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活動方案15篇[精]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言活動方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言活動方案1
價值取向:
會自己選擇故事里的角色圖片與背景圖片,嘗試在沙池里進行故事人物的編排、放置,在移動圖片的過程中創編好聽的故事。能與同伴進行友好的合作,嘗試多種角色的故事創編,發展想象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材料設計:
1、襯衫盒兩個,里面盛滿干凈的沙子,取名“襯衫沙池”。
2、小動物、背景圖片若干,并進行塑封,再粘貼一根吸管,成為立體性、可操作、能立于沙池中的故事角色。
玩法提示:
1、先引導幼兒在腦中想一想自己所創編的故事需要什么樣的角色,再進行選擇圖片的活動。
2、幫助幼兒構思圖片在沙池中的'擺放位置,學會整體布局。
3、引導幼兒嘗試一邊移動圖片一邊講述故事,可以與同伴進行合作講述、表演。
指導要點:
1、活動剛開始可以引導幼兒根據會講的故事進行表演、操作與復述。
2、老師可以以“同伴”的身份參與幼兒的創編活動,在具體的講述、操作中給予幼兒幫助。
3、鼓勵幼兒在創編故事的過程中,加入一定的人物對話內容,使故事的情節更加豐富、生動。
語言活動方案2
活動目的:
提升小朋友配合能力,提高小朋友語言能力。
活動過程:
事先,老師問小朋友們,你們最喜歡哪個童話故事傳說,你們會講這個童話故事傳說嗎?
然后如果有非常熟知這個童話故事傳說的小朋友,則老師請小朋友給其他的小朋友講一下這個故事傳說。老師要不斷地給講故事傳說的小朋友鼓勵和贊揚。并且在故事傳說中,盡量讓其他小朋友保持安靜。
等小朋友講完故事傳說,老師就開始問其他的`小朋友,是不是已經記住這個故事傳說了。小朋友們如果說記住了,就可以開始下面的環節了。
然后老師就讓小朋友們一人一句開始講這個童話故事傳說。如果有小朋友講錯了,老師可以給予糾正。
活動獎勵:
老師要結合小朋友在講故事傳說中語言的表達能力,紀律的維持能力,以及與其他小朋友的配合等多方面綜合考慮后,給表現好的孩子們獎勵小紅花等等。
活動總結:
孩子語言能力發展還不夠,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刺激孩子有更充分的表達能力和表達欲望,更多的是讓孩子們理解,講故事傳說是一件非常有意義和開心的事情。
語言活動方案3
班級:中三班
科目:語言科學 藝術
執教人:韓文敬
一、活動名稱:《我說你來學》
二、活動目標:
進一步體驗科技產品的神奇和為生活帶來的便利,喜歡探索和操作。
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分辨聲音的能力。
了解錄音機的主要用途,知道基本的操作方法,錄音并分辨同伴的聲音。
三、活動準備:
空白磁帶一盤,錄有故事及歌曲的磁帶一盤。
雙卡錄音機、隨身聽。
四、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請幼兒演唱一段喜歡的歌曲或講一段自己喜歡的故事,教師在幼兒未察覺的情況下錄音。
基本部分:
1、教師:小朋友想聽見自己的'聲音嗎?
――播放剛才的錄音,請幼兒猜一猜是誰的聲音?由此引發幼兒的認識興趣。
2、教師播放錄音,讓幼兒欣賞自己和小朋友的演唱或講述,并分辨是誰的聲音。
3、教師幼兒共同欣賞錄音機播放的歌曲,了解錄音機的主要功能、操作方法及主要種類。(教師注意提示幼兒需要時應請家長幫助)
結束部分:在教師幫助下,請幼兒把自己最想說的一句祝福的話錄下來,送給其他小朋友。
五、活動延伸:讓幼兒在家與家長共同錄音并一起分辨聲音。
語言活動方案4
活動目標:
1、傾聽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小松鼠的基本特征,感受故事中小松鼠把尾巴當傘的有趣。
2、嘗試講述故事的主要內容,學習新詞“責怪”。
3、知道關心有困難的同伴,體驗幫助別人的愉快心情。
活動準備:
1、《小松鼠的傘》教學掛圖、教師教學資源、語言
2、 CD(盒帶),幼兒學習資源團第1~5頁。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小松鼠的圖片,了解小松鼠尾巴的用途。
師:這是什么小動物?它長的是什么樣的?它長長的大尾巴有什么用呢?二、觀察圖片,通過看看、想想、猜猜、說說了解故事內容。
1、出示圖片一,引導幼兒觀察:
師:嘩啦啦下雨啦,小松鼠想到了什么好辦法?這樣小松鼠的身體就淋不到了,小松鼠好高興啊。二、出示教學掛圖三,請幼兒猜想故事的第二部分。
1、請幼兒猜想為什么小松鼠會渾身濕透?
2、引導幼兒嘗試講故事的第二部分內容。
三、教師結合掛圖四、五,請幼兒猜想故事的第四、五部分。
1、請幼兒猜想為什么松鼠媽媽會生氣?剛才媽媽還很生氣,現在為什么笑了?百靈鳥可能說了什么?媽媽知道小松鼠幫助了有困難的小鳥還會責怪小松鼠嗎?會怎樣表揚小松鼠?
2、啟發幼兒觀察松鼠媽媽的神情,理解新詞“責怪”(批評、埋怨的意思)。
3、引導幼兒講述第四、五部分的內容,知道在同伴遇到困難時,應該想辦法幫助他。
討論:如果下雨時你的朋友沒有帶傘,你會怎樣幫助他?(找一個能避雨的地方躲一會兒,和他共用一把傘,打電話讓爸爸媽媽接等等)
四、閱讀幼兒學習資源4第1—5頁,完整講述一遍故事。
1、這是一只什么樣的小松鼠?你喜歡這樣的小松鼠嗎?
2、你愿意做像松鼠一樣幫助別人的好孩子嗎?
3、如果你的小伙伴遇到困難了,你會怎么做?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幼兒幫助有困難的同伴,也可要求幼兒幫助家人做一件事。附故事:小松鼠的傘尾巴是小松鼠的傘。
你看見過雨天的松鼠嗎?他們把蓬松的大尾巴豎起來遮在自已頭上和身上,像雨傘一樣。等雨過去了,把尾巴上的雨水見一甩就沒事了。可是,今天小松鼠回來的`時候,從頭到腳淋個精濕,水珠兒還順著他的耳朵和鼻子尖往下滴答呢!松鼠媽媽可生氣了。她想:小松鼠準是把自己尾巴的用途忘記了。她大聲責怪他說:“你真是一只笨極了的小松鼠!”“不!他是一只好極了的松鼠!”松鼠媽媽突然聽見窗外有說話聲,抬頭一看,原來是只小百靈鳥。百靈鳥用他那好聽的聲音說:“我生病了,小松鼠哥哥就用他的大尾巴為我遮雨,我沒淋濕,他全淋濕了。
松鼠媽媽這才知道,她的小松鼠是一只又聰明又善良的小松鼠。
語言活動方案5
一、活動目標
(一)認知目標
1。通過觀察使幼兒知道帽子的形狀、大小、顏色等外部特征。
2。使幼兒知道帽子是由不同材料做成的,它們有不同的用途。
3。豐富幼兒的想像,鍛煉其創造性思維能力。
(二)情感目標鼓勵幼兒大膽設計新穎獨特的帽子,培養創新精神。
二、活動準備
(一)物質準備
1。讓幼兒戴一頂帽子來園。
2。教師準備一些帽子:太陽帽、草帽、游泳帽、安全帽、軍帽、鋼盔、護士帽、醫生帽等。
(二)環境準備
把準備好的帽子圖片掛出來,提出問題:這是什么帽?它有什么作用?
(三)知識經驗準備
能認出不同的帽子,了解它們的作用。
三、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帽子的特征,啟發幼兒說出帽子的顏色、形狀等特征、式樣、制作材料等。(如有厚厚的、軟軟的,有的是紅色的、白色的、藍色的.、綠色的……)
2。引導幼兒觀察,討論帽子的制作材料和用途,向幼兒介紹太陽帽、安全帽、草帽、鋼盔等,它們是用窗紗、塑料、草、鋼等材料制成的。
3。讓幼兒自己想像并說說想制作一種什么樣的新帽子,想用它來干什么,培養創新精神。
四、各領域滲透
藝術:將自己喜歡的帽子畫出來,用報紙折帽子。
五、生活中滲透
引導幼兒認識一些特種帽子。
六、環境中滲透
設置一個帽子展覽會。
七、家庭中滲透
讓家長配合收集各種帽子。
八、活動評價。
語言活動方案6
活動目標:
1、能用完整的語句描述春天美麗的景色。
2、嘗試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兒歌內容。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
1、出示教育掛圖《春天真美》,引導幼兒觀察。
2、鼓勵幼兒用簡單的句子描述春天美麗的`景色。
二、聆聽兒歌。
1、播放兒歌《春風吹》,讓幼兒聽1~2遍。
2、啟發幼兒配合響板的節奏,跟著教師一起朗誦兒歌《春風吹》。
三、說說兒歌。
1、引導幼兒說一說兒歌中說了些什么。
2、啟發幼兒談一談那些句子描寫了春天美麗的景色。
3、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興趣,改編或創編有關春天的兒歌,并與同伴交流分享。
四、繪畫兒歌。
1、鼓勵幼兒為兒歌《春風吹》或自己創編的一首兒歌畫一幅畫。
2、引導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繪畫作品。
語言活動方案7
背景分析:
《有趣的檢查》是主題《從頭到腳》的第一個活動,帶領幼兒走進探索身體奧秘的殿堂,幫助幼兒了解人的身體、某些健康體征,以及體檢的部位與方式,科學性很強,整個活動融入到故事小貓跟媽媽去醫院檢查身體的情境中。作為主題的導入活動,可以注重對故事中描繪的語言情境加以挖掘,感受體檢的有趣,逐步引領幼兒進入探索自己的身體奧秘的情境,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身體,以及體檢的部位與方式,逐步提升自我認識的水平。
本活動的活動目標是:學習用完整的語言講述小貓檢查身體的情節;了解常規體檢的部位及方法,初步了解人體的某些健康體征。
活動實錄與評析:
一、談話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你去過醫院嗎?為什么去醫院?
幼:去過,因為生病感冒了,要去打針,掛鹽水。
幼:去看望病人。
師:生病或者受傷的時候,我們都要到醫院讓醫生治病。
貓媽媽帶小貓也去醫院,不過它們是去檢查身體的,你想知道醫生給小貓檢查了些什么?是怎么檢查的?小貓在檢查身體的時候都碰到了哪些有趣的事嗎?我們一邊看圖一邊說。
分析:談話引發幼兒回憶已有的生活經驗,導入活動,設問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閱讀畫面,引導了解常規體檢的部位及方法。
(一)引導幼兒觀察畫面,略讀故事第一部分(第1——第6小節)。
師:你看到了什么?
幼:我看到了貓媽媽、兔媽媽、青蛙媽媽、熊媽媽帶著他們的孩子在醫院門口。
幼:我看見小兔子的頭上有個水桶。
幼:我看見青蛙的頭包了起來。
分析:第一部分與故事重點檢查身體聯系不是很密切,因此略讀。讓幼兒自己表達自己所看到的,進行講述。
(二)引導幼兒仔細閱讀畫面,重點了解體檢的部位及方法,學習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第7——第27小節)。
師:你看到大象醫生給小貓都做了哪些檢查?檢查了身體的哪些部位?幼兒與同伴先討論再回答。
幼:稱體重、量身高
幼:聽心跳、查視力、測聽力
幼:查喉嚨、眼睛、耳朵
幼:查腿腳
師:為什么小貓覺得這是一次有趣的檢查?
幼:因為摸肚子的時候癢癢的,像是撓癢癢一樣。
幼:敲膝蓋的時候,膝蓋還會往上跳起來,很滑稽。
2、分別針對每項檢查進行提問:
師:大象醫生先給小貓檢查什么?
幼:身高、體重
師:大象醫生是怎么檢查心跳的?小貓為什么會覺得很驚奇?
幼:拿了一個聽診器,放在小貓的胸口,聽聲音。
幼:小貓用聽診器聽自己身體里的聲音,咚咚咚的,像是有一面鼓在敲。
師:大象醫生又是怎么給小貓檢查視力和聽力的?
幼:讓小貓看視力表。
幼:象醫生站在小貓的身后輕輕的說話。
師:怎樣的情況說明耳朵、眼睛和喉嚨才是健康的?醫生是用什么來檢查的?
幼:耳朵里很干凈,眼睛不紅,喉嚨里也沒長什么東西。
幼:象醫生拿了一個小電筒來照。
師:醫生為什么要摁小貓的肚子?小貓為什么會笑起來?如果肚子有病,醫生摁下去會覺得怎么樣?
幼:看看小貓的肚子里有沒有蟲子。
幼:覺得癢癢的,所以覺得很好笑。
幼:如果肚子里有病,摸起來會很硬,而且有東西會動。
師:醫生又是怎么檢查小貓的腿腳的?如果小貓的腳彈不起來,他的腳怎么樣了?
幼:象醫生拿了一個小錘子,來敲小貓的膝蓋。
幼:如果彈不起來,就說明小貓的膝蓋有病。
3、教師講述故事第二部分。
師:除了剛才我們在書上看到的一些檢查還做了什么?
幼:撓腳底。
師:人的腳底有很多神經,一撓就癢。如果不癢說明什么?
幼:那說明小貓的腳有問題。
師:你覺得這個檢查有趣嗎?為什么?
幼:有趣,因為都覺得很好笑,很有意思。
分析:采用總-分-總的形式,先引導幼兒回顧閱讀的內容,歸納出身體檢查的項目,再引導幼兒詳讀各項檢查的具體內容等,發展幼兒的觀察、歸納理解的能力,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完整地講述小貓檢查身體的情節。
(三)了解人體的`某些健康體征。
師:聽了故事,你覺得身體健康的人是怎么樣的?
幼:身體健康的人有力氣,少生病。
幼:臉色紅潤、皮膚好。
分析:引導幼兒對已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鞏固幼兒對身體健康體征的認識。
三、游戲:我也來當醫生。
1、請幾名幼兒嘗試用聽診器聽聽同伴的心跳,感受心跳的聲音。用橡皮錘額鏡等為同伴檢查身體。
2、將醫用器械放在活動室內供幼兒游戲使用(培養幼兒有序地合作游戲的良好習慣)。
分析:通過日常生活中的游戲,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索身體奧秘的興趣。
活動反思與總評:
在“從頭到腳”的主題中我們目標是幫助他們了解身體,逐步提升自我認識的水平。我在主題第一活動安排了《有趣的檢查》,通過這一活動,會讓幼兒覺得體檢既神秘又有趣,利用幼兒這一心理特點,引導幼兒了解人的身體以及體檢的部位與方式。
這次活動內容的選擇是適合我們大班幼兒現有水平的,活動內容對他們來說有一定的挑戰性。通過這次活動,讓幼兒覺得體檢既神秘又有趣,他們了解用聽診器可以聽到心跳的聲音、用電筒可以觀察喉嚨、耳朵、眼睛。更有趣的是小錘敲一敲膝蓋,腳就會彈起來。腳板底還有很多的神經。他們開始關注自己身體,他們了解體檢的部位及其方法。
開展的活動內容是依據《綱要》,圍繞學期目標而進行的。但活動中,如:第二個環節中貓媽媽帶貓寶寶去醫院體檢。這是故事的重點孩子在學習中了解了我們身體各部位的檢查方法。整個活動過程以游戲為主要形式,整個過程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師幼交融互動。整個活動教師與幼兒協調著、合作著,并在有組織、有規范、有秩序中完成。結束部分組織了游戲:我也來當醫生。
整個活動堅持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幼兒創設寬敞自由活動的環境,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做到師幼交融,讓幼兒步步行進,逐漸成長為身心健康的個體。
無論孩子的年齡有多大,認識水平有多少,都不是問題,只要主題是來自于生活,只是貼近他們的生活,活動的開展必然會受到關注。而且主題的確立,在于老師平時對孩子的交談,喜好關注,及時抓住他們所關心的熱點,是大部分幼兒感興趣。興趣是所有活動的動機,我們應關注,尊重,并追隨孩子的興趣,不斷創造、探索,感知的平臺,不斷拓展他們的經驗和視野。這個活動幼兒非常感興趣,比較好的完成了目標所交代的任務。
幼兒對于自己的身體,一直充滿認識的興趣。我們教師需要做的僅僅是創造必要的學習情境幫助他們了解身體,逐步提升自我認識的水平。通過這一活動,會讓幼兒體檢既神秘又有趣的人體部位的不同作用,引導幼兒了解人的身體以及體檢的部位與方式,針對這次教育活動的教學目標,根據幼兒對身體的認識了解情況,整個活動過程以游戲為主要形式,讓引導扮演醫生的角色,通過充當這一角色,來更好的了解身體個部位的健康體征。
活動以堅持幼兒為主體,教師為幼兒創設寬敞自由活動的環境,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做到師幼交融,讓幼兒步步行進,逐漸成長為身心健康的個體。
語言活動方案8
一、材料提供
(一).以色塊或線條重疊的畫面多幅(畫中是幼兒熟知的各種物體).
(二).體現各種物體外輪廓的透明膠片.
(三).將薄型塑料墊板剪成各種物體外形,便于幼兒沿外輪廓印畫。
二、操作層次建議
(一)幼兒自由拿取重疊畫,感知畫面和以往的不同,試著將重疊在一起的物體一樣樣講清楚。并在畫的右下角標上代表物體數量的數字標記。
(二)有興趣地選擇膠片,嘗試將膠片重疊,形成一幅新的重疊畫,加深對重疊畫面的`感知。并有興趣地看看講講猜猜(如:重疊畫,真有趣,一樣一樣疊起來請你猜一猜)。
選擇不同外形的墊板進行重疊印畫,自制重疊畫。同時數人一組有興趣地進行畫畫、猜猜、講講。
三、提示
觀察重點:
a.幼兒是否能細致觀察,分辨出重疊畫中所有的物體。
b.幼兒是否能將膠片重疊,使物體輪廓重疊,形成一幅新的畫謎。
建議:
a.可提供具有層次性的多幅畫謎,讓幼兒有選擇余地。
b.可引導幼兒將猜謎的話編成幾句短小的順口溜,利于同伴間的互猜、互講。
語言活動方案9
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對于我們來說是十分艱巨的任務。如何發展和提高兒童的語言能力,采取什么樣有效可行的策略來進行幼兒園語言教育是我們幼教工作者應該深思的問題。在這之前我們必須得了解兒童語言發展的特點:
1、學前兒童期是語音可塑性最大的時期。心理學研究發現,4歲以上的兒童一般能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語音。語音進步最明顯
2、幼兒語法結構的發展有以下趨勢:
(1)從簡單句到復合句
(2)從陳述句到多種形式的句子
(3)從無修飾句到修飾句。從不完整句到完整句。開始出現轉折復合句,能夠獨立地講故事或各種事情,進入成人句階段。
3、語法特點:(1)初步掌握基本的四種語調(2)未能掌握語調中的斷和連、快和慢、輕和重。
4、2歲到五歲半的幼兒,不論作為其他人交談時的旁觀者或在自身實際參加的三人交談中,都是對“我”的理解較好,“你”次之,“他”最差。特別當其自身作為交談中的第三者時,對別人所談的“你”和“他”,即使是5歲半左右的幼兒,也不能很好理解,這時往往把別人說的“你”理解為指他自己,而把“他”理解為另一個人。
5、5歲是兒童語言表達能力明顯提高的關鍵時期。這時候,他們聽和說的能力已經可以應付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同時,他們的閱讀圖書和分析圖畫的能力也顯著增強,他們開始喜歡和小朋友或者家長一起閱讀,甚至連猜帶蒙地念書中的文字。這時閱讀成了他們最大的興趣。研究孩子語言發展并提出相應的指導方法,有利于孩子的成長。研究結果表明,影響兒童語言獲得因素有:學習模仿在語言獲得中有一定作用;認知發展是語言發展基礎;兒童情緒態度對語言獲得有影響;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尤其是與他人的語言交際是語言獲得的主要條件等等。幼兒的語言發展跟自身的生理發育有必然的聯系的,我們不能違背自然規律,在幼兒語言教育方面,我們只能遵循規律,采取一些可行有效的策略。
一、為兒童創設一個適合語言發展的環境
“狼孩”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初期離開了特定的環境,一切后天學習都是枉然。若是兒童在學前期養成不良的語言習慣,后期改正是相當有難度的。因此,為兒童創設一個開放愉快的語言環境,促使他們敢說、想說、喜歡說、愿意說,有機會說,有計劃有準備的開展語言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課堂
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可以讓兒童引發學習興趣,更加集中于課堂學習。在學前期,兒童的課堂教育是有限的,教師要把復雜繁多的教育內容簡單化、形象化,用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樣讓兒童的注意力集中,這個時期可以對兒童進行規范語言習慣的教育。而在后期,則可以創造出適當的情景讓兒童提高注意力,用多種方式來進行語言教育,比如用幼兒喜愛的角色表演、詩歌朗誦、看圖說話等等。孩子語言的發展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需要教師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指導和啟發。比如學習兒歌,教師要以抒情的語調去朗誦,使孩子在欣賞的過程中得到一種享受,同事渴望去學會這首兒歌。進而慢慢地能用感情朗誦。講故事也是如此,教師要有感情地把故事內容展現在孩子的面前,力求達到身臨其境的感受。要想達到那種效果有一定難度,有時我們可以借助錄音機,電腦等媒介來幫助增強氛圍。這樣,孩子既想聽,又愿意聽,還會模仿。相反,枯燥的講述對幾歲的孩子來說是很難接受的。真正有效的學校是一種心智的活動,通過多種感官來親身體會,可以進一步促進兒童的智力開發以及對這個五彩世界有更為生動細膩的感觸,能將靜態客觀的知識靈活化,從而產生新的思維和構想。兒童的語言學習,同樣運用到多種感官,如聽、說、看、畫、跳等。
我會經常在課間給孩子放一些錄音兒童故事。孩子對故事十分感興趣,每次都聽得十分認真,有點故事重復播放兩三次,孩子就會跟著錄音復述出來。這是一種對孩子的語言訓練非常輕松有效的方式。在復述故事的過程中,兒童不僅可以糾正自己一些不準確的發音,不規范的用詞,同時也可以輕松學會一些較難的詞匯。而在午休前播放一段動畫片也是同樣的道理,兒童看動畫片可以輕松進行語言知識的獲取,特別是詞匯的積累。
在課堂上,兒童通過老師與老師,老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的對話在潛移默化中學到相關的語言習慣,從而規范自己的言行。兒童回答問題,不僅僅是鍛煉了他們的思維能力,也訓練了他們的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上為幼兒創造更多回答問題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回答錯的給以鼓勵和引導,回答對的則可以進行深一步的啟發探討。為了克服孩子們在眾人面前不敢說,不敢表達的心理,我會經常給孩子提供“大聲說出來”的機會,就是讓每個孩子走到前面,無論是說、學 ,還是唱、跳,都會受到老師的一個小禮物和同伴的掌聲。孩子因此 可以克服膽怯的心理,語言表達能力就會不斷提高。這也是激勵孩子促進孩子語言表達的一個方法。
2、游戲活動
福祿貝爾曾經說過,游戲是兒童發展最好的方式。因為它是內在本質的自發表現,是內在本質處于其本身的'必要性和需要的外向表現,“游戲”一詞本身就說明了這一點。因此,在游戲中兒童是最輕松愉快的。你可以發現,游戲中兒童的語言是多樣的、神奇的、充滿幻想的,因為游戲本身的自主性與創造性讓兒童的語言得到極大的提高。我曾經遇到一個又輕微自閉的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開口說話,問他什么也不回答。但在游戲中與他交流就變得格外容易,他會主動向我笑,甚至他會主動拉住我向你介紹他在玩什么游戲或是問我他不明白的地方。同時,他與其他的孩子的交流溝通也在游戲的過程中變得十分輕松愉快。
如果說在課堂上兒童更多的是進行詞匯的累積,那么在游戲中,則是實踐運用的時候。許多在課堂中學到的詞匯并不是經常使用,而在游戲中,孩子會隨著情景的變換說出不同的語言。為孩子創造一個開放的游戲空間,則是為孩子愿意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創造了條件。在娃娃家的游戲活動中,與人交往是關鍵,社交可以極大的鍛煉孩子的語言能力。孩子在游戲過程中會隨著自己的意愿與其他兒童交流。比如打電話,大部分孩子已經知道該怎么打電話和接電話,在游戲中也可以一本正經的與人交流,教師只需要在旁靜靜看護,有必要時給予一些簡單的提示,比如打接電話時的禮貌用語。
游戲時的氛圍是十分重要的,輕松愉快的環境更適合兒童游戲。教師在游戲中起到的只是創設游戲環境兼看護作用,在游戲方向不對或者發生突發狀況時以同伴者或者指導者的身份適當的引導游戲的進行,而不能過多的介入孩子的游戲。
3、家園合作
家園合作即家庭、幼兒園的合作教育,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孩子的語言發展并不是短時期內就能夠學習得很好的,而是要分階段按照孩子的個體差異進行教學。比如有的孩子生活經驗豐富,他的表達能力強,表述起來也要輕松流暢一些。對這些孩子我們要進一步培養。而相反,有的孩子缺乏社會經驗,不經常與人交往,運用語言的機會也少,表達某件事情時常會表現出一種內心空虛的情緒,有的還會膽怯,講話語無倫次,甚至無話可說。針對這樣的孩子,教師和家長要及時溝通。
在幼兒園里,要培養孩子一種積極的態度,要和小伙伴多多交流,培養團結互助的精神。教師也要經常帶他們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父母也要為孩子創造條件,讓他們多與同伴交往,并懂得一些禮貌用于。有時間的時候經常帶孩子去公園,超市,游樂場等公共場所,這也是給孩子提供了一個語言交流的平臺。孩子對生活充滿了新鮮感和好奇心,并伴有強烈的表達愿望。對于孩子來說,生活即學習,學習即生活,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史提高孩子語言發展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言教學的寶貴資源。因此,在教學中結合生活,讓幼兒經常說說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和感興趣的事情,比如動畫片就是孩子最感興趣的話題,提到《貓和老鼠》、《西游記》、《喜羊羊與灰太狼》、《奧特曼》等動畫片時,孩子們的情緒就格外高漲,誰都想說,誰都能說幾句,教師要善于捕捉這樣的教育話題,適時滲透,有意識的加以引導,在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中培養 說話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
兒童呆得最多的地方除了幼兒園就是家,因此家庭教育十分重要。著名的陳鶴琴先生就說過“環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家長應該為孩子樹立起正面積極的形象,因為孩子的一舉一動都受家長的影響。在家庭語言教育中,家長應該豐富孩子的日常生活知識,增進孩子的生活經驗,讓孩子在生活中自然正確的使用語言,多帶兒童進行室外活動,經常旅游踏青,讓孩子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放松心情;支持孩子的探索,鼓勵孩子提出問題,不無視孩子的問題;創造愉悅民主的家庭環境,不苛責孩子豐富奇妙的想象,凡事讓孩子多動手動腦;給孩子單獨的空間 ,不過于干涉,為孩子創造屬于自己的閱讀天地,訓練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閱讀興趣。
僅靠家長單方面的教育是不行的,僅靠老師教育也是不行的,所以就需要我們老師和家長形成教學聯系,家園共育。老師要與家長保持聯系 ,密切關注孩子的發展動向,對孩子的語言發展進行階段的訓練。而家長也應該每天向老師了解孩子在園情況,參與孩子的學校教育,回家進行適當的鞏固。孩子的語言教育是復制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二、根據兒童發展情況有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一詞出于《論語?為政》子游問孝、子夏問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頤曰:“子游能養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遂有“因材施教”的這一成語。其中“因”是根據的意思,“材”比喻人,“施”指的是實施、進行,“教”指的是教育、教誨。意思是針對學習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體情況施行不同的教育。因材施教這一教學原則,就是要承認學生個體差異,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在教育中既要把握學生整體性特征,又要顧及學生個性化特點。
每個兒童在生長階段的發育狀況都是不同的,有的兒童接受新知識較快,發展迅速,而有點兒童接受能力相對較弱,不能較快的掌握老師的知識,我們老師就需要因材施教,不能對所有的兒童都采取一樣的教學方法。兒童的語言發展是階段性的,每個兒童自身的情況也有區別,有的兒童語言發展較快,有的兒童語言發展較慢,我們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一視同仁,在兒童語言發展的過程中應抓住各個兒童發展的關鍵期。我們不能要求兒童接受不在他們理解范圍的知識,也不能教給他們過于簡單的知識。抓住關鍵期,在適當的時候教適合的內容,有利于兒童最大程度發揮他們的潛能,教學應順應規律,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孩子的個性特征非常明顯,有的孩子活潑開朗,有的孩子內向沉靜,在針對不同性格的孩子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內向學生的特點是平時很少講話,膽子小,既便受了委屈也會憋在心里,并且會反復地想。針對這些學生一定要細心做工作時,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多給予表揚與鼓勵。關注他們的意見,與他們多交流,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這些學生身上往往蘊藏著很大的爆發力,只要正確引導,就會收到好的效果。外向活潑的學生的特點是性格開朗、思維活躍,喜歡和別人討論問題。但反而因此會影響其它同學的學習。在日常教育中,要注意提醒他們,針對具體情況作好教育工作,對他們的行為要多評價。并利用接觸他們的機會拓寬他們的知識面。使其在活潑發展的同時又能取得進步,在交流的過程中還要著重培養他們為班級多做工作,為集體活動多做貢獻。平時如果我們不重視對這些學生的提醒和引導,時間長了,再去教育他們就非常難了。倔強的學生的特點是不承認錯誤。犯了錯誤之后,面對批評往往會頂嘴。因此,教育他們一定要抓“現行”,抓住他們犯錯誤的瞬間,讓他們沒有理由反駁。趁機對其進行教育,要以理說服。如果在教育過程中話語過多,就容易被他們抓住“破綻”,跟你頂嘴,這樣的教育效果往往會功虧一簣。調皮搗蛋這一類學生的特點大都性格活潑、外向,往往是大錯沒有,小錯不斷。主要原因是由于沒有良好的個人的習慣,做事情容易沖動,遇到問題不動腦思考,才會經常會鬧出一些不大不小的問題。我們對這類學生教育時要嚴肅批評,耐心說服。平時要嚴格要求,幫助他培養良好的個人習慣。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些話都是不無道理的。在我們當今的教育形勢下,素質教育也在慢慢改善專抓語、數、外等學科的現象,也在努力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發展孩子特長。但是這樣的情況還沒有完全改善,主要是家長的觀念還沒有完全轉換,還一味地覺得死讀書才是硬道理。介于這種情況,教育部門還要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多宣傳先進的教育理念。
三、讓孩子多參與社會實踐
首先孩子的語言發展跟接觸的人事物都有非常緊密的聯系。幾年的幼教工作中,我在農村幼兒園呆過,也在城市幼兒園呆過,我發現城里的孩子的語言發展與農村的孩子語言發展作比較,有如下的區別:
1、城里的孩子語言發展比農村的孩子語言發展稍快;
2、城里孩子的語言表達比農村孩子的語言表達更清晰;
3、城里孩子的語言比農村孩子的語言更豐富;
4、城里孩子的普通話比農村孩子的普通話標準。這些種種差別與孩子自身生理發育有關,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關,更重要的是與孩子接觸的事物有關。
城里的父母思想觀念相對先進,他們會常常抽空帶孩子接觸外面的世界,給孩子的語言發展提供了很多機會,比如周末去游樂場,假期帶孩子外出旅游,在玩的過程中、與家長和同伴的交流中、與陌生人的交流中不知不覺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而農村的家長不太注重這方面對孩子的培養,他們很少有機會帶孩子接觸新鮮的事物,這樣孩子的見識相對較少,了解到的事物較少,自然在語言表達方面較弱于城里的孩子。
所以,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請讓孩子更多的接觸社會,也是給孩子提供一個語言發展的機會。其次,發展語言的過程中要講求方法,盡量讓孩子嘗試說說身邊的事情或者比較了解的事情。在促進兒童的語言發展方面,我進行了許多嘗試。比如讓他們復述一個簡單的故事,孩子總是不知從何說起,幫助他起了個頭讓他繼續,他也不能連貫的說出故事的情節。又一次周一的早晨,我讓孩子把周末在家的活動講給小朋友們聽,鼓勵孩子按照先后順序說出做了些什么,是怎么做的。因為是還在自己做過的事情,孩子格外感興趣,而且把事情的先后順序說的比較清楚,而且下面的小朋友也聽得很認真。上課時間畢竟有限,有的孩子沒有時間講他的故事,他甚至會下課后或者抽空把他的故事講一遍給我聽,可見,訓練語言一定要從孩子身邊的事情說起。根據這次經驗,我每周會請班上的小朋友把身邊發生的有趣的事情、可怕的事情、高興的事情、難過的事情等等說給大家聽聽,長期以來,孩子在語言組織和發音方面得到了強化,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大大提升。
總之,學前期是兒童語言的飛速發展時期,在學前期培養兒童正確的語言習慣,往往影響著孩子的一生。不論是老師還是家長我們都要用科學的方法對孩子的語言發展進行正確的引導,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兒童說話興趣,給孩子提供很多的機會發展語言,這樣語言語言教育對孩子來說才是一件輕松有意義的事情。我相信通過我不斷的實踐探索,一定會找到促進兒童語言教育的最有效途徑。
語言活動方案10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習兒歌《我會接球兒啦!》,理解乒乓球接球的要領。
2.能力目標:能較熟練地朗誦兒歌,并掌握乒乓球接球的要領。
3.情感態度目標:具有玩接發乒乓球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并能較熟練地朗誦兒歌,掌握乒乓球接球的要領。
[教學難點]
能夠正確掌握乒乓球接球的要領。
[教學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能正確握板,并在自主游戲中已有嘗試學習接球的初步經驗。
2。材料準備:自編兒歌以及與兒歌相關的圖片視頻,乒乓桌(幼兒桌)一張,乒乓板和乒乓球若干。
[教學過程]
一、情景感知,激發興趣
1。師:小朋友,你們還會唱《我是小小發球員》的'兒歌嗎?(幼兒回憶,誦讀兒歌一遍)
2。師:大家會唱《我是小小發球員》的兒歌,可這還不夠。要真正學會打乒乓球,還得學會接球。小朋友,你們會接球嗎?(自由發言)
3。師:大多小朋友還不會接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接球的本領。
二、出示圖片,引出兒歌
1。師:老師帶來了一些接球動作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并嘗試說說圖上的小朋友是怎么接球的。好嗎?(鼓勵幼兒完整地講述,教師給予適當的指點)
2。師(出示圖片1):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自由發言)
3。師(示誦兒歌,配以動作):你發球,我接球,乒乓板兒拿在手。(幼兒模仿)
4。師(出示圖片2):他們是怎么站的?(同上)
5。師(示誦兒歌,配以動作):雙腳分,肩要平,上身前傾下身蹲。(幼兒模仿,再兩句連誦)
6。師(出示圖片3):圖片上的小球飛過什么東西?球第幾次彈起我們就要接住它呢?(同上)
7。師:(示誦兒歌,配以動作):球來了,飛過網,彈起就要接住它。(幼兒模仿,再三句連誦)
8。師(出示圖片4):圖中的小朋友用板把球打到哪里去啦?(同上)
9。師(示誦兒歌,配以動作):用力打,要過網,落到對面你來接。(幼兒模仿,再幾句一起連誦)
10。師(小結):今天我們學會了接球的本領,它就是“球彈起,要接住,打過網,落桌上。”(幼兒重復模仿)
11。師(出示圖片,示誦兒歌,配以動作):你打來,我打去,學好本領奪勝利。(幼兒模仿,再五句連誦)
12。師:剛才我們一句句學說了接球的要領,把這些話連起來就是一首兒歌《我會接球兒啦!》。我們一邊誦唱兒歌一邊來學學接球的動作吧。
13。師幼共同完整朗誦兒歌;幼兒跟隨老師練習接球動作。
14。請幾位幼兒嘗試演示動作,其他幼兒完整朗誦兒歌。
15。教師示范接球;個別幼兒嘗試接球,教師點評,適當指導,或按照兒歌中的要領進行糾正。
三、活動延伸
1。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兒歌《我會接球兒啦》。你們會誦唱這首兒歌了嗎?(請小朋友示誦,師幼共同朗誦兒歌)
2。師:現在我們一起按照兒歌中說的要領去練習接球,爭取在比賽中得第一。
附:我會接球兒啦!
你發球,我接球,乒乓板兒拿在手。
雙腳分,肩要平,上身前傾下身蹲。
球來了,飛過網,彈起就要接住它。
用力打,要過網,落到對面你來接。
你打來,我打去,學好本領奪勝利。
語言活動方案11
一、活動名稱:
寫清楚語言教育活動的具體類型,適合于何種年齡階段,具體內容是什么。如:大班詩歌:搖籃
二、設計思路:
簡略概括本班幼兒語言發展水平、教材特點、活動中準備運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期望達到的教學效果。也叫設計意圖,可寫可不寫
三、活動目標:
寫清楚通過本次活動應達到的具體目標要求。很重要!關于目標應該怎么寫,請參閱文后“制訂教育活動目標的原則”
四、活動準備:
寫清楚本次活動需要為幼兒做好的準備,包括幼兒知識經驗準備和物質準備、環境創設等。
五、活動過程:
一個經過精心策劃的完整的活動過程在書寫形式上應表明活動的起點和終點;清晰的活動過程步驟以及與這些步驟相關的內容和組織形式;需要重點提出問題。
六、活動延伸:
設計出本次活動在集中教學之外擴展和延伸的具體方式和要求,如其他領域中的滲透、活動區活動、戶外游戲活動、家園配合等。
七、活動評價:
設計好評價的`標準和范圍,增加語言教育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以便具體的教育活動結束后及時進行評價。
教育是可以預見其結果的一種實踐活動,但也是一種具有隨機創造性的實踐活動,語言教育活動方案設計千萬不能成為具體實踐的桎梏,而應成為教師產生再創造的溫床和土壤,那種將教師如何提問,幼兒如何回答的詳細內容全都設計出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制訂教育活動目標的原則
1.目標應著眼于學前兒童的發展。包含著兩層意思:一是目標的制訂應適應學前兒童已有的發展水平,符合學前兒童語言發展的規律;二是目標的制訂應將促進學前兒童的語言發展作為落腳點,落實到學前兒童對語言內容、語言形式和語言技能的掌握上。應該基于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并能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2.活動目標的內容和要求,在方向上應與總目標、年齡階段目標相一致。活動目標要為階段目標和終期目標服務,總目標和年齡階段目標要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活動目標落實在每個學前兒童身上。要根據學前兒童的年齡特征和發展水平,由淺到深、循序漸進地提出目標,使學前兒童從具體到抽象,從直接到間接地獲得語言經驗。應參照活動所屬類別的總目標。比如,小班故事活動的目標表述就應參照小班文學活動的總目標。特別注意:指南目標是年齡段末期的典型表現。
3.目標的內容應包含認知、情感態度和能力三個方面。第一,應涉及到知識概念的學習,包括所獲得知識的數量和種類,以及操作這些知識的技能和能力;第二;情感態度的培養,包括興趣、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變化。第三,能力的訓練,包括組詞成句的能力和在具體語境中運用語言的能力。
4.語言教育活動目標的表述應該采用特定的術語。教育活動目標通常可以用兒童學習行為變化進行表述。一個恰當的目標應能成功地向別人表達教師的教育意圖,應便于觀察者在活動后通過學前兒童的行為變化加以評價。站在幼兒的角度而不是教師的角度來表述目標。如“能”而不是“引導,幫助,培養,鼓勵”。
5.目標應該是活動中確實想要達到即可行性的要求,而不是大而空的套話。
語言活動方案12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產生有意識的變換角度去觀察事物的興趣。
2、積極參與表演游戲,從中去體驗、探索和發現。
3、發揮想象力,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表述。
二、活動準備
1、故事操作圖片若干。
2、幼兒身著紅色或藍色的衣服。
3、高老鼠、矮老鼠圖片各一張。
4、錄音機,游戲音樂一段。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組織幼兒學習‘高人走’(踮起腳尖,雙手舉高)、‘矮人走’(蹲下來,雙手放背后)。
(二)欣賞故事
1、那么,今天,我們教室里來了兩只老鼠,它們也是一個高,一個矮。小朋友先聽聽它們的自我介紹。(出示高老鼠),你們好!我今天穿了一件紅衣服,我的名字叫高老鼠。(出示矮老鼠),你們好!我今天穿的是藍衣服,我就是矮老鼠。
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1)高老鼠和矮老鼠看到的東西一樣嗎?為什么?
(2)高老鼠看到了哪些東西?矮老鼠看到了哪些東西?
3、教師利用教具分段講述故事
(1)第一、二段
師:“高老鼠和矮老鼠是怎么打招呼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你好,高老鼠!你好,矮老鼠!)
(2)第三段――第六段
高老鼠看到了哪些東西?(小鳥、大樹、屋頂、大門)也就是說,高老鼠看到的都是什么地方的東西?(高的)教師邊指教具邊將教具擺放到教室的四周。
矮老鼠看到了哪些東西?(小狗、小花、地板、門檻)也就是說,高老鼠看到的都是什么地方的東西?(矮的)教師邊指教具邊將教具擺放到教室的四周。
(三)游戲表演
1、幼兒游戲第一遍
師:“好,現在,我的手上有一根魔棒,待會兒只要我念起魔咒:“魔棒魔棒,變,變,變!那么,我們穿紅顏色衣服的小朋友就要變成高老鼠,而穿藍顏色衣服的小朋友就要變成矮老鼠。然后呢,我會放起一段非常好聽的音樂,高老鼠和矮老鼠就可以到這邊來走一走,看一看”。
2、幼兒游戲第二遍
師:“好,現在我的魔棒又要開始變了,這一次,魔棒就要把紅顏色衣服的小朋友變成矮老鼠,藍顏色衣服的小朋友變成高老鼠了,變好了之后呢,也請你們去看一看,走一走,和你們看到的東西打打招呼”!
(四)擴展談話:“變矮和變高”。
1、“小朋友們,你們變高了和變矮了之后,看到的東西一樣嗎?”(不一樣)噢,你們都看到不一樣的東西了。
2、“變矮”
(1)師:“那么,如果你是個矮人,你還能變得更矮嗎?誰來變變看?”
(2)師:“請問你,變這么矮之后,你在眼前看到的是什么?”“還有呢”?
以此類推。(大概提問3—4名幼兒)
3、“變高”
師:“那如果你是高人,你有什么辦法能讓自己變得更高?”
師:“請問你,在這么高的地方,你在眼前會看到的是什么?”
師:“那還有誰能想得比他還要高”?
以此類推。(大概提問5—6位幼兒左右)
5、變換角度
師:“其實呀,剛才故事中的高老鼠和矮老鼠還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第七、八段
師:“咦?為什么最后兩只老鼠會一起看到了彩虹呢?(噢,原來高老鼠和矮老鼠一起抬起頭之后,就看見了美麗的彩虹)
師:“那你們有什么辦法讓高老鼠看到矮的東西”?(幼兒自由回答)
游戲“變換角度的'高矮老鼠”“。
師:“那我們下面就做一個讓高老鼠低下頭走路和矮老鼠抬起頭走路的游戲,看看會不會有什么新的發現” 。
師:“矮老鼠們,這一次你看到了什么?高老鼠們呢?”(隨機采訪)
小結:其實,就像高老鼠和矮老鼠一樣,只要我們變換了一下角度、改變一下視線,就不僅僅只看見眼前的東西,還可以看到更多的東西。
(五)延伸活動:“觀察記錄表”
1、師:“好的,小朋友們看,我這里有兩張照片,請大家看一看它們是同一棵樹嗎?為什么?”(幼兒自由回答)
小結:小朋友,其實這兩張照片上的是同一棵樹,只是一張是我從下往上拍的,就是這一張,而這一張是我從上往下拍。
2、分發觀察記錄表,講解記錄方法
(六)活動結束
師:“好,那現在,我的魔棒又要變了,這次請你們自由選擇變成高老鼠和矮老鼠,我們帶高老鼠和矮老鼠去看看我們的幼兒園吧”!
語言活動方案13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設計――識字活動:可愛的小動物
識字活動:可愛的小動物
一、目標
創設聽、說、讀、寫的環境,重點培養幼兒傾聽和大膽說話的習慣
二、準備
投影儀、耳機、圖書、蠟筆、木偶、水筆、字卡。
三、過程
(一)自主選擇
帶幼兒來到活動室內,交代游戲內容,提出游戲的要求。
(二)自主活動
1.聽:①聽聽老師說小動物的謎語,猜猜謎底是什么?②聽老師讀一個故事,幼兒跟讀。
2.說:說說小動物的事情,用投影儀放給大家看。
3.識字:找小動物喜歡吃的.食物,進行字卡配對。
4.寫:帶小動物到草地上去玩,寫寫小動物的名字。
(三)分享交流
互相交流游戲內容和方法。告訴大家玩了什么?是怎么玩的?玩的時候有什么新的發現?
四、提示與建議
1.謎語:謎底可由孩子畫出來或用漢字表示。
2.故事:選擇有關動物的故事。
3.字卡配對:兩組(一組圖字結合,另一組純漢字)。
4.寫字:兩組(一組圖字結合,另一組純漢字),幼兒找到字卡并在板壁上書寫。
5.根據幼兒情況及時增加動物(常見動物、稀有動物),了解更多關于動物的知識(居住地、習性等)。
6.該活動適合5~6歲幼兒。
語言活動方案14
一、活動目標:
1、綜合運用彩帶、皺紋紙、彩色紙等多種材料進行編織組合活動。
2、鞏固左右交替編、上下間隔穿插編、轉彎編等編織技能。
3、能積極參加編織活動,體驗用雙手編織,打扮祖國的成功感。
二、活動準備:
1、中國地圖輪廓圖一幅。
2、編織的材料(彩帶、皺紋紙、彩色紙、卡紙)
3、雙面膠、剪刀、《大中國》音樂磁帶、錄音機
4、已學會詩歌《我們的祖國真大》
三、活動過程:
1、觀看中國地圖的輪廓圖,激發幼兒編織的興趣。
(1)、教師出示中國地圖輪廓圖:有誰知道這是什么?看一看,這張中國地圖的輪廓圖外形看起來像什么?(一只大公雞)大公雞頭部這個位置是我國的什么地方?(北方)我國的南方在哪個位置?(雞肚子上)北方的氣候怎樣?(寒冷,十月就飄起了大雪花)南方呢?(溫暖,一年四季盛開鮮花)。我們的祖國大嗎?
(2)、朗誦詩歌《我們的祖國真大》。
提問:“詩歌里說的圍著火爐吃西瓜是哪里?(是我國的西端新疆)
教師:新疆這地方日夜溫差大,白天氣溫很高,到了晚上氣溫很低,所以人們要一邊烤火,一邊吃西瓜。新疆有我們小朋友最愛吃的水果,哈密瓜和葡萄。
(3)、師:現在,你們想不想用你們靈巧的小手來把這幅中國地圖輪廓圖打扮一下,使它變得更漂亮?
2、出示各種編織材料,請幼兒說一說它們的名稱和用途。
3、幼兒動手操作。
教師巡回指導。啟發幼兒用皺紋紙編紙辮粘貼出雪花、哈密瓜;用彩帶編出葡萄、鮮花;用彩色紙編出魚等。重點指導幼兒彩帶的收口和畫面的組合。
5、音樂活動《大中國》
(1)、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作品,用什么材料來打扮祖國的西、北、南方的。
(2)、師:“剛才,小朋友們用自己靈巧的小手打扮了我們偉大的祖國,接下來,我們用歌聲來祝福祖國好嗎?
語言活動方案15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故事內容,體驗兔子的機智、勇敢和狐貍的兇惡、愚蠢。
2、激發幼兒喜歡閱讀的興趣,感受繪本畫面的幽默與風趣。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鼓勵幼兒大膽表述畫面內容。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根據畫面猜測故事的內容,感受繪本畫面的幽默風趣。
活動難點: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驗兔子的機智、勇敢和狐貍的兇惡、愚蠢。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繪本圖畫書一本、頭飾:狐貍、兔子
活動過程:
一、出示繪本,認識封面、封底,介紹圖書名稱,激發幼兒的興趣。
1、教師出示繪本《當狐貍和兔子互道晚安》引導幼兒觀察圖書封面。
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可好聽了你們想聽嗎?它呀就藏在這書寶寶里面,那我們先一起來認識一下書寶寶的封面吧!
2、提問:
(1)、封面上有什么?
(2)、那我們小朋友來猜猜看這狐貍和兔子之間,它們會發生一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3)、小朋友給書寶寶取個好聽的名字好嗎?
二、幼兒欣賞《當狐貍和兔子互道晚安》的課件,初步了解圖畫書的內容。
(一)、教師:狐貍和兔子之間到底會發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們共同閱讀就知道了。
(二)、出示課件幼兒欣賞,引導幼兒猜測圖片內容。
(三)、出示第一~四頁的圖片。
提問:
1、兇惡的狐貍張開了它的大嘴巴,你覺得兔子會怎么樣呢?
2、幼兒觀察第三頁兔子的表情(動作),你能否來模仿一下,兔子怎么會是這個動作呢?兔子很神氣,一點都不感到害怕,這是為什么呢?
3、我們一起看一下兔子是用什么好辦法讓狐貍不吃掉自己的。
教師小結:
原來兔子讓狐貍給它講了個故事。
三、出示圖片,幼兒觀察,繼續講述故事。
接下來狐貍和兔子之間還會發生什么事情,狐貍會吃掉兔子嗎?我們共同閱讀圖片猜一猜。
1、幼兒觀看圖片內容,猜測故事內容。
2、狐貍到底有沒有吃掉兔子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教師講述故事內容)
四、教師講述故事后半部分,揭開謎底。
五、完整觀看課件,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1、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教師根據課件生動的講述故事。
3、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學說兔子和狐貍之間的對話。
六、結束活動
1、討論:你喜歡故事中的兔子嗎?故事中的狐貍你覺得怎么樣?
2、引導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領會故事的內容。
(聰明的兔子、善良的狐貍等)
教師總結:
其實在這個故事中兔子很聰明很勇敢,它能夠想辦法讓狐貍不吃自己,也通過狐貍找回了家;而故事中的狐貍也沒有那么兇狠,不但沒吃掉兔子,還一步一步完成了兔子提出的要求,說明這是一只善良的狐貍。
教師小結:
狐貍終于睡著了,那你覺得這時候兔子它會怎么做呢?
【語言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語言活動方案08-10
語言活動方案06-01
大班的語言活動方案04-26
幼兒語言活動方案03-28
語言活動方案教案02-23
中班語言活動方案02-22
大班語言活動方案02-25
小班語言活動方案02-28
兒童語言活動方案09-12
語言活動策劃方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