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5篇(實用)
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解決一個問題或者一項工程,一個課題的詳細過程。那么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
活動背景: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新課程改革的亮點,是一塊有待開發的沃土。有效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將大大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使學生能更多的關注實踐,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學以致用。而水是人類生命的源泉,人們的衣、食、住、行,離不開水。社會經濟建設更需要水,沒有水就沒有生命。水在人的生命歷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此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為學生搭設展示自我的'平臺,彰顯個性,體會成功的喜悅。讓學生通過朗誦、歌唱、舞蹈、表演等形式,贊美水、親近水、了解水、珍惜水,自覺地保護水資源。
活動目的:
1、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活動,勤于動手、樂于探究,在自主合作的學習環境中知曉水的重要性,在展示交流中樹立自信,體會成功的喜悅。
2、準備階段中,通過搜集、整理相關“水”的資料,培養學生整合利用資源的能力。
3、誦讀階段中,通過學生對有關“水”的經典古詩文語段的誦讀,提高學生的朗誦水平和語文感知力,陶冶情操,培養學生鑒賞作品的能力和高尚的審美情趣。
4、通過交流、表演、舞蹈等多種形式了解水、親近水,從而珍惜水、熱愛水資源,增強環保意識。
5、探索水資源,培養學生探究、創新的能力。
活動準備:
1、依照自主原則,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以班級為單位,由各班語文教師負責,可采取朗誦、表演、舞蹈等形式,組織學生分工合作,收集所需資料并進行初步整理。
2、選取兩名主持人(一男一女,語言組織能力強,普通話流利,有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準備好主持稿。
3、教師準備相關資料、道具。
4、布置會場
活動時間:
十三周周三第六節課
活動地點:
階梯教室
活動對象:
五年級各班學生
評獎辦法:
本次活動以班級為單位,設一等獎一名,二等獎二名,三等獎四名(獎狀),同時對班級中積極參與表現突出的個人予以表彰設個人單項獎各班兩名共計14人。
評委:五年級1-7班各位語文教師
活動步驟:
一、活動開始
在優美的《高山流水》的音樂聲中,兩位小主持人上場。
主持人女:說不盡碧綠的水,清澈的水
主持人男:唱不夠清涼的水,甘甜的水
主持人合:水是大自然賜予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主持人女:滴滴水珠,涓涓細流
主持人男:滾滾浪花,滔滔江河
主持人合:我們永遠離不開水,水--就是生命。今天,就讓我們在這唱吟生命之水。女:我宣布《水就是生命》五年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展評現在開始
主持人女:請欣賞五年級四班歌曲《水鄉的孩子愛水鄉》五年級六班做準備
(五年級4班主唱水的歌曲人數12人負責人:陳曉英)
主持人男:我們熱愛水,熱愛每一條江河、每一片湖泊、每一條小溪
主持人女:我們熱愛水,熱愛每一場冬雪、每一場春雨、每一滴甘泉......
主持人男:我們贊美水,那是因為水的無私,默默奉獻
主持人女:我們贊美水,那是因為水的真誠,愛在人間,讓我們聆聽水的聲音
請欣賞五年級六班詩朗誦《浪淘沙》五年級七班做準備
(五年級6班主誦水的詩歌人數10人負責人:王云芳)
主持人女:在我們身上,在我們生命的每一根血管,每一個細胞,都要依靠水的滋養
主持人合:于是我們說,我們的生命是水,水就是我們的生命
主持人男: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生存的每一個空間,每一寸土地,都要依靠水的滋潤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2
活動方案:
一、設計背景
綜合實踐活動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國家規定的一門必修課程。它是“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出發點,以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為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為基本學習方式”的一種新型課程。因此,在設計與開發綜合實踐活動方案時,我充分考慮與學生生活相聯系的生活主題。為農村孩子更好地了解我們生活的環境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幫助他們更好的融入社會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培養了學生堅毅的品質。
我校是一所農村小學,位于xx鎮的東面,校園四周圍繞著大片大片的農田,學生絕大部分來源于農村。每天,這群來自農家的孩子們總是穿梭在農田間,漫步于田埂上,來來往往,日復一日來到學校。春天,綠油油的小麥迎風伸展著婀娜的身姿想孩子們招手;夏天,滿地的西瓜、甜瓜吸引著孩子們;秋天,金黃色的稻穗向孩子們不住的點頭;冬天,靜謐的農田讓孩子們盡情的嬉戲。這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可是現在的農家孩子,家長的溺愛、學習壓力過重等各種因素缺少從事農事的經歷,有些孩子甚至根本沒有從事農事活動的經歷。在對本校六年級兩百多位學生的調查中發現:有過從事農事活動的經歷的學生不到20%,其中經常幫助家長參與農事活動的學生不到5%,而對農事活動感興趣或對于農事活動相關活動有興趣的學生則達到90%。為消除我們的學生與自然界的“距離”,結合學校現有的土地資源和人力資源,以學生學習興趣為主線,開展以“快樂親近自然、輕松體驗農活”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二、活動目標
(一)總體目標
我校開展以“親近自然”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其目的是打破學生與生活的隔閡,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并參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農事活動。讓學生在農事活動中體驗勞動的艱辛、成長的快樂、收獲的喜悅,使之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培養孩子們熱愛勞動情感、激勵他們樂于從事農事活動,以積極參加勞動為榮。讓我們的孩子更加熱愛自然、親近自然,增強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
(二)具體目標
1、知道基本的農業活動,認識鋤頭、鐵锨、耙頭、鐮刀等農具,了解它們的使用方法,初步體驗學習使用鋤頭、耙頭、鐵锨、鐮刀等農具。
2、了解農事活動與自然界的聯系,與二十四個節氣的關系,增進對自然知識的認識與了解。
3、觀察、認識常見蔬菜、水稻、油菜等常見農作物,了解其特征。學會辨別各種不同的農作物,了解各種不同農作物的生長的特征及生長規律。
4、調查了解與農事有關的諺語和小故事,體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生產勞動智慧,培養愛國主義精神。
5、體驗從事農事活動的艱辛,感受農作物生長變化的快樂,收獲成功的快樂。體會農村生活的質樸。
6、在從事農事活動的過程中產生于人合作的需要,體驗團隊合作的快樂,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強學生綜合運用身邊資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實踐操作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三、活動時間:
xx、下—xx、上
四、活動參與人員:
學生:六年級全體學生
每班分為兩個活動小組:
六(1)第一組組長:xx
第二組組長:xx
六(2)第一組組長:xx
第二組組長:xx
教師:xx、xx、xx、xx、xx
五、活動準備:
1、教師收集活動需要的各種資料
2、綜合實踐老師負責聯系好活動需要的場地
3、學生收集與農事活動有關的諺語以及文字、圖片等資料。
六、活動過程設計:
本課程的設計一學生的興趣為基石,結合我校豐富的校園資源展開的。我校充分利用農村的自然資源和農業特色,結合本校豐富的農業人力資源而開展。本課程緊密圍繞“快樂親近自然、輕松體驗農活”這一主題而展開。
活動一:分組到同學家認識各種農具,請同學的家長介紹和示范各種農具的使用方法;并認識、了解本地常見的農作物。
活動二:在家里和家人一起種菜,體驗種菜的快樂。
活動三:幫助王大爺收割晚稻,學習使用鐮刀,感受農民伯伯的辛勞,體驗豐收的喜悅。
活動四:幫助陳叔叔家摘橘子,了解水果的采摘技術和要求,分享勞動的快樂,品嘗味道鮮美的橘子。
七、活動效果反饋——問卷調查、寫活動心得體會
(問卷附后)
八、活動總結:
我校六年級學生通過開展以“快樂親近自然、輕松體驗農活”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目的是為了消除學生與生活的“距離”,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勞動活動,并積極參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農事活動。讓學生在農事活動中體驗勞動的艱辛、快樂,感受收獲勞動成果的幸福、喜悅,讓孩子們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培養孩子們熱愛勞動情感、激勵他們樂于從事農事活動,以積極參加勞動為榮。讓我們的孩子更加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熱愛自己生活的的故鄉和故鄉勤勞的人們。
現對本次活動總結如下:
1、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活動,讓大多數的孩子對常用農具:鋤頭、耙頭、鐮刀等,有了較為生動、直觀的了解;并初步的學習了它們的使用方法,有了切身的'體驗。讓孩子們懂得要好好使用這些工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樣需要長時間的磨練,才能做到“熟能生巧”。讓他們體會到學習更是如此,沒有持之以恒的恒心、毅力,是不可能獲得好的學習成績的,是不可能學到真正的知識和本領的。
2、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活動,讓孩子們更多的了解了我們生活中離不開的許多事物,如:各種常見的蔬菜,了解它們的外形特點,能夠正確區分它們;了解它們的生長環境和條件;了解它們的生長、栽培過程。通過和家人一起種菜、收菜、吃菜,體驗勞動帶來的快樂,感受收獲的喜悅。
3、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活動,培養了孩子們動手收集各種資料的能力,了解了各種農事活動與“節氣”的必然聯系,感受“二十四節氣”是勞動人民長期勞動經驗的總結,是勞動人們智慧的結晶。更深的熱愛中華民族,以“我是中國人”為驕傲。
4、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活動,讓孩子們親身體驗了勞動的艱辛,知道了一粒糧食、一滴水、一支鉛筆、一件衣服等都來之不易,懂得了要珍惜勞動成果的必要性,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愛惜家人、老師、他人的一切勞動成果。
5、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合作交流、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讓學生明白了:哪怕是做一個農民,也同樣的需要各種各樣的知識,如:各種果實最佳的采摘時機;各種果實的不同保鮮方法等等。懂得努力學好知識的重要性,下定決心努力、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今后的生活、工作夯實的基礎,為將來更好的建設祖國,做好充分的準備。
6。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到了農村生活的質樸,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懂得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更加地熱愛大自然,熱愛自己生活的的故鄉和故鄉勤勞的父老鄉親。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如:1、沒有完全照顧到每一個學生,讓個別學生成了“旁觀者”。2、活動的組織還要加強等等。
我相信只要努力,以后我們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附:問卷調查
(對象:xx學校六年級學生)
1、你是否知道鋤頭、耙頭、鐮刀、鐵鍬等農具的特點及使用?
○知道且能夠熟練使用?○知道,勉強可以使用?○知道,但不會使用?○不知道。
2、你能夠區分小麥和韭菜嗎?
○能很快的區分?○比較難區分?○不知道怎么區分○不知道它們是什么。
3、你見過高粱和玉米種植嗎?能夠正確區分高粱和玉米苗嗎?
○見過,能夠區分?○見過,但不能區分?○沒有見過,更不會區分
4、你知道怎樣辨別瓜果是否熟了嗎?
○知道?○知道一部分?○不知道
5、我們這里,種植量最大的是什么農作物?
○辣椒?○油菜?○水稻?○小麥
6、你知道早稻什么時候移插嗎?
○3月—4月?○4月—5月?○5月—6月?○不知道
7、種植油菜是在收割早稻之后還是收割晚稻之后?
○春季?○收割早稻之后?○收割晚稻之后?○不知道
8、在一年中,果樹正確的施肥次數是多少?
○一次?○兩次?○三次?○不知道
9、你知道晚稻的收割時間嗎?
○農歷7月?○農歷8月?○農歷9月?○農歷10月
10、水果最佳的采摘時間是什么時候?
○水果熟透了的時候?○水果七、八成熟的時候
○水果五成熟的時候?○不知道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3
一、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評價理念和要求為指導,堅持“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原則,注重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實際體驗和發展程度的檢測,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二、評價目的
1.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了解學生的發展狀況及發展中的需求。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
2.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在原有的水平上發展、整體素質的提高。
3.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
4.轉變教師角色,重視發展教師的個性和個人價值、倫理價值及專業發展,提高教師素養。
三、評價原則
1.過程性原則。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學生親歷體驗的課程。因此,要重視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表現的評價。只要學生經歷活動過程,對自然、社會和自我形成一定的認識,獲得了實際的體驗和經驗,就應該肯定其活動價值,給予積極的評價。
2.多元性原則。綜合實踐活動強調評價標準和評價主體多元化。因此要鼓勵并尊重學生富有個性的自我表現方式,如演講、表演、寫作、繪畫、制作等,評價不應只由教師來決定,要通過討論、協商、交流等多種形式,將學生自我評價、同學互評與指導教師或社會、家庭有關人士評價結合起來。
3.反思性原則。充分發揮評價的教育、改善、促進的功能,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實踐活動。要培養學生對活動過程(特別是細節)的記錄習慣,要通過活動過程、交流和活動成果匯報,讓學生學生學會對問題的討論、方法的交流、成果的分享與思考,達到自我反思、自我改進的目的。
4.激勵性原則。堅持正面評價,運用表揚、鼓勵、表彰等方法激勵學生,并貫穿于整個課程實施過程。無論是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是遭受失敗的時候,無論是定性還是量化評價的時候,都應該激勵學生,使激勵評價成為學生獲取成功的動力。
四、評價內容
通過建立學生學習過程檔案和收集學生學習成果的`方法,以定性為主量化為輔、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多維評價方式,對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學習態度、合作精神、探究精神與學習能力、收獲與反思進行評價。
1.參與態度。學生參與活動的時間、次數、認真程度,以及是否認真思考問題、積極動手動腦、主動提出活動設想或建議、認真查找資料、準時完成計劃和學習任務作為評價的依據。
2.合作精神。包括積極參與小組活動,主動幫助別人和尋求別人幫助,認真傾聽同學的意見,樂于與別人一起分享成果。
3.探究精神和學習能力。通過對學生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中顯示出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及其對探究結果的表達進行評價。
4.收獲與反思。通過學生的自我陳述、小組活動記錄來反映,也可以通過學生的日記、活動征文、主題班會等形式來反映,還可以通過學生的行為表現和活動成果來評價。
五、評價方式
評價方式體現多樣化,要將以下幾個方面的評價方式結合起來。
1.“檔案袋評價”。要求活動小組建立活動檔案袋,里面包括活動計劃、活動記錄、調查表、出勤登記表、實驗記錄表或調查記錄表、原始數據、學習體會、日記等與活動有關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做為小組成績評價的主要依據。
2.日常觀察即時評價。日常觀察即時評價要貫穿于活動的整個過程。一方面可以隨時隨地激勵學生,調節課程的實施;另一方面日常觀察能有效地提高形成性評價的準確度和有效率。
3.成果展示。成果展示包括小論文、調查報告、研究筆記、表演、模型、設計方案等學校每學期舉辦一屆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評價活動,每學年舉辦一屆手工制作、模型設計作品展示評比活動。
4.項目評價與階段綜合評價。在每個活動項目結束后,組織學生進行評價,促使學生在活動之后能及時進行總結和反思,指
導后繼的活動,并為每學期的階段性綜合評價提供依據。階段評價做為學生每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績的主要依據。
六、具體操作
(一)學生評價
1.自評內容包括
(1)你是否一直對你參與的主題活動感興趣?
(2)你是否參加過活動主題的選擇?
(3)你收集信息、資料的途徑有哪些?
(4)你在活動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什么?
(5)本次活動中你最感興趣的是什么?
(6)你對活動成果是否滿意?
(7))本次活動中,你發現了什么?
(8)活動中,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采用方式:每一個主題活動結束后,學生填寫“綜合實踐活動記錄與評價表”或用描述性語言的方法對以上內容進行一次自評,完成后全體成員均上交一份給指導教師。
2.互評內容包括
(1)小組成員合作是否愉快?
(2)你們在活動中遇到哪些困難或問題?
(3)你們是怎樣合作克服困難的?
(4)你們認為下次活動還應從哪些方面加以改進?
采用方式:每一個主題活動結束后,小組成員集體討論,由組長執筆,用描述性評價方法為主對以上內容進行評價,完成后每組交一份給指導教師。
(二)教師自評
1.評價內容
A、工作評價
(1)你是否對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抱積極態度?
(2)你是否有一個活動方案和活動情況記載?
(3)為指導學生活動,你作了哪些;隹備?
B、過程評價
(1)學生是否能積極主動地實踐參與活動?
(2)學生對活動主題的興趣是否持久?
(3)學生獲取信息、資料的方式途徑有哪些?他們如何選擇處理搜集的信息?
(4)小組成員能否進行有效的分工與合作。小組長的功能發揮的怎樣?
(5)學生在活動中是否體現獨創性?獨創性體現在何處?
C、效果評價
(1)活動成果是否實現預定的目標?
(2)學生在活動中能力發展得怎樣?哪一方面的能力最為突出?
(3)學生的情憾體驗是否獲得滿足?滿足程度怎樣?
(4)活動中有無“空白點”,體現在何處,設想如何改善?采用方式:每一個主題活動結束后,指導教師按照上述內容項目,自己的指導情況和學生的活動情況進行一次評價,將評價意見寫成書面材料。(注意:教師對學生的定性描述評價材料中要注重抓學活動中閃光點,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滿足。)
(三)學校評價
組織:由學校教導處具體落實,每學期對每個領域的綜合實踐活動進行一次評價。
評價內容:
1、主題選擇是否恰當。
2、活動設計是否科學。
3、活動組織是否周密。
4、活動形式是否適合參加活動兒童特點。
5、活動效果如何?是否達到預期目標。
6、教師取得了哪些新鮮經驗,得到哪些新的認識?
采取方式:
1、審閱師生自評材料。
2、與組織活動的教師(或教師小組)共同反思活動過:程,交流討論。
3、召開學生座談會。
4、召開家長座談會或書面征求家長意見。
5、走訪與活動有關的社區人士。
選題:
1.《樹葉貼畫》2.《中國結》3.《賀卡傳真情》4.《泥塑的制作》5.面具制作6.水果拼盤7.我們的眼睛8.我們一起玩游戲
9.春風吹來野菜香10.走進小螞蟻的世界11.做個自護小能手12.走進動畫片13.漂亮的手工涼鞋14.美麗的剪紙15.精美的布貼畫小手工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4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的核心課程。它向我們的教育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歸根結底,是為了學生將來的生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目前,此項工作在我們學校還未成熟。下面談談我校對此項工作的初步設想:
一、課程目標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校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 “考察”、 “探究”、 “設計”、 “想象”、 “反思”、 “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自身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注重學生的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收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的方法,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美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他人、對自我的責任感。
二、 課程內容
我們立足于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興趣愛好,滿足他們的各種發展需求。從學校、家庭、社會生活、自然現象等入手,著眼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立志改造社會的能力。
從學生的生活基礎和興趣愛好出發,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提出各自感興趣的活動話題,歸納分類后投票篩選出學生最感興趣的活動主課題。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確定各自的活動內容,自動生成了課題。活動思路為“自己確定研究對象──進行綜合實踐活動──匯報自己的所得所想”。教師的主導作用側重于服務、幫助、指導。
三、課程實施
1、實施原則
(1)關注興趣。基于學習者的需要、動機、興趣和直接經驗來設計、實施相關課程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有別于學科課程的一個基本標志。充分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直接經驗,并以此為基礎實現對傳統學科知識結構與邏輯體系的超越,建立一個更接近學生真實學習世界的全新課程領域,是綜合實踐活動確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選擇。
(2)回歸生活。綜合實踐活動必須最大限度地回歸兒童的生活世界。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性質客觀上決定了這類課程在確定課程內容時必須真正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中選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實踐性、現實性的問題、事件、現象來設計課程內容。這是綜合實踐活動選擇課程內容時必須堅持的一條最基本的標準。
(3)立足實踐。不再局限于書本知識的傳授,讓學生親身參與、主動實踐,在實踐中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最根本的特點。需要指出的是,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實踐的方式也是多樣的。實踐并不僅僅意味著讓學生作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更重要的是要為學生營造實踐情境,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特別是學生能夠面對生活世界的各種現實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主動地去探索、發現、體驗、重演、交往,親歷親為,獲得解決現實問題的真實經驗,從中培養實踐能力。
(4)著眼創新。著眼于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價值與目標最本質的體現。與學科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創新品質的形成提供了更為寬松、自由的空間。它不受學科知識體系和邏輯結構的限制,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設計方案,自己收集資料,自己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以充分發揮出來。著眼創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養今天的學生適應明天的社會生活為己任,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積極探索、主動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有所發現、有所思考、有所創新,具備初步的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人材奠定基礎。
2、實施途徑
(一)信息技術教育
幫助學生發展適應信息時代需要的信息素養,即獲取、傳遞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質。
(二)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
組織引導學生接觸大自然,參加社會實踐,使書本知識在運用的過程中成為活知識,使實踐能力和創造性得到培養。
(三)勞動與技術教育
增加科技含量,賦予勞技教育更多發明創造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給學生讓出創造的空間。將發明創造賦予動手實踐的過程,使勞動技術變得富有生命力。
(四)研究性學習
在教師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主動獲取知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重點進行小課題研究。
3、課時安排
各年級每周二課時。
4、師資保障
(1)成立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由校長、教導主任、教研組長、班主任組成,負責領導、協調和指導工作。
(2)成立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由教導主任、教研組長、班主任、大隊輔導員組成,負責學生的活動指導工作。
四、課程評價方法
1、過程性評價
本課程目標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態度和能力,而非知識和技能。所以評價時,不應該過于看重于學生所獲得的知識的多少及作品的優劣,而應特別關注學生參與的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關注學習的過程和方法,關注交流與合作,關注動手實踐以及所獲得的經驗與教訓。困此要采用形成性評價的方式,為每位學生自己設計“綜合實踐活動成長檔案夾”,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同時要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于創新的氛圍。
2、自主性評價
本課程的評價可采用多種方式,如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的口頭報告、活動、展示的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小組的評價與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等。其中以學生的自我評價為主。由于是讓學生自我評價,其壓力較小,學生可以充分地暢談自己參與活動的體驗、經驗和教訓,自由地交換意見。同時,這種集體和個人的自我評價也可以使學生享受到健康的民主風氣的熏陶和教育。
3、開放性評價
本課程具有開放性的特點,評價也應該具有開放性,在學生自我評價的基礎上,應盡可能采用集體討論和交流的形式,將個人和小組的經驗及成果展示出來,并鼓勵相互之間充分發表意見和評論。這樣的評論不僅可以使學生吸收他人的有益經驗,而且還可以促使學生加深對問題的認識,有助于培養學生敢于和善于發現問題并發表個人見解的優良品質。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5
一、指導思想:
1、以人為本,尊重個性,發展特長,全面提高。
2、重塑校園文化,提升校本特色,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教學方式,推進基礎教育改革進程。
3、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社會、生活和學科知識,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動手動腦的生活實踐活動,更好地培養學生各方面綜合實踐的潛力,帶領學生走入更廣闊的社會活動空間,豐富學生的知識和情感等方面的體驗。本學期,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將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以實踐為核心,以校本教材為載體,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推進課程改革。
二、總體目標:
1、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構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用心態度。
2、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潛力。
3、培養學生的樂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參與意識、社會職責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5、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社會生活和社會環境,增長從事社會活動所需的知識,增強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潛力。
7、了解祖國,了解家鄉,培養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具體措施:
(一)、不斷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加強理論在實際中的作用。
1、利用開學初時間,群眾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計與實施》,領會新課改理念。
2、群眾討論各年級主題設定的可行性,制定主題研究方案。
3、隨時根據活動的開展狀況更改活動計劃、提出活動過程中問題,群眾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
4、任課教師及時認真地記好教學反思,不斷累積教學經驗,用心撰寫教學論文,共同交流,使全體受益。
(二)、加大組內教研力度,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1、成立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
2、用心參加校外的教研活動,及時地將最新的教學理念上傳下達,做到有繼承、有突破、有創新。
(三)、以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為出發點,開展實踐探究活動,初步構成我校研究特色。
1、活動以問題和項目為中心,結合學生特點、學校特點、地域特色,將多學科知識整合,將個人與社會整合。
2、教學過程中面向全體,使每一名的學生的用心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并能夠充分認識自身的價值,在活動中使每一名學生都有收獲,體驗成功的`喜悅,建立健全的評價體系,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3、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提高搜集、整理、運用信息的潛力;在活動開展中鍛煉學生的與人交往的潛力、社會實踐的潛力、抗受挫折的潛力;發展學生終身學習的潛力。
四、過程開展
1、明確活動主題: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實際,學期初選定好綜合實踐活動的2個主題。
2、制定活動計劃、方案:根據活動主題,認真制定好計劃,對于每次活動都要制定詳實活動方案,明確目的、資料、方法、步驟、注意事項及預期成果等,做到活動前心中有數。
3、組織活動:教師要根據計劃和方案,同學生一起親歷實踐并給予學生及時恰當指導以解決實際困難,并注意生成性專題以完善活動內涵。
4、總結反思:幫忙學生及時活動總結,積累經驗彌補不足,提出推薦,展示成果,發展潛力。
五、實施保障
1、教師要進行專業理論學習,提高思想認識和業務水平,為課程的成功實施奠定基礎。
2、及時制定各級各類實施計劃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
3、強調合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本身就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課程,因而學科之間的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他不僅僅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關鍵,更是課程實施成功與否的前提,因而本學期我們對此項工作尤為重視,并將之列之工作的重中之重。
4、資源保障:開放校圖書館、實驗室、微機室等作為活動基地,以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的科學性。
5、加強管理:落實課程實施職責制,強化過程管理,確保綜合實踐活動順利開展,做到每一次活動全程萬無一失,不出事故。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6
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知指出,鑒于塑料袋已成為“白色污染”的主要來源,自20xx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通過一個學期的調查研究我們發現“禁塑令”在人們的生活中并沒有起多大的作用。在最初實施時,超市、市場的塑料袋確實減少了,但現在人們的禁塑意識慢慢淡薄了,人們已習慣了付費購買塑料袋,塑料袋的用量又急速增長。所以本學期我們想繼續進行該主題,從我們自身做起,增強環保意識,然后去影響身邊的人,從而讓禁塑令深入人心,為環境保護貢獻出我們的一點微薄之力。
第一、二周:上網查詢塑料袋的生產過程以及污染情況,制成幻燈片
活動目的:加強學生自己上網查找資料的能力,進一步了解塑料袋的有關內容,并將查找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制成幻燈片,在班級里進行交流,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第三周:走訪超市、集市,調查塑料袋的使用情況。
活動目的:鍛煉了學生與別人溝通的.能力,使學生敢于并善于同陌生人打教道。在實踐的調查訪談中鍛煉膽量與口才,提高社會交際能力。
第四周:匯總調查資料,制成幻燈片,
活動目的:通過活動過程中的交流和實踐,體會與人合作的快樂,培養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運用多媒體的能力
第五周:寫出調查感受,在班級中以辯論會的形式談談自己的感受
活動目的: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體驗,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
第六周:制作減少塑料袋使用的宣傳標語
活動目的: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第七、八周:制作有關“減少塑料袋的使用”為主題的刊板
活動目的:培養學生樂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第九、十周:編一個有關塑料袋的小品
活動目的: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能力
第十一周:編一個有關塑料袋的歌曲
活動目的:發揮學生創造欲,提高他們合作精神
第十二周:給國家監管部門寫一封信
活動目的:以給國家監管部門寫信的方式,反映自己對環保的決心,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參與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7
一、活動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使學生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在實際測量過程中正確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米和千米,認識質量單位千克與噸的進率關系。
2.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了解用列表法分析和解決問題,同時體驗和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樂趣,培養團結合作精神。
二、活動安排
1.活動地點:教室、操場
2.活動對象:三年級師生
3.活動用具:尺子、盒尺
三、活動過程
1.毫米的測量
通過對數學課本長、寬、厚進行估計的活動,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通過判斷學生們估計的是否準確,引起同學們進行精確測量的欲望。是同學們在測量中發現,課本的厚度不到1厘米,即課本的厚度不能用整厘米數表示。從而引出毫米,體會毫米產生的意義。使學生明確,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是毫米。
注:為了使同學們加深對毫米的認識與理解,我們可以讓同學們測量1毫米的厚度是幾張紙。
2.分米的測量
利用同學們手中的尺子,告訴同學們1分米=10厘米,之后組織借助直尺同學們用手勢來展示1分米的長度。由于同學們手比較小,一般拇指和食指貼在一起,然后向相反的方向分開,分開的距離大概就是1分米。所以兩指一分就是
一分米。同學們可以利用這一點去進行估計。估計一下測量課桌的長度、寬、高,再精確測量。
注:為了使同學們加深對分米的認識可以讓同學們測量多少本作業本摞在一起是1分米。測量課桌的長度、寬、高。
3.米的測量
在以前的學習生活中中同學們接觸過米這一長度單位,組織學生合作用米尺量出1米的步子。之后大家分組測量前后黑板還有門窗的高度。鞏固加深對米的認識。
4.千米的測量
為了使同學們對較大的長度單位——千米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需要組織同學們去熟悉的操場感受1千米有多長,安排實際走100米。推測1千米有多長,再實際走一走等活動,體驗1千米的實際長度。
5.千克與噸的認識
兩人一組背對背相互背一背,體會一下對方的重量。一般同學們的平均重量應該是25千克。同學們通過背同學所體會到的重量大概就是25千克。那么 40個人合在一起的重量大概就是1噸。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8
一、課題提出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學科體系的構建已經完成。綜合實踐活動課已發展成為一門有著完備的理論體系,明確的培養目標和科學的運作方式與方法的獨立學科。然而,綜合實踐活動畢竟又是一門與多個學科在培養目標、運作方式等方面存在共同與相似點,并以多學科為載體和實施途徑的新興的交叉學科,所以,綜合實踐與不同區域,不同教學資源條件下的多學科實踐活動的整合將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體育是全日制大中小學校的必修課程,體育課及與其相關的體育活動為大多數中小學生所喜愛,具有較廣泛的群眾基礎,同時這些相關的體育活動又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戶外的群體活動為主要活動形式,因而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群體性和社會性。事實上,隨著素質教育改革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廣大體育教師們的共同努力下,與體育相關的實踐活動已占據學生個體實踐活動的重大份額,特別是后奧運時代人們對體育鍛煉的重視和廣泛參與更是為廣大中小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社會實踐的舞臺。體育學科教學與學生的體育實踐活動已經呈現出一種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關系。然而,我們又不能否認學生們的體育實踐活動畢竟處于一種自發的盲目的狀態,作為一種有完備的系統的理論為依據,有科學合理的運作模式為依托,有明確的活動目標,具體的操作方式與方法的系統化、規范化的活動形式尚不夠成熟,尚待進一步深入實踐和系統研究。
二、課題研究目標
《綜合實踐與體育學科整合策略研究》課題研究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兩學科在培養目標、學科性質、特點、方式方法方面的共同和相近點達成兩學科的有機融合,使體育課與社會綜合實踐課課程資源實現最優化配置,達成兩學科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整合目標:一方面使綜合實踐課借助體育實踐活動這個載體實現綜合實踐課相關的課程目標;另一方面又使廣大中小學生借助社會綜合實踐這個平臺,把有限的體育課教學,向廣泛的校園群體活動領域和無限的體育社會實踐領域延伸,使廣大學生獲得更多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和空間,在達成強身健體益智目標的同時,關愛生命、關注健康,熱愛自然、熱愛社會的人生觀、世界觀得到培養,以創新精神、合作和競爭意識為主導的體育實踐能力能得到很好的鍛煉和發展。
三、本課題的基本內容,預計突破哪些難題。
對體育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的必然性研究;對體育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的可行性研究;對體育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的策略即整合的方式方法的研究;對整合效果評價的研究。
四、課題的研究思路、方法
運用文獻研究的方法論證體育與綜合實踐學科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運用行動研究的方法探索綜合實踐與農村學校體育學科整合的具體方法和策略;運用實驗的方法論證和檢驗學科整合的效果得出最后的結論。
五、課題研究的階段劃分
本課題計劃以兩年為一個周期,共分三個階段進行:
(一)準備階段(20xx年4月—20xx年7月)
(1)深入學習母課題相關文件,確定適合本地實際情況的子課題,完成課題申報工作;明確課題研究基本方向和重點內容,制定課題研究的實驗方案。
(2)成立課題研究小組,明確人員分工。成員包括,學校相關領導、體育教研員、綜合實踐教研員、實驗校綜合實踐課教師、體育教師以及其他相關統計和信息技術人員;組織開題會議。
(3)組織實驗教師的培訓,使參加課題研究的領導和實驗教師明確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方法和思路;
(4)搜集和整理課題研究所需要的文獻資料。籌措課題研究必須的資金,購置必備的體育實踐活動所需器材,印制各種調查表格。
(二)實施階段(20xx年8月—20xx年7月)
(1)確定實驗學校、實驗教師和實驗基地,對實驗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和體育活動的基本情況、實驗校、班級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及體育實踐活動原始情況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
(2)組織各實驗學校、實驗班級和學生的體育綜合實踐活動,對實踐過程獲得的理論認識、方法和經驗進行整理歸納,在科學分析與綜合的基礎上得出初步結論。
(3)通過實驗的方式論證和進一步完善體育課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的策略,形成相關理論。
(三)總結階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
(1)系統歸納和總結體育學科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課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撰寫出課題研究的成果報告。
(2)整理有關實驗的相關資料,完成課題的迎檢、驗收和結題工作。
(3)進行課題研究成果的進一步推廣和轉化。
六、研究成果的預計去向及使用范圍
1、形成關于農村地區體育綜合實踐活動的知識體系,豐富綜合實踐課的課程內容和結構。2、指導中小學生的體育綜合實踐活動,有效地促進農村中小學生身體、心理及社會適應能力的全面和諧發展。形成體育綜合實踐活動綱要,形成關于體育綜合實踐活動方式方法的系統表述。
七、課題的保障條件(課題組負責人及成員的學術水平、完成課題的條件等)
1、本課題得到白山市教育研修院楊國華(體育教研員)、賀永軍(綜合實踐教研員)兩位學科專家的大力支持,他們將為課題研究提供重要的學術支持。
2、近年來,我縣學校綜合實踐課程的`長足發展,學校體育活動的蓬勃開展為學科整合提供必要的前提條件;課題研究占據大量內容詳實的文獻資料;課題組的絕大部分成員,來自體育及綜合實踐教學和科研的第一線,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相應的課題研究經驗,他們熟悉課題運作方式方法,能夠很好的把握研究的方向和掌握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備從事本課題研究的能力和條件。
3、課題負責人吳巖同志,中學高級教師,師大體育、政治雙本科學歷,曾于2007年在長春接受過省級綜合實踐活動培訓。該同志是我縣省級骨干教師,我市中學體育學科帶頭人,省、市體育“十佳”教師和我縣教師進修學校體育教研員。他曾任實驗小學、靖宇三中體育教研組長,具有二十余年的體育教學、校內外群眾體育活動組織、學生課余運動訓練的經驗和主持(或參與)多個省市體育教科研課題研究的經歷,他的教學論述和文章有十余篇在《中國學校體育》、《吉林教育科學》、《吉林體育科學》、《白山教育》等國家級、省、市級刊物上發表,具有較強的科研意識和能力。
4、進修學校對課題研究極為重視,校領導親自參與課題研究,他們為課題研究提供充足的資金,設備、人員和時間保證,提供充分的科研指導和財力物力支持。
綜上,我們認為本課題的選題符合本地區教育教學實際,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本課題組負責人及主要成員大多來自體育綜合實踐活動第一線,有著豐富的教學和實踐經驗,他們主持、承擔和參與過多項課題研究,經驗豐富,實力雄厚,相信在總課題組及基層各相關部門領導、專家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在全體實驗參加人員的共同努力下,課題組一定能夠如期圓滿地完成研究任務。
靖宇縣教師進修學校課題研究組
為全面貫徹落實課程計劃,大力推進我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規范化、常態化,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浙江省教育廳關于實施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意見》、《浙江省義務教育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指導綱要(試行)》、《浙江省義務教育段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建議(試行)》及《溫州市義務教育階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意見》(溫教中〔20xx〕33號)等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指導,以建設具有鮮明學校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文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及良好個性品質為目標,以形成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資源充足、學段銜接的課程體系和培養專、兼職相結合的具有專業素養的課程教師隊伍為重點,規范課程實施與管理,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各項要求的全面落實。
二、實施意義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設置、地方管理、學校開發的課程領域,是義務教育階段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信息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必修課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課程結構的重大改革,是促進新形勢下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落實素質教育目標的重要措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有利于體現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有利于密切教育教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系,改善學校教育的課程結構;有利于鼓勵教師創造性地實施課程,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有利于擴展德育的空間和視野,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有利于學校開展特色辦學,深化課程文化的內涵。
三、課程目標
引導學生在實踐學習中獲得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形成對自然、社會和自我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體驗并初步學會問題解決的科學方法,具有問題意識,發展良好的科學態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課時安排
根據浙教基〔20xx〕120號精神調整后的省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設置規定:3—6年級每周3課時,7—8年級每周2課時,9年級每周1課時。上述課時均不含信息技術課程,其中各年級的勞動與技術每周均為1課時。所有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科教學均不得擠占綜合實踐活動課時。
各校在安排課時時,在確保落實綜合實踐活動學期總課時并不超過周總課時數、不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的前提下,可以隨活動需要采取靈活的彈性課時,可集中幾天或一周時間搞一項主題活動。全市各類學校每年級每學期至少要設計和指導3個以上的主題活動,每個主題活動不少于3課時。建議周四或周五安排2節,以充分利用雙休日開展活動,周一或周二安排1課時,用于交流、小結或提出下一階段的活動要求等。
五、活動內容
在我省課程設置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領域是研究性學習活動、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也包括班團隊活動、校傳統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游戲節等)、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教育、科技教育、“綠色證書教育”等活動內容。
各校可按照親近與探索自然(人與自然)、體驗與融入社會(人與社會)、認識與完善自我(人與自我)三個維度進行設計和組織,以主題活動形式開展,具體如:
(一)文化藝術類主題:如各地的傳統文化、家鄉風情、家鄉名人、運動會標志設計、板報設計、我心中的居室、剪紙藝術、插花藝術欣賞等。
(二)社會生活類主題:如飲食與健康、樂清方言、本地特產、零花錢壓歲錢的去向、學做小記者(節目主持人等)、我心中的明星偶像、貧困學生失學問題、關注外來人口等。
(三)科學技術類主題:如環境污染及其保護、校園環境調查、垃圾問題、城市與綠化、身邊的科學等。
(四)科技制作發明類主題:如模型制作、發明創作、插花藝術設計、雕刻工藝、電腦設計、紙工、泥工等加工工藝等。
(五)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如敬老服務、法制宣傳、環保衛生、領養綠地、科普活動、軍訓、社會生產勞動、郊游、參觀等。
各校組織的校班(班團、班隊)活動課符合主題的,可視作綜合實踐活動課時。
九年級綜合實踐活動可整合學校課程與地方課程進行(3-8年級地方課程《人·自然·社會》和《話說溫州》2本教材,每周1節,各校可根據實際每學期單獨教授一種,也可以交錯隔周教授一種,但不能用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替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六、組織實施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認真落實課程計劃,保證國家課程計劃的嚴肅性,是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最基本要求。校長作為課程實施的第一責任人,必須提高認識,率先學習,努力實踐,使自己成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行家。
(二)建立隊伍,完善網絡
1.學校要鼓勵教師任教或轉崗任教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師隊伍。省、市示范學校力爭從本學期起,至少配備1名綜合實踐活動專職教師,其他規模較大的學校(18個教學班以上)從下學期起至少要配備一名專職指導教師,規模不大的學校(18個教學班以下)要配備多名兼職指導教師;要確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年級負責人、班級負責人,建立“班級固定、年級協作、學校協調”的教師使用機制,保證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各個環節都落到實處。
2.在市教研室教研員指導下,各學區要建立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有條件的學校要設立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選擇組織能力、責任心、綜合素質強的專兼職教師擔任組長,配合教導(務)處制定全校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組織、指導、參與實施及開展教研活動,從而初步形成市、學區、學校三級教研網絡。各級教研機構要定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討活動,并使之常態化。
3.市教研室和教師進修學校要分層次、分批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師資隊伍培訓,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修班,促進教師觀念轉變,提高教師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能力。
(三)整合資源,積極開發
全市各校要優化組合學校課程資源和社會課程資源;研究和分析地方、社區的背景和條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文化狀況、民族文化傳統等方面課程資源,體現課程資源的地方性特色。同時,要關注教師、學生和社會相關人員的人力資源,重視與現代信息技術相伴隨的信息資源。要注重整合班團隊活動、學校傳統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等)、學生心理健康活動、環境教育、禁毒教育等內容,同時充分利用當地博物館、科技館、德育基地、科技示范基地等校外活動場所,形成良性互動機制。
(四)周密組織,認真實施
1.各校要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領導小組。校長必須親自擔任組長,同時指定一位校級領導分管、負責課程的規劃、組織和落實工作,做好相關部門的協調。要從社區學校資源、師資條件、場地設備和經費等實際情況出發,開齊、開足、開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確保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順利實施。
2.教導(務)處和教研室要制定全校“綜合實踐活動總體方案”、“學期課程實施計劃”和教師個人工作業績考核細則,指導和審核各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及時做好全校總結,做好每個活動主題資料的收集、整理、存檔等相關工作,為以后的教學教研積累素材。
3.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教師責任制。根據學校學期課程實施計劃,確定每位教師每學期應承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任務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要制定活動周歷表,以“周”為單位落實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及時監督、檢查課程實施與計劃執行情況,做到專時專用。
4.各校在日常公用經費中要確定一定比例用于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開發、師資培訓、活動開展等。
5.加大綜合實踐基地建設力度,市教育局爭取在20xx年至少建成2個具有一定規模、能滿足當地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的綜合實踐基地。
七、過程管理
科學地組織和有效地管理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順利實施的保證。
(一)組織形式力求靈活多樣。
小組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要組織形式,各校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小組活動與個人活動、集體活動有機結合的辦法,靈活運用,相互配合。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要求做好活動日記,及時記錄活動基本情況。
(二)教師指導必須細致到位。
教師是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指導教師必須制定學生活動主題的具體指導方案,編寫活動方案(活動方案包括背景分析、活動目標、活動準備、課時安排、活動過程、場所要求、人員分工、安全措施、活動評價等環節),預設活動展開過程可能遇到的問題、困難及其解決方案,并認真指導學生制訂計劃、實施計劃,通過參觀訪問、實地考察、資料查閱、實驗觀察、設計制作、志愿者服務等方式進行實踐與探究,獲取豐富的信息和資料。
(三)實施過程務必安全合理
各校必須逐步加強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數量、活動小組、活動結果、教師工作、課程資源與教學資料等方面的制度建設和過程管理,科學合理地計算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的工作量。要增強安全防患意識,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各校要制定綜合實踐活動安全制度和預案,加強與學生家庭、社會相關部門的溝通和聯系,保證師生開展各項外出活動的安全。
八、評價獎勵
學校要根據整體性、多元化、過程性等原則,運用成長記錄袋、活動過程的觀察、學生自我反思、師生協商式民主評議、成果展示等多種評價方法,對每一位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表現作出相應的階段性評價。在學生評價活動中,教師應注重收集和分析學生活動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和數據;明確促進學生發展的改進要點,提出改進計劃;處理好綜合實踐活動學生評價過程與結果、個人與小組、評價周期與時空、多元主體評價的必要性與實效性的關系。
學校要建立專兼職綜合實踐活動教師評價制度,并將其納入教師的年度考核。對教師的評價,應側重于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組織、規劃、設計、指導、管理、工作態度等方面的能力、實效的評價。根據溫教中〔20xx〕33號精神,常年擔任綜合實踐活動指導并取得一定成效的專職教師,其任職時間可按二分之一計入班主任工作年限。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課時應納入教師課時總量。任教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滿三年且成績優秀的教師,申報高級職稱時予以優先推薦。教師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質量,應作為教師教學業務考核、晉級、職稱評定、評選先進的依據之一。
市教育局要建立學校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體系,把綜合實踐活動的開設作為教學常規管理年度檢查的一項重要內容,從組織領導、課時安排、師資安排、課程資源開發利用、校本教研實施、管理制度、具體保障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考核結果將與學校評先評優及校長年度績效工資等直接掛鉤。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不符合要求且整改不力的,予以全市通報批評;申報創建各類市級先進學校的,其參評資格予以一票否決;屬于省、市示范學校的,警告且整改不力達兩次及以上者報請上級有關部門取消示范學校稱號。
20xx年xx月xx日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9
活動目標:
1、交流展示小組合作研究成果。
2、培養關注自己飲食健康的責任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3、通過參與活動,促進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團隊合作、反思與自我管理、溝通表達等能力的提升。
活動重難點:
評價反思研究過程中的收獲與不足。
活動過程:
一、激趣談話,明確任務
零食,是指人們在兩餐之間所吃的食物,也可以理解為非正常吃飯時所吃的食物。凡正常飯以外的零星小吃都可稱為零食。零食的范圍很廣,種類及品種甚多,中小學生在商店購買的“小食品”以及街邊食品攤上的各種“小吃”和各種水果及各類飲料,我們把它們統稱為“零食”。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愛吃零食,有的孩子幾乎天天零食不斷,并形成對某些零食的偏愛。通過四周的研究實踐,我們對零食有了更加全面細致的認識,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分享我們的研究成果吧!
二、展示交流,匯報成果
師:請將搜集到的相關資料及研究成果拿出來和其他同學一同分享。
小組輪流展示本組PPT、手抄報,介紹研究的成果。
師:分工合作。組內進行匯報準備,分工合作解說組內研究成果。
生:分組交流,共享資料。學生在小組內由組長組織進行交流,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參加介紹。其余小組聆聽解說,發現其優點與不足。
三、總結回顧,拓展延伸
師:大家說一說自己的活動體會、收獲與不足,要特別介紹一下自己在研究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怎樣解決的,介紹完后,大家可以互相傳看。
師:整體活動評價。
1、學生自評。
2、師小結。
“五谷雜糧小組”推選出的饒本樂同學的匯報很有特色,把他們小組的調查走訪,問卷調查的資料用圖片和文字的形式再現了出來,表達清晰,觀點鮮明。
“維生素小組”推選出的他們組的優秀同學朱意涵,她代表本組參加全班比賽,她們組查找到的資料翔實,內容豐富,制作的圖片和找到的樣品都很有說服力。
“陽光菜譜小組”派出的代表是晏子豪同學,他們小組所做的問卷調查也很不錯,問題設計合理,調查范圍廣,晏子豪同學所做的匯報觀點鮮明,結論清晰。
“飲食習慣小當家小組”的代表晏家林同學出示了他們小組共同創辦的手抄報,并向大家宣讀了他們小組面向廣大學生提出的“拒絕零食,擁抱健康”的倡議書。充分展示了他們小組團結合作,攻辯靈活的特點。
總體活動評價。
師:通過這次實踐活動,同學們分工調查、交流合作,充分體現了班集體的集體主義精神,在調查工作中,同學們認真細致懂禮貌,鍛煉了孩子們的溝通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并在活動之后能反思自己在這次實踐活動中得與失,既帶給他人知識,又合理了自己的飲食習慣,利人利己,孩子們都覺得自己在這次活動中收益頗多。
3、總結回顧
師:同學們,我們經歷了綜合性學習,大家通過認真擬訂計劃,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在活動中不僅增長了知識,培養了能力,而且受到了情感熏陶。希望大家把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學到的本領應用到日常的學習中去。
拓展延伸
師:這次綜合性學習雖然結束了,但對零食和健康的探究并沒有結束。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繼續探究與之相關的問題,想一想自己最想探究哪些方面,利用課余時間繼續學習。
活動評價
本次綜合實踐活動對我們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的培養都是一次很大的提升。
因為在這次活動中我們學到了許多知識,我們不僅充分了解到小食品帶來的種種危害,知道我們應該吃哪些食品,要杜絕哪些食品的誘惑,還學會了如何培養我們健康的飲食習慣。
通過對本次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結和分析,我們知道了這些我們經常食用的小食品,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這么大的危害。因此,我們呼吁同學們:一定要拒絕小食品,多吃正餐,多吃綠色食品,關愛我們的身體健康!
本次綜合實踐活動還激發了我們的思維能力,鍛煉自己的膽量,上課認真思考,積極發言,克服膽小的缺點,同時實踐活動還拉近了我們與社會的距離,可以接觸社會,走進社會,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括了視野,增長了才能,增強了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與同學們在解決問題時的團結協作精神。
最后,本活動背后的準備是艱辛的。
要說這次活動中學生們是鮮花的話,那么我們的指導老師朱老師在這次活動中始終在扮演綠葉的角色。他在活動中給我們提供了理論方法和技術上的指導,他的工作看似容易,其實他背后的付出是我們不親身體驗所體會不到的。所以,我們更應該重視這次活動的目的,堅決杜絕垃圾食品,和小食品說Bye—bye!把省下的零花錢用在有意義的地方,比如:捐助給大地震和南方水災中受難的人,以及希望工程等等。這樣,既對我們的健康有好處,又幫助了需要幫助的人們。這樣做不是更好嗎?現在,就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杜絕垃圾食品。
活動反思
活動結束了,各小組都把自己前期活動的.經驗介紹給大家,也拋出了自己沒與解決的問題。大部分小組是經驗多于問題。
(一)總結的有效經驗
“五谷雜糧小組”:我們想去超市拍一些豆干的照片,工作人員不讓拍,他們就拿個本子把包裝袋上的成分一一抄下來帶回去研究;我們的問卷設計好了,卻沒有條件復印,我們小組成員就利用周末都來抄寫,這樣,我們用自己親手抄寫的幾十份問卷進行了調查。我們組孔令輝好多字不會寫,但是他挺膽大的,我們就讓他去發問卷。他還主動要求辦一張手抄報呢。
“陽光菜譜小組”小組:我們準備外出調查,我們組呂美雨的家長不放心不讓她出去,我們就做工作,結果呂美雨媽媽不僅讓呂美雨和我們一起活動了,還跟著我們為我們保駕護航呢!我們本來想采訪中醫院的牙科醫生,可是他說太忙沒空接受采訪,我們就到縣醫院牙科,采訪到了劉醫生;我們組里沒有人會做ppt,我們請家長幫忙,我們的ppt快要完工了;我們采訪時,人手不夠,我們就請張顥瓊的媽媽為我們服務。真得感謝家長對我們的支持。
“飲食習慣小當家小組”:我們準備做幾張手抄報,耿暢和張舒心立馬自告奮勇要完成這個任務;反饋前準備階段,組長姚佳怡要參加杜鵑花節開幕式,天天去排練,耿暢就主動承擔任務,為反饋課做準備。我們小組是一個團結的小組。
“維生素小組”:我們組準備進行問卷調查,大家周末都有補習班,約不到一起,我們就在周五下午放學后一起去調查;我們沒有人照相,連景炎就想辦法說服了他爸爸,帶著他爸爸的手機完成了拍照任務。
(二)拋出的有價值問題
1、我們組的人都太膽小,不敢出去采訪。怎么辦?
方法一:組長帶頭。
方法二:相互壯膽,相互鼓勵。
有的小組的方法:剪刀、石頭、布,誰輸了誰先上。
2、被調查的人都不愿意填寫問卷上的填空題,怎么辦?
方法一:修改問卷,讓自己的問卷變得簡單,容易填寫。
方法二:修改問卷太麻煩,你可以讓被調查人口述,自己動手寫上。
3、有什么辦法能讓問卷更形象、更直接的展現出來?
(1)調查問卷應側重問題的修改
本次活動的重點應放在問卷問題的修改上,每出示一份試卷,應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讀問題、思考問題,看問題設計的是否合理,是否重復,是否與調查目的一致,是否含有專業術語等問題。另外,還要看問題是否具有針對性,是否是針對調查的內容、目的進行的設計。學生雖然能發現問題,但是只能就題論題,不會歸納是哪一類問題,以此出現的情況是,能夠發現別人的問題,而發現不了自己的問卷上的問題。
(2)問卷形式設置的問題應多樣化
學生根據調查的內容采用了不同的調查問卷的形式,有封閉式、開放式、有綜合型,指導學生去評價問題設置的答案是否合理,這樣的答案是否適合對象回答。
由于展示的時間過長,發現的問題過多,所以本來想展示兩份,所以只展示了一份,給學生修改自己調查問卷的時間不夠充分,所以這節課上的不滿意。
課后看了孩子們相互之間的評價語,都能抓住對方的優點,哪怕只有一句話。讓我感動是:活動讓孩子們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與能力的提高,還有會欣賞對方的態度。相信孩子們在展示課上會有更加出色的表現,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0
活動設計理念:
把美術(繪畫)活動運用于英語教學活動中,在發展相象力和創造力的同時,無意識地發展英語的語言能力。
活動目標:
1.主動積極參與游戲活動,體驗英語活動的樂趣。
2.復習五官 nose,mouth,ear,eye。
3.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及想象、創新能力。
4.初步感知英語歌謠“Two little eyes”。
活動內容:
這是依次整合性英語活動,通過小動物典型的特征(豬的鼻子,鴨的嘴巴,兔的眼睛,耳朵)來學習nose,mouth,ear,eye,形象有趣地吸引了學生。通過兒歌(dance your fingers),歌曲(eyes and ears)游戲“貼胡子”“找主人”及“有趣的面具”來開展活動。
活動準備:
磁帶, 白胡子(紙條N張), 水彩筆3盒,豬鼻子,鴨嘴巴,兔耳朵,眼睛各一,豬,鴨,兔的頭飾各一。
活動過程:
1. 學生隨音樂(eyes and ears)跟老師做動作進入,做2-3次。
2. 輸入新單詞
(1)教師把豬鼻子貼到自己的鼻子上 輸入nose。表揚說的好的學生,把豬鼻子貼到她的鼻子上。
(2)教師把鴨頭飾(缺嘴巴)帶到頭上。輸入mouth。
(3)教師帶上兔頭飾以兔子的口吻輸入 eye,ear。
(4)讓學生聽兒歌(dance your fingers),復習4個單詞
Dance your fingers up
Dance your fingers down
Dance your fingers on your eyes/ mouth /ears/nose。
Then put them all to bed。
3.游戲:“貼胡子”
把學生分成4組,每組抽一個學生出來面對自己組的學生站3米外。做被貼胡子的'人。每組有一個空臉畫上五官來記分,學生按教師的指示來貼胡子到學生相應的五官上,
4.游戲:找主人
把豬,鴨, 兔的頭飾反面貼在黑板上,讓學生幫助貼上五官,每個學生手上都有一個鼻子/耳朵/嘴巴/眼睛,(不一定要貼準確)教師貼一個有豬鼻子,兔耳朵,鴨嘴巴的頭飾,引導學生自己相象,創造一張有趣的臉。
5.結束活動:繪畫“有趣的面具”
發給每個學生一個空白的圓盤,讓學生自己相象,創造,畫上五官。再綁上繩子在兩邊,即可以做一個有趣的面具了。學生可以送給老師, 父母。也可以制作成一個面具展示,再寫上學生面具的介紹。
活動延伸:
兒歌(Two little eyes)
Two little eyes to look around。
Two little ears to hear each sound。
One little nose to smell what’s sweet,
One little mouth that likes to eat。
活動反思:
1. 應多給學生說英語的機會,能激發學生很想去模仿,很想說英語的欲望。提供給學生一個很好的英語語言環境和氛圍。
2. 教師要用清楚,響亮,好聽的英語語言去感染學生。還要隨時根據學生的思維轉變而改變自己的教學。
3. 要注意由個別到集體的教學,盡量讓全體學生有機會說英語。有機會參與每一個活動。即要照顧到個別也要顧及到集體。處理好個別與集體的教育關系很重要。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1
一、活動目標
1、閱讀、查找與"秋天的葉子"有關的資料、在此過程中獲得與秋葉有關的文學及科學知識、激發觀察秋葉的興趣、產生探究南北秋葉的欲望.
2、策劃觀察、探究秋葉的小組活動方案、走進校園、小區、公園或山野、開展觀察探究活動、了解葉子的生長特點和生長環境等情況、記錄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引發進一步的拓展閱讀.
3、通過主題材料的`閱讀和觀察實踐的感觸、學習用習作抒發對秋天葉子的熱愛之情、拓寬習作內容、提高習作水平;通過制作葉子標本、葉貼畫等手工藝品、鍛煉動手實踐的能力、提升勞技才能和審美情趣、激發創新思維.
4、學習宣傳成果的方法、收集數據、制作成果并進行交流、形成獨立或小組合作完成研究成果、開展展示活動的能力.
5、借助鳶尾花博客平臺、提高學生信息技術運用的水平及與異地同學相互交流、溝通的能力.
二、活動時間安排
整體時間:20xx年10月12日-11月30日、為期8周、每周1節課.
三、活動設計
時間安排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活動形式
評價指標
第一周
1、在博客上發布"秋天的葉子"主題實踐活動啟示、激發學生搜尋資料、開展觀察探究活動的興趣.
2、指導學生完成"秋天的葉子"綜合實踐試驗組發出的調查問卷(前測).
1、在網絡上搜尋與"秋天的葉子"有關的圖文資料、和老師一起同構閱讀材料.
2、填寫調查問卷.
網絡閱讀
上交資料
閱讀問卷、作答
網絡搜集信息及
處理信息的能力
完成調查問卷的
態度和答題分析
第二、三周
1、利用《樹木到了秋天為什么會落葉》等閱讀材料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產生研究的欲望.
2、動員學生進行拓展閱讀.
1、自主閱讀文章、交流讀文感受、提出自己的疑問、共同確定要研究的問題.2、繼續在網絡查找有關"秋天的葉子"的資料、相互交流.
自主閱讀
課堂討論
小組合作
閱讀能力(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
提出問題的能力
溝通、交往的能力(包括網絡)
第四周
1、指導學生設計調查活動方案、制作有關表格.觀察學生表現、適時指導、提供支架.
2、在鳶尾花網站觀察學生的閱讀回復情況、指導深入交流.
1、小組策劃"觀察探究"行動方案.
2、繼續完成拓展材料的閱讀、把閱讀答案以回復的形式發到鳶尾花和大家交流.
小組討論
合作設計
小組交流
小組評價
交往與協調的能力
口語交際能力
信息處理能力
第五周
1、發放"秋天的葉子"觀察活動記錄表.
2、對學生進行觀察、探究活動之前的相關指導.
3、引導學生關注跨地域合作學校的實踐情況和進展.
1、分組按調查方案活動、到校園、小區、公園、植物園等地方觀察、探究榕樹葉子.
2、網上、網下交流觀察、探究結果.
3、關注跨地域合作學校的實踐情況和進展.
實地調查
小組課堂合作
小組網絡評價
跨地域網絡交流
運用感官、數學計算、科學概念等方法、解決活動中的沖突、在活動中構建知識、形成能力、習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實踐能力
網絡文明及交互狀況
第六、七周
1、網上、網下反饋觀察、探究活動情況.
2、利用各種資源、培訓學生制作幻燈片及葉子標本、葉貼畫等手工藝品.
3、出示"展示交流"指引、指導學生用習作、手抄報、電子版報、ppt等形式呈現整個實踐成果.
4、引導開展跨地域交流活動.
1、交流觀察、探究活動情況.
2、學習制作幻燈片及葉子標本、葉貼畫等手工藝品.
3、按"展示交流"指引、各小組用習作、手抄報、電子版報、ppt等形式呈現整個實踐成果.
4、進行網上(瀏覽江陰同學的成果)、網下跨地域交流活動(互寄"葉"子禮物).
小組討論
小組合作
小組網絡交流
整理各種成果
跨地域網上、網下交流
參與活動程度
交往與協調的能力
運用文字語言、信息技術、自然科學、勞技知識等方法、解決活動中的沖突、在活動中構建新知、形成實踐能力
網絡文明及交互狀況
第八周
1、簡單回顧主題活動過程.
2、指導小組成員匯報活動成果(網上網下).
3、發放評價表、指導開展自評和互評.
1、派代表展示、交流活動成果.
2、欣賞小組及江陰要塞試驗小學的活動成果.
3、開展評價、反思活動.
交流成果(網上網下)
觀看相關錄像
活動評價及反思
語言表達能力
參與合作表現
成果價值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2
一、研究成員:
四年級學生
二、研究時間:
XX年3————7月
三、指導教師:
孫曉麗
四、課題的提出:
同學們對蜜蜂能自己從很遠的地方找回家的特點感到好奇,許多同學講述了蜜蜂蟄人后會死的特點,引起了大家探究的欲望,同學們一致決定要對蜜蜂的活動展開調查。
五、研究目的:
通過開展一系列調查活動,了解蜜蜂的生活習性,了解蜜蜂對人類的貢獻。
六、研究組織形式:
1、制定計劃
課題組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制定研究計劃,確定要研究的項目,如蜜蜂的身體,蜜蜂的習性,蜜蜂的產品等。
2、搜集資料
利用課余時間上網或去圖書館查閱,到社會上搞調查,收集有關蜜蜂的資料。
3、整理資料
小組同學將各自收集的資料進行歸類整理、粘貼,一起探討報告搜集資料的過程及自己的體會。
4、學生創造
根據調查和研究,我們對蜜蜂有了更多的認識,結合自己的體悟,寫關于蜜蜂的文章。
5、成果展示
將小組研究成果展示,讓全班同學參觀,評價,達到關愛蜜蜂的認識,激發起學生學習蜜蜂精神,勇攀科技高峰的欲望。
七、活動設計:
活動一:認識蜜蜂
活動目的:通過查閱資料,采集蜂標本,了解蜜蜂的身體結構及種類,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活動過程:
1、查閱資料,對蜜蜂的身體結構形成正確的認識。
2、采集蜂標本,觀察蜂的身體結構。
3、調查了解蜜蜂的分類,拓寬視野。
4、以小組為單位整理材料,裝訂成冊。
活動二:拜訪蜜蜂的家園
活動目的:通過走訪養蜂人,或上網查詢,了解蜂的養殖、蜂的分工。
活動過程:
1、走訪養蜂人,了解蜂的分工,蜂的養殖中的有關知識。
2、上網查閱或去圖書館查閱。
3、交流、總結。
4、裝訂材料成冊。
活動三:參觀蜜蜂的餐桌
活動目的:通過了解蜜蜂食性的好惡,激發學生愛蜜蜂→愛花源→愛環保的情感。
活動過程:
1、查閱資料,了解蜜蜂常采其花粉的植物種類。
2、各小組利用圖片或文字介紹蜜源植物。
3、交流收集的材料。
4、小組總結,查閱收獲及心得。
活動四:欣賞蜜蜂的成果
活動目的:通過調查,了解蜜蜂的勞動成果,體會"有付出就會有收獲"的道理。
活動過程:
1、去商場、藥店,走訪,了解蜂產品的種類及對人類的作用。
2、收集蜂產品的說明書,標識貼。
3、整理收集的材料,粘貼,裝訂。
4、小組交流、總結
活動五:蜜蜂的'好朋友
活動目的:通過總結回顧自己的調查經歷,欣賞研究成果,認識到蜜蜂為人類做出的貢獻,懂得我們應該保護蜜蜂。保護環境的道理。
活動過程:
1、各小組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欣賞探究成果。
2、總結自己在活動中的收獲及感想、體會。
3、評選優秀活動小組。
4、研究分工:
①一班學生負責調查蜜蜂食性的好惡。
②二班學生負責了解蜜蜂活動的規律。
③科技課代表負責制定計劃。
④科技課負責階段性總結。
⑤微機課代表負責利用網絡查詢無法解答的問題。
⑥三班學生負責了解蜜蜂釀蜜的過程。
八、研究內容:
1、蜜蜂喜歡采集什么樣的花粉,不喜歡采集什么花粉?
2、蜜蜂為什么會蟄人?蟄人后為什么會死去?
3、蜜蜂的活動有什么規律?
4、蜜蜂是怎樣釀蜜的?
5、蜂蜜對人體有哪些好處?
九、采取措施:
1、學生深入生活實際采訪、調查。
2、教師精心指導,幫助學生做出階段性總結。
3、充分發揮網絡作用。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3
一、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全面貫徹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關于綜合實踐活動的精神,有效整合學校教育教學資源,以綜合為特征,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面向全體,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素質,逐步形成學校的活動特色。
二、活動目標:
1、活動主題:實現整合。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將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課程、特色建設、德育活動等整合,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活動方案。
2、活動形式:體現多元。開展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努力做到集中與分散結合,校外與校內結合,集體與個體結合,自主與創新結合。
3、活動過程:常態規范。對綜合實踐活動進行全方位監控,要求做到課前有準備,課中有指導,課后有反思,力爭每堂課都實實在在。
4、活動評價:不斷完善。注重過程性評價,繼續展開以現場觀察、學生座談,成果展示為主要形式的督查評價,促使活動深入開展。
5、活動資料:注重積累。每位任課老師要及時記錄活動中的成敗得失,及時收集整理學生的優秀成果,不斷更新活動網頁。
三、具體措施:
(一)強化學習,提升活動課程的理念。
綜合實踐活動是隨著課改應運而生的。教師唯有不斷學習,不斷更新,才能充分認識開設此課程的重大意義,才能真正明確此課程的目標及實施操作的方法。
1、加強自身學習。期初全體任課教師進行培訓,每位教師要進一步認真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及《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深刻領會綱要精神,以先進的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同時,每位教師要善于從報刊雜志、教育書籍、網絡等多種渠道了解課改信息,明確活動動態,學習優秀案例,汲取成功經驗,邊學習邊實踐,不斷增強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解和認識。
2、重視同伴互助。同年級的老師要互相協作,共同參與,教師之間要經常切磋交流,形成合力。針對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教學中出現的熱點與難點,人人要出謀劃策,尋求對策,不斷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活動內容的開發、活動方式的選擇、活動途徑的展開等等,老師們要不斷反思,不斷跟進。
(二)注重整合,豐富活動課程的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開發,必須立足校本,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實現多方整合,以拓展活動的`實施空間。各年級在制訂活動方案時,要將活動課程與學科課程、特色建設,德育活動等結合起來構想。開展活動時,力求做到課內與課外結合,校內與校外結合,集中與分散結合。
1、與學科教學相結合。引導學生從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去選擇感興趣的話題自由研究;啟發學生從數學實踐中去發現問題,深入調查;與勞動技術教育與科技活動相結合,開展學習技能、科技教育的綜合實踐活動;與信息技術教育相結合,上查閱資料,網頁制作等……各任課教師要善于發現,重視引導,努力尋找學科教學與實踐活動的結合點。
2、與特色活動相結合。教師要用心抓住時令特色,關注校園動態,挖掘課程資源,開展主題系列研究。要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引領學生走進生活,指導學生進行考察、研究、體驗等活動。
3、與課題研究相結合。圍繞學校“依托社區資源開展勞動技術研究”這一課題,組織學生開展“走進紅豆”、“走進紅豆杉林”、“走進香樟苗木基地”、“走進養蟹養蝦場”等體驗性活動。在活動中反思,在活動中成長。
(三)關注常態,規范活動課程的實施。
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共同開發與實施的課程。要扎扎實實開展好活動,教師要克服畏難情緒,從細節著眼,從實效入手,關注平時,關注問題,關注專題,關注典型,把握好活動的全過程。本學期,我校將特別關注常態下活動的開展,做到規范,有序。
1、期初,精心制訂計劃。各年級各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圍繞綜合實踐活動的四大塊內容(研究性學習、信息技術、社會實踐、社區服務),結合學校的校本特色,多方整合,制訂好詳細、全面、切實可行的綜合實踐活動計劃,形成系列,以保證綜合實踐活動的有序、有效開展。
2、期中,常態實施計劃。每位教師要嚴格按照期初計劃上好每堂課。課前重準備,及時備好每節課,采用集體備課的形式實現資源共享;課中重引導,引導學生學會質疑,鼓勵學生觀點爭鳴,組織學生分工探究,教師要全程參與,全面指導;課后重延伸,督促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開展活動,不可“放任自流”。同時,要及時記錄活動點滴,設計活動方案,及時向“小能人網站”推薦優秀活動成果,積累收集相關資料上交教導處。繼續開展教研活動。
3、期末,全面總結活動。結合期初制訂的活動計劃和學校關于綜合實踐活動“六個一”的考評要求,認真反思活動的進展情況,及時總結活動中的成功與失敗;結合親歷活動的體會,認真撰寫活動案例;及時做好對學生的綜合考評工作、資料的整理工作。學期末,每位任課老師向教導處上交一份有質量的活動資料。
四、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訂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
2、召開綜合實踐活動任課教師會議,貫徹活動計劃。
3、圍繞下發材料,各班討論活動內容,制訂本學期班級活動方案。
4、綜合實踐年級負責教師會議,整理形成一學年研究系列。
5、上交每月活動方案以及相關資料。
三月份:
1、抽查各年級各班開展活動的情況(主要看是否按計劃進行)。
2、撰寫綜合實踐活動案例,準備參加區級評比。
3、上交每月活動方案以及相關資料。
4、參加區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開發研討活動。
四月份:
1、更新綜合實踐活動網頁制作。
2、組織全體師生春游活動。
2、上交每月活動方案以及相關資料。
五月份:
1、綜合實踐活動研究課堂展示。
2、上交每月活動方案以及相關資料。
六月份:
1、收集整理活動資料。
2、上交活動總結與案例。
3、完成綜合實踐活動師生考評工作。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4
一、活的目的、意義: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作為一種積淀型文化,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民族精神。我們今天的許多傳統節日與習俗,都是傳統文化的凝結,都有著特定的思想內涵。在中華大地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有著各自獨特的傳統文化。開展民俗節慶教育,是新一代青少年傳承中華美德,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有效載體。通過研究民俗節慶教育的內涵,加深青少年對中華美德、民俗文化的認識,讓學生感受武進民俗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從而增強學生弘揚民族文化,繼承和發展民俗傳統精髓的情感,增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
二、研究的`內容:
搜集“冬至節的內涵及意義”、“冬至的歷史流轉”“冬至節的由來”等資料,了解當地冬至習俗,開展“冬至節俗漫談”、“冬至諺語看臺”“冬至詩詞欣賞”“冬至祝福集錦”等交流會,通過上網、調查等形式了解冬季人體的健康需求、本地冬季飲食特點。
三、活動時間:
12月28日星期五下午
四、活動地點:
教師餐廳
五、參加人員:
六年級部分學生及綜合實踐課教師
六、活動安排:
1、六年級三個班各選10名學生參加活動,分別組成餃子組、餛飩組、湯圓組。2、現場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包餃子、餛飩、湯圓實踐活動。
3、搜集各地冬至節的習俗來歷,現場講述。
4、搜集與冬至有關的諺語、詩詞、祝福語,現場展示
七、材料準備:
1、餃子餡、餛飩餡、餛飩皮、濕面團、湯圓餡、糯米粉若干。
2、搟面杖、搓湯圓器具、盛餃子、餛飩器具。
3、圍裙、廚師帽。
4、攝影、照相師各一名。
5、小記者一名現場采訪。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5
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自身對周圍環境的觀察,引起他們對環境問題的關注,認識垃圾的危害與我們日常生活環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了解環境保護的重大意義,使學生懂得自己是社會中的一員,要自覺保護家鄉的環境,爭做環保小特使。
活動目的:
1、讓學生調查周圍及附近一些污染存在問題,認識環保的重要性。
2、利用假日帶領學生走出校門,開展廢物回收活動,對周圍村民進行環保知識宣傳。
3、豐富科技制作活動,探索科技活動的興趣,培養學生勤動手、勤動腦的習慣和能力。
4、通過小制作活動,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科技活動的興趣,增強學生環保科技意識。
5、了解環境污染對人的危害,了解學校及家鄉還存在的環境問題。
6、通過實踐解決一些環境問題或提出解決辦法。
7、培養學生觀察、調查、發明等綜合實踐能力。
8、以“愛我家鄉呵護綠色”為重點組織學生學習有關環保知識,引導學生搜集有關環保方面的資料,激發學生樹立環保意識。針對學生情況制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
活動形式:
組建假日小隊、撰寫分發宣傳單、廢物回收、廢物小制作、書寫張貼倡議書、設計廣告標語、寫心得體會、設計手抄報等。
活動時間:
20xx年3月—5月
活動準備:
1、自愿組合。
活動主題確定后,讓學生們自愿組成小組。在建組過程中,有的學生可能成了“搶手明星”,有的則成了“無人要的棄兒”,有的剛過了半天就改變主意重新組合。這是學生交往合作過程中正常現象,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合作交往教育的一個良好時機。要抓住這一教育時機,有針對性地開展了教育,和學生們分析,為什么有的學生很受歡迎,大家都愿意和他合作交往;為什么有的學生不受歡迎,大家不愿和他交往合作;怎樣做才能受別人歡迎;在和別人交往合作中有哪些技巧等。通過老師的引導,一個個研究小組組成了。
2、設計名片。
研究小組組成后,學生們為了聯系方便,互相抄錄電話號碼和家庭地址,由自己設計個人名片,發展到設計小組名片,討論給自己的小組提個名字、設計口號。
3信息收集。
學校征求教師和學生家長的意見,通過發動、宣傳,使教師和家長都愿意做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導師。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雙休日在家庭導師的指導下開展調查研究,首先圍繞主題收集資料。同學可以去圖書館、新華書店等處尋找。可以通過書報、上網查閱,可以拍成照片。各個小組還可以在小區內實地觀察,在公園、廣場等地方對群眾進行了采訪和宣傳。
活動過程:
一、提出實踐課題。
(話題導入,如在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垃圾廢物帶來的困擾,談一談對垃圾知道多少,如何處理這些廢物的方法等等,以引起學生的興趣。)
1、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課外欣賞《地球風光》。參觀我們的學校、家鄉、祖國最新變化的圖片。了解我市綠化美化、空氣質量等環境狀況,有條件的可寫一份合理利用當地資源的考察報告,辦環保方面的小報。
2、利用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認識垃圾對人類的危害性。(1)(2)
3、根據講座的內容,因勢利導。
二、展示實物作品,激發探索興趣。
出示飲料瓶制作的坦克模型、毛線長頸鹿、泡花木屋等等。“同學們,這些物手工藝品漂亮嗎?想不想來露一手?”
三、成立假日小隊。
1、給假日小隊取名字。
2、設計假日小隊的隊旗和口號。
四、小組分工,各司其職。
1、宣傳小組:組長
2、廢物回收小組:組長
3、尋找污染源小組:組長
五、制定活動內容:
活動周歷活動地點活動內容活動效果備注1教室1、學習保護環境的`意義和重要性。
2、提出實踐課題1階梯教室1、組建假日小隊。2、設計假日小隊的隊旗、口號及小組分工,各司其職。3、撰寫宣傳單2蒼霞街道1、尋找污染源2、廢物回收
3、分發宣傳單1教室廢物小制作2同德社區1、廢物分類回收2、分發宣傳單3、拓寬視野、獲取信息1教室廢品工藝制作“秀”、小制作大拼盤1教室1、各小組匯報情況2、寫倡議書、設計廣告標語3、寫心得體會1各小區、教室1、分發倡議書、張貼廣告標語2、設計手抄報1教室總結、匯報。評選“環保小衛士”“制作小能手”“最佳設計獎”。六、拓寬視野,獲取信息。
1、通過觀看錄像,到圖書館、書店、網上等多媒體查找收集資料,做好筆記。
2、指導查找的范圍可包括一些垃圾的處理與環境保護,垃圾的污染與環境,垃圾處理中的科學…
七、拓寬創新,鼓勵求異。
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利用可利用資源,設計出有個性的手工藝品。
八、體驗成功的成果。
展示新風采活動,邀請各中隊參觀小制作作品。
九、開展討論,發出倡議。
1、讓學生圍繞自己的親身體驗,各抒已見。
2、有沒有不該成為垃圾的垃圾。
3、如果有一天不進行垃圾的收集和處理,我們將會怎樣?
4、撰寫宣傳單。向全校師生甚至向全社會發出倡議——保護環境,從身邊小事做起!但是保護環境單靠我們還不行,應該呼吁全社會的人們共同關心環境工作,做一名環保之人。
十、評選“小衛士、小能手”活動。
1、交流心得體會。
2、評選環保“小衛士”、“制作小能手”、“最佳設計獎”(手抄報)
3、頒發獎章。
4、本學期總結。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綜合實踐的活動方案04-27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經典】08-31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1-16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1-25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04-03
綜合實踐活動的活動方案07-09
(集合)綜合實踐活動方案01-12
有關綜合實踐活動方案04-27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方案06-09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模板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