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方案集錦(15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會注重受眾的參與性及互動性。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
一、指導思想:
認識自己的家鄉,了解自己的家鄉,從中感受到家鄉的美好,以此來培養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產生好好學習,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的愿望。“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本次實踐活動,目的是通過結合學習《吳文化》這本鄉土教材,進行調查訪問,查閱資料,讓學生對家鄉多一份了解,多一份喜愛。
二、活動主題:
愛我故鄉
三、活動時長:
2個月
四、過程設計:
(一)課題背景:
在素有“人間天堂”美稱的江南,我們的故鄉,有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清麗的山水風光、發達的經濟,勤勞善良的人民。因此形成了獨特的“吳文化”。你知道自己的家鄉有什么風俗習慣嗎?你知道它有什么特產嗎?你知道它有什么文化遺產嗎?今天,就讓我們揭開它的面紗,去了解它,研究它。
(二)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1.從各個角度了解故鄉;
2.學會上網搜索相關的信息并對其進行處理;
能力目標:1.學會分析問題并能做簡單地處理;
2.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提高學生積極自主參與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目標:1.熱愛自己的家鄉
2.以自己的家鄉為榮,產生一種自豪感。
(三)活動過程:
1.確定課題:故鄉是最讓人依戀和懷念的地方,是我們的家。你想了解它嗎?了解它的各個方面。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它,課題為:愛我故鄉。你想從哪些方面進行研究?制定研究計劃(一課時)。課后的任務:向自己的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了解故鄉的風土人情。
2.上網搜索信息:故鄉的各個方面的簡介。(一課時)
3.觀察:家鄉的變化。請你用圖畫或照片表現自己觀察所得,并作圖片說明,寫下隨感。(一課時);
4.調查:了解故鄉的歷史、特產、文化、風俗、經濟各方面的情況。((一課時)
5.動手:自己動手,做出家鄉風味的美食。大家在品嘗中感受家鄉的好。(一課時)
6.動手:把家鄉的美麗畫下來。(兩課時)
7.活動:開展“美在家鄉”的活動,可以以自己的形式表達自己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一課時)
課時
老師指導
學生操作
第一課時
1.宣布本課的主題:制訂本學期的'綜合活動計劃。
2.提出制訂計劃的要求:切合自己生活實際的,便于操作的課題。每組先確定三個。
3.布置下周活動任務:向自己的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了解故鄉的風土人情。
1.先分組討論,將本小組覺得合適的三個課題寫下來,等待交流。
2.全班集中討論,然后匯總,將多數同學感興趣的課題最后確定一個主題:(1)愛我故鄉
(2)美麗的冬季
第二課時
1.指導小組交流自己向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了解故鄉的風土人情。組織全班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再次交流整理。
2.針對班中學生來自不同的地方,說一說家鄉的有什么特點。
1.小組交流自己向爺爺奶奶了解的故鄉的相關情況。
2.全班同學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再做介紹,并作一歸納特色。
3.請來自外地的同學說說家鄉的特點。(本班學生有一部分是外地的,有的是剛過來一年,對于出生地的情況記憶比較深刻。)
第三課時
1.事先布置上網或圖書館搜索故鄉的各個方面的簡介。
2.交流搜索的信息資料,比較異同點。
3.布置:觀察:家鄉的變化。
1、學生先交流搜集的信息資料,注意相同的信息不要重復交流。
2、在交流的基礎上比較不同地方不同的特點。
第四課時
1.你留意家鄉最近有什么改變,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觀察所
2.各個小組分別小結匯總。
3.請你用圖畫或照片表現自己觀察所得。并作圖片說明,寫下隨感。
4.全班在小組交流匯總的基礎上再次交流。
1.將自己觀察到的家鄉最近的改變在小組中交流。
2.小組相互交流自己用圖畫或照片表現自己觀察所得
3.將自己的交流由小組長負責小結匯總,準備全班交流。
4.全班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再次交流匯總,得出變化(1)高樓一下子多了許多;(2)晚上的夜景漂亮了。(3)城市的綠化、市民娛樂休閑的地方多了。(4)馬路寬了(5)人們的生活水平高了,家用轎車多了。
第五課時
1.了解故鄉的歷史、特產、文化、風俗、經濟各方面的情況。
(1)歷史上的故鄉是什么樣的。
(2)故鄉的特產有什么?最讓他們感到高興的事情是什么?
(3)有什么文化特產?
(4)經濟發展有是怎樣的?
2.小組交流自己了解的情況。
3.小組匯總后在全班交流總結。
1.各學生首先在課外分別對自己了解到的故鄉的歷史、特產、文化、風俗、經濟各方面的情況,做好書面的記錄。2.課上先在小組內交流自己了解到情況。(結合《吳文化》)
3.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全班進行交流總結。尤其是感興趣的太倉特產上:有茄子、芋艿、香蔥、三豆、白蒜、糟油、肉松、長江四鮮等等。
4.說說自己了解后的感受。
第六課時
1.故鄉有這么多的好東西,我們自己動手,做出家鄉風味的美食。大家在品嘗中感受家鄉的好。
2.把自己事先做好的美食拿出來,相互品嘗。
3.說說這些東西的營養價值。
4.說說自己平時的食物,現在有什么想法。
5.評評最佳家鄉菜。
1.同學們把自己制作的菜肴拿出來,說說是什么地方的美味。
2.將自己事先做好的美食拿出來,相互品嘗。說說它們的特點。
3.介紹自己的美食的作用。
4.大家評選最佳菜肴。
第七、八課時
1.提出要求:把家鄉的美麗畫下來。
2.說說準備畫家鄉的什么來體現它的美麗。
3.請大家設計自己的美麗家鄉。
4.拿出自己的材料,動手繪畫。
5.評選圖畫。
1.欣賞老師找到的家鄉的各個方面的圖畫,明白可以從不同的方面體現故鄉的美。
2.確定自己準備畫什么。
3.動手繪畫。
4.推薦小組優秀賀卡參加評選,并說說自己畫這些的理由。
第九課時
1.開展“美在家鄉”的活動,可以以自己的形式表達自己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2.說說現在你對家鄉的認識。
3.你對家鄉的感情,你準備用什么形式向家鄉表達你對它的感情。
1.學生說說對自己的家鄉的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
2.學生說說自己對家鄉的感情。
3.把自己準備好的禮物送給自己的家鄉。有的是畫、有的歌、有的詩、有的是決心書等等。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2
一、課題的產生: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全長6300多千米,流經11個省、市、自治區,注入東海。它源遠流長,與黃河一起,成為中華民族的搖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被譽為“母親河”。它是永遠值得贊頌的。我們海門地區處于長江中下游,滾滾的長江水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海門人民。讓生于斯長于斯的海門子孫了解長江的歷史
和文化,激發學生熱愛長江的感情應該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活動的目標:
1、通過活動,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展他們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潛能。
2、對學生進行觀察、訪問、調查研究、分析評價、綜合運用知識等 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養成主動探索、自主創新的好習慣。
3、培養學生小組團結合作的精神,以及根據主題收集、整理、篩選資料的能力。
4、在關注母親河,接觸長江文化,激發學生愛國情感的同時,樹立憂患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
三、活動的準備:
1、準備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再說長江》、《大江東去》 等節目。
2、進行調查方法、攝影技術、繪畫技巧、文學創作、信息技術等方面指導。
3、學生參與活動時一定會遇到許多困難,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大膽地與人交流,積極、自信地參與活動。
4、根據研究主題的不同和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把學生分成六個學習小組,利用各種途徑分工協作查找“我所知道的長江”的相關材料。
四、活動的過程:
活動分為三個階段:
(一)整體感知階段:
參加者:全體學生
20年前,中央電視臺制作的大型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的.播出,曾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轟動。一曲《長江之歌》至今聽來,仍舊是激情澎湃,氣魄豪邁。電視系列片《再說長江》是曾產生巨大影響的《話說長江》的延續和發展,從人文、社會等角度,從考古新發現、文化新開掘、人物新變化、環境新面貌、江河新景觀等方面,全方位介紹充滿活力的今日長江。帶領全體學生有計劃地觀看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再說長江》、《大江東去》等節目。可每天一集,也可根據學生實際調整。要求學生觀看時注意力集中,對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點要及時記錄下來,并鼓勵學生質疑。此舉旨在讓學生對長江的歷史變遷、文化內涵、滄桑變換等有個整體的認識。同時讓學生通過觀看、感悟,被長江那宏偉、壯觀的氣勢所深深震撼。
(二)調查研究階段
1、問卷調查:對六年級的學生進行調查,了解他們對長江的了解程度。
長江知識測試卷
學校__班級__姓名__
1、長江是世界第( )大河。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2、長江是我國第()大河。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3、長江全長()千米。
a、5300千米b、6300千米c、7300千米
4、長江流經的九省二市中沒有()省
a、甘肅b、青海c、江蘇
5、長江流經的九省二市中沒有()市
a、重慶b、北京c、上海
6、南宋時,政治改革家、文學家王安石寫下詩一首“京口瓜洲一水間, 中間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水指的是()
a、黃河b、長江c、洞庭湖
7、在九八年的夏天,()水泛濫成災。
a、黃河b、長江c、太湖
8、長江發源于()
a、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b、吉林省長白山c、四川峨嵋山
9、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主題歌是()
a、長江之歌b、長江美c、我愛長江
10、長江最終流入()海
a、渤海b、黃海c、東海
根據以上問卷調查情況統計如下表:
六年級學生對長江知識了解情況統計表
_年 _月_日
2、各小組根據子課題展開調查研究
(1) 愛好歷史的學生組成歷史小組——“綜觀風云”組
此小組成員要通過各種途徑去查找有關長江的歷史文化,了解長江幾千年來的歷史滄桑,并整理打印,分發給其他各小組成員,為以后的知識()競賽做好準備。
(2) 愛好攝影的學生組成攝影小組——“一目了然”組
1、小組成員要利用雙休日,在老師帶領下去滸浦長江邊用手中的數碼相機、dv機拍攝下長江的風采。
2、選擇質量好的攝影作品存入電腦并沖印出來;剪輯完成dv片,自擬片名。
(3) 愛好繪畫的學生組成繪畫小組——“神筆馬良”組
1、找找畫畫。
讓學生用筆在中國地形圖上描繪長江,從總體上認識長江。
2、看看畫畫。
利用雙休日,在老師帶領下去滸浦長江邊采風,讓滾滾的長江水、美麗的長江景成為小畫家手下的永恒瞬間。
(4) 愛好文學的學生組成文學小組——“牙牙學語”組
1、此小組成員要在網上查找有關長江的歷史文化等資料。 重點搜尋各種描寫長江的文章(含詩歌),朗讀背誦其中的名篇名詩名句,感悟長江之美,領略古今文人墨客對長江的喜愛。
2、自己嘗試寫介紹長江的解說詞或者贊美長江的文章。
(5) 愛好音樂的學生組成音樂小組——“歌唱長江”組
1、《長江之歌》歌詞豪放,歌聲雄渾,具有震撼人的心靈的力量,聽著此歌唱著此歌直感到祖國的萬里山河和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撞擊著我們的心懷。小組成員先學唱電視專題片《話說長江》的主題歌《長江之歌》,從歌詞、歌聲中去體會長江的博大、壯觀。
2、嘗試做小老師,教會其他同學齊唱這首經典好歌。
(6) 注重環保的學生組成環保小組——“保護長江”組
1、此小組成員要重點搜集、閱讀有關長江水受到污染的報道。知道由全國政協相關委員牽頭組織的“保護長江萬里行”活動,在經過12天的沿途考察后得出一個驚人推斷:長江水系已陷入深度危機,若不及時拯救,10年之內,長江水系生態將瀕臨崩潰。
2、考察海門地區長江水的情況。可以和水利局結成對子,邀請水利局同志來校做長江水污染的講座。
(7) 愛好電腦的學生組成電腦小組——“網絡精英”
此小組成員要從網絡上搜集各種關于長江的資料,再綜合各小組同學在調查研究中所得的第一手資料,通過整理、篩選等方法重新構建有關適合學生掌握的有關長江的知識儲備,制作一個小網站。尤其重要的是要能體現學生強烈的個性。
(三)成果匯報階段
各小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收集到的信息。
1、歷史小組主持一個知識競賽。
讓學生在自主開放的學習環境中,在感受長江深厚的文化積淀中,進一步認識和理解長江。分為必答題、搶答題。
2、攝影小組組織一個作品展覽。
用一幅幅精美的圖片打動人們的心靈,用一個個真實的dv鏡頭再現長江的風采。
3、繪畫小組舉辦一個小小畫展。
用自己的筆、用自己的心描繪長江美景,分為手工畫、電腦畫并進行評比。
4、音樂小組組織一個小小音樂會。
用孩子甜美的歌聲訴說對母親河的熱愛。形式有獨唱、齊唱、小組唱、表演唱等并進行評比。
5、文學小組展示自己的文章。
把自己的所見所想串成一篇篇文章,寫出我們眼中的長江母親河。參考題目:《我心中的長江》、《母親河在哭泣》、《愛我長江,愛我中華》、《我家旁邊有條江》……
6、環保小組做回環保宣傳員。
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保護母親河設計一則廣告用語或作一幅宣傳畫,呼吁人們保護母親河,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為母親河的壯美添一份力。
(四)延伸活動:
指導學生自主探討合理利用長江以及長江綜合治理問題。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3
一、活動背景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金錢越來越來成為評價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因而,家長給學生零花錢也越來越多,很多孩子養成了看不起小錢;部分家庭用金錢代替了對子女的教育,讓孩子們形成了不正確的的價值觀,也使一些學生從小養成了追求享受、鋪張浪費的不良習慣,以及會養成孩子們相互攀比的壞習慣。為了讓學生認識到手中的零花錢來之不易,掙錢很辛苦,及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我想通過此課題的研究規范小學生的消費行為,正確引導消費方向,培養良好的金錢觀,更好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
二、活動方案
1、活動主題:我對零花錢的體驗
2、活動目標:
⑴通過活動,讓學生認識到手中的零花錢來之不易,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
⑵通過活動,發展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形成從生活中主動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養成自主、合作、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3)通過活動糾正一些學生的不良習慣,培養學生們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從引導學生們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
3、活動形式
⑴、組織形式
①個人、小組、班級活動相結合 ②邀請家長
⑵、實踐形式
①調查訪問②研究、設計和勞動③小組合作交流④規劃、表達、反思
4、活動安排
本次活動計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確定課題,分組制定活動計劃。
第二階段:深入實際調查、訪問,總結交流。
第三階段:體驗賺錢,體會賺錢的艱辛。
第四階段:花自己賺的錢,說說和花以前父母給的錢有何不同。
三、活動實施過程
第一階段:確定課題,制定活動計劃
1、課題的確定
最近發現一種現象:每當上學、放學的這段時間,學校商店里總是擠滿了學生,爭著購買各種各樣的零食。我心中產生了疑問:“同學們為什么會有這么多零花錢這些錢是從哪里來的可不可以把這個現象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主題”于是,我就把這情景拍下來,再組織大家談論。實踐活動課上,我讓同學們看這情景,發現同學們也都有同樣的疑問,因此我決定以此開展《小學生零花錢情況調查與研究》的實踐活動。
2、分組制定計劃
課題確定后,與全班同學展開了討論,經過討論,決定分為兩組。一組用問卷調查、采訪的形式對全校學生的零花錢來源、數目、用途進行調查;二組用問卷調查和采訪的形式對家長的.收入及給孩子零花錢的態度等情況進行調查。
第二階段:調查研究
1、學生情況調查
⑴問卷調查各年級學生零花錢來源、用途
制定完計劃,一組幾位同學對中高年級的200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見附件
一),并對問卷調查情況進行統計。同學們發現在調查的200人當中有194人的零花錢是從父母或長輩那里要來的,沒有自己試著賺過零花錢;200位同學中竟有150位用零花錢買了零食或玩具。統計完后,同學們都驚訝不已。
⑵采訪調查同學們零花錢來源、數目、用途的情況
采訪中,被采訪的同學都覺得零花錢來的非常容易,因為每次向父母要父母就給了!而且父母給的錢還不是少數,每次至少是五元以上,更讓我們驚訝的是父母很少問他們用來干什么,好像這點錢不放在眼里一樣。我們采訪小組成員在采訪后產生了疑問:這零花錢真的就象同學們說的來的那么容易嗎
2、家長情況調查
在放學后,采訪小組成員在校門口對家長進行采訪。調查后進行統計,令他們吃驚的是家長的收入并不是象同學們調查前想象的那樣收入很高。寧愿自己受點苦也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去吃苦。調查完家長后,同學們一起交流時,心靈上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3、交流探討
調查結束了,全班同學坐在一起交流。幾個小組的同學反應:在調查的過程
中被調查的同學都認為零花錢來的很容易。采訪組的同學還對我們班的同學進行了現場調查,發現本班的同學大多數也都用零花錢買了零食或玩具,大家自己也說不出賺錢到底有多辛苦,忽然有一位同學說:“我們可以自己去試一試呀,體驗賺錢。”新的實踐內容又產生了,引導學生親身體驗賺錢,在我的指導建議下,自己去賺錢,體驗零花錢的來之不易,感受父母掙錢的辛酸。
第三階段:體驗賺錢
1、組織討論
學生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都提出了自己認為可行的方法:撿廢紙、賣蔬菜、賣水果等。同學們自愿組成了賺錢小組,制定了行動計劃,做了一些行動前的準備工作。開始行動以前,要求學生在體驗勞動中隨時寫好體驗日記。
2、交流賺錢的體會
同學們每個雙休日去體驗賺錢,終于到了集中活動的時間,同學們坐在一起似乎有說不完的話,體驗是那么的深刻:成功的喜悅,失敗的煩惱(見附件二)
第四階段:花自己賺的錢
“用自己賺的錢,感覺怎么樣”
學生都利用課余時間進行了消費,活動后同學們在一起暢談了自己購物感受。有的同學說:“花自己的錢,很有些舍不得,不像以前爸爸媽媽給錢的時候想也不想就花光了。”有的說:“到商店里買東西總是覺得東西太貴了,現在我終于明白為什么媽媽給我買衣服的時候總會給我買些便宜的了,因為賺錢太不容易了。”
四、活動反思與評價
通過這次活動,同學們都長大了、懂事了。懂得關心、體貼父母了,懂得如何合理利用零花錢了。在今后的生活中同學們打算怎樣做有的說:“我們要利用課余的時間去賺零花錢,把它花在有用的地方”。有的說:“我們可以把這些零花錢積攢起來把它捐給失學兒童,讓他們像我們一樣快樂地學習、成長。”
1、學生的評價(見附件三)
2、教師評價
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開放性是全方位的,本活動讓學生回歸真實的生活,力求把學生生活的環境變成一個大課堂,讓學生在對零花錢的調查和自己掙錢的過程中掌握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在德育評價上,本活動培養學生的勤儉節
約意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本次活動以學生為中心,讓他們從生活中以自己最感興趣的事為著眼點,取材、定題,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主題中進行實踐體驗,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學生在此次的活動中動手動腦的地方多,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尤其是平時一些學習成績差,但又聰明好動的學生,在這次活動中更是表現出色,動手實踐能力相當強,可見“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學習成績差一些的學生并不是沒有能力,關鍵是如何挖掘他們的潛在能力,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活動實施過程中,同學們采訪、調查、設計統計圖,遇到問題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顯示了他們強烈的主人翁意識。
此外,能邀請家長參與這次活動,讓家長真切地感受到綜合實踐活動帶給學生的變化,更使學生有了深深的體驗,這是本次活動的一個亮點。
附件一:
小學生零花錢調查問卷
1、你每一天的零花錢大約是()
A、一元以下B、一元 C、2元以上
2、你的零花錢是怎樣得來的()
A、父母給的B、自己向父母或長輩要的
C、用壓歲錢D、自己通過勞動賺的
3、用自己的零花錢都買些什么()
A、文具B、零食或玩具
C、上網或打游戲 D、買課外書
4、你認為自己的零花錢花的合理嗎()
A、合理B、不合理
5、你覺得一元錢來得容易嗎()
A、容易 B、不容易
6、你試過自己賺零花錢嗎()
A、試過 B、沒試過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4
一、活動目的
落實中小學新課程要求,發揮學生實踐學校育人優勢,通過素質拓展、家政訓練、科普教育等實踐活動,增強學生身心素質,提高生活及生存技能,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時間安排
20xx年5月17日(星期二)一天
三、參加對象
初中七年級全體師生、校級領導、政教、教務處人員、校警、醫務人員
四、活動安排
(一)上午
1、集中出發:全體師生7:30在慧源廣場集中,8:00準時出發。
2、始業教育(9:00—9:30):組織參加活動的全體學生進行組織紀律、安全事項等教育。
3、家政訓練(9:45—11:30):全體學生到野炊營地展示各自廚藝,接受老師評價,完成中午就餐。
(二)中午
1、場地整理(11:30—12:00):學生嚴格按照要求清理野炊活動留下的垃圾,確保場地整潔,環境衛生。
2、休息參觀(12:00—12:20):學生在B區就地休息或在班主任帶領下統一參觀名師林、百果園等景觀。
(三)下午
1、第一節實踐活動課(12:30—13:20):分設5個場地開展素質拓展、科普制作、園林樹木鑒賞、無線電“獵狐”(或氣象觀測,任選一個)、心肺復蘇術等5個活動項目。具體安排見下表。
2、第二節實踐活動課(13:30—14:20):交換場地繼續參加實踐活動。
課時 時間 活動項目 參加班級
下午第一節 12:30—13:20
自制棉花糖機 初一(1)班
無線電“獵狐” 初一(4)、(5)班
素質拓展 初一(2)、(3)班
心肺復蘇 初一(6)、(7)班
下午第二節 13:30—14:20
自制棉花糖機” 初一(2)班
無線電“獵狐 初一(6)、(7)班
素質拓展 初一(4)、(5)班
心肺復蘇 初一(1)、(3)班
3、活動小結(14:30—14:45)
4、返校(15:00以前)
五、學生要求
學生除嚴格遵守教育局文件通知中的活動內容與辦法中的`規定外,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注重文明禮儀,儀容儀表(一律穿校服),樹立學校對外的良好形象。
2、班主任要認真作好點名考勤工作(7次點名):
7:30(校大門口)、8:00(車上)、9:00(到實踐學校門口先排隊集中)、
11:30(家政項目結束后)、12:00(勞動與參觀項目結束時)、12:30(實踐活動課開始)。返校后(教室)
3、學生臨時離開要向班主任請假,不能單獨行動,不能到水域周圍玩耍,確保安全。
4、往返路途顛簸,在車上一律要坐好。
5、每位學生準備3個塑料袋。
6、垃圾要帶回學校清理。
六、教師要求
1、每班安排2名除班主任外的任課教師,參與家政項目的安全管理,維持秩序
初一(1)班:z
初一(2)班:z
初一(3)班:z
初一(4)班:z
初一(5)班:z
初一(6)班:z
初一(7)班:z
班主任提前將學生分組名單(每組5~6人)提供給課任教師,以便管理
2、家政項目評分由課任教師擔任,班主任做好管理工作
3、中餐:教師、隨隊人員跟班就餐
4、隨隊人員
z(領隊)、z(醫)、2名校警
5、車輛安排(政教處負責聯系):
(因車號還沒有最后確定,上車時另行通知)
車牌號
班級、隨車教師
空位數
總人數:人(其中教師人)
請各車帶隊教師每次上、下車時務必清點好人數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5
教學目標:
1、經過活動讓學生明白以禮待人是一種美德,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自尊及尊重他人的意識。
2、經過活動讓學生明白怎樣去尊重別人,并在生活中能主動加以運用。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自尊及尊重他人的意識
教學難點:讓學生在生活中明白怎樣去尊重別人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出示背景資料中的第3幅圖提問:“這位學生在做什么?他的行為說明了什么?”請學生思考。
二、活動過程
1、講故事。
講講古人和現代人尊重別人的故事。
教師先講列寧的衛兵而理解檢查的故事,講完這個故事后,讓學生體會到尊重他人是不分職位高底貴賤的。
讓學生講講學材中另一幅圖的故事,中國古代的老學者向青年學者請教,使學生體會到老年學者對知識和人的尊重。
2、議一議。
(1)先選擇其中幾個有代表性的圖在全班范圍內辨析,其他圖在小組內討論。
(2)教師加進與本班、本校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圖進行分析,在分析幾幅圖后,能夠點明:如果我們也有過類似不尊重別人的.行為,應當立刻改正。
3、說一說。
第1幅與第2幅圖的資料能夠讓學生把自我的做法表演出來后闡述理由。第3幅圖和第4幅圖的資料能夠讓學生自我先進行充分的想象: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什么時候、有什么人、正在干什么,同學們為什么這么做。然后再進行歸納總結。讓學生經過看圖,說說應對這些情景,自我會怎樣做,目的是為學生樹立行為上的榜樣。
三、活動評價
主要請學生談談經過活動獲得的情感上、思想上的收獲。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激勵每一個學生都去做有禮貌的人。
引導學生從這兩方面去談。也能夠自由談自我經過活動的收獲。
四、活動延伸
請學生在家中與父母一齊討論一下,在家庭生活中如何互相尊重。討論在家庭生活中如何互相尊重。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6
一、活動目的:
進一步貫徹落實團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開拓視野,豐富生活,帶領學生走進金山風景區,走進大自然,領略家鄉的風光美和人情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和家鄉的'情感,培養團結守紀、合作互助的精神。
二、活動主題:
小學子愛家鄉——神話金山
三、活動時間:20xx年xx月xx日
四、參加對象:xxx小學全體師生
五、活動地點:xxx風景區
六、活動聯系人:xx
聯系電話:xxxxxxxxxx
七、活動安排:
1、游覽金山風景區,培養我校學生愛家鄉、愛鎮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陶冶學生情操,特別是了解作為神話之山的金山,有哪些生動的傳說故事和與之有聯系的景點;
2、豐富學生課外生活,進一步增強和培養學生的社會綜合實踐能力和團結、協作、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例如:讀詩、寫詩,講神話故事等。
八、注意事項:
1、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增加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2、以班級為單位,按年級順序進行活動,教育學生不單獨行動,不玩危險游戲,不到水塘邊,一切活動聽從帶班老師的指揮,年級組織活動相對集中;
3、愛護一草一木,不隨手采摘花朵,不隨地扔瓜皮果殼。每位學生自帶2個垃圾袋和防潮墊或桌布,所有雜物放到自備垃圾袋中,保護生態環境;
4、統一著裝,穿球鞋,學習可攜帶羽毛球、毽子等活動用品,豐富春游活動。
九、乘車安排及要求:
班級配班老師負責行政班級配班老師負責行政班級配班老師負責行政
備注:
1、行政負責人參與及指導本年級組活動,負責督促年級組活動、安全、衛生工作。
2、各班級負責人:各班班教小組成員
3、活動攝影、攝像:xxx
秋游車次安排:班級人數車號車輛負責人要求
注:回程時按照上面表格的安排乘車。
活動總負責:xx
總指揮:xxx
副總指揮:xxx
出發、返程上車指揮:xxx
學生出校門指揮:xxx
景區門口指揮:xxx
衛生保健:xxx(備好常用藥)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7
一、活動背景:
家鄉的文化傳統可以反映家鄉的歷史風貌。文化背景、家鄉的特色產品為當地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益,家鄉的名人可以反映家鄉人的精神風貌,能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家鄉的歷史淵源遠、文化底蘊,值得我們小學生了解和探索。這樣有利于增強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學生由熱愛家鄉延伸到熱愛祖國。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家鄉的歷史名人會對學生有一定積極的影響。本次活動中學生主要從了解家鄉的歷史淵源、家鄉的歷史名人、家鄉的特色產品三個方面進行活動探究。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尋訪家鄉的古跡、家鄉的特產,讓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了解家鄉的文化。
2、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利用多種途徑獲取信息,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3、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與人交流、合作、分享。積極參與本次活動。三、活動對象:滑縣牛屯鎮宋林小學五年級學生四、活動過程:
第一階段:活動主題確定階段
目標:通過講解讓學生對家鄉的歷史淵源、家鄉的特色產品、家鄉的名人產生研究的興趣。
指導要點:
1、學生自主搜集有關家鄉的歷史淵源、家鄉的`特產、家鄉的名人的資料,引導學生對家鄉的歷史文化產生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2、指導學生成立活動小組。
3、指導學生根據活動主題的需要制定活動計劃。第二階段:活動實施階段
目標:根據組內的活動主題親身實踐,從多個途徑采取多種方法進行探究。提高學生合作、交往、探究能力。
指導要點:
1、指導學生根據研究問題選擇合適的研究方法。 2、學習運用一些研究方法,如:上網搜集信息、訪問法第三階段:總結交流階段
目標:能夠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學會自主選擇切合實際的方法進行展示匯報。通過活動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指導要點:
1、指導學生整理活動資料的方法。
2、學習撰寫研究報告的一般格式,根據本次活動情況,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
3、指導學生根據活動內容特點選擇恰當的展示交流方式,確定匯報形式。 4、留給學生展示交流的準備時間。
第一課時主題生成課
活動目標:
1、會圍繞“誰不說俺家鄉好”提出有意義的問題,并能將問題歸納成有研究意義的課題。
2、制定小組活動方案,明確小組活動任務。
3、通過本節學習交流活動,形成問題意識、合作探究意識。活動重、難點:學會歸納、提煉有意義的小組活動主題。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生成主題
1、談話導入:
同學們,誰不說我家鄉好,我們的家鄉牛屯鎮宋林村,你了解嗎?家鄉的昨天、今天你觀察過嗎?家鄉的變化,你認真思考過嗎?通過這次活動,就讓大家感受家鄉的變化。
2、交流引導,確立主題。
我們生活在宋林村,我們對自己的家鄉了解嗎?我們有必要了解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誰不說俺家鄉好》二、交流話題,確立活動主題。
1、在組內提出具體的研究問題。
師: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對家鄉進行調查研究呢?(小組交流)
2、展示交流,歸納主題。
(1)、學生交流,出示自己最想研究的問題。例:宋林村自哪個朝代遷居與此?至今有多少年?家鄉的古跡及文化遺產?家鄉的歷史名人?家鄉的特產?……
(2)歸納問題
教師板書:a、家鄉在歷史淵源。B、家鄉的歷史名人及貢獻。c、家鄉的特產
3、確定活動主題
師:通過討論交流,大家關注最多的就是家鄉的歷史和家鄉的特產,所以,我們這次活動主題就確定為“家鄉的文化”
三、確定小組研究小課題
1、師:剛才同學們提出了很多的研究課題,我們先來篩選一下這些問題。誰來說說篩選、歸納問題的原則?
(1)問題有沒有研究價值。
(2)、把相近或相似的問題合并。
(3)、根據自身能力是否具備研究條件。
2、根據上述原則,展示交流,修改問題。
(1)、家鄉的歷史淵源。
(2)、家鄉的歷史名人和貢獻。
(3)、家鄉的特產。
四、制定小組活動方案
1、組內自主制定活動方案。
2、展示交流活動方案。
重點指導:活動目的敘述是否明確,任務分配是否合理,活動時間安排是否得當。
3、小組修改活動方案。
五、課堂總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六、作業:
課下在組長帶領下修改完善小組活動方案
第二課時:方法指導——學會采訪
活動目標:
1、學會設計采訪提綱,掌握采訪的方法和技巧。
2、通過采訪,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分析能力、增強合作意識。
活動重點、難點:
1、學會設計采訪提綱。
2、學會采訪技巧。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分解出三個研究小主題,每個小組也制定了活動方案。如果我們要對小主題有充分的了解,我們采用什么樣的研究方法好呢?(上網查資料、問家長、問長輩、訪問)
二、討論交流、明確方法
1、要調查,主要考慮什么?
老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歸納出調查什么?怎么調查?向誰調查?
2、采訪調查必須制定好訪問提綱,一份調查提綱應具備哪些要素呢?(訪問主題、訪問時間、地點、采訪對象和訪問的問題設計等)
教師總結:訪談提綱一般包括時間、地點、采訪對象、參加人員、設計的問題、預期的效果等。
師:要想采訪達到目的,你覺得哪一項的設計要精心考慮?
設計訪問問題是最關鍵的環節,可以說問題設計好了,采訪就成功了一半。
3、學生自主設計采訪提綱
師:各小組結合自己的活動主題設計一份采訪提綱。
4、討論交流采訪提綱
師:剛才大家都在認真思考、設計訪問提綱,到底哪一組的設計最貼近采訪目的?
第一小組:
采訪目的:調查家鄉的歷史淵源采訪對象:宋充新
采訪時間:20xx年4月2日
采訪人員:宋怡華、宋藝毅、王慶偉、王寧、宋靜瑤
問題設計:
(1)、宋林村自哪個朝代遷居與此?至今有多少年?
(2)、林村村名的由來?
(3)、家鄉的古跡及文化遺產?
老師總結:問題設計要緊扣目的,問題要簡練,問題的設計要層層深入。
5、學習訪問技巧
師:各組訪問提綱設計好了,在訪問中,你認為還要注意什么呢?(說話要有禮貌,舉止大方得體,首先做個自我介紹,記清每一個問題和想得到的結果,提問時要突出中心,不要偏離訪問的主題。)
小結:提問的方法要有技巧,不能過于拘束,更不能拿著提綱照讀,問題要簡潔、清晰,圍繞主題,對于關鍵問題,要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要有一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對自己充滿信心而又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
三、1、采訪時要注意什么?
(1)、最好能讓被訪問的人自己多說一些,交談時,盡量少插嘴,有禮貌地聽被訪問的人說,不打斷。
(2)、交談中,應記下交談內容,做好記錄。交談中,應迅速記下交談內容。記錄也有一定的技巧,可以采用記關鍵詞的方式,也可以通過小組的分工合作,實現較為全面完整的記錄,如:在小組分工中有專人提問,有專人記錄,為保記錄的準確性,可以多個人同時記錄。
2、采訪后問題指導
師:不管采用哪種方式記錄,都要在訪談后,對訪談記錄進行及時的整理,去粗取精,從中采集到有價值的信息。
四、評價總結
在今天的活動課中,誰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誰是你心中的活動小明星?
第三課時中期反饋課
活動目標:
1、通過本節課的分享與交流,反思自己在前一階段實踐活動過程中的經驗與不足,獲取解決困難的方法。
2、通過本節課,學會借鑒與分享,形成團結合作意識。活動重、難點:
知道從哪些方面總結和反思自己的實踐活動。活動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一階段大家根據活動方案進行了初步研究,有些小組的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也有些小組遇到了一些困難,這節課,我們一起匯報交流一下各組的經驗。
二、展示交流
1、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階段性的資料整理和交流,然后匯報研究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和解決辦法。
2、小組分別展示匯報。
3、總結前段成果。
4、教師進行方法的指導。
(1)、資料整理方面。
(2)、實踐體驗方面。
三、課堂總結
同學們,通過本節課的交流探討,我們解決了本組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預祝大家順利完成研究任務。
四、作業
1、繼續進行實踐活動。
2、各小組討論展示交流方式。
第四課匯報展示課
活動目標:
1、通過匯報展示提高表達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2、通過展示交流,學生更加了解家鄉的文化,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過程:
一、回顧引入
1、播放前期學生活動的圖片,讓學生回顧前期都進行了哪些活動?活動過程中都經歷了哪些事情?談談活動體會。
二、匯報展示
1、按組的順序依次進行展示。
第一小組:用手抄報的方式展示
第二小組:用研究報告的方式展示。
第三小組:采用作文的方式展示。
三、對各小組的展示進行適當的評價。
四、總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想說些什么?對同學的評價也好,談收獲也好。
2、寫一篇活動總結。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8
活動設計意圖:
同學們在生活中,對身邊的一些事物會產生興趣:為什么人會得近視?眼鏡有好多種,它們的原理是什么?互聯網上大量的信息儲存在哪里?……為了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的魅力,學會從觀察身邊的事物開始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科學探究,獲得科學探究的'成功體驗,設計安排此活動。
活動設計目標:
1、通過讓學生從身邊感興趣的事物觀察記錄,了解所蘊涵的科學道理入手,培養學生的科學觀察興趣,激發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熱情。
2、通過查閱資料、上網搜集等方法,追尋科學發明的足跡,使學生感到科學發明并不神秘,從而體驗科學家的探究精神。
3、鼓勵學生通過試驗、觀察等方法對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究。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4、通過辦手抄報或畫科學幻想畫,促進學生知識更新、思維活躍、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
活動過程:
1、感受身邊的科學,通過學生交流,把感興趣的事物記下來,然后整理好,進行深入的研究。
研究方法:通過上網或者做小實驗進一步解決問題。
2、追尋科學發現的足跡。
通過上網搜尋古今中外科學家的故事。使學生從小樹立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信念,學習科學家為科學事業、為祖國和人民的利益,甘于獻出畢生精力的精神。表格2
3、科技小制作或小實驗。
選擇傳授一些具有一定價值的科技小制作及有趣的科學小實驗,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4、畫一幅科學幻想畫或者辦一份手抄報。
我們小組的研究匯報
組長: 組員:
生活中的問題
研究解決的方法
所蘊涵的科學道理
追尋科學發明的足跡
組長: 組員:
科學家
受到生活
什么啟發
探索的過程
發明成果
我的體驗感受
新年作 [劉長卿]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
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9
教學目標:
1、教育學生懂得吃瓜果的衛生。
2、讓學生懂得吃不干凈的瓜果有害健康。
教學重點:
生吃瓜果必須要洗干凈。
教學難點:
生吃瓜果必須要洗干凈。
教學輔助:
多媒體
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
你們愛吃水果嗎?吃水果前洗不洗手?削不削皮?
二、探究新知
1、吃瓜果有什么好處呢?
瓜果的營養豐富、香甜可口,有助于消化,人人都喜歡吃。
2、生吃瓜果為什么要徹底洗干凈呢?
3、吃了不干凈的水果有什么危害呢?
4、學生討論回答。
5、教師小結:
瓜果蔬菜在生長中除了需要陽光、水分外,還需要很多的糞便和農藥,糞便中有很多的細菌、蟲卵,很容易污染瓜果蔬菜,農藥也殘留在上頭。另外,在運輸和銷售過程中,也易被病菌污染。假如我們生吃這些食物時沒有洗干凈,很容易把細菌、蟲卵及殘留農藥吃到肚子里,引起腸道傳染病和其他疾病。
所以,當我們生吃這些食品時,必須要用流動水徹底洗干凈,能削皮的削皮,不能削皮的用熱水燙一燙。道“病從口入”,像腸炎、痢疾、肝炎、蛔蟲病等,就是嘴巴這個唯一的入口吃進去的,所以,當我們伸手去拿西紅柿、黃瓜、蘋果、桃子、杏、梨等瓜果時,先要問問自我“我們的手是不是徹底洗干凈了?這些瓜果是不是洗干凈了?”必須保證洗凈手、洗凈瓜果再吃。
6、吃瓜果什么時間吃有利于健康呢?
7、一次能不能吃太多呢?為什么?
8、學生回答教師的問題。
9、教師小結:
瓜果中有豐富的有機酸,可促進消化液的分泌,而瓜果中的纖維素和果膠能促進胃腸蠕動,所以,應在飯后吃適量的瓜果利于食物的.消化。但不可在飯前把水果當零食吃,更不可過量,以免影響正常進食。
有胃病的學生要少吃或不吃含酸性較多或帶刺激性的水果,如楊梅、李子、檸檬等。經常大便干燥的學生要少吃蓮子、蘋果,而應多吃香蕉和梨。對因維生素C缺乏而常有牙齦出血、皮下出血或傷口不愈合的學生應多吃含維生素C豐富的鮮棗、山楂、柑、檸檬、草莓等。天氣炎熱可吃西瓜、黃瓜解署。
三、鞏固練習
1、吃水果時要注意什么?
2、吃水果前你是怎樣做的呢?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0
主題:xx
活動實施對象:xx
活動實施者:xx
活動時間:xx年xx月——xx年xx月
一、問題的提出
法國藝術大師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在漫長的歲月里,人們除了在自然界、社會生活和藝術領域中進行著多種多樣的創造之外,還要通過美育,實現自身的美化。席勒把美稱為“我們的第二造物主”,肯定審美教育對人的塑造的積極意義。教育的終極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過上美的生活,度過美的一生。然而因為兩點一線的生活,因為繁重的學業,學生的眼睛很少能看到美,學生的心靈很少能感受到美!美,對于學生來說,成了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字眼。對美的理解,過于簡單狹隘。七年級第三單元中的《春》、《濟南的冬天》等幾篇美文學習后,我忽然想,何不讓學生用審美的眼光看待世界,自己去尋找美、發現美、欣賞美和創造美呢?在尋訪中感受美的魅力!
二、活動的具體目標
知識目標:
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觀察大自然,感悟社會生活,欣賞文學藝術作品,從而獲得對美的認識與理解。
情感目標:
讓學生用審美的眼光看待世界,在尋找美、發現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過程中感受到美的魅力,使學生內心自然產生對美的向往和追求。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資料搜集能力、動手實踐、綜合運用、開拓創新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活動實施的具體過程、方式
(一)、活動階段構想:
第一階段:學習《春》、《濟南的冬天》等文章后讓學生談談什么是美?學生的回答可能較簡單狹隘,教師可以提出一些疑問,開闊學生的眼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教師可問學生《巴黎圣母院》中的'卡席莫多美不美?一個長相一般的人,當他在花樣滑冰時動作優美自然舒展,這時你覺得他美不美?一個殘疾的人美不美?為什么斷臂的維納斯讓人不能不驚嘆她的美麗和端莊?夢娜麗莎的微笑又美在哪里,讓人那么著迷?學生的眼界打開后,求知欲被激發后,再讓學生搜集資料,談談對美的新的認識;
第二階段:準備階段——人生天地之間,大致說來,主要有三種不同形態的美,那就是自然美、社會美和文學藝術美。讓學生按照研究興趣尋找合作伙伴,確定研究方向,制定計劃方案,部署好各自的任務。
第三階段:實踐尋訪階段——通過搜集、觀察、采訪等方式,用眼睛發現美,用心靈感受美,用畫筆描繪美,用文字描述美,還可借助相機等工具,將美的瞬間定格。擁有大量的圖片資料后,小組再進行資料的整理加工,進行獨具特色的成果設計(采用制作幻燈片、錄象帶或編雜志、畫冊等形式)。讓每個學生都充分地表現自己,充分地發展自己。
第四階段:成果匯報:讓學生代表主持班會,分組展示作品,交流在尋訪“美”的過程中的心得體會。
第五階段:評價總結:請學生寫下對自己的評價(自己有哪些收獲,有待改進的地方在哪里),對小組成員的評價。
(二)、活動操作流程:
第一階段:確定研究主題
目的:美的形態,大致說來,有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確定自己的研究主題。這樣才能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研究。
時間:1周
過程:
一、學習課文《春》《濟南的冬天》后,引出“尋訪感受美”這個主題。請學生談談自己對“美”的認識。教師只需作簡單的引導,目的只在于開闊學生眼界,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可介紹學生閱讀朱光潛的《談美書簡》。)
二、學生帶著疑問上網,到圖書館查閱資料或請教有關方面的專家后再請學生談談對美的新的認識。
三、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并尋找合作伙伴。
四、小組確定研究方向,制定計劃方案,部署好各自的任務。
如尋訪感受的是文學藝術的美的學生,可以分工合作,可分為美的散文,美的詩歌,美的戲劇,美的小說;美的繪畫作品,美的音樂作品等。可以整體把握,也可以專攻一個小主題,例如專門查找一些美的繪畫作品進行分類研究。由學生自己定向,自己制定,自己把握。教師只是適當時候給予指導。
第二階段:實踐尋訪階段
目的:通過親身實踐發現美、欣賞美,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學生在尋訪美的過程中,也會發現一些不美的現象,這會引起他們深深的思索。美與丑的對比,更能激發學生對美的向往與追求。
時間:3~4周
過程:
一、小組成員按照制定的方案或單獨行動,或集體行動,開展實踐活動。
二、擁有大量的圖片資料后,小組再進行資料的整理加工,進行獨具特色的成果設計(可采用制作幻燈片、錄象帶或編雜志、畫冊等形式)。學生用語言描述自己心中感受到的美,用畫筆描繪自己眼中看到的美,將各種美的圖片進行剪輯,配上說明文字,裝訂成冊,用FLASH或PPT等形式來展示自己的成果,這不也是一個創造美的過程?
第三階段:成果匯報階段
目的:讓學生通過成果的展示,互相欣賞。相互交流實踐活動中的心得體會,也有利于學生經驗的積累。
時間:兩節課
過程:
一、選出班會小主持人四名,到各組了解情況后,將班會的流程設計好。準備好幾盒優美的古典曲子磁帶在班會時播放,營造良好的藝術欣賞氛圍。
二、邀請部分家長、任課教師參與班會活動。有條件的話還可以邀請大學里教美學的教授參加,對學生的研究成果進行評價。
三、班會上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展示成果。
四、請學生自由上臺發言,談自己參加此次活動后的感受。
五、家長自由發言。
六、師小結寄語。
第四階段評價總結階段
1、個人評價。
2、小組評價。
五、活動結束后教師的自我反思
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活動前的準備重要,某種意義上說,活動后的反思更為重要。將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得失記載下來,教師的組織能力也就能在認真的總結反思中得到提高。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1
一、選題背景
傳統節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無形“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更容易在淡化的過程的喪失,現在人們之所以覺得過節越來越沒意思。隨著經濟發展,精神文化的缺失越來越令人感觸頗深,傳統的內容越來越少,而承載著傳統的文化載體也漸漸在人們眼前消失,沒有了歷史,失去了鑒別。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通過端午節來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用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蘊涵的意義。
然而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對端午并不是非常了解,對端午習俗中的文化現象更是知之甚少,想要了解的問題提了一大堆,所以適時組織這次“傳承文化,走進端午”為主題的綜合實踐課程活動。另外,端午節的來源之一是紀念屈原,我們也要通過端午節來懷念屈原——這位可歌可敬的愛國詩人。
二、設計思路
以端午節的文化內涵為核心,以學科組研究為基本形式,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入手,自主制定研究方案,通過合作調查、采訪、參與實踐、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展示與評價等探索活動,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增強學生對祖國、對家鄉、對人民的熱愛之情。
三、活動安排
具體時間安排如下:
4月11日 端午節日課程動員會
4月17日 各學科、各年級填寫上交端午綜合課程設計方案
4月17日至5月8日老師帶領學生查閱端午相關資料,積累靜態和動態作品素材
5月9日至10日 學校調度各學科動、靜態作品成果
5月11日至19日 學生修改、完善作品
5月22日至23日 各班布置靜態作品(照片墻、文件袋、板報)
5月24日 端午綜合實踐課程結題匯報
四、各學科內容推薦(微課、活動)
端午由來大探秘
語文:低年級段學生搜集有關端午的傳說、詩歌,開展詩詞朗誦比賽、資料交流會,擴寬學生認知范圍;中高年級段創作和端午有關的作文、詩歌,制作端午精美小報。
數學:微課1、根據龍舟思考行程問題在生活中的應用。
2、巧求粽子的體積。
英語:向同學對端午做簡單英文介紹,創作端午情景劇。
端午才藝大比拼
音樂:學唱和端午有關的歌曲,學跳與端午有關的舞蹈。
美術:制作端午節有關的繪畫、貼畫、立體畫。手工做粽子。
端午活動大搜索
體育:根據龍舟,開展齊心協力走比賽。
五、活動相關學生評價
各學科各班級評選“端午”綜合實踐課程優秀學生,頒發獎狀和獎品。
六、展示內容。
10名學生博客小導游,看展板解說。二維碼掃描。進入二樓報告廳
1、端午傳統文化微課。
2、端午民俗展示。PPT展示虎符、龍舟、齊心協力、兒童額頭點雄黃酒等,展示內容均是我校師生活動視頻或照片。
3、師生互動,即興詩詞背誦,獎勵粽子。
4、有關端午歌舞展示。
5、端午情景劇(語文或英語)
6、學生自創詩歌展示。
7、包粽子比賽。
8、品嘗粽子美食。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2
一、問題的提出
21世紀,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綜合國力競爭實質就是勞動者素質的競爭。而國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勞動者真正素質和能力的重要表現。而我國原有的基礎教育體制明顯存在部分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脫離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脫離了社會實際。這樣的教學往往以學校、課堂、書本為中心,難以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我校要通過積極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來克服以往課程中脫離學生自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傾向,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形成學生勇于實踐的意識和善于實踐的能力。同時,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培養學生活動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中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形成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課程實施的主要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要內容包括:信息技術教育,探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等。
三、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
1、實施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不是以往幾種課程的隨意疊加,它的內容和形
式和其他課程有交叉,但價值取向和功能是相對獨立的。我們在實施中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關注興趣。基于學習者的需要、動機,興趣和直接經驗來設計、實施相關課程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有別于學科課程的一個基本標志。充分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直接經驗,并以此為基礎實現對傳統學科知識結構與邏輯體系的超越,建立一個更接近學生真實學習世界的創新課程領域,是綜合實踐活動確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選擇。
(2)回歸生活。學校課程建設回歸兒童的生活世界,課程設計向真實生活情景轉化,是當今世界課程改革的一大趨勢。綜合實踐活動必須最大限度地回歸兒童的生活世界。當今學習理論表明,只有當學習發生在有意義中和有背景中,即與學習者的生活世界發生密卻聯系時,才是有效的.。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性質客觀上決定了這類課程在確定課程內容時必須真正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中選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實踐性、現實性的、現象來設計課程內容。這是綜合實踐活動選擇課程內容時必須堅持的一條最基本的準則。
(3)立足實踐。不在局限于書本知識的傳授,讓學生親身參與,主動實踐,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
問題的能力,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最根本特點。需要指出的是,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實踐的方式也是多樣的。實踐并不僅僅意味著讓學生作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更重要的是為學生營造實踐情景,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特別是學生能夠面對生活世界的各種現實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主動去探索、發現、體驗、重演、交往、親歷親為,獲得解決現實問題的真實經驗,從中培養實踐能力。
(4)著眼創新。著眼于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價值與目標最本質的體現。與學科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創新品質的形成提供了更為寬松、自由的空間。它不受學科知識體系和邏輯結構的限制,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設計方案,自己收集資料,自己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以充分發揮出來。著眼創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養今天的學生適應明天的社會生活為己任,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積極探索、主動實際的過程中,不斷有所發現,有所思考,有所創新,具備初步的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人才奠定基礎。
2、實施途徑
(1)信息技術教育
幫助學生發展適應信息時代需要的信息素養,即獲取、傳遞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質。
(2)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
組織引導學生接觸大自然,參加實際,使書本知識在運用的過程中成為活知識,使實踐能力和創造性得到培養。
(3)勞動與技術教育
增加科技含量,賦予勞動教育更多發明創造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給學生讓出創造的空間。將發明創造賦予動手實踐的過程,使勞動技術變得富有生命力。
3、實施步驟
(1)加強學習,更新觀念
加強學習,轉變教育觀念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成敗的關鍵。這不是幾個擔任該課程教師的事,而是全體教師的事。通過學習和研究,要從根本上轉變教師的教育觀、人才觀和學習觀,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滲透到學校的教育教學之中。
(2)健全組織,加強領導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立是一種新生事物,必須動員全員參與,全社會參與和支持。以協調和組織順利開展各項活動,必須健全組織,加強領導。學校設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領導小組與協作小組,制定具體工作計劃,落實各年級綜合實踐活動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小組名單:
組長:徐耀良
副組長:陳黎明
成員:吳根元(小)、葉建新、金美媛、周秋英、李剛、
許曉紅、吳文喜、及各涉及教師
綜合實踐活動協作小組名單:
二年級組負責人:金美媛
成員:程大妹、賈靜燕、王怡、姚金妹、顧菊芳、龔杏芬
三年級負責人:陳燕紅
成員:魏萍、嚴鳳、蔡秋蘭、胡靜芬、陶妹金、陶亮
四年級組負責人:周秋英
成員:徐艷、毛進興、唐鐵君、徐洪、吳根元(大)、孫文霞
五年級組負責人:吳根元(小)
成員:許曉紅、鄒雪英、胡建剛、張紅艷、孫麗娟、龔燕
六年級組負責人:夏雪明
成員:馬蕙珍、朱葉、鄒國芬、鄔旭霞、吳茜、平建國
(3)選好主題,落實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合作開發和實施的。教師和學生既是活動方案的開發者,又是活動方案的實施者。選題既要體現學校特色(文學)和社區實際情況(城鄉結合部),又要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究。
(4)加強聯系,取得支持
綜合實踐活動涉及面廣,工作難度大,要探究建立社區、家長有多效參與實踐活動的新機制,積極利用各種社會資源,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課程實施的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評價應以主體性、過程性、形成性和發展性評價為主,它應根據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所取得的成果和表現狀況,對其優點、學習態度和進步情況進行多樣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的表現進行鑒賞。以形成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手段多樣,評價方式靈活,注重學習過程,注重情感表現,注重實際環節的開放性評價體系。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3
一、活動內容
調查改革開放20多年來家鄉發生的巨大變化。進行專項調查,分析調查結果。
查報告。
二、活動目標
1.通過調查了解改革開放以來家鄉發生的具體變化,了解人們對這些變化的看法。
2.在社會調查的基礎上,分析研究產生變化的歷史原因、條件,進一步認識改革開放決策的正確性,進一步體會改革開放對于中國社會進步的促進作用。
3.學會展開社會調查的一些基本方法,能夠根據自己的.調查統計,嘗試寫出社會調查的分析報告。
三、活動步驟
1.調查準備
①組織準備:可自由結合3-5人的調查小組,進行社會調查。
②制定調查計劃:
第一、確定調查主題:以家鄉的某一方面的具體變化為選題,如:房屋、建筑、交通、旅游、教育、街巷、廣播電視、衣食穿著、經濟發展、精神面貌、風俗禮儀等方面的變化,選擇其中部分內容展開調查。
第二、調查內容設計:調查應包括改革開放前后兩個部分,還可以了解未來發展規劃等。編制調查問卷、訪談提綱,列出具體內容和資料采集等。
第三、確定調查形式:包括人物訪談、查閱資料、問卷調查,實地考察、搜集文字、圖片等。
第四、確定調查對象:包括家中長輩、鄰居、老師、游客、顧客、職能部門、居委會、派出所、學校、商業文化部門{檔案館、文化館}
1.調查實施:
第一、調查訪談中要尊重受訪者,舉止大方、有禮貌。
第二、要提前將調查提綱交給調查對象,使受訪者有所準備。小組成員可分工提問,避免跑題。
第三、調查中要認真記錄,搜集圖片、文字、數字等資料。要事先征得受訪者同意。
2.撰寫調查報告:
對調查資料進行分析歸類,展示家鄉的變化,分析變化的原因,展望家鄉的美好未來。最好制作成圖文并茂的演示文稿。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4
一、活動主題的產生。
綜合實踐要關心社會問題。當前,我們的國家是一個資源短缺的國家,建立“節約型社會”,要求人們具有節約資源的意識,在行動中杜絕浪費現象。小學生做為社會的一員,祖國的未來,更應該從小樹立節約資源的意識,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杜絕浪費,爭做節約資源的社會小主人,因此開展一次以“調查校園內浪費現象”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通過此活動,一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第二方面通過調查校園內學生的浪費現象,以小見大,喚起學生節約資源意識,并化為自覺行動。
二、活動預期目標:
(一)通過觀察、記錄、訪談、拍攝、錄像等手段調查校園內浪費現象,并為創建節約型校園獻計獻策。
(二)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以及合作、交往的能力、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在活動中感受到浪費現象的嚴重,認識到個人浪費對國家的影響,感悟到節約迫在眉捷,必須節約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增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的責任心。
三、活動時間:
11——12月。
四、活動安排:
第一階段:
(一)引入活動主題。
1、了解國家目前資源狀況,讓學生感受到節約資源的重要性。
2、許多人沒有意識到節約資源的重要性,浪費現象隨處可見。在我們校園中浪費的現象也大量存在,你看到了嗎?
3、說說在我們校園你曾經都看到哪些浪費現象?(水、電、糧食、學習用品)
(二)成立調查小組。
成立對水、電、學習用品、糧食浪費現象的調查小組。另外,可再設一個綜合組,對校園里浪費現象作綜合的問卷調查、采訪等,活動時要分工明確。
(三)制定活動方案,提出要求。
活動要求:
1、對于觀察到的浪費現象可采用文字、拍攝照片、錄像的方式記錄下來,還可用采訪、問卷調查等手段進行調查。
2、教師對學生進行實地調查時的安全教育。
3、提出采訪時的要求
第二階段(實踐活動階段):
學生分組行動,用文字、采訪、拍照、錄像等方法記錄校園內的浪費現象。
第三階段:階段性指導:
1、了解4個課題小組的課題目標、研究步驟等,對他們階段調查的成果進行摸底,了解他們的調查材料,指導他們對材料進行整合。
2、預測課堂環節以及在匯報過程中可能生成的新問題,精心設計好導語等,力求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展開討論,學到有效的知識。
3、預測他們可能提出的在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以便對他們進行有效的指導。
第四階段(成果展示):
(一)情境導入。
(二)匯報交流。
1、在小組匯報時,老師有個小小的請求,出示溫馨提示:
(1)在匯報時內容要簡明、語言要清楚流利,所有的同學都要爭做“文明的小聽眾”,認真傾聽,然后想一想,從他的匯報中你學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建議
(2)同一研究小組的小朋友如果對你們組的.研究成果有補充的,敬請發言。
2、各組匯報交流。
3、教師小結:從剛才四個調查研究小組的匯報中,我們聽到了一串串的數字,又看到了一幕幕令人震驚的畫面。我們感受到了校園里浪費現象的普遍性。作為你們,親自體驗了這個過程,你們的心情是怎樣的?此時此刻,你們最想對大家說什么?(行動起來,拒絕浪費)
4、行動起來,拒絕浪費。
身為學校的小主人,面對校園中的種種浪費現象,我們真的不能坐視不理。那么我們有什么好辦法能讓大家都有節約意識,行動上杜絕浪費呢?現在我們各小組也已經想出了拒絕浪費的招兒,請看看他們的匯報吧!
各小組匯報:
(1)制作節約小書簽。
(2)有關節水、節電、節約糧食的漫畫。
(3)節約小報,在學校宣傳窗里加以展出。
(4)征集節約金點子。
(5)發倡議書(倡議每組派幾個代表在倡議書上簽名)。
5、教師總結。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5
一、活動背景:
中秋節是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遺產,它以獨特的血親團圓為基礎,將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融合于團圓文化之中,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中秋是大團圓的節日,和諧、團圓,是中秋文化永恒不變的主題,“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是中華民族渴望團結、和諧、統一等心理訴求的最直接的見證。因此,挖掘中秋文化的內涵,發揚中秋節日中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發炎黃子孫的民族熱情和愛國情感,對于推進民族團結、祖國統一,無疑都會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秋節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個源遠流長的傳統節日,在其形成和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祈求和諧、團圓等永恒不變的民族主旋律。本次活動從中秋節的美麗傳說,各地習俗、詩詞朗誦、中秋賞月等方面展開研究活動,讓學生從中感受中秋的文化內涵,促使學生在活動中探究、體驗、實踐,多角度了解中秋文化,知道中秋節不是一般假日,它是民族文化情感的凝聚與價值觀念的體現,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它的文化價值與意義,并主動進行傳承與建設。
二、活動目標:
⒈通過通過對中秋節的研究,使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傳統的中秋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了解并掌握中秋節的有關知識;感受幸福美好的生活,增強熱愛祖國、熱愛家長的情感;在活動中獲得參與的積極體驗和豐富體驗。
⒉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走進社會,初步學會走向社會,感受生活,培養大膽探索和勇于實踐的精神,培養學生觀察、研究、實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學會思考、合作、探索。
⒊學生在小組合作研究中提高觀察、動手、創新能力,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到實踐的快樂。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三、活動準備
學生準備: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特長,分組收集與中秋節相關的文化。
(1)中秋節的美麗傳說(網上查詢,向家長了解)
(2)中秋話月餅(網上收集,上街調查,向家長了解)
(3)中秋詩詞(在書籍報紙中查找,到有關網上查詢,詩詞朗誦會)
(4)各地習俗(網上收集,向家長了解,詢問老人)
(5)中秋賞月(和家人團圓賞月)
(6)中秋節與民族文化(網上查詢,向家長了解)
(7)準備時間:兩個星期左右
(8)展示形式:幻燈片、詩詞朗誦會、集體匯報、手抄報等
老師準備:活動指導,教給方法
(1)為了讓同學們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在明確各小組的調查要求的基礎上,尊重學生自己的意見,幫助其修改調查方案,讓學生知道綜合性學習制訂計劃或調查方案的重要性。并對學生的調查實踐進行有重點指導,適時地教給學生方法幫助學生完成活動任務。
(2)學生進入調查研究一周左右后,要求各小組提交自己的活動匯報形式或個人活動感想,然后由班長根據匯報形式編排成一個活動匯報節目單,開展中秋節的課題探究。
四、活動過程
⒈中秋節的美麗傳說
通過查找資料和上網搜索等方式,搜集有關傳說,了解中秋節的由來,探究它們的內涵,選擇幻燈片和手抄報等形式,展示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中秋傳說: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玉兔搗藥、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2.中秋話月餅
中秋吃月餅的來歷: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征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愿望。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于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后來,朱元璋終于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雖然其后清朝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征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
自制精美的賀卡,寫上一句祝福的話語,送給小伙伴。
⒊中秋詩詞
中秋,是一個美好的節日,是一個容易引起人們思念之情的節日,是一個意寓團圓的節日,所以中秋節的詩詞,歌曲,對聯更是豐富多彩。各小組展示搜集的中秋詩詞,進行是個朗誦會。
4.各地習俗
賞月,拜月,玩花燈,舞火龍,部分少數民族的祭月拜月習俗。
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大家都知道吃月餅的習俗,除了吃月餅,許多地方都會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及生活習俗吃一些土特產和時令水果。比如廣東人過中秋,在吃月餅的同時,還有吃芋頭、菱角、田螺和柚子的傳統習俗,雖然這些傳統食品吃的含義不同,但都有祈福求神保佑、辟邪消災的意思。
有的.地方中秋節吃菱角,據說能讓孩子長得聰明伶利。菱角的大多數吃法是將菱角用清水煮熟,然后剝殼當零食吃;也可以將剝了殼的菱角加米煮成咸味的白稀粥,在吃了甜膩的月餅后,喝上一碗菱角粥,胃中的油膩當場去除不少。
中秋吃蕃薯、芋頭,這兩種根塊作物,其形碩大而圓,象征豐收與完滿之意。而親友之間饋贈月餅,同樣也是象征完滿、團圓之意。
⒌中秋賞月
月亮在中秋節里始終扮演著一個獨特的角色,月圓時人們也會盼望親人團圓,全家圍坐在一起吃月餅賞月。
傳統的中秋節為團圓節,所以古詩有“每逢佳節倍思親,遍插茱萸少一人”等詩句,也就是到了中秋節,大家更盼望團圓。如果家中有人在海外或外地能來家團聚,就增加思念之情,這是中國以家庭為社會組成單位所具有的特點,而中秋節也就是這一特點的集中表現。
⒍中秋節與民族文化
中秋節是大團圓的節日,古時遠方的游子一定要趕回家,與家人團圓。蘇東坡在《水調歌頭》一詞中的祝愿:“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成了千百年來人們對團圓的企盼。隨著歷史的變遷,中秋節又賦予了民族大團結、祖國統一的思想內涵。如今臺灣的許多詩人、作家都以中秋節的“月亮”為題材,表達鄉思、鄉戀之情。
對于當代中國來說,民族傳統節日是亟待搶救保護的文化遺產。中秋節是在長期的民族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它是民族文化傳統傳承的重要載體,是
凝聚社會群體的重要力量。中秋節因其特有的歷史文化內涵,在當代社會有著特定的意義和文化作用。
中秋節蘊含著深厚的“貴和尚中”、團結統一的愛國主義精神。中秋節是數千年來的民族優秀文化的載體,它所體現的民族文化精神對于形成團結互助、融洽相處的人際關系和平等友愛、溫馨和諧的社會環境,對于推進祖國統一和民族振興,對于不斷發展壯大中華文化、維護國家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起著粘合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五、活動成果的交流與總結
同學們交流:
史歌:這次實踐活動,各個小組都做得不錯,我最喜歡詩詞朗誦會,同學們朗誦都很有感情,意思也解釋得不錯,楊帆:我最欣賞中秋美麗的傳說這一組,他們做的幻燈片很精美,講故事的同學講得娓娓動聽,引人入勝,配上動人的音樂真讓人陶醉。
高怡航:我們這組的手抄報做得挺好看的,這是我們整組同學的心血,看到大家那張羨慕的眼神,我們全組同學的心里比吃了蜜還甜。
韓麗:這個實踐活動還使我們知道了更多關于“中秋”的知識:傳說、習俗、詩詞及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月亮。我上網搜到了大量的關于月亮的圖片和文字,知道了很多關于中秋節的知識,而且還把它介紹給全班同學,讓大家都知道,我很開心!
這次綜合實踐活動,我們不僅收獲了知識,更收獲了快樂!
六、活動評析
同學們,今天我們各小組出色地完成了成果匯報。這次活動,我們不僅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了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而且鍛煉了我們的各項能力,加強了同學們之間團結合作的精神。大家在活動中學到了很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提高了自己的綜合能力。具體總結如下:
第一,活動提高了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你們的潛力是無窮的。大家在活動中分工合作,在小組這個學習共同體中學會與人相處,發展協作能力、體驗共同進步,增進了合作意識。
第二,學以致用,希望同學們以后能把這種主動探究精神帶到各科學習中。綜合實踐活動讓大家從日常生活中選取探究主題,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培養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后學習中也要有這種精神。
第三,活動增強了同學們的自信心。綜合實踐活動開放的教學方式,為大家搭建了發現自我、展現自我、實現自我的舞臺,每個同學都能在實踐中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通過親身參與與體驗,大家在實踐中得到了很多收獲,并逐步發現了自己的潛能,從中獲得了自信。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綜合實踐的活動方案04-27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08-17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1-16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04-03
實用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09-20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09-12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推薦】04-08
【熱門】綜合實踐活動方案04-08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薦】04-08
環保綜合實踐活動方案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