》說課稿3
【課程分析】
這個單元的詩歌可以說是高中學生學習詩歌的第一階段。單元內容包括:《<詩經>兩首》、《離騷》、《孔雀東南飛》、《詩三首》。按照詩歌發展的歷程漢魏晉五言詩這部分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詩經》和《離騷》《孔雀東南飛》和的基礎上接著學習的,為以后學習唐詩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情分析】
高一三、四班的學生學習積極性比較高,老師布置的預習一般做得較好,課堂回答討論問題也很積極。所以教學的重點放在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上。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生活經歷,全面理解陶淵明其人。
2、了解鑒賞古典詩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領。訓練通過誦讀、揣摩語言、想象畫面和體味情感來鑒賞古典詩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過程與方法
1、反復吟詠,運用鑒賞詩歌的方法,把握意象,體會意境,感悟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情感。
2、充分發揮想象力,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田園風光,用心靈之筆描繪出心中的“世外桃源”。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的精神。
2、感受作者的隱士情懷,領悟作者返璞歸真的人生志趣與人生境界。學習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學習方法】
1、誦讀品味
2、自主學習
3、合作探究
【教材助讀】
在古今詩人之中,能夠直接面對人生的苦難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個解決辦法的,只有陶淵明。當然,他也不得不為自己所選擇的這條道路付出了勞苦饑寒的代價。
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過程,人的區別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時候該舍,什么時候該得,有的人卻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葉嘉瑩
《歸園田居》(其三)
《渭川田家》王維
《過故人莊》孟浩然
【預習自測】
提示:利用工具書、課下注釋、《志鴻優化導學案》完成。
1、給下面的字注音
2、解釋下面的詞語
3、名句積累
【課堂導入】
三毛說: 真正的快樂,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它是細水長流,碧海無波,在蕓蕓眾生里做一個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剎間的喜悅,那么我們即使不死,也在天堂里了。
【自主學習】
1、初讀體會結構之美。
詩的題目猶如人的眉和目,所謂“眉目傳情”,你認為題目中哪個字能作為題眼?本詩怎樣圍繞這個字來寫的?
2、精讀體味意境之美。
蘇東坡在評論王維的作品時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請同學們品讀“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馀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這十句詩,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做批注,體會詩歌的意境美。
提示:一切景語皆情語。
【質疑探究】
再讀品味語言之美。
明確詩歌語言美的幾個方面
①美在準確傳神。 ②美在言簡意豐。 ③美在富有彈性。 ④美在音韻和諧。
提示:知人論世
補充材料:
①不為五斗米折腰
義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擔任彭澤縣令的陶淵明聽說郡里派了督郵(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員)來縣巡視。縣吏勸他穿戴整齊的官服去迎見督郵。陶淵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郵為名敲詐勒索的官員,氣憤地說:“我決不能為五斗米(指俸祿)折腰,去迎奉伺候這種鄉里小人。”他推說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喪;只當了八十多天的彭澤縣令就掛冠解綬,辭官歸田了。
②社會背景
陶淵明少年時受家統和儒經的影響,懷有“兼濟天下,大濟蒼生”的壯志。但是,由于門閥制度的存在,庶族寒門出生的人不可能突破門閥士族對高官權位的壟斷,在這樣的情況下,陶淵明的理想是難以化為現實的,他理想的夢幻注定會破滅。陶淵明直到二十九歲的“高齡”才出仕為官,但終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過是祭酒、參軍、縣丞一類的芝麻小官,不僅壯志無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茍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場人物周旋委蛇。到他三十九歲時,多年來的經歷使他的思想發生了質的變化,他開始轉向躬耕自給自足,追求心靈的寧靜與淡泊。
提示:靖節先生、五 柳先生、田園詩人、隱逸之士
【當堂訓練】
1、背誦這首詩。
2、他來了,帶來了一陣陣菊香,帶來了與自然相合的闊達心境。面對官闕,他選擇了江湖,選擇了自然的那份恬適。他追求的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他有著“阡陌交通,落英繽紛”的理想;他綻放了壓在心底的那份“自然”。他的豐碑永遠樹立在田園郊野之上。讓自己的心靈有了飛翔的空間。千年之后的我們,對于人生的舍和得,有怎樣的理解呢?
《歸園田居》說課稿4
歸園田居說課稿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篇目是陶淵明的《歸園田居》。
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方法、教學流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教材這部分我將從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學目標和重難點三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歸園田居》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第六單元《詩四首》中的一首。屬于必讀課。本單元收錄了《三峽》、《短文兩篇》和《湖心亭看雪》等都是描繪自然山水景物的優秀詩篇。通過本單元學習,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秀美風光,理解詩人在嘈雜的社會環境中回歸清新自然的閑適之情。通過《歸園田居其三》的學習,使學生對山水田園詩有初步的了解,感受田園生活的喜人情趣和作者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陶淵明的作品大多寫退隱后的生活,表現農村生活,表示對黑暗現實的不滿。他的詩情感真實,風格平淡自然,詩味醇厚,語言清新,對后世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本詩了解山水田園詩的風格特征,當是本詩的學習目標之一。
(二)關于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根據單元教學要求和學生情況,我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感受作者的隱士情懷,領悟作者返樸歸真的人生志趣與人生境界。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熱愛田園生活地精神,學習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二、課時安排:1課時
三、教學器具:多媒體投影
四、關于教學過程:
(一)導語
在上課前,請同學們做兩個選擇題。
1、有兩種人生道路:A十年寒窗苦讀,金榜題名。B過著悠閑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學。
2、如果走入社會,有兩條路:A做官,有名有利B做農民,平平淡淡。
大家的選擇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實我們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滿煩瑣的人生,我們總是在不斷地舍去,又不斷地得到。有一位作家說過,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過程,人的分別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時候該舍,什么時候該得,有的人卻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東晉著名文學家陶淵明也曾經做過和大家同樣的選擇,但不同的是,他選擇的是做農民。而且,他為自己的選擇寫了一系列的文章。《歸園田居》寫于歸隱后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對自己棄官歸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學習陶淵明的舍與得。
3、簡要介紹陶淵明,晉代詩人,田園詩歌的開創者。側重于其“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品格。
4、聽讀,點撥“穢”、“荷”等字的讀音,學生朗讀。
5、理解詩意:
(1)“草盛豆苗稀”一句表明了什么?
(2)請想象“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所寫出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前2句體現了農家生活的艱辛,后2句優美的月色描寫表現出作者不以為然,反而享受著這勞作之趣。)
(3)末句點明主旨,“但使愿無違”的“愿”是什么,陶淵明有怎樣的愿望?(不愿同流合污,為了能保持完整人格和高尚情操而甘受田間生活的艱辛。)
6、總結:此詩寫田園勞作之樂,表現了詩人愉快恬淡的心情和對歸隱生活的滿足遁世思想。用語平淡自然,樸素如口語,不見絲毫修飾,但平常中富于情趣,夜色柔和優美,意境醇美。“帶月荷鋤歸”一句,展現了一幅美麗的“月夜歸耕圖”。
7、朗讀并背誦。
《歸園田居》說課稿5
教學目標:
1、 解讀田園風光構成的意境。
2、 解讀詩人歸田園前的心境,解讀詩人形像。
3、 簡單了解陶詩的藝術風格。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熱愛田園生活地精神,學習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上課之前,老師先請同學們做一道選擇題:如果大家走入社會,有兩條道路給你們選擇——1、做大官,有名有利。2、做農民,平平淡淡。同學們選擇哪條路呢?
大家的選擇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實我們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滿煩瑣的 人生,我們總是在不斷地舍去,又不斷地得到。東晉著名文學家陶淵明也曾經做過和大家同樣的選擇,但不同的是,他選擇的是做農民。而且,他為自己的選擇寫了一系列的文章。《歸園田居》寫于歸隱后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對自己棄官歸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學習陶淵明的舍與得。
二、作者簡介
陶淵明:
陶淵明的作品大多寫退隱后的生活,表現農村風物,勞動生活,表示對黑暗現實的不滿。他的詩情感真實,風格平淡自然,詩味醇厚,語言清新,對后世有很大的影響。
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從此以后,田園詩不斷得到發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宋以后,描寫田園的詩人就多到不可勝數了。
三、析題:
文章和詩歌的的題目就好像一個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話說:眉目傳情。那么,“歸園田居”這個標題能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呢?題眼是哪個字?是“歸”還是“居”?
既然“歸”字是題眼,標題只是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園田生活,那么在這個明示信息下面還潛藏著哪些隱性信息和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呢?(以'歸'字為核心來解讀詩歌)
請同學們看屏幕,我們這節課就要了解的幾個問題:1、從何而歸;2、為何而歸;3、歸向何處;4、歸去如何。請大家將書翻到103頁。
四、讀
1、聽錄音,解決生字詞,理清大意。
2、全班齊讀。(重讀“返”、“曖”和“暖”字很像、“吠”字容易寫錯)
3、自由朗讀:
思考:1、從何而歸;2、為何而歸;3、歸向何處;4、歸去如何。
五、討論鑒賞:
1、從何而歸?
明確:官場。
詩人將官場說成“塵網”、“樊籠”,這些詞反映了詩人對官場的什么態度?
明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請同學們打開優化方案128頁。我們班哪個同學說話最大聲的,自告奮勇起來讀給大家聽,好嗎?
2、為何而歸?
(1)本性愛田園。
(2)由于官場的黑暗,無自由,無法實現抱負,作者歸隱田園為獨善其身。
思考:如何理解“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明確:“羈鳥”是籠中的鳥;“池魚”是池塘中的魚。這二者的特點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適合它們生活的環境,只會覺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場就如同“羈鳥”、“池魚”一般,失去自由。說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園的心情,以喚起人們對自由的向往。
3、歸向何處?
明確:園田。
找出描寫田園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話描述。
明確: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學生自由發揮)
(參考:屋后榆柳樹影婆娑,濃陰覆地,習習清風平息心中焦慮。眼前桃李芬芳,弄姿堂前,喚起心中歡欣。極目遠眺,炊煙融入暮靄,側耳諦聽,依稀聽得犬吠雞鳴。)
小活動:假如你是某旅游公司的策劃或導游,根據本詩你打算怎樣向客人推介 “樂陶陶農家游”這項服務?
4、歸去如何?
明確:“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有“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神”之感。作者是在寫自己寧靜、閑適的生活狀態,和那種輕松、平和、喜悅之情。
六、詩中用了什么手法:
比喻 擬人 夸張 動靜結合 白描
白描法原是中國繪畫的傳統技法之一,它要求畫家只用白線勾描,不著顏色,不加渲染地勾畫出物體的特征。描寫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簡潔、質樸的語言,粗線條地勾畫景物輪廓的方法。采用這種方法繪景,往往能取得以少勝多的藝術效果。
七、探究:如何看待陶淵明的隱居生活?
要根據整首詩,聯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寫作背景來發表自己的觀點。
八、作業:
課文有四句經典句: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希望同學們能夠背出來。
《歸園田居》說課稿6
一、說教材
1、課在教材中的地位
《歸園田居》是高中第三冊第二單元的課文。根據大綱要求以及教材體例安排來說,高中語文第三四冊的閱讀部分,全部是文學作品,包括古代文學作品,現當代文學作品和外國文學作品,意在加強文學教育培養學生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2、根據大綱及教材的要求以及結合本文的特點,現制定學習目標下:
知識目標
(1)學習陶淵明此文的藝術手法:質樸的語言表達真摯的情感。
(2)抓住重點詞句,分析詩中的人物形象。
能力目標
體會作者返樸歸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進一步了解其文其人。
情感目標
了解作者辭官歸隱的原因,深刻體會詩人鄙棄官場,對田園生活無限熱愛欣賞之情。
3、重點、難點、課時
重點:
(1)通過朗讀整體把握文意。
(2)提煉表現陶淵明思想志趣的語句進行探究式學習。
難點:
欣賞作者如何以質樸的語言表達真摯的情感,塑造高潔的品格。
課時:
1課時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主要采用點撥、誦讀法教學模式,這是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的。
依據:本課著重去了解陶淵明的思想及其人生感悟,通過抓住關鍵詩句進行點撥,以點代面。反復朗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重點可以適當提示,寓討論、探究式教學法于一體。以學生個體情感介入來體驗陶淵明的思想。
三、說學法
為便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結合所采用的教學方式,故引導學生作如下準備:
1、充分預習:主要包括疏通文字,熟讀課文;了解寫作背景,作者生平。初步感知文章的構建。
2、小組討論,分析評價:主要是通過重點難點加深對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3、借鑒吸收:通過本文的學習,用現代的觀點來評論陶淵明的思想情趣。
四、說過程
(一)首先,導入新課。世稱靖節先生的陶淵明,以其“不為五斗米折腰”而傳為佳話,那么當他歸隱田園后,又將是怎樣的一幅生活圖景呢?
(播放朗誦帶)
(二)下面我就本文的重點難點的突破做如下闡述。我教學本文的總的方法是:學生先就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小組交流,選代表發言。之后,可由學生相互提出問題,互相解答。老師作最后的補充小結。這樣由師問生及生問生,形成生與師和生生之間的互動。從而使學生深入理解教材,這里重在培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綜合能力。所以,我打算從下面三步著手講解:
第一步:思路結構
提問:詩的題目猶如人的眉和目,所謂“眉目傳情”,你認為題目中哪個字能作為題眼?
(學生回答:歸。)從這個歸字你可以挖出那些隱含信息?
即以“從何而歸——為何而歸——歸向何處——歸去如何”結構全文,學生可由此先自我尋找答案。
第二步:語言揣摩
1、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入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評析:起首四句,先說個性與既往人生道路的沖突。韻、性,都是指為人品格與精神氣質。所謂“適俗韻”又是什么呢?無非是逢迎世俗、周旋應酬、鉆營取巧的那種情態、那種本領吧,這是詩人從來就未曾學會的東西。作為一個真誠率直的人,其本性與淳樸的鄉村、寧靜的自然,似乎有一種內在的共通之處,所以“愛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為全詩定下—個基調,同時又是一個伏筆,它是詩人進入官場卻終于辭官歸田的根本原因.但是,人生常不得已。作為一個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選擇;作為一個熟讀儒家經書、欲在社會中尋求成功的知識分子,也必須進入社會的權力組織;便是為了供養家小、維持較舒適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違逆自己的“韻”和“性”,奔波于官場。回頭想起來,那是誤入歧途,誤入了束縛人性而又骯臟無聊的世俗之網。“一去三十年”,這一句看來不過是平實的紀述,但仔細體味,卻有深意。詩人對田園,就像對一位情誼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嘆息道:“呵,這一別就是十三年了”內中多少感慨,多少眷戀但寫來仍是隱藏不露。
2、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評析:這里描寫的一切,是極為平常的。你看: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但正是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詩人筆下,構成了一幅十分恬靜幽美、清新喜人的圖畫。在這畫面上,田園風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無矯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現在我們面前,使人悠然神往。這不是有點兒像世外桃源的光景嗎?這些描寫初讀起來,只覺得自然平淡,其實構思安排,頗有精妙。“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是簡筆的勾勒,以此顯出主人生活的簡樸。雖無雕梁畫棟之堂皇宏麗,卻有榆樹柳樹的綠蔭籠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競艷于堂前,素淡與絢麗交掩成趣。這是近景。“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這是遠景,給人以平靜安詳的感覺,好像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擾。從近景轉到遠景,猶如電影鏡頭慢慢拉開,將一座充滿農家風味的茅舍融化到深遠的背景之中。畫面是很淡很淡很淡,味道卻是很濃很濃,令人胸襟開闊、心曠神怡。這景象太過清靜,似乎少一點生氣。但詩人沒有忘記這一點,請聽,“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一下子,這幅美好的田園畫不是活起來了嗎?因為這雞犬之聲相聞,才最富有農村環境的特征,和整個畫面也最為和諧統一。
第三步:疑難指津
陶淵明筆下的田園風光美在哪里?
這里描寫的一切,是極為平常的。你看: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但正是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詩人筆下,構成了一幅十分恬靜幽美、清新喜人的圖畫。在這畫面上,田園風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無矯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現在我們面前,使人悠然神往。這不是有點兒像世外桃源的光景嗎?這些描寫初讀起來,只覺得自然平淡,其實構思安排,頗有精妙。“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是簡筆的勾勒,以此顯出主人生活的簡樸。雖無雕梁畫棟之堂皇宏麗,卻有榆樹柳樹的綠蔭籠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競艷于堂前,素淡與絢麗交掩成趣。這是近景。“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這是遠景,給人以平靜安詳的感覺,好像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擾。從近景轉到遠景,猶如電影鏡頭慢慢拉開,將一座充滿農家風味的茅舍融化到深遠的背景之中。畫面是很淡很淡很淡,味道卻是很濃很濃,令人胸襟開闊、心曠神怡。這景象太過清靜,似乎少一點生氣。但詩人沒有忘記這一點,請聽,“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一下子,這幅美好的田園畫不是活起來了嗎?因為這雞犬之聲相聞,才最富有農村環境的特征,和整個畫面也最為和諧統一。
閱讀遷移(比較異同)
《歸園田居》其四:
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隴間,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歿無復馀”。
“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五、預習、作業、板書設計
預習設計
1、利用工具書疏通文字:熟讀課文,查找資料了解陶淵明其人其事。
2、自我選圈重點詞句。如“誤落”、“塵網”、“樊籠”等。
3、初步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通過預習使學生在課前進入陶詩所營造的氛圍,為學習本文理解作者的情感作準備。
作業設計
1、評論陶淵明的形象。
2、用現代的觀點看陶淵明的歸隱。
板書設計
官場田園
誤落塵網自得其樂
《歸園田居》說課稿7
各位評委老師:
早上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高一語文必修二《歸園田居》的第1課時,主要從教材、教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方面作具體的闡述。
一、說教材
(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
《歸園田居》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單元第七篇課文《詩三首》的一首。在學習這首詩之前,我們已在必修一中學習了一個單元的詩詞課文,并且在必修二中學習了一個單元的寫景抒情散文,所以學習這首詩歌,前面已有了較好的鑒賞基礎,需進一步明確寫景狀物的方法,情景交融的表達技巧,體會和理解詩人的情感。
(二)、根據大綱及教材的要求以及結合本文的特點,現制定學習目標下: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培養學生運用樸素平淡的語言表達情懷的能力。
2.培養學生能夠穿透詩文把握文章的內涵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在誦讀中領悟詩歌的意境。
2.掌握詩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領悟詩人的田園情懷,學習他那種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2.學會辯證看待陶淵明的隱居生活。
【教學重點】
1、領悟詩人憎惡官場,熱愛田園,追求自由的思想傾向。
2、背誦全詩。
【教學難點】
初步形成欣賞古典詩歌的能力。
【教學時數】1課時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主要采用點撥、誦讀法教學模式,這是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的。
依據:本課著重去了解陶淵明的思想及其人生感悟,通過抓住關鍵詩句進行點撥,以點代面。反復朗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重點可以適當提示,寓討論、探究式教學法于一體。以學生個體情感介入來體驗陶淵明的思想。
三、說學法
為便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結合所采用的教學方式,故引導學生作如下準備:
1、充分預習:主要包括疏通文字,熟讀課文;了解寫作背景,作者生平。
初步感知文章的構建。
2、小組討論,分析評價:主要是通過重點難點加深對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3、借鑒吸收:通過本文的學習,用現代的觀點來評論陶淵明的思想情趣。
四、說過程
(一)導入新課。世稱靖節先生的陶淵明,以其“不為五斗米折腰”而傳為佳話,那么當他歸隱田園后,又將是怎樣的一幅生活圖景呢?
(二)、解題
1、提問:"歸園田居"這個標題能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呢?題眼是哪個字?
明確:"歸"
2、提問:從這個歸字你可以挖出那些隱含信息?
明確:從何而歸?——為何而歸?——歸向何處?——歸去如何?
(三)朗讀背誦課文,尋找相關信息,回答上述問題
1、從何而歸?
明確:塵網、樊籠
⑴追問:塵網、樊籠比喻什么?
明確:官場生活(“羈鳥”、“池魚”是陶淵明自比)
⑵追問: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現了詩人怎樣的的情感?
明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
2、為何而歸?
明確:少無適俗韻:顯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性本愛丘山:表明歸隱田園的意向。
3、歸向何處?——“守拙歸園田”
思考:為什么要守拙?言外之意是什么?
明確:保持自己高尚的節操和自由的品性
思考:詩人描寫到了哪些田園景色?這些田園景色有何特點?
明確: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
清幽優美安定和諧和平寧靜
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4、歸去如何?
明確: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思考:從中可以見出作者的人格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樣的?
明確:厭惡官場,熱愛田園,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
(四)小結全文
明確:《歸園田居》其一主要寫詩人擺脫污濁官場來到清新的農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這種心情用一個詞來概括叫做”返璞歸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實正直不虛偽,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樸,處世要樸實,不造作,不追求豪華富貴,而是自由自在瀟灑之至.這是一種與污濁官場生活對立的生活方式,也是歷代文人學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五)板書設計
《歸園田居》
——陶淵明
從何而歸——塵網、樊籠
為何而歸——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歸向何處——守拙歸園田
歸去如何——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歸園田居》說課稿】相關文章:
陶淵明《歸園田居》說課稿09-18
歸園田居 陶淵明05-24
《歸園田居》語文教學反思09-08
陶淵明《歸園田居》原文及鑒賞03-03
高中語文《歸園田居》ppt05-03
古詩《歸園田居》說課稿(高一下冊)05-08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精品教學設計05-06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教學設計05-06
歸園田居·其二原文及賞析10-16
高一《歸園田居》(其三)教學設計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