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賠專業技術工作報告模板
一、受災理賠基本情況
x縣南依江淮分水嶺,西傍淮
淠河,北靠八公山,理賠專業技術工作報告。全縣國土面積2968平方公里,轄25個鄉鎮、279個村(街道),總人口134萬。x縣是農業大縣,擁有農業人口118萬,耕地176萬畝。x縣也是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由于歷史和自然的原因,旱澇災害頻繁,每年非澇即旱,長期以來農業生產“靠天收”現象嚴重。由于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民增收難保障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縣委、縣政府充分認識做好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將此作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省市有關決定、加強糧食基礎產業建設、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實施糧食“雙35億”工程的重要舉措,大力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化解種田風險,讓農民吃下“定心丸”。2010年秋季,全縣共完成午季作物參保面積138萬畝,其中油菜42.4萬畝,小麥95.6萬畝,占總參保任務的103%。
去年入秋后,我縣出現冬春連旱,麥菜遭受嚴重旱凍,受災面積達到45萬畝,其中小麥受旱30萬畝,油菜受旱12萬畝。面對嚴重旱情,我縣一方面發動群眾迅速行動,全力以赴打好抗旱保苗攻堅戰;另一方面抽調專業人員查災核災。在國元農業保險六安支公司的大力協助下,順利完成油菜旱凍災害查勘核賠工作。據統計,全縣符合理賠政策的油菜旱凍災害絕收面積5.74萬畝,共支付理賠款額745.47萬元。
二、受災理賠主要做法
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加大對“三農”工作支持力度的新舉措,是上級政府“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具體體現。這是一項順民意、得民心的惠農工程。認真做好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對于提高我縣農業抵御和化解自然災害能力,從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具體工作中,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健全管理機構。盛市關于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的會議召開后,我縣積極貫徹落實,早在去年8月份,就成立了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農險辦和理賠辦,負責全縣政策性農業保險理賠工作的指導、協調和監督工作,確保工作有人專抓專管,工作報告《理賠專業技術工作報告》通過兩個辦公室運作,我縣在25個鄉鎮確定了協保員,建立健全了由農業、氣象、民政、水利等相關專家參與的災損查勘專家庫。去年9月24日,我縣召開了全縣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會議,標志著這項惠民工程在我縣全面啟動。
二是強化宣傳發動。農業保險的.商品性和非商品性的雙重性,決定了它屬于“準公共產品”范疇,具有政策性、公益性、群眾性、技術性和時效性等特點。為把好事辦好、讓農民滿意,我們在工作開展中,力求準確把握這些特點,積極探索和尋找政策的剛性和實際工作靈活性的結合點,引導廣大農民群眾利用政策有效降低生產風險。考慮到這項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量大、群眾性強,關系到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我縣充分利用會議、板報、標語、廣播、電視等宣傳媒體和發放宣傳材料、懸掛條幅等宣傳形式,廣泛掀起農業保險宣傳熱潮,造濃輿論氛圍,使這項公益性惠農政策人人皆知,落實到千家萬戶。在分解參保任務時,我縣要求協保員做到“四個到基層”,即,政策宣講到基層、任務落實到基層、干部工作到基層、跟蹤服務到基層。由于工作細致,廣大農戶心平氣順,給予大力支持,共繳納保費331萬元,順利完成市下達的參保任務。
三是及時配套資金。我縣是個財政困難縣,縣級財政屬“吃飯財政”。按照上級下達的參保任務,我縣需要為投保農戶提供近1700萬元的風險保障資金。除中央及盛市財政補貼1110萬元外,縣級財政尚須配套213萬元。縣幾個班子通過統一思想,普遍認為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不僅是一項民生工程和政治任務,也是關于我縣農業可持續性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做好這項工作還是對領導干部愛民之心、執政能力的一個檢驗。對于縣級配套資金,必須做到一分不差足額及時到位。不僅如此,縣政府為調動協保員的工作積極性,還專門拿出資金,建立了工作獎勵機制,對工作成績突出的予以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