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解說詞1200字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我們都跟解說詞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解說詞起到加深認知和感受的作用。那么,怎么去寫解說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興安嶺解說詞12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興安嶺解說詞1
尊敬的客人們:
你們好!
一路辛苦了!歡迎你們來到大興安嶺做客!
大興安嶺地處祖國北部邊陲,東連綿延千里的小興安嶺,西依呼倫貝爾大草原,南達肥沃、富庶的松嫩平原,北與俄羅斯聯邦隔江相望,境內山巒疊嶂,林莽蒼蒼,雄渾八萬里的疆域,一片粗獷,被譽為金雞冠上的“綠寶石”。獨特的區位優勢賦予其無與倫比的特色旅游資源,這里有中國最北的界江——黑龍江,沿江順流而下,可以盡覽兩岸秀麗景色和異國風光;這里有最北的村屯——北極村,站在中國的北極點,可以感受極地之高遠、神州之廣博;這里有最北的寒溫帶原始森林,置身蒼松翠柏、鳥語花香之中,可以感受著名史學家翦伯贊先生曾留下的“無邊林海莽蒼蒼,拔地松樺億萬章”的絕妙意境。
大興安嶺還素有“綠色寶庫”的美譽。廣袤的森林里繁衍生息著黑熊、馬鹿、狍子、飛龍鳥等300余種異獸珍禽,生長著千余種野生植物,北芪、紅景天、草蓯蓉等野生中草藥蘊藏豐富、開發前景廣闊;越桔等野生漿果釀造的香醇美味的飲品,木耳、猴頭、蘑菇等食用菌類和蕨菜、柳蒿芽等山野菜早已成為千家萬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近年來,大興安嶺地區不斷加大林下野生漿果資源的開發利用力度,現已開發出藍莓果酒、飲料、果醬、花青素軟膠囊等系列產品五大類30多個品種,產品暢銷國內外。大興安嶺地區被授予“中國野生藍莓之鄉”稱號。
我國的天然野生藍莓首要分布于大興安嶺,大興安嶺藍莓占全國藍莓產量的90%,占世界的30%。藍莓生長在北緯52度以北氣候寒冷的興安嶺原始森林中,根部長年生長在永凍土層中,能抵御零下50℃嚴冷,素有“紫色黃金”之美譽,具有稀缺性與怪異性。大興安嶺冬寒夏暖,晝夜溫差較大,這一怪異的氣候使得其藍莓果口感好、有機成分含量高,并以純天然、無污染、高品質等絕對優勢稱著于世。
藍莓為野生漿果中的極品,其營養價值遠高于蘋果、葡萄、橘子等水果,堪稱“世界水果之王”,是近幾年世界公認的、集營養與保健于一身的第三代果樹品種,風靡歐美各國,備受人們的推崇和喜愛,被國際糧食組織列為“人類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被贊譽為“21世紀功能性保健漿果和水果中的皇后”。具有抗衰老、抗疲乏、增強心臟功能、明目、抗癌、抗炎等怪異功能,是50多萬大山人的驕傲。
大興安嶺遠離大都市的喧囂,仍然保存著原始的自然風光。夏季,碧水、青山、藍天和松林,共同匯聚成靜謐幽遠的天然美景;冬季,萬里興安被皚皚白雪和剔透冰川裝扮得分外妖嬈;春季,滿山遍野的杜娟花開,帶來了北國獨特的春的氣息;秋季,松、楊、柳、樺把莽莽群山裝點得五色斑斕,這里一年四季景景可觀,沉浸于大自然中您定會流連忘返。在每年的夏至前后,您還可以親身感受白晝天象,有機會一睹“北極光”的奇異風采。
大興安嶺解說詞2
提起內蒙古,人們都知道那里有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大草原養育了驍勇的馬背上的'民族,但很少有人知道那里還有浩瀚無邊的大森林,大森林孕育了中國北方的民族。我們呼倫貝爾,不僅擁有豐富的草原資源,還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所以作為內蒙古人,作為呼倫貝爾人,希望大家不僅要關注大草原,也要關注大森林,不僅倡導草原文化,也要研究森林文化,因為森林是人類的搖籃,是人類文明的搖籃!
我們行走在大興安嶺之間,不僅對這片森林和這方神奇的土地產生深深的眷戀,可能有的朋友也會從而產生探究獵奇的心理。您有這樣的想法,說明您對自然生態非常關注。
大家都知道,森林有很多生態保護作用,比如,防風固沙、消除污染、保持水源等等。那么幅員遼闊的大興安嶺更是對這一方土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以東北——西南走向橫跨呼倫貝爾草原,是松嫩平原和呼倫貝爾草原的天然屏障,對維護東北地區和內蒙古東部區的生態平衡起著巨大的作用,800多萬公頃的森林,像一個巨大的水庫呵護著松嫩平原和呼倫貝爾草原。一片森林的生態意義,絕不僅限于周圍的小范圍,尤其像大興安嶺這樣的林區,它對全球的生態系統發展變化都存在著深遠的影響。現在很多毗鄰中國的國家越來越關注中國的大興安嶺,有很多志愿者對大興安嶺進行深入研究,甚至前來植樹,由此可見大興安嶺其價值所在。
說及天下名山,大家知道的`有:華山天下險、峨眉天下秀、泰山天下雄、青城天下幽等等,那么說到大興安嶺,如果也用一個字來形容,可能用“大”字來描述更貼切。幅員之大、包容之大、歷史內涵之大、生態作用之大。
大興安嶺地處東北邊陲,是中國最大的國有林區。
大興安嶺,位于中國黑龍江北部、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是內蒙古高原與松遼平原的分水嶺。北起黑龍江畔,南至西拉木倫河上游谷地,東北——西南走向,全長1200多公里,寬200——300公里,海拔1100——1400米,總面積33萬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積16萬平方公里,主峰索岳爾濟山。大興安嶺原始森林茂密,是中國最重要的林業基地之一。大興安嶺中的“興安”系滿語,意為“極寒處”,應為氣候寒冷,故有此名。
大興安嶺中有許多優質的木材。樟子松、落葉松、白樺、山楊等是這里的主要樹種。由于這里的樹木十分稠密,只有拚命地向上長,才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到陽光,因此,這里的樹木一般都很直、很高,是上等的建筑材料。有的大樹長到60多米,樹干仍然筆直。人們又把大興安嶺稱作“林海”。
據(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資源名錄)記載,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施業區內,共有山峰25905座。真所謂山山相連,比肩而立;極目遠眺,處處皆山。
大興安嶺的木材及金屬礦藏儲量幾位豐富。尤其是煤炭儲量較大。已探明儲量為334億噸,遠景儲量在1000億噸以上。
另外就是大興安嶺的歷史遺跡,其中南端的火山遺跡隨處可見。等等這些都表明大興安嶺地區的地大物博。
大家應該都會唱或者都聽過一首關于大興安嶺的歌曲,就是《走上這高高的興安嶺》,說的就是大興安嶺的“高”。這首歌大家都會唱吧,那我們大家先共同唱首歌正好我們走在大興安嶺之間,唱這首歌更有感覺,就像在草原上一定要唱草原歌曲一樣,我來給大家開頭(這時可以帶頭唱歌);歌畢,繼續講解:唱了這首歌是不是特別有感覺啊?對了這就是大興安嶺,海拔高度大多在400—1400米之間,基本呈北高南低,地勢由西向東傾斜。
那么說道大興安嶺的“山”,大興安嶺林區一向有“林海”之稱,其實這里也是山的海洋,據《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資源名錄》記載,大興安嶺作業區內,共有山峰25905座,絕大多數的山沒有命名,群山起伏,連綿不斷。
有山就有水,大興安嶺群山林立,河流密布,以大興安嶺的主脈為界,嶺東的河流流入嫩江,叫嫩江水系,嶺西的河流流入額爾古納河叫額爾古納水系。說到大興安嶺的“水”,就一定要提到大興安嶺的礦泉水,大興安嶺的地下礦泉非常豐富,水質也非常好,其中很多聞名全國,比如阿爾山礦泉水大家是不是有聽說過?還有我們一些地方品牌等都含有及豐富的礦物質,對一些心腦血管病和胃腸病、骨質病及關節炎等都有有益作用,土生土長的林區人很多都比較長壽,其很重要的因素一個是空氣比較好,另外就是水質好。
說了這么多關于大興安嶺,我們的旅行車也在大興安嶺中走了這么久,大家看到了很多小房子,是的,我們所看到的這些就是典型的林區人家,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林業工人的家屬。你看他們的房子屋脊都是尖尖的,這種結構的建筑,有很好的保暖作用,冬暖夏涼,中間是空的里面塞滿木屑,冬天外面凍不透,里面的暖空氣不會很快跑掉,夏季曬不透,里面陰涼,很舒服,像安了空調的房間,另外尖頂的作用是方便積雪滑落,減輕房體的壓力。這也是適應北方嚴寒地區的建筑物。
說到林業工人,大家一定很想了解一下他們的生活狀態,其實內蒙古的大興安嶺在清朝以前是沒有伐木工的——現在叫林業工人,最早都叫伐木工的——在清朝康熙年間,清政府將東北地區視為龍興之地,對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林區等地實行“四禁”,禁伐木、禁采礦、禁漁獵、禁農牧,總之,什么都不讓動。當時的大興安嶺,只有很少的人,都是當地的少數民族,蒙古族,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等民族的人,大概也就是千八百人這樣,因為這些少數民族本身都是以狩獵漁獵為生的,所以只允許他們在大興安嶺一些河流的上游生活。直到清朝光緒六年(也就是1880年)的時候,清政府宣布對東北地區放荒,啥叫放荒呢?就是允許大家來這里開荒啦,于是,大批的內地農民闖入東北地區,也就是常說的“闖關東”,其中呢,一小部分闖關東的人闖進了大興安嶺,開始在這里生活。最早他們進來的時候生活是自給自足的,也就是在深山老林里開墾一塊荒地,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那時候闖關東的人都是生活所迫,萬般無奈才跑出來的,當時有句話叫“窮走南,富進京,無奈闖關東”。第二年,額爾古納河的中下游發現了金礦,大批的淘金者又來了,來那么多人,得生活啊,蓋屋、生火做飯取暖等等,于是開始伐木。但是這個時候的木材還沒有成為商品,所以伐木的人也不能叫工人呢。
直到1896年,《中俄密約》簽訂,在此基礎上又簽了一個《合辦東省鐵路合同章程》,根據條約規定,沙皇俄國在我國東北地區取得了筑路權,而且還取得了鐵路兩側的林木采伐權,也就是可以“合理合法”的伐木了——當然,這里的合理合法都是帶引號的——用于修路、出售、建房子等,于是乎,大量的砍伐森林一發而不可收拾。1931年日本侵華,32年日本人又把大興安嶺給占了,又一次的掠奪性開采,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林區解放,大興安嶺被采伐的木材達到15000多萬立方米。那時候的伐木工分幾個部分,一種是闖關東的,一種是所謂的大公司招來的還有就是抓來的勞工。他們生活很苦,朝不保夕,賺的錢也是被層層盤剝最后到自己手里也所剩無幾。只能一年周而復始的干活兒才能活命。這就是第一代務林人,進入了這片原始森林,也算是大興安嶺林區的開山鼻祖。
真正林區創業的人,應該從抗日戰爭勝利之后,國家開始管理大興安嶺林區開始,1948年成立內蒙古林務局,新一代務林人翻身做主人,走上開發創業之路。直到1952年,國家成立內蒙古森林工業管理局。從此開始對大興安嶺有計劃的開發建設,由此各路人馬匯集大興安嶺林區,有老一代的伐木工、轉業軍人、從關內招過來的農民、還有本地原來沒有從事林業生產的人員,轟轟烈烈的林區建設從此開始。這一代從事林業生產的人才是真正的國家林業工人。
最開始開發建設林區,條件非常艱苦,住的是工棚子、地窨子,吃的是水煮凍白菜,穿的非常單薄,被汗打濕的衣服只能到晚上才能大家圍坐在大火盆旁脫了烤干,當時的工人都是男人,反正也沒有女人,也無所謂,只有稍微有個一官半職的人才能穿的起白茬皮襖(啥叫“白茬皮襖”啊?就是獸皮簡單的熟一下縫成的衣服,有羊皮,狗皮、袍子皮燈)、食堂的大師傅和伙食管理員才能吃的好一點,近水樓臺先得月嘛。以至于那時候女孩子嫁人如果能找上食堂的大師傅那是無比榮光的事。至少首先能吃飽肚皮啊。
時間進入21世紀,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生產發展,林區人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的改善,上一代務林人為國家建設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埋下了生態惡化的隱患,1998年國家啟動“天然林保護工程”,簡稱“天保工程”,從此大興安嶺林區的建設重點轉移到生態保護上來,計劃采伐木材。實施天保工程的10多年來,森林覆蓋率慢慢增長,林業工人也慢慢轉型,開始由原來的開采變成營林育林,各林業局號召大家發展養殖業帶動經濟,比如:狐貍雪貂、野豬、野果、野山菌等等養殖加工業。另外就是隨著呼倫貝爾旅游業的發展,人們對自然生態的向往,來林區旅游的朋友越來越多,這也不同程度的增長了當地人的收入。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現代的林區人已經依靠這片森林開始了全新的生存方式。
大興安嶺解說詞3
來到大興安嶺,首先看到的是一條一條的嶺。這些嶺的樣式不一,有高的,矮的,長的,短的……再四處望望,這里一片綠色。有深的、淺的、明的、暗的,所以人們稱之為“林海”。
地上開著各種野花,找來許多小蝴蝶。花叢里還隱藏著一些小紅豆,興安嶺中酒廠的紅豆酒酒是用這種野果釀成的。
在大興安嶺深處的懸崖峭壁上,有一個山洞,叫做嘎仙洞。1980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人們發現這座山洞正是鮮卑拓跋氏先祖的舊墟石室。石室南北九十步,東西四十步,高七十尺。公元443年,北魏第三代皇帝拓跋燾派遣中書侍郎李敞等人從平城(今山西大同)出發,歷時四個多月來到嘎仙洞祭祖,并將祝文刻于洞內石壁之上。正是這篇石刻祝文,為后人打開了拓跋鮮卑氏族祖先居地的千古之謎。
大興安嶺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有遍地的寶藏,有豐富的資源,值得人們觀光、考察。
【大興安嶺解說詞1200字】相關文章:
班級解說詞01-22
校園解說詞通用03-31
西湖的導游解說詞02-14
專題片解說詞01-28
方隊解說詞3篇01-25
茶藝表演主持解說詞01-25
校園小導游解說詞01-25
匯報表演解說詞01-24
領導參觀校園解說詞01-24
校園解說詞3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