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匯編15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闡明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書面計劃。方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
多年來,xx小學一直高度重視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根據學校教育教學實際,開展綜合社會實踐活動,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學校開發了以“知我東營愛我家鄉”為主題的學工、學農、學科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了解認識自己的家鄉,感知東營的發展,增強同學們熱愛家鄉的意識。
一、參加對象:
4年級全體學生(兩個班,共計85人)
二、活動時間:
6月6月全天
三、活動主題:
“知我家鄉愛我xx”主題實踐活動
四、活動形式:
依托《城市信報》社,四年級家長委員會負責組織實施。
五、學校負責參與組織人員
學校帶隊領導:劉xx
安全員兼校醫:李xx
四年級一班:班主任朱君,兩名學生家長,一名導游
四年級二班:班主任艾麗華,兩名學生家長,一名導游
六、主要參觀訪問內容及路線:
1.早晨7:30從勝利集輸小學乘大巴車出發。
2.8:30乘車到廣饒烈士陵園,先參觀大理石浮雕、到烈士墓獻花,統一參加廣饒縣委縣政府組織的公祭活動。隨后兩個班學生單獨組織紀念活動,參觀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
3.10:20第二站到孫武湖踏青,休整,參觀;
4.下午1:30乘車趕到廣饒歷史博物館和公孫祠參觀游覽。
5.下午4:00左右回到學校。
七、參觀紀念活動要求:
1.文明參觀,禁止大聲喧嘩;尤其是在公祭活動現場和到烈士陵園參觀必須保持肅靜。
2.組織有序參觀,禁止用手拉拽標本展品,損壞將照價賠償;
3.注意環境衛生,禁止亂扔垃圾,垃圾必須隨手攜帶,集中存放。
4.各班要組織學生認真做好記錄,寫出觀后感,或者游記等。
5.各班要注意時間安排,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參觀學習。
6.戶外活動期間,做好分組,明確責任,注意用火,禁止踩踏草坪。
八、安全要求
1.各班出發前必須對學生進行安全警示教育,堅決杜絕安全責任事故的發生。
2.每個班配備1-2名教師,2-3名家長和1名導游管理員,分工負責,明確責任。
3.出發前,每位學生必須填寫安全預案表,明確出行路線、攜帶物品及相關要求,并經家長簽字許可。
4.學校配備一名校醫跟隨,并配備相關藥品,器材。
5.四年級家長委員會負責與城市信報社簽訂出行合同。
6.所用車輛為旅游車輛,按每個座位購有保險。《城市信報》社負責落實車輛。
7.為每位學生及家長購買一份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城市信報》社負責購買。
8.聯系電話(略)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2
一、活動背景
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源遠流長。長期以來被人們作為衡量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之一,也是體現國民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隨著社會交往的日益擴大,真誠、得體、富有魅力的交往禮儀已成為擴大交流、增進友誼、加強合作、促進發展的重要手段。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21世紀國家建設的主力軍,培養他們理解、寬容、謙讓、誠實的待人態度和莊重大方、熱情友好、禮貌待人的文明行為舉止,是當前基礎教育的重點工作之一。根據青少年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把“文明行為習慣”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從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孝敬父母、關愛他人入手,全面提高青少年的德育素質和行為規范,是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質的重要舉措。為此,我們根據實際情況,特制定如下活動實施方案。
二、活動指導思想
堅持全面實施、突出重點、逐步推進、重在實效的原則;堅持主體參與師生互動、實踐育人的原則;以“文明禮儀伴我行”為主題;以禮儀禮貌、禮節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為重點內容;以唱響國歌、遵守《守則》《規范》為活動指南,著眼于全面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禮儀素養,將主題宣傳教育實踐活動與民族精神教育、傳統美德教育、革命傳統教育、行為規范教育及學校的其他教育教學活動緊密結合,通過主題宣傳教育實踐活動,使學校成為文明禮儀的宣傳和示范窗口,讓學生在參與和體驗中提高禮儀修養,學會做人,成為文明禮儀行動的先鋒隊。
三、活動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指導學生選擇活動主題,制定活動方案,有序開展活動。
2、學生初步學會收集資料的方法、社會實踐調查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3、讓學生通過討論、觀察、走訪、調查、交流,初步了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形式。
過程與方法
1、了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和探究活動的常識。
2、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表現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培養學生自主參與實踐活動的意識。
2、激發學生熱愛綜合實踐活動的情感,產生積極參與各項活動的行動。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養成的合作意識,體驗與他人協作、交流的樂趣。
四、活動內容
(一)以校園禮儀為主要內容,結合家庭禮儀和社會禮儀的學習與實踐,以禮儀、禮貌、禮節“三禮”教育和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為重點,
樹立學生“十個文明形象”,即:
1.升降國旗,奏唱國歌時肅立行禮。
2.與人相處,語言文明,友善寬容,明禮誠信。
3.公共場合,輕聲交談,舉止文雅,著裝得體。
4.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樂于助人。
5.乘車購物,不擁不擠,座位讓給有困難的人。
6.行車走路,遵守交通規則。
7.保護環境,垃圾廢物不亂扔,綠地草坪不踐踏。
8.愛護公用設施,節約公用資源,遵守公共秩序。
9.社會交往,熱情、友好、大方。
10.情趣健康,遠離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場所。
(二)將學習禮儀、實踐禮儀、展示禮儀和宣傳禮儀貫穿于主題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的全過程。
學習禮儀。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與自己日常生活和學習密切相關的校園禮儀、家庭禮儀和社會禮儀等方面的知識。實踐禮儀。讓每個學生都廣泛參與到主題宣傳教育實踐活動中來,在參與和體驗中成為文明禮儀的宣傳者、實踐者、示范者。展示禮儀。通過開展師生校園禮儀風采展示、征文和演講比賽,講身邊發生的禮儀故事、爭創文明禮儀先進學校和文明使者等活動。宣傳禮儀。通過家長學校和培訓文明禮儀宣傳員,面向家庭、社會進行禮儀知識的宣傳,營造小手拉大手,共創文明的良好氛圍。
五、活動主題
“我與、活動過程
第一階段:確定主題(時間:第十三周)
(1)確定主題,合理分組。
(2)小組匯報:在本組課題中,你們打算研究哪些方面?
(3)分組討論:在這些方面,你們打算怎樣去研究?具體時間和人員如何安排?
(4)共同探討:在研究過程中需要哪些準備?如何合理安排時間與人員?
第二階段:分組調查,整理資料(時間:第十四周—十六周)
(1)小組合作:根據各自研究側重點的不同,制定具體研究方案。按照既定計劃,進行有目的的詢問、調查,收集資料。
(2)集體交流:調查后,以組為單位討論、交流、整理、分析所獲資料,并撰寫報告。
第三階段:分組行動,交流心得(時間:第十七周—十八周)
(1)各組按照方案開展實施。(方案也可在實施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略作調整)
(2)交流各組方案,相互學習、相互啟發。
第四階段:成果匯報階段(時間:第十九周)
開展一個“我與文明同行”的綜合實踐活動總結交流。
指導老師對本次活動作一總結、反思。
具體時間安排如下: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文明同行”
六、活動時間:
20xx—20xx學年第一學期
七、參加對象
二年級綜合實踐老師與二年級全體學生
八、活動對象
指出我們身邊課堂學習中不文明的行為習慣、調查我們身邊的文明事跡等
九、調查方法
觀察法、調查法、分析法、訪問法、資料歸總法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3
一、活動背景
節日是一種文化現象,春節更是如此。春節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語境下,是最隆重的節日。它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與宗教、祭祀、慶典、聚會等相聯。傳統的春節,有關于“年”獸、萬年創建歷法、熬年守歲、貼春聯、賞冰燈等各種傳說;有掃塵、春聯、門畫、倒貼“福”字、守歲、爆竹、拜年、看大戲、鬧元宵等習俗;有臘八粥、年糕、餃子、元宵、春餅等食俗;還有大年初一不掃地、不走后門、不打罵孩子、相互祝賀新年萬事如意等風俗……
春節文化歷經幾千年,質是不變的,這個質就是源于生養我們的“文化之根”。春節文化的魅力,使春節成為最有凝聚力的節日。每當春節來臨,背井離鄉的游子都紛紛趕回家中與親人團聚,每年一度上億人次的“春運”高潮,說明了春節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與春節相關的年俗,早已由一種禮儀漸變為一種打在每個中國人身上的烙印、一種融入每個中國人血脈的習慣、一種浸入每個中國人骨髓的文化因子。
二、活動目的:
了解春節的習俗
了解春節的由來
了解春節的吃文化
三、活動形式
1、了解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也是每一個華夏兒女最期盼的日子。讓學生較全面地了解與新年有關的知識,從形式上的過新年到走近新年、研究新年,進而了解春節的由來、禮節及相關習俗。
2、到超市、飾品屋、節日禮品屋等進行參觀、調查、訪問,上網查詢有關資料,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并根據資料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過年的熱鬧與快樂,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彼此間的溝通和人際交往能力,增強社會參與意識
4、能利用信息技術收集有關家鄉春節的信息。培養學生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匯總和應用的能力。
5、能清晰的說出自己的研究所得和感受,能以一定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四、活動過程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聯系有關人員講授春節的神話起源、習俗等相關知識;
2、準備一些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春節的知識(來源包括圖書、網上)。
3、學生準備各種資料(包括小故事、圖片等)
4、準備好外出活動所需的一些設備,如相機等
第一階段:確定活動主題 ,分組制定計劃
1、通過開題課,學生討論得出研究的總課題《我愛我們的節日——春節》以及研究的3個主題:“春節的由來”、“春節的習俗”、“春節的吃文化”。
2、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主題自由組合,分配好人員,選好各個小組長。然后由組長帶領,明確活動目標、任務和要求,制定活動計劃。
第二階段:活動實施階段
1、按小組開展調查、訪問、圖片收集、查找資料;實地考察;分析調查結果并對活動所獲得的資料認真做好記錄。由各組組長負責分工完成(訪問方式有:實地訪問、電話訪問等形式,對象適度含蓋老、中、青三個年齡階段,組員根據訪問的情況做好記錄)
2、集中交流,合作探究。各小組討論在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和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等。根據活動的體驗和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吸取教訓,調整方法。
3、整理信息,形成觀點。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
展示成果,交流分享,組織評價。在老師指導下,各個小組的成員根據活動中獲得的信息作進一步的篩選和整理,形成共識,以書面形式上交調查報告,并總結自己在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各個小組成員以不同的方式向同學分享展示自己的成果。最后老師和同學共同評價這次的活動。
4、活動成果展示:
1、學生說活動感受
2、小組匯報研究成果,如:
春節的來歷
春節的習俗
春節的吃文化
五、活動結果
通過本次活動讓更多的同學了解春節文化,領略中國文化魅力,讓我們更加熱愛我們的節日,春節。通過這次活動,讓同學學會自主學習,形成良好的溝通與合作的互動能力,增進同學間的感情。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4
本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智力、能力、創造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活動的實踐中來,從而保證課程的有效實施。
評價對象:1-6年級的全體學生
評價內容: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精神和我市這一課程實施的情況可以下列四個方面進行:
(1)信息技術教育;
(2) 研究性學習;
(3)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
(4)勞動與技術教育。其中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的學校可單獨考查其學習成績。大主題單元綜合實踐活動和新教育“每月一事”項目主題教育活動。
評價方法:
1、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學業評定可根據本學期學習的內容單獨組織考查,也可結合在“研究性學習”和“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一起進行。
2、1—2年級主要考察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參與班級活動與社會實踐的.態度與熱情,由任課的老師評定。
3、3-6年級都要以學校所組織開展的大主題單元綜合實踐活動、新教育“每月一事”項目主題教育活動為載體,對學生“參與的態度、熱情”、“活動中的表現及創造力”“實踐能力的發展”“合作及團隊精神”四個方面進行評定。評定由自評、互評、教師評和家長評相結合進行。
4、五、六年級的學生除進行上述第2條所要求的學業成績評定外,還須進行“作品介紹”或“一分鐘演講”的現場考查。“作品介紹”是指本學期參加的任何一次綜合實踐活動的成果展示,可以是小制作、模型作品,也可以是考察報告、主題方案等;“一分鐘演講”是指和全班學生一起交流分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收獲與體會。現場評定成績(教師也可邀請學生代表組成現場評議團打分)。平時的學習狀況考核占總成績的70%,現場評價占總成績的30%。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5
一、背景提出
當代的中小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姐妹也不像以前那么多了,被長期嬌慣的孩子,他們很少用心去體會父母的感受和辛酸。為此,我特準備這樣一個活動讓小朋友和他們的父母進行交流,并讓他們深入了解父母勞作的辛苦。
二、活動時間:
一周
三、活動地點:
學校家里父母的朋友和同事家 鄰家
四、活動目標
情感態度目標:
1)通過課題小組的集體探究,培養團隊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體驗自己去探索和思考問題的成就感,享受共同探究、合作、成功解決問題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積極性和培養學習興趣。
2)通過這次活動后,能形成深深地感受父母、體諒父母的辛酸,能充分地站在他們的角度為他們著想。
3)能夠通過向父母的學習,鼓勵中小學生成為社會有用之才,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知識目標:
1)知道父母的興趣愛好
2)了解父母對家庭、社會和自己所做的貢獻
3)從心底知道父母的辛苦
4)能客觀說出父母對自己的影響
能力目標:
1)通過和父母深刻的談話能夠形成逆向思維的能力和為他人著想的能力
2)通過和周圍鄰居、父母的朋友及同事的談話,增強社會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在了解父母的興趣愛好和處事方面搜集資料時,可以培養深入思考、獨立處理和搜集資料的'能力
4)通過相互交流和展示,能夠互相學習、發現、反思、改進、促進實踐能力的不斷發展
五、活動條件:
活動沒有限制,適用于中小學的每一個學生。
六、活動實施過程:(在老師的指導下,幾個同學一組共同構思問題,
單獨完成提問部分,再集體討論得出總結)
1、準備階段
1)由老師事先聯系一個本班學生家長較多的村
2)設計好向父母提問的問題
3)做多份問卷調查給鄰居、父母的朋友和同事
4)構思好幾個關于父母勞作作時的問題給父母的朋友和同事作答
2、活動階段
1)老師帶領同學們去觀察,近距離地觀察父母勞作,體會父母勞作之辛苦
2)晚上,父母回家后和父母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工作狀況
3)周末,就和鄰居、父母的朋友和同事進行交流更進一步地了解父母的處事態度、原則和工作風范
4)自己也寫下對父母的感受和印象
5)自己親手做兩張致謝賀卡給父母
6)學會做一件簡單地家務
3、總結階段
歸總討論:回歸到每組交流、討論,互相介紹自己父母的工作、興趣愛好和對自己生活和學習的關心
七、活動意義:
這次活動主要是加強父母和子女的交流,讓當代新的一代能夠深切體會父母生活和工作的不易,讓他們能夠站在父母的角度為父母著想、為父母分擔。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6
一、活動主題提出的背景:
傳統節日文化是悠久民族歷史的根,也是璀璨民族文化的核心。中國民間節日文化有著鮮明的特點和旺盛的生命力,是滋養我們中國人最初的天堂。在上學期“節日文化”主題研究活動開展之后,我們教師和學生都越發感到祖國傳統節日所承載的文化、文明博大精深,學生對傳統節日由“沒意思,沒什么認識,不如洋節日”到從心底里流露出對傳統節日文化的喜愛和為自己的祖國擁有燦爛的文明而自豪。基于以上認識和了解,我校本學期的綜合實踐課題仍然走探究傳統、感受歷史的路子——《走進祖國傳統節日》由此產生。我們的目的旨在讓學生通過本次綜合性學習活動,能產生發自內心的對中國節日文化和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熱愛,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正確認識和了解祖國的傳統節日,增長知識和才干,完善自身,立足社會。
二、活動目標
1.知識維度的目標
將中國傳統文化、節日風俗習慣、地方風土人情、描寫傳統節日的詩詞等知識內容合理恰當地融入整個實踐活動中,讓學生了解我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相關知識內容,進而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拓寬他們的認知視野,激發學生在活動中自主獲取新知的欲望,促進學生方法性知識的的獲得與掌握。
2.能力維度的目標
學生在經歷與體驗整個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在研究小組子課題的過程中,學生初步掌握調查與訪談技巧,提高規劃安排能力,學會整理與分析有效資源,運用創新思維探討實施活動計劃。
3.情感、態度維度的目標
通過一系列活動,學生在深入認識中國傳統節日的基礎上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與使命感,端正對外來文化與傳統文化的態度,摒棄崇洋mei外的`不正風氣,繼承與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三、活動實施準備
1、課程資源導航:
(1)收集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慶祝方式、風俗習慣,可以通過查閱書籍、雜志,詢問父母、長輩和民俗機構等方式;
(2)與少先隊輔導員聯系開展主題活動,“節日文化”主題教育是最現實的愛國主義教育。與計算機、語文、美術等學科教師聯系,取得支持,多學科教師參與組織的形式,組織學生開展對中國傳統節日的全面考察的綜合實踐活動。
實施過程
四、活動的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確定主題、發現問題、制定活動計劃
組織學生學習課題,撰寫出活動計劃,計劃力求涵蓋主題、小組分工、研究階段、探究方式等各項內容。主題確定后,活動就全面鋪開。師生共同確定實施本課題的調查點:
1、了解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以及這些傳統節日的各種風俗習慣。
2、向家長詢問傳統節日的由來以及典故。
3、去圖書館或網上查閱有關資料,了解古往今來的中國傳統節日,以及它們的文化。
4、向家長詢問古今傳統節日文化的差異性,了解中國歷史背景。
第二階段:師生自主探究交流學習
1、認識中國傳統節日文化
(1)以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為主要研究對象查閱相關資料,認識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文化,以及它們的傳統風俗習慣。
(2)依據它們的風俗習慣,全班交流各自的感想,寫出有感日記或記錄等。
(3)配合主題開一次專門的班會,針對主題節日,辦一次小報,以表達對生活的熱愛。
(4)了解學生對各種節日的需求,以及他們想對家長說些什么。
2、了解中國古今傳統節日文化的差異性。
(1)向家長詢問中國古今傳統節日文化的差異。
(2)學生全班開一次主題班會,針對學生感興趣的差異問題進行討
論,找出差異的主要原因。
(3)學生上網或有關圖書資料查詢,了解家長所不熟悉的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差異。
(4)全班交流自己所得。
(5)向家長匯報自己的所得。
3、調查各種傳統節日文化的起源。
(1)向家長詢問民間常見節日文化的起源,以及它們的形式。
(2)上網或查閱圖書了解節日文化的起源,師生共同研討起源的原因。
第三階段:總結評價階段。指導學生寫出綜合實踐活動總結、體會,整理實踐報告資料。
5.班級趣味活動
①動手品味中國傳統節日風俗——包粽子、做湯圓
學生在相關專業人士的指導下學習包粽子、做湯圓,在動手勞動中深入體會傳統節日風俗的樂趣,品嘗與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 ②我是小小朗誦家——描寫中國傳統節日的詩詞朗誦
指導學生利用互聯網或圖書館的資源,查找符合要求的詩詞并背誦自己喜歡的篇章,在朗誦比賽中匯報自己的成果。通過朗誦活動,幫助學生從詩詞的角度加深對傳統節日的認識與了解。
③我是辯論小能手——外國節日與中國傳統節日誰更好
將學生分成正反兩方,引導他們收集與辯題有關的知識內容,在辯論過程中端正學生對中外節日以及中外文化的態度,培養學生信息篩選、表達交流及臨場反應等能力。
6.學生將調查、訪談、利用互聯網或圖書館收集的信息以及在班隊趣味活動中的收獲與心得進行系統化的整理。
7.成果總結交流及宣傳展示
①各小組成員對本組資料進行匯總、整理、分析、研究、刪選,形成總結。小組在班級匯報展示本組的活動成果,并接受其他各組的互動提問并進行答辯,完善結題報告。做好學生對此次實踐活動的反思指導工作。
②指導學生利用PPT、小報、圖片及影像資料等制作成果集于展示板,
在學校及街道社區舉行成果展示活動,個人設計,用畫畫的形式設計出自己心目中的節日文化。提高人們對我國傳統節日的重視度,宣傳我國傳統文化。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7
一、活動指導思想:
以“環境保護衛生、名人風學習、家鄉支柱經濟、自然實踐操作”為主題,在二年級實行,以綜合為特征,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深化素質教育,形成錢清鎮中辦學特色。適應學生個性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求,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為基礎,幫助學生學習、掌握和運用一種主動探求、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現代學習方式,促使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改變教學行為,提升綜合素質,自覺推進素質教育。
總目標: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間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和體驗,通過學習名人,進行德育教育,在學習老一輩的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二、主要措施:
1、內容框架
根據綜合實踐活動這一課程的目標要求及自身特點,結合我校的情況,選擇有針對性的系列活動設計課題方案,開展富有實效的實踐探究活動。
2、學生負責人配備情況
在落實學生負責人時,實行“一人負責,團體協同”的原則。每次班級的綜合實踐活動都有一人負責,同時班干部隊伍發揮好團體作用,在具體活動中實施互幫互助,另有指導老師一名。
負責班干部:徐凱
3、課時安排
綜合實踐活動要求的.課時安排一般在每周二下午,每周安排2課時,課內以輔導討論為主,課外實踐以共同探究、每生參與為主。
4、實施策略
(1)準備階段:20xx年9月1日前
①組織負責班干部認真學習有關綜合實踐理論的書籍,全面把握綜合實踐活動課內涵。
②內容的選擇體現本校本班及所在社區的特色,在此基礎上確定本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題,研討并制訂實施研究方案。
③根據“一人負責,團體協同”的原則配備好學生,可以家校聯系。
(2)實施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
①根據計劃組織綜合實踐活動,每周進行。
②舉行大掃除,參觀社區環境,制止河道污染等環保衛生行動。
④學習《名人風》教育讀本,撰寫名人心得,讀后感。
⑤在實驗室進行實驗操作練習,在老師的指導下,探究自然。
(3)總結階段:20xx年1月
①寫好綜合實踐活動記錄表。
②召開班干部和部分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經驗總結和交流。
5、課程研究
根據綜合實踐活動這一課程形態的目標特點及我校的實際情況,我們準備從環境保護,名人風學習,自然實踐操作這幾方面選取課題,展開具體的實踐探究活動。
(1)環境保護
我校位于鎮中心,周圍毗鄰好幾家大型企業,這里的空氣、水質等環境問題都是倍受人們關心的話題。另外組織學生走出校園,看看家鄉的環境變化,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家鄉,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同時滲透環保意識,建立起全新的人與環境的觀念,這是很值得研究的課題。
(2)名人風學習
名人是人生的一面鏡子,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以名人的事跡感召人,以名人的品德陶治人,以名人的精神鼓勵人,名人是引領學生駛向理想彼岸的燈塔。
(3)了解家鄉經濟
參觀錢清原料市場、柯橋輕紡市場及錢清各大超市,了解家鄉的支柱產業,開始了解社會實際。
(4)自然實踐操作
結合中考的自然實踐操作考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各方面來探究自然現象,通過觀察,測量和實驗,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
三、活動安排:
9月至10月
環境保護衛生
1、觀察家鄉的環境現狀;
2、分析環境污染的原因;
3、認識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10月至11月
名人風學習
1、學習《名人風》教育讀本;
2、討論名人的各種精神;
3、撰寫名人心得,讀后感。
11月至12月
家鄉支柱經濟
1、錢清原料市場
2、柯橋輕紡市場
3、錢清各家超市
12月至1月
自然實踐操作
1、自然現象的理論學習
2、分析實驗現象的具體操作;
3、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實踐操作。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8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在內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因此必須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實行)的有關要求,結合學校發展的特色要求,以綜合為特征,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深化素質教育,形成學校辦學特色。
為此,每位綜合實踐課老師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觀念為重點,實現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的過渡,努力打破學校的封閉性,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社會、生活和學科知識,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動手動腦的生活實踐、社會實踐、科學實踐活動,加強與現實社會的溝通和聯系,讓學生及時了解時代的最新信息,緊跟科技迅速發展的步伐,使他們在情感態度、綜合知識、實踐能力、學會學習等方面得到較大較快的發展,增強學生的探索與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
1、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了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實證的方法。
5、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情感。
6、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主體性判斷以及更好地解決問題的素質和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主要工作任務:
1、構建出“以研究性學習為核心,以信息技術教育為補充與拓展,以勞動與技術教育與社會實踐為主要活動形式”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基本模式。
2、充分利用區域內開辟的綜合實踐活動基地,積極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資源,為學生提供綜合實踐活動的舞臺。
3、提供若干綜合實踐活動備選主題,每位綜合實踐老師可在其中挑選一個主題或自選主題進行研究。
4、將綜合實踐活動與開發校本資源、社區資源結合起來,也要與學校的課題研究結合起來,辦出學校特色。
5、本學期的'綜合實踐活動要與學科課程一樣對待,制定每個班級活動的計劃,包括長線活動和短線活動,且每一堂課都有一個相應的教案。
四、各年級課程內容及形式: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研究性學習、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
基于對這門課程要求的思考和課程對三方面內容的規定,課程實施初步安排如下:
3——6年級:
周課時:2課時
形式:主題活動、社會調查、社會實踐、小型課題研究為主。
活動側重:留心周圍的一切,善于觀察與思考,從生活中產生問題,轉化成課題,讓學生自己動手采集信息,處理信息,參加社會實踐,解決問題。 具體內容:嘗試以研究性學習為重點的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合作精神,培養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1、學生自行搞好個人衛生,學會照顧自己,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學會使用常用的工具,遇到緊急事情會打求助電話。
3、參加地方服務,定期為環保做力所能及的事,并能做好宣傳工作,樹立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4、觀察周圍的社會,從生活中尋找疑問,產生問題,作為研究課題。
5、通過多種方式搜集信息,嘗試與小伙伴合作處理信息,解決問題。
在這個階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自主的、合作的研究活動,從搜集信息到處理信息,最后分析信息,解決問題,掌握了方法,增強了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豐富了知識、情感、態度、意志品質上都得到了培養。根據上級指示,本學期本校3至6年級活動主題如下:
三年級:“認識自我”
活動建議:
活動一:我的名字的由來
活動二:認識我自己(我的優缺點)
活動三:展望未來的我
四年級:我愛我家
活動建議:
活動一:我的家庭成員
活動二:我的父母
活動三:我的小天地(布置我的小居室)
活動四:我的成長足跡(制作我家庭相冊)
五年級:我可愛的校園
了解學校的歷史(如什么時候建校,當時學校的規模,歷任校長、師資變化等),學校歷年所獲得的榮譽,學校未來的發展展望等。通過這些探究,感悟學校的變化。
六年級:我的家鄉
活動分二個階段進行,建議:
活動一:家鄉的昨天
了解家鄉原來人們的居住環境、生活環境、文化生活、經濟狀況、醫療等情況
活動二:家鄉的今天
了解家鄉的現狀,家鄉人們居住環境的變化,生活的變化,文化生活、經濟
狀況、醫療設施等變化。
活動三:家鄉的展望
了解家鄉未來發展規劃。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9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以學生直接經驗為基礎,與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體現知識綜合應用的實踐課程。它打破了教育和生活的分離
初三學生的基本文化知識、社會經驗和生活經驗還是很有限的。
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目標應該是“在體驗中學習”,即形成直接的體驗,強調研究和解決問題的初始方向。綜合實踐課程的實施是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多了解生活環境的機會,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和人際關系問題,激發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開闊視野,積累經驗。總之,就是讓他們多看,多聽,多思考,多嘗試。
考慮到三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我們的綜合實踐課設置了三大主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希望這三個主題能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
二、課程的總體目標: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間內在聯系的全面理解和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良好人格。
1、親自參與實踐,注重自我體驗、自學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境中獲得積極的體驗和豐富的參與實踐的經驗。
2、全面了解自然、社會、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愛社會、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自己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學會識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獲取信息,組織總結信息,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觀念、新方法,積極探索,激發探索和創新的欲望,培養創新能力。
6、培養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于溝通等良好的人格素質。
4、活動重點:根據初三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初三學生在編寫“活動材料”時的重點。
1、要有意識、有計劃地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學會有目的、系統、全面地觀察。要求學生看、聽、聞、嘗、摸,綜合眼、耳、鼻、舌、身的感受進行思考。
2、在初三的深度觀察活動中,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概括和比較),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創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經過深入觀察,要求他們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無疑對他們素質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5、活動難點:能夠從直接經驗中抽象出問題的本質,完成思維發展的飛躍,提高學生素質。
三、不及物動詞實施戰略:
1、結合學科教學
每個學科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滲透的。在學科教學中,學生會從自己的學科中產生許多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此時,教師應該具有敏銳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提煉和處理信息,使其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課題。教師應在教學中培養挖掘綜合實踐活動素材的意識,使學科教學深入透徹,使綜合實踐活動的選擇更加廣泛。
2、結合學生實際生活
生活是學生學習的大舞臺。但是很多學生對自己的生活視而不見,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是平淡的。這是因為他們習慣了身邊的小事。如果我們從研究的角度去看待、分析和認識身邊的小事,不僅會了解小事的教育意義,還會提高思維品質和研究習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使命。
3、結合社會熱點問題
現在的學生已經不是只會看書的機器了。他們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問題。他們對一些公共現象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他們渴望得到成年人的認可,希望取得和成年人一樣的成就。我們將社會熱點問題引入校園,引導他們以個性化的方式深入探索,從而獲得自己獨到的理解。這是綜合練習的主要目的。例如,通過觀察、參觀、調查等形式的自然,學生可以理解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珍惜生命,使學生可以從人類和自然景觀中獲得美好的體驗。
4、結合傳統節日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化傳統的偉大國家。悠久歷史中積累的文化精華是學生學習的優秀資源。為了讓學生記住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結合傳統節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如中秋節、重陽節延長的以尊老愛老為主題的系列活動。
5、結合學校工作
綜合實踐是一門課程。雖然沒有固定的教材,但也不是沒有目標。而這些目標和要求往往是通過學校德育來實現的。因此,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校德育、少先隊活動和校本課程的發展相結合,相互借鑒、相互滲透,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比如可以結合國旗下講話和紅領巾廣播專欄,開展行為習慣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時事熱點系列、自我管理系列等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0
一、活動背景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金錢越來越來成為評價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因而,家長給學生零花錢也越來越多,很多孩子養成了看不起小錢;部分家庭用金錢代替了對子女的教育,讓孩子們形成了不正確的的價值觀,也使一些學生從小養成了追求享受、鋪張浪費的不良習慣,以及會養成孩子們相互攀比的壞習慣。為了讓學生認識到手中的零花錢來之不易,掙錢很辛苦,及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我想通過此課題的研究規范小學生的消費行為,正確引導消費方向,培養良好的金錢觀,更好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
二、活動方案
1、活動主題:我對零花錢的體驗
2、活動目標:
⑴通過活動,讓學生認識到手中的零花錢來之不易,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
⑵通過活動,發展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形成從生活中主動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養成自主、合作、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⑶通過活動糾正一些學生的不良習慣,培養學生們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從引導學生們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
3、活動形式
⑴、組織形式
①個人、小組、班級活動相結合
②邀請家長
⑵、實踐形式
①調查訪問
②研究、設計和勞動
③小組合作交流
④規劃、表達、反思
4、活動安排
本次活動計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確定課題,分組制定活動計劃。
第二階段:深入實際調查、訪問,總結交流。
第三階段:體驗賺錢,體會賺錢的艱辛。
第四階段:花自己賺的.錢,說說和花以前父母給的錢有何不同。
三、活動實施過程
第一階段:確定課題,制定活動計劃
1、課題的確定
最近發現一種現象:每當上學、放學的這段時間,學校商店里總是擠滿了學生,爭著購買各種各樣的零食。我心中產生了疑問:“同學們為什么會有這么多零花錢這些錢是從哪里來的可不可以把這個現象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主題”于是,我就把這情景拍下來,再組織大家談論。實踐活動課上,我讓同學們看這情景,發現同學們也都有同樣的疑問,因此我決定以此開展《小學生零花錢情況調查與研究》的實踐活動。
2、分組制定計劃
課題確定后,與全班同學展開了討論,經過討論,決定分為兩組。一組用問卷調查、采訪的形式對全校學生的零花錢來源、數目、用途進行調查;二組用問卷調查和采訪的形式對家長的收入及給孩子零花錢的態度等情況進行調查。
第二階段:調查研究
1、學生情況調查
⑴問卷調查各年級學生零花錢來源、用途制定完計劃,一組幾位同學對中高年級的200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見附件一),并對問卷調查情況進行統計。同學們發現在調查的200人當中有194人的零花錢是從父母或長輩那里要來的,沒有自己試著賺過零花錢;200位同學中竟有150位用零花錢買了零食或玩具。統計完后,同學們都驚訝不已。
⑵采訪調查同學們零花錢來源、數目、用途的情況,采訪中,被采訪的同學都覺得零花錢來的非常容易,因為每次向父母要父母就給了!而且父母給的錢還不是少數,每次至少是五元以上,更讓我們驚訝的是父母很少問他們用來干什么,好像這點錢不放在眼里一樣。我們采訪小組成員在采訪后產生了疑問:這零花錢真的就象同學們說的來的那么容易嗎
2、家長情況調查
在放學后,采訪小組成員在校門口對家長進行采訪。調查后進行統計,令他們吃驚的是家長的收入并不是象同學們調查前想象的那樣收入很高。寧愿自己受點苦也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去吃苦。調查完家長后,同學們一起交流時,心靈上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3、交流探討
調查結束了,全班同學坐在一起交流。幾個小組的同學反應:在調查的過程中被調查的同學都認為零花錢來的很容易。采訪組的同學還對我們班的同學進行了現場調查,發現本班的同學大多數也都用零花錢買了零食或玩具,大家自己也說不出賺錢到底有多辛苦,忽然有一位同學說:“我們可以自己去試一試呀,體驗賺錢。”新的實踐內容又產生了,引導學生親身體驗賺錢,在我的指導建議下,自己去賺錢,體驗零花錢的來之不易,感受父母掙錢的辛酸。
第三階段:體驗賺錢
1、組織討論
學生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都提出了自己認為可行的方法:撿廢紙、賣蔬菜、賣水果等。同學們自愿組成了賺錢小組,制定了行動計劃,做了一些行動前的準備工作。開始行動以前,要求學生在體驗勞動中隨時寫好體驗日記。
2、交流賺錢的體會
同學們每個雙休日去體驗賺錢,終于到了集中活動的時間,同學們坐在一起似乎有說不完的話,體驗是那么的深刻:成功的喜悅,失敗的煩惱(見附件二)
第四階段:花自己賺的錢
“用自己賺的錢,感覺怎么樣”。
學生都利用課余時間進行了消費,活動后同學們在一起暢談了自己購物感受。有的同學說:“花自己的錢,很有些舍不得,不像以前爸爸媽媽給錢的時候想也不想就花光了。”有的說:“到商店里買東西總是覺得東西太貴了,現在我終于明白為什么媽媽給我買衣服的時候總會給我買些便宜的了,因為賺錢太不容易了。”
四、活動反思與評價
通過這次活動,同學們都長大了、懂事了。懂得關心、體貼父母了,懂得如何合理利用零花錢了。在今后的生活中同學們打算怎樣做有的說:“我們要利用課余的時間去賺零花錢,把它花在有用的地方”。有的說:“我們可以把這些零花錢積攢起來把它捐給失學兒童,讓他們像我們一樣快樂地學習、成長。”
1、學生的評價(見附件三)
2、教師評價
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開放性是全方位的,本活動讓學生回歸真實的生活,力求把學生生活的環境變成一個大課堂,讓學生在對零花錢的調查和自己掙錢的過程中掌握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在德育評價上,本活動培養學生的勤儉節約意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本次活動以學生為中心,讓他們從生活中以自己最感興趣的事為著眼點,取材、定題,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主題中進行實踐體驗,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學生在此次的活動中動手動腦的地方多,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尤其是平時一些學習成績差,但又聰明好動的學生,在這次活動中更是表現出色,動手實踐能力相當強,可見“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學習成績差一些的學生并不是沒有能力,關鍵是如何挖掘他們的潛在能力,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活動實施過程中,同學們采訪、調查、設計統計圖,遇到問題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顯示了他們強烈的主人翁意識。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1
為豐富同學們的校園生活,充分參與陽光體育運動,體驗運動的快樂,明集中學在陽光體育節期間開展以“參與運動,快樂提高”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
一、活動主題
“參與運動,快樂提高”
二、活動時間
4月中旬~5月底
三、活動內容
此次活動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運動賽場”征文活動,二是“運動快樂”攝影活動。備注:(體育課、下課、校外都可行)
(一)一是“運動賽場”征文活動
為提高同學們參與運動的熱情,抒發對運動的熱愛,請同學們以“運動賽場”為主題,將陽光體育運動的所見、所思、所感、所悟,記錄下來,字數在600字左右。
(二)“運動快樂”攝影活動
要求同學們深入運動會每個項目,以自己獨特的視角發現運動場上的“運動快樂”美,“精彩瞬間”美,“團結和諧”美,用相機記錄下來,激發同學們班級向心力,增進班級團結。
四、活動要求
(一)要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班級要對每項活動都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以及安全應急處置預案,對學生加強安全教育工作,絕對保證活動安全。
(二)本次活動成果分文字類、攝影類兩種形式。文字類稿件可以是打印稿和手寫稿,打印稿用A4打印,版式按照正式格式排版,手寫稿件請用學校統一稿紙;攝影類,請用A4紙打印出來,附上簡短的文字說明(作品名稱、攝影者、拍攝地點等),學校評選后集中洗印(可以自己洗印)。
(三)各班于5月30日之前將攝影照片和征文上交體育組。體育組匯總后,每項各評選16份活動成果參加學校評選。所有作品嚴禁抄襲,一經發現,取消所在班級所有作品參評資格,并全校通報。評選結果作為班級考核的依據。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2
我校認真貫徹縣教育局教研室以及學校綜合實踐課程計劃的有關精神,堅定不移地依照新課程理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師的課程實施能力,著重培養既有底氣又有靈氣且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現代小學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一、加強常規管理,促進課題深入實施
1、課時安排、落實制度
我校綜合實踐活課時安排是彈性課時制,即將每月4課時的綜合實踐活動時間根據需要靈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將4節綜合實踐活動分成“2+2”的形式,“2”為教師指導課,每月2節,由教師進行活動培訓,傳授活動內容與方法,圍繞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階段總結,“2”為個人實踐活動課,放在每周的周末,由學生個人或者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由活動。可以根據需要將2節綜合活動大課與信息技術課打通,也可將其與其它學科如自然、班隊、社會、科學等打通,統一安排使用這樣的`安排靈活性大,為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了時間上的保障。在課時的落實上,學校領導小組不定時地進行檢查和聽評課活動,保證新的活動理念的運用,提高每節活動課的課堂質量。
2、聽評課制度:本學期我們主要重視了綜合實踐活動的課堂教學,力求通過聽評課活動,使綜合實踐的課堂教學改變以往的應付、呆板、滿堂哄的現象,做到科學、務實、創新,既促進教師課堂教學理念的轉變,又使學生能在課堂上學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實踐,走向創新。
3、階段性總結制度:為了不斷地在活動中反思提高,我們還建立了階段性總結制度。具體包括:
4、評價制度:本學年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制度納入教科研的管理,
實行動態化評價和管理,即對活動的全過程進行過程督導和評價,包括開題、活動實施、結題、課時落實、聽評課等各個方面,力求通過科學的評價,全面促進活動質量,把活動的開展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
二、隨著課程的進一步實施,存在的問題也漸漸凸現:
教師怕上綜合實踐課,甚至干脆占用,上其他課。原因主要有
(1)教師對該課程從理念上還未真正把握,感覺還是有些虛幻。沒有現成的教材體系和指導體系,學習不夠。
(2)教師的綜合素質與該課程實施還未匹配,該課程實施需要全方位的素質和較強的能力,在實踐操作中教師覺得無從著手,業務素質不夠;
(3)現有的對教師評價體系仍強調學科教學質量,該課程處于一種可有可無的窘境,重視不夠,付出多回報少;
(4)由于是一門開放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活動的真正開展需要相配套的物力、財力,而這方面學校有時很難提供,教師個人很少能獨立解決,保障不夠;
(5)學生與家長由于受社會傳統教育和學校教育宣傳上的影響,仍覺得考分最重要,活動開展意識不強,應該完成的任務不主動,不及時,質量不高,準備不夠。
綜合實踐課程的實施之路任重道遠,但是我們有信心讓它成為新課程中一顆閃亮的“明星”。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3
一、 指導思想
我校要通過積極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來克服以往課程中脫離學生自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傾向,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形成學生勇于實踐的意識和善于實踐的能力。同時,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培養學生活動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中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形成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課程實施的主要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要內容包括:信息技術教育,探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等。
三、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
1、實施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不是以往幾種課程的隨意疊加,它的內容和形式和其他課程有交叉,但價值取向和功能是相對獨立的。我們在實施中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關注興趣。基于學習者的需要、動機,興趣和直接經驗來設計、實施相關課程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有別于學科課程的一個基本標志。充分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直接經驗,并以此為基礎實現對傳統學科知識結構與邏輯體系的超越,建立一個更接近學生真實學習世界的創新課程領域,是綜合實踐活動確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選擇。
(2)回歸生活。學校課程建設回歸兒童的生活世界,課程設計向真實生活情景轉化,是當今世界課程改革的一大趨勢。綜合實踐活動必須最大限度地回歸兒童的生活世界。當今學習理論表明,只有當學習發生在有意義中和有背景中,即與學習者的生活世界發生密卻聯系時,才是有效的。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性質客觀上決定了這類課程在確定課程內容時必須真正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中選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實踐性、現實性的、現象來設計課程內容。這是綜合實踐活動選擇課程內容時必須堅持的一條最基本的準則。
(3)立足實踐。不在局限于書本知識的傳授,讓學生親身參與,主動實踐,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
問題的能力,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最根本特點。需要指出的是,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實踐的方式也是多樣的。實踐并不僅僅意味著讓學生作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更重要的是為學生營造實踐情景,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特別是學生能夠面對生活世界的各種現實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主動去探索、發現、體驗、重演、交往、親歷親為,獲得解決現實問題的真實經驗,從中培養實踐能力。
(4)著眼創新。著眼于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價值與目標最本質的體現。與學科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創新品質的形成提供了更為寬松、自由的空間。它不受學科知識體系和邏輯結構的限制,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設計方案,自己收集資料,自己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以充分發揮出來。著眼創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養今天的學生適應明天的社會生活為己任,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積極探索、主動實際的過程中,不斷有所發現,有所思考,有所創新,具備初步的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人才奠定基礎
2、實施途徑
(1)信息技術教育
幫助學生發展適應信息時代需要的信息素養,即獲娶傳遞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質。
(2)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
組織引導學生接觸大自然,參加實際,使書本知識在運用的過程中成為活知識,使實踐能力和創造性得到培養。
(3)勞動與技術教育
增加科技含量,賦予勞動教育更多發明創造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給學生讓出創造的空間。將發明創造賦予動手實踐的過程,使勞動技術變得富有生命力。
3、實施步驟
(1)加強學習,更新觀念
加強學習,轉變教育觀念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成敗的關鍵。這
不是幾個擔任該課程教師的事,而是全體教師的事。通過學習和研究,要從根本上轉變教師的教育觀、人才觀和學習觀,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滲透到學校的教育教學之中。
(2)健全組織,加強領導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立是一種新生事物,必須動員全員參與,全社會參與和支持。以協調和組織順利開展各項活動,必須健全組織,加強領導。學校設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領導小組與協作小組,制定具體工作計劃,落實各年級綜合實踐活動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小組名單:
組長:黃學明
副組長:劉仕梅
成員:藍鯨 魏玉英 唐伏剛 李長福 劉亞敏 馮江
(3)選好主題,落實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合作開發和實施的。教師和學生既是活動方案的開發者,又是活動方案的實施者。選題既要體現學校特色(文學)和社區實際情況(城鄉結合部),又要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究。我校的具體活動主題如下:
一二年級:我是好孩子
三四年級:走進蒲草,美化校園
五六年級:辨別廣告真偽,謹防上當
(4)加強聯系,取得支持
綜合實踐活動涉及面廣,工作難度大,要探究建立社區、家長有多效參與實踐活動的新機制,積極利用各種社會資源,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課程實施的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評價應以主體性、過程性、形成性和發展性評價為主,它應根據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所取得的成果和表現狀況,對其優點、學習態度和進步情況進行多樣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的表現進行鑒賞。以形成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手段多樣,評價方式靈活,注重學習過程,注重情感表現,注重實際環節的開放性。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4
一、實驗研究目標
三年級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本學期圍繞“美化校園”主題,開展了綜合實踐活動——校園綠化。使學生在親身參與實踐中獲得積極的體驗和豐富的經驗;理解自然、社會和自我的整體關系,培養對自然的關懷和對社會和自我的責任感;形成主動發現問題,獨立于周圍生活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幫助學生體驗生活,學以致用,培養合作、分享、主動等良好的人格品質。
二、實驗研究內容
(一)課程的特點
1、通過“校園綠化”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在情感、能力、認知上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校內外設置綠化實踐基地,鼓勵學生從事各種調查活動,實現校內外緊密融合,強調語文、數學、自然、藝術、勞動的滲透與融合。
運用調查、研究、觀察、積累等多種方法和形式,重視知識、經驗、技能的綜合運用。
2、讓學生在研究性學習、調研報告、實際種植、規劃設計等實踐活動中獲得親身體驗和直接體驗,培養實踐意識,形成綜合實踐能力;基于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開發課程資源,讓學生開展有計劃、有效果的`實踐活動。
3、讓每一位學生參與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驗感受生活,在各種主題活動中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課程內容
本學期“校園綠化”的綜合實踐分為三個方面:
1、專題研究:本學期開展了兩次專題研究活動,學生通過觀察和調查實踐,在老師的幫助下確定了自己感興趣的校園綠化研究課題。上網或去圖書館查找資料進行文獻研究,去花圃進行實地考察和行動研究,小組合作。
2、操作實踐:
春天來了,調查適合野外種植的花木,買花種在學校、戶外、花壇,定期養護。
2、學生們相互配合,在美術老師的指導下為綠地設計花園,選擇一兩套較好的花園設計圖紙,根據圖紙現場種植花園。
3、植樹節前后組織一次植樹活動。
4、在合作小組或班級之間開展盆花種植比賽。
5、對市場上的熱銷花木進行調查,對熱銷花木的名稱、原因、養護方法進行調查,并寫出調查報告。
(三)課程實施
1、課時:
周二安排在周四下午的第一和第二節課。
2、類別類型:
(1)方案設計型——學生在學習簡單的園藝知識和藝術圖案知識后,要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花壇設計和校園綠化總體規劃設計,尊重學生自主選擇、自主設計、民主交流。
(2)知識普及——鼓勵學生上網,從圖書館學習相關知識。教師也可以向學生介紹自己的經驗,并關注學生自主建構和應用知識普及的意義。
(3)實踐活動型——組織參觀,實操種植花草,開展園林養護等活動。在實踐活動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體驗、體驗、感悟和探究。
(4)研討班——舉辦校園綠化專題研討班,引導鼓勵學生自主提問,在自主或合作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充分民主的討論。
(5)成果——交流——不僅是物化成果的交流,也是失敗過程中成功經驗教訓的交流。就學生的發展而言,成功過程的經驗和失敗過程的教訓是比綜合實踐活動后的物化成果更重要的“成果”。
(6)論文答辯式——要鼓勵學生組成“專家組”,對學生撰寫的專題研究論文進行提問和答辯,培養學生認真聽講的習慣。思維能力和自信心是讓學生體驗“防御”過程的最終目的。
3、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心研究組,校長為實驗研究組組長。
三年級班主任和綜合實踐老師,自然、勞動、音樂、美術、科技、體育為項目組成員。
4、課程評價:
本課程的評價包括三個部分:學生、教師和課程本身的評價。
重點是評價學生的發展水平和水平。評價標準應為“自我參照”標準,引導學生對自己在“校園綠化”綜合實踐中的各項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即以學生現有的發展基礎為評價標準,突出學習過程的意識、體驗、情感、態度、價值觀、綜合能力、思維和方法。
評價方法有很多種,應用評價方法的前提是觀察。通過觀察,記錄和描述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作為評價學生的依據。在具體操作中,可以采用“檔案袋評價”和“咨詢討論評價”等方法。教師在使用這些方法時,要注意用文字說明學生的活動是令人滿意的還是需要改進的。每個學生建立自己的綜合實踐活動檔案,讓學生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與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體驗和進步的喜悅。文件封面中收集的數據如下:
(1)學生成績:標本、校園綠化規劃設計圖紙、調查報告、專題研究等。
(2)獲獎證書:
(3)各種評價: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主,讓學生重新學習不滿意的其他評價,直到得到滿意的其他評價。教師評價應由學校管理和學生評價兩部分組成。
實施實驗研究
綜合實踐活動安排
1、一月,九月
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組織學生參觀花卉種植基地。
老師有一節關于花壇設計的課。
做好組織工作。
2、十月
學生花壇設計圖。
學生們種植盆栽花卉。
確定一個研究主題。
優秀園林設計圖的評價。
開展花卉種植比賽。
教師幫助學生確定題目。
在學生中開展教師評價。
3、十一月
設計研究計劃,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全面的研究和學習。
寫一份研究報告。
室內種植和定期養護。
在學生中開展教師評價。
4、四月,十二月
植物知識測驗。
花卉市場熱銷花木調查(熱銷花木名稱、熱銷原因及養護方法)
在老師的指導下重新確立一個研究課題。
做好兩個活動的組織工作。
在學生中開展教師評價。
5、五月,一月
在導師指導下,設計研究方案,開展綜合性實踐研究活動,撰寫研究報告。
整理材料袋,做好總結。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5
以認真的態度、務實的措施,規劃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斷提升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解水平和實踐能力。
在課程實施中強調“整合”,注重“實踐”,突出“開放”,關注“過程”,提倡“自主”。進一步關注學生的經歷體驗,追求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核心能力的發展;進一步強化學校管理,追求課程的常態化實施;進一步優化教師指導,努力提高課程實施的有效性。
圍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和管理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開展深入細致的研究,在實踐中尋找切實可行的辦法;積極挖掘學校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已有資源和成功經驗并加以提煉,逐步形成特色。
1、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課程理解和實施能力。
⑴繼續引導廣大綜合實踐活動教師認真學習《課型范式與實施策略:綜合實踐活動》,增強對學生活動過程以及教師指導任務、方式的理解與認識,提高課程實施能力。
⑵組織學校課程管理人員及全體綜合實踐活動指導老師認真學習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不斷學習各地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經驗,及時把握課程發展的最新動態。
⑶引導參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教師努力學習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教師隊伍信息素養的提高。
2、強化管理,努力實現課程實施的常態化。
⑴進一步加強教研組建設,優化師資配置方式。學校重視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的建設和發展,不斷優化課程的管理、實施和研究。應確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針對學生活動各環節進行指導、并承擔相關組織協調考評等職能的過程指導教師、針對具體學生及具體實踐活動方式的項目指導教師和在分組活動或大型集體活動中承擔組織管理責任的協同指導教師,共同構成學校活動指導教師小組;要規定每位教師需承擔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任務,列入考核目標,確保課程的真正落實。
⑵認真制定并落實課程的三級計劃。學校要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明確本學期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和基本思路,落實教師和課時,認真制訂好本學期實施計劃。同時,要求有關教師在充分進行學生需求評估和同伴交流協商的基礎上,認真制訂好“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和“班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作為課程實施以及學校管理和檢查課程實施情況的依據。
⑶認真及時積累有關資料。對于學校來說,主要是計劃、教師管理、課時管理、檢查調研等過程管理方面的資料;對于教師來說,主要是實施方案、活動設計、活動案例和專題性總結等實施過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資料;對于學生來說,主要是建好、管好“綜合實踐活動檔案袋”,設計并用好方案卡、行動卡、反思卡等。
3、落實過程,努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⑴每學期3-6年級、7-8年級每個學生至少完整地經歷一個活動主題的全部過程(選題、策劃——活動展開——交流展示——總結評價);不能把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變成純粹的課外學習活動,除單設的信息技術課程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際使用的.教學時間不應少于24課時,并注意確保用于研究性學習的時間;要有比較詳細的活動過程記錄、活動報告等結果性文本;要有指導教師對每個學期綜合實踐活動的評語和等級評定的結果。
⑵重視學生實踐活動核心能力的形成與發展。課程實施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獲取和使用信息、溝通交流、計劃與監控、方法選擇、資料整理與處理、分析綜合、評價反思、操作與實驗等方面的能力。
⑶進一步優化活動中的教師指導,提高活動的實效性。根據實踐活動各階段的任務和重點,指導學生充分經歷活動過程,提高研究和實踐的水平。結合具體活動進程,適時上好選題指導課、方法指導課、過程反饋課、信息整理課、成果匯報課、總結評價課。
4、深化研究,努力提高課程實施的有效性。
⑴各學段繼續圍繞“綜合實踐活動常態課型及教學結構”、“教師的指導規范與策略”、“方法指導的序列化、生活化”、“學生評價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等專題開展積極的行動研究,組織好形式多樣的現場觀摩和研討活動,加強對教學過程的指導,全面推動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實踐的發展。
⑵各教研協作片本學期至少組織一次小學、初中的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研討或觀摩活動。各校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每月舉行一次研討活動,各校分管領導每學期對綜合實踐活動落實情況至少進行一次調研。各位指導教師每學期綜合實踐活動隨堂聽課至少一次。
⑶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校本研究。各中小學要確立具體的研究專題進行有效的研究,針對活動實施過程的基本環節,總結和提煉師生活動的基本規范,在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和管理水平的同時,創造性地解決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中的問題,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深入實施積累經驗。充分利用省教研室“教學新時空”平臺,積極參與網絡教研活動,充分利用平臺提供的各種優質資源組織開展校本培訓和專題研究活動。加強生命教育等重點項目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有效滲透和融合,引導學校根據自身發展需要有選擇地創建課程與教學特色。
5、活化交流,努力促進區域課程實施的均衡化。
⑴繼續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網頁的建設,促進互動和交流,為共享課程資源搭建平臺。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及時提供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發展的新理論、新動態;豐富各種形式的資源,為學生自主活動、教師學習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提供支持和幫助;及時交流一線教師的經驗和體會、問題與困惑。
⑵繼續加強對不同類型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現狀的調研,在對話和研討的過程中推動課程發展。進一步關注農村學校在課程實施方面的特點,總結優勢與不足,加強農村學校的校際研討和區域交流,為農村學校的課程發展提供更多支持,并進一步尋找綜合實踐活動適合于不同類型學校的不同實施方式和發展途徑。
⑶進一步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基地學校的建設,注重發揮基地學校的示范和輻射功能,加強校際間的合作與交流。進一步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骨干教師培養工作,引導更多有熱情、有潛力的學科教師關注綜合實踐活動、走進綜合實踐活動,利用區、教研協作片活動平臺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研討活動,并切實加強在課堂教學、課題研究、撰寫論文等方面的針對性指導,推動其在專業上有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