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活動方案匯編(15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闡明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書面計劃。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小銜接活動方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小銜接活動方案1
一、指導思想:
1、幼兒入小學之前應做一些適當的準備,這已是小學教師、幼兒教師和幼兒家長的共識。做好“幼小銜接”,不但有利于入學前后幼兒的學習和發展,而且能為孩子的后續學習乃至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嘗試經過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班級工作、家長工作等多種手段多方位實施“幼小銜接”活動方案,將“幼小銜接”活動真正落實到實處。
二、活動目標:
1、經過“幼小銜接”系列活動的開展,和諧幼小銜接,幫助孩子向小學順利過渡。
2、本著“真誠、尊重、互動、合作”的原則,增強幼兒園與小學的溝通銜接。(園校行政之間、園校教師之間、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小學生等。)
3、有效整合家園力量,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知識觀。
三、活動時間:
5月30日
四、活動地點:
大三班教室
五、參加對象:
全班家長主持:金老師
六、活動準備:
1、班主任寫好方案和發言稿 。
2、家長簽到表。
3、提前二天給每位家長發一份邀請函。
4、會場標語:幼小銜接家長會。
七、活動流程:
1、主持人致辭介紹活動流程。
2、由蔡老師講座《幼小銜接》。
3、由班主任介紹班級情況。
4、有家長填寫反饋表。
5、與家長交流。
附:家長會講話稿尊敬的家長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謝你們從百忙之中抽空來和我們一起共同探導幼小銜接這個問題。
大家都知道:從幼兒園生活過渡到小學生活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大的轉折點。如果拿孩子離開家庭走向幼兒園;離開幼兒園到小學;從小學到初中、從初中到高中這幾個階段做對比的話,那最薄弱、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幼小銜接”。因為它將對孩子的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
所謂幼小銜接,既是幼兒園教育的結束,又是小學教育的開始,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幼小銜接的主要目的在于讓我們的孩子:學習感興趣、活動能合群、生活有條理,非常自然、順利的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在這樣一個特殊階段,我覺得我們老師和家長應有一個超前認識,提前認識到從幼兒園到小學,孩子的生活會出現哪些變化?并估計這些變化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哪些的影響,然后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使孩子順利地適應小學生活。
一、首先和大家談談關于幼兒園和小學的區別:
進入小學,兒童所處的客觀環境、學習內容、作息時間、自理要求、師生關系等都多方面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許多方面都存在著斷節問題,因此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我們家長首先必須要明確幼兒園與小學的主要差異:
第一,學習生活環境的變化。幼兒園的教室,一般布置得美觀、形象、富有兒童情趣,有豐富的物質環境,玩具琳瑯滿目;而小學教室只有課本、黑板、桌椅等教學設施,這對孩子缺乏吸引力,操場上的運動器械對低年級孩子來說,享用機會也比較少,使剛入學的孩子感到有些不適應。
第二,生活內容的變化。幼兒園教育的特點我們總是采用“以游戲為基礎活動”來進行。而小學學習則完全不同,因為學習是小學生的主要活動,不論你對所學的課程是否感興趣,孩子都要根據國家統一規定的教學大綱來學好所規定的課程。學生的主要生活就是上課、完成作業。課間休息和游戲時間很短,孩子面臨的是和5、6年級學生一樣的每天上午四節課,下午兩節課的課堂學習。而且最后總是以考試來衡量孩子學習的成敗,給孩子造成的壓力很大。
第三,師生關系的變化。在幼兒園,老師對孩子生活照顧比較多,老師像媽媽般地照顧孩子,并參加到孩子們的各項活動之中。師生之間的關系近似于親情關系,在孩子眼里,老師就像媽媽。三個個老師整天與她們為伴,少了其中任何一個孩子都會問老師哪里去了?而進入小學就不一樣了,老師的角色會有所變化,由于要完成教學任務,教師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在生活上對學生的關心的比幼兒園老師要相對減少,老師與學生的交往主要在課堂上,師生個別接觸的時間比較少,新入學的孩子就可能會感到這種新的師生關系有些不能接受,甚至感到生疏和壓抑。
第四,教學方法的變化。小學正規的課堂教學方式與幼兒園的自由游戲、探索和發現、提倡在玩中學,學中玩的學習方式有較大的區別,比如在散步的時候小朋友發現小草發芽了,于是我們便很隨機的帶孩子在幼兒園里觀察,尋找除了小草發芽了,還有哪些東西也發芽了呢?銀杏樹發芽了、柳樹發芽了、柿子樹也發芽了,小桃樹也發芽了等等,從而得出一個結論,春天來到了。而小學以課堂教學和書面語言為主,強調文化知識的系統教育和讀、寫、算等基本技能訓練,課堂大多時間是以老師的講解為主,除了老師的講解,孩子還必須完成一定量的作業。這些都需要勤奮刻苦才能完成學習任務。
第五、行為規范的變化
一般在幼兒園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個人要求,如上廁所、說話、玩東西等。舉個例子:我班有個小朋友經常有這種情況,這邊老師的課講得津津有味,小朋友們聽得聚精會神,她突然下位請假小便,老師真是左右為難。批準了好好的教學秩序被她打亂了,再有你離開教室老師總不能把課停下來讓其它的小朋友都等你回來再上,說不定后面關鍵的知識你就失去了學習的機會。不批吧,萬一把小便弄在身上怎么辦?孩子入小學后,必須學會正確地認識自己,改正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做到上課抱臂坐正、不東張西望、不隨便說話、發言要舉手、學習用品放整齊,課本作業不準撕,上課不準喝水、在指定地方等家長接送等規定都納入學生一日行為規范中,孩子們以往的感性將漸漸被理性和規則所控制。。孩子在幼兒園里許多自選活動的時間和權利將被服從統一要求所替代。
第六、家長和老師期望值的變化
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家長和老師主要考慮的是孩子的營養、心理的健康、生理的健康,孩子在幼兒園吃好,玩好,與同伴相處好就行了。而一旦孩子入了小學,家長和教師的期望值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在學習方面對孩子給予新的期望,高的要求。考試要95分以上,孩子與孩子之間的.橫向比較激烈了。
總而言之,為了做好孩子入學前的準備工作,必須遵循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既要重視兒童智力的訓練與培養,又要強調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力求兒童入學前心理準備的全面性。
接著向在座的家長匯報一下我們兩個班的老師具體已經做了的,還有即將要去做的幾個方面工作:
(一)、孩子們的學習方面
1、寫字時,我們請小朋友將本子放直,眼睛離本子一尺距離,胸離桌沿一拳距離,握筆姿勢正確。
2、看書時,請小朋友把書拿在手里,頭不能靠在桌上,并保持一尺的距離。
3、小中班時,我們是說“小手放在小腿上”。現在我們請小朋友像小學生一樣坐,雙手放在桌子上,背挺直。
4、活動的時間延長到30或35分鐘。
5、還有算術時,就像小學生一樣開火車。
6、在活動中有問題要舉手,而且回答問題要響亮。
(二)、孩子們的生活方面。
1、每天有小值日生、小老師等“職務”,有了這樣的“權力”,小朋友會很積極地參加班里的活動。
2、每次做完作業后會整理記號筆、油畫棒、并分組擺放整齊。
3、用餐時盡量保持安靜,而且能吃完,有節約糧食的意識。
4、餐后擦嘴巴,并知道餐后不能跑,要參加一些安靜的活動,如:分享玩具,能培養孩子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的能力并體驗其中的快樂;閱讀,主要是看圖說話,并讓孩子與小朋友自由地交流;聽故事,能夠培養孩子們的傾聽能力及思維能力;折紙,讓孩子們互相交流,互相幫助,讓個別能干的小朋友起到帶領作用。
5、午睡時請小朋友安靜地進入午睡室,而且脫穿衣服要有順序,并疊放整齊。午睡起床請小朋友自己折自己的棉被,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三)、孩子們的心理方面
我們已經帶孩子參觀過小學了,活動中既能擴大幼兒園孩子的接觸面,增強她們對學校的興趣,激發求學的欲望,也能夠幫助她們盡快盡早地熟悉校園生活。熟悉校園的環境,了解校園和我們幼兒園的區別,而且看小學生上課,哥哥姐姐坐的姿勢、發言是怎么樣的等等。讓孩子知道我們上課的時候也要像哥哥姐姐一樣,要立正,而且聲音要響亮。我們還要看哥哥、姐姐做操,感覺哥哥、姐姐不像我們小朋友需要老師的帶領。她們是班長帶隊的,心里就在想我以后也要當班長。我們還看哥哥姐姐做眼保健操,知道怎樣保護我們的視力。在孩子們的心中感覺對小學非常向往。
因此作為我們老師現在側重于關注孩子學習興趣、學習方法與能力、學習的情感和態度等;培養想象力、觀察力、表示溝通能力等基本素質,養成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才能科學地從生理、心理、行為習慣等多方面為孩子做好入學前的準備。
(四)、關于幼小銜接的小貼士
幼小銜接并不只是幼兒園和小學的事情,家庭和社會各方面因素都對其產生影響。其中家長的作用特別不能忽視。因為兒童的生活行為習慣、自理能力、身體素質、學習態度和能力以及社會適應力等都離不開家長的言傳身教。
家長首先要有正確的心理定位,走進新華書店經常能看到家長們爭相翻閱哈佛女孩、北大清華狀元等成功成才的案例,回家后一些望子成龍心切的家長往往會照著這些書本像菜譜燒菜一樣逼著自己的孩子按部就班。其實,這些都是沒有必要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出眾的地方,家長對孩子要有個正確的心理定位,要看到孩子的優勢,時刻反問自己希望孩子成為怎樣一個人?如果是我,我會說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健康、善良、正直自食其力的人。一旦有了一個心理定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做法就不會變得非理性。
其實激發孩子入學的愿望。孩子上小學,是她人生道路上的一個較重大的轉折點。讓孩子對小學產生向往,盼望早一點上小學。切忌家長對孩子這樣說:“現在開始要吃苦頭了”,“瞧,你這么坐不住,將來上小學可要受罪,讓小學老師好好修理你!”
其實,這一時期的孩子對小學生活處于一種朦朧的狀態,她們對小學的了解都是經過成人的介紹和她們的一些參觀活動,而家長對孩子這樣說,會引起孩子對小學的恐懼,覺得讀書是一件可怕受罪的事,一旦讀書受到挫折,就會產生自卑心理,更不能適應小學生活。
平時,家長在和孩子的聊天中,要不時傳遞這樣的信息,“你長大了,就要上小學了,爸爸媽媽真高興我們家要有小學生了,我們真開心”,讓孩子知道,父母為自己的成長高興,為自己上小學自豪。
幼小銜接活動方案2
一、指導思想:
幼兒入小學是教育過度的關鍵期,應做一些適當的準備,這已經是幼兒教師和家長們的共識。做好”,不僅有利于入學前后幼兒的學習和發展,而且能為孩子的后續學習乃至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們堅持面向全體幼兒,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的全面發展。針對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從幼兒園的實際出發,積極創造條件,將嘗試通過教育教學、班級工作、家長工作等多方面多途徑實施”活動方案,將”工作真正落實到實處。
二、活動目的:
1、讓幼兒了解即將面臨的入學變化初步體驗小學的作息時間及課程模式,減少幼兒對小學的陌生感、神秘感,化解憂慮,為適應小學生活做好各項準備。
2、通過和諧幼小銜接,增加幼兒對小學生活的向往,幫助孩子從身心方面向小學順利過渡家園同步,增強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為重點,幫助孩子適應幼小過渡中的斷層問題共同為幼兒入小學做準備。
三、幼小銜接方案:
(一)教育教學方面
通過”系列活動的開展,了解幼兒園與小學的差異,減少幼兒對小學的陌生感、神秘感,為適應小學生活做好各項準備。
1、參觀小學
為了讓大班的孩子能更進一步感受小學的生活,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生活與責任意識,我們將組織他們去體驗生活,觀看小學的升旗儀式和廣播體操;參觀小學的環境,包括操場、教室、圖書室、廁所等地方,邊看邊比較與幼兒園的不同;并深入一年級的'課堂與小學生同上一節課,了解小學生是怎樣上課、怎樣舉手、怎樣做作業的,并組織幼兒運用繪畫的形式表現”,使孩子們對小學產生向往,激發他們上小學的愿望。
2、課間銜接由于小學與幼兒園活動室環境布置、玩具投放以及教師跟從的密切度等完全不同,孩子們在小學的課間活動與幼兒園”活動存在很大的差異通過加強對課間休息和自由活動的引導,讓幼兒學會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為他們盡快適應小學生活奠定了心理基礎。了解小學生的課間十分鐘都做些什么。回來組織幼兒討論、交流,課間十分鐘是用來干什么的?
3、請孩子學做小學生每天背著書包來園,并學著整理自己的書包和學習用品,開展整理書包比賽。
4、和孩子一起制訂作息時間計劃表,養成做事專注有序的習慣。
(二)班級工作方面
培養孩子間的相互學習、自主性和決策的能力,建立一個共同探討的團體。營造一個充滿愛的班級氛圍,讓幼兒有安全感,培養幼兒的責任意識。
1、身體方面的準備:
1)通過體育鍛煉、疾病預防增強幼兒體質,使他們能夠身心健康地步入小學; 2)為了讓幼兒能夠較快地適應小學生活,我們將適當延長幼兒學習時間、減少游戲時間。每節課540左右。
3)在日常活動中培養幼兒正確的讀書、寫字、握筆姿勢,同時,讓幼兒懂得保護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種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讓幼兒懂得并遵守交通規則,學會看紅、綠燈,走人行道;有困難找警察,記住各種急救電話;知道不玩水、玩火,玩電。
2、獨立生活能力的準備:
(1)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讓他們懂得什么時候應該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時候不該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為。
(2)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讓他們懂得什么時候應該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時候不該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為。
(3)和孩子一起閱讀故事《快睡吧,小田鼠》、《慌慌張張的沙沙》等作品,讓幼兒克服動作拖拉、沒有條理的不良習慣,養成動作敏捷、有條不紊的習慣。
3、學習方面的準備:
1)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不遲到早退、不隨便請假,上課時要認真聽講、積極動腦,要認真完成作業等。
2)和孩子一起閱讀故事《一半先生》、《犟龜》、《鵝太太洗澡》等作品,讓幼兒克服丟三落
四、缺乏責任心和堅持性的缺點,養成做事有恒心、有耐心的習慣。
3)知識經驗的積累: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閱讀、書寫環境;以語言區為重點精心設計制作有關讀寫方面材料供幼兒操作,同時,讓幼兒熟悉漢語拼音,通過每次的數學活動、數學區活動對幼兒進行分類、統計、簡單運算、自編應用題的培養,提高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家長工作方面
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共同配合為孩子入小學做準備。
1、看著畫面,講述《著急的豆豆》,學會必要的等待。
2、家園同步,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為幫助家長科學地去對待孩子成長中的轉變。在家長園地中開辟”,在上面粘貼幼兒學習內容,讓家長鼓勵幼兒獨立完成,家長則對幼兒不明白的地方進行點撥,通過這種形式培養幼兒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使家長真正參與到孩子規則意識、任務意識的培養中來。
入小學是人生成長中的一件大事,幼小銜接是一項艱巨而又重要的工作,我們一定全力以赴,幫助孩子順利度過人生的第一大關口。以上這些方案是我們的初步設想,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以便我們更好地做好這項工作。
幼小銜接活動方案3
為進一步營造全社會高度關心、重視和理解學前教育的濃厚氛圍,形成有利于幼兒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根據教育局關于開展20xx年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的通知要求并結合我園實際,特制定本活動方案。
一、宣傳活動目的
今年的宣傳月聚焦學前教育十年砥礪奮進之路,系統回顧宣傳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的重大成果、輝煌成就,以及推進幼兒園科學保教的新實踐、新經驗,全面展現新時代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新面貌。
二、宣傳活動主題
我們與學前教育改革這十年
三、活動時間
20xx年5月20日至6月20日
四、宣傳月領導小組
為進一步加強對學前教育宣傳活動的'組織領導,成立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領導小組如下:
組長:XXX
副組長:XXX
組員:XXX、XXX
五、具體措施
1、動員階段:宣傳發動、細化分工。
開展宣傳月啟動儀式。召開全體教職工會議,傳達”縣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方案”,了解本次”宣傳月的”活動重點、活動主題、活動時間及活動內容,要求全體教師引起高度重視。
公布“板王幼兒園宣傳月活動方案”,把各項工作細化分工,落實到個人,確保每項工作有條不紊的開展。
2、實施階段:有序開展、落實。
教師圍繞“科學保教促幼兒健康成長”主題,書寫自己的感悟。
教師和家長談談教育觀念的轉變。
進行六一節日活動,家長充分參與到幼兒園節日活動中來,家園合作共促幼兒健康成長。
3、總結階段:彰顯成效、及時報送。
微信編輯小組搜集、整理資料,將學前教育主題宣傳月系列活動編輯成微信放至幼兒園公眾號。各活動負責人整理資料,形成活動總結按時上報。
幼小銜接活動方案4
一、 指導思想:
以“辦好教育為人民”為宗旨,以保教工作為中心,以教育教學研究,創示范幼兒園和學前教育達標鄉鎮為抓手,堅持以人為本,依法治教,不斷提高本地學前教育的整體水平。
二、 日常工作:
1、入園前做好家訪宣傳工作,讓廣大農戶、家長認識到幼兒教育,行為習慣培養的重要性。
2、及時增添、修補課桌椅等日常用具和教具。
3、注重早晚幼兒的安全接送,要求家長按時接送幼兒。
4、開辦家長學校,做好“0---6歲兒童家長和看護人”的培訓工作。
5、規范管理:入園幼兒做好接種預防登記、幼兒體檢表、事故記錄表等裝訂成冊以用備案,并做好幼兒學籍管理卡的登記造冊工作。
6、根據上級精神,做好幼兒園的年檢工作,進行合理調整,積極整改或撤并不規范幼兒園。
三、 教學、安全工作:
1、規范教材。幼兒園一律使用統一的指定教材。
2、課堂教學上一律要改變“小學化”傾向的教學模式,重點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衛生習慣,并對幼兒進行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物的教育。培養幼兒初步的團結友愛、誠實、勇敢等優良品德;逐步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認知興趣。
3、要求幼兒園園長加強自身的學習和進修,努力提高保教質量,積極推進教師的學歷進修和培訓,用發展的眼光辦事,對黨的教育事業負責。
4、安全警鐘長鳴。做好幼兒園區的校舍安全和衛生,切實做好幼兒在園的安全和早晚路上的安全,以及做好飲用水、食品的衛生和安全。
這個學期是大班的最后一個學期,孩子讀完這個學期馬上就要進入小學了,幼小銜接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更好地總結經驗,我先將大班幼小銜接工作作如下總結。
一、日常活動中進行幼小銜接的一些習慣的培養,讓孩子輕松養成好習慣1、為了讓孩子更好地進行小學,更順利地適應小學生活,我們重點對幼兒進行了規則意識、任務意識、自我服務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養。經過一學年的努力,我們認為現在大部分幼兒能夠較認真地完成老師每次交給的任務,在與同伴的合作中能夠用較靈活的方式較好的與同伴進行游戲,遇到困難時能夠和同伴們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法,班級幼兒社會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2、同時讓孩子嚴格遵守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制度,努力做到不遲到。慢慢地班上也很少的孩子遲到了。基本上所有的幼兒都能夠更嚴格地遵守作息時間制度。
二、通過一些教育教學活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1、本學期,我班結合大班的年齡特點,把工作的重點放在了“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上面。在實施計劃的過程中,根據班級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有目的、有計劃地將教育教學活動滲透在幼兒的日常生活、各學科領域、各活動區域以及幼兒家庭教育當中。經過一個學年的努力,每一位幼兒在原有基礎上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在日常教學中,本學期我們進行了離園倒計時主題,并在這個主題活動中開展了一系列的關于幼小銜接的課程,如集體教學活動“慌慌張張的莎莎”幫助幼兒意識到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在上學前做好準備。如區域活動“我上小學了”,讓孩子進行角色游戲,學系紅領巾,模擬小學課堂,學習整理書包,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們正在地像一位小學生一樣去做各項活動了。如實踐活動“特別的參觀“,帶領幼兒參觀小學,去看看小學與幼兒園有什么不同,并看看小學的生活學習環境,然后進行談話,教師根據孩子的回答一一給予相應的解答,讓孩子排除心中的疑慮。
從活動效果來看,孩子們都對小學充滿了向往,都能以輕松、向往的心情進入小學的學習與生活。
三、重視家園共育
1、鼓勵家長配合做好“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在家長會上進行了關于幼小銜接的專題。首先從幼兒教師的角度出發去說一些該做的事情,然后請兩位小學教師結合她們的工作實際作了介紹。最后一起觀看了幼教專家“錢志亮”關于幼小銜接的專題。讓家長全面的了解關于幼小銜接,作為家長應該怎樣配合幼兒園,做些什么事情。
很多家長通過家長會上的介紹,具體了解了孩子馬上要讀小學,自己要做的事情,其中錢志亮教授的一些具體建議做法也很受歡迎,孩子們用下來也非常滿意。
2、每一次的主題活動家長都能夠積極參與,主動通過各種渠道為主題的開展提供各種有價值資料,有了家長的參與,我們本學期的教育活動真正做到了“家園共育”。
3、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向家長匯報幼兒在園情況,了解幼兒在家情況,努力達成教育的一致性。
教師能及時向家長反映孩子所存在的問題,這樣家長也能在家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所以孩子們的缺點也得到了及時的糾正。
4、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園里的各項活動,家長們都能夠積極參加,家長與教師間建構起了平等、信任、友誼的橋梁。
以上就是我對于大班幼小銜接工作的總結,希望能總結經驗,以后做的更好。
幼小銜接活動方案5
一、指導思想
為落實教育部和省教育廳有關減負規定的要求,切實減輕小學低年級學生課業負擔,幫助小學低年級學生激發學習興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盡快適應小學生活,根據《寧波市教育局關于規范教學行為切實做好小學零起點教學工作的通知》(甬教基〔20xx〕229號)文件精神和《北侖區教育局關于“規范教學行為切實做好小學零起點教學工作”的通知》(侖教〔20xx〕73號),制訂本校零起點教學和幼小銜接工作的實施方案。
二、工作思路
小學低年級是從直觀形象思維為主轉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從游戲為主的學習轉向規范的課堂學習的過渡階段。因此,根據國家課程設置的標準和浙江省教育廳下發的《小學低年級語文和數學教學要求的調整意見》(浙教辦教研〔20xx〕21號)的要求,從20xx學年起,學校要進一步加強教育教學管理,規范教學行為,切實做好小學起始年級零起點教學。具體為:執行“零起點”教學,嚴肅課程計劃,完善“綜合活動”方案,注重對一年級新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學科學習方法的習得,讓學生學會學習。通過開展新生及家長親子培訓活動、新生的全覆蓋的家訪、一二年級任課教師的專題培訓、常規教學研究課、入學準備綜合展示活動等環節,加強一年級新生的行為規范養成,指導學生迅速適應小學學習生活,減輕學生學習負擔。
三、具體措施
(一)加強學習培訓,提高思想認識
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相關文件精神,從根本上轉變教育觀念,端正教育思想,讓老師充分認識到“實施零起點教學”的重要意義,積極營造氛圍,形成共識;同時根據學校實際,組織一、二年級教師開展專題培訓,尤其是對一年級準備期教學要求進行解讀學習,剖析《浙江省小學低年級語文和數學教學要求的調整意見》等文件,并根據學習培訓作出反饋、分析、研究,制訂相關的實施措施。
(二)嚴格相關計劃,依法規范辦學
嚴格招生制度,學校在招生過程中,堅持免試入學,并通過家長會、入學演習等形式做好幼小銜接,切實做好兒童入學后的過渡和適應教育。嚴格課程計劃,把規范落實國家課程計劃作為規范辦學行為的重中之重,不隨意提前教學進度、不隨意增加教學內容、不隨意拔高教學要求,讓學生喜歡學習,增進情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嚴格教學規范。一年級新生入學后必須堅持零起點教學,各門課程要嚴格按照課程標準和教科書的規定目標進行教學,不得自行增加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要求、加快教學進度。
(三)強化教學研究,提高教學效益
1、強化校本教研活動。
以教研組、備課組為團隊,抓好小學語文、數學等學科教師培訓。根據浙江省教育廳下發的《小學低年級語文和數學教學要求的調整意見》(浙教辦教研〔20xx〕21號)要求,認真細致地組織好有關專題培訓。加強教師的學習和研討,要求教學活動方案的設計應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及他們的生活經驗,設計出豐富多樣、有趣、有意義的活動內容,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有興致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2、強化日常教學活動。
要求一二年級任課教師全員參與課程實施,集體備課,認真上課,做到專課專用。
備課要求:要凸現學生年齡特征以及教學要求,不隨意拔高,在備課中要顧及學生的情緒、興趣、層次,注重活動的合理性,提高學生的參與性。以活動、游戲、情景創設等形式組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寓教于樂。另外,備課不僅僅是備課本,還要備常規教學,備姿勢指導,備習慣養成。因為,好習慣才能成就好知識。
上課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應合理把握授課時間與學生活動時間的`比例,應給予學生充分活動時間,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知道并逐步掌握基本的習慣要求和行為準則,使學生在行為、情感、興趣等方面有所收獲。切忌急于求成,簡單灌輸。每節課應留出10~15分鐘練習時間,讓學生獨立完成作業。課堂作業要及時批改和反饋、訂正,提倡當堂面批和個別輔導。重視養成學生獨立思考、書寫工整、及時訂正等良好作業習慣。
3、強化團隊合作。
開展一、二年級課堂教學研究課、示范課教學活動,通過引領、模仿、實踐等環節提升教學實效,并以參與式研討為主要形式集中和分學科組交流、討論、合作探究,在體驗互動中切實提高教師實施“零起點”教學的能力。同時利用校園“QQ工作群”、教師博客、備課組教研活動等平臺,強化各科教師的溝通與交流,研究教學中的經驗與困惑,及時調整教學設計。
(四)嚴格作業制度,減輕學生負擔
要從激發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習慣養成出發,科學合理地設計練習,形式多樣,提高練習的有效性和趣味性,不搞機械性的重復訓練。要保證多數學生能在課內完成書面作業,其余學生也能在校內完成。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嚴格控制學生作業量及教輔資料征訂,控制學生作業總量,不準超量布置課內外作業,確保學生有自主學習時間、空間。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
(五)實行動態監管,提高執行效益
深化“一日巡課”制度,突出行政值周、值周教師的巡視、督察、指導,規范學生的大課間、課外體育活動、音體美等課程的嚴格執行,深化教學五認真調研,及時了解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作業布置等情況,并及時反饋跟進,優化課堂教學的執行效益。
(六)夯實課外活動,營造快樂氛圍
豐富校園活動。以大課間為主平臺,以音樂、美術、體育課為主陣地,結合學校書香工程經典誦讀、名著導讀課程的開展,充分發揮體育、藝術、科技2+1+1和社團的作用,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快樂參與,為低年級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
(七)優化評價方式,引領學生發展
把評價納入學校的學位晉級制度,并根據課程的目標內容,合理設計評價目標、內容與方式,對學生學業水平采用等第制和評語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學業成績、學習表現、學習動力等評價結果采用“優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四級評價,并從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知識理解、學習能力等方面選擇若干要素進行評語描述。采用“課堂即時評價、親子合作評價、學校綜合評價”等方式,通過口頭激勵性表揚、“五角星”“小紅旗”等物品評價、觀察評價、星級評價、學習之星等多元評價,鼓勵學生,并適宜指出學生做得不理想的地方,提出希望,優化學生的行為表現、學習興趣和情感溝通,讓學生快樂進步。不組織任何形式的小學一至三年級學科“統測”。
(八)開展親子培訓,營造良好氛圍
多與對應幼兒園溝通,開展切實有效的幼小銜接活動,并確立在開學前召開新生家長會制度,向家長說明零起點教學的意義和相關要求。同時,在學期中通過一年級親子培訓、家長學校、校訊通、QQ群等平臺,向家長宣傳“零起點”教學要求,開辟“家長須知”、“今日要點”等欄目,加強與家長的信息交流,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以達到家校合一的教學效果。
幼小銜接活動方案6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教育的終結階段,是小學教育的開始階段,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幼小銜接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讓幼兒非常自然、順利的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二是通過銜接工作對幼兒加深了解做出更為正確的評價。我們學校幼小聯手,家校聯手,實現幼小銜接順利過渡。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我們的具體措施是:
一 培養幼兒大膽與人交往的能力
小學是一個更加獨立、自主,更加復雜多變的生活天地,培養幼兒樂群、戀群,學會交往、善于交往,具有良好的個性,對幼兒愉快、成功地開展新的生活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幼兒園,我們注重培養幼兒良好的品性,良好的品性是成功與同伴交往的基礎,我發現那些樂于將自己的玩具、圖書、食品與人分享,對人熱情有禮的孩子常常成為許多孩子的玩伴,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常通過一些有趣的故事、榜樣、游戲等培養孩子真誠、善良、熱情、守信的良好品質。另外,我還經常通過一些活動,如:我多次在班里舉辦 “大帶小”活動、等活動,使孩子們在了解哥哥姐姐們的小學生活的基礎上,又大膽與各類伙伴交往,如在“大帶小”活動中,我們讓班上孩子與小學二年級伙伴交往,這樣的活動增強了幼兒的交往能力。另外,我還常常要求家長們多讓自己的孩子與不同年齡的孩子交往,多帶孩子走出家門,廣泛結交伙伴,使孩子們得到愉快的同時,成為一個樂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二 言傳身教
孩子們都喜歡模仿,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是孩子們的天性。最近發現班里有的孩子比較喜歡模仿我的一舉一動,比如:我的說話語氣、說的什么話等,在接送孩子時,也會聽到有的家長說自己的孩子在家喜歡模仿老師的樣子給家人上課,在幼兒園時我剛說完了一句話,孩子回家就會學給家人聽,像是一面小鏡子一樣。
宋佳賀是一個非常文靜的小男孩,每次排隊的時候都是跟著小女孩走,記的有一次在小男孩排隊上廁所的`時候,佳賀又忘記了排隊,這時一旁的奧然跑過去拉著佳賀的手說:“佳賀你又忘了,你是小男孩,要跟著小男孩走!”聽到這話感覺好熟悉,因為每次我都會這樣來提醒佳賀。
模仿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但是他們更愿意模仿與自己親近和喜歡的人,他們會注意我的每一個變化,有時還會很天真地向父母介紹,在班里也有的小朋友會模仿爸爸媽媽的言行舉止,在這些可愛的小家伙眼里,我們的每一個動作和表情都是對的,都是好的,不會分辨什么該學,什么不該學。所以我們作為教師,在幼兒面前要注意說話的語氣和言行舉止,有時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動作,爸爸媽媽也一樣,都會讓幼兒成為模仿的對象,所以孩子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你在鏡子里怎樣表現,孩子就用自己的行為和語言來告訴我們,所以我們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總之,老師和家長要積極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技能,調整好心態。讓幼兒即愿意上學,又喜歡上學,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難的能力,順利完成由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
幼小銜接活動方案7
目標:
1.初步熟悉小學生活。了解小學生課間十分鐘的活動內容。
2.嘗試合理安排自己的課間活動,并在與同伴、小學生的互動中大膽表達。
3.向往小學生活,渴望成為一名小學生。
準備:
1.參觀小學并與小學生對話.對小學生課間十分鐘的活動有所了解。
2.錄像《課間十分鐘》,邀請一位小學一年級學生。
過程:
1.認識小學生,產生參與活動的興趣。
(1)今天有一位客人要和我們一起活動。你們看,他是幼兒園的小朋友還是小學生?你們是怎么看出來的?(教師請出小學生,鼓勵幼兒仔細觀察.并通過小學生的書包、紅領巾等特征進行判斷。)
(2)請小學生自我介紹,師幼共同歡迎小學生。
2.遷移參觀經驗,理解"下課"的意思。
(1)小學生哥哥在××小學上學。你們還記得去這所小學參觀的事情嗎?那天.你們在小學里看到了什么?(師幼共同回憶參觀小學的情形,鼓勵幼兒交流在小學校園內的所見所聞。)
(2)小學生上課的時候和我們一樣嗎?哪兒不一樣呢?(先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講述,再請小學生介紹.幫助幼兒了解小學生每天上午要上四節不同的課。每節課都是四十五分鐘,每上完一節課就有十分鐘的休息時間,這十分鐘就是下課時間。學校里會有鈴聲或音樂提醒大家上課和下課。)
3.觀看錄像《課間十分鐘》,了解課間十分鐘的作用。
(1)課間十分鐘有什么用呢?你看到小學生在下課的十分鐘里會做些什么事情?(引導幼兒積極回憶,大膽想象,主動表述。)
(2)小學生哥哥給我們帶來了《課間十分鐘》的錄像,我們來看看小學生在課間十分鐘里都做了些什么,想想他們為什么要做這些事。(播放錄像,師幼共同觀看。)
(3)幼兒自由結伴討論、交流小學生在課間十分鐘做些什么事,為什么要做這些事。教師鼓勵幼兒有疑問時去問問小學生。初步引導幼兒理解課間十分鐘是小學生入廁、喝水.、換課本和游戲的時間。
4.實踐活動。學習安排課間十分鐘。
(1)如果你是小學生,你會在課間十分鐘做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試著安排"課間十分鐘".請小學生哥哥當評委。看看誰安排得合理。
(2)幼兒安排課間十分鐘,請小學生哥哥了解幼JL的課間活動內容。
5.交流、討論,知道要合理安排課間十分鐘。
(1)誰愿意來介紹自己在課間十分鐘做了些什么?(請幼兒互相交流,大膽介紹自己課間十分鐘做了哪些事。鼓勵幼兒主動了解同伴對課間十分鐘的安排。)
(2)我們來聽小學生哥哥說說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小學生說說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讓幼兒知道課間首先要解決入廁和喝水的事、學習上的事,如果有時間再和同伴游戲。)
設計意圖
進入大班后,我們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幼小銜接活動。例如:參觀小學、請小學一年級的老師來園講解小學生的學習情況、幼兒畫出“我心目中的小學”等。幼兒在活動中逐漸了解了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對上小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常問一些有關小學生的問題,如上小學后還能帶玩具嗎?上課時我想小便怎么辦?為了幫助孩子們更多了解有關小學的知識,我設計了“我快要上小學了”活動。目的.是想進一步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習慣,以便進入小學后能很快地適應小學生活。
活動目標
1、利用多媒體課件了解小學生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萌發幼兒對小學的向往。
2、更多地了解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進一步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習慣。
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參觀過小學。
2、多媒體課件:小學生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
3、幼兒把畫好的“我心目中的小學”圖畫粘貼在展板上。
4、《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磁帶。
活動過程
1、播放歌曲《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提問:歌曲里唱的什么?它是誰的歌曲?
2、提問前段時間參觀小學的事情,調動幼兒已有的經驗。
3、出示展板,請小朋友到展板前,講解自己畫的“我心目中的小學”是個什么樣子。
4、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及時給予指導、總結并找出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
5、利用多媒體課件,講解小學生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
6、幼兒分組討論并說一說小學與幼兒園有什么不同?
7、教師小結:
①作息時間有了較大的變化。(課間只有10分鐘,小學生要準備好下節課所用的東西、小便等)
②上小學后不能帶玩具,但可以帶體育玩具。
③上小學后,上課時不能隨意喝水、小便。(應在課間十分鐘做好這些工作,否則,會影響其他同學上課)
④上小學后,放學回家后先做什么?
幼小銜接活動方案8
目標:
1、幫助家長認識幼兒入小學時需要準備的精神環境和物質環境。
2、引導家長和幼兒在準備過程中增進親子感情,并且激發幼兒上小學的興趣。
準備:小書房、書包等
過程:
一、物質環境
1、讓家長告訴孩子馬上要上學了,我們可以共同準備一些什么東西
導語:孩子,你快上小學了,你覺得應該準備什么東西呢?有什么用?
準備書包,因為小學生上學都要背上書包的。
準備寫字桌,因為小學生回家以后都要完成作業的,需要在寫字臺上寫字。
準備臺燈,因為小學生晚上寫字的時候看不清楚,都要準備臺燈,這樣能保護視力。
準備鉛筆盒,因為小學生的文具要放在文具盒里。
2、家長告訴孩子還需要準備的東西,有什么用。
導語:我們還要準備一間書房,一些拼音卡片和認字的圖書。
準備書房,因為爸爸媽媽希望給你一個安靜的環境讓你讀書寫字,所以要準備書房。
準備拼音卡片,因為爸爸媽媽希望你先認識一些拼音,這樣你可以認識更多的字。
準備認字的圖書,因為爸爸媽媽希望你能通過認字的'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精神環境
1、和孩子交談小學和幼兒園的不同
導語:孩子,你覺得小學和幼兒園有什么不一樣?
小學生上學要背上書包,但是幼兒園學生不用背書包,只要帶玩具。
小學生上學認真聽講,有回家作業的,幼兒園的學生沒有回家作業的。
小學生有下課十分鐘的,幼兒園的學生沒有下課十分鐘的。
小學生沒有午睡,幼兒園的學生有午睡的。
2、和孩子交談優秀的小學生應該是什么樣的。
導語:孩子,你覺得優秀的小學生應該是什么樣的?
小學生應該要按時完成作業、上課不遲到、上課認真聽講。
小學生應該要整理好自己的書包,做事情不丟三落四。
小學生應該有作息時間表,按照作息時間表來做事情。
幼小銜接活動方案9
活動背景:孩子馬上要入小學,上一年級了,不少孩子做事拖拉,計劃性差。對此,家長,特別是媽媽們對孩子的生活起居,計劃做事甚為擔心。為了家長的需要,我們大班組舉辦了一次媽媽沙龍活動。活動旨再讓媽媽們提出困惑、集體商量、制定出合理的計劃為目的,增強了家長的時間觀念,為孩子入小學作準備。
目標:
1、通過交流、討論,增進彼此間的感情,互相取長補短。
2、通過活動,增強家長的時間觀念,為孩子入小學也做好準備。
準備:出席人員:大班每班請六名家長代表出席本次活動。
過程:
一、主持者提出本次活動的目標及活動流程
主持者:今天請家長們來,主要是針對自己的孩子在時間安排上有些拖拉,做事沒有計劃性的問題,請大家來說說自己的觀點,以及商量出一個在家里如何合理安排時間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小學生活的一個計劃。
二、將媽媽們分成三組,以組交流,得出商量的結果
1、主要交流的內容是:晚上的時間應如何來安排?
早上時間比較緊,怎樣合理安排,上學才不會遲到?
2、主持者以一位小學生媽媽的身份談出自己的一些經驗,供大家參考。
三、交流商量的`結果
主持者將家長們交流的內容做好板書,最終大家一致同意這樣的安排較合理,可以嘗試。
晚上時間安排:
1、孩子回家先做作業,吃好晚飯繼續作作業。
2、做好作業可以看半個小時的電視,課外讀物,畫畫等做幼兒喜歡的事情。
3、每天保證8點30分準時睡覺。
早上的時間安排:
1、每天6點30分準時起床,做好洗漱工作,整理書包工作。
2、7點15分左右吃早飯。
3、7點40分左右上學去。
活動的延伸
教師配合家長再幼兒園里開展“我做時間小主人”的系列活動:
活動一:一分鐘作用大
讓孩子體驗感受一分鐘的長短,知道時間的短暫,要抓住每分每秒,不浪費時間。
活動二:我們的一天
和孩子一起繪制時間表,讓孩子更好的利用時間,為幼兒更好的做好一日時間安排而服務。
幼小銜接活動方案10
為認真貫徹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精神,以"尊重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考慮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發展需要"為研究的基本原則,以"如何解決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問題,怎樣讓孩子從幼兒園平滑過渡到小學,促進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為研究重點,幫助孩子順利地完成這一階段的過渡。結合本園的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面向全體幼兒,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的全面發展。針對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從幼兒園的實際出發,積極創造條件,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教育環境的創設、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長工作的開展等途徑,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
二、活動時間和對象
(一)每年3月-9月,活動時間為六個月。
(二)活動對象為幼兒園大班年級。
三、活動內容和要求
(一)幼兒方面
1.入學前思想準備:通過參觀小學,讓幼兒知道為什么要上小學,小學與幼兒園有什么不同,激發孩子上小學的欲望。
2.身體方面的準備:
(1)通過體育鍛煉、疾病預防增強幼兒體質,使他們能夠身心健康地邁入小學;
(2)為了讓幼兒能夠較快地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生生活,我們將采取適當延長幼兒學習時間、減少游戲時間等。
(3)在日常活動中培養幼兒正確的讀書、寫字、握筆姿勢,同時,讓幼兒懂得保護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種感覺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讓幼兒懂得并遵守交通規則,學會看紅、綠燈,走人行道;有困難找警察,記住各種急救電話;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電。
3.獨立生活能力的準備:
(1)通過談話、故事、社會實踐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增強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幼兒感知到,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了,生活、學習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師,要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問題和困難自己要想辦法解快。
(2)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在學習生活中,要學會自我觀察、自我體驗、自我監督、自我批評、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等,讓他們懂得什么時候應該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時候不該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為。
4.學習方面的準備
(1)培養孩子學習方面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幼兒學習有關的常規知識:學習整理自己的書包、鉛筆盒,愛護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學會使用剪刀、鉛筆刀、橡皮和其它學習工具。
(2)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請家長配合幼兒園,讓幼兒養成遵守作息時間的習慣,如:不遲到早退、不隨便請假等;其次,在教學活動中讓幼兒養成愛想、愛問和認真回答問題、注意傾聽的習慣;再有,培養幼兒正確地握筆寫字、看書、讀書的習慣;還有,通過適當的布置作業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游戲、活動中加強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
(3).四月份開始學習時間、運動時間逐步增長,生活、游戲時間逐步縮短。如集體活動時間由每節25分鐘可延長為30-35分鐘,讓幼兒在心理上對時間概念有所準備。
(二)教師方面
1.學習幼小銜接文章,精通幼小銜接的相關知識,掌握小學生活、教育的一些基本行為習慣要求。
2.加強幼兒安全意識和自理能力的培養。
3.加強幼兒對課間休息和自由活動的引導,讓幼兒學會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
4.與小學老師座談,了解歷屆我園幼兒升小學后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幼兒園需要注意的幼小銜接的問題,并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
5.開展相關主題活動,加強幼兒對小學生知識的學習和熱愛上小學的情感培養,做好幼兒心理疏導。
6.向家長宣傳幼小銜接的相關知識。
(三)家長方面
1.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幼小銜接的相關知識。
2.利用家園聯系欄向家長宣傳幼小銜接方面的知識。
3.在家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定時作息;如:有計劃的完成老師留下的任務;不遲到等等。
4.加強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
四、活動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啟動、探索階段(第一階段:啟動、探索階段(3月)
(一)我園成立幼小銜接指導小組。
(二)加強教師幼小銜接的理論學習,通過學習、討論等形式,了解小學生的行為習慣、心理特點和小學的教育目標及要求,從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和管理風格接近小學階段,主動適應小學生特點,為幼兒盡快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打好基礎。
(三)做好家長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和教育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長們能夠主動配合幼兒園,并能積極的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
第二階段:實施與調整提高階段(4月-6月)
(一)培養幼兒良好的心理品質,養成幼兒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以及建立初步的規則、任務、安全意識。
(二)參觀小學、體驗生活為了讓大班的孩子們能更進一步感受小學的生活,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生活與責任意識,我園將在6月份組織大班幼兒參觀第八小學,主要包括:
(1)參觀小學生升旗儀式、早操活動、課間活動,而且還把他們帶進小學生的課堂,參觀小學生的學習,課間活動等,從而激發他們上學的欲望。
(2)回園后引導幼兒自己主動參與環境的創設。以"我心中的學校"為主題,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設計出一組生動形象的,有趣的小學生生活場景圖,其中有小學生上學,升旗,上課,鍛煉,課間活動等情景。
(三)課間銜接、社會適應,由于小學與幼兒園活動室環境布置、玩具投放以及教師跟從的密切度等完全不同,孩子們在小學的課間活動與幼兒園"課間"活動存在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在一定程度上是適應困難所引起的,甚至會導致孩子們在小學一日長達40分鐘的課間活動中存在更大的安全隱患。通過加強對課間休息和自由活動的引導,讓幼兒學會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為他們盡快適應小學生活奠定了心理基礎。
第三階段:反思與總結階段(6月-9月)
(一)根據幼兒的入學取向,對入小學后的幼兒進行跟蹤調查,了解幼兒入學后的情況,在根據了解的情況,對下一屆的幼兒畢業生采取相應得整改措施。
(二)教師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入手,進行整理分析。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每位教師寫一篇有關"幼小銜接"的教育心得。
四、保證措施
(一)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各教師充分開展"幼小銜接"活動的意義和作用,切實加強對活動的組織與領導,加強活動過程的管理,確保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
(二)落實目標責任制。我園將各項工作做到定時間、定內容、定責任人、定活動方式,定活動地點,確保活動的扎實開展。
五、幼兒園幼小銜接具體活動內容
1.組織學習幼小銜接的理論,通過學習、討論等形式,了解小學生的行為習慣、心理特點和小學的教育目標及要求,從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和管理風格接近小3月學階段,主動適應小學生特點,為幼兒盡快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打好基礎;
2.召開家長會,指導家長做好孩子入學前的準備工作;
3.利用家園聯系欄向家長宣傳幼小銜接方面的知識。
4.逐步延長上課時間,每節課30-35分鐘,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5.學記口述日記,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
6.開展"小值日生活動",培養幼兒獨立意識和為他人服務意識。
7.邀請上屆畢業生來園與小朋友座談,介紹小學的學習、生活情況,做好入小學的心理準備;
8.帶領大班的幼兒參觀第八小學。主要內容包括:
(1)觀看升國旗儀式和廣播體操;
(2)參觀小學的環境,包括操場、教室、圖書室、廁所等地方,邊看邊比較與幼兒園的不同;
(3)旁聽一年級的一節課,了解小學生是怎樣上課的;
(4)了解小學生的課間十分鐘都做些什么。
9.開展"快樂課間十分鐘"活動,培養幼兒自理、自立的能力。
10.請家長為幼兒帶簡易書包,開展"小書包真整齊"活動,培養幼兒整理文具、愛護文具、保管文具、認清楚自己的文具的能力。
11.開展"離園倒計時"主題活動,學會自己整理學習用品,養成"自己的事自6月
幼小銜接活動方案11
尊敬的家長朋友:
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科學領域的科學探究子目標中有以下行為表現和教育建議:
“能用數字、圖畫、圖標或其他符號記錄”;
“鼓勵幼兒用繪畫、照相等辦法記錄觀察和探究的過程與結果,注意要讓記錄有意義,通過記錄幫助幼兒豐富觀察經驗,建立事物之間的聯系,并分享自己的發現”;
可見,難點在于用符號記錄孩子的發現結果。因此,本周的重點是讓孩子用多樣化的測量方法記錄生活中各類物品的長度、寬度、甚至高度。
本周課題:
《小小測量師》
小貼士:
1.您可以和孩子玩“立定跳遠”的游戲,比一比誰跳的遠,用腳或鞋子作為測量單位,協助孩子用圖畫和數字記錄下來,如“媽媽能跳6只鞋子那么長,我能跳4只鞋子那么長”。
2.您可以問問孩子“咱們家的圓桌一圈到底有多長”,用什么辦法可以測出來,協助孩子用布條、繩子等進行測量。比如“我們家的桌子要10段這么長的繩子才能測出來/比10段還多,但是不到11段”。
3.您可以給孩子提問“同樣的桌子,用這根繩子只要4段就夠了,用那條為什么要6段呢?”在問題中對孩子進行分數、整體與局部關系的啟蒙,注意不要直接告訴孩子答案,而是自己思考。
4.相信經過四次的`調查,您已經養成簽名和時上交的習慣,以身作則,培養了孩子的守時習慣和任務意識。
任務解析:
1.用非標準測量的方法測量物體(手指頭、胳膊、手掌、瓶子、鞋子等作為基礎單位);
2.對測量的結果進行思考和比較(爸爸的桌子有4段繩子那么長,我的桌子只有3段)。
3.能用有意義的符號記錄。
幼小銜接活動方案12
再過一個多月,大班孩子們就要結束幼兒園的學習生活升上小學,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對學前幼兒來說是人生的一大轉折,這個階段的家長和孩子在短時間內有著太多的不適應,諸多家長有著太多的無奈和困惑。對于幼兒來說從幼兒園的小朋友成長為學校的小學生,角色變了,要求也變了,小學和幼兒園的生活又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如活動的組織形式,學習的習慣等,面臨著許多不適應,所以幼兒園應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社會性適應與學習適應教育,促進幼兒在入學前具有良好的心理準備,養成良好的生活能力和學習習慣,認真做好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工作,幫助孩子們順利度過這個轉折期,減少家長的焦慮和擔憂,為幼兒入小學學習打好基礎。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全體教師、保育員
二、宣傳時間
20xx年5月20日至6月20日。
三、宣傳主題
幼小協同,科學銜接。
四、宣傳目的
1、讓幼兒了解即將面臨的入學變化,初步體驗小學的作息時間及課程模式,減少幼兒對小學的陌生感、神秘感,化解憂慮,為適應小學生活做好各項準備
2、通過幼小協同,科學銜接,增加幼兒對小學生活的向往,幫助孩子從身心方面向小學順利過渡
3、家園同步,增強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為重點,幫助孩子適應幼小過渡中的斷層問題,共同為幼兒入小學做準備。
五、活動方案
(一)教育教學方面:
通過“幼小協同,科學銜接”系列活動的開展,了解幼兒園與小學的差異,減少幼兒對小學的陌生感、神秘感,為適應小學生活做好各項準備。
1、參觀小學。
為了讓大班的孩子能更進一步感受小學的生活,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生活與責任意識,我們將組織他們去體驗生活,觀看小學的升旗儀式和廣播體操;參觀小學的環境,包括操場、教室、圖書室、廁所等地方,邊看邊比較與幼兒園的不同;并深入一年級的課堂與小學生同上一節課,了解小學生是怎樣上課、怎樣舉手、怎樣做作業的,并組織幼兒運用繪畫的`形式表現“我心目中的小學”,使孩子們對小學產生向往,激發他們上小學的愿望。
2、課間銜接,由于小學與幼兒園活動室環境布置、玩具投放以及教師跟從的密切度等完全不同,孩子們在小學的課間活動與幼兒園“課間”活動存在很大的差異。通過加強對課間休息和自由活動的引導,讓幼兒學會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為他們盡快適應小學生活奠定了心理基礎。讓幼兒了解小學生的課間十分鐘都做些什么。讓教師進行拍照,回來組織幼兒討論、交流,課間十分鐘是用來干什么的?有哪些地方對?哪些地方不對?為什么?
(二)、班級工作方面:
1、身體方面的準備
(1)保證每天幼兒再園內戶外活動一小時的活動,通過戶外活動,增強幼兒體質,使他們能夠身心健康地邁入小學。
(2)為了讓幼兒能夠較快地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生生活,我們將采取適當延長幼兒上課時間、減少游戲時間等。
(3)在日常活動中培養幼兒正確的讀書、寫字、握筆姿勢,同時,讓幼兒懂得保護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種感覺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讓幼兒懂得并遵守交通規則,學會看紅、綠燈,走人行道;有困難找警察,記住各種急救電話;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電。
2、獨立生活能力的準備
(1)、良好的作息習慣。
讓幼兒養成遵守作息時間的習慣,如:不遲到早退、不隨便請假等
要適當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每天6:50左右起床,早晨8:30以前入園。晚上9:00上床入睡。晚飯前后與孩子共同商量一些活動內容,如畫畫,彈琴,玩玩具,看書等,動靜搭配,使孩子每天的生活富有節奏,與小學生的生活相接近。
(2)、自己收拾東西的習慣。
學習整理自己的書包、鉛筆盒,愛護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學會使用剪刀、鉛筆刀、橡皮、刨鉛筆和其它學習工具。每晚還要讓孩子養成檢查學習用品的習慣。同時我們老師會在離園時,檢查孩子的書包整理情況和學習用品保管情況。并對做的好的幼兒提出表揚。
3、學習方面的準備
(1)培養孩子的效率意識。現代社會是一個高效社會,機會無處不在,卻又轉眼即逝、生活節奏愈來愈快,所以教孩子學會做人的第一步是做一個適應現代社會的具有高效率的人,首先讓孩子學會管理時間,這一點很重要,比方說,這個時候該為孩子買個小鬧鐘,天天晚上自己上好鬧鐘,第二天自己起床,每個人都是有懶性的,何況是小孩,鬧鐘響了,沒起床,咱們就又去叫了,這時候我介意您沉住氣,讓他睡,睡到他認為合適,讓老師去評價他的遲到行為,讓他們從小懂得,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2)學習習慣中最重要的是傾聽習慣。
好多孩子進入小學后第一不適應,就是記不住老師布置的作業,在幼兒園作業公布,家長記錄。到了學校完全憑孩子自己記,有的孩子回來了,忘了作業是什么,急得直哭,忙得家長又給同學打電話又給老師打電話。傾聽能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效率,為了孩子更好的適應小學生活,我們將開展“比比誰的記憶好”的活動,要求幼兒每晚自己記作業,并回家復述給家長聽。通過第二天幼兒完成作業情況,來表揚幼兒。
(三)家長工作方面:
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共同配合為孩子入小學做準備。
家園同步,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為重點幫助家長科學地去對待孩子成長中的轉變。在家長園地中開辟“家庭教育分享欄”,在上面粘貼幼兒學習內容,讓家長鼓勵幼兒獨立完成,家長則對幼兒不明白的地方進行點撥,通過這種形式培養幼兒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使家長真正參與到孩子規則意識、任務意識的培養中來。
向家長發放告家長書,邀請家長一起去參觀小學。舉辦一場幼小銜接講座,請小學老師入園向家長宣傳幼小銜接及杜絕幼兒園“小學化”現象的講座,剖析提前學習、強化訓練等拔苗助長式做法的危害。
本次活動結束后,認真總結交流,按時將活動情況的文字材料和圖片資料整理報送。
幼小銜接活動方案13
一、指導思想
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目標,促進幼兒在入學前具有良好的心理準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減緩兩學段的坡度,使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形成無間隙銜接,促進幼兒和諧發展。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大班教師了解小學階段學生的行為習慣、心理特點和小學的教育目標、要求、方法、風格等,從而能有意識的使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管理風格接近小學階段,為幼兒盡快適應新學段的學習生活打好基礎。
2、通過活動,使幼兒順利過渡,從生活、活動、學習、心理等方面較好地適應新的學習環境。
3、通過活動,使家長能夠及時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銜接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準確把握自己的孩子當前的發展水平和狀況,并對其進行專門的教育和訓練,使家園能更進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的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的學習與生活。
三、具體措施
教師
1、做好幼小銜接知識的培訓學習,對于一些知識的傳授要能與小學銜接。
2、加強教師之間的溝通和聯系,要及時探討在具體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問題。
幼兒
(一)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1、逐步調整幼兒的作息時間,培養幼兒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有規律的學習與生活,早睡早起,使幼兒能夠逐步適應小學學習與生活的節奏;同時在集體教育活動中可適當延長時間,適當增加課時。
2、培養幼兒能獨立地完成穿脫衣服、鞋襪;講究個人衛生,做到飯前便后洗手,正確使用手帕,保持環境整潔;養成良好的進餐、午睡等生活習慣。
3、學會做一些簡單的班級管理工作【值日生】,有一定的組織能力。
(二)培養幼兒任務意識、規則意識與獨立意識
1、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時培養幼兒做事要有計劃,井然有序,不拖拉。
2、培養幼兒遵守班級常規,注意自己的行動不影響集體;學會傾聽、不亂插嘴;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亂翻別人的東西;自覺遵守公共秩序。
3、通過各種游戲鍛煉幼兒的意志與品質。
(三)重視幼兒情商發展
1、增強文明禮貌,要求幼兒會主動使用日常禮貌用語。
2、在活動中發現幼兒的興趣愛好,幫助幼兒學會自己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增強幼兒獲得成功的信心。
3、鼓勵幼兒多與同伴、老師交往,鼓勵幼兒建立合作意識,建立良好的師生、生生關系;在師生關系中,要讓幼兒成為活動中的主體。
(四)提高幼兒學習適應性
1、以幼兒為本,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2、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專心聽講、保持文具和書包的整潔;教會幼兒正確的坐立姿勢和握筆姿勢,
3、適當改變學習環境,為了跟小學課堂環境接軌,桌椅的擺放上要進行改變,可按小學桌椅的形式排列課桌。
4、運用各種活動提高幼兒聽、說、讀、寫、算的能力。
家長
1、班級通過家園聯系欄、校信通、家長會等方式,加強與家長的信息交流;并開展“幼小銜接”主題系列活動,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幼小銜接教育,了解幼兒在園的表現。
2、要求家長在家庭中作好幼兒入學前的生活、心理、物質準備,給幼兒購買的學習用品力求簡潔實用,小巧安全。
“幼小銜接”主題系列活動安排
1、"我心中的小學"。帶領幼兒參觀小學校園,觀摩小學生升旗、上課及課余活動。回園后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指導,根據主題引導幼兒自己主動參與環境的創設,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設計出一組生動形象、有趣的小學生生活場景圖(時間:暫定6月20日周一)。
2、“大手拉小手”。邀請已上一年級的本園畢業生來園,向大班幼兒講述小學生的各種生活,以自己的親身體會和感覺,為大班的幼兒上一課,因為同年齡孩子之間的溝通是非常之必要的。
3、“珍貴的一分鐘”。讓即將入小學的幼兒感知時間,知道一分鐘的長短及珍貴,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為入小學作準備。
4、畢業典禮及匯報演出。時間6月底,具體活動要求見幼兒畢業典禮方案
四、活動材料的收集、整理和上交(主題展板布置、活動照片。
幼小銜接活動方案14
目標:
1、指導家長幫助幼兒了解小學的校園環境以及小學生的在校學習情況。
2、指導家長和幼兒共同完成調查表,增進親子交流的感情。
3、提高家長在活動中有針對性的挖掘教育價值的能力,幫助家長樹立參觀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念。
準備:
1、調查表、照相機
2、孩子讀什么小學就參觀什么小學(活動方案以參觀實驗小學為例)
過程:
一、研讀調查表
請家長和孩子一起看看調查表,明確今天的參觀任務
導語:孩子要上小學了,爸爸媽媽帶孩子去實驗小學參觀,先來看看老師設計的調查表,調查表上有什么內容。(請家長和幼兒共同閱讀調查表,詳見附頁:《實驗小學調查表》)
二、參觀實驗小學
1、請家長帶孩子找到實驗小學
導語:過馬路要小心。
2、參觀實驗小學的操場
爸爸媽媽在參觀時拍下照片,供幼兒在完成調查表時用。
導語:操場上有什么?有什么作用?和幼兒園有什么不一樣?
有籃球場,可以讓小學生打籃球鍛煉身體,幼兒園沒有專門的籃球場。
有塑膠跑道,可以讓小學生比賽跑步,幼兒園沒有專門的跑道,只有做操的操場。
有領操臺,可以讓做操做得好的小學生領操或者優秀小學生領獎,幼兒園沒有領操臺。
有滑滑梯,可以讓小學生鍛煉身體,下課十分鐘游戲,但是比較簡單,不太安全,而幼兒園的滑滑梯比較安全。
導語:教室里有什么?有什么用?和幼兒園有什么不一樣?
小學里有下課十分鐘,可以讓小學生在兩節課之間休息,幼兒園沒有課間十分鐘。
小學的教室里有黑板和黑板報,老師上課用的,幼兒園只有小小的黑板,教室里的墻壁都可以裝飾。
小學的教室里有投影儀,上課時用,幼兒園的教室里沒有投影儀。
導語:小學生是怎么樣的?和幼兒園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樣?
小學生上學都背上小書包,書包里都是書本和文具,幼兒園孩子上學不用背上書包,可以帶上玩具。
小學生上學都戴上紅領巾或者綠領巾,幼兒園的孩子沒有……
小學生回家后都有回家作業,而且作業必須完成,幼兒園的孩子沒有作業。
小學生要考試,幼兒園的'孩子不用考試。
三、完成調查表
1、按照調查表上的要求完成調查表
我上什么小學?
小學里有什么?
小學生是什么樣的?
小學和幼兒園有什么不一樣?
2、親子回憶參觀經過,閱讀照片,共同完成調查表。(讓孩子用繪畫或照片形式表現出來,不能前兩種方法的則請爸爸媽媽用文字記錄)
附:參滾實驗小學調查表
我上的小學
小學里有什么
小學生的樣子
小學和幼兒園的區別
幼小銜接活動方案15
再過兩個月,大班孩子就要邁進小學的大門,實現基礎教育階段的第一次轉折。幼兒入小學是教育過度的關鍵期,做好“幼小銜接”,不僅有利于入學前后幼兒的學習和發展,而且能為孩子的后續學習乃至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們以“尊重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考慮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發展需要”為研究的基本原則,以“如何解決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問題,怎樣讓孩子從幼兒園平滑過渡到小學,促進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為研究重點,以“幼小協同,科學銜接”為主題,結合本園的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以幫助孩子順利地完成這一階段的過渡。
一、指導思想:
堅持面向全體幼兒,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的全面發展。針對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從幼兒園的實際出發,積極創造條件,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班級工作、家長工作等多方面多途徑實施“幼小銜接”活動方案,將“幼小銜接”工作真正落實到實處,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
二、活動目的:
1、讓幼兒了解即將面臨的入學變化,初步體驗小學的作息時間及課程模式,減少幼兒對小學的陌生感、神秘感,化解憂慮,為適應小學生活做好各項準備。
2、通過和諧幼小銜接,增加幼兒對小學生活的向往,幫助孩子從身心方面向小學順利過渡。
3、家園同步,增強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為重點,幫助孩子適應幼小過渡中的斷層問題,共同為幼兒入小學做準備。
三、活動銜接方案:
(一)教育教學方面:
通過“幼小銜接”系列活動的開展,了解幼兒園與小學的差異,減少幼兒對小學的陌生感、神秘感,為適應小學生活做好各項準備。
1、參觀小學,組織幼兒去體驗小學生活,觀看小學的升旗儀式和廣播體操;參觀小學的環境,包括操嘗教室、圖書室、廁所等地方,邊看邊比較與幼兒園的不同;并深入一年級的課堂與小學生同上一節課,了解小學生是怎樣上課、怎樣舉手、怎樣做作業的,激發孩子上小學的欲望。
2、課間銜接,由于小學與幼兒園活動室環境布置、玩具擺放以及教師跟從的密切度等完全不同,孩子們在小學的課間活動與幼兒園“課間”活動存在很大的差異。通過加強對課間休息和自由活動的'引導,讓幼兒學會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為他們盡快適應小學生活奠定了心理基礎讓幼兒了解小學生的課間十分鐘都做些什么。讓教師進行拍照,回來組織幼兒討論、交流,課間十分鐘是用來干什么的?有哪些地方對?哪些地方不對?為什么?
3、請孩子學做小學生,每天背著書包來園,開展“小書包真整齊”活動,培養幼兒整理文具、愛護文具、保管文具、認清楚自己文具的能力。
4、和孩子一起制訂作息時間計劃表,養成做事專注有序的習慣。
5、以“我心中的學校”為主題,組織幼兒運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心中理想的小學,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設計出一組生動形象的,有趣的小學生生活場景圖,使孩子們對小學產生向往,激發他們上小學的愿望。
6、邀請上屆畢業生來園與小朋友座談,介紹小學的學習、生活情況,做好入小學的心理準備。
(二)班級工作方面:
培養孩子間的相互學習、自主性和決策的能力,建立一個共同探討的團體。營造一個充滿愛的班級氛圍,讓幼兒有安全感,培養幼兒的責任意識。
1、身體方面的準備:
(1)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游戲。通過體育鍛煉增強幼兒體質,使他們能夠身心健康地步入小學。
(2)為了讓幼兒能夠較快地適應小學生活,我們適當延長幼兒學習、運動時間、減少游戲、生活時間,讓幼兒在心理上對時間概念有所準備。
(3)在日常活動中培養幼兒正確的讀書、寫字、握筆姿勢,同時,讓幼兒懂得保護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種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讓幼兒懂得并遵守交通規則,學會看紅、綠燈,走人行道;有困難找警察,記住各種急救電話;知道不玩水、玩火,玩電。
2、獨立生活能力的準備:
(1)通過談話、講故事、社會實踐等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增強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幼兒懂得,成為一名小學生,要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問題和困難要自己想辦法解決。
(2)早睡早起,按時上學。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讓他們懂得什么時候應該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時候不該做什么事,并學著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為。
(3)和孩子一起閱讀故事《快睡吧,小田鼠》、《慌慌張張的沙沙》等作品,讓幼兒克服動作拖拉、沒有條理的不良習慣,養成動作敏捷、有條不紊的習慣。
3、學習方面的準備:
(1)請家長配合幼兒園,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不遲到早退、不隨便請假,上課時要認真聽講、積極動腦,要認真完成作業等。
(2)培養孩子學習方面的動手操作能力,模仿學校要求,讓幼兒學習有關的常規知識,愛護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學會使用剪刀、鉛筆刀、橡皮和其它學習工具。
(3)在教學活動中讓幼兒養成愛想、愛問和認真回答問題、注意傾聽的習慣;
培養幼兒正確地握筆寫字、看書、讀書的習慣;還有,通過適當的布置作業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在游戲、活動中加強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
(4)學記口述日記,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
(5)開展“小值日生活動”,培養幼兒獨立意識和為他人服務意識。
(6)開展“快樂課間十分鐘”活動,培養幼兒自理、自立的能力。
(7)知識經驗的積累,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閱讀、書寫環境;以語言區為重點精心設計制作有關讀寫方面材料供幼兒操作,同時,讓幼兒熟悉漢語拼音,通過每次的數學活動、數學區活動對幼兒進行分類、統計、簡單運算、自編應用題的培養,提高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教師方面:
(1)加強教師幼小銜接的理論學習,通過學習、討論等形式,了解小學生的行為習慣、心理特點和小學的教育目標及要求,從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和管理風格接近小學階段,主動適應小學生特點,為幼兒盡快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打好基礎
(2)加強幼兒安全意識和自理能力的培養。
(3)加強幼兒對課間休息和自由活動的引導,讓幼兒學會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
(4)與小學老師座談,了解歷屆我園幼兒升小學后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幼兒園需要注意的幼小銜接的問題,并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
(5)開展相關主題活動,加強幼兒對小學生知識的學習和熱愛上小學的情感培養,做好幼兒心理疏導。
(6)向家長宣傳幼小銜接的相關知識。
(四)家長工作方面:
(1)做好家長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幼小銜接的相關知識,讓家長認識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長們能夠主動配合幼兒園,并能積極的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共同配合為孩子入小學做準備。
(2)利用家園聯系欄向家長宣傳幼小銜接方面的知識。在家長園地中開辟“家庭教育分享欄”,在上面粘貼幼兒學習內容,讓家長鼓勵幼兒獨立完成,家長則對幼兒不明白的地方進行點撥,通過這種形式培養幼兒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使家長真正參與到孩子規則意識、任務意識的培養中來。
(3)在家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如:定時作息;有計劃的完成老師留下的任務;不遲到等等。
(4)家園同步,教師與家長加強溝通,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為重點幫助家長科學地去對待孩子成長中的轉變,加強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
四、保證措施
(一)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各教師充分理解“幼小銜接”活動的意義和作用,切實加強對活動的組織與領導,加強活動過程的管理,確保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
(二)落實目標責任制。我園將各項工作做到定時間、定內容、定責任人、定活動方式,定活動地點,確保活動的扎實開展。
五、活動反思與總結
(一)根據幼兒的入學取向,對入小學后的幼兒進行跟蹤調查,了解幼兒入學后的情況,在根據了解的情況,對下一屆的幼兒畢業生采取相應的整改措施。
(二)教師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入手,進行整理分析。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每位教師寫一篇有關“幼小銜接”的教育心得。
【幼小銜接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幼小銜接主題活動方案11-08
(經典)幼小銜接活動方案07-18
幼小銜接活動方案10-01
幼小銜接教研活動方案11-26
幼小銜接教研活動方案03-03
[經典]幼小銜接活動方案07-05
幼小銜接教育活動方案04-08
幼小銜接的教研活動方案04-16
幼小銜接活動方案09-13
幼小銜接活動方案(集合)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