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鄉鎮交通工作總結7篇
總結是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況,包括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加以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能使我們及時找出錯誤并改正,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總結吧。我們該怎么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鄉鎮交通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鄉鎮交通工作總結1
xx鄉位于xx縣中南部,距離縣城17公里,土地總面積240平方公里,轄13個村137個村民小組4177戶1.9萬人,xx至平孟、百合、百南、百省、百都等鄉鎮公路貫穿其中。自縣委、縣人民政府號召“農民下山進城入谷”,把xx鄉列為全縣“三片一軸”工業區,并定為重點城鎮來建設后,20xx年xx月以來,xx鄉黨委、鄉人民政府以易地安置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的方式在xx鄉舊城的東面規劃占地200畝分四期實施小城鎮建設,規劃并建設有易地安置小區(把原居住在存在地質災害隱患和生產生活條件惡劣的農戶搬到新區)、投資置業小區(有經濟實力、有技術特長、有經營本領的農民“精英”進入新區投資興業),新區現已建有新區農貿市場、鄉政府辦公樓、小型文化廣場、派出所、農業推廣站、畜牧站、敬老院等。規劃有鄉政府綜合樓、衛生院、財政所、文化站、司法所、國土資源所、商貿交易中心、xx停車場等在建或籌建項目。在實施小城鎮建設中xx鄉黨委、鄉人民政府始終堅持舊城改造與新區開發并舉、外延拓展與內涵提升并重、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兼顧的方針、農村生產要素和鄉村工業向城鎮集聚的城市建設速度明顯加快,小城鎮建設城區面積迅速擴大,城鎮在全鄉經濟建設中的重要地位進一步凸現。城鎮經濟和社會事業不斷發展,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業人口轉入二、三產業的人口比例提高,城鎮的示范作用、聚集幅射帶動能力逐漸增強。至20xx年xx月,城鎮人口總數為0.5萬人,城鎮總面積500畝,新建城區面積達80畝,城鎮住房人均居住面積16.47平方米。隨著環境的優化,經過外引內聯已引進投資3000萬元的鑫隆冶煉廠、投資1500萬元總裝機容量352KW的昂村電站、投資600萬元的方正頁巖磚廠、投資1500萬元的蘭田木器廠、投資1500萬元的德標金礦、投資300萬元的東升木材廠、投資80萬元的鑫宇礦選廠等企業先后落戶xx,呈現出獨具特色的新型小城鎮,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城鄉差別顯著減少。
二、xx鄉小城鎮建設存在的問題
我鄉小城鎮建設能如此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得益于農村經濟持續發展和二、三產業迅速擴張,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鄉小城鎮建設,也存在一些的問題,突出表現在:
1、由于詳細規劃和各專業規劃編制不到位,致使在規劃實施過程中缺乏操作性強的規劃依據,造成一些不符合城市規劃的建設出現。集鎮總體規劃方案沒有組織技術評審,規劃起點較低,沒有體現地方特色,而且,在規劃實施過程中還存在隨意改變規劃的現象。
2、城鎮人口0.5萬人,小城鎮建設規模較小,布局比較分散,產業發展緩慢,經濟集聚功能較差,非農業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低,城市化氣息淡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其效益也難發揮。這是當前城鎮化的最大難題。供水、供電、衛生、綠化等基礎設施跟不上,城鎮居民生活質量不高,影響了xx鄉城鎮化的進程。
3、城鎮建設管理存在不少問題。城鎮規劃與交通、土地、水利、生態環保等規劃銜接不上、規劃水平低,執行也不好。土地、街容街貌、道路交通、社會治安、以及流動人口管理未形成一個協調統一的綜合管理體系。環境衛生管理缺乏專門的機構,城管人員編制和經費不到位。
4、公用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短缺已成為困擾我鄉城建基礎設施建設的核心問題,也是推動城鎮化進程的重要制約因素。由于設施不配套,功能不齊全,阻礙了城鎮建設整體水平的提高。由于投入過少、機制不活,導致問題有:一是道路與公共交通設施落后交通量的增長。二是城市基礎設施嚴重不足,污水處理率、垃圾無害化處于初始階段,環境污染還比較重;三是城市基礎建設多元化投融機制未完全形成,資金來源困難,投入不足。
5、信息閉塞,人口外流嚴重。經濟發展較慢,建設資金缺乏。輕壯年人口大部分涌向縣城或縣外務工、經商、辦企業,很少有人愿意在鄉鎮投資,人氣不足,財氣不旺,集鎮建設形不成規模。
6、城鎮建設管理力度不夠,重建輕管的現象存在。一方面由于人員少,隊伍力量不足,監管不到位。另一方面,長期以來沒有規劃適當住宅小區讓城郊農民建房,沒有引導農民集中連片建設新村,使城郊農民隨意自建住房、雜亂無章。至今沒有配備正規科班出身鄉村規劃建設專業技術管理人員,也沒有建立或完善建設管理制度,沒有嚴格依法辦理建設項目規劃審批手續。隨意變更規劃、不按規劃建設的現象。
三、小城鎮建設建議與措施
1、完善城鎮規劃體系,加快規劃編制力度。以《xx縣域城鎮體系規劃》為指導,抓好縣域城鎮體系和縣城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搞好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鎮體系規劃、城鎮建設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環境規劃、生態功能區劃等的協調銜接工作。縣城鄉規劃建設局要嚴把規劃設計單位資質關,搞好組織和審定工作。爭取到20xx年基本完成縣城區及各鄉鎮的總體規劃修編和審批工作。根據自身特點和發展條件,明確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高起點編制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專業規劃擴好工業、商貿、住宅、文化等小區詳規,近期建設規劃和重要景觀設計,提高城鎮建設水平。
2、合理調整鄉村布局。按照縣域城鎮體系規劃的要求,加快制定和實施縣鄉行政區劃調整方案,爭取用5年時間基本完成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有計劃地逐步把生活和生產條件較差的村、邊遠村及存在嚴重地質災害隱患的村的農戶集中到城鎮落戶。
3、合理安排城鎮建設用地指標。在確保全縣耕地總量動態平衡,保證國家和區、市、縣重點建設項目用地的前提下,盡量滿足小城鎮建設用地需求。并且妥善處理進城農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保留進城務工或落戶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培育壯大城鎮土地流轉中介組織,引導農民依法進行土地的合理流轉。實現耕地占補平衡,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提高土地集約化和利用效益。集中使用農民住宅用地指標,逐步對分散的農民居民點進行搬遷改造、退宅還田。對原宅基地已復墾的農戶,經縣級政府批準,允許在小城鎮異地另行安排宅基地建設。
4、鼓勵農民進城入谷定居。建立以居住地劃分城鄉人口,按職業確定身份的戶籍登記制度,凡在小城鎮有合法固定住所、穩定職業或生活來源的'農民,均可根據本人意愿轉為城鎮戶口;進城鎮經商為工的農民,持經勞動部門審簽的兩年以上聘用合同或居住滿兩年的暫住證等可到遷入地派出所辦理落戶手續。進城鎮農民其子女入學、就業等方面享有集鎮居民同等待遇,接收學校不得收取借讀費。
5、大力發展工業經濟。根據資源和勞動力的優勢,積極發展資源加工型、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循環經濟,形成產業優勢支撐小城鎮建設和發展。培育壯大鄉鎮民營經濟,優化鄉鎮工業布局,大力發展工業小區,支持和鼓勵民營企業集中連片發展,小城鎮內各類工業企業原則上都應進入工業小區發展,并享受縣政府制定下發關于工業園區建設的各種優惠政策,開設“綠色通道”服務增強工業小區對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吸引,以小區的產業集聚帶動人口、市場等要素集聚。
6、突出抓好特色經濟。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和比較優勢,抓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圍繞煙葉、肉牛、肉豬、能繁母豬、桑蠶、蔬菜及花卉苗木等重點特色產業,發展地方特色經濟,打響特色產業品牌,形成產業規模和競爭優勢,促進農民增收,壯大小城鎮實力。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科研單位”五位一體要求,發展以循環經濟模式為主體的生態效益型農產品加工業,集中資源優勢,扶持能發揮產業優勢、具有一定規模和綠色食品。推進農業園區建設,把農業園區建設成為具有科技成果轉化等多種功能的現代化農業載體。
7、加快繁榮第三產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大力發展小城鎮服務產業。主要發展以商貿、物流、交通等第三產業,發展商貿流通業,按照現代流通發展要求,規劃建設小城鎮商業網點,搞好各種專業市場和集貿市場建設,大力開展邊貿活動,鼓勵縣鄉商貿流通企業到小城鎮發展連鎖超市、物流配送、餐飲旅館、農副產品批發等經營活動;發展各種社會服務業、信息服務、搞好能促進農產品流通的市場中介組織,通過壯大中介組織,促進農產品流通,拓展農產品市場,增強小城鎮對生產要素的集聚能力;充分挖掘小城鎮的生態、自然景觀、人文等旅游資源,發展休閑度假旅游、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
8、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縣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用于補助小城鎮的規劃和建設,扶持小城鎮的規劃建設。對需進行過境公路改造的鄉鎮,由地方負責組織實施,交通部門給予技術支持和資金補助,優先解決鎮域內過境公路路面硬化和占路為市的問題;加強飲用水及其水源地的保護,改造和完善鄉鎮供水設施,對在收取的水資源費,除按規定上繳國家外,其余全部留鄉用于水資源規劃、保護及相關水利設施建設。
9、積極爭創文明城鎮。以創建文明縣城、文明村活動為載體,不斷創新城鎮規劃、建設、街容街貌、道路交通、社會治安、流動人口等管理水平。結合城鄉清潔工程開展生態型文明城鎮創建活動著力塑造整潔優美、秩序良好的城鎮形象,風氣端正、工作高效的單位形象,文明禮貌、精神振奮的居民形象和道路暢通、安全舒適的交通形象,形成由點到面、連線成片、全面推進的城鎮發展格局,實現城鎮面貌美化、居民素質優化、管理服務規范化、基礎設施配套化的目標。
鄉鎮交通工作總結2
一、工作完成情況
(一)道路養護情況。我鄉農村公路列養總里程為205.63公里。其中:鄉級路4條53.1公里、村級路21條152.53公里。在列養里程中,硬化瀝青混凝土路面2條19.99公里,硬化水泥混凝土路面10條58.77公里。通行政村硬化率達到100%,通自然屯硬化率達到100%。全鄉農村公路養護工作于10月中旬全部完成,其中完成瀝青混凝土路面補凍裂19.99公里3.2萬延長米,補坑槽42處750平方米,水泥混凝土路面補坑槽35處380平方米,處理破損路面0.5公里,整修路肩邊坡邊溝40公里,路樹綠化補植6公里。另外,我鄉把美麗鄉村建設、脫貧攻堅與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同步進行,重點整治和養護精品路線及沿線村屯道路,保證了道路平安暢通。
(二)道路施工情況。共完成兩項建設任務:一是完成好新屯——白寶山4.1公里通屯公路建設。他拉屯0.4公里、好新村白廟子屯0.67公里、建國屯3.1公里、胡西吐屯0.1公里、雄壯屯0.1公里的村屯道路建設。三批村屯道路建設以招標完成。
(三)危橋管理情況。光明1號橋已通行。勤光橋、光明2號橋、光榮橋正在建設中。
(四)道班建設情況。寧姜鄉農村公路管理所成立于20xx年1月,現有管理人員2名、工作人員6名,其中:所長1名,副所長1名,養護工人6名。主要負責全鄉農村公路養護、路政管理工作。為了進一步抓好農村公路日常管理養護工作,鄉政府投入資金25萬元裝配了1臺鏟車、2臺運輸車、1臺清掃機、1臺割草機等設備。
二、具體做法
一是成立組織,強化責任落實。為加強對道路交通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了由鄉長任組長,主管副鄉長任副組長,交管所及各村村長為成員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推進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定期對工作通報、匯報,研究解決涉及道路交通管理的重大事項。同時,鄉政府與各村簽訂《20xx年農村“四好”公路養護管理責任狀》7份,把道路交通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到各村委會,落實到各單位,形成了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是加大投入,強化資金保障。我鄉把道路交通管理作為政府的.一項重點工作,納入財政預算,保障了平安暢通創建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加大對道路及配套安全設施建設和養護的投入,先后投入資金28萬余元,動用機械140臺次,人員220人次,動用土方2400立方米,平整路肩18公里,割除路肩高草120公里,新植和補植路林6公里,路樹刷白18公里,清理過境屯33個垃圾點320立方米,整修平交道口41處、鄉內土路52.2公里。
鄉鎮交通工作總結3
縣域作為中國xx低層次的行政地域空間單位,絕大多數都是以農業地域為特色,是中國農業生產的主要分布區域,也是耕地資源的主要分布區域。在大部分縣域的土地利用結構中,耕地都占有絕對地位,有著明顯高于其他用地類型的面積比例。當前,在中國縣域經濟不斷發展,縣域產業結構調整和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縣域土地利用結構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1]。
土地利用結構反映區域各種不同用地類型之間的比例關系或組成[2]。一個縣域的土地利用結構特征能夠反映出該縣域經濟發展模式和土地資源利用狀況。同時,縣域內各鄉鎮間土地利用結構的差異也能夠反映出縣域的整體產業發展方向和優勢土地利用類型[3]。目前對土地結構的研究多集中在土地利用結構的發展趨勢、演變過程、預測和評價等方面,而對區域內土地利用結構差異方面研究較少。
吉林省農安縣是農業大縣,在縣域經濟發展、產業結構特色、地域空間結構和土地利用結構等方面都具有中國縣域所表現的一般性特征。本研究以農安縣為研究區域,將用于區域產業結構演變分析的偏離-份額分析法引用到縣域土地利用結構研究中,通過對農安縣各鄉鎮20xx-20xx年5年間的耕地面積、城鎮及農村居民點用地面積、交通基礎設施用地面積和工礦用地面積等四種主要用地類型進行偏離-份額分析,總結農安縣土地利用結構演變的地域性差異特征。
1、研究方法
偏離-份額分析法一般用于分析評價區域經濟和產業結構優劣以及競爭和影響能力的大小,以找出區域經濟發展和衰退的原因,確定區域具有相對競爭優勢的產業部門、未來經濟發展方向和產業結構調整的一般原則[。其基本原理是將某一特定區域的經濟和產業結構的變化看作一個動態的過程,以該區域所在的上級區域或全國的經濟發展為參照系,將該區域經濟總量在一定時期的變化(增長)分解為份額分量、結構偏離分量和競爭力偏離分量3個部分[5]。偏離-份額分析方法自20世紀80年代引入中國,在區域經濟和城市經濟研究中得到廣泛應用,李xx等、張xx、徐曉菊、姚xx等、陳xx等、范況生等、李武軍等[12]運用偏離-份額法對產業及產業結構的競爭力進行了研究。20xx年,李秀霞等[13]將偏離-份額分析模型應用于區域土地利用結構效益研究中。本研究創新性地將偏離-份額分析法運用于縣域土地利用結構的比較研究,總結農安縣土地利用結構及其變化特征。
偏離-份額分析模型構建:設Fj(T)表示T時期縣級j類土地利用類型的用地規模;Fij(T)表示T時期各鄉鎮j類土地利用類型的用地規模;F(T)表示T時期縣級土地利用規模之和(本研究只選用耕地、城鎮與農村居民點建設用地、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用地和工礦用地4種類型)。其中T=t0為基期,T=t為研究期末。
F(T)=■Fj(T),Fj(T)=■Fij(T)
根據偏離-份額分析法基本原理,將各鄉鎮土地利用規模變化(Gi)分解為縣級份額分量(Ri)、結構偏離分量(Pi)和競爭力分量(Di),Gi=Ri+Pi+Di。各鄉鎮某類用地規模的變化(Gij)也可以分解為縣級份額分量(Rij)、結構偏離分量(Pij)和競爭力分量(Dij),Gij=Rij+Pij+Dij。
Gi=■Gij=■[Fij(t)-Fij(t0)]
Ri=■Rij=■Fij(t0)[■-1]
Pi=■Pij=■Fij(t0)[■-■]
Di=■Dij=■Fij(t0)[■-■]
2、農安縣土地利用變化差異分析
2.1 研究區域概況
農安縣隸屬吉林省長春市,位于松遼平原腹地,境內平原遼闊,農業在縣域乃至全省占重要地位,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縣之一。全縣土地總面積5 430 km2,其中耕地面積占72%,為保障全國的糧食安全承擔著重要的糧食生產職能。全縣下轄農安鎮、伏龍泉鎮、哈拉海鎮、靠山鎮、開安鎮、燒鍋鎮、高家店鎮、華家鎮、三盛玉鎮、巴吉壘鎮、前崗鄉、龍王鄉、三崗鄉、萬順鄉、楊樹林鄉、永安鄉、青山鄉、黃魚圈鄉、新農鄉、萬金塔鄉、小城子鄉和合隆鎮共22個鄉鎮,376個行政村,5400多個自然屯,20xx年全縣總人口120萬人。
2.2 數據來源與指標計算
本研究所使用數據來源于《農安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xx-20xx)》、《農安縣土地利用整治規劃(20xx-20xx)》、農安縣20xx-20xx年城鎮地籍統計數據和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數據。
農安縣是農業大縣,20xx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1.0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5.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17.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67.9億元。三次產業結構之比為25.0∶30.9∶44.1。三次產業中,第一產業以種植業為主,全年糧食產量達到300萬t;第二產業以工業為主,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75.2億元;第三產業依托于合隆開發區、哈拉海萬隆物流園等大型城鎮綜合園區,全年社會消費總額可實現104.0億元。相比以上主體產業,縣內林、牧、漁等產業所占比重較小,對縣內產業結構變化影響較弱,相對應的土地利用類型在土地利用結構及其變化中起到的作用相對較少。因此,為突出縣域范圍內支柱產業及其用地類型的結構變化,本研究選用全縣及各鄉鎮耕地面積、城鎮及農村居民點建設用地面積、交通基礎設施用地面積和工礦用地面積進行研究,土地總面積的變化為上述4類用地面積之和的變化。
2.2.1 區域土地利用現狀農安縣全縣土地總面積542 922.20 hm2。其中農用地面積436 579.92 hm2,建設用地面積52 600.04 hm2,未利用地面積53 742.23 hm2,分別占總面積的80.10%、9.69%和9.90%(表1)。其中:耕地面積390 509.76 hm2,占土地總面積的71.93%;園地面積110.74 hm2,占土地總面積的0.02%;林地面積22 275.36 hm2,占土地總面積的4.10%;草地面積5 599.38 hm2,占土地總面積的.1.03%;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47 853.32 hm2,占土地總面積的8.81%;交通運輸用地面積18 147.57 hm2,占土地總面積的3.34%;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面積29 798.51 hm2,占土地總面積的5.49%;其他土地面積28 628.28 hm2,占土地總面積的5.27%(表2)。
2.2.2 指標計算本研究所采用的偏離-份額分析時間段為5年,起始年t0為20xx年,研究期末t為20xx年。各鄉鎮總的用地變化偏離-份額分析結果見表3,主要用地類型變化偏離x份額分析結果見表4。
2.3 縣域土地利用結構演變差異
與20xx年相比,20xx年農安縣城鎮及農村居民點用地、交通基礎設施用地、工礦用地、耕地等4類用地面積總計減少12 269.89 hm2,其中前3類用地面積分別增加4 134.84 hm2、24.06 hm2和184.08 hm2,而耕地面積減少16 612.86 hm2。比較各鄉鎮土地利用結構變化,具有以下差異性。
(1)4種用地類型總面積只有伏龍泉鎮增加5.92%,其他鄉鎮均減少。其中減少比率較大的鄉鎮有新農鄉、龍王鄉、巴吉壘鎮、靠山鎮、萬金塔鄉和華家鎮,分別減少9.33%、8.31%、7.43%、6.32%、5.85%和5.04%。伏龍泉鎮總面積增加主要是由于耕地面積的增加,而其他鄉鎮耕地面積均減少;城鎮及農村居民點用地面積各鄉鎮均有增加,增長率超過10%的有伏龍泉鎮、華家鎮、前崗鄉、巴吉壘鎮、燒鍋鎮、青山鄉、三盛玉鎮、靠山鎮和永安鄉,其中伏龍泉鎮增長幅度最大,為16.93%,農安鎮作為縣城的城關鎮,城鎮及農村居民點用地增長面積最大,為536.37 hm2;各鄉鎮交通基礎設施用地變化幅度相對較小,伏龍泉鎮和農安鎮分別增長3.59%和1.52%,巴吉壘鎮、龍王鄉和合隆鎮分別減少3.83%、1.82%和1.40%,其他l鎮增減幅度不超過1.00%;雖然全縣工礦用地面積規模總體不大,但部分鄉鎮工礦用地增長比例較大,小城子鄉、哈拉海鎮、青山鄉、農安鎮、三崗鄉、三盛玉鎮工礦用地增長比例超過30.00%,其中小城子鄉最高,為56.10%。
(2)伏龍泉鎮、楊樹林鄉、高家店鎮、永安鄉、三盛玉鎮、哈拉海鎮、燒鍋鎮、萬順鄉、合隆鎮、開安鎮和青山鄉總偏離為正值,屬正向偏離,表明4種用地類型的總用地規模減少幅度低于縣域平均水平,其中伏龍泉鎮偏離幅度最大,為2 157.74 hm2。其他鄉鎮為負向偏離,4種用地類型的總用地規模減少幅度超過縣域平均水平,其中巴吉壘鎮偏離幅度最大,為1 142.90 hm2。由土地利用結構優勢引起用地規模增長的鄉鎮有農安鎮、合隆鎮、燒鍋鎮、靠山鎮、萬金塔鄉、新農鄉、高家店鎮、開安鎮和青山鄉,其中農安鎮和合隆鎮增長幅度較大,分別為178.42 hm2和143.77 hm2;由土地利用結構劣勢引起的用地規模減少幅度較大的有楊樹林鄉、三盛玉鎮、永安鄉、龍王鄉、三崗鄉等,其中楊樹林鄉減少幅度最大,為92.00 hm2(圖1)。由競爭力優勢引起用地規模增長的鄉鎮有伏龍泉鎮、楊樹林鄉、永安鄉、三盛玉鎮、高家店鎮、哈拉海鎮、燒鍋鎮、萬順鄉、開安鎮、青山鄉、合隆鎮,其中伏龍泉鎮增長幅度最大,為2 174.45 hm2;由競爭力劣勢引起用地規模減少較大的有巴吉壘鎮、新農鄉、龍王鄉、萬金塔鄉、華家鎮和靠山鎮,其中巴吉壘鎮減少幅度最大,為1 112.82 hm2(圖2)。開安鎮、燒鍋鎮、高家店鎮、青山鄉和合隆鎮既具有土地利用結構優勢,又具有土地利用競爭優勢;華家鎮、巴吉壘鎮、前崗鄉、龍王鄉、三崗鄉和小城子鄉則兩種優勢都不具備。
(3)各種用地類型的偏離-份額分析結果。從整體看,20xx-20xx年各鄉鎮城鎮及農村居民點用地、交通基礎設施用地、工礦用地、耕地的增長中,全縣份額分量的比重均一定程度上小于結構分量和競爭分量,縣內各鄉鎮土地利用類型變化并未受全縣土地結構變化的制約。
從土地利用類型看,各鄉鎮交通基礎設施用地和工礦用地的全縣份額分量明顯高于城鎮及農村居民點用地和耕地;而耕地的結構分量為負,其余用地類型結構分量都為正。這說明縣內土地利用結構以耕地為主體,但是變化率較小,相對穩定,土地利用結構因素不能帶動耕地面積的增長,而能帶動城鎮及農村居民點用地、交通基礎設施用地和工礦用地等建設用地的增長;交通基礎設施用地和工礦用地的變化量處于上升趨勢,說明2種用地類型近年來發展迅速。
競爭份額分量各個鄉鎮具有不同的情況。競爭因素能夠帶動耕地面積增長的鄉鎮有伏龍泉鎮、楊樹林鄉、永安鄉、高家店鎮、三盛玉鎮、哈拉海鄉、萬順鄉、燒鍋鎮、開安鎮和合隆鎮;競爭因素能夠帶動城鎮及農村居民點用地規模增長的有伏龍泉鎮、靠山鎮、燒鍋鎮、華家鎮、三盛玉鎮、巴吉壘鎮、前崗鄉、永安鄉和青山鄉;競爭因素能夠帶動工礦用地規模增長的有農安鎮、伏龍泉鎮、開安鎮和楊樹林鄉;競爭因素能夠帶動交通基礎設施用地增長的有農安鎮、哈拉海鎮、華家鎮、三盛玉鎮、三崗鄉、青山鄉和小城子鄉。
3、結論與建議
全縣耕地總量占主體地位,但從數據上看負向結構偏離較大,導致結構性矛盾突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農安縣城鎮化進程相對滯后,農業發展的工業反哺力度較小。因此,各鄉鎮應將耕地作為結構調整的重點。全縣及各鄉鎮的結構和競爭力因素對用地量增減的影響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應發揮各地區的優勢,因地制宜,改善和優化各類用地結構。同時,個別鄉鎮應該發揮交通和區位優勢,優化工礦用地結構,實現區域內各土地利用類型及相應產業間協調發展。
耕地面積減少和建設用地面積增加是農安縣各鄉鎮土地利用結構變化的普遍特征。從各鄉鎮4種主要用地類型的變化數據上看,除伏龍泉鎮外,其他各鄉鎮耕地面積減少量均明顯大于建設用地增長量,表明耕地面積減少并非主要由建設用地占用導致。建設用地面積增加主要是農村居民點用地的增加,工礦用地和交通基礎設施用地的增加幅度并不大。土地利用變化的總偏離以及土地利用結構因素和競爭力因素引起的總用地變化、各類用地變化則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性,要根據各鄉鎮自然條件以及人口與經濟發展對各類用地需求,并從全縣土地利用規劃的宏觀控制,有針對性地調整土地利用結構。
根據上述結論提出以下兩點建議:①加強耕地的保護,包括控制建設用地占用和加強耕地資源的生態和環境保護,尤其是要對耕地面積減少負向偏離較大的鄉鎮進行嚴格控制;②結合農村城鎮化發展,積極通過農村居民點整治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降低農村居民點用地規模和比例,充分挖掘農村居民點建設用地整治耕地潛力。
鄉鎮交通工作總結4
一、總體要求
這次專項整治活動必須堅持一個原則,即:取締馬路市場、培育集貿市場、擴大專業市場、搞活城鄉流通;做到六個結合,即:統一領導與部門協作相結合,宣傳先行與穩步推進相結合,集中治理與長效管理相結合,法律手段與經濟手段相結合,依法行政與服務群眾相結合,改(擴)建與新建相結合。通過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全面提升全縣城鄉市場建設管理工作水平,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二、整治范圍
這次整治范圍包括全縣沿國道212線和通鄉公路上以路代市、占道經營的哈達鋪、臨江鋪、官亭、兩河口、沙灣、阿塢、南河和理川、南陽、好梯、興化等十一個鄉鎮集貿市場。
三、整治目標
總體目標是:全面取締馬路市場,規范管理農貿市場,保障公路安全暢通,維護良好交易秩序。對于已建有市場的鄉鎮,要加強管理,做到劃行歸市、坐商歸店、行商歸市;沒有經營場地的,要在劃定區域、規范管理的同時,加快建設步伐,盡快解決交易場所。通過加快市場建設,強化市場管理,活躍城鄉流通,樹立宕昌對外開放的良好形象。
具體目標是:
1、九個鄉鎮,要解決貨物交易有場不進,車輛在公路上無序停放,垃圾亂堆亂放,場內排水不暢、衛生狀況差等問題。對在公路兩側占道經營、有市不入的全部予以取締,及時組織進入市場,對現有市場的場地、基礎設施積極進行維修,培育規范的集貿市場。
2、按照劃定的交易區域,實現各類商品劃行歸市、入場交易,從根本上解決無固定交易場地、占道嚴重、車輛亂停亂放、垃圾亂堆亂放等問題,同時結合鄉鎮建設規劃,合理選擇市場建設用地,通過各種融資途徑,抓緊解決市場建設問題,確保年內建成規范的農貿市場。
四、整治時間
從年6月開始,到年底結束,整個活動分三個階段實施。
1、集中整治階段(6月15日到8月15日),召開有縣、鄉鎮、相關部門和重點村負責人參加的專題會議,進行全面安排部署。由縣政府公告,制定并印發《宕昌縣馬路市場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在整治鄉鎮張貼通告,發放宣傳單,出動宣傳車,大力宣傳縣政府通告以及整治內容和要求。縣政府要從相關部門和鄉鎮干部中抽調人員,分鄉鎮成立由鄉(鎮)長擔任整治領導小組組長、組成人員不少與20人(哈達鋪、沙灣不少于50人)的工作組,在縣政府的統一協調下,由鄉鎮具體負責開展集中整治,對各鄉鎮集貿市場開展巡查,推進工作扎實開展。
2、規范管理階段(8月16日到10月15日)。各鄉鎮要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建立完善本鄉鎮集貿市場管理、取締馬路市場的規章制度,理順市場建設管理機構,制定市場建設管理辦法,落實監管責任,逐步建立規范市場秩序、優化市場環境的長效機制。
3、鞏固提高階段(10月16日到12月30日)。繼續加大整治力度,確保在農產品交易的旺季不出現反彈,各項整治措施充分落實到位。基本建成確定的集貿市場、專業市場,達到徹底根治馬路市場的目的。整治工作結束后,由各鄉(鎮)對整治情況進行驗收,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之后,向縣馬路市場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上報整治工作總結,縣上組織全面考核,進行總結和表彰獎勵。
五、整治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為了加強對馬路市場專項整治行動的組織領導,縣政府成立了馬路市場專項整治領導小組,政府副縣長為組長,縣商務局、工商、交警大隊、公路、交通、運管、公安、建設、廣電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負責全縣馬路市場整治工作的組織領導。各有關鄉鎮也要成立相應機構明確具體責任,組織專人做好工作,常年負責市場管理。整治工作要在縣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下,按照“縣負責、鄉鎮主抓、部門配合”的原則,各鄉鎮要從維護宕昌對外形象的大局出發,充分認識開展馬路市場專項整治的重要意義,真正把此項工作擺上重要位置,確保馬路市場專項整治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2、強化輿論宣傳。要利用各種形式宣傳馬路市場專項整治的目標任務,形成強大的輿論攻勢。由縣市場整治辦負責每周向市整治辦報送全縣市場整治情況信息,廣電局負責在集中整治期間開設專欄,及時報道整治動態,宣傳整治工作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曝光反面典型。縣電視臺要全文播發縣政府通告,縣工商局要將縣政府通告下發到所有經營戶,張貼到有關集鎮鄉村,讓政府開展馬路市場專項整治的決策部署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各鄉鎮都要利用標語板報開展宣傳,教育群眾自覺遵守市場管理的各項決定。
3、加強督促檢查。集中整治期間整治領導小組要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市場進行督促檢查,及時解決工作中的難點和問題,促進整治工作全面開展。
4、搞好協作配合。馬路市場專項整治牽涉面廣,工作難度大,各鄉鎮、各部門要切實加大工作力度,務求取得實效。為了全面集中整治階段的'工作任務,全縣上成立鄉鎮巡回工作組,由工商局局長范朱生任組長,工作人員從工商局抽調5人、商務局2人、城市執法隊2人、公安局1人、運管局2人、交警隊2人、廣電局1人,共16人組成,全面配合鄉鎮開展整治工作。按照鄉鎮主抓、部門配合的原則,鎮組建20人的整治工作組,九鄉鎮組建15人的工作組,在每個逢集日由鄉鎮巡回工作組配合鄉鎮開展市場整治工作。在整治工作中,要堅決做到五個統一,即統一指揮、統一行動、統一隊伍、統一標識、統一執法口徑。各部門在積極配合、相互協作,形成合力的同時,還要進一步明確責任。在巡回整治過程中,鄉鎮政府工作人員和工商、商務、市場服務中心負責攤位的整治、安排,運管局、交警隊負責車輛的停放、疏通,公路段負責侵占公路搭建物的拆除,廣電局負責宣傳報道和整治場景的拍攝,公安局負責保障市場整治工作的正常有序執法。整治期間,各鄉(鎮)政府要將當天的整治情況以電子郵件或傳真的方式上報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
鄉鎮交通工作總結5
一、指導思想
按照“全面達小康,建設新高郵”的總體要求,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依照《公路法》、《江蘇省公路條例》、《揚州市公路環境綜合管理辦法》、《揚州市農村公路管養示范鄉鎮考核驗收標準》、《高郵市政府關于公路養護和管理的實施意見》等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按照“鄉鎮主抓、部門配合、綜合治理”的原則,大力整治全市公路環境,基本實現“三無五化”,即公路建筑控制區內無直接影響安全和景觀的違法搭建、無新增公路違法建設、公路用地范圍內無違法占用和堆放;公路路面平整化、路肩整潔化、邊溝暢通化、邊坡穩定化、公路用地范圍內綠化。推進我市公路環境的明顯改變和提高,實現“暢、潔、綠、美、安”,為全市經濟和社會事業和諧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交通保障。
二、活動內容和要求
圍繞“公路環境意識大提高、組織力度大提高、管理水平大提高、整治效果大提高”的總體目標,動真碰硬,大規模開展“拆、清、整、管”行動。
(一)加大拆除力度。拆除公路建筑控制區內,特別是公路平交道口、彎道內側妨礙安全和嚴重影響景觀形象的各類違法搭建,拆除公路兩側影響交通視線、影響景觀的戶外廣告、非公路標牌等,拆除不符合規定的.道口,拆除公路沿線設置的非公路交通標志。
(二)加大清除力度。清除公路用地范圍內亂堆亂放、打谷曬場、占道經營、亂倒垃圾、亂拉亂掛,清理車輛占道進行水產品交易等各類馬路市場,規范公路兩邊商業攤點、修車點、洗車點、水產品交易點的經營行為;扶正、清理公路沿線歪斜或廢舊電力桿線。
(三)加大修整力度。修整破損標志標線和標牌;破損安全隔欄;不齊全的橋梁欄桿;調整不準確、不齊全的公路交通標志,褪色上銹的標志,標志桿歪斜損壞的進行維修更換。對拆除的建筑垃圾要進一步整平,整治清理邊溝,整治不穩定邊坡,補植公路綠化,對公路兩邊行道樹進行補缺修整,清除路面雜草、雜物等,對公路進行美化、綠化,達到整潔、順暢。
(四)加大管理力度。公安、交通、水務、建設、土地、工商等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切實履行職責,各司其職,齊抓共管。公安部門要加強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大力整治公路違法設攤、打谷曬場、違法堆放及車輛亂停亂放等行為;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公路沿線經商業主的《營業執照》和集貿市場的《市場登記證》要依法嚴格控制,并加強規范和管理。建設、土地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要嚴格把好公路兩側規劃和建設項目審批關,控制公路兩邊的建設行為;嚴格審查城鎮和村莊規劃,防止在編制或修編總體規劃時向公路兩邊擴展,把公路變成新的街道。交通部門要加強巡查處治和日常路政管理,把握重點,因地制宜,杜絕馬路市場、路邊堆積物,擅自搭建、設置非標等現象反彈。鄉鎮人民政府不僅要抓好鄉村公路日常管理,也要積極參與轄區內省道、縣道的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抓好源頭管理和組織協調,形成嚴抓共管的工作氛圍。
三、組織領導
為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高郵市公路環境綜合整治提高年活動工作領導小組,副市長王正年任組長,市交通局局長曹葉林為副組長,市建設局、城管局、國土局、水務局、農林局、公安局、環保局、工商局、廣電局、供電公司、電信公司、移動公司、聯通公司以及各鄉鎮人民政府的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為曹葉林,副主任為陳祥、姚軍,辦公室成員有王清標、李久強、陸加忠、孫曉震、王宏華、管生海、周惟,辦公室設在市公路站,具體負責日常工作的組織協調。各鄉鎮人民政府及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實際,成立相應工作機構,具體負責整治工作。
四、職責分工和實施步驟
活動的組織工作在高郵市公路環境綜合整治提高年活動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進行,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日常督促、檢查、指導考核工作,確保整治實效。鄉村公路環境綜合整治,由轄區鄉鎮人民政府直接組織實施,由市公安、交通、水務、建設、國土、農林、工商等部門配合綜合執法;國道、省道、縣道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由市交通局牽頭,會同相關管理部門與轄區鄉鎮人民政府共同組織實施。全市公路環境綜合整治提高年活動,采取鄉鎮自查與市檢查相結合,相關職能部門與鄉鎮會戰相結合,治理整頓與規范管理相結合,集中整治和長期治理相結合。分為三個階段:
(一)宣傳發動階段(3月15日—4月15日)
由市公路環境綜合整治提高年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全市工作實施方案,具體組織實施、督導;建立部門、鄉鎮、村三級責任體系,一級抓好一級,層層推進。各鄉鎮人民政府要把公路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列入鄉鎮政府工作目標之中,抽調得力人員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制定計劃落實責任,及時動員和部署綜合整治工作,開展專題研究,明確整治范圍、整治任務、整治標準,組織制訂詳細可行的整治方案,大張旗鼓地開展宣傳,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簡報等,大造輿論聲勢,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宣傳整治公路環境的必要性,提高全社會公路環境意識。
(二)綜合整治階段(4月16日—8月底)
各鄉鎮、各職能部門按照“公路環境意識大提高、組織力度大提高、管理水平大提高、整治效果大提高”的目標和“三無五化”的要求,在完善方案的基礎上,落實責任,上下結合,突出重點,針對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大規模地組織整治行動,形成公路環境綜合整治的高壓態勢,促進公路環境大改變、大提升。
(三)總結提高階段(9月1日—11月底)
公路環境綜合整治提高年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定期組織督查,推廣先進經驗,對整治不力的鄉鎮進行通報,并根據需要組織綜合會戰;9月底,各鄉鎮人民政府依據綜合整治的總體要求,結合整治驗收情況,嚴明整治工作標準,組織先行自查自驗;10月底前,對發現的問題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及時反饋信息;11月,對公路環境綜合整治提高年活動進行總結,并將總結報告和相關資料報送市公路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市領導小組將根據公路環境綜合整治要求,對整治工作組織統一檢查考核。
鄉鎮交通工作總結6
一、提高認識明確目標
農村公路是經省級交通行政部門認可的縣道、鄉道和村道的總稱,是承接國、省干線公路,連通鄉鎮、村組和重要經濟結點,是公路網的有機組成部份,是農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礎設施,直接服務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和群眾生產生活。五年來,全市累計完成交通投資15億元,其中建成市鄉二、三級公路205.85公里,鄉村四級公路1214.09公里,城鄉交通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切實加強農村養護管理,對提高公共交通服務質量,延長公路使用壽命,節約公共資源,提高投資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地、各部門要以高度責任感,合力推進這項工作。我們的目標是:從20xx年起,建立和完善“機構精干、職責明確、運轉協調、監管有力”的管理養護組織體系,實行長效管理,實現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正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建立健全穩定的養護管理資金渠道,逐步完善配套工程,強化公路環境綜合整治,確保我市農村公路管養覆蓋率達100%;全面提高農村公路養護質量和服務水平,保障農村公路安全暢通,農村公路好路率達70%以上,并力爭用3年左右的時間使全市農村公路好路率達85%以上,保持提升我市農村公路的“暢、潔、綠、美、安”水平。
二、強化組織領導
成立高郵市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領導小組(另發文),由王正年副市長任組長,政府辦副主任趙小山、市交通局局長曹葉林任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其主要職責是:
1、研究、制定本市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相關法制文件,界定相關單位職能、職責。
2、籌措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資金。
3、宣傳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政策,推行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規范、標準,總結完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經驗。
4、組織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的督查、檢查、總結、評比等工作。
5、協調處理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中發生的矛盾和問題。
各鄉鎮要建立相應機構,加強對轄區內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的組織領導。
三、健全工作機制
1、完善路政管理網絡。在市公路站(路政大隊)增設2個路政管理中隊,專門負責農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在全市現有的7個轄區交管所,增掛路政中隊牌子,建立轄區路政中隊,各配備3名路政管理人員(通過考試錄用現有人員,并經培訓上崗),負責轄區內鄉道路政管理工作;各鄉鎮鄉村公路站配備2名路政協管員(兼職),由市路政大隊審核把關,市法制部門培訓,經考試合格后頒發可在鎮(鄉、區)域范圍內行使路政輔助管理職能的執法證,業務歸轄區路政中隊管理;轄區路政中隊和鄉鎮路政協管員均接受市路政大隊的業務指導。
2、加強鄉鎮鄉村公路管理站建設。各鄉鎮要加強鄉鎮鄉村公路管理站的規范化建設,配置與管理需要相適應的管理人員,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不得掛靠民營企業。
各鄉鎮鄉村公路管理站要有固定工作場所,配置一定的辦公設備,配備主要管理人員2-4人(由鄉鎮聘用,市交通局審核把關)。按鄉道每4-6公里、村道每5-7公里1名人員配備基層管護人員,配置必要的勞動工具、安全警示及安全防護用品,并逐步配置必要的小型養護機械。
四、明確工作職責
市政府是我市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責任主體,領導和協調市域內農村公路的管養工作,日常事務由市農村公路管養領導小組負責。
市交通局是本轄區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實施主體,其主要職責為:
1、編制農村公路發展規劃和養護建議計劃。
2、貫徹執行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法規政策和技術標準。
3、組織執行農村公路養護計劃和管理養護考核評定。
4、監督縣道小修和鄉道大中修養護招投標工作。
5、實施縣道養護大中修工程,并組織交工驗收以及負責鄉村道大中修工程的交(竣)工驗收。
6、組織縣道和鄉道的路政管理工作,委托并監督市公路站(路政大隊)實施路政管理;指導村道的路產路權維護。
7、建立維護轄區內農村公路數據庫,及時編制上報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報表。
8、在上級部門和同級財政、審計等部門的監督指導下,按規定管理和統籌使用管養資金。
市公路管理站(路政大隊)受市交通局的委托,承擔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有關具體工作,其主要職責為:
1、執行縣道養護計劃,組織實施縣道養護,按規定及時統計上報數據。協助做好縣道大中修工程的相關工作,參與縣道大中修工程的交竣工驗收。
2、實施縣道、鄉道路政管理和路產路權保護。
3、具體負責鄉道、村道的養護技術指導、檢查考核。
4、具體辦理鄉道的路政許可和路政案件的處理工作,指導督促、檢查考核轄區路政中隊(交管所)對鄉道進行日常路政巡查。
5、對村道管理養護進行技術指導和監督檢查。
6、負責申領縣道小修保養經費,做好縣道小修保養的計量支付工作,做好鄉道、村道養護經費支付的初審工作。
轄區路政中隊(交管所),在市路政大隊的具體指導下,進行鄉道的路政巡查,制止或糾正對侵害鄉道路產路權的違法行為,同時配合鄉鎮人民政府做好村道路產路權保護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是轄區內鄉道、村道管理養護的責任主體,負責轄區內鄉道養護和村道的管理養護工作,主要職責為:
1、落實轄區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職責,加強鄉鎮公路管理站的建設,建立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長效機制。
2、負責鄉道的養護和村道的管理養護工作,及時統計上報相關數據報表。
3、負責轄區內鄉道、村道的安全管理工作,及時發現排除道路交通安全隱患,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做好鄉道、村道橋梁改建、加固、設標、除險工作。
4、負責村道的路產及其設施保護、損害賠補償處理以及對確需占用、挖掘、穿跨越村道申請的辦理。
5、負責轄區內農村公路的環境綜合整治和惡劣氣候時的減災除險工作。
6、科學制定公路沿線建設規劃,嚴格控制道路紅線,嚴格控制路旁建設。
7、配合支持縣道管理養護工作。
8、負責鄉村道路管養資金的籌措和管理。
鄉鎮鄉村公路管理站是鄉鎮鄉村公路管理的工作機構,在鄉鎮政府的領導下開展鄉村公路的管理養護工作。
村民委員會按照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要求,指定專人對村道進行定期巡查,及時制止侵害村道路產路權行為;對于巡查中發現的.屬于相關主管部門職責的事項,及時向其報告,由相關部門依法處理。
市國土、規劃建設部門要服從公路管理要求,從嚴審批公路路旁建設。
供電、電信、廣電等有關部門,在項目規劃建設時,要事先與交通部門溝通,服從公路管理規定,避免對公路的損壞和影響。
五、明確工作重點
1、加強業務培訓,盡快培養一批有事業心,責任感強,年富力強,熟悉和掌握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規范標準的基層管理人員,建立一支穩定的農村公路管理隊伍。
2、劃定農村公路用地線,結合道路排水溝、綠化等措施,實行路田分離,路莊分離;逐步將公路用地的使用權流轉到公路管理機構手中,統一綠化,提升公路形象。
3、劃定農村公路建筑控制區和規劃控制線,規范公路路旁建設行為。
4、加快鄉村公路危橋改造,提高鄉村公路通暢水平。完善交通標志標線,加大安保設施投入,提高農村公路安全程度。
5、提高鄉村公路附屬設施配套程度,繼續實行路肩砂石化,增加路肩寬度,提升綠化品位。
6、大力開展農村公路環境綜合整治。
7、積極爭創揚州市農村公路管養示范鄉鎮。
8、完善工作制度,研究制定配套的養護招標、日常養護、路政巡查、路政許可、應急處置、管養安全、資金支付和考核獎懲等制度。
六、加強資金籌措與管理
資金籌措
市級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資金由市籌措,主要來源有:
1、省級專項補助資金;
2、揚州市級以獎代補資金;
3、在市財政每年統籌的交通專項資金中,安排不少于省級專項補助40%的配套資金,并根據市財力狀況逐年增加;
4、可用的五小養路費資金及其它可用資金;
5、縣道大修及養護改善工程的鄉鎮配套資金。
市級管理養護資金主要用于:
1、縣道的小修保養、大中修和養護改善工程;
2、路政管理、養護管理等必要的運行成本;
3、按規定扣除鄉道路政管理成本后,根據考核應支付鄉鎮的鄉道、村道管理養護資金;
4、鄉村公路大中修工程的市級補助資金;
5、為提高農村公路管理水平,開展專項活動的考核獎勵資金。
鄉村公路管理養護資金由鄉鎮政府籌措,各鄉鎮要加大資金籌措力度,加大財政投入,穩定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資金渠道,主要來源有:
1、根據考核結果,掛鉤下拔的省、揚州市和市級專項補助資金;
2、鄉鎮財政安排的專項配套資金,鄉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20xx元,村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1000元,每個鄉鎮安排總額每年不少于10萬元標準;
3、沿線受益單位捐獻專項道路養護經費;
4、對鄉道兩側的林權進行經營,經營收入用于鄉村公路養護;
5、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籌措的其他資金。
鄉鎮管理養護資金主要用于:
1、鄉村公路的小修保養、大中修和養護改善工程;
2、經市交通局審核的鄉鎮鄉村公路站主要管理人員的工資;
3、鄉鎮鄉村公路站的必要運行經費;
4、基層管護人員的管護經費;
5、鄉村公路設施的完善配套;
6、縣道大修、養護改善工程的鄉鎮配套資金。
資金管理
市、鄉兩級都要建立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資金專門帳戶,實行專戶儲存,專款專用,嚴格財經紀律和財務制度,并接受紀檢監察、交通、財政、審計等部門的監督檢查。
對縣道管理養護資金實行集中管理,直接支付。
市對鄉鎮資金的拔付實行先繳后補,考核掛鉤、集中管理、分期支付。
管理養護資金的具體管理辦法另行制定。
七、嚴格考核獎懲
建立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考核體系,體現獎優罰劣、績效掛鉤。對鄉鎮管理養護工作考核的原則是:
1、在省、揚州市應補助鄉鎮資金中,提留鄉道每公里1500元,村道每公里500元,市級資金等額配套,即鄉道每公里3000元,村道每公里1000元為考核基數,按分結算。
2、不能達到管理養護基本要求的,省、揚州市和市級配套資金一律不予拔付。
鄉鎮交通工作總結7
為進一步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整治道路交通秩序,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落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責任,提高道路交通事故防控能力,強化道路安全隱患治理,為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和全鎮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創造安全有序、文明和諧的道路交通環境,按照閬中市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文件,現將洪山鎮20xx年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治理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機制
按照市委、市府和市道安辦有關文件精神,洪山鎮年初確定了交通安全的工作目標、任務措施和工作要求,進一步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加大投入。
一是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為加強對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了由鎮長馬旭同志任組長,分管安全副鎮長胡曦同志為副組長,應急辦、交管辦、各村(社區)等為成員單位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領導小組。
二是切實加大投入。洪山鎮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作為政府的一項重點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員和經費保障。同時,加大了對道路及配套安全設施建設和養護的投入,做到在硬件上緩解道路交通供求矛盾。
三是完善考核評價制度。我鎮將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納入對各村(社區)的工作考核范圍,對發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實行一票否決。如發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將嚴格按照上級政府有關規定,查清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責任,嚴肅追究有關責任人的相應責任。
二、強化工作措施,落實到位
深入推進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是確保全鎮實現道路交通事故“零增長”的重要載體,推動事故預防責任落實的主要抓手。各部門按照統一部署,堅持“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部門全面負責,全社會廣泛支持”的總體要求,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確保了洪山鎮道路交通安全總體態勢平穩。
一是加快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緩解交通壓力,鎮重點抓好建設暢通便捷的交通網絡。為此,我鎮加大資金投入用于鎮公路建設,新建和改造提升道路,各村居的道路加寬工作已全部完成。“6.17”大雨后,各村(社區)組織勞力對全鎮滑坡路段進行清理,疏通道路、溝渠共計10處。
二是強化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治理。今年以來,我鎮加強源頭管理,狠抓薄弱環節,通過加強多部門的聯合整治,聯合洪山鎮派出所、交管辦,在洪山加油站前100米處、寶馬場鎮胡家坪路口處設置交通檢查點,先后進行了十余次交通安全整治活動,切實加大對農村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力度,重點整治低速貨車、三輪汽車和拖拉機無牌無證、違法載人等違法行為。通過開展道路安全宣傳活動,全鎮人民群眾道路交通安全意識進一步加強。
三是做好安全臺賬建立。洪山鎮建立了摩托車駕駛員安全臺賬、農用車拖拉機安全臺賬、安全隱患排查臺賬、道路情況臺賬、交通事故登記臺賬、勤務管理臺賬、工作日志等相關臺賬。
四是加強信息報送。今年以來,我們加強了信息報送,及時、全面、準確的向上級部門報送信息。
三、廣泛宣傳,增強全民交通安全意識
圍繞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開展交通安全宣傳“五進”(進工地、進村莊、進社區、進企業、進校園)活動為載體,加強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交通安全知識的普及教育,努力把交通安全宣傳從部門業務工作向社會公益活動方向擴展,強力推進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程。利用“安全生產月”活動,積極創建、培育“文明用車、安全行車、遵紀守法、文明禮讓”的現代交通安全文化,在主要道路沿線懸掛噴涂安全橫幅標語五幅,營造了濃厚輿論氛圍;在各村、學校、重點單位設立交通安全宣傳櫥窗、板報,展出宣傳圖板,播放安全宣傳片,對廣大群眾進行面對面的.安全宣傳和知識講授,提高了廣大群眾的交通法制觀念和安全意識,形成文明交通習慣。截止目前,上半年組織機關工作人員、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各村負責人召開交通安全培訓會6次,培訓人次達240人次。結合今年“安全生產月”活動,共組織開展專門宣傳教育活動5次,利用各種節慶活動和學校法制課等進行宣傳,并發放各類交通安全法規政策宣傳單資料500余份。在全鎮營造了濃厚的宣傳教育氛圍。
四、積極做好“村村通”工程
配合市運管局、89隊做好“村村通工程”,對全鎮15個村(社區)7座以上面包車進行了宣傳,引導他們積極投身“村村通”客運。
五、全面完成洪山區域交通車位規劃工作
為了有效緩解我鎮場鎮區域內,車輛亂停亂放、違章停車等亂象,我鎮應急辦聯合交管辦對轄區四個場鎮的停車區域進行了新一輪的規劃,在朱鎮社區、朱洪路社區、寶馬社區、元山社區域,共計規劃500余個車位,且已投入使用,有效緩解了停車難、停車亂的現象。
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1.由于我鎮財政比較薄弱,對交通安全的經費投入還不是很足。
2.農村公路等級低、路況差、安全系數小,且山區容易出現因大霧等天氣問題引起的各種意外。
3.群眾交通安全意識不到位。由于我鎮村落比較分散,群眾安全意識相對淡薄,對摩托車超員、酒后駕車、非客運車輛違法載客等違法行為認識不夠到位。
4.由于鄉鎮區劃調整與行政村合并,部分村(居)勸導員開展工作滯后。
七、今后工作打算
(一)加強道路交通管理,改善道路交通條件。在全面加強管理的基礎上,突出對事故多發和繁忙地段的路面時段的控制,加大對道路交通違章違紀行為嚴查查處力度,改善路況,加強運政管理,預防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
【鄉鎮交通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鄉鎮交通工作總結05-17
鄉鎮交通安全工作總結(通用11篇)02-01
鄉鎮交通安全的宣傳標語01-05
鄉鎮人才工作總結10-13
鄉鎮團委工作總結03-15
鄉鎮執法工作總結03-16
鄉鎮計生工作總結02-26
鄉鎮扶貧工作總結10-11
鄉鎮水利工作總結05-16
鄉鎮規劃工作總結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