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養老院社會實踐工作報告范文
篇一:養老院社會實踐報告總結
一、實踐目的:
通過對敬老院的訪問,了解目前中國老年人療養情況,以及老年人社會工作的發展狀況。實踐單位為樂頤敬老院,選擇的原因為:該敬老院的規模和服務質量屬于中等水平,能較好的反映當代社會敬老院的發展狀況。
二、實踐內容
1.實踐方案:本次實踐以小組為單位,四到五個人為一個小組,負責兩個老人。主要以談話和表演節目、做游戲的方式進行,另外一些小組還主動幫助老人料理一些生活,比如洗頭、喂飯等。通過與老人建立良好,和諧的關系,了解他們日常生活以及內心的想法。另外,還通過實地觀察,以及與該單位工作人員的交流,調查敬老院實際工作狀況、工作中的困難和老年人社會工作整體發展。
2.具體過程:我們一大早就來到樂頤敬老院,該敬老院的地理位置不是很好,位于幾棟高大建筑之間,很難接受到充足的陽關,這對老人的身體是很不利的,特別是現在冬天,一些身體不好的老人很容易生病。敬老院的規模不是很大,一座簡單構造的兩層小樓房,房前一個狹窄的小院子,院內是些簡單的花花草草和健身器材。里面的老人并不是特別多,我們去的時候他們可能剛剛起來,都在院子里活動。整個敬老院給我的感覺并不是很好。首先對于我們的到來老人似乎并沒有表現出很大的熱情;其次。工作人員的態度也并不是很好,對老人的照顧也不是很盡心。雖然給我這樣一些負面的印象,但是我們仍然抱著很大的積極性去開展活動。在與老人的互動中,大部分老人還是比較配合的在表演節目和做游戲的環節,氣氛也十分融洽,但是一些老人由于身體原因,聽的不是很清楚或者說話不清楚也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了不便。我們為了這次實踐活動準備了幾個節目,包括兩首合唱的歌曲和兩段舞蹈,還排了一個小型的話劇,老人們在觀看的過程中都很認真。在做游戲環節,一些會手工的同學還提前準備了一些作品作為游戲的獎品,這也提高了老人們的參與熱情。在與老人的交談中,我們盡量做到不觸及老人的隱私和一些傷心事,因為大部分來到這里的老人都是由于兒女不愿意照顧他們或是不想照顧他們,他們渴望家的溫暖,親人的陪伴。我覺得這是無論再好的生活條件都不能替代的。實踐中我們發現很多這里的工作人員都不是很盡心地在照顧老人,老人的穿著都不是很好,住宿條件都很差,生活用品都很久,而一些工作人員還在一邊很悠閑地看電視,也不經常和老人進行交流,所以很多老人都感覺很孤獨、寂寞,都不喜歡這里,更別說把這里當成是家了。他們感覺自己被拋棄、遺忘,只有等待死亡,這些都令我們同學感到很難過,卻又無能為力。
三、實踐結果以及分析
結束了當天的實踐后,我感到很不輕松,從這些老人的眼中,我讀到一種深深的絕望,孤獨,我想這除了是因為他們的兒女不孝順造成的外,還有一部分原因在于社會。這里的老人大多身體不是很好,甚至有些都不能自理,他們覺得自己不再被兒女需要,不再被社會需要,只是一個累贅,等待死亡,所以他們不把敬老院看作是自己的一個家,這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收容所,一個社會唯一能容納他們的地方而已。這令我反思,究竟怎樣為老人提供良好的養老環境?僅僅只是提高老人的生活條件嗎?我并不這樣認為。人活著的意義不僅在于吃飽穿暖,還要有精神上的滿足,就像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介紹的一樣,人首先需要生理上的保障,這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然后是安全上的需要,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資源所有性、財產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職位保障、家庭安全。其次是情感和歸屬的需要,這就包括了親情。接著是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對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最后是自我實現的需要,這是最高層次的需要,它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達到自我實現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決問題能力增強,自覺性提高,善于獨立處事,要求不受打擾地獨處,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只有在低層次的需求滿足后,才回有高層次的需求。我們國內的很多養老機構大多只重視老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及生理需求,而忽略了其他的需求,或者根本就認為老人沒有更高層次的需求,這些都是我們老年人社會工作中的思想誤區。在這點上,國外的養老機構的做法很值得借鑒。有報道新聞說國外有家養老院,為老人們制定了一整套延緩衰老、保持年輕的課程,每天都給老人們布置作業,鼓勵他們開動腦筋。這就是為了滿足老人自我實現的需要。反觀我們的養老院,最常見的情景是老人們在一塊兒閑聊,除了偶爾打牌下棋,就是毫無興致地翻翻報紙雜志,或獨自散步,或呆坐著曬太陽。院方開展的集體活動很少。不動腦筋,精神空虛,會加速人的衰老,可我們的很多養老院顯然沒意識到這一點,把對老人的關心、體貼單一地表現在物質條件改善、生活待遇提高上,精神方面卻很少顧及,老人在養老院只能消磨時光,閑度余生。有些老年人剛進養老院時還挺有精神,幾個月呆下來,便蒼老了許多,衰老的速度很讓家人擔心。只有當一些學校組織的志愿者來到養老院時,和老人們做游戲、聊聊天,他們才會很開心地笑。其實國外養老院的不老經早已告訴我們,讓老人們快樂、充實一點,有時并不需要多大的成本。
(一)對我國未來養老模式的思考與建議
由于我國老年人口基數過大,同時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執行,養老問題更加突出。目前我國的養老模式仍以傳統的家庭養老為主,但在社會服務系統完善以前,這種養老方式已越來越難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而社會養老又存在明顯的不足,同時很難設想政府能夠拿出一筆巨大的資金建立眾多的養老機構。因此我們的當務之急,一是要發揮社會各界力量,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通過各種方式建立完善的服務系統,通過良好的社會服務幫助老年人在原有住所內安度晚年;二是要建設適合老年人居住的住宅,或對現有住宅進行改造,以適應老年人需要,使家庭養老成為可能。老年人退休后仍住在原有社區,保持原有社會關系的連續性;同時鼓勵活躍期和自理期的身體健康的老年人發揮原有專長,投入到社區建設中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負責社區安全巡視與監管,參與幼兒園和托兒所的工作。這樣,老年人參與社區服務機構的工作,不僅能為社區建設貢獻余熱,而且能通過勞動充分肯定自身的社會價值,樹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延緩衰老過程。 既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又可減輕政府負擔。
(二)關于老年居住環境的創造
采用社區服務與家庭養老結合的養老模式,應注重創造適合老年人的居住環境,并注意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1.住宅建設上應考慮老年人的生活需要。日本建設省在1995年推出了長壽社會對應住宅設計指針,規定今后所有住宅建設都應考慮老年人生活需求,盡可能在同一樓層配置門廳、廁所、浴室、老年臥室,在樓梯、廁所、走廊等空間設置扶手,廁所、浴室盡可能確保可供護理的空間,為老年人創造獨立生活的居住環境,為家庭養老創造條件。結合我國具體情況,在住宅建設中至少應在多層住宅的底層按照老年住宅的要求進行設計,或為改造成為老年住宅創造條件,如減少室內外高差、將踏步改為坡道、將浴缸與洗臉盆分開以做到干濕分離等等。
2.建立完善的社區服務體系和社區文化設施。目前在大多數居住區中服務設施十分欠缺,社會服務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老年人僅有的娛樂場所就是條件簡陋的麻將室。這種狀況亟待改變,建議在居住區規劃中配套建設老年人活動設施,如修建老年人活動中心,為老年人提供休閑、娛樂和交往場所;修建老年人日托中心,白天可為老年人提供餐飲等服務,晚上老年人可回到家中與兒女團聚,共享天倫之樂;建立社區醫療服務機構,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詢、衛生保健等服務,同時可吸收身體健康的老年人參與到社區服務中來。
3.在居住區中大力推廣兩代居房型。鼓勵兒女成家后與父母就近居住,既可在生活上相互照應,又能保持相對的獨立性,使各自的生活方式不受影響。在這一點上國外也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如日本在70年代推出的高齡者同居戶入居優待辦法對兩代近居予以獎勵,因為這種做法既有利于老年人養老、又減輕了政府的負擔,具有很好的社會意義。這一做法十分值得我們借鑒。
4.居住區規劃和住宅設計中應注重老年人戶外活動空間的設計。根據老年人的行為特點,設置晨練場、門球場,各種形式的休息空間、交往空間等,尤其應鼓勵老年人與青年人、兒童等不同年齡群體的相互交往,使老年人融入社會大環境之中。戶外空間宜相對開放,使老年人與社區有更多的視覺和心理上的互動,避免過于封閉造成心理上的社會隔離感。住宅設計利用架空層及樓梯休息平臺等,稍加改造即可作為交往空間。
綜上所述,解決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必須從老年人自身特點出發,結合我國現有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等特殊情況,建設適合老年人生活的居住環境,為老年人創造出一個安度晚年的幸福樂園。
四、實踐總結與體會
經過這次實踐我有很深的體會,首先我們在思想上存在著不重視老人的觀念。尊老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在當今社會,這種美好的品質似乎在逐漸被人遺忘。也許是生活所迫,但我們始終都不應該忽略生育我們的父母,他們把年輕給了我們,現在我們成年了,而他們老去,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義務去關心他,照顧他們,給他們提供一個安詳的晚年。 從政府的叫的來說,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養老成為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僅僅依靠法律和道德要求公民盡贍養的義務是不夠的,政府需要建立一套符合中國國情的,有效的,完善的養老體系,要有適宜老人居住的環境,要培養專門照顧老人的工作人員這些都是當務之急。
從整個社會來說,我們要大力支持養老工作的發展。值得欣慰的是,現在有一些民辦的養老院已經陸續在一些發達的城市出現,這是養老工作的一個希望,但這還是不夠的,這需要社會各界以及國家的的支持。一位民辦養老院負責人說道:在發展養老機構增量的時候,國家應當實行民辦公助的政策,鼓勵民辦養老院發展,并給予適當補貼,當然對于偏僻貧困地區的養老院,如果沒有民間力量愿意進入,還是應當由當地興辦;而在盤活存量的時候,應當實行公辦民營的政策,如果有民間力量有進入的意愿,就應該通過改制改造將給民間力量興辦。她預測,一旦國家放手并資助民間力量,民辦養老院將步入發展的快車道。
篇二:養老院社會實踐報告總結
銀杏樹之行
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請把我留在那時光里;
如果有一天,我悄然離去,請把我埋在這春天里。
題記
一首《春天里》唱出多少人的心聲,面對老我們無法逃避,所以我們必須正視。老有所依,老有所養不僅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心愿,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老子的《道德經》有云:為民上者,躬行節儉,力盡孝慈,為天下先。信奉中庸之道的中國,將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努力營造社會和諧的良好氛圍貫穿于我們的成長。在我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重視人倫道德,講究家庭和睦是我們文化傳統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和親和力的具體體現。今年暑假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一行八人來到了位于福建路的銀杏樹老年服務中心,開始了為期七天的義工生活,看望并照顧那里的老人們。 在七天的實踐活動開展中,我們主要進行了三方面的活動:
1.關心慰問養老院里的老人們
第一天,我們利用半天上午熟悉了養老院托養中心的基本環境,養老院分為三層,第一第二層大多為生活半自理的老人,第三層分為客房及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我們小隊根據養老院的格局,迅速分為三個小隊,每兩人一組,負責一層樓的工作。
保持養老院的衛生是護工阿姨每天必做的事情,因此我們最先開始做的工作就是將養老院的衛生打掃干凈,不放過任何一個死角,組員們互相幫助,認真仔細地將院內垃圾清掃干凈,然后擦拭窗臺扶手,以及桌子板凳。老人們看著我們這些小丫頭細心地做著活,都投來贊許的目光,而我們也從老人們的微笑中體會到了這次打掃的意義。
有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多年癱瘓在床,我們所做的內容之一就是給這些老人喂飯,他們的飯都是特制的流食,這就考驗了我們的耐心,對于我們這些習慣了和年輕人在一起玩耍的小青年來說,耐心是最大的挑戰。而在喂飯的過程中,我們的組員都表現出了對老人們極大的關愛和耐心,沒有人半途而廢,也沒有人中途退縮,更沒有人表露出不滿的情緒,大家喂飯時還能很細心的給老人擦嘴,這讓很多老人都很感動。就連平時護工阿姨說的吃飯最慢的那位奶奶在那幾天里,吃飯的速度也不亞于別人,這讓我們的內心充滿自豪感。
2.開展關于銀杏樹養老院老年人生活狀況的問卷調查
從第四天起,我們就開始著手對養老院的老人們組織一些問卷調查。老人們看見我們拿著白色問卷,顯得很拘謹,生怕說錯什么話,有的老人甚至不愿意配合我們的工作。隨后我們改變了策略,以聊天的輕松方式,將問卷中的問題帶入了輕松的氛圍中,這樣問卷才得以順利地進行。
我們的問卷主要從老人自身情況,養老院條件,以及老人們對養老院相關問題的'看法等方面進行。老人們都如實相告,基本反映了老人內心真實想法。面對這一群年過古稀的老人,我們很難想象出他們也曾和我們一樣充滿活力,甚至還有的老人曾經是教授,工程師。他們在過去的青春歲月里都曾為社會做出過大大小小的貢獻。現在他們年邁體衰,已經無力發揮余熱,最是需要社會關懷的時刻。過程中,我們了解到大部分老人都是因為由于長年生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子女們住得也比較遠,很難照顧所以才來到這里的。但是他們的子女也會經常來看他們。其實我們都知道,這些老人缺的不是物質上的資源,而是內心精神上的陪伴。他們要求的并不多,只是希望我們這些子女能夠經常去看他們,和他們聊天讓他們不再感到孤單。總的來說,老人們對這里的生活很滿意。
3.收集并整理素材以便完成實踐報告
我們此次取材主要以照片為主,而此次活動最有趣的地方莫過于那兩天給老人們拍照了,有的老人忸怩著不愿意拍照,總是擺擺手老了老了,照了不好看。而這時,我們所有人又會齊齊上陣哄著他們,給他們信心。雖然有的老人覺得自己老了丑了,可又會情不自禁換上自己覺得最漂亮的衣服走到我們的鏡頭前。拍完后還會反復詢問我們會不會把照片洗出來,得到確認后還會不放心。等到我們把洗好的照片送到每個人手上時,他們臉上露出的喜悅的表情就告訴了我們他們內心里有多開心。所有的照片中給我們印象最深的便是一位老爺爺笑得合不攏嘴,雙手還孩子似的舉出V字型,從他的笑容里我們更多地體會到了在晚年里得到的關注與愛護對一個老人來說是多么重要。
實踐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周,但此次社會實踐,我們都感到收獲很大,也為我們日后的踏上工作崗位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
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態度,保持認真仔細的態度和對工作的熱情。
在此次社會實踐過程中,我們經常要做一些繁瑣的事情,這就需要我們的耐心與細心。比如說給老人們喂飯,我們需要端著碗,每次用勺子舀少許的流食,悉心吹涼后再喂給老人,并要注意時不時用紙巾給老人擦拭嘴巴,保持清爽。再比如,我們跟老人談話時,必須要有十足的耐心,因為他們的聽力并不十分好,有時候簡單的一句問候,我們甚至需要重復好幾遍。但我們的隊員們都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調整自己的心態,讓自己時刻擁有一如既往的面對工作的熱情。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找到不同的樂趣,讓自己過得充實、有意義。
其次,是要有良好的團隊意識,善于與伙伴們合作。
有句名言說得好:成功在于合作。身處當今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之中,我們要擁有足夠的團隊意識,與同事團結合作,齊頭并進,這樣才能更加高效的完成任務,節省人力物力。在養老院的這一周里,我們幾個隊員們都是兩兩一組,分工合作,拿最簡單的清理打掃工作來說,一位同學用泡沫清潔冰箱的部件,那么另一位同學就會緊接著清水過濾,再一位同學負責用干毛巾擦拭等等。這些過程緊密相連,環環相扣,如果不是我們分工明確,那么我們將至少多花費幾十分鐘的時間完成這些工作,而不像我們原來那樣省時省力。當然,這是我們相處久了而自然產生的默契,一開始,我們的合作也是晦澀的,漸漸地才擁有了默契。俗話說兄弟一心,齊力斷金。一個人的力量太小,只有擁有合作,才能擁抱成功。一人之力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只航船,需要風浪的推動;一人之力是立于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經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需要朝霞的映襯;一人之力是躁動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嬰兒,需要母體的滋養。我們需要不斷的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再次,是要學會與他人良好的溝通。
學會與他人溝通并能很好的溝通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的素質。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說過假如人際溝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樣的商品的話,我愿意付出比太陽底下任何東西都珍貴的價格購買這種能力。由此可見溝通的重要性。然而,我們此次養老院社會實踐中在溝通方面的能力還有待加強,隊員們因為都是女孩子從而都有些內向害羞,在問卷調查時的最開始,大家都有些放不開,十分依賴隊里善于溝通的隊長。但是在現代社會,不善于溝通將失去許多機會,同時也將導致自己無法與別人的協作。我們都不是生活在孤島上,只有與他人保持良好的協作,才能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資源,才能獲得成功。要知道,現實中所有的成功者都是擅長人際溝通、珍視人際溝通的人。所以,我們在溝通方面還有待磨練。
總之,這次的社會實踐是一個開始,也是一個起點,我相信這個起點將會促使我們逐步走向社會,慢慢走向成熟。作為一名在校學生,能在大一期間參加社會實踐,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它為我們這些嬌慣、依賴的大學生提供了接觸社會的機會,使我們對當今社會有了更深的了解。。更為可貴的是,無論是思想還是心理上,我們都在實習中成長的更加成熟。這樣的經歷將成為我們所永遠擁有的無形資產。社會是一個大舞臺,復雜而多變,但相信終有一天,我們會在這個舞臺上譜出優美的旋律,跳出美麗的舞蹈!
【養老院社會實踐工作報告】相關文章:
養老院社會實踐日記05-29
關于養老院社會實踐活動總結07-25
社會實踐工作報告12-02
精選暑假社會實踐工作報告05-05
報社社會實踐工作報告02-22
寒假社會實踐工作報告03-07
社會實踐學習工作報告03-06
寒假養老院社會實踐心得體會03-23
美術教師社會實踐工作報告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