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活動我會做豆漿研討實錄
中班科學活動我會做豆漿研討實錄1
一、活動目的:
1、嘗試用不同的工具制作豆漿,探究了解各種工具的特點和使用方法,解決制作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并能用語言、圖表表達交流制作的過程。
2、體驗、分享制作豆漿的快樂,感愛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3、鍛煉幼兒的小肌肉,提高手部動作的靈活性和力量。
二、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石臼、石磨、電動粉碎機;黃豆、花生、杯子、勺子、抹布;幼兒記錄表(可以園內準備也可以與家長共同準備)
2、經驗準備:
①在點心環節喝豆漿,了解豆漿與黃豆的關系,并與幼兒一起浸泡黃豆放在觀察角,鼓勵幼兒觀察黃豆的變化情況。
②在區域中投入上述工具,認識工具名稱,探究石臼、石磨的使用方法。
三、活動指導:
活動一:認識工具
1、活動形式:
①安排參觀食堂叔叔制作豆漿的過程。
②討論:用什么工具使豆子變碎、變細?
③集中介紹工具名稱及安全要求,之后投放探索區,幼兒自由進區實踐,充分體驗感知每種工具的特點和使用方法。
2、指導要點:
①了解工具的名稱及特征。
②在操作工具中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3、觀察與推進:
幼兒參觀了食堂叔叔用渣漿分離機制作豆漿,用鍋煮豆漿的過程并懂得了要用泡過的黃豆做豆漿。于是,他們產生了自己做豆漿的愿望。“小朋友可以用什么工具來做豆漿”。帶著這個問題,孩子們在家長的協助下,有的到花鳥市場買來了石磨,有的從家里帶來了石臼、電動粉碎機。在區域活動時間晨,幼兒開始嘗試將老師投放的材料如:米、地瓜粉、花生等用石磨、石臼或粉碎機來磨碎、磨細。通過一段時間的操作,幼兒對帶來的這些工具有了基本的了解。幼兒通過多次操作工具,對工具的使用越來越熟練,操作的動作和方法也更正確了,下一步,可以讓他們開始嘗試制作豆漿了。
活動二:制作豆漿
1、活動形式:
分小組活動形式和區域活動形式投入材料,讓有興趣或體驗不夠的幼兒繼續嘗試、體驗、感知。
2、指導要點:
①鼓勵幼兒自選工具制作豆漿,并仔細觀察自己使用的工具做出來的豆漿是什么樣的?
②支持、幫助和引導幼兒發現和解決制作豆漿過程的問題。
③在嘗嘗自己做的豆漿時,引導幼兒思考有渣的豆漿喝起來感覺怎樣?怎樣才能喝到平時幼兒園里喝到的沒渣的豆漿?
3、觀察與推進:
幼兒對操作工具制作豆漿興趣濃厚,三種工具都有若干幼兒選用。幼兒在操作中發現:不管用什么工具做豆漿都要加水才行。同時,他們還不斷交流自己的發現的體驗。
①大石臼很快就能舂出豆漿,小石臼的錘子小,豆子一直舂不爛;
②用石磨做豆漿時,豆子卡在洞洞里可以用小勺的柄把它們捅下去;
③而用電動粉碎機時要把黃豆加到有刀的小罐子里,還得蓋緊蓋子,才能磨出豆漿。他們還發現石臼、石磨做出的豆漿是渣、漿混合的,味道口感粗澀。幼兒想到了一些過濾工具來過濾豆渣,如:水果網、魚網、過濾杯、紗布、各種籃子,撈勺,甚至有幼兒說在紙盒上戳上幾個洞來做過濾器。下一步活動中,可引導幼兒在制作豆漿來驗證自己的方法。
活動三、過濾豆渣
1、活動形式:
①收集和制作過濾。
②小組活動后在區角中繼續投入材料,讓有興趣或體驗不夠的幼兒繼續嘗試。
2、指導要點:
①鼓勵幼兒用收集到的過濾工具嘗試過濾豆漿。探索發現過濾豆漿的好工具。
②鼓勵幼兒探究。
3、觀察與推進:
經過師生的討論,幼兒選用了蒜頭網兜、紗布、撈勺、水果網來做過濾工具。經過嘗試操作,幼兒了解到①網兜洞較大的。“豆渣”會從網洞上掉下去②用紗布比較方便,過濾的豆漿更干凈。通過兩次制作豆漿以及區域活動中的探索體驗,幼兒已積累了用不同工具制作豆漿的經驗,甚至有的幼兒已經發現每次都是選用電動粉碎機的小組做的豆漿又多又快,而有的幼兒則認為石磨做的豆漿挺好玩的。由此,我們認為引導幼兒比較工具進而感知工具的演變的時機已成熟了。
活動四:比較工具
1、活動形式:以區域活動的形式開展。
2、指導要點:給幼兒提供記錄四種工具使用情況的比較記錄表,引導幼兒2—3人使用制作豆漿,并對每種工具的使用狀況進行記錄。
附表格如下:
項目比較
工具衛生情況省力情況快捷情況渣漿分離情況
石臼
石磨
電動粉碎機
全自動豆漿機
3、觀察與推進:
幼兒用不同的工具材料進行制作豆漿并對操作工具的省力情況,快捷情況、渣漿分離情況,衛生情況幾個方面進行的比較,并在圖表上用符號記錄。經過一段時間比較工具的探索,每個幼兒對每種工具都體驗過,并記錄自己的操作情況。有了較豐富的感性認識,再加上圖表的記錄幫助他們進一步意識到不同工具的速度和效率的差異,有的幼兒對老師說:我發現電動粉碎機做豆漿又快又干凈,石磨、石臼做豆漿很麻煩。我們認為幼兒有了這一輪工具比較的經驗,下一步可以呈現“全自動豆漿機”引發幼兒對工具演變的思考和感知科技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的認識上。
活動四:了解工具的演變
1、活動形式:以集中活動形式進行。
2、指導要點:
通過圖表的比較及品嘗教師使用“全自動豆漿機”做豆漿進一步幫助幼兒感受到科學技術的發展、工具的演變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3、觀察與推進:
幼兒在展示板前相互交流各自的記錄表,并在集體談話時描述了自己的記錄和體會。為了進一步讓幼兒感知工具演變的過程,教師結合圖表,幫助幼兒比較梳理有關經驗并簡要小結,同時也為了增強幼兒的認識,教師演示了用“全自動豆漿機”做豆漿的過程并讓幼兒品嘗使幼兒切身感到“全自動豆漿機”省力、快速、口感好、又衛生,是現在做豆漿的首選工具。
中班科學活動我會做豆漿研討實錄2
活動目標:了解工具的變化過程,學習制作豆漿的方法,體驗制作的愉快心情。
活動準備:浸泡過的黃豆,石臼、石磨、粉碎機、全自動豆漿機,電暖鍋。
活動過程:
1、以“小熊請小朋友做豆漿”引題。
師:有只小熊開了一家豆漿店,今天生意太好了忙不過來,想請小朋友幫忙,你們愿意嗎?
2、認識制作豆漿的工具。
(1)介紹工具的名稱。
師:小熊家里有幾種做豆漿的工具,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吧。(石臼、石磨、粉碎機、全自動豆漿機)
幼兒都很高興,跟著老師。老師一邊介紹工具名稱,一邊簡單說說使用工具的方法。老師介紹時一部分幼兒去找他們喜歡的工具,并用手動它,三三倆倆竊竊私語。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這幾種工具制作豆漿的基本方法。
師:這幾種工具都可以做豆漿,你們開動腦筋想想如果你選石臼或石磨或粉碎機做豆漿,你會怎么做?
幼兒大部分都選擇了石磨,能講出要將黃豆放入石磨上的小洞里邊并加上水,然后磨豆漿。一兩個幼兒說到石臼的用法,懂得加黃豆加水,用石臼舂。沒有幼兒介紹粉碎機。他們中有一半人對工具的名稱還不是很熟悉。
(3)教師示范石臼、石磨、粉碎機制作豆漿的方法。
教師示范時兩個幼兒迫不及待地擠到教師面前來看個究竟,其他幼兒大叫:“老師我看不到。”
3、學做豆漿。
(1)幼兒分組嘗試用石臼、石磨、粉碎機制作豆漿。
師:小朋友可以選你們自己喜歡的工具做豆漿,每組四個人,挑好工具后每小組商量怎樣做豆漿。小朋友也可以去參觀其他組。
幼兒的目標很明確,他們占著自己喜歡的工具。有七、八位幼兒挑中了石磨,但有兩個幼兒抱著石磨不放,于是有一部分幼兒只好走到其他組。石磨組剩下四個幼兒,其中兩個女孩同意用一個石磨,兩個男孩卻爭起來,一位提議用“錘子、剪刀、布”決定,另一位同意了。可是輸的小男孩卻不愿意離開,贏的大叫:“老師他輸了,還要玩這個,不肯走。”老師拉住輸的小男孩的手:“愿賭服輸,你輸了就要去其他組。”小男孩哭了起來不離開。老師將他帶到食堂粉碎機旁,不再理他。
食堂的粉碎機體積較大,而且操作時會移動,還要使用電,小朋友感到很困難,于是向老師求救:“老師,我們弄不來。”于是老師幫他們插上電源,踩住粉碎機的下端。粉碎機通了電源,“轟隆隆”工作起來。哭的小男孩被吸引了,又跑來三個小朋友。他們高興極了,有的往機子里加黃豆,有的加水,場面又緊張又好玩,有個小朋友竟尖叫起來。一下子一個大臉盆就裝滿了豆漿。這組的豆子也很快用完,小朋友就向其他組借,“豆子給我一點。”“我的豆子很少,不要拿了。”但食堂粉碎機組的小朋友照樣抓了一把就走了,沒去拿豆的小朋友就一直往機里加水。“這樣一來豆漿就很稀了,不能加水了。”老師在旁提醒,于是加水的小朋友停下來。可借黃豆的小朋友回來了,他又大加水。
旁邊家庭粉碎機組的小朋友打不開粉碎機的蓋子很著急:“老師這蓋子打不開,你來幫幫我們。”老師過去幫他們打開了蓋子,并將他們做好的豆漿倒入旁邊的小碗。老師示范開蓋子,但這組的小朋友仍叫老師開了三次蓋子。
石磨組的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只見他們石磨盤上有許多豆渣,盛豆漿的碗里的豆漿有些稀,還有少許的豆渣。
石臼組的小朋友正用力地舂黃豆,但只見石臼里還是些清水和半碎的黃豆。這組有位小女孩說:“老師我們弄不來。”“用石棒用力舂。”老師說完并示范,但沒見到黃豆漬。“要不,拿到其他組去加工吧?”老師提議。
要停工了,老師請小朋友坐下來。仍有三、四位小朋友圍在石磨那里。
(2)幼兒觀看教師用全自動豆漿機制作豆漿,同時用電暖鍋煮幼兒做的豆漿。
教師出示全自動豆漿時幼兒就叫到:“老師你做給我們看吧。”急切地想看這種工具如何做豆漿。但由于豆漿機有些損壞,教師只稍介紹操作方法。
(3)組織幼兒討論:哪一種工具做豆漿又快又方便?
師:剛才你們都做了豆漿,你們覺得哪一種最方便呢?
幼兒都說是食堂的粉碎機,教師接著問幼兒粉碎機做出的豆漿要拿到鍋里煮,而全自動豆漿機可以直接煮,那哪一個更方便呢?由于幼兒沒見到全自動豆漿機的操作,還是有一半幼兒說是食堂粉碎機,于是教師就補充到:“食堂的粉碎機一下子做出很多豆漿,因為它比較大,功率高,但是最方便的是全自動豆漿機。其實很早的時候人們是用石臼做豆漿的,后來他們發明了石磨,這就方便多了。可是人們還是要用力氣,仍很累。有電了后,人們發明了粉碎機,可粉碎機做出來的豆漿還要拿到鍋里煮不方便。于是人們就想如果在粉碎機下裝個加熱器不是就很方便了嗎?就有了全自動豆漿機。現在我們來看看豆漿煮好了沒有?是不是又香又好喝?我們一起去請其他小朋友來分享吧。”
4、延伸活動:在區域活動中投放省編教材學習包中的“看圖說一說:4種制作豆漿工具的演變過程,并在圖旁寫上序號。”
第一輪研討活動自我反思
一、適宜性行為
1、活動氣氛輕松,材料豐富,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
2、教師與幼兒平等相處。
3、考慮到制作豆漿需要,選擇方便幼兒的環境。
二、不適宜性行為
問題1:教師在活動指導中沒能很好地把握全局。
原因:由于食堂的粉碎機在制作過程中存在較多的安全隱患:操作中機子會移動,需要有人踩住機子的下端,同時豆漿渣隨機子摔出會砸到人。因此教師主要關注粉碎機的制作,從而影響了對其他組的關注。
對策:這類活動可請生活老師來幫忙。
問題2:教師點評不到位。
原因:活動的目標有“學習制作豆漿”,這是評價的重點,而評價時教師沒評價到。
對策:對每組幼兒的活動都要點到,如每一組請一位小朋友來說說自己組的情況,發現了什么,然后再通過成果的展示或使用中的困難進行比較,從而讓幼兒真正明白哪種工具方便,了解工具的演變過程。
問題3:教師語言不夠簡潔。
中班科學活動我會做豆漿研討實錄3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工具制作豆漿,學習制作的方法;并能用語言、圖示表達交流制作的過程。
2、體驗、分享制作豆漿的快樂。
3、感受到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準備:
1、幼兒操作用品:石臼,石磨,電動粉碎機;黃豆、杯子、勺子、抹布;
2、幼兒記錄表(參見附錄)
3、事先與幼兒園食堂聯系好時間,安排參觀食堂叔叔制作豆漿的過程。
活動進展:
活動一:參觀食堂叔叔制作豆漿。
指導要點:
1、事先與幼兒園食堂聯系好參觀時間。
2、分小組觀看食堂叔叔用渣漿分離機制作豆漿、用鍋煮豆漿的過程。并懂得幼兒園食堂做豆漿的'機器名叫:全自動渣漿分離機。
3、品嘗豆漿。
觀察與分析:
幼兒在參觀中,懂得了要用泡過的黃豆做豆漿,了解到這種工具的名稱及制作豆漿的過程;并且產生了“自己做豆漿”的愿望。那么,“小朋友可以用什么工具來做豆漿呢?”帶著這個問題,大多數孩子從家里抱來了“電動粉碎機”,有的到花鳥市場買到了石磨。老師也從舊貨市場買來了石臼。
活動二:感知工具
指導要點:
1、知道制作豆漿的幾種工具的名稱及用法。
2、幼兒嘗試用不同工具做豆漿。
3、說說自己是怎么做豆漿的?有何發現?
觀察與分析:
幼兒對操作工具制作豆漿興趣濃厚。當看到自己也能做出白白的豆漿時,幼兒情緒十分激動和自豪。在科學區和小組教學的操作活動中,幼兒發現:不管用什么工具,都要邊做邊加水才行。在反復操作工具的過程中,幼兒還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
1、大石臼很快就能舂出豆漿,小石臼的石錘太小,豆子一直舂不爛;
2、用石磨做豆漿時,要將豆子舀到洞洞里才行,如果豆子卡在洞洞里,可以用小勺的柄把它們捅下去;
3、在電動粉碎機里加豆子時,要把小蓋打開,將黃豆加到有刀的小罐子里,才能磨出豆漿。要先蓋緊蓋子,再按開關,豆子才不會飛出來。
那么,這三種工具里哪一種工具做出的豆漿最好喝,而且用起來最方便呢?在這個問題上幼兒產生了分歧。于是,我介入了他們的爭執之中,提出疑問:“哪一種工具做豆漿時最衛生,不會弄臟桌子和地板?”從而引導幼兒繼續進行觀察和比較。
活動三:比較工具
指導要點:用圖表記錄自己的發現。
觀察與分析:
每次操作活動后,教室的地板和桌面都會弄得很臟。在師生共同收拾整理的過程中,老師提出了疑問:“你們有沒有發現,放哪種工具的桌子最臟?”“是不是用石臼、石磨做豆漿的小朋友不夠小心呢?”幼兒再次小心的操作了工具后,總結出用“電動粉碎機”來做豆漿,桌子和地板會比較干凈。在此基礎上,幼兒又探索了省力情況;在“觀察角”陳列的豆漿中比較渣多渣少情況。本次活動,將延續這幾次的探討。
本次活動的指導要點:
1、引發幼兒進行”制作豆漿比賽”,探究哪種工具制作豆漿速度最快。
2、關注幼兒操作電動粉碎機的安全情況。
3、提醒幼兒將自己的發現記錄在圖表上。
4、通過圖表的比較幼兒感受科學技術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
引發后續活動:探索用不同工具制作的豆漿煮熱后飲用口感有何不同?
第二輪研討課題組集體反思
一、適宜行為:
A、新手教師——林碧緣
1、目標的制定和材料的投放、環境的創設都體現了教師對幼兒自主探索、體驗、交流的支持和滿足。
2、對幼兒的探索過程能有意識地引導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B、能手教師——陳寧
1、設置活動網絡有助于推進活動的進程,有助于教師心中有數地引導幼兒進行有目的地探索。
2、教師對材料工具的投放考慮周到,使幼兒在操作中能用勺較好地調節加豆、加水的量,讓幼兒在探索中減少干擾因素。
二、不適宜行為:
A、新手教師——林碧緣
問題一:本次活動中教師對活動目的不夠明確,因而指導要點重心不夠突出。
分析:本次活動中教師雖然注重讓幼兒在操作中探索體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但幼兒的問題仍然停留在上兩次活動出現的問題上,教師對指導要點的把握不能體現是幫助幼兒驗證解決問題的方案還是對新問題的探索思考。
對策:教師首先對本次活動的重點要心中有數。其次,要幫助幼兒對本次探索活動作個計劃思考。如:
(1)上次活動你遇到了什么問題,想了什么辦法來解決。今天就用新辦法來試試看,結果怎樣,會使你更成功嗎?
(2)今天做豆漿時要注意有沒有新的困難?如果需要教師和小朋友們幫助你,要記得說出來!
問題二:對幼兒在探索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解決問題的引導策略不夠。
分析:
(1)幼兒在操作探索過程中已經出現的問題發現不了,視而不見,忙于動作的體驗中,說明對幼兒對工具的操作體驗、過程的滿足還不夠,因此還不能從對工具的喜好這種情感心理上的滿足過渡到對問題的思考上來。
(2)也許有些幼兒已經模模糊糊地感覺到問題的出現,但對它還不明晰,或知道有什么問題表達不出來,這兩方面都需要教師相應地策略加以引導。
對策:
(1)教師可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滿足對工具的擺弄操作的心理需求。
(2)當幼兒操作時已遇問題時,要及時幫助、引導幼兒觀察明晰問題之所在,并引導他們用恰當的語言描述出來。
B、能手教師——陳寧
問題一:本次活動進行“制作豆漿比賽”及探究哪種工具制作豆漿速度最快的活動內容安排為時偏早。
分析:幼兒對工具的操作探索還不夠深入,使用尚不夠熟練,幼兒在使用工具中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和驗證。因此本次活動內容、要求稍顯超前。
對策:讓幼兒充分地探索、比較、體驗后再以這種比賽的方式來驗證:哪種工具制作豆漿速度最快。
問題二:幼兒“制作豆漿比賽”時,教師提供的每份豆子太多并且沒有控制時間,使比賽無從比較。
分析:每份豆子太多,豆子一直用不完,使做了多少在量上無法比較;而沒有時間控制則無法進行速度的比較。
對策:比賽要限時或計時,提供的量要適宜。
【中班科學活動我會做豆漿研討實錄】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活動方案01-20
中班科學活動說課稿-快樂的魚兒08-18
“豆漿杯創意設計大賽”活動策劃書示例12-16
語文研討活動總結(精選5篇)12-29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學實錄10-17
《回憶我的母親》教學實錄05-28
為什么綠豆磨不出豆漿06-07
《我真希望》課堂教學實錄12-07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實錄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