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組工作計劃集合六篇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發展,來為今后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好的計劃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組工作計劃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科組工作計劃 篇1
一、綜合學習的原理
雖然人們已經注意到某些類型的教與學所具有的特性,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一定要排斥綜合教學的實踐。現在有必要來考察一下特殊地包含在綜合教學實踐中的學與教的原理。
首要的任務,是探討兒童的學習問題。這種探討將在以下三個標題下來進行:(一)學會“知”;(二)學會“行”;(三)學會“生存”。
(一)學會“知”
增長兒童們的知識和理解力,這是綜合教學的一個首要的、也是基本的目標。在這一點上,分科教學與綜合教學都具有同樣的目的。對于兒童的發展來說,分科教學與綜合教學各自的貢獻,實際上是互為補充的。從綜合學科中獲得的知識,如同從各門學科本身獲得的知識一樣,都是人類知識寶庫中重要的一部分。與其說綜合教學是分科教學的背離,毋寧說綜合教學是分科教學的延伸和拓寬。這種觀點是能夠理解的。這種主張,已經由赫斯特(Hirst)1974年關于知識領域的觀念和伯恩斯坦(Bernstein)1971年關于普通常識的見解所部分地證實。因此,學會“知”必須既包括超出各門學科和訓練的學習,又包括通過各門學科和訓練的學習;而大部分這種出類拔革的超常學習,都涉及綜合性的學習。
這種超常學習的觀念所帶來的一個必然結果就是:各門學科的知識不應當抑制兒童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從教育的觀點來看,這樣的抑制是令人的機能失調的;而通過綜合方法的運用,可能使這種抑制減到最小的限度。兒童們應當有機會在各門學科之間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同在各門學科之中增強學習興趣一樣。而這樣的機會對于他們來說,在綜合日課的條件下,或者通過多學科之間設計作業的活動,是可能得到的。
更進一步地說,那種按照慣例進行的、講述性的教學,趨向于造成認知行為的抑制和不適應形式,而相反,實踐性的和從經驗出發的學習,卻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豐饒的思維能力。由于各門學科一般是封閉的系統,所以分科教學傾向于說教的方法;而綜合性的活動由于相對地說是比較開放的,因此,綜合教學傾向于啟發、探索的方式。在這一群兒童中,孩子們被要求去接受現成的東西,而在那一群兒童中,孩子們卻能夠去探索事情的可能性。綜合教學有助于鼓勵學生在學習中獨立和自由地選擇。創造性,發現法學習,選擇能力與獨特性,所有這一切雖然決不是綜合教學所特有的優點,然而這些優點確實同綜合教學有一種自然的密切關系。
不言而喻,學會“知”,就是學會如何去求“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6年度一份題為《關于在終身教育情況下的教育內容》的報告中提出:
課程內容可以在以下四種學說的基礎上加以精選:
1.強調記憶的百科全書式的知識;
2.強調智力才能方面的形式教學;
3.強調實踐活動的功利主義教學;
4.強調應用的多種用途的實質教學,也就是強調那些同人們的理論運思與實踐操作的作用密不可分的知識。綜合教學的一個顯著要素,正是在這種機能性方面。例如,在學習科學知識的時候,兒童們被教以怎樣像科學家那樣進行思考,而恰恰不是去學那些科學家們已經思考過的東西。這就包含著知識的結構和機能方面的融合及其在人們的思想和生活中的具體化和變化。
(二)學會“行”
知識淵博,這并不是教育的唯一鵠的。對人們的生存來說,行動如同思想一樣,是很根本的要素;而且思想與行動的交互作用原則,正是終身學習的一個先決條件。從一種教育的觀點來看,這意味著兩件事:首先,人們所學習的知識應當是有用的;其次,對這些有用的知識的學習,應當是積極能動的,也就是通常所謂“從做中學”。以上這樣相互依賴的兩條,在過去未必已經為人們所認識。通常所說的活動教學法應用于對兒童們來說沒有什么意義的純理論知識,就像似是而非的謬誤一樣,它是不起什么作用的。在綜合活動的情況下,上述謬誤的做法常常意味著從書本上依樣畫葫蘆,盲目模仿,而不去聽教師的講授。
教育應當是有用的,這種觀點早在1932年已經由懷特海德(Whithead)奠定了基礎;而知識也應當是有用的,這種思想在學校課程中還未曾產生過應有的影響。盡管實踐的技能已經有了非凡的發展,但是甚至在初等教育界的進步階層里,仍然有人堅持這樣的“科學神話”:教材是應當加以充實的,而技能卻是不值得去加強的。知識的觀念由于它自身的緣由,含有這樣的意思:它是內在的本質的有價值的,它是一個復雜微妙的概念,同時它對于學會如何去學的打算不是無關的;在年輕的正規學校教育中,它還不是一個被很精確地應用的概念。對于所有可教的知識,只有那些帶實質性的知識和有用的知識才應當去教。綜合教學的部分長處,正是在于它能夠經常地去滿足這兩個標準。
通過應用那些有用的知識來學習知識,這是最好的學習。通過“做”來學習,這是學習的基礎。因此很早以前,比如1931年,哈多(Hadow)關于英國基礎教育的報告中就曾經提出:初等學校的課程應該是寧可按照活動和實驗來考慮,而不是按照儲存知識或者懂得事實來考慮。自從那時起,皮亞杰的'研究工作尤其與這種意見相一致。其觀點是:有用的知識能促進實踐,同樣,實踐中的學習能有助于發展理論上的理解。這種實踐中的學習,如同我們已經看到的,是綜合性作業的許多形式中的主要形式。
(三)學會“生存”
學會“生存” 既包含和圍繞學會“知”,又包含和圍繞學會“行”。學習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僅僅是為了知或行。因此,接受教育的人們不僅僅是求知者或者篤行者,也不僅僅是智力或靈巧技藝的表演者。他們是具有人生特殊品質的人們;他們顯示出理解力、感受力,并且關心他們與外部世界(特別是他們的同胞生活在其中的外部世界)的相互關系。他們通過已經學得的知識,使他們自己以及他人的生活過得更加充實、更加豐富。這就是為什么那些知之不多,或者那些沒有才能做大量事情的許多人們,往往接受良好教育的緣故;這也是為什么一些具有相當多的知識和專門技術的人們,沒有繼續受教育的緣故。生活的能力和本領,而并非知識量的多少,這才是受教育的人追求的目標或標志。
學會生存是以教育的社會環境的特定性質為前提的。在那種社會環境中,許多具有不同個人屬性的兒童,可能成為有教養的人。這意味著,對于身體的發展、感情的發展、社交能力的發展、道德的發展等方面的機會,如同對于智力發展的機會一樣,都應當通過社會的條件和學校課程的規定予以提供。它包括,在有教養的組織和社會之中對個人特殊性的培養。它必須含有這樣的意思,即:學習的機會的規定,將促成和保持個性的完整。
觀念的最重要之點在于學校目標與教育宗旨之間的差異。一個是以學者為著眼點,而另一個就更廣泛地與生活的目的和實踐性相關聯。前面的討論強調這樣的事實:綜合課程有特色地處理有關個人知識的各種觀點和社會關系的各種爭論,避免在學科的概念上兜圈子鉆牛角尖。綜合課程是以這樣的方式去行事的,即有助于優良個性的成長和一種社會職責意識的發展。換言之,綜合課程提倡學會生存的原則。
二、綜合教學的實踐
上面所說的綜合學習的原理,已經為綜合教學的實踐作出了推斷和結論。綜合教學必須是創造性的教學、促進性的教學和合作性的教學。
(一)創造性的教學
所有的教師當然都可以進行創造性的教學,不管是從事分科教學還是從事綜合教學,創造能力的掌握是沒有界限的!同那些因循某種預先規定的模式或結論的教學相比,綜合教學一般說來在兩個方面──即機智和主動進取精神方面──將被期待具有更高的程度。
首先,作為綜合課程的一名教師,往往不只是靠他自己去編寫許多教材、制作許多教具,而是還要支配課堂的學習環境;只有通過這樣一種方式,才能使綜合教學得以發生和存在。這種教學方式包括下列諸方面,比如:如何選擇適當的題目和材料;對于知識的復蓋面如何恰當安排;如何同兒童教育大綱的另一些方面相關聯;如何使所使用的各種教學方法互相結合;教職員的工作量分擔如何協調;如何為實踐的應用提供各種機會;對校外設備的用途如何作出安排;以及如何尋求評估成績的途徑和改進成績通知書記載的方法。規劃的能力、選擇的能力以及決定的能力,所有這一切,在分科教學中一點也不是必須具備的東西,而在綜合教學中卻是極為受到重視和鼓勵的。
其次,許多含有綜合化意義的教學場所,同那些在形式上正規建立的課堂相比,常常是更沒有固定限度的,沒有約束的,而是廣泛的。在一部分教師與學生中間,這種教學包含著更大的反應自發性。教師不再控制知識的復蓋面、信息的提供、各種問題的提問或者論點的引出。隨之而來的結果是,教師的作用從一個權威者變為一個參與者。比如,他可以被學生提問,而對于這個問題,他并不知道答案,并且他的職責將是使學生們能夠自己去找到答案。由于在這樣一種教學情境中教師更容易暴露自己的弱點、更容易受到責難,因此,在這種綜合教學中,教師需要具有更多的教學機智。
(二)促進性的教學
“教”這個詞的基本含義是“顯示”、“表現”,因此,基本上來說,教學就是某個人知識的表現。在以往的教學中,焦點集中在知識的傳授上,盡管這也包含了理解力的發展,但在那種刻板程度上的教學,對學生的行為只包含最低限度的關聯。就像密爾頓(Milton)1973年評論的那樣,那種教學特別重視的是教師做什么,而不是學生必須做什么。在那種教學的涵義中,根本的決定性要素是教授學科內容的性質,而不是學習它所必須的條件。
今天很少有人愿意接受那種不公正的教學觀念,因為它把教學描述為說教的、純理論的和教師自我中心的;教師成為主動的有生氣的,而學生卻是被動的。不僅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促進學生去學會學習──這才是教師的任務。如同知識的傳授者一樣,教師同樣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正是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這種角色,教師被要求在許多綜合課程中發揮這樣的作用──他不只是在那里教,而且要為學生提供一種學習的情境;在那種情境中,他的學生們將有機會去學,并且如果他們會學習的話,他們學到的東西將比教師教給他們的更多。促進性的教學是這樣一種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的運用,對學生來說,有可能不僅學到超乎各門學科之外的東西,而且能學到超乎各門學科的任課教師本身知識所局限的東西。
(三)合作性的教學
綜合教學要求在教師與所有那些涉及他的教學的人──他的學生、他的同事、學生的家長以及社會上其他與教育有關的人──之間相互保持合作。沒有這樣的合作,綜合教學將無法成為可能,因為相互合作是教學過程的社會反映和影象。
在課堂里,合作性的教學要求教師與教學之間的關系改變形式。教師從班級前面的權威者形象,變成一個集體工作中的參與者;他的舉動又如同朋友似地是一位親切而熟練的指導者。
與同事們業務上的關系也是受了影響的,尤其是如果他們迄今還是以學科為基礎的話。教與學的評判標準,源出于各門學科,而不同于已被確認的某人的專業,以及經過商議的預
先規定的內容和程序。有些教師發現這樣的體驗難以克服,并且他們需要逐漸地使人們認識到包含在綜合課程中的小組教學制。
當綜合作業初次被引進學校時,合作教學對于學生家長來說也是特別重要的,甚至可以適當地會見學生家長來說明綜合化的基本理由,或者略述教學的一些設想的計劃。因為在獲得實踐的手段或現場方面,學生們的家長有時可能是很有幫助的;而對于綜合作業來說,那常常是必須具備的條件。通過學生家長,還可以在其他情況下,同已經建立的諸如圖書館、博物館、商業或工業公司等教育的媒介保持聯系。
科組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科組是學校的主要組成部分。教學是學校中心工作,自然就是科組的中心工作。所以科組必須認真抓好教學常規管理和深入開展教學改革,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大力推行素質教育。
二、科組基本情況
1、課程安排情況
我科組一共8人。按照本學期教導處給我科組的任課安排詳情為,物理四人:分別是八年級的王乃金、黎韋忠和九年級的孫挺、林明星;生物三人:分別是七年級周祥賢和八年級周紹文;化學二人:九年級的黎國清和黎公孝。
2、科組各成員周課時情況
三、科組主要工作內容
1、教學常規督促
上學期我科組在備課、上課、輔導、作業批改、考查考試、聽課記錄六項常規工作工作方面取得喜人成績,數量和質量均達標,其中王乃金還在六項常規檢查中獲得一等獎。本學期,將繼續抓好本項工作任務。我科組撰寫教學工作計劃與總結也很及時,沒有遲交未交情況。
2、繼續做好公開課
本學期繼續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好本科組成員開展公開課,要求人人至少完成一節公開課任務。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公開課必須體現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所以要認真備課備學生備教學資源,特別是多媒體教數學。結合課程表的安排,我科組活動定在周三上午第三四節課時間,其中第三節上公開課,第四節作為評課。公開課具體安排為:公開課的安排采取授課教師提前向科組長申請,并由科組長協助授課教師調課,其他到場觀摩的科組成員必須認真聽課和作好記錄并就發現的問題進行有意義的評議,杜絕形式主義。評課的目的為了促進全體組員的教學能力提升,所以評課時必須嚴格遵守評課不評人的原則。
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的學生能動的認識過程和自我完善的實踐過程,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這一過程中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應當發揮主導作用,既要面向全體學生,保證全面發展,又要注意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3、人人參與226教研
我校以往開展的226教研活動,是自愿的試驗階段。那么,按照學校總體部署,明確本學期人人必須參與。所以我科組尚未參與226教研的老師,科組要組織他們邊觀摩學習邊實踐226,并盡快熟悉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為主的226教學流程。另外跨科組觀摩。
4、教育教學理論學習
5、法律法規學習
6、做好兩考工作
7、組織科組成員參與學校的其他活動
科組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的基本精神為指針,以新課程實驗為核心工作,以小學語文素質發展評價改革為著力點,結合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繼續深化語文教學改革,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我們教學質量,促進一年級全體語文教師的素質提高。
二、活動內容
1、學習教材特點,增加實驗意識。
對一年級教師進行集中培訓,集體備課。一年級教學,特別要求每位教師在課前認真鉆研教材、教師教學用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縱觀全書,吃透教材,做好教材分析。
2、重視課堂教學,活躍研究氣氛。
課堂內外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創設多種語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游戲中學,在玩中學,體驗學習的快樂。教師做到課課反思,每周至少聽一節課,每月上傳一篇有質量的教學反思,每學期撰寫一篇高質量的論文或案例,并在教研活動中進行探討研究,提升自己的教學和科研能力。
3、抓好常規教育,培養學習習慣。
針對一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培養學生認真傾聽、學會合作、學會交流、能對自己和他人作出較適當的評價、發言有序響亮、活動操作整理有條有理、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等良好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
4、采用多種方式,提升教學質量。
每上好一單元的課及時進行單元形成性練習;同時在班級和年級組定期和不定期的開展不同形式的語文活動,如每月一賽,開學初,我們就在全年級開展了“聽寫比賽”,利用這種形式幫助學生鞏固上學期學習的生字詞。今后我們還要陸續開展我是“寫話小能手”,“識字小明星”、“故事大王”等,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成功的感覺。
5、開展教研活動,解決實際問題。
每位教師都要認真參加每次的教研活動,根據教研主題和教學內容先自己備好課,主講教師應準備充分,使教研活動有推廣的實用價值,課后結合自己的教學思路積極評課發表意見,使教研活動具有實效性。
6、重視資料積累,撰寫心得體會。
開學一開始,就建議每位老師要有這樣一個意識,重視資料和經驗的積累。如:每位教師上課研討的過程性資料,教材到底好不好用,好不好教,學生喜歡不喜歡?如口語交際,學生哪些不同的反應,哪些情況下學生思維特別活躍?好的課例,典型的課例,學生的優秀作業,甚至學生典型的發言都記錄下來。
三、實現目標
本學期,我們一年級語文組老師將在校領導的正確領導下,腳踏實地,開拓創新,以學生為中心,研究學生,關注學生,熱愛學生,發展學生。繼續以打造高效為重點,以提升質量為核心,深化課題研究,不斷提升新課程教學的實施水平,真正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觀念和方式,提高學科教學質量,努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科組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推行素質教育,積極實施課程改革,開展新教育實驗,加強課堂教學研究,切實提高語文教師的素質,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確保語文教師教學水平、開啟學生生命的黎明,構建學生的精神家園,并把學生語文成績推上一個新臺階,結合學校和年級組工作構想,特制定本學科組計劃。
二、具體工作及主要措施:
(一)繼續打造學習型團體
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拓展學習渠道,努力培養一支以教師強大的人格魅力和知識后盾熏陶學生為主的語文學科組隊伍,以高尚的師德、精湛的教學技藝征服學生。
1、學習內容:
(1)學習政治理論,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養。“身正為范”做一個高尚的人。
(2)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了解語文教育史,做一個有一定理論根基的課改的明白人。
(3)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專業素質。
(4)樹立“大語文觀”,培養自身廣博的閱讀興趣,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
2、學習方式
(1)鼓勵借助網絡學習,建議堅持瀏覽“教育在線”網站。轉發老師們平時看到的好帖美文,讓更多的老師更直接讀到這些好文章。鼓勵教師開設博客在博客表論文或書寫性靈或寫下自己的教育教學隨感。
(2)走進圖書室閱讀,讓學習更有氣氛,更能落到實處。
(二)加大教學研究力度
堅持“科研興教、科研育師”的理念,將教育科研深入到語文教學各項工作和各個環節中,淡化教研形式,注重研究實效。本期的教研活動時間仍然為每周六下午2∶30—4∶30。
1、積極創建書香校園,繼續以師生共寫隨筆(學生小練筆,教師教后感想)的形式,以促進教學研究。
2、改變教研課研討方式。
主張教研課一課多上,一課多評。創設自由、和諧、寬松的討論氛圍,提高研究實效。本期計劃開展兩輪教研課活動,由授課人與同科老師研討教材教法而后上課,課后即集中統一評課。評課采用座談、漫談的形式,先由授課人簡單說說設計理由、教學得失、教后感,而后由其他教師開誠布公地評課,立足于需要改進的地方,并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形成務實的評課之風。授課人征集大家意見后,整理、消化,結合自身特點,調整教學思路,完善教學細節,一周后的周二再次教出,周二下午時教者再來反思,大家再來縱向評課。整個過程講究簡潔、實在、有效。也可以由備課組安排另一個老師再來上同樣的內容,兩個老師的教學設計和課堂表現來對比分析、橫向評價。
3、開展好“請進來、走出去”活動。
“請進來”——邀請校外的專家學者進行教研指導、案例寫作指導。“走出去”——可以與市內各大校建立業務上的聯系,開展學習交流,互相聽課,互相評課。還可以爭取集體外出聽課的機會,走到更為廣闊的天地,開闊自己的眼界(主要由學校安排)。
4、組織案例學習。
教研活動時的第一節課選取有特點的錄象課或課堂實錄供大家學習,第二節課就是大家的參與——自由評課。
5、備課組活動以學習、交流為主要形式。
各備課組長根據本年級特點開展業務學習,既可以學習有關教學策略,也可以進行相關技能的提高訓練。如:朗讀教學藝術探討和老師朗讀水平訓練、作文教學策略和作文實戰訓練。也可以自由上網、進圖書室閱讀;還可以就隨堂課體會、教學反思進行討論、交流。
6、鼓勵教師上公開課,強行規定每位教師每學期不得少于一節公開課。
7、規定每學期每個教學人員必須出兩份高質量的原創試卷、寫一篇有一定價值的原創教學論文并納入績效考評之中。
(三)創新常規教學工作
1、改革教學常規管理方式
配合學校每學期進行三次教學大檢查,平時以隨堂聽課和隨機檢查為主,減少統一要求,倡導老師個體、備課組突破傳統,大膽嘗試,鼓勵創新。
老師每人每期聽課不少于20節,教研組長每期不少于30節。聽課后即時與授課老師交流。
2、落實教學常規工作
(1)備課
在備課過程中,可以對現行教材予以整合和取舍。加強集體備課,重視課前討論、課后交流。主張上網查找相關資料,豐富課堂信息含量、文化含量。將收集下載的課件素材、教學設計上傳到年級公共文件夾,更加優化課件制作和教學設計。同時改變備課要求,六年教齡以下的備詳案,六年以上的可以只寫簡案,寫思路。重反思,倡導寫案例,形成反思的好風氣。
(2)上課
認真做好課前準備,抓好課堂紀律,扎實上好每一節課,讓學生在課堂的40分鐘生命得以增值;加強隨堂聽課,以聽課促教學;加強互相聽課,互相學習;辦公室里多交流,創造學習討論的機會。
(3)作業設計
作業設計既突出學科特點,又注意學科綜合,培養學生實踐運用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探究、合作、創新意識,扎實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
樹立“大語文觀”的指導思想,盡可能去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多帶學生走出教室、走入生活、融入社會。
各年級針對學生特點和教學內容開展語文學科能力競賽,以賽促學。如:寫字、朗讀、講故事、記新聞、背古詩、快速作文、心情日記等。
(4)批改和輔導
認真做好學生作業的批改,加強個別學生的輔導。
(5)檢測與評價
重語文知識的檢測,更重語文能力的檢測。備課組應根據本期教學內容對學生語文能力進行科學、實效、全面的檢測,決不打印象分。如:書寫、古詩背誦、課文朗讀、口語交際、課外積累等。
(四)重視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關注學生精神家園的建設。
(1)精選內容,開展“每日一誦活動”。
(2)明確誦讀的目的不只在于積累和訓練記憶,更主要的目的是開啟孩子生命的黎明,建立學生精神家園。
(3)配合閱讀課的教學,注重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閱讀愛好的引導、閱讀能力的培養。
(4)開展“讀書會、讀書節、誦讀吟唱比賽”等活動豐富閱讀生活。
(五)嚴格教師業務學習考核(學校統一驗收、檢查)。
協助學校和年級組建立健全教師成長檔案,積極實施青年教師五年發展規劃(申請由教務處完成)。
期末時對教師聽課筆記、業務學習、教學反思、教學案例進行收集檢查。并配合學校對教師進行績效考核。
三、教研活動具體安排:
周次,活動內容,負責(主講)人,備注
開學前一周、1、研討新學期語文教學工作思路制定語文組工作計劃,部署語文組工作。2、集中備課:第一單元
1、1、做好開學工作,檢查并反饋假期作業存在的問題;2、各班布置開展“每日一誦活動”
2、組內公開課評課
(征文比賽)時俠峰組織
3、1、初步總結“每日一誦活動”開展情況
2、集中備課:第二單元崔哺育
4、1、月考檢測,質量分析會
2、布置朗誦演講競賽要求
5、集中備課第三單元
6、1、組內公開課評課
2、舉行演講比賽時俠峰組織
7、月考檢測,質量分析會
8、作文公開課待定
9、作文競賽語文組
10、期中考試、試卷分析語文組
11、集中備課第四單元崔哺育
12、五一長假
13、閱讀課公開課、評課
14、集中備課第五單元
15、閱讀課經驗交流、研討語文組
16、集中備課第六單元
17、閱讀競賽語文組
18、研討期末復習方案、備教改檢查教務處或語文組
19、期末復習,語文組總結語文組
科組工作計劃 篇5
爆竹聲聲辭舊歲,笑聲朗朗迎新春。伴隨著新年的喜慶氣氛,新的一學期又開學了,這個假期過得真快,為了盡快進入工作狀態,開學第一天就準備好科組的工作計劃了,希望本學期工作也能像上學期一樣開展得順利、圓滿。
具體工作安排:
一、升旗儀式安排:
升旗是學校的一項嚴肅而重要的儀式,學校要求音樂老師在升旗時要上臺指揮,以保證儀式進行的嚴肅性和整齊性,因此,科組老師要認真到位,并培養學生登臺指揮,給學生更多的鍛煉機會,本學期指揮按以下順序進行:xx。
二、教學工作安排:
本學期高三已經沒有音樂課了,按照學校安排,高三老師下到高一上音樂鑒賞課,周、嚴兩位老師上高一1、2、3、4班的課,5—20班仍由高一原三位老師負責,音樂特長輔導課也由原三位老師負責,高二音樂班仍由x老師負責。社團活動按照上學期要求進行。
三、工作目標與要求:
1、堅持現代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讓每一位學生得到充分的鍛煉。
2、落實常規工作,堅持簽到,集體備課,做好校本研究工作。
3、積極開展課題研究,根據教研處要求在科組總主題的分配每個人開設一個小主題活動;本學期音樂的兩個省級小課題即將結題,課題負責人要做好結題的工作,將資料整理齊全,其他老師要積極準備下一個課題申報。
4、抓好特長班專業課教學,為高考輸送更多人才。高一高二音樂班要按時上課、訓練,協調課室和琴房的使用,善用學校資源。
5、配合學校開展相關活動,每學期每人要上一堂公開課,并聽課15節以上,期中期末要上交教學反思或論文兩篇。
科組工作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科組以“健康第一”為宗旨, 以各級《教育發展規劃綱要》為指導,繼續認真貫徹《教育部關于落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體育活動時間的意見》,切實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及課改教研活動,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幫助學生樹立“天天鍛煉身體好”的健身理念。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和諧的發展,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
二、工作要求。
1、抓體育課常規工作。
開學三周著重復習、糾正學生的隊列、廣播操、同時抓學生的精神面貌。做好國家體能測試準備工作
2、定好九年級體育訓練工作,做到有計劃、有組織。
3、認真學習,轉變觀念,力求創新。
認真學習強化新課程標準,加深對課改工作的認識,在工作中積極實施課改要求,轉變觀念,用現代教育教學的新理念來指導體育工作,用創新的思維,改革課堂教學的模式,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興趣愛好為出發點,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好習慣。
4、依照新課程標準,搞好體育課改活動。
要全面開展體育課改活動。在體育課中要有新的理念,要有創新意識,在上好平時課的前提下,體育教師要在體育健康課上,力求有創意,逐步使我校的體育課正規化。同時讓學生在體育課中得到鍛煉,身心得到和諧的發展。
5、發揮體育活動對于學生能力培養的優勢,加強大課間及兩操活動的組織管理。
(1)加強興趣班訓練,爭取培養一批有特長的體育人才。
(2)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特色活動,讓更多的學生參加進來,營造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
三、重視體育課安全問題。
體育課的安全問題是我們體育教師所必須重視的問題。首先,我們要有強烈的責任心,用滿腔的熱情去關愛學生,對學生充滿愛心。上課前,應認真檢查場地器械是否牢固安全;在課堂中,應仔細觀察學生的活動情況;在教學中,應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以免發生意想不到的傷害事故。
四、具體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新學期體育教學工作計劃,備好課,認真進行體育教學工作。
2、抓好體育教學常規教學工作,規范體育課堂教學。
3、一、七年級學習廣播體操
4、進行國家體能測試工作
十月份
1、開展大課間活動
2、安排公開課
3、開展校運會前期工作。
4、完成國家體能測試上報工作。
十一月份
1、抓好教學常規教學工作,加強安全教育。
2、做好校運會籌備工作和運動員的訓練。
3、安排新老師匯報課。
十二月份
1 舉行校運會。
2、組織期末教學常規檢查。
一月份
1、各年級體育課期末考核。
2、做好體育器材整理清點工作。
3、做好體育資料的整理。
【科組工作計劃集合六篇】相關文章:
中學科組工作計劃01-21
銷售工作計劃集合15篇01-16
財務工作計劃(集合15篇)02-07
個人工作計劃集合15篇01-21
學生會工作計劃(集合15篇)02-12
幼兒園工作計劃(集合15篇)01-15
保育員個人工作計劃(集合15篇)03-03
公司財務部工作計劃(集合15篇)02-24
安全文明創建活動工作計劃范文集合五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