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課活動方案(通用10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闡明具體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企劃案。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方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早教課活動方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早教課活動方案 篇1
蹦蹦跳跳——放鞭炮
指向:根據音樂較靈活地做出捂耳的動作。
準備:音樂磁帶《放鞭炮》。
過程:
1、教師引導家長和寶寶一起跟隨音樂復習操節“放鞭炮”。教師:“寶寶,我們一起來放鞭炮吧!鞭炮響的時候寶寶要保護自己,別忘了捂住小耳朵哦!請家長大聲地念兒歌、大幅度地做動作,激發寶寶的積極情緒。”
2、教師帶領家長和寶寶聽音樂做操2遍。
早教課活動方案 篇2
說說唱唱——大雨小雨
指向:通過動作和樂器演奏,初步感受樂曲的強與弱,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
準備:鋼琴伴奏,人手1對砂錘。
過程
1、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寶寶學習《大雨小雨》的歌詞動作。
“寶寶有沒有見過下雨?大雨下起來是什么樣的?對,大雨下起來是‘嘩啦啦、嘩啦啦啦’的”。教師做出“下大雨”的動作,請寶寶學一學。
“小雨下起來又是什么樣的?”小雨下起來是:“淅瀝瀝、淅瀝瀝”的。教師做出“下小雨”的動作,請寶寶學一學。
2、教師邊念兒歌邊示范動作,家長和寶寶一起跟教師邊做邊念1~2遍。
3、家長和寶寶面對面,坐在家長的大腿上:“大雨嘩啦啦”時,雙腿大幅抖動;“小雨淅瀝瀝”時,雙腿小幅抖動;最后一句時。家長邊搖晃寶寶邊將其后仰,最后使寶寶躺倒在家長平伸的雙腿上。
提示家長:大雨和小雨的動作幅度要有較明顯的區別。
4、節奏活動“大雨小雨”。
出示砂錘,請寶寶自己上來取兩個,自由練習搖砂錘,家長指導寶寶正確使用。
教師邊唱歌邊示范用砂錘表演兒歌:“大雨嘩啦啦”時,高舉沙錘用力上下搖;“小雨淅瀝瀝”時,在胸前輕晃砂錘;最后一句時,左右搖擺砂錘。
提示家長:通過樂器演奏可以讓寶寶初步感受樂曲的強與弱,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
帶領家長和寶寶聽音樂用砂錘演奏兩遍,第一遍寶寶握砂錘,家長握住寶寶的手腕,隨音樂做動作;第二遍讓寶寶自己獨立嘗試。
早教課活動方案 篇3
適用年齡:19~22個月
活動目標:鍛煉幼兒動作的協調性
活動準備:為每個家庭提供一只吹塑球。
活動過程:
一、向家長介紹活動的價值
19~22個月的嬰幼兒對共同游戲開始產生興趣,他們喜歡玩有挑戰性的游戲。此游戲對嬰幼兒的協調能力和視覺靈敏度是一個挑戰,在活動進行中也能培養嬰幼兒的合作意識。
二、向家長介紹活動的內容
1、指導人員示范:兩人分別推彩球,讓幼兒和家長之間推動球。
2、家長與幼兒一起拍動彩球。家長也可以邊動邊說:彩球彈得低、彩球彈得高。語言與球彈起的高度相吻合。
注意事項:
1、幼兒必須在球落下時注視看,還必須與家長同時提起毛毯
2、開始時輕輕顛球,以免太高。
建議:在家中可以用氣球讓幼兒玩這個游戲。
三、集體韻律操
目的:鼓勵寶寶在成人的引導下
四、生活要求
1、鼓勵寶寶自己扶著樓梯的扶手上下樓梯。
2、請家長把寶寶的袖管卷起來,讓寶寶嘗試自己洗手。
附兒歌:
伸出兩只手;用水沖一沖;
抹點洗手液;手心搓一搓,
手背搓一搓;打開水龍頭;
再來沖一沖;我的小手真干凈。
早教課活動方案 篇4
做做玩玩——擰擰看
指向:練習擰的動作,發展手指和手腕的靈活性,促進手眼協調的準確性。
準備:人手1份各種帶蓋的大、小瓶子3~4個(瓶子在大小上要有所區別),瓶中分別裝上小鈴鐺、彈性球、小石子、彩色皺紋紙紙團。
過程:
1、教師以標準姿勢取工作毯、玩具托盤。
2、教師介紹活動材料和游戲方法。
教師拿起一個瓶子說:“寶寶看,瓶子,瓶子。”然后將瓶子一一取出,按照從右到左(鏡面示范)的順序擺放好,引導寶寶觀察瓶子的不同,并逐個指著瓶子用夸張的語調說:“大大的瓶子、小小的瓶子、高高的瓶子、矮矮的瓶子。”
“老師在瓶子里裝了不少好東西,先來聽一聽。”拿起一個裝有小鈴鐺的瓶子放到耳邊搖搖,使瓶子發出聲響吸引寶寶。然后慢慢擰開瓶蓋,將瓶中的東西倒在手掌心讓寶寶觀察:“啊,原來是小鈴鐺!”將小鈴鐺放回瓶中,并擰好瓶蓋。
3、引導寶寶自己動手擰開瓶蓋看看瓶子里的“好東西”。
教師:“其他的瓶子里裝了什么好東西,寶寶想知道嗎?請你自己來擰開瓶蓋看一看,看完后別忘了把好東西再藏回小瓶子里。”
提示家長:鼓勵寶寶獨立操作,引導寶寶倒出瓶里的東西,并說出名稱;操作完后提醒寶寶將小物品放回小瓶;看護寶寶不將小鈴鐺等細小的物品放入嘴、鼻孔里等。
4、家長協助寶寶取工作毯和玩具托盤,寶寶自主操作,教師逐一觀察,對家長和寶寶給予適時的指導。
5、15~20分鐘后播放収玩具音樂,提醒家長和寶寶一起収歸活動材料。
早教課活動方案 篇5
1、不倒翁
目的:引導寶寶在左右推力中保持平衡,發展寶寶動作的協調性、平衡性。
準備:
玩法:
1、家長推寶寶的雙手,向前向后推寶寶,引導寶寶保持平衡。
2、讓寶寶靠墻站,媽媽向左向右推寶寶,引導寶寶保持平衡。
3、兒歌:不倒翁,翁不到,推一推,搖一搖,推呀搖呀推不倒。
2、捕魚兒:
兩位家長面對面地站著,兩手相握成魚網狀,請寶寶當小魚兒。讓寶寶在魚網周圍自由自在地跑動。家長一邊說兒歌一邊準備網魚:“一網不撈魚,二網不撈魚,三網才撈魚。”讓寶寶盡量躲開魚網。抓住了:如果寶寶給魚網網住了,家長問寶寶:你是大魚還是小魚?如果寶寶回答:“大魚”,家長就說:“把它送到魚市上吧。”如果寶寶回答是“小魚”,就說:“把它送回水里去吧。”然后放開寶寶,重新開始游戲。
可獲得的經驗:激發寶寶運動的興趣。提高寶寶的反應能力。增強寶寶身體的靈。
溫馨提示:家長在玩此游戲的時候,可以讓寶寶從魚網下逃幾次,激發寶寶游戲的興趣。家長應根據寶寶身體的情況,掌握寶寶的活動量。
附:兒歌:《捕魚兒》 一網不撈魚, 二網不撈魚, 三網才撈魚。
3、爬的游戲:
在這個時期,孩子的爬行動作已經非常熟練,并喜歡爬高;家長可以準備干凈的樓梯,讓孩子練習爬上樓梯、爬下樓梯;從地上爬著上床,練習雙腿的力量;成人可以仰臥在床上做各種姿勢,讓孩子爬過你的身體。玩耍的同時,既鍛煉了孩子的平衡能力,又促進了親子交流。這時,應特別注意安全。
早教課活動方案 篇6
從爬行到站立,再發展至走路,這是一段神奇的歷程。就在這短短的幾個月內,寶寶的世界變得不一樣。因為具有自由行走的能力,寶寶探索世界的欲望將更為強烈。
一、穩定地獨立行走
具有穩定的獨立行走能力的寶寶,表示其發展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游戲培養法:Let’s go!
準備物品:
一雙溫暖的大手或學步玩具
父母面對著寶寶,伸出溫暖的大手握著他的小手,牽引著他向前邁開步伐。隨著寶寶的慢慢進步,父母可降低手扶的高度,以減少對他的協助,讓寶寶利用自己的力量走得更穩健。
能力進階班
如果寶寶走得越來越熟練,則讓他拉著父母的衣角,以減少來自外部的支撐力量,學著如何走得更穩當,經過不斷練習,直到可完全放手為止。偶爾可用玩具在寶寶前面吸引他,以增加練習走路的興趣。
建議
如果寶寶獨自走路還不夠好,就必須再讓他多爬,讓上肢與下肢的肌肉張力都得以適度發揮,使肩部具有足夠的穩定度。甚至要和寶寶多玩小飛機的游戲,就是讓寶寶趴在地上,手臂向前向上伸,腿部同時往上抬起,以幫助強化四肢及軀干的力量。
提示
1、在寶寶練習走路時,請為他準備一雙能夠包覆腳踝、材質較硬的鞋子,以提供支撐力,保護尚未發育成熟的踝部,避免因施力不當而出現不好的走路姿勢。
2、多陪寶寶練習走路,不要怕寶寶摔跤,從摔跤中爬起來更能讓寶寶摸索出熟練的技巧。
3、寶寶具備獨立行走的能力后,活動空間比爬行期更大,所以務必要注意環境的安全性。除了把危險物品收起之外,家具中的尖銳部分也要用安全護套包覆,避免發生碰撞受傷等意外。
控制姿勢:行動自如不斷調整姿勢,終會讓寶寶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活動方式,身體也會在自然而然的練習中活動自如。
早教課活動方案 篇7
家長要與孩子建立起“情感紐帶”
一歲前嬰兒雖然年紀小,但卻處于大腦和情感發育的重要時期,家長除了要滿足其物質上的需要外,最重要的是在寶寶剛剛降臨人世的這段時間就要與其建立起情感紐帶,取得寶寶的信任和依賴,“這對孩子今后的身心發展都有深遠的影響。”
郭建國指出,現在很多家長都忙于工作,無暇照管孩子,將孩子完全托付給老人或者保姆照料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這往往會給孩子與父母之間造成情感的隔膜。
“另外,很多家長都是初為人父、初為人母,雖然有滿腔的熱忱,但由于早教知識貧乏而用不對地方。”郭建國建議家長應跟著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要跟孩子充分地互動,了解他們的需要,同時要主動向育嬰師或早教機構專業老師交流,獲取更正確的早教方法。”郭建國表示,家長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得主動實現自我提高。
不同月齡嬰兒早教方法大不同
王圣玉解析了不同月齡段的一歲內嬰兒在早教過程中的不同方法和注意事項。
0~6個月:建立安全與依戀
家長在撫養這個月齡階段的寶寶時,首先要滿足其生理需要,這是最急促的任務,與此同時也要關注寶寶的心理、智力發展。
面對新生兒,家長們首先要為寶寶創造安全穩定的撫養環境,提供較好的撫養條件。其次要與寶寶建立起安全與依戀的關系,這也是這個月齡階段的寶寶最需要的。家長要多觀察寶寶,從寶寶的各類反應中尋找規律,學會從寶寶的哭鬧、翻轉等各類反應中讀懂寶寶的需要;其次要幫助寶寶形成穩定的生活規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另外,家長如果需要暫時離開寶寶,一定要給予寶寶語言或表情提示,給予安撫,不要以為寶寶年紀小就忽略掉這一點。
長期以來,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以母親為主體而父親經常是缺失的,因此需要提醒家長,在與寶寶建立起安全與依戀關系的過程中,父親也要發揮起應有的作用,這樣寶寶長大以后會更勇敢。
7~9個月:好奇心的初步萌發
這個月齡階段的寶寶開始對外部事物表現出好奇,他們要開始學習爬行了。
從這個月齡起,家長可以開始對寶寶進行“認知、語言、運動、交往、藝術”這五項能力的培養。
首先,學習爬行是這個階段的重要工作。它能促進寶寶大動作的發展,為學習站立和行走打基礎,也能滿足寶寶探索外部事物的好奇心。同時寶寶的食指也開始分化了,家長可以對其進行精細的手部動作訓練。
其次,這個月齡段的寶寶自我意識開始初步覺醒,家長可以教寶寶勇敢地在別的小朋友面前介紹、表達自己,從而讓寶寶認識自我,學會與人交往。
良好的親子閱讀習慣,也需要在這個階段建立起來。家長可選擇一些以圖畫為主、色彩鮮亮、頁數不超過20頁、紙質較硬不容易被寶寶撕破的讀物,將寶寶同向抱在懷中,把書擺在離寶寶視線15厘米左右的位置,用輕柔的語氣為寶寶講述書中的故事。雖然這個階段的寶寶還沒有理解能力,但他可以感受到愉悅的氛圍,也能潛移默化地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
10~12個月:探索精神進一步激發
這個月齡段的寶寶已經學會爬行,并開始學習站立和行走。逐步解放雙手后,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進一步被激發。
寶寶的認知能力在這個階段有了進一步提高。家長可以借助一些漂亮的玩具,教寶寶理解大小、里外、因果等邏輯概念。
寶寶的語言天賦也即將覺醒。7至9個月期間還只會說單音節,這個階段的寶寶開始朝著雙音節發起進攻了。一歲以后寶寶就將進入語言能力的爆發期,在這個階段家長應多多跟寶寶進行交流,為其語言的發展打好基礎。
在交往能力上,寶寶也開始有了進一步加強,家長可以教其學習握手、再見等基本的社交禮儀。
總之,家長應該先豐富自己的知識,懂得孩子的成長發育特點來制定適合的方案。
早教課活動方案 篇8
一、小兒認知能力的訓練:
觀察能力的訓練:
①訓練:上下、里外、前后方位意識。
②辨別多少。如分糖果給家人,看看分的是否一樣多,放桌上比比看誰多誰少。也可以用專門的圖畫,訓練孩子認識多少。
記憶力的訓練:
①實物記憶。讓小兒回憶起不在眼前的實物,可給孩子一件玩具,讓他注視您將玩具放到盒中,蓋上蓋子,讓他說出盒中玩具的名稱。
②詞匯記憶。成人在講述孩子較熟悉的故事,或教小兒念他熟悉的兒歌,或唱他熟悉的歌時,有意識地停頓下來讓孩子補充,由簡到難,開始讓孩子續上單字,以后可逐漸讓孩子續上一個詞、一句話這既可促進記憶力的提高,還可發展小兒的語言能力。
動作能力的訓練:
①扶欄上、下樓梯。訓練小兒學習上、下樓梯。訓練上下樓梯時,開始選擇的樓梯不要太多層,以便于孩子能夠較順利地上完樓梯,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②跑步練習。父母可通過游戲來訓練小兒跑步的靈活性和穩定性,如靈活的向前跑,轉彎跑。
③通過游戲、手工、鼓勵小兒做力所能及的事,促進手動作的穩定性、協調性和靈活性。適合的游戲有玩積木、模仿畫畫、穿珠子等。
二、言語能力的訓練:
幼兒在1歲半后,言語發展會突飛猛進,他們不僅重復成人說的言語,而且想要自己說出周圍東西的名稱。語言來源于生活,父母應常帶小兒到戶外、公園去玩,鼓勵他與人交往,并引導小兒仔細觀察遇到的事物,告訴小兒他遇到事物的名稱和特點。回家后,要他回憶在外面接觸的人,看到的東西,并盡量幫他用較完整的話敘述出來。
三、社會交往能力的訓練:
①與人交往。此時期的小兒已有了語言,可以較多的和人交往,要教育小兒初步懂得與人交往中一些簡單的是非概念。
②白天睡眠的次數逐漸減為1~2次,可根據作息制度,將小兒白天的'睡眠安排在午飯后,睡眠時間為1.5~2小時。孩子改用新的作息制度需要有一個過程,父母可根據自己孩子的身心特點,逐漸使小兒的作息時間向新的制度過渡。
③可安排孩子每日早、中、晚三餐主食,在早中餐及中晚餐之間各排一次點心。訓練:孩子進餐的正確姿勢,教會幼兒正確使用餐具,不要邊玩邊吃,不要在飯桌上引逗孩子大笑,以防嗆咳窒息,飯后不要讓孩子做劇烈活動,可讓孩子輕微安靜地活動半小時,避免嘔吐。
早教課活動方案 篇9
1.大動作技能
你的寶寶正在學習爬行,你會發現他竟然能夠扶著東西站起來了。那一刻,你是多么的開心!給寶寶更多的機會練習爬行,用家中的玩具或物品為他的路途設置更多變化,他會覺得爬行很快樂。你也可以通過一些游戲,如“踢足球”、“拉大鋸”等,鍛煉寶寶的四肢肌肉力量和協調性。
2.認知力
隨著聽覺、視覺、觸覺和對語言理解能力的發展,你的寶寶的認知能力在迅速提升。雖然他還不能表達,但是,他對身邊很多事情都比較了解了。寶寶已經明白“物體永恒存在”的概念,看懂了身邊事物的一些因果關系,比如天黑要開燈,天亮要關燈。你平時可以多給寶寶機會去了解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讓他去自己學習。
本月推薦游戲
1.足球小明星
培養技能:大動作協調性
你需要準備:一個中等大小的塑料球。
你跪或是坐在地板上,把寶寶臉朝外抱在胸前,用一只手環抱寶寶的胸部,另一只手托住他的屁股,讓寶寶的腿伸展在前面。把一個球放在寶寶正前方,幫他用腳踢到球;然后你跟著往前移動,好讓寶寶能踢著球向前走,就像個小小足球明星。每次寶寶的腳碰到球,你都要發出鼓勵的歡呼聲,并給他指出他把球“踢”了多遠。要是兩個小“球員”能面對面地來回踢球,就更棒了。
2.今天的美好記憶
培養技能:認知力,記憶力
你需要準備:舒適的椅子,或其他舒服愜意的地方。
開始時,向寶寶提問,并幫助他回答。“我們今天早上做了什么啊?我們到院子里跟其他的小朋友玩,是不是啊?”再加上一些細節:“我們還在停車場里看到了一只大狗呢!”接下來說說你們明天打算做的事,提幾件寶寶喜歡的活動。最后選一首你熟悉的兒歌,把你說的這些都編成歌詞唱給他聽。你也可以隨心所欲,多重復,比如:帶上小寶貝,我們去花園,去花園,去花園;來到花園里,我們怎么玩,怎么玩,怎么玩……
3. 聲音從哪里來
培養技能:對物體恒存性的理解,手眼協調性
你需要準備:幾個能發聲的玩具;毛巾或小毯子。
給寶寶一個會發聲的玩具,捏捏這個玩具讓它發出聲響,然后用毛巾把它蓋起來,讓寶寶去揭開毛巾。再用毛巾把玩具蓋上,隔著毛巾按壓玩具發出聲音。接下來換一個可以不斷發出聲響的玩具,然后再換一個能嘎吱嘎吱響的玩具。你也可以用蠟紙揉成球發出聲音。最后,用一塊布蓋住一個收音機,然后隔著布打開它,讓它放出聲音。不出意外的話,寶寶會有很強烈的反應,一定會的!
4.搖擊樂器
培養技能:精細動作,節奏感 ,培養好奇心
你需要準備:小型容器,如帶蓋的小飯盒或塑料瓶;大米、豆子等填充物;結實的膠帶。
很多質量過關的塑料制品都適合寶寶的小手抓握,空的小飲料罐也不錯。在每個容器中放入不同的填充物,以發出不同的聲音。然后,放一些節奏輕快的音樂,讓寶寶坐好,旁邊放上他的一套新的節奏樂器。準備好了,開始當啷啷,搖啊晃吧!
提醒:要將所有的容器密封結實,并嚴密地看護好寶寶,防止誤吞窒息。如果你的寶寶是無論如何都要把容器打開的那種,那么你最好選擇更大的填充物,比如乒乓球。
早教課活動方案 篇10
兩年的生活經歷,寶寶無論在生理還是心理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2歲以后,寶寶的乳牙已出齊,走、跑、跳等基本動作日益靈活,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具備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漸擺脫了小嬰兒的影子。
言語能力的訓練:
①利用各種機會擴大幼兒的詞匯量。如帶小兒上公園時,給他講他所看到的花草樹木的名稱。教小兒用完整的句子表達意思,可經常讓小兒看圖片,給他講簡短故事,教他說歌謠。并經常在話語中使用常用代詞“我、你、他(它)、我們、你們、他們、自己、咱們”,使孩子逐漸理解各個代詞的指代關系。
②發展語言能力。鼓勵小兒自己敘述一些事情,如 “今天做了什么?”,“上公園看到了什么”等,讓他復述故事,講述圖中所描繪的內容。教小兒記住父母的名字、家庭住址、父母的職業、單位,自己的年齡等。
兩歲左右,兒童終于把那些句法上不完整、不連貫的句子擴展為包括主語、謂語和賓語的完整句型,并且學會使用一些介詞、冠詞和助動詞,感嘆詞和語氣強調也出現了。他們會說“這是寶寶的,那是媽媽的”,“寶寶吃米飯”等。研究表明,學齡前兒童主要使用簡單句,2-3歲兒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有兩種:主謂結構句,由行動主體和行動動作兩個部分組成,如“娃娃掉了”、“寶寶睡覺”等;謂賓結構句,由動作和動作對象組成,如“看電視”。
被女兒的數學題難住之后
昨天放學,妞兒喜滋滋地回來,原來是又被老師選進數學培優班。晚上,妞兒拿了在培優班做好的卷子考我。
妞兒撇撇嘴說,下一道,有10個格子,第一個格里是8,第二個格里是B,倒數第四個格里是A,最后一格里是12,往每個空格里填一個數,并且相鄰兩格內的數相加和相等,問A和B代表的數各是幾。念完題目,妞兒說,自己慢慢想,我繼續做功課。走到門口,妞兒又停下來說,別太貪心,不要一上來就想A和B是多少,先想想格與格之間的關系,再看看8和12的關系。我立刻答,B是12,A是8。女兒問,怎么算得這樣快?我答,你的話讓我想到第一個格子和最后一個格子也是相鄰的,和應該是20,如此一來A和B就很容易求出來啦。
妞兒悶聲不吭地寫起自己的功課。我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桌前翻來覆去地看著剛剛做過的題目。找規律的題不像其他專題,因為它隨時隨地都在變化,沒有一成不變的公式可以套用。但是說它難呢,也不難。當然說容易又不容易。關鍵在于能否找到規律。過去妞兒做它們全憑一時靈感,想到了就想到了,想不到就卡在那里。做這類題目似乎沒有什么訣竅,只能是多做。做得多了,對數字或是圖形自然變得愈加敏感。通過觀察、思考,發現和總結數與數、圖形與圖形的內在聯系和變化規律,然后就能分析和解決問題。
我一直很迷惑為什么一定要妞兒學習奧數。當然,她自己喜歡學是根本,另外呢?學習奧數對她有什么好處嗎?現在我終于有了比較清晰明確的答案。奧數可以讓妞兒學習觀察和思考,然后發現并且總結,繼而分析、解決問題。“觀察、思考,發現、總結,分析、解決”不也適用于任何學科的學習嗎。那么不管奧數是不是數學體操,既然妞兒喜歡,學吧。至于學到哪種程度,我既不苛求,也不期待。就像找規律的題,有的妞兒看一眼便能給出答案,有的琢磨半天才整清楚,有的苦思三天也未必想得明白。既然跳起來也夠不到,就不要白費力氣,能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
前段時間朋友曾慫恿我練習瑜珈,并且繪聲繪色地述說練習瑜珈的過程。細想想與妞兒學奧數的樣子異曲同工。她說,練習瑜珈姿勢之前,要了解你自己的體能有多大,這是非常重要的。千萬不要勉強自己做一些自身體能所不及的姿勢或者過度的運動量。因為,瑜珈不是競技。瑜珈練習不可操之過急,練習過程中要配合呼吸,動作要盡量舒緩,要保持整體動作的平衡。每一次深呼吸之后,你會發現身體又伸展一些,練習時間久了,原先做不到的動作慢慢地都能夠做得到。
如何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又稱逆向心理或對抗心理,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進入青春期的90后孩子普遍有逆反心理,這和家長不當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系。要有效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對孩子的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
以商量代替命令。許多家長習慣于用命令的口氣對孩子說話,如睡覺的時間到了,孩子還在看電視,就下命令說:“你應該睡覺了,聽到沒有?”青春期的孩子對這種帶有強制性的命令會公開反抗。如果換成商量的口氣和孩子說話,效果就不一樣了。比如對孩子說:“你是不是該睡覺了,你看這么晚,明天能按時起床嗎?”如果擔心孩子不聽,則可以用選擇句,比如“你是八點睡呢還是八點一刻睡?”這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以配角代替主角。孩子小的時候,一般家長習慣于在前臺當“指揮”,但孩子大了,家長就應該移身幕后,讓孩子上臺主演。這個讓位很重要,是讓給了尊重、民主、平等、信任,是給孩子讓出了成長的空間,賦予了孩子責任,同時也有利于孩子創造性思維的訓練。
以放手代替管制。家長總認為孩子還小,一放手就會闖禍,所以需要嚴厲管制。不管就會沒規矩,把心玩野了。殊不知這樣的管制,反而使孩子失去了責任感,使孩子的自制能力無從培養。為了掙脫束縛,尋求自我空間,孩子就會和家長對抗。所以,家長該放手時要放手,教會孩子去為自己負責,給孩子鍛煉的機會。這樣才能讓孩子在體驗中成長。
以身教代替說教。父母習慣于對孩子的說教,而且帶有教訓的口吻,令孩子十分反感。比說教更有效的是身教,比如家長天天玩電腦游戲沒節制,卻訓斥孩子不能玩電腦游戲,孩子當然不服氣。所以,多說不如少說多做,尤為重要的是以身作則。
以肯定代替否定。一些家長總是無意中用否定句來否定孩子,這樣的否定標簽會使孩子感到十分反感。孩子不可能不犯錯誤,但孩子同樣有好的一面,我們何不放過孩子不好的一面,抓住好的一面給予肯定呢?讓孩子看到希望,孩子也會在家長的不斷肯定、表揚、欣賞中朝著好的一面發展。否定會使孩子喪失信心,肯定會使孩子堅定信心,以至于有人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
以關愛代替嘮叨。青春期的孩子反感家長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因為這種愛被沒完沒了的嘮叨、指責、說教給隔斷了。這個時候,家長如果試著把自己的心態放回孩子兩三歲的時候,那么,相信家長這種無條件的愛足可軟化孩子與自己的對立。
孩子迷戀恐怖書家長很擔心
家住呼市玉泉區興隆小區的馬女士最近十分苦惱,自己上小學五年級的兒子膽子越來越小,半夜上廁所還得讓大人陪同。馬女士仔細詢問以后才得知,兒子膽子變小是因為看了恐怖書籍。
針對馬女士反映的情況,記者近日走訪了呼市大學路文化商城的多家書店,發現諸如《一地骨頭》、《雞皮疙瘩叢書》系列恐怖書籍頗受中小學生的青睞。這些書大都帶有恐怖畫面的插圖,內容多是描寫校園內發生的恐怖事件,很容易使小讀者與自己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
這樣的兒童書何以讓小讀者迷戀呢?幾名購書的小學生告訴記者,他們覺得此類書的內容十分神秘,情節扣人心弦,讀起來分外刺激、過癮。對于孩子迷戀恐怖書,接受采訪的幾位家長都表示很擔心。
變成孩子,再表達你的愛
也許每一位家長都會說,自己是愛孩子的,但是許多家長的做法卻讓孩子難以感受到愛,這是為什么呢?
專家認為,孩子與家長在對愛的理解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家長認為所有對孩子的管教都是對孩子的愛,因此往往不太注重方式方法;而孩子由于年齡尚小,還不能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更注重表達的方式。
那么,怎樣正確地向孩子表達愛呢?要向孩子傳達愛的最好的方法是把自己變成孩子,而不是總是居高臨下擺出家長作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布林莫爾學院父母中心的指導者哈麗雅特博士說,您應該準備這樣一張每日愛的檢查表:
1.告訴您的每一個孩子“我愛你”。
2.通過溫和的觸覺來傳達您對孩子的愛意。
3.關心您孩子的行蹤,注意到他們什么時候回來和什么時候出去。
4.告訴您的孩子,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
5.注意到您孩子的每一個小小的進步。
6.問孩子對您的意見。
7.耐心而且徹底地回答孩子們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8.對于年齡較大的孩子可委以適當的重任。
9.因勢利導,讓孩子建立自信心。
10.尊重孩子的人格。
哈麗雅特博士在指導家庭教育的實踐中,總結出家長對孩子表達愛的三條規則:
第一,留出時間。每一天要至少留出15分鐘來和孩子一起度過:坐在地板上和您初學走路的寶寶一起玩;或和您學齡前的孩子一起游戲;或幫助您6~12歲的孩子完成學校的學習計劃,培養孩子健康的愛好;或與您更大的孩子一起去買一張激光唱碟。
一定要記住,把自己變成孩子的朋友,即使是發現孩子的錯誤也應該本著研討的精神與孩子分辨道理,傾聽他們的回應,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孩子進步成長。
第二,充分施展語言的力量。當孩子從學校回家時情緒激動地對您說:“我很生氣,老師今天對我大叫!”這時候您不要上來就說:“你又犯什么錯了?”相反,您應該設法澄清這件事,“老師對你大叫?那一定是她已經無法忍受了”。這句話將會起到魔術般的奇跡,孩子會感到他被理解和被愛,知道您站在他的一邊,支持他。一旦打開了與孩子心靈的溝通渠道,您與孩子之間的傳達和理解就會變得非常容易,孩子也會打開接受忠告的大門。
有的時候,孩子只是對您表達一種感受,您應該以同樣的心情回應。比如孩子跑回家對您說:“我的球隊今天贏了!”這時您應該以一個問題式的回應來說:“你們球隊得分多少?”您的問題暗示了“我聽到了你所說的事情,我對此感興趣,想知道得更多一些”。這種溝通技巧是以興趣向孩子展示了您對他的愛。
第三,幫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作為家長,您可以限制孩子的行為,但同時也應該讓孩子有效地傳遞他們的情緒。當您不能按照孩子的意愿給他買一輛價格昂貴的電動小汽車時,孩子會對您發脾氣,甚至會以哭鬧來要挾您。您可以不給他買那輛小汽車,但您不能不讓他發脾氣。因為對于還沒有思想能力的孩子來說,這是一個正當的要求。因此,您應該在孩子哭鬧過后再耐心解釋為什么不能買,同時教給他怎樣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愿和情緒。
強化早教孩子會變“笨”
早期教育是父母們越來越關注的話題,但如今的早教越來越片面化,逐漸步入誤區。市兒童醫院體檢中心腦象圖室對本市和外地60名3~4歲兒童進行的早教效果抽樣調查發現,接受過強化早教的孩子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完美,不僅創造力和學習能力沒有加強反而減弱,還失去了善良的天性和愛心品質。負責調查的楊俊麗主任表示,早期教育除了智力開發外,非智力素質的培養也是一項重要內容,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為孩子日后的成長埋下隱患。
強化早教讓孩子失去正常能力
0-3歲是兒童大腦發育最重要的時期,最初的身體素質、智力發展、個性品質的形成都從這時開始,因此目前家長們已經越來越看重在這個時期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近期,市兒童醫院體檢中心腦象圖室對兒童早期教育效果進行了抽樣調查。調查中,專家們共選擇了60名3~4歲的兒童,為了增加可比性,除本市的20名兒童外其余40名孩子均來自外省市。這40名外地兒童中,有20人0- 3歲期間在專門的早教機構接受了特殊教育,有的孩子在3歲時就已經達到了4歲孩子才能達到的知識層次,其余20個孩子則沒有進行過這樣的專門訓練。而天津本市的20個孩子也都沒有進行過特殊早教。
通過對比腦象圖后發現,沒有進行過特殊早教訓練的孩子大都很有愛心、心地善良、懂得包容別人,而進行過特殊早教訓練的20名孩子具有這種品格的人數則只有前一組的一半兒;沒有進行過特殊早教訓練的孩子邏輯記憶能力是進行過特殊早教訓練孩子的一倍,說明強化早教非但沒有增強孩子們的邏輯記憶能力反而大大減弱了邏輯記憶功能;右前腦能控制人的創造力,而左前腦則具有負責基礎知識的儲備、對基礎知識儲備的駕馭能力以及再學習的能力等,將外省市兩組孩子左前腦和右前腦的腦象圖進行對比后沒有任何差別,證明強化早教并沒有增加孩子的創造力和學習能力。最后,專家把這些結果和本市孩子進行對照證明,沒有進行過特殊早教的天津和外地孩子情況基本沒有差別,同樣具有愛心強、邏輯記憶能力強、創造力學習能力并沒有降低的特點。
3歲前孩子背詩識字都是“徒勞”
負責這次調查的兒童醫院體檢中心腦象圖室楊俊麗主任表示,早教的含義是廣義的,既包括感知、語言、認知的訓練,也包括生活習慣、自理能力、性格、品德的培養。但現在有不少家長把早期教育片面理解為智力技能教育,認為孩子會背詩詞、念字母表,背得越多越好。其實,這對嬰幼兒的發展非常不利。調查已經證明強化早教并不會增強孩子的邏輯記憶能力,也沒能使孩子變得更聰明。孩子大腦在3歲以前的記憶只是機械記憶,家長常常以自己的孩子這么小就能說會道、背詩詞、數數為驕傲,其實孩子這時并不理解一個詞一個數代表的真實含義,只是一種短期機械記憶,如果不定期重復,就會很快遺忘,而且這種做法并不能增強記憶力,也就是說孩子記住的東西并不比同齡人多。等到上學后,這些所謂的優勢就會遺失,他們會重新與同齡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以前記得東西都白學了。
調查還表明,孩子在經受過特殊早教以后變得沒有愛心,不再懂得去包容別人。這是因為家長、老師在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灌輸知識時會有意無意地把一些成年人間才有的競爭等觀念強加于孩子身上。比方說,都在一個班里上課,家長往往告訴孩子要多表現,多和老師親近,想辦法讓老師喜歡自己,不要被別的孩子比下去。久而久之,互相競爭、互相爭寵的觀念就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造成愛心減弱、心地狹隘。其實,0~3歲的孩子除了早期的智力開發外,非智力素質的培養也是一項重要內容,家長不能把孩子某方面的技能來代替早教培養,期望過度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為孩子日后的成長埋下隱患。
早教不能急功近利
所以說,目前社會上對早期教育的認識要有所改變。早期教育應該更偏重親子教育,開發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以及觀察能力,而不是單純讓孩子背書、數數。家長們要注意觀察,比如說到動物園去玩,孩子看了猴子和猩猩,要讓他知道猴子和猩猩有什么不同,耐心地給他們講兩種動物的形狀、運動方式、吃的東西和玩耍的方式。帶孩子到野外看看花草也是早教,小草發芽了,是綠色的;花開了,是紅色的。孩子的眼里什么都是新奇的,孩子都有興趣去觀察,只是這種觀察很多大人注意不到。早教就是根據孩子的身心自然發展規律,和孩子多溝通,讓孩子多活動,多動手用腦,游戲和快樂才是孩子早教的主要構成。
對孩子嘮叨要有度
梅的孩子和我的兒子同歲,也上二年級,和梅說起孩子,就算找到了絕對的共同話題。梅說孩子學習不認真、愛玩電腦愛看電視。我點頭稱是,我家的也是個電視迷。我說,孩子粗心大意,丟三落四,小迷糊神,梅點頭如雞啄米,沒錯沒錯,我家的就是這個樣子。我說看孩子粗心大意,學習不認真,免不了對著他吼,自己都快成潑婦了。梅說,我吼他,他吼我,每天頂嘴,和我對著干。
說了太多的關于孩子的一堆毛病。梅說,其實想想有時候也不盡怨孩子,我們對他吼,他就會對我們吼,我們跟他們好好說話,孩子也還是挺乖巧的,只是我們自己經常忍不住,便上了脾氣,對他嘮叨不止。
梅說,才七八歲的孩子,便開始嫌嘮叨了,自己一嘮叨孩子便反感,先是大聲制止,然后便是頂嘴,接著甚至會捂上耳朵。
我也一樣,很愛嘮叨兒子,作業錯得太多我要嘮叨,寫的字不漂亮我要嘮叨,做錯了事情我也要嘮叨,為了讓他記住,并且深深的刻在心里,我甚至不厭其煩地嘮叨很多遍。
唯有一次,讓我感觸很深,那次兒子語文考試考得很差,好多很簡單的題都是因為粗心大意錯了。我狠狠地批評了他。開始的時候他還很認真,也很不好意思地接受批評,可是后來,在我不斷地反復批評下,他開始狡辯了:“我們班別的同學也有錯的,難道他們的媽媽也和你一樣嗎?你為什么這么愛批評人,而且沒完沒了呢?真倒霉!”
當他睡覺前,我又一次嘮叨他,對他說:“以后一定要記住,要細心,要多檢查,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他卻流下了淚水,很委屈地對我說:“你不要再說了好不好,我已經知道錯了!”看著他委屈的樣子,我突然就感覺自己真是嘮叨得太多了。
本來,我以為我多說幾遍,他便會記住,便會對這次的失誤印象深刻,不至于再犯這樣的錯誤,哪知道,我的嘮叨卻傷了孩子的心。
我不禁反省自己,作為母親,總是要求孩子太多,可是卻很少檢討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是不是有問題。即使我們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是也要考慮這種“好”是否會傷到孩子小小的“心”。小孩子免不了有一些小毛病,我們嘮叨他,叮囑他,是不可少的,可一定要記住,嘮叨孩子要有度,不然會適得其反。
【早教課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早教親子活動方案 親子早教課活動方案11-18
早教活動方案03-10
早教中秋活動方案09-06
社區早教活動方案01-22
早教活動方案模板02-21
親子早教活動方案01-11
早教市場活動方案01-10
元旦早教活動方案01-17
早教宣傳活動方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