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1
第一步:“動起來”——開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啟航之旅”
(一)整體規劃,“五動”連衡夯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基礎
1、成立組織——發動。由教導處、教科室負責協調課程實施活動,做到問題有領導及時解決,計劃有人制訂安排,實施有人組織執行,從而保證了課程的層層落實。
2、建立制度——推動。我們認為要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學校扎穩根基,管理制度必須建立完善,從行動上重視起來。我們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有關要求,制訂了《海河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辦法和實施方案》,形成了有效的課程制度機制,真正落實國家提出的“地方指導與管理”的課程要求。
3、骨干先行——帶動。綜合實踐活動課到底由誰來領頭合適,學校決定由教研組和課題研究組帶頭,骨干老師跟上,確保綜合實踐活動有效實施。
4、檢查督查——促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國家課程,是必修課。因此,學校領導對課程實施的態度,對課程的常態實施起著關鍵的作用。為此學校加大對活動開展過程督查的力度。從而確保綜合實踐活動的真正落實。
5、經費保障——驅動。要保證課程實施的正常開展,學校必須提供有力的經費保障。學校召開會議,對課程實施經費問題作專門研究,撥出專款作課題研究經費。
㈡多管齊下,“三路”匯合培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師資的力量
1、專家領導指路。學校邀請了省、市專家領導,來校進行課程實施指導,及時為我們開展課程實施指明方向,引領我校課程實施不斷向縱深發展。
2、專題講座引路。多次對全體教師進行課程培訓,從理論與操作兩個層面上引導教師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價值,確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提升各階段的指導能力。
3、專題研討筑路。就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源開發、實施過程中的指導策略等實施中的難點,學校教研組、課題組定期召開專題研討會,探討解決問題的策略,使教師在研討活動中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改變指導方式,獲得直接的指導經驗。
第二步:“常態化”——建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規范之旅”
(一)課程開發規范——把握“五個性”
1、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向學生生活延伸的經驗性課程,它所關注的不僅是學校生活,還包括學生的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課程開發首先要體現生活性。
2、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是基于學生的需要、興趣、直接體驗來設計、實施的,這是課程有別于學科課程的根本標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主題設計要體現興趣性。
3、課程資源的開發要以生為本,在學生“滿堂言”的討論中引發活動主題,體現學生主體性。
4、因地制宜,在學生的生活資源中挖掘活動主題,體現主題的可行性。,不好高騖遠。
5、追求實效,體現其價值性。綜合實踐活動要讓學生自主解決現實生活中問題,要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這樣的主題才能體現其價值。
(二)課程實施規范——做到“五確保”
1、制定方案,分步實施,確保活動的有計劃開展。在活動開展之前,教師要制訂指導方案,學生根據自己的活動主題要制訂活動方案,然后按部就班,讓參與活動的師生非常清晰的知道,活動要按程序進行,決不能虎頭蛇尾。
2、明確目標,確保活動有目標開展。每一次進行活動之前,參與活動的師生都有明晰的三維活動目標,學生知道他們在活動中要掌握哪些知識,鍛煉哪些能力,生成什么情感體驗,誰來做調查、向誰做調查、調查什么、用什么形式調查、按什么步驟進行等等
3、充分準備,多法并舉,確保活動的有效果開展。比如要讓學生去進行采訪,那就得讓學生先設計好采訪表,確定采訪目的和內容,明確采訪對象和采訪方法,預設采訪提綱和可能出現的問題。
4、組織嚴密,安全保障,確保活動的有秩序開展。組織的好壞,不僅是活動有秩序的保障,更是活動安全的保障。指導教師要預設預防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策略。讓學生在規范中進行有條不紊的活動。5、交流評價,各有所獲,確保活動的有后勁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關注過程,兼顧結果”,指導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最有效的方法呈現自己最閃光的東西,體驗與他人分享成果的快樂;要讓每次交流活動成為下一次活動的一個新的起點,新的開端。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2
一、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
課外社會綜合實踐活動是根據學生特點,利用當地資源,開展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它能夠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激發其求知興趣,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為學生發展自己的愛好和特長提供機會;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二、開展野外植物綜合實踐活動的作用
1、走進活動基地,了解家鄉的生物資源和生態環境以及發展經濟的資源優勢,增進熱愛家鄉的情感。
2、深化素質教育,實施以觀察和實驗為主的生物學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
3、讓學生從身邊的環境中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性,樹立關心生態環境的思想,培養可持續性發展的觀點。
三、 開展野外植物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計劃和組織方式
1、課時安排以兩周宜。
2、把全班分成八個小組。
3、學生帶好采擷工具,帶上一到兩只照相機,拍些植物標本的照片。
四、 開展野外植物綜合實踐活動的地點選擇
觀察地點選在校園、校園附近,有選擇地采摘植物的器官,讓學生有目的地觀察和認識植物。
五、 開展野外植物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實施
1、 采摘較為典型的花,觀察花的組成、花瓣的顏色、雄蕊和雌蕊。教師簡單介紹花的果實和種子的情況。
2、 采摘較為典型的枝條,觀察枝條的組成,介紹枝條的芽和枝條的關系。
3、 采摘直根系,觀察根的組成,指導學生觀察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點。
4、 采取果實,指導學生觀察果實和種子的關系。
5、 總結植物營養與植物生長的關系,讓學生體會六大器官的相互作用,加深對植物體的整體認識和理解。
6、 解答學生提出的有關問題,以提高學生仔細觀察和認真思考的積極性。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3
活動目的:
1.使學生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懂得保護環境就是愛護我們人類生命的道理,了解一些生活中的環保小常識,并學會一些簡單易行的保護環境的方法。
2.增強環保意識和環保責任感,樹立一直為環保出力的信心。
活動過程設計:
一.環保小話題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們把目光投入到生活環境的美化、綠化、凈化和香化上。生活中的環境保護已經成為全社會所關注的話題。我們每天都要扔掉一些垃圾,當中有一些生活垃圾、瓶瓶罐罐、還可能有你玩過的舊玩具、看過的舊報紙、舊書籍事實上,垃圾并不是一點利用價值都沒有,很多垃圾都是可以進行再利用的,它們經過處理之后,就像變魔術一樣,成了有用的東西,有了新的生命。
相信嗎?許多垃圾都可以循環利用。
如果你是有心人,如果你能珍惜地球上的每一份資源,并能盡量回收利用,那么,地球的寶藏就永遠不會被掏空,我們也就會擁有一個美麗、干凈、富饒的家園了。
二.了解垃圾
1. 生活垃圾:我們所扔掉的生活垃圾中,約50%是生物性有機物,其中約有30%~40%具有可回收利用價值。比如,啤酒瓶、醬油瓶、白酒瓶等可以直接回收利用;廢紙、塑料、金屬、玻璃等可以循環利用;還有一些可以堆肥、發電。
2. 電池:電池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用過的電池中含大量的重金屬,如汞、鎘、鉛、鎳及酸、堿等有毒有害物質,如隨意丟棄,泄漏到環境中,造成的污染和危害很大,將對生態環境和公眾健康構成潛在的威脅。其實,廢電池并不是一廢到底,其中含有大量的有色金屬,而有色金屬是地球上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而這些有色金屬如果不進行回收利用,而丟棄在大自然中會對人體產生巨大的危害。電池中的'鎘為人體不需要的元素,吸入過量會引起慢性中毒,表現為肺氣腫、骨質改變和貧血。鉻、鎳等可引起肺癌;鉛不易被排泄,可損傷肝、腎、神經系統和造血器官。
大家應該主動向鄰居、同學、父母和朋友宣傳廢電池對環境的危害,并把他們用過的廢電池收集起來,妥善保管,并與有關部門取得聯系,商議處理辦法。
3.我國每天生活用水大約為2400億立升!
廢水:我們每人每天要用約188立升水。我們所排出的生活廢水中,除了糞便之外,還有許多可怕的化學物質,如洗衣粉、洗碗液、去污粉等日用化學品中所含的有害物質,也會隨著排出,從而造成污染。
保護水源,我們應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節約用水,養成隨手關緊水龍頭的好習慣;不在河邊或河里大小便;去河邊溪邊玩時,別忘了把垃圾帶回家;使用無磷洗衣粉等。
三.討論:
1. 我們應該怎樣處理生活中的垃圾?
2. 對于廢舊電池,你想做點什么?
3. 想辦法把生活污水進行分類排放或循環利用。
4. 你還知道生活中的哪些廢棄物會危害環境。
四.查找一些與生活環保有關的資料或圖片,與同學和老師討論。
五.創辦綠色家園環保手抄報,展一展,評一評。
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起步環保 立足環保 美化家園活動,定期展示活動成果,匯報活動心得。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4
一、主題提出:
垃圾是伴隨人類生活和生產而產生的,有人估算過,目前全世界一年產生的垃圾已逾100億噸,人均達到兩噸左右。在我國,一個50萬人口的中等城市,每天可產生100噸生活垃圾,加上建筑垃圾和工業垃圾,每日垃圾產生量不低于1500噸。垃圾量的不斷增加及其對生態環境的威脅,已給人類帶來了極的危害、尤其是在城市中,垃圾問題已日益成為城市管理中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它直接事關廣民眾的生活健康和城市的日常秩序。垃圾是學生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主題內容,因此,具有非常良好的生活經驗的基礎,而對于這種經驗,學生的認知又是非常感性的,多樣的,這種多樣性要升華到對垃圾的產生、危害、處理及回收利用得較為科學理性的認識,就必須給學生提供實踐、資源拓展和交流的機會。
實踐,是讓學生真正觀察生活,了解垃圾;拓展,是助學生擴視野,或者教師通過有意識的組織,提升學生的感性認識;交流,是給多樣性存在的學生經驗以互補和提升的空間。通過開展有關垃圾的綜合活動,引導學生自身對周圍環境的觀察,引起他們對環境問題的關注,認尸圾的危害與我們日常生活環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了解環境保護的重意義,使學生懂得自己是社會中的一員,自覺地保護環境、對環境負責的態度以及行為習慣。
二、活動目標:
1、了解垃圾的產生、來源。
2、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認尸圾分類的重要性,學會垃圾分類。
3、根據垃圾的分類,如何處理垃圾方法。
4、提高環保意識。
5、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動手動腦實踐能力。
6、讓學生從生活中選擇課題,通過課前調查、搜集,課上研究、討論,課后實踐、研究,使學生樂于進行研究性學習,培養他們勤于思考的習慣,勇于探索的精神及自主探索的能力。
7、通過設計各種課題方案,培養學生學會調查、實驗、參觀問、查找資料等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對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
8、通過學生對自然現象的分析、研究,從而有所發現,體驗到與人分享的樂趣及成功的快樂,從而使學生關注社會,關心自然,樹立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9、利用假日帶領學生走出校門,開展廢物回收活動,對周圍村民進行環保知識宣傳。
10、通過小制作活動,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科技活動的興趣,增強學生環保科技意識。
三、活動形式:
組建假日小隊、撰寫分發宣傳單、廢物回收、廢物小制作、書寫張貼倡議書、設計廣告標語、寫心得體會、設計手抄報等。
四、活動組織形式:
根據學生選擇的主題內容,以自愿為原則,同學們自行分組,成立58人的實踐活動小組,選出小組長具體負責本小組的工作,具體指導小組實踐活動的開展活動。采用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原則,進行探究性學習。整個過程由學生小組完成,教師具體指導,對活動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方式、活動的認識和個人體驗以及對調查的方法、資料的整理與綜合進行綜合評價,不要求研究的結果。
五、活動實施的過程:
活動一:任務:初步了解垃圾的資料。
1、瀏覽教師為學生提供的有關垃圾的圖片和文字,分享閱讀并回復。
2、小組合作,整理本小組閱讀的基本要點和看法,進行交流和分享。教師布置學習任務:了解一周當中家庭產生哪些垃圾?(建議采取圖片和文字相結合的方式)
活動二:任務:針對家庭垃圾調查,進行交流和學習
1、發布家庭垃圾調查的基本情況;
2、對家庭垃圾進行初步的分類
3、討論家庭垃圾處理方法的優劣;歸納幾種常見的家庭垃圾處理方法
4、到推薦的網站搜索有關家庭垃圾狀況的資料和圖片,進行發表和交流。
活動三任務:了解垃圾的危害
1、結合廢電池的危害,說說垃圾可能帶來的危害。
2、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學習:或網絡收集,或借助圖書館的相關圖書資料進行有關垃圾危害的資料整理。
3、發布小組收集的資料,進行相互的評價。
活動四:任務:討論垃圾的處理方法及其優劣
1、小組合作,收集有關垃圾處理的案例、新聞或圖片;建議注意有關使用數據的資料;
2、相互交流共享垃圾處理的幾種方法,并舉例說明他們的優劣;特別對填埋法應注意的`問題進行較為廣泛的探討。
3、以家庭垃圾為例,探討對它們應采取何種處理方法;
活動五:任務:了解垃圾的回收和利用
1、對家庭垃圾分類表進行再分析,哪些垃圾還可以回收利用?
2、對垃圾的回收利用進行資料收集。
活動六:
任務:總結學習體驗,評價學習效果,發出倡議書
1、交流垃圾主題考察資料
2、交流有關垃圾的手抄報和書簽,做相互評價和自我評價
3、對原有積累的過程進行再學習,設計一份環保倡議書、
六、活動過程:
(一)成立活動小組:
1垃圾的種類
2垃圾的危害性
3垃圾的分類
4垃圾的回收與利用
(二)制定活動方案小組成立后,教師引導各小組成員討論,擬訂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
(三)實施活動計劃各小組按制訂的計劃開展活動,教師適時提出建議,給予指導。
(四)拓寬視野,獲取信息。
1、通過觀看錄像,到圖書館、書店、網上等多媒體查找收集資料,做好筆記。
2、指導查找的范圍可包括一些垃圾的處理與環境保護,垃圾的污染與環境,垃圾處理中的科學??
(五)信息收集通過發動、宣傳,使教師和家長都愿意做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導師,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雙休日在家庭導師的指導下開展調查研究,首先圍繞主題收集資料。同學可以去圖書館、新華書店等處尋找。可以通過書報、上網查閱,可以拍成照片。各個小組還可以在小區內實地觀察,在公園、廣場等地方對群眾進行了采和宣傳。
(六)資料的整理及完善教師引導學生將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并整理成冊,同時還以撰寫小組活動報告,辦宣傳專刊,寫倡議書等多種形式準備展示活動成果。
(七)活動成果展示
1利用一些家庭垃圾所制作成的小制作
2學生自行設計的廣告標語
3學生書寫張貼的關于環保的倡議書
4學生設計的手抄報
(八)活動評價
1自我評價
2小組評價
3班級評價
(九)評選“小衛士、小能手”活動。
1、交流心得體會。
2、評選環保“小衛士”、“制作小能手”、“最佳設計獎”(手抄報)
3、頒發獎章。
4、教師總結通過各種方式,了解有關垃圾的知識,知道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積極參與解決社會問題,投身到保護環境的行列中來,從小培養社會責任感與責任心,養成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保護我們的家園,讓我們的地球更加美麗!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5
一、指導思想
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根據區普教科的工作要求,加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的學習力度,創新學習的形式,推進活動學習的有效性,發揮課題的導向作用,汲取兄弟學校的寶貴經驗。結合本校的特色,加強學科間的整合,積極構建活動的評價體系。以綜合為特征,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力爭讓綜合實踐活動成為我校的辦學特色。
二、活動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
(2)培養學生調查、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會進行簡單的辨析、處理,并對結果做出一定的合理化建議。能進行簡單規劃、創想或合理化建議。
(3)了解所處環境的特點,擴展學生學習方向,引導學生學習更多的社會科學知識。
2、過程與方法:
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讓他們主動探究,讓學生關注身邊的世界去實踐,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發展的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意識,以及表達、溝通的能力,發展合群性、合作性、自治與領導能力,尊重他人,增進團隊合作意識。
三、活動的內容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農村學校,規模比較小,無論是綜合實踐活動所需的硬件設施,還是理論指導、師資力量,都比較欠缺。要想將綜合實踐活動真正開展起來,并且做得有聲有色,就必須另辟蹊徑,結合自身實際制定翔實可行的方案。為此我校擬定圍繞以下內容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一)校本課程:課外閱讀活動指導
七年級:觸摸語言世界
(1)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制作讀書卡片;
(2)明確閱讀的意義,擁有自己的藏書;
(3)點亮語言的燈,感受文字的溫度。
八年級:走進對話天地
(1)提高閱讀速度,擴大閱讀范圍,和自己、親人、自然、歷史、藝術、哲學等對話;
(2)廣泛汲取文學營養,書寫閱讀心得;
(3)前期閱讀成果展示,舉辦班級成果展覽。
九年級:盡賞萬紫千紅
(1)快樂閱讀,閱讀快樂,愉悅自己;
(2)歸納總結,評選先進;
(3)特色展示。
(二)研究性學習
七年級:快樂魔方
八年級:趣味實驗
九年級:生活中的數學
(三)地方課程:七、八年級開設,使用統一教材,專職教師擔任教學工作。
(四)社會實踐:詳見實施策略
四、涉及學科
語文、數學、科學、信息技術等
五、實施策略
1、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如結合語文的閱讀教學開展閱讀實踐: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各種閱讀材料、開展大量語文閱讀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各類讀物和閱讀活動的強烈興趣,使之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優良的閱讀品質,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可采用室內與室外相結合、個體與群體相結合、小組與班級相結合等多種形式提供閱讀素材展開閱讀。
2、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興趣愛好相結合
如開展“快樂魔方”、“趣味實驗”以及“調查生活中的數學”活動課,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科學、數學等學科興趣,提高學習成績,更能讓學生在學中快樂成長。
3、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
如通過對自然界觀察、參觀、調查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懂得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珍愛生命,讓學生從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中獲得美的體驗。
4、與傳統節日相結合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化傳統的泱泱大國,在歷史長河中積淀下來的文化精髓是學生學習的'極佳資源,為了讓學生記住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結合傳統的節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如由清明節、端午節等節日引申開來的民風民俗調查活動。
5、與學校班會活動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課程,雖然沒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沒有目標。而這些目標和要求往往也是學校德育工作要達到的。因此,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與學校德育、團員活動和校本課程的開發結合起來,互相借鑒、互相滲透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如可結合國旗下的講話內容、“青果園”欄目,開展行為習慣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時事熱點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
六、評價體系
1、強調課程、教學、評價的整體性
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不止是外在于課程、教學、學習的環節,而是與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活動融為一體的有機整體,三者是同時發生與發展的。一方面將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和活動成果作為評價他們學習情況的依據;另一方面,注重把評價作為師生共同學習的機會,提供對課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實踐與教學。檔案袋的使用及每一個領域最后的反思環節無不體現出這一特征。
2、重視評價的過程性
在傳統評價中,往往只要求學生提供答案,而對學生獲得答案的過程卻無任何要求。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要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包括學生在活動中的情感體驗、參與程度、投入程度、學習方式等表現,及時評價將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保證活動的順利展開。
3、倡導評價的多樣性
綜合實踐活動具有開放性的特點,也就決定了評價的多樣性。首先是評價的多樣化,對學生的評價可采用自評、伙伴評、教師評、家長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評價對象多樣:可以是調查報告、研究報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記、設計說明,還可以是主題演講、口頭匯報……;再次是評價的方法和手段多樣:方法上是定性與定量相結合,以定性描述為主;過程與結果相結合,以過程為主;主體與客體相結合,以主體為主。手段上是開展辯論會、成果展覽會、表彰先進、公布評價成果等。
4、注重評價的寬容性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不能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學生。對學生學習的評價要寬容一些。從尊重學生的尊嚴、尊重學生的人格、熱愛學生的角度出發,以發展的觀點,正確地對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杜絕評價中經常出現的“貶損性”評價,強調評價始終在寬容、友愛、信任、尊重的氣憤中進行,多肯定、多指導,使評價更具有教育、激勵的功能。
5、關注評價的反思性
在每一次活動的進行過程中或結束后,要經常采用發放問卷、同學辯論會、師生訪談會等形式來引導學生在評價的基礎上反思自己在實踐活動的得失,恰當規劃未來的行動。這樣評價能突破原有意義上判別的概念,而真正體現了利用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思想。與此同時,教師則通過撰寫案例等方式反思自己的指導策略,做到教學相長。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6
一、問題的提出
21世紀,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綜合國力競爭實質就是勞動者素質的競爭。而國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勞動者真正素質和能力的重要表現。而我國原有的基礎教育體制明顯存在部分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脫離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脫離了社會實際。這樣的教學往往以學校、課堂、書本為中心,難以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我校要通過積極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來克服以往課程中脫離學生自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傾向,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形成學生勇于實踐的意識和善于實踐的能力。同時,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培養學生活動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中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形成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課程實施的主要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要內容包括:信息技術教育,探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等。
三、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
1、實施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不是以往幾種課程的隨意疊加,它的內容和形式和其他課程有交叉,但價值取向和功能是相對獨立的。我們在實施中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關注興趣。基于學習者的需要、動機,興趣和直接經驗來設計、實施相關課程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有別于學科課程的一個基本標志。充分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直接經驗,并以此為基礎實現對傳統學科知識結構與邏輯體系的超越,建立一個更接近學生真實學習世界的創新課程領域,是綜合實踐活動確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選擇。
(2)回歸生活。學校課程建設回歸兒童的生活世界,課程設計向真實生活情景轉化,是當今世界課程改革的一大趨勢。綜合實踐活動必須最大限度地回歸兒童的生活世界。當今學習理論表明,只有當學習發生在有意義中和有背景中,即與學習者的生活世界發生密卻聯系時,才是有效的。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性質客觀上決定了這類課程在確定課程內容時必須真正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中選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實踐性、現實性的問題事件、現象來設計課程內容。這是綜合實踐活動選擇課程內容時必須堅持的一條最基本的準則。
(3)立足實踐。不在局限于書本知識的傳授,讓學生親身參與,主動實踐,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最根本特點。需要指出的是,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實踐的方式也是多樣的。實踐并不僅僅意味著讓學生作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更重要的是為學生營造實踐情景,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特別是學生能夠面對生活世界的各種現實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主動去探索、發現、體驗、重演、交往、親歷親為,獲得解決現實問題的真實經驗,從中培養實踐能力。
(4)著眼創新。著眼于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價值與目標最本質的體現。與學科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創新品質的形成提供了更為寬松、自由的空間。它不受學科知識體系和邏輯結構的限制,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設計方案,自己收集資料,自己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以充分發揮出來。著眼創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養今天的學生適應明天的社會生活為己任,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積極探索、主動實際的過程中,不斷有所發現,有所思考,有所創新,具備初步的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人才奠定基礎。
2、實施途徑
(1)信息技術教育
幫助學生發展適應信息時代需要的信息素養,即獲取、傳遞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質。
(2)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
組織引導學生接觸大自然,參加實際,使書本知識在運用的過程中成為活知識,使實踐能力和創造性得到培養。
(3)勞動與技術教育
增加科技含量,賦予勞動教育更多發明創造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給學生讓出創造的空間。將發明創造賦予動手實踐的過程,使勞動技術變得富有生命力。
3、實施步驟
(1)加強學習,更新觀念
加強學習,轉變教育觀念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成敗的關鍵。這不是幾個擔任該課程教師的事,而是全體教師的事。通過學習和研究,要從根本上轉變教師的教育觀、人才觀和學習觀,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滲透到學校的教育教學之中。
(2)健全組織,加強領導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立是一種新生事物,必須動員全員參與,全社會參與和支持。以協調和組織順利開展各項活動,必須健全組織,加強領導。學校設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領導小組與協作小組,制定具體工作計劃,落實各年級綜合實踐活動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小組名單:
組長:xx
副組長:xx
成員:xxx
綜合實踐活動協作小組名單:
二年級組負責人:xx
成員:xxx
三年級負責人:xx
成員:xxxx
四年級組負責人:x
成員:xx
五年級組負責人:xx
成員:xxx
六年級組負責人xx
成員:xxx
(3)選好主題,落實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合作開發和實施的。教師和學生既是活動方案的開發者,又是活動方案的實施者。選題既要體現學校特色(文學)和社區實際情況(城鄉結合部),又要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究。
(4)加強聯系,取得支持
綜合實踐活動涉及面廣,工作難度大,要探究建立社區、家長有多效參與實踐活動的新機制,積極利用各種社會資源,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課程實施的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評價應以主體性、過程性、形成性和發展性評價為主,它應根據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所取得的成果和表現狀況,對其優點、學習態度和進步情況進行多樣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的表現進行鑒賞。以形成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手段多樣,評價方式靈活,注重學習過程,注重情感表現,注重實際環節的開放性評價體系。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7
一、活動目的
1、通過實地觀察、調查訪問、問卷調查等了解當地秸稈和落葉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焚燒秸稈和落葉的危害。
2、通過活動初步學會調查、探究的方法和收集、整理各種信息的方法。
3、通過活動,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提高科學探索能力。
4、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體精神,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
5、通過展示、采訪等形式培養學生的自主活動能力。
6、通過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
7、培養學生調查、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二、活動時間
20xx年9月——20xx年6月
三、活動設計
1、組建小課題研究的四個活動小組:信息組,調查組,采訪組,實驗組。
2、明確各組職責。
信息組:上網或圖書館查尋焚燒落葉和秸稈危害的資料和再利用的方法。
調查組:問卷設計、發放和回收,走訪一些能夠有效處理秸稈或落葉的機構,了解處理秸稈和落葉的常用方法。
實驗組:開展實驗,探索更加有效的處理秸稈和落葉的方法或措施。
3、實地觀察:學生到收割后的'農田去看一看,走一走,了解農民處理稻草的辦法,為活動掌握了第一手資料。
4、預計活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處理方法:如萬一人家不接受你的采訪,我們一定要有理有禮;要注意人身安全等。
5、與街道和居委會取得聯系,爭取他們的支持與幫助,確保活動順利進行。
四、研究方法
1、查資料(上網、問長輩)
2、調查、研究(實地調查為主)方法:
五、活動形式
個人或小組,分散活動與集中活動相結合。
六、活動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了解當地秸稈和落葉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分析焚燒秸稈和落葉的危害。
可通過實地的調查、問長輩、上網查閱資料等方法完成。
七、活動預期成果及其表現形式
活動最終成果以小論文、手抄報、調查報告、圖片等形式展現出來。
八、活動實施
第一階段:根據主題,制定活動內容和步驟。
第二階段:活動實施,收集資料階段。
第三階段:整理材料,總結成果。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8
一、設計理念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點。它既包括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人自然社會、水的綜合利用等指定領域,也包括班隊活動、科技周、讀書節、藝術節等非指定領域。它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主體意識、實踐意識、合作意識,以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操作能力、表達能力、協作能力。因而在開發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過程中,我們注意了結合學校特色、學生特點、教育資源、教師特長等方面,創造性地整合、開發、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達到學科間內容間整合優化的效應。我們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在《九年一貫制學校課程整合與校本化實施研究 》主課題引領下,提出了“以整合的思想及方法來重新規劃學校的綜合實踐課程,提高全體教師的課程意識和實踐能力,提升學校辦學特色”的設想。
二、主題的提出:
華南實驗學校是一所寄宿制的學校,學生在校的閑暇時間比較充裕,這就給我們集中開展各類活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春天來了,語文老師帶領學生“寫春天”,音樂老師帶領學生“唱春天”,美術老師則帶領學生“畫春天”,我從他們身上受到啟發,決定帶領學生開展以“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希望通過這個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讓學生走進大自然,感受春天的迷人和萬物的蓬勃生命力。
三、資源的利用:
1、 離學校不遠處的丹陽花王公司是我們的校外綜合實踐基地之一,學生公寓后面有一塊5畝見方的“紅領巾種植園”,這是我們的校內綜合實踐基地。
2、 學校的一大批生活老師勤勞樸實,有著豐富的種植經驗,他們很樂意指導孩子們進 行勞動實踐。
3、學校圖書館藏書量豐富,設兒童文學館、國學館、外國文學館等各一個,便于學生閱讀查找各類資料。
四、課程目標設計
1、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走進自然、研究自然的系列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生機活力,激發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熱情,了解保護植物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促進他們生態意識、生態責任感的提高,更好地建立熱愛生活、奮發向上的高尚情操。
2、 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了解校內外和居住地的植物種類、形態結構及其生長規律,初步認識植物的豐富與精彩。
3、過程與方法:
① 通過開展調查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讓學生感受到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樂趣;
② 通過制作植物標本、繁殖植物,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實踐的能力,培養學生歸納、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活動準備:
1、分組落實:教師把按活動要求進行分組,學生根據興趣愛好選擇活動小組;
2、制訂計劃:各組長負責,小組討論共同制訂活動計劃、調查提綱、活動記錄表等;
3、物質準備:自制花盆等器具、放大鏡、記錄本、尺子、照相機等;
4、思想教育:在實踐過程中注意安全,調查訪問及與家長、生活老師等的交流過程中注意文明禮貌,講究方式方法,獲取真實的第一手資料,獲得真切的實踐體驗。
六、探究方法:
1、資料分析法:以個人獨立研究為主,要求每個同學從圖書館、網絡上查閱有關身邊的植物的相關資料(圖片),了解在身邊的植物種類、生長特點等;
2、實地考察、實驗觀測法:在個人觀察、動手移栽培植植物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研究;還可以利用節假日到校內外和居住地實地拓展觀察,做好有關植物觀察記錄。
3、訪問調查法:了解同學和家長對于植物的認識和保護植物的建議,了解植物的培植及保護措施。
七、內容要點:
(一)、基本活動:初步認識植物
通過圖書館、網絡查詢、搜集植物的相關資料,通過觀察進一步了解植物的形態、結構及其生長規律。
(二)、延伸活動:嘗試繁殖植物和藝術再現植物
1、在園藝師、科學老師的指導下嘗試不同品種的野草、花卉栽培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利用各種材料進行工藝創作,藝術再現植物,以植物為材料的賀卡、紀念卡、書簽、葉脈畫及小工藝品的制作。特別要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廢舊材料制作花盆等,確立“變廢為寶”的藝術觀。
(三)、探究活動:我們的綠色行動
通過了解植物的種類和生長規律,通過多樣的活動加深“愛植物,保護植物”的生態意識。采用調查分析和采訪有關技術部門、負責部門,對校園及身邊的植物保護提出自己的“金點子”。
八、實踐過程:
整個活動分為四個步驟:走近春天、撫摸春天、走進春天、享受春天。
(一)走近春天。
1、參觀花王公司。
通過參觀,從花王公司及其園藝師、工作人員的介紹中,了解各種花木的名稱、生長習性等相關知識。
2、調查校園花木。
布置同學們對校園里的.花木進行調查、識別,做好相關記錄。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遇到的問題,我們通過兩種途徑來解決:
(1)聘請花王公司工作人員做現場講解;
(2)鼓勵學生去圖書館或上網查找資料。
3、制作校園植物名片。
指導學生每人精心制作校園植物名片2-3張,并選擇其中優秀的名片封塑后給植物們掛上名片。
4、學生及時寫下感悟。
(二)、撫摸春天。
為了增強孩子們關愛生命的意識,使它們深刻感受到生命孕育過程中的艱辛,我們緊接著開展種子發芽觀察活動。
1、自制種子發芽觀察盒。
鼓勵學生在美術課上自己動手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制作種子發芽觀察盒。
2、種子發芽觀察。
指導學生在自制的觀察盒里種上豌豆和黃豆種子,定期適量澆水、施肥,觀察它們的發芽過程。
3、舉辦“種子發芽觀察展”。
等到大家的種子都發芽成功了,我們舉辦“種子發芽觀察展”。
4、學生及時寫下感悟。
(三)、走進春天。
1、自制花盆。
2、移栽野花野草。
布置學生利用雙休日放假時間,在家長的帶領下去野外找一找、認一認各種野花野草,并選擇1-2種移栽進花盆里帶到學校。
(為了避免太多重復,鼓勵他們選擇那些比較特別、少見的進行移栽。)
3、調查認識花草。
⑴ 開展班級“移栽作品交流會”, 同學們爭相介紹自己的“作品”;
⑵ 提出了問題;
⑶ 上網或到閱覽室查找有關野花野草的知識。
4、舉辦“移栽作品”展。
在學校圖書樓下面布置展覽,讓老師和同學前來參觀。
5、學生感悟展示。
(四)、享受春天。
1、開展種植園種植活動。
⑴ 在經驗豐富的生活老師指導下,以小組為單位選種了青菜、黃瓜、蠶豆、莧菜、四季豆、玉米等多個品種,利用勞動課、綜合實踐活動課以及課余時間翻地、下種、栽苗、澆水、鋤草、下肥;
⑵ 成立了種植園跟蹤觀察記錄研究小組,研究觀察、記錄情況。
2、開展豐富多彩的收獲活動。
在蔬菜等成熟后,組織同學開展了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加強實踐體驗。
(如用自己種的綠色青菜下面條、包餃子,為老師送上一根鮮嫩的黃瓜,把蔬菜賣給食堂,用掙來的錢支援貧困學生……)
3、學生記錄感悟,教師撰寫論文等。
九、活動反思研究。
就“如何進一步優化綜合實踐活動的系統建構,充分發揮它的課程張力?”等問題作專題研究。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9
第一單元
一、活動主題:居家生活安全
二、活動目的:讓學生明白自我保護的重要性,知道在家庭中哪些情況可能對自己造成傷害,應該怎樣去防范。
三、活動過程:
1、給學生講述在家庭生活中發生的一些傷害事故,提高學生警覺。
2、讀文,明白自己該怎么做
3、交流:課文中講述了哪些情況?
燒水時;使用高壓鍋時;煤氣、燃氣器具的使用;不要用濕手觸摸電器;家人觸電時采用的措施;使用電風扇、洗衣機時;不要在居室、和陽臺上追逐打鬧;不要將鈕扣、珠子、圖釘等東西含在嘴里,說笑吵鬧;不要拿道具比劃、打鬧;不要拿飛鏢、棍棒等互相打斗。
4、玩小動物應注意的問題;皮膚出血時的處理;沙子進入眼里的處理;獨自在家時怎么做;發現屋內有效透時:不能按時到家是怎么做;課間活動怎么做;遇到這些情況,我們該怎么做?
5、模擬練習:集體演示意外發生時應該怎樣做:比如,皮膚出血時的處理、沙子進入眼里的處理、課間活動怎么做分組練習。
6、總結:要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第二單元走進綜合實踐活動
一、活動主題:
尋找學校里的浪費現象
二、活動具體目標:
1、通過小組研究性學習活動,尋找學校中的浪費現象,知道浪費帶來的嚴重后果,從而增強學生的節約意識,養成學生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會互相幫助、團結合作、共同進步。
2、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獲得親身探究的體驗。通過各種方式的研究性學習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浪費現象對學校的影響和危害性,設計節約的方法和制作節約的作品。
3、學會分析問題、探索研究的方法,樹立自主探索的意識,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收集相關信息,對信息進行整理和應用的能力。
三、活動實施的具體過程
第一階段活動準備階段
1、分年級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生活中浪費現象的認識。
2、活動實施方案的設計、策劃、參與活動的準備等等,并廣泛征求同學們的意見,及時反饋給活動總負責人。
3、根據學生選擇的研究主題組成研究性學習小組,打破年級和班的界限,學生跨年級和班級自由選擇活動小組。
4、我們應當時時注意哪些問題?
找生活中的浪費現象”實施方案可行性進行評估。
5、動員學生、老師積極參與活動,制作宣傳海報。
第二階段進入問題情景
1、指導老師和學生積極探索,搜尋“尋找學校里的浪費現象”的相關資料,歸納準備研究的具體題目,形成基本的目標和思路。
2、研究的主題由各年級定,先由年級確定總研究主題,各班根據本班情況確定次研究主題。
研究性課題活動程序:(各年級根據情況選擇活動的方式)
(1)選擇研究的主題。
(2)以自愿的形式、按研究主題組成研究性學習小組,推選活動組長,小組成員分工。
(3)了解和分析研究主題內容,制定研究主題的計劃。象對社會的影響和危害性。
(2)采用問卷、采訪、參觀等實地調查方式進行調查。了解學校中的浪費現象對我們的危害,設計各種調查量表,并且填寫調查表,統計分析研究主題的情況。
(3)針對活動研究主題的浪費情況,設計各種實驗,通過對比、分析、證明實驗研究的成果。
(4)總結研究內容,了解研究的結果,討論研究的對策,商量研究的方法,設計研究的方法或者研究的產品。
(5)成果展示會:學生的成果展示會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成果展示。
第三單元好看的動畫片
第一課:我們喜歡的動畫片
活動目標:
1、能通過采訪和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人們觀看動畫片的情況。
2、能描述活動結果、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愿意與他人共同分享成果,注意傾聽他人的觀點,樂意與同伴合作。
3、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培養學生多途徑探求知識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實踐活動能力。
活動過程:
一、主題確定:
動畫片伴隨著我們少年兒童的成長,我們每位同學都很喜歡看動畫片,但據我了解,有的同學看動畫片時不太注意姿勢,看的時間不夠合理,還有的沉迷于動畫片中以至于影響了學習。今天,我們就開展一次《走進動畫片》的綜合實踐活動,來具體了解一下大家觀看動畫片的情況到底是怎樣的。
二、制定方案
1、討論確定調查途徑:交談、采訪、問卷調查等。
2、確定調查對象:學生和家長
3、學生分組:
(1)學生調查小組
(2)家長調查小組
4、各小組制定活動方案:
(1)各小組抽幾名小記者進行采訪并作好記錄。
(2)各小組共同討論設計調查問卷,并打印出來。
三、開展實踐活動
1、記者進行采訪、記錄。
2、發放調查問卷,并及時回收。
3、對采訪結果和調查問卷進行匯總,寫出調查報告。
四、交流匯報,成果展示
(一)導入主題:播放動畫片片段,讓學生說出動畫片的名稱,激發學生的興趣
五、活動小結
六、課外延伸,生成新課題師:如果同學們有興趣的話,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去探尋動畫片的奧秘,或者為動畫配配音,制作一個簡單的動畫等都可以。到時,我們看看誰的收獲最多!
第四單元生活中的標志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標志的作用與特點。
(1)作用:引導、指示、識別。(不能、應該)
(2)特點:簡單、醒目、直觀。(一般來講,綠色表示安全、環保等含義,紅色表示緊急或禁止含義)
(3)認識標志的基本分類(從作用、顏色、代表含義)
2、初步嘗試運用聯想與概括的方法進行設計。標志在為我們帶來方便得的同時,也在規范著我們每個人的行為,因此在學習標志的設計語言、感受標志的視覺美感的同時,引導學生能用生活標志知道自己的行為,從小樹立學生的公德意識,使學生在學習與設計過程中,進一步明確美術與生活的關系。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認識標志在生活中的作用及其特點。
2、難點:運用聯想與概括的方法達到視覺傳達的最佳效果。課前準備:收集各種有關資料、圖片等等。
教學設計:
一、場景導入
1、同學們,這周末過得快樂嗎?都去老師和大家一樣,也特別喜歡放假到各處走走,請大家猜猜看,老師這天都去什么地方了!2、老師的錢包被好心人送到了失物招領處,真是幫了我大忙。同學們,你們也要這樣做,拾到東西要要交到失物招領處或者警察叔叔的手里。(潛移默化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新授:
(一)揭示課題雖然老師沒有告訴大家我去了哪些地方,但是同學們仍然猜到了。在我們的生活周圍,常常會見到這些能提醒我們、指示我們的圖畫,我們把這些圖畫稱做標志。標志是一種視覺語言,在我們生活中起重要的作用。
(二)聯系生活對比分類出示生活中的標志,讓學生辨識,簡介標志的分類。
1、按作用分:(1)引導;(2)指示;(3)識別。
2、按顏色分:(1)紅色;(2)綠色;(3)其他。
3、代表含義:(1)商標;(2)公共標識;(3)徽標標識。
小結:生活多姿多彩,標志形形色色,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的同時,使生活更多了一抹亮色的色彩。大家不必局限于老師對它們的分類,可以根據自己對標志的理解,對它們進行各種各樣的分類。
(三)對比分析(圖畫和標志)我們已然知道,標志存在于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時刻指示、引導我們的生活,請大家看下面一組圖:(保護環境&游泳)對比:
1、圖畫與標志的區別,抽象出標志特點:簡單、醒目、直觀;
2、不同的設計,有相同的符號。小結:標志其實就是從圖畫中抽象出來的'、具有概括性的特殊語言符號。
(四)引發創作(過渡:標志廣泛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之中,連我們的校園里也比比皆是。)
1、看圖回憶:作為大紅門一小人,你了解我們的校園里那些地方存在標志嗎?
2、看圖思考:我們的校園里那些地方缺少標志?
3、引發創作:做為大紅門一小的一名小主人,請你為學校缺少標志的地方設計一個你最喜歡的標志,使我們的校園縈繞在美麗的視覺語言所帶來的和諧氛圍中。
4、提醒學生創作注意,加深學生對標志用途的理解,對知識點進行鞏固。
(1)標志的特點;
(2)美感、有獨創性。
(五)提創作要求
1、用繪畫的方法為學校設計一個標志;
2、抓住標志的特點;
3、設計時注意顏色的運用。
(六)學生創作
1、巡視,針對學生的具體問題給予具體指導;
2、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形式,合作完成或自己獨立完成標志設計。
(七)展示評價采取自評、組評和教師評的方式。評價導向:
1、評價自己或組作品是否有美感、有獨創性;
2、小組創作的過程中的點滴體驗。
第五單元巧巧手
第一課時:玩紙
一、活動主題:玩紙
二、活動對象人數:三年級學生
三、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學生了解我國傳統工藝折紙的民族風格和表現手法,激發學生熱愛這一傳統工藝的思想感情。
2、學會欣賞、制作簡單的折紙物品,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在研究性學習的氛圍中探討折紙的民族風格,并在折的過程中悟出一些折紙的規律。
四、活動準備:教師:布置折紙作品展覽。學生:查找收集折紙資料。
五、活動過程:
1、組織學生參觀折紙作品,提出問題。(一課時)
2、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利用查找的資料,解決問題。(一課時)
3、動手折紙,在折的過程中發現《折紙》規律。(四課時)
4、展示成果(一課時)
5、活動評價(一課時)
六、活動方式與方法:
1、布置折紙作品展覽。
2、大家覺得這些折紙作品怎么樣?看完這些作品你有什么想法?你想知道些什么?
1、學生邊看邊思考問題。
2、學生談一談參觀后的感想。
3、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參觀折紙作品,學生可以邊欣賞邊思考,提出質疑,為研究性學習作準備。大家認真地研究了折紙的特點、用途等等。對折紙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認識。
建議:
1、以小組為單位選1―2個問題向全體同學匯報。
2、向全班同學展示自己的優秀作品。并簡單說說自己的設計思路。
3、分小組匯報研究結果,同學之間相互交流。
4、展示折紙作品并向大家介紹作品的含義,及在創作中的發現。
5、學生們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這給學生一個表現自我的機會,也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6、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也培養了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讓學生在和諧的分圍中學會相互欣賞。
小結:
1、通過今天的活動你們對《折紙》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如果你有興趣還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收集資料。繼續研究探討。
2、分小組進行互評。
3、繼續查找資料研究折紙規律。促進學生相互欣賞,學會反思。
七、總結與評價:每個小組進行評價小結。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互評。
第六單元光的游戲影的游戲
活動目標:探討光和影子的關系
活動準備:圖書《熊的影子》手電筒、蠟燭、粉筆。
活動過程:
1、講故事《熊的影子》。(這是一個講一只熊想去掉自己影子的故事。)
提問:
(1)你知道影子是什么嗎?
(2)你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影子?
(3)你在什么時候看到過影子?
2、引導學生在室內做影子。
(1)教師啟發:你在教室里看見過影子沒有?那怎樣才能在教室里看到影子?
(2)鼓勵學生嘗試自己的想法:教師為他們提供一些可能用到的材料,如手電筒、蠟燭等。
3、去室外找影子和光的關系
(1)帶學生去陽光下,讓他們把自己的影子藏起來,老師觀察他們怎么做。
(2)提問:把你的影子藏到大的影子里會怎么樣?在游戲場的陰涼處呢?
(3)啟發學生動腦:怎么改變自己的影子,讓自己的影子變得大些、小些、瘦些、寬些?怎樣改變影子的形狀?并讓他們試著用不同的物品制作影子,如傘、書等。
4、觀察光源和影子距離的關系,并學習記錄。讓學生結對在走道上游戲觀察,并互相記錄對方的影子。每2―3小時回到同一點,看看影子是否發生了變化,是變大了、變小了、還是變寬了、變長了?從不同的角度看又是什么樣子?
5、游戲:《捉影子》。一個學生試著通過踩另一個學生的影子去捉住他。鼓勵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踩影子,如用自己的影子去碰別人的影子或用自己手的影子去碰別人的影子等。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10
一、指導思想
為了切實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精神,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要求,結合我校實際,特制江都區第一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
二、課程實施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聯系自然和社會實際,通過親身體驗和相關內容的學習,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和提高,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獲得參與專題研究、社會實踐與社區服務的切身體驗,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與實踐技能,培養服務意識與奉獻精神,學會合作與分享、尊重與欣賞,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良好的生活態度,關注自然、關注社會、關注未來,形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課程的內容和實施辦法 第一部分:研究性學習課程內容
研究性課程在內容上要注重聯系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聯系自然界、社會和人自身發展的實際問題,要有效地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和自然資源,緊密結合各地區和學校的實際開展學習、研究。無論學生確立的探究課題是自然問題、社會問題還是自我問題,在研究性學習開展中都應對自然、社會、自我三者作整體關注,充分挖掘研究課題所具備的自然因素、社會因素和自我因素,努力實現自然、社會和自我的內在整合。大概分類如下:
(1)自然環境類:主要是從研究人與自然關系的角度提出的課題,如環境保護、生態建設、能源利用、農作物改良、動物保護、天文研究等方面與人人生活背景相關的課題。
(2)社會生活類:主要是從保護人與社會關系的角度提出的課題,如學校規章制度研究、社會關系研究、企業研究、社會管理、社團活動、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規劃、交通建設、法制建設、政治制度、社會經濟發展、宗教研究、貿易與市場研究等與人生活背景相關的課題。
(3)歷史文化類:主要是從研究歷史與人的發展角度提出的課題,如鄉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歷史蹤跡研究、名人思想與文化研究、校園文化研究、傳統道德研究、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研究、東西文化比較研究、民間文學、藝術研究、影視文化研究、時尚研究等與個人生活背景相關的課題。
(4)個人發展類:主要是從關注個體成長的角度提出的課題,如學生社團研究、學生群體研究、學生消費研究、學校制度與學生成長、班級制度與文化、流行文化、時尚文化、行為方式研究、同學關系研究等與學生生活直接相關的課題。
(5)跨學科綜合類:主要是從科學技術與時代發展角度提出的,與中學的學科知識有一定的聯系,但主要是需要多學科參與的、有助于了解當代前沿科學的綜合學習課題,如遺
傳與化學、納米技術、計算機與多媒體技術、基因工程與克隆技術、產權經濟、組織行為等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關的新事物的研究課題。
2、課程特點
(1)開放性
實施主體開放(師生、專家、家長); 活動時間開放(分散與集中課時雙結合);
活動空間開放(教室、學校功能室、校外廠企、街道、景觀等); 學習內容開放(學科、社會、生活、課題、活動設計……); 學習手段開放(讀書、上網、社會調查、實地考察、討論等); 研究方式開放(參觀、訪問、觀察、調查、實驗、資料收集); 成果表達開放(論文、報告、方案、展品……)。
(2)自主性
研究性學習活動應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體驗。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教師的教學應有利于學生自主活動的開展和深化。在學習方式上表現為:學生“自由結合、自主選題、自主探究、自我評價”。
(3)探索性
研究性學習從研究范圍的確定、研究目標的定位、研究過程的安排、研究方法的采用、研究成果的表現,都由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探究”完成。
(4)實踐性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板塊之一,說明它的特征是實踐性,而且在學習內容上看,研究性學習強調理論與社會實踐、科學和生活體驗的聯系。因此,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研究學習的實施步驟
1、培訓教育。特別是對于七年級學生,由于很多都是第一次進行研究性學習,學校可通過講座,課堂教學,網站,板報等多種形式,就如何進行研究性學習進行培訓。在每次開展活動前進行安全、禮儀、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2、選擇課題。由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在老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提倡課題的綜合性、社會性、探究性、開放性、獨特性;強調課題的需求性、創造性、科學性、可行性。鼓勵課題形式的多樣性,可以是文獻研究、觀察報告、項目設計、科學實驗、社會調查、問題追蹤等。
3、制訂計劃。課題小組確實研究課題后要填寫課題實施方案表格,內容包括課題名稱、課題背景說明、課題的意義與價值、小組成員及分工、指導老師、研究目的與計劃、活動步驟、活動場地與器材申報、預期成果等。
4、搜索資料。根據計劃,各成員承擔自己的職責,通過圖書查詢、網絡搜索、參觀訪問、問卷調查、實驗記錄等多種途徑和渠道廣泛搜集資料,建議學生做好記錄,有條件的可進行錄像、攝像、錄音、下載等。
5、整理總結。對搜集到的各種資料,研究小組一定要進行討論和分析,各成員都要表達自己對問題的認識與理解,然后對資料做出處理,如發現缺少材料,可繼續進行搜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通過不斷的整理、分析、驗證、提煉等,形成課題成果。課題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研究報告、小論文、項目設計、實驗報告、科技作品等。
6、交流評價。
各班每個課題組把自己的成果以各種方式在班中進行展示,同時學生小組展開互評和指導老師進行評定,并推薦出優秀課題參加級的優秀成果展示。
第二部分:社區服務課程內容
社區服務屬義工或志愿活動性質,要求學生以服務者的身份參與到服務社區的'各項活動領域中,多方面體驗并認識服務對象,應用所學的知識,提供各種對社區有意義的服務,不斷增強對他人、社區乃至整個社會的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包括:
1、社區宣傳教育活動,如
(1)法制宣傳、人口與保健宣傳、環保與衛生宣傳活動及系列主題宣傳日活動;
(2)所在鄉鎮、街道居委(村委)文化管理、文化宣傳,布置文化宣傳長廊、展版,進行文化咨詢;
(3)進行城鄉科技、科普宣傳活動;開展城鄉文體活動;
(4)組織同學在所在鄉鎮、街道開展文化宣傳,傳播科學技術知識、破除迷信。
2、社區環境建設活動,如
(1)城鄉環境衛生,城鄉綠化、美化工作;
(2)負責所在鄉鎮、街道、村委、公園、學校等公共區域的清潔衛生管理;
(3)負責所在鄉鎮、街道、村委某一道路、廁所公共清潔衛生管理;
(4)擔任所在鄉鎮、街道居委政管理助理,幫助維護街道衛生、清理牛皮癬;
(5)城市交通秩序維護活動;
(6)擔任所在鄉鎮、街道居委街道交通管理助理,協作交通管理。
3、幫貧助困活動,如
(1)進行社會福利院的“愛心接力”,為所在鄉鎮敬老院孤寡老人提供服務;
(2)開展扶貧捐贈活動,為所在鄉鎮需要幫助的老弱病殘提供服務;
(3)中小學生假期學習或活動輔導,幫組有困難的低年級學生;
(4)擔任所在鄉鎮、街道學習困難學生校外輔導員。
4、行業輔助性活動,如
(1)為社區大型活動提供志愿者服務;
(2)在公共活動場所(如公園、圖書館)參與管理服務;
(3)擔任所在鄉鎮、街道某一企業管理助理或義務監督員;
(4)在廠家或商家的產銷旺季進行幫忙;
(5)支援農忙等。
社區服務的實施程序
1、活動前教育。學校在活動前都安排一定時間進行安全、法制、禮儀教育。教育學生預防事故,注意自我保護;教育學生必須遵紀守法,遵守實踐地和社區的規章制度;教育學生禮貌待人,體現我校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
2、內容選擇。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從接觸的生活世界出發、從熟悉和關注的社會實際中選取活動主題和內容。活動要堅持“就近”原則,注意活動的主體性、可行性、經濟性和安全性等。
3、精心規劃。學生必須首先聯系好將要前去服務的地點或單位,制定活動計劃,報告家長、班主任或指導教師,填在《江都區第一中學學生社區服務活動記錄卡》。家長、班主任或指導教師要對活動的計劃與地點進行考察分析,并對服務活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進行評估。社區服務活動要在家長、班主任或指導教師認可并簽字表示同意的情況下方可實施。
4、活動實施。學生必須按計劃進行活動,接受服務區負責人的領導。班主任或指導教師要隨時關注活動的開展。在活動中組長要協調好小組成員及各方面的關系,各成員要發揮團隊精神,相互協作,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每項服務活動實施過程中,學生必須認真填寫《江都區第一中學學生社區服務活動記錄卡》,可收集一些活動相片,還應該撰寫一些有關活動的經歷、收獲、感受或體會等內容的文章。
5、總結交流。每學年各班級安排一次社區服務活動的總結交流。交流的內容應有《江都區第一中學學生社區服務活動記錄卡》、相關材料證明如一些介紹活動過程和體會的文章、活動相片或視頻等。交流形式由班級自定,可以是主題班會、班級網頁、墻報展覽等。
6、學生匯總。每項社區服務活動的原始材料,把填寫的《江都區第一中學學生社區服務活動記錄卡》及相關材料證明(如一些介紹活動過程和體會的文章、活動相片)粘貼在一起裝訂成《江都區第一中學社區服務登記手冊》上交,由學校組織考核評分。
第三部分:社會實踐的內容
1、軍訓:這是一個必修項目,也是社會實踐課程的一項重要內容,主要進行軍事知識教育、軍事技能訓練和紀律的養成教育。
2、參觀、訪問和調查活動、社團活動:可以郊游,參觀人文景觀等;可以到德育教育基地參觀考察,接受思想教育(例如清明節祭掃革命烈士墓)等;可以抓住社區焦點、熱點問題,進行環保、國情民情調查等活動;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進行驗證性的調查;訪問則一般以國家或地方政府機構、政府官員、特殊人物、特殊群體等為訪問對象。
3、班級值周活動和校內勞動。
活動實施的過程
1、活動前教育。學校在活動前都安排一定時間進行安全、法制、禮儀教育。教育學生預防事故,注意自我保護;教育學生必須遵守法規,遵守實踐地和社區的規章制度;教育學生禮貌待人,體現中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
2、內容選擇與活動規劃。除軍訓項目外,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已有的知識水平,從生活實際出發,從熟悉和關注的社會中選取活動主題和內容,并形成社會實踐小組,聘請指導老師,聯系好將要前去實踐的地點或單位,制定小組活動計劃,并在小組活動計劃的基礎上制訂個人活動計劃。將小組活動計劃和個人活動計劃報告班主任和指導教師并征得他們的同意。
3、活動實施。新學期開學的第三周召開開題報告會,組成活動小組,確定活動主題,明確成員職責,制訂活動計劃。學生必須按計劃進行活動,服從實踐地負責人領導,班主任和指導老師要隨時關注活動的正常開展。在活動中組長要協調好小組成員及各方面的關系,各成員發揮團隊精神,相互協作,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要記錄活動過程和活動心得。
4、總結交流。活動結束后,小組完成社會實踐的報告。個人寫出活動小結及活動過程中的體會、感受等,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組織小組間的交流。形式由班級自定,可以是主題班會、班級網頁、墻報展覽等。每班推薦最好的一個活動小組參加級組的社會實踐活動成果匯報,評選出10個活動小組參加學校舉辦的社會實踐活動成果匯報交流大會,評選出優秀活動組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5名。 時間安排在初二第二學期期中考后(5月上旬)。
5、評價考核。小組和個人提供相應的材料,由班主任和指導老師進行初步評,然后由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領導小組進行終評,學校學分認定委員會進行學分認定,教務處完成學分登記。
四、課程實施領導小組
組長:喬志軍校長
組員:教務處、教科室、政教處、團委、總務處負責人及年級組長
綜合實踐活動由下列部門和機構進行管理:教務處、教科室、政教處、團委、總務處、備課組、班主任、科任教師,由以上相關人員或代表組成的課程學習指導中心,對學生進行指導。各部門必須相互協調、相互配合,使課程實施規范化、科學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力求使課程順利進行。
五、教學的基本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實施中除應遵循一般的教學原則外,還應根據綜合實踐活動的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的規律,遵循以下原則:
1、自主性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應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體驗。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教師的教學應有利于學生自主活動的開展和深化。
2、開放性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應創設十分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享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在時間的安排、主題的確定、方法的運用和成果的表達方面有相當大的靈活性,為學習者發揮個性特長和才能提供廣闊的空間,從而形成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
3、實踐性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有豐富材料和真實的情景,主張學生在”做中學”。學生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獲得直接經驗和情感體驗,這些新經驗與原有的概念和技能相互作用,最終形成可應用的個性化理論、模型和技能。
4、綜合性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應從學生身邊的事物或問題出發,形成跨越諸多學習領域的活動,以利于知識的融會貫通和多角度、多層面地思考問題能力的形成。通過親身的實踐,使學生了解和關心社會,了解和探索自然的奧秘并形成綜合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全員性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選擇,力求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11
一、活動時間:20xx.8.1
二、活動計劃:
① 吃過早過早餐后,早上7:00在學校對面的人人樂超市門口集
② 預計7:00——7:10左右一同前往隨手公益志愿者之家。
③ 預計11:00結束活動,所有組員在12:00之前回到家,保證安全
注意事項:因為連續40來天高溫,天氣炎熱,請大家帶好帽子、水,注意防暑。
三、活動目的:
8.1日是建軍節,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隨手公益湖南省志愿者之家要發送一批衣物到雙牌縣幾個敬老院。我們5個同學去志愿者之家幫忙整理衣物和書籍,并將各種衣物整理歸類、消毒、折疊、打包,發往雙牌縣。
四、活動過程:
氣溫39°,連續40多天的高溫,阻擋不住我們前往隨手公益湖南志愿者之家的腳步。7:30,大家帶著要捐贈的衣物、書籍,踏著晨曦、烈日,興高采烈的來到志愿者之家。因為今天要發送一批衣物去雙牌縣的幾個敬老院,我們來不及休息,就開始投入了緊張的工作中,第一步先把桌子抬出來,等下好擺放清理好的衣物。
我們把要整理的消過毒的衣物放在一起,為了方便、有序的整理,并把今天的任務給大家進行了說明:
1.陸舜負責整理褲子;祝明岐負責整理棉衣;唐嘉俊負責整理外套;楊照之負責整理夏裝;尹卓能負責整理毛衣。
2. 整理完同學們一起打包,分類裝衣物,寫明數量及品種。
3. 大家一起在打好包的.袋子上寫發往地的地址、姓名、電話。
4. 幫助他人將打包好的衣物送上貨運車
我們邊整理,邊打包,按照棉衣5件、毛衣10件、秋衣10件、褲子10條一摞各打好包。同學們清理的可仔細了,生怕弄錯了哦。
把消毒后的衣物分類整理、打包后,我們開始把衣物按類別裝入隨手公益特制的編織袋里。又開始分工了,兩個扯袋子,一個裝衣服,一邊記下裝入衣物的數量。然后,我們就在打包好的編織袋上寫下要寄往的地址、接收人的姓名、電話。這個可不能寫錯,也不能涂改哦,大家都寫得非常認真、工整!
雖然天氣炎熱,我們平時也沒做過這些事情,但大家都干得很認真,看著整理好的衣物,雖然很累但也很開心!想著我們親手整理的衣物即將發送到需要人的手中,內心激動啊。
五、活動評價:
隨手公益:隨手公湖南志愿者之家的工作人員還給我們的這次活動發了新浪的微博上,非常感謝我們捐贈的衣服和書籍,并積極參與這次將各種衣物整理歸類、消毒、折疊、打包,發往雙牌縣敬老院的活動,還傳了我們認真整理、打包衣服的系列照片。
六、活動總結:
今天我們將整理的衣服通過市忠彪貨運有限公司發往雙牌塘底鄉敬老院的衣服是: 毛衣55件、外套40件、棉衣25件、夏衣130件、褲子75條,共325件,5包(編號0008651-5)。雙牌縣上梧江鄉敬老院的衣服是:毛衣60件、外套50件、棉衣20件、夏衣140件、褲子70條,一共是340件,5包(編號0008652-5)。
通過本次活動,同學們都感受到了幫助他人的快樂。雖然天氣非常熱,但是同學們不怕苦不怕累,工作得都非常認真、用心,值得表揚。但是,由于是第一次參加類似的公益活動,我們做得還比較生疏,比如唐嘉駿同學經常放錯衣服、尹卓能同學不及時把收集的衣服放好、祝明岐同學老把褲子和衣服分錯,陸舜同學不及時數好衣物的數量,楊照之同學常把衣服褲子放一起……雖然我們都多多少少犯了一些小錯誤,但是我們還是很高興,和同學們一起當志愿者,做公益。
的確,公益活動不是刻意,不是形式,它是我們隨手就可以做的事情。就像我們此次組織的活動——“隨手公益”。我們希望,同學們在放假的時候多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去溫暖他人的一顆心,同時我們自己也會感到快樂,就如同一句話所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同時,我們呼吁在放假時有條件的同學也積極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來,讓公益活動豐富我們的假期!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12
教學目標:
1、經過活動讓學生明白以禮待人是一種美德,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自尊及尊重他人的意識。
2、經過活動讓學生明白怎樣去尊重別人,并在生活中能主動加以運用。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自尊及尊重他人的意識
教學難點:讓學生在生活中明白怎樣去尊重別人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出示背景資料中的第3幅圖提問:“這位學生在做什么?他的行為說明了什么?”請學生思考。
二、活動過程
1、講故事。
講講古人和現代人尊重別人的故事。
教師先講列寧的衛兵而理解檢查的故事,講完這個故事后,讓學生體會到尊重他人是不分職位高底貴賤的。
讓學生講講學材中另一幅圖的故事,中國古代的老學者向青年學者請教,使學生體會到老年學者對知識和人的尊重。
2、議一議。
(1)先選擇其中幾個有代表性的'圖在全班范圍內辨析,其他圖在小組內討論。
(2)教師加進與本班、本校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圖進行分析,在分析幾幅圖后,能夠點明:如果我們也有過類似不尊重別人的行為,應當立刻改正。
3、說一說。
第1幅與第2幅圖的資料能夠讓學生把自我的做法表演出來后闡述理由。第3幅圖和第4幅圖的資料能夠讓學生自我先進行充分的想象: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什么時候、有什么人、正在干什么,同學們為什么這么做。然后再進行歸納總結。讓學生經過看圖,說說應對這些情景,自我會怎樣做,目的是為學生樹立行為上的榜樣。
三、活動評價
主要請學生談談經過活動獲得的情感上、思想上的收獲。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激勵每一個學生都去做有禮貌的人。
引導學生從這兩方面去談。也能夠自由談自我經過活動的收獲。
四、活動延伸
請學生在家中與父母一齊討論一下,在家庭生活中如何互相尊重。討論在家庭生活中如何互相尊重。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13
一、知識目標:
教育學生留心周圍的人和事,學會觀察,學會發現,學寫觀察日記和體驗日記,學會以寫信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有力地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綜合能力。并與數學的統計方法,科技的手工制作、繪畫、音樂等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注重學科與社會的溝通,學科與學習者的內在統一,建構一個開放的知識體系。
二、情感目標:
讓學生認識到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從小就應該尊敬、熱愛、關心長輩。并懂得知恩、感恩、報恩。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動手實踐、綜合運用、開拓創新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活動實施的'具體過程、方式
(一)活動階段構想:
第一階段:閱讀有關“孝順”的文章
第二階段:準備階段——通過觀察、詢問的方式,調查父母一天的工作、家務、休息時間,了解父母的辛勞。并寫出觀察日記。
第三階段:實踐體驗階段——通過一系列親身體驗活動,親身體驗父母的辛勞(如通過“護氣球”體驗母親懷胎十月的不易,通過“本周我當家”活動,體驗父母的操勞。寫體驗日記。第四階段:回報父母的愛:通過給父母寫信,寫詩、送父母一份小禮物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懂得知恩、感恩、并回報父母的愛。
(二)活動操作流程:
第一階段:確定研究主題目的:
時間:1~2周過程
一,讓同學們在生活中學會觀察、學會發現,并通過調查了解父母的辛勞。學會寫觀察日記,記下生活中的點滴。
二、利用興趣活動時間,組織學生觀看影片《媽媽再愛我一次》。
三、閱讀有關孝順的文章。
四、教師設計“父母一周”活動情況調查表,學生每天認真填寫。同時寫觀察日記。
第二階段:實踐體驗階段目的:通過親身實踐體驗,讓學生體會父母的辛勞。學會寫體驗日記,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時間:3~4周過程
一、通過“護氣球”、“負重”等方式體驗母親懷胎十月的不易。
二、開展“本周我當家”的活動,學生親身體驗父母的辛勞。
三、寫體驗日記。(師隨時通過日記了解學生的活動情況,并和家長取得聯系,爭取家長的大力支持)
第三階段:回報父母的愛目的:讓同學通過各種形式去回報父母,同時讓學生懂得知恩、感恩、回報父母。學習用語文的多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時間:(5~6周)過程:
一、學生準備寫給父母的信,及禮物。
二、邀請部分家長參與班會活動。
三、班會上學生朗誦詩歌《父母的愛》
四、展示寫給父母的信。
五、各小組自由上臺展示自己準備的禮物,并說說為什么要準備這樣的禮物。
六、師小結寄語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04-03
綜合實踐的活動方案04-27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08-17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1-16
環保綜合實踐活動方案03-17
推薦綜合實踐活動方案03-23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精】04-10
【熱】綜合實踐活動方案04-12
【推薦】綜合實踐活動方案04-12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薦】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