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1
一、研究性學習開展的背景
國內外相關研究述評: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面向全體,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學生得到發展” “力求滿足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理想的教學就是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將學生的潛在水平轉化成新的現有水平,不斷創造新的最近發展區。教學既要走在學生獨立發展的前面,又不能脫離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此布置彈性作業即分層布置作業的作法,正是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課改理念,也響應了“以學論教,教是為了促進學”的課改口號。
分層布置作業改變了教師教學的方式和學生學習的方式;改變了教師課前準備的關注點和備課方式即關注學生(走進學生中間、了解學生學習行為、進行學情分析),再進行教案設計,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尤其是課后反思必不可少;改變了教師對教學能力的認識而正是這些改變,對提高我的教學水平有極大的根本性的促進作用。
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的
課題選題的理論意義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學生的能力是經過由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將其廣泛遷移而逐步形成的一種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征,它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的進一步概括化、系統化、具體化的結果.如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妥善地解決好既滿足尖子生求知欲,又促進學困生達到教學的基本要求是課堂教學中所面臨的且必須解決的一個矛盾。
A、知識與技能:
課題研究成果的創新之處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預期在我們的研究實踐中將就學生讀、寫作業分層,課后作業分層與預習作業分層,等等,這種階梯作業效果與課堂融合進行系列分類研究,形成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練習分層設計原則方法。
2.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非智力因素的差異,進行目標激勵,分層促進。作業的布置是因生而異,即重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發展。被評價者處于主動地位。所以學生都能受到老師不同地鼓勵性評價且將預習作業與課后作業相結合,作業成果在課堂展示,設計在課堂教學之中與之融合。這樣評價方式隨之改變,從而真正做到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B、研究性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1.本課題是經課題組成員充分醞釀,深入討論從而一致選擇的課題,全體成員對本課題的研究的現實意義的理解是全面而深刻的,具有強烈的主客觀需要,這為本課題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強烈的人文基礎。
2.本課題一經提出,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大力支持我科組申報本課題,同時街道教研中心的英語教研員也加入了本題組的研究行列,這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堅強的經費保障和專業技術支持。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概念內涵
“分層”作業理論:根據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層次,確定不同的訓練目標,運用恰當的訓練策略,輔以不同的作業練習和輔導,借助各層本身的力量促進每一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展。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1、開展研究性學習,形式比較新穎,學生對其有一定的興趣,能夠保持一種好奇的心態進行學習研究。
2、學生有一定的小組合作意識,有助于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開展。
四、研究的目標與內容
本課題著重于作業的設計、布置和設計研究的過程,理論性強,學術、文字性要求高,所以,要把握好幾個“度”:
(一)、把握好學生的尺度;
(二)、劃分好教材內容的難易;
(三)、不同層次學生做不同的作業;
五、研究性學習的階段設計
在這里概述一下整個研究性學習活動時間的安排,以及各活動之間的關系,包括評價的設計。
研究性學習的階段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第一階段動員和培訓階段(初步認識研究性學習、理解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方法)
學習研究性學習的操作流程,了解研究方法
1.介紹研究性學習
2.介紹研究方法
3.經驗介紹
第二階段 課題準備階段
提出和選擇課題
列舉課題名稱
提供課題選擇范圍
成立課題組
協調分組情況,組織小組分工,選派組長
形成小組實施方案
小組討論研究,確定研究方案
引導方案確定
開題報告和評審
書寫開題報告
指導書寫開題報告,評審開題報告
第三階段課題實施階段
搜集資料
問題研究
整編資料
指導研究過程
監督研究進程
指導資料整編
第四階段評價、總結與反思階段
成果展示
分享交流
總結反思
評價交流
研究總結
六、總結提高
總結、反思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提出意見與建議(在研究性學習結束時,根據研究性學習的實施情況進行填寫)。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2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中規定的一個獨立的學習領域,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其包括研究性學習活動、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三個部分。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二、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研究性學習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因此,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注意具體目標的實現:
一是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和感悟。培養學生努力求知態度,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欲望。
二是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發現和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資料,調查研究,得出結論并進行成果交流活動,引導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以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是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學習中,通過研究性學習,要幫助學生學會利用多種有效手段、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學會整理與歸納信息,并恰當地利用信息,以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四是學會分享與合作。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將努力創設有利于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發展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
五是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認真、踏實地探究,實事求是地獲得結論,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養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磨煉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六是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社會實踐和調查研究,學生要深入了解科學對于自然、社會和人類的意義與價值,學會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學會關注人類與環境和諧發展,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研究性學習的內容
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所涉及的面相當廣泛,既可以是屬于傳統學科的,也可以是屬于新興學科的;既可以是科學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文方面的;既可以是單科性的,也可以是多學科綜合、交叉的;既可以偏重于社會實踐的,又可以偏重于文獻研究或思辨的。溫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沿海城市,我國第一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浙江省地級市。是浙南經濟、文化中心,特別是溫州所獨有的經濟發展模式和社會環境,這為學生走出課堂,深入實際,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為了培養學會選擇、自主發展的學生,我校的研究性學習采用課題研究模式。引導學生關注校園外廣闊的社會課堂,向社會學習,向實踐學習。科學的研究方法、創新的思維方法、創造技能、寫課題報告等,也是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之一。
四、研究性學習的實施程序
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實施一般可分為四個階段:進入問題情境階段、實踐體驗階段、表達交流階段和評價階段。
1、進入問題情境階段
(1)確定學習主題
學校教師根據社會及周邊環境、文化背景、學科知識等擬定幾個宏觀選題,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其中之一,經自主考慮或教師相關指導后,在此選題范圍內自己確定具體課題。最后由學校根據學生選題內容合并類似課題,確定學生分組名單,一般由2~4人組成課題小組(也可以個人單獨進行),選出組長,負責課題組人員分工。學校根據小組選題內容為小組指定指導老師,老師對學生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指導。
(2)制定活動方案
研究性學習主題確定以后,師生要對活動項目或課題進行討論,著手制定具體、可行、有效的活動實施方案。在此階段,學習小組要填寫開題報告:包括題目、研究背景、目的和意義、人員分工以及具體的每一階段的時間安排、成果展示等內容。
2、實踐體驗階段
(1)搜集和分析文字信息資料,開展實地考察、實驗設計或調查研究等工作,進行初步的交流。本階段教師主要指導任務是確保學生研究活動的順利進行。應注意強化學生的研究興趣和信心,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及時了解學生研究的進展情況,必要時給予適當的引導、調節或其他必要的幫助。
(2)學生按課題研究方案,自主開展研究活動,并認真規范地填寫相應表格。學生根據初步的活動和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分析,上交中期報告,并上交《活動情況記錄表》和《調查記錄表》。
3、表達和交流階段
在這一階段,學生要將取得的收獲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提煉,完善中期報告,形成書面材料和口頭報告材料。課題結題后,要有相應的論文,還要有相應的研究工作報告,要認真總結研究過程中所做的工作、體會,匯報研究思路、過程和成果。每位學生上交一份個人總結,主要描述個人的參與工作、貢獻和體會。
學生通過交流、研討與同學們分享成果,這是研究性學習不可缺少的環節。在交流、研討中,學生要學會欣賞和發現他人的優點,學會理解和寬容,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辯證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辯。
4、評價階段
評價是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在研究過程中的三個環節開展,包括開題報告表、中期報告、結題報告以及相應表格的完成。
開題評價要關注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提出解決問題設想的意識和能力,促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進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中期評價主要是檢查研究計劃的實施情況,研究方向的清晰,研究手段選擇的有效性,查閱資料數量和質量,對資料的研究和利用;學生研究態度的主動性、協作能力和完成任務的情況。
結題評價主要對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全過程的情況、體驗情況、原始資料積累和整理情況、研究問題的表述、研究結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進行評價。
指導老師負責匯總,將開題評審的成績、學生平時成績和答辯成績統一匯總,對每個學生作最后的成績評價。
五、研究性學習活動學分認定
綜合實踐活動的學分認定應該包括學生互評、指導教師考核、學校教務部門審核等程序,并建立公示制度、抽查或回訪驗證制度,防止弄虛作假。
學分認定依據含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要有符合要求的課題研究主題和方案;二是要有體現研究過程的記錄或佐證材料;三是要有研究的結果實物或書面報告;四是要有研究性學習的學時保證。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3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從小學三年級起,在必修課中開設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與社區服務、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共同構成小學階段的綜合實踐活動。
一、研究性學習指導思想:
小學階段的研究性學習以培養學生探究興趣,促進學生智慧潛能的發展為宗旨,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方式為著眼點,創設一種適合學生興趣和自我發展的開放性學習時空,為學生提供一個多渠道獲取知識,理解與生活相關的自然問題或社會問題,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和應用于實踐的機會。
〈一〉重視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在體驗與創造中學習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必須重視學習過程中書本知識學習與行為實踐活動的平衡和結合.小學階段的研究性學習以學生的活動為中介,讓學生通過自主實踐活動去主動發現、積極探究和自由地創造。
〈二〉關注學生的興趣,讓學習充滿探究的快樂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源動力.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對身邊問題有濃厚的探究興趣.關注學生的興趣,將興趣轉化為學習的問題,并以此作為探究的出發點,能有效地引導學生主動投入到研究性活動中。
〈三〉提供開放的學習空間,發現和開發學生的多方面智慧潛能
每一個學生都具有多方面的智慧潛能,也存在著明顯的個別差異.研究性學習可以使學生在開放的情境中,依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通過各類探究方式,關注自然、走向社會、發現自我,開發多方面的智慧潛能,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四〉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共同探求新知的過程
現代教育要求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實現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研究性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和參與者轉變.教師與學生在共同探求新知的過程中,獲得思維、能力、情感、行為等方面的發展。
二、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一〉激發觀察生活、發現與探究問題的興趣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學習活動接觸和了解自然與社會,對身邊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積極觀察和思考,并通過簡單的操作實踐,品嘗自己動手動腦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愉悅,獲得問題探究的初步經驗,激發對自然與社會問題探究的興趣,初步養成好觀察、好質疑、好探究的心理傾向。
(二〉初步學會觀察與發現,發展探究問題的能力
通過研究性學習,小學生應當初步學會用不同的方法觀察事物、發現問題,并發展對問題進行自主探究的能力.包括:針對特定情境中的事物仔細觀察并且提出問題:針對所探究闖題,形成簡單的探究思路,并以自己的方式實施探究:學會使用簡單的工具和設備,采集基本的信息、數據:運用信息和數據對問題作出簡單但合理的解釋或回答,用明白的話語與同伴交流觀察、思考、探究的過程與心得,展示成果。
〈三〉形成合作與分享的初步意識
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要樂于與伙伴互相幫助,分工合作,克服依賴心理,養成認真完成分工的自覺性,形成人際溝通的初步能力:熱愛集體,樂于與同伴交流和分享信息、創意及成果。
〈四)形成尊重科學的意識和認真實踐、努力鉆研的態度
在研究性學習中,初步形成尊重客觀規律的意識、養成凡事認真思考的習慣,既敢于大膽想象,又能夠認真實踐、嘗試、探究:不怕困難與挫折,不輕易放棄探究:能進行初步的反思和自我評價;學會尊重他人的意見和觀點等。
〈五〉初步形成對于社會的責任意識
小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初步形成的社會責任意識,主要包括:初步形成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關系的正確認識:注意個人行為對于自然和社會環境的后果,初步形成關注社會進步的意識,懂得社會發展人人有責的基本道理等。
三、研究性學習的內容
小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是從生活中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研究問題,涉及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領域十分廣闊。與一般學科課程相比,研究性學習在內容上更廣泛、更靈活、更富有彈性。
(一)學習內容選擇
1、尊重興趣愛好
尊重學生的個人意愿,讓他們自主選擇探究內容,是研究性學習活動持續并有效開展的基礎,要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課題,確定方向,積極地投入探究。學生對某個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究的愿望,不僅是進行學習和探究的直接動力,也是充分發揮他們創新精神和創造潛能的前提.教師在活動指導中要盡可能地創造一個可供學生自我選擇和個性發展的空間,不宜硬性規定研究的內容和題目。可以通過開設科普講座、推薦科技書籍、介紹科學人物等途徑和方式,激發興趣,啟迪思維,形成問題.在學生中產生研究的興趣和愿望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他們提出研究的題目和思路。
2、關注生活實際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邏輯思維已有了一定的發展,能對各種自然現象和生活實際進行思考,并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與此同時,基于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其活動和探究的范圍又有較大的局限性.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發掘適合于小學生年齡特點和能力水平的探究題材,是有效地選擇和組織研究性學習內容的一個重要方面.小學開展研究性學習.要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教師要利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各種機會,啟發小學生提出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各種問題。從風霜雨雪等自然現象到動、.植物的生長規律:從個人的衣食住行到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從校園的環境布置到工業園區的規劃建設,都可以成為研究性學習的內容.要鼓勵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從現實生活和身邊小事中尋找和提出有價值的探究內容和問題。
3、鼓勵動手實踐
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來自學生的生活實際,研究的過程也是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研究性學習強調更多地通過學生對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探究來獲得直接經驗,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小學階段開展研究性學習,要多一點學生的親身體驗,少一點教師的知識傳授:多一點實地調查和實驗,少一點書面資料的研究整理:多一點手腦并用,少一點純思維訓練。教師對學生進行研究方法的指導,要結合具體的問題和情境,要深入城出、注重實用,避免單純的名詞術語的講解和記憶。
(二)學習內容設計
1、由扶到放原則
小學生對各種自然和社會現象具有廣泛的興趣愛好,同時他們還沒有形成穩定的志向,需要有適當的引導和鼓勵。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是以問題的形式呈現的,問題可以是來自學生,也可以由教師提出,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在實施研究性學習的起步階段,學校和教師可以提出一定的選題范圍指導
2、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要根據本校、本地的實際情況,開發各種教育資源.設計活動內容。在校內外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及社會生活中,都包含著可以探討研究的問題和解決問題時可資利用的豐富素材,應予以充分注意和發掘.農村、信息資源、環境特點,研究性學習可以更多地與鄉土教育、勞技教育、手工制作以及當地的生產、科技活動等結合進行。要注意選擇和利用一些時間性、季節性較強的事件,作為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如社會熱點問題或突發事件,比較引人注目,可及時用以激發興趣,引導思考.對于農作物栽培等受季節、氣候影響較大的活動,要掌握情況.預先設計安排.充分利用當地的各種社會教育資源,這是研究性學習活動順利開展的必要基礎。
3、逐步積累,資源共享
隨著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學校可以根據校內外教育資源和本校的實施情況,總結積累有關材料,逐步構建有地區文化特點和學校特色的研究性學習內容系列:并為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自身條件,自主選擇探究項目留有足夠的余地.研究性學習活動過程是學生、教師共同學習、探究的過程,也是合作、分事的過程.要通過不同的渠道和方式,使不同的學校、教師和學生在不同的時間、空間施圍內共享資源.把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內容、過程、操作要點和經驗體會通過案例形式總結出來,并分別從學生小組、指導教師、學校管理等不同層面或角度予以反映,在實踐中可以起到資源共享的良好作用。
四、研究性學習的實施研究性學習的實施,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具體方法上,對教與學雙方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確保研究性學習達到預期效果,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與總結。
〈一〉基本要求
1、全員參與.要引導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充分發揮學生在研究性學習全過程中的自主性,特別要注意激發和保護學生的探究興趣和熱情.不能以學科成績落后等理由,限制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
2、任務驅動.要向學生提出明確而具體的任務。
3、形式多樣.要從地區、學校與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和確定適合自己特點的實施辦法.提倡將研究性學習活動和綜合實踐活動的其它指定領域,如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以及學校、班級、少先隊活動整合起來實施。
4、課內外結合。需要利用一部分課內時間.由教師對學生進行集中指導,或由學生邊進行交流研討等:也需要利用較多的課外時間,包括節假日和寒暑假時間,由學生進行集體的或獨立的研究活動。
小學生的社會活動能力不強,處理實際問題的經驗缺乏,思想單純,因而活動范圍應以校內、家庭和所在村隊為主:活動的組織應以教師帶領下的集體活動和在教師或家長能有效控制范圍內的分組活動或個別活動為主。
〈二〉組織形式
研究性學習有多種組織形式,包括小組合作探究、個人獨立探究以及在班級、年級或更大范圍中展開的合作研究等等。
在小學階段綜合實踐活動課進行的研究性學習,主要應采取小組合作形式"研究小組,聘具有一定專長的成人(如本校教師、學生家長、校外人士等)為指導教師.研究過程中,小組成員要學會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務.研究小組一般由本班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行結合,也可組織跨班級甚至跨年級的小組。
研究性學習中,學生是積極主動的學習者,并不意味著可以忽視教師的作用教師能否運用促進性的指導技能,對于研究性學習的展開并取得預期效果,具有決定性意義。
1、針對小學生的經驗背景和知識基礎,在研究性學習開始階段,教師需要結合實例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指導,例如,如何進行簡單的實驗、如何記錄與統計數據等等,以便于學生比較順利地進入研究過程。
2、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與督促對有特殊困難的學生或小組要進行輔導,創設必要條件校外活動前要特別做好安全防拖教育,使學生既能大膽進行探究活動,進行人際交往,義能很好地自我保護。
3、教師要注意爭取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的關心、理解和參與,開發對實施研究性學習有價值的校內外資源,為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
4、基于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教師會面臨既不能多臂,又不能不管的兩難局面教師應改變傳統的做法,注意保護學生的探究欲望,充分相信學生的自主性與創造性,允許學生在方法運用和成果獲得上的層次差別,不要求全責備。
五、研究性學習的評價
小學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是一種多元的激勵性評價通過評價,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的好奇與探索精神,使學生對研究性學習始終保有愉悅的情感體驗。
〈一〉評價原則
1、正面評價小學研究性學習的評價重在發現和肯定學生身上所蘊藏的潛能,所表現出的閃光點,鼓勵學生每一步的想象、創造和實踐,激勵和維持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重視過程研究性學習的評價,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關注學生在過程中的動手實踐和參與、體驗情況,強調讓學生在過程中通過自評、互評來改進學習.小學研究性學習的評價不強調學生掌握知識的數量,評價結果也不宜給出數值成績。
3、重視體驗.研究性學習的評價關注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親自參與探索性活動、開展人際交往,以及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所獲得的感悟和體驗,而不是一般地接受別人所傳授的經驗。
〈二〉評價內容
1、學習態度。主要指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可以通過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的時間、次數、認真程度、行為表現等方面來評價,如學生是否認真參加課題組每一次活動、主動提出設想和建議、認真觀察思考問題、積極動手動腦、認真查找相關資料、準時完成學習計劃、不怕困難堅持完成任務等。
2、合作精神。主要對學生在參與小組及班級活動中的合作態度和行為表現進行評價。
如學生是否能積極參與小組活動,主動幫助別人和尋求別人的幫助,認真傾聽同學的意見,樂于和別人一起分享成果,在小組中主動發揮自己的作用等。
3、探究精神和學習能力。可以通過對學生在提出問題、解快問題過程中的表現及其對探究結果的表達來評價.如是否敢于提出問題,以獨特和新穎的方式著手解決問題和表達自己的學習結果:是否善于觀察記錄、能夠綜合運用相關的資料、積極采用多種多樣的方法、生動形象地表達自己的學習過程與結果等。
〈三〉評價時需要注意的兒個問題
1、注意引導學生自我評價與反思。研究性學習的評價要與學生的學習密切結合,和教師的指導密切結合:必須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
2、注意評價的激勵功能。要鼓勵學生的新想法,努力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研究性學習的熱情,促進廣大學生積極實踐、勇于創新。
六、研究性學習的管理
學校必須從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學習評定和統籌協調等方面著手。從開發、實施到評價加強研究性學習的全過程管理。
1、學校應建立起相應的指導、管理小組,負責校內外指導力量的組織協調和設備利用、過程洛實、實施檢查等項工作的統籌安排,以保證研究性學習的有效實施。
2、要注意加強各學科教師之間的聯系與合作,發揮年級組在組織、統籌、協調上的作用,強調班主任在研究性學習管理上的重要作用,建立起必要的組織體系和運作機制,實行對研究性學習的全方位、全過程管理。
(三〉教師培訓
教師是研究性學習有效實施的關鍵。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有關的教育研究、教師培訓ll機構都要十分重視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教師培訓工作,把它放到實施研究性學習、落實課程計劃要求并不斷提高質量的關鍵位置上來。要制訂近期和中長期的培訓計劃,并切實加以落實。
1、教師培訓的主要目標是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提高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認識,促使教師更新知識,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提高教師自身的科研素養和教師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在培訓中,要幫助教師了解并掌握一些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具體方法,尤其要讓教師在不同類型的案例剖析中獲得多方面的啟示。
2、九年義務教育課程計劃中設置研究性學習,本身就具有探索性和創新性,學校要把落實課程計劃的要求與結合本地、本校實際情況進行積極研究探索結合起來,并通過鼓勵、支持教師對研究性學習實施問題的探究,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3、教師耍重視相關資料的積累,逐步豐富適合本地、本校實際條件、受學生歡迎的研究專題的綜合性資料儲備。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4
一、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性質及目標
研究性學習活動是指學生基于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活動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內容,是國家規定、地方指導、校本開發的一門課程。
研究性學習活動的設置,在于使學生保持獨立的持續探究的興趣,獲得參與研究、社會實踐與服務學習的體檢,發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實踐與服務技能,學會分享、尊重與合作,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增強服務意識與奉獻精神,具有關注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二、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內容
研究性學習活動主要是指獨立于學科的綜合性的課題研究,包括文獻研究、觀察報告、項目設計、科學實驗、項目設計、社會調查、問題追蹤、考察報告等。研究性學習在內容上應關注以下幾點:
①研究課題的選擇范圍要向學生整體的生活世界開放,挖掘學生本人、社會生活和自然世界中蘊含的探究課題。
②無論學生確立的課題是自然問題、社會問題、還是自我問題,在研究性學習開展中都應對自然、社會、自我三者作整體關注,努力實現三者的內在整合。
③注意轉換研究的視角,使學生有機會直接面對并處理“生活”、“生存”、“生命”等一系列涉及倫理道德的問題。
研究性學習活動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五類:
(1)自然環境類:主要是從人與自然的關系角度提出的課題,如環境保護、生態建設、能源利用、農作物改良、動物保護、天文研究等方面與個人生活背景相關的課題。
(2)社會生活類:主要是從研究人與社會的關系角度提出的課題,如學校規章制度研究、社會關系研究、企業研究、社區管理、社團活動、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規劃、交通建設、法制建設、政治制度、社會經濟發展、宗教研究、貿易與市場研究等與個人生活背景相關的課題。
(3)歷史文化類:主要是從研究歷史與人的發展角度提出的課題,如鄉土文化與民俗文化研究、歷史遺跡研究、城市變遷研究、名人思想與文化研究、校園文化研究、傳統道德研究、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研究、東西方文化比較研究、民間文學、藝術研究、影視文化研究、時尚研究等與個人生活背景相關的課題。
(4)個人發展類:主要是從關注個體成長和人與人的關系角度提出的課題,如學生社團研究、學生群體研究、學生消費研究、學校制度與學生成長、班級制度與文化、流行音樂、時尚文化、行為方式研究、同伴互助、合作與交流、同學關系研究等方面與學生生活直接相關的課題。
(5)跨學科綜合類:主要是從科學技術與時代發展角度提出的,與中學的學科知識有一定的聯系,但主要是需要多學科參與
的、有助于了解當代前沿科學的綜合學習課題,如遺傳與化學、納米技術、計算機與多媒體技術、基因工程與克隆技術、產權經濟、核磁共振、組織行為等方面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關的新事物的研究課題。
三、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實施
1、組織形式:研究性學習活動以課題小組合作研究為基本組織和實施形式。每組一般由同一班內的6~10人組成(條件成熟后可跨班進行建組),原則上每班不超過10個課題,一名教師指導課題小組數不超過3個。課題組內要進行課題分工和角色分工,即每個成員都要承擔一部分相對獨立的課題工作,每個成員都要承擔一個角色,確保真正參與課題研究。如組長、協調員、資源管理員、信息技術員等,既各展所長,又密切配合,以保證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
2、時間安排:研究性學習的活動時間統一安排每周一課時時間課余時間學生可以在周六、周日繼續進行
3、實施步驟: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實施一般可以分為如下六個階段:
(1)培訓教育階段(12月份):對于初一學生,由于是第一次接觸研究性學習,學校和班級應通過講座、板報、案例介紹等多種形式,就如何進行研究性學習進行培訓,為學生提供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論指導和必要的技術指導。
(2)選擇課題階段(次年1月—2月):由學生根據自身的
興趣特長,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必須是學生的、必須是生活的、必須是可研究的。提倡課題的綜合性、社會性、探究性、開放性、獨特性;強調課題的需求性、創造性、科學性、可行性。
(3)制定計劃階段(2月份)。課題小組確定研究課題后要填寫課題實施方案表格,內容包括:課題名稱、課題背景說明、課題意義與價值、小組成員及分工、指導教師、研究目的與計劃、活動步驟、預期成果等,指導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析、確定研究計劃。
(4)研究實施階段(3月—4月)。三月上旬,各班級要安排專門時間舉行開題報告會,論證課題可行性。然后根據研究計劃,課題組成員要各司其職,通過圖書館查詢、網絡搜索、參觀訪問、問卷調查、實驗記錄等多種途徑和渠道廣泛搜集資料,指導教師要提醒學生做好文字記錄和拍照、攝像、錄音、資料下載等工作。
(5)整理總結階段(4月份)。對搜集到的各種資料,研究小組一定要進行討論和分析,各成員都要表達自己對問題的認識與理解,然后對資料作出處理,如發現還缺少材料,要繼續補充搜集。在此階段中,學生可通過不斷的整理、分析、驗證、提煉等,提煉出自己的認識和見解以形成課題成果。課題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研究報告、小論文、項目設計、實驗報告、科技作品等。四月下旬,各班級要安排專門時間舉行結題答辯會,評選出優秀課題,向年級組推薦。
(6)展示評價(5月份)。學校和年級組要提供平臺,讓學生通過研究論文、調查報告、實驗報告、模型制作、主題演講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師要組織學生通過多種方式反思自己的研究歷程,與學生共同評價研究活動。
4、課程管理
研究性學習活動在學校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領導下展開,由學校政教處和年級組組織實施,班主任為本班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第一責任人,對學生外出研究活動要進行安全教育,并做好安全預案。班主任和課題指導教師負責指導對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確定,并對研究性學習全過程進行指導。
四、課程學分評定
(一)評定原則
1、參與性:學生只有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才能獲得相應學分。如發現學生并沒有參與研究性課題的研究,不能得規定學分。
2、過程性:重在考察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表現、感悟及社會責任感和服務社會的態度與精神。研究性課題的質量高低不影響學生獲得學分。
3、發展性:重在考察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和增長情況。 4、規范性:學分的認定由學生互評、班主任或指導教師考核、學校政教處審核組成,并建立公示制度、抽查或回訪制度,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5
一、指導思想
自20xx年8月,本屆學生從高一年級全面進入新課改實驗,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一部分“研究性學習”必修課程,其實施根據新課程實施有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意見、指導方案,采用學分的形式,以課題研究為載體,達到改變學生原有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和自我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研究性課題研究活動主要的是基于學生的經驗,它以獲取關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直接經驗、發展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直接目的,以學生個性健全發展為根本目的。
二、研究性學習目標
1、倡導學生主動參加與交流合作、探究發展等多種學習活動,變革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轉變學習方式,在主動、積極的學習環境中,激發好奇心和創造力,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決問題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2、加強課程內容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及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拓展教與學的時間和空間。在老師的指導下,運用和加深理解已經學到的知識,發現不同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并嘗試相關知識的綜合。培養與學校生活、職業生活和繼續學習有關的能力:自主意識,團隊合作,資料研究,人際交往和掌握現代信息工具等。
3、了解科研的一般過程和方法,體驗科研的艱辛和快樂。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三、研究性學習內容
在教師指導下,結合本校學生的特點,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得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提出問題,確定研究主題,然后組織課題的實施。
供學生參考的子課題:
1、糖尿病人的飲食特點
2、水的硬度和軟化
3、洗滌劑的種類
4、洗滌劑的污染
5、健康的飲水
6、化學和能源(對現如今居民使用燃料的對比分析)
7、化學和科技(聯系所學知識,認識化學科技前沿)
8、水污染的治理
9、生活中的奇特現象
10、現代居室中的殺手等
學生可以從上述子課題中選擇一個展開研究,也可以自擬確定相應的研究課題,但原則上依據課本中涉及到的社會實踐活動為依據,并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旨在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強調教學的`研究性,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現有的經驗為起點,以問題為中心、以討論為交流方式,以陳述觀點為基本要求,以提高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為根本目的。
四、研究性學習實施步驟
1、準備階段:
提供相應的知識背景,做一些學術講座。進行科研方法指導。
2、選題階段:
學生根據教師的主題展示,選擇自己喜歡的題目,并按照學生意向分組,組成學習小組,承擔各子課題。
確定子課題研究方案:學生和指導老師見面,了解指導教師對主題構想說明。學生開始查閱資料,訪問有關人士等,確定自己具體研究的子課題。
3、課題評審:
對每個組課題研究方案進行評審,不合格的小組,需重新準備后再開題評審。
4、研究實施階段:
學生按課題研究方案,自主開展研究活動,并認真規范地填寫相應表格。
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和小組活動記錄,隨時了解并評價每個小組以及每個學生的活動情況,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并認真填寫相應的指導意見表和日常考核表。
每個學生準備一個記錄本,隨時記錄研究情況與各方面的收獲。
5、總結與展示: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收集到的資料信息進行分類、歸納、整理和提煉,確定總結的內容,選擇最合適、最能反映研究成果的形式。
最后的研究成果內容包括:選題意義、研究經過、論據和結論、效果分析,后附資料索引目錄。
以大課題組為單位,在指導老師組織下,各小組將研究成果進行展示交流,同學對各組成果進行評議,提出改進意見。
每位學生交一份個人總結,字數800左右,主要描述個人的參與工作和貢獻。上述材料于答辯前兩天交給指導教師。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課題組評議改進并完成研究報告,作答辯前準備。
6、答辯
A、小組代表報告本組研究內容、經過及取得的成果。
B、小組成員回答答辯教師組的提問。
7、評價:
學生根據評價表自評,并呈交個人工作記錄本。
學生小組展開互評,評出每個學生的分數等第。
指導教師對學生課題研究進行評價總結。
五、活動時間安排:
學生在家活動:20xx年3月8日~5月10日的周六周日(共16天)學生在校交流:20xx年3月8日~5月10日的每個周三下午課外活動學生來源:高二理科班
小組劃分:每班為一個大組,班長為組長
每班學生自由組合,分8~10小組,每小組5-8人,自行選小組長一名。
活動物品:由各小組自行準備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6
為切實落實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意見,積極穩妥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推動學校研究性學習活動取得更大的成效,特制定《浙江省江浦中學研究性學習活動課程實施辦法》。
一、研究性學習活動課程定義
研究性學習活動指學生基于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通過文獻研究、社會調查、科學實驗、數據分析、撰寫報告等形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并在這個過程中習得科學研究的方法。
二、研究性學習活動課程目標
研究性學習活動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因此,在課程實施中需要注重以下幾項具體目標。
1、獲得親自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類似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取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和積極情感,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欲望。
2、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性學習活動通常圍繞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展開。在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發現和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資料,調查研究,得出結論并進行成果交流活動,培養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科學的研究方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要培養學生在開放性學習的環境下,圍繞研究主題,利用多種有效手段,通過多種途徑主動獲取信息,整理與歸納信息處理,判斷和識別信息的價值,加工處理信息,恰當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學會分享與合作。努力創設有利于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及成果,發展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
5、培養科學態度與科學道德。在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過程中,要認真踏實地探究,實事求是地得出結論,尊重他人的創意和成果,培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磨練不怕吃苦,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6、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過程中的社會實踐和調查研究,了解科學對自然、社會與人類的意義和價值,學會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學習關注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研究性學習活動課程內容
研究性學習活動內容來源于自然、社會、自我三大領域。人與自然。如環境保護研究、生態建設研究、能源利用研究、農作物改良研究、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自然資源保護與開放利用研究、天文地理研究等。人與社會。如社會關系研究、企業發展研究、社會管理研究、人群心理研究、人口研究、城市規劃研究、交通建設研究、法制建設研究、政治制度研究、社會經濟發展研究、宗教研究、貿易與市場研究、鄉土文化與民俗文化研究、歷史遺跡研究、名人思想與文化研究、傳統道德研究、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研究、東西方文化比較研究、民間文學與藝術研究、影視文化研究、大眾傳媒研究等。人與自我。
如中學生生理與心理問題研究、中學生行為方式研究、學生社團研究、學生群體關系研究、學生消費研究、學校制度與學生成長研究、班級制度與文化研究、社會適應研究等。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7
我校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是以培養創新精神、研究能力、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為基本目標,以學生自創的聯系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的某些課題或專題的研究為主要內容,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基本方式,著眼于學生能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主動探索、發現和創新,促進學習的興趣、想象力、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最終促使學習自主學習、主動發展。
一、課程目標及整體結構
(一)課程目標
本課程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為主要形式,包含多方面的活動和內容,尤其注重鼓勵學生發展下列品質和能力:
1、通過發現、研究、嘗試解決生活實際、工農業發展、工程技術、文化等方面的應用型課題,引導學生關注校園外廣闊的社會課堂學習空間,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研究能力、實踐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發展學生特長。
2、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直接經驗,使學生初步掌握科學方法,培養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提高學生的科技競爭能力。
3、提高學生通過互聯網、圖書館、人際交往、參觀、訪問等多種渠道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技能,提高學生的社會活動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完善學生的自主人格。
5、通過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逐漸掌握研究性學習方式,使研究性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基本學習方式。
6、通過對研究方向的選擇和初中,樹立全新的職業意識和創業精神,初步確立將來發展的方向。
(二)課程整體結構
在課程安排上,分年級和階段循序漸進,逐步提高,構成系列:每周5課時,高一、高二年級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
高一年級:
(1)在教師的指導下,以探究性、研究性活動課和應用型的小課題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研究性的學習。學校、教師在課題研究方向適當引導,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支持學生提出的問題和設計的課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學習基本的科學研究方法,充分認識研究性學習的意義,了解研究性學習和接受學習的區別。
(2)教師將研究性學習的思想和方法體現在教學全過程,緊緊結合科技教育和實際問題展開學生自創性的研究型課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研究能力,發展個性特長,初步學會研究性學習。
2、高二上學期:
學生圍繞自己喜歡的現代科技、生產、生活等某一領域的某一前沿課題進行研究,拓寬知識視野,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見解,為學生初步確立自己將來的發展方向打下一定的基礎,形成較強的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學習能力。
二、研究性學習的組織與實施
(一)研究課題的實施
1.課題的產生
學校每學期在學生、教師中開展征集研究課題工作(高一在開學后進行),嘗試建立課題庫,供學生選擇課題時參考。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逐步確定研究課題。
2.選題和成立研究小組
(1)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在教師、家長的指導下,自主選擇短期和長期課題,在課程教師的指導下,在學生自愿結合的基礎上,每班組成5—6個研究性學習活動小組。
(2)根據活動小組確定的課題,選擇合適的指導老師進行指導。
(3)每位指導老師一般指導1—2個研究性學習小組。
(4)小組推薦小組長一名,組長根據每個人的條件,安排具體分工,明確任務。
3、研究方案的制定
研究課題或問題確立后,指導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參考名稱,學生閱讀討論,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小組長先負責組織課題的可行性分析,對課題的初步設計進行討論和論證后,制定詳細的研究計劃。
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幾項:(1)研究主題;(2)課題名稱;(3)課題組長;(4)課題組成員;(5)導師;(6)簡要背景說明;(7)課題的目的與意義;(8)、預期的成果與完成時間;(9)活動計劃,包括任務分工、活動步驟、計劃訪問專家和活動需要的條件等等。
4、課題結題或中期結題
課題結題后,除有相應的論文、作品、建議之外,還要有相應的研究工作報告或研究報告,總結研究過程所做的工作,參與課題的研究體會,匯報研究思路、研究過程與研究取得的成果。課題結題或中期結題完成后,一般以班級為單位組織答辯會;答辯結束,選擇比較好的'小組,組織全年級答辯會,實現成果共享。
5、成果展示、綜合評價
學生完成研究成果后,學校組織教師聽取各課題組成果報告。報告要求學生根據《總結報告》,利用10-15分鐘的時間,簡明闡述小組研究的意義、經過、及取得成果(包括參考資料摘要)和吸取教訓、感受。過程中必須采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手段,配合展板、實物、照片等。報告完成后,小組成員回答教師組和專家提問。評選出若干優秀的課題,進行校內展示和裝訂成冊,作為可供低屆學生的進行參考、參閱的有用資料,以此增強學生的榮譽成就感,也以此鼓勵其他學生研究的積極性。
(二) 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組織與管理
1、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日常組織、管理工作由學校教務處統一負責,各年級要協助做好本年級各班的研究型課題的學習動員。學校教科處要組織全體教師做好研究性學習的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為先導開展研究性學習。
2、研究性學習在高中一、二年級開設,每周1節,(課內1節,課外3節)。每個研究小組一般要有固定的校內活動地點。活動可以在校內外合適的地方開展,鼓勵,引導學生節、假日堅持研究性學習。
3、研究課小組活動時,可以使用學校已有資料。研究性學習所缺資料,必須經指導教師審核,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前提下,由學生購買。學生在校期間去校外調查、參觀,必須由指導老師統一安排,比較大的活動要經學校批準方能實施。
4、各班要成立研究性學習課程學習領導小組,每班學習委員任組長。
三、 成果評定和學分認定
1、研究性學習課題評價基本要求
研究性學習與模塊學習相比,不論是學習的問題、途徑、甚至學習的成果呈現都遠遠超越了原有課堂和教師的封閉狀態,因此在學習評價方面,更要突出其過程化、開放性、實踐性的特點。
重視三個環節:開題階段的評價,主要評價課題形成的問題意識,課題的可行性,合理性;學習探索階段,主要評價信息的集取與處理,針對學習問題開展的實踐活動能力,實驗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同伴之間的合作精神和小組的整體精神等;結題階段,主要評價凝煉觀點和科學論證的能力,語言的表達和交流的能力,針對問題的反思與總結能力。
2、研究性學習學分確認
研究性學習的學分,分配到課題上。若每個課題學習達到合格以上,可取得相應的學分。完成三個課題,每個課題5分。
3、評估表的使用,可以分階段進行,也可以在探討階段多次評估,然后在結題時進行綜合評估。任何階段的評估都要將結果反饋給學生,幫助學生及時調整學習的方向,掌握研究的技能。學生對評估不滿意,允許學生申請復議,最后由評定小組確定。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8
一、課題背景、意義及介紹
1、背景說明:
我國富饒、美麗,有許許多多珍珠散落在祖國各地,通過在班級開展研究性學習,了解西沙群島的位置,從文中蘊含的句子,感受西沙群島的美麗的風光和豐富的物產。使得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習欣賞美的文字同時,深深地愛祖國,產生努力學習,回報祖國,報效祖國。
2、課題的意義:
由于3年級學生小,從來沒有到過西沙群島,無法從文中感受到西沙群島的富饒美麗。所以通過查閱資料,閱讀課文,交流,探討,研究,訪問,調查,全班展示、交流等方式讓學生透過文字蘊含的句子,重點是學會欣賞本文,掌握本文的結構和了解西沙群島富饒,發學生的共鳴。通過親身實踐,較為全面地了解西沙群島,產生愛祖國,愛家鄉,熱愛家庭的情感。
3、課題介紹:
本次研究性學習的選題與小孩子喜歡大自然的美特點相適應,正適合中年級的小學生,學生從富饒的西沙群島受到啟示,有所發現,重在播下興趣的幼芽,但只要是學生自己調查、查閱資料,閱讀課文,交流,討論,展示等活動所得一些知識,讓學生明白從文字的句子中產生美的共鳴,身臨其境的感受西沙群島富饒。產生愛祖國、愛家鄉、愛家庭的情感。
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的和方法
1、知識與能力:學會賞析優美的文學作品,從文中蘊含的句子中感受西沙群島的富饒。體會寫景物的生動。體會如何運用細膩的語言描繪眼中的美。
2、過程與方法: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通過小組合作、分工、選定研究的課題。小組成員根據自己的研究課題,通過各種途徑查閱資料,收集圖文資料,并且在小組內回報交流,形成研究成果。通過全班分小組匯報的形式,交流所得,完成課文的研究性學習。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身臨其境的感受西沙群島的富饒,產生愛祖國,愛家鄉,愛家庭的情感。在自學、自學研究、交流、探究中感受文中句子蘊含富饒的西沙群島。
三、參與者特征分析
1.三年級的孩子正處于自我意識逐步覺醒的初級階段,對自然的認識重要性與自己的關系處于一個朦朧的時期,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情感能力正在發展,是培養學習能力和情感能力的關鍵時期。
2.他們在學習時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求知欲強,思維活躍。
3.在次課題中,利用小組討論、合作的形式,學生可以取長補短,相互學習。
四、研究的目標與內容
《富饒的西沙群島》這課題和小孩子喜歡美麗的祖國的特點相適應,正適合中年級的'小學生,學生從富饒的西沙群島受到啟示,有所發現,重在播下興趣的幼芽。
研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學會賞析文字優美的文學作品,體會寫景的生動
2、學會觀察身邊的事,體會運用細膩語言描寫的好處。
3、從文中感受西沙群島的富饒,升華到愛家鄉、愛家庭、愛祖國的情感。
五、研究的預期成果及其表現形式
1.多媒體課件創設情景。
2.一些相關的圖片。
3.課外資料。
4.課文的語音資料。
六、資源準備
教師準備:準備相關多媒體課件;組織學生搜集相關西沙群島自然、資源方面的資料。根據主題教師提供的資源:相關的主題活動圖片、輔助研究的量表和樣張。
學生準備:根據本小組的研究課題和分工,收集相關的資源圖片和文字,以及美麗祖國、家鄉方面的課外資料。
七、研究性學習的階段設計
第一階段:動員和培訓(初步認識研究性學習、理解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方法)
1、初步認識研究性學習、理解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方法。
2、聽介紹、提出自己的疑難和想法小組交流課堂討論。
動員和培訓,激發興趣,選定課題。用第一篇為例子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產生研究的欲望。
第一周
第二階段課題準備階段提出和選擇課題
1、學生學習課文,全班分組選定小組課題后。通過再次自學課文,結合課文,通過各種途徑查閱資料,形成個人的研究方向。
2、交流、研討,初步產生小組合作內容。
1.引導學生選擇課題。
2.指導成立小組學習。
第一周成立課題組
1、小組合作,繼續結合課文,通過各種途徑查閱、收集有關方面的圖文資料。
2、確定研究內容,選定課題。
指導幫助學生收集有關資料。
1.每組6-8個人,小組成員民主推選一個組長。
2.在第一次小組會議后,各成員就分頭分工合作進行相關課題的初步準備。
3.通過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每個小組完成課題研究作業。
1.指導學生召開小組會議。
2.重點指導小組分工協作相關問題。
第三階段:課題實施階段
1、匯報活動,簡單反思。填寫表格、收集各方面資料。如:根據本小組分工和自己的研究方向來收集西沙群島風光、動植物、礦場資源圖片;收集關于課文和研究資料上關于描寫動西沙群島富饒方面的優美詞語或句子;收集描寫西沙群島富饒的短文;收集美麗家鄉、祖國方面的拓展資料。
2.寫一些活動的體會小組內部討論、交換意見,小組向老師和全班同學匯報方案
3、開題報告和評審。
4、用手抄報、電子版報、ppt等形式呈現實踐過程和成果。
4、班級內各小組根據成果演示研究成果。
1、過程指導:研究方法的使用指導。
2、指導學生用文字、手抄報、電子版報、ppt等形式呈現實踐過程和成果。
3、引導小組交流展示、分享活動收獲。
4、班級展示,演示本小組的研究成果,從文中的優美的句子真正感受到西沙群島的富饒,產生心臨其境的感受。
第二周至四周
八、總結與反思(實踐后總結、反思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提出改進意見)
這次的研究性學習很受學生青睞的。因為從學生的興趣、態度、意識等方面來看,由于研究性學習一改以往學科課程單一的學習模式,跳躍的進行知識技能的整合,注重讓學生運用各種方式開展有趣的實踐活動,使他們走出課堂,走進生活,融入社會,這對于知識能力尚淺又充滿好奇心的小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機遇和挑戰。既可以挑戰他們的勇氣,又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
研究性學習還需要大環境的配合,既要學校的支持,還要家長的支持。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給定學生一個的主題,幫助學生順利進入研究性學習,絕大部分同學很有興趣地參與其中,但也有極少數學生顯得不積極主動,這時候需要教師們去鼓勵和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融入這樣的研究性學習活動過程中來。小學生對研究性學習這樣的方式很感興趣,但是由于家庭和學校的溝通不足,某些家長對這樣的活動不理解,導致某部分同學無法上網查閱資料,甚至有的學生條件有限,連西沙群島方面的書籍都無法查閱和記錄西沙群島富饒的短文和圖片等,無法體驗整個研究過程。由于是小學三年級階段的學生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對涉及的研究方法并不明確,只能由教師們來提供量表及樣張來輔助他們研究。隨著研究的進行,逐步滲透怎樣選擇自己課題的研究方法的思想。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9
一、指導思想:
研究性學習活動是一門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這門課程的學習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從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要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課程活動目標:
1.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在主動、積極的'學習環境中,激發好奇心和創造力,培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教師通過對學生的指導,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以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
3.通過師生共同參與,使學生了解科研的一般過程和方法,體驗科研的樂趣,打好學科基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交往能力、想象力和實踐能力,學會尋找信息源,增強學生的社會意識。
三、課程設置。
本學期研究性學習的必修學分為3學分,每個學生至少完成1個課題研究,每周安排3個課時,本學期共58課時。
四、研究性課題:
采用教師提供選題與學生自主選題相結合的方式。其中,教師提供的參考選題有:
序號課題名稱指導老師
廣告與文化
陸巧娣、張同江
施孝丹、袁莉娜
吳燕玉
2.按揭貸款問題
王斌、金立亞
顧海燕、吳芬
唐儒潔
3.商業、交通選址與函數最值研究
4.圓周率“π”的應用
5.developinganadcampaign周征、馮雙松
徐小玲、徐德友
6.enteringane
(一)研究實踐體驗階段(第八—第十五周)
①第八周——十一周(10月22日—11月16日)、第十三周—第十五周(11月26日—12月14日):以課題研究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收集課題研究資料,課題組組長要每周向指導教師匯報課題研究進展情況,并取得指導教師的指導幫助。課題研究小組組長填寫研究性學習每周活動記錄表。
②第十二周(11月23日周五下午第四節課):指導教師組織學生召開研究性學習中期交流匯報會。每個學生要求寫一份中期研究報告。
(二)總結、表達、交流、評價階段(第十六—第十八周)
①第十六周(12月21日周五下午第四節課):個人、小組進行總結,要
求每個學生撰寫研究體會。每個小組合作寫一份課題研究報告。各研究主題召開成果展示、交流、論文匯報會。教務處派專人到場拍照記錄,并以此作為評選優秀研究性學習小組及優秀研究性學習指導教師的依據。
②第十七周(12月28日周五下午第四節課):各指導教師推薦一優秀研究性學習小組進行年段研究性學習答辯并制作成果展示展板。
③第十八周(12月31日—08年1月4日):各課題小組整理“研究性學習資料袋”,交教務處存檔。
④第十九周(08年1月7日-1月11日):指導教師評定成績,寫好本學期研究性學習工作總結交教務處。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08-14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6篇05-14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11篇03-06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10篇03-09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10篇)04-16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通用15篇)01-30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通用19篇)08-08
學習讀書活動方案04-23
校園學習活動方案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