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建設工作報告
品牌建設是指品牌擁有者對品牌進行的設計、宣傳、維護的行為和努力。有關品牌建設的工作報告,歡迎大家一起來借鑒一下!
品牌建設工作報告1
眾所周知,今天蘋果公司以銳不可當之勢席卷了全球的手機和電腦市場,其品牌價值已經超越谷歌。究其原因,這并不是因為喬布斯一個人的獨特魅力,而是取決于它的強大的研發團隊,使蘋果公司能充分把握市場信息和市場走向,手機和電腦設計無論在外觀上還是在功能上都獨領風騷。也就是說,正是它的研發團隊為蘋果品牌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學校品牌建設同樣如此,不能單靠校長一個人苦思冥想、精心設計,要充分調動所有教職員工積極參與研討,才能集思廣益,不斷創新教育教學管理模式,提高辦學質量。可以說,學校品牌建設從根本上講是一個不斷研究的過程。因此,學校品牌建設的當務之急乃是建立研究型共同體,通過研究不斷為學校發展提供智慧和動力。
與傳統的學校教研組相比,研究型共同體有很大的不同,其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問題導向。傳統的學校教研組織基本是以學科為中心的,教研活動主要是備課、說課、評課等研討活動,研究的內容多集中在課程或教學材料方面,研究活動是封閉的,僅限在學科教師內部。而研究型共同體則是以問題為中心,研究活動的邊界是開放的,成員以共同關心的問題為紐帶結成一個靈活的組織,不僅包括學校內部成員,而且還包括教學領域的專家和同行,學生家長和社區成員等。通過問題,把學校品牌建設活動與社區、與同行、與教育教學研究機構建立普遍聯系,共同為學校發展出謀劃策。
(二)共同的目標。社會系統學派的代表人物巴納德認為:“組織要生存,就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愿意為達到一個確定的目標而進行協作活動。作為正式組織的協作系統,不論其規模大小或級別高低,都包含三個基本要素,即協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標、信息的溝通。”研究型共同體存續的一個重要基礎就是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用共同的目標將組織成員分散的價值觀和行為統合為一個整體。
(三)高度的組織認同。在共同體中,社會關系的基礎是某種自然意愿,這種自然意愿包括感情、傳統和人們的共同聯系,其特點是人們之間有著強烈的認同感,共同體內的每個成員都會從對方的價值去判斷其意義,而不是將其視為實現自己某種目的的手段。認同感越強,成員越有可能被激發為改進工作而提出自己的建議、產生一些新穎的想法,并且敢于嘗試或從事一些創新活動。
(四)分工與合作。研究型共同體成員之間的異質性較高,成員之間依據其能力實現自然分工、獨立工作,每個成員之間建立的是一種網絡狀的關系,每一個成員隨時都可以與其他成員產生信息交換,而這一點是建立在學科教師基礎上的傳統學校教研組無法比擬的。在工作過程中成員之間按照各自能力和特長實行分工和合作。通過分工和合作,使成員既能各盡所能,又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從而擴大了組織的效能,使組織效能超越了所有個體的效能之和。
(五)資源共享。共同體是建立在成員之間相互了解、自愿組合的基礎上的,是一種比較松散的結合方式,而不是依靠制度約束所形成的機械團結。共同體成員通過在共同體內部實現資源交換和共享,并最終最大化個人追求和目標。研究型共同體成員的資源不僅表現在物質層面,更主要是表現在價值、思想和關系上,共同體內部成員之間的一些創新性觀點和思路、良好的關系網絡都成為共享的重要資源。通過共享資源促進組織整體發展,并由此帶來個人的發展。
學校品牌建設既需要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也離不開社會的支持,它不僅是學校內部工作不斷改進的過程,而且也是與社會交流對話的過程。通過建立研究型共同體,學校不僅可以激發師生的創造性,集聚師生智慧,而且可以增進學校與社會的相互了解,獲得廣泛的資源支持,為學校品牌建設提供動力。
學校要建立研究型共同體,需要著力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第一,建立學校發展愿景。愿景在研究型共同體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僅是維系共同體成員的基礎,更貫穿于共同體成長的全部過程。因此,校長能否帶領學校的全體成員規劃學校的愿景,并致力于愿景的傳遞和實現是建立研究型共同體的關鍵。依靠愿景而不僅僅是行政命令、規章制度,甚或個人魅力來領導學校的發展。但是,愿景不能好高騖遠,不能脫離學校發展實際,應當在學校資源和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通過共同努力實現目標。超越學校可能的、難以實現的目標不僅不會引導合作,而且會瓦解組織內的團結。
第二,鼓勵教師開展行動研究。研究型共同體的核心特征和主要任務是研究,學校在品牌建設中要鼓勵教師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善于發現問題和提煉問題,深入研究如何把學校的辦學思想和辦學目標具體化到學校日常管理和教學中。特別是鼓勵教師之間分享研究成果,并把研究成果自覺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
第三,以問題為基礎構建開放型研究團隊。品牌建設充分體現了一個學校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管理精細化和科學化的表現。學校要打破現有的學科教研組的封閉性研究團隊,突出問題中心,以問題為紐帶把學校內部成員之間、學校與社區之間、學校與研究機構之間聯系起來。
第四,培養合作型學校文化。學校文化發展與研究型共同體是相互促進的,共同體建設是學校文化發展的目的和歸宿。但是,學校與企業和官僚組織不同,不完全是技術導向和科層體系,是一個非常重視情感的、帶有比較突出的人際關系取向的組織。因此,學校要建立研究型共同體單純依靠正式的、專業化科研組織,或者行政命令都很難實現成員之間的有效溝通和合作,要培養合作型的學校文化,需要在師生之間建立一種彼此信任、彼此尊重的關系,使學校真正成為師生的精神家園。這樣,教師才有勇氣向同行、專家和學生家長公開自己的.課堂,愿意接受來自各方面的質疑,愿意與同行、家長、社區成員、專家進行合作,不斷改進教學實踐。
品牌建設工作報告2
一、名牌大學概念
我們習慣將有品牌效應的高等學府稱為名牌大學,這里的“名牌”,其實就是企業管理中的“品牌”概念,其重要的科學含義之一是“品牌具有一定特殊品質,穩定性和一定標準,經得住時間和市場的考驗”。高校的品牌效應令優質的生源和優秀的專家學者所向往,一流師生形成的黃金搭檔自然可以制造出“優質產品”(學生),并進一步得到社會認同。“名牌”效應會給學校帶來豐厚的效益,民辦高校的領導也深知這個道理,因此各個高校都不遺余力的在打造教育名牌。
二、民辦高校品牌建設的必要性
(一)中國的民辦高校缺乏品牌效應
在世界上,有許多的民辦、私立高校是人們所心儀向往的,如美國的哈佛大學、日本的早稻田大學等,這些學校享譽世界,世界各地的學子都以進入這些大學為榮,這些名校從未擔心生源問題。這就是品牌效應所起的作用,是一種巨大的無形資產。而在我國國內,說出一個國家家喻戶曉的民辦高校的名字就有些困難了,更不用說國際知名的了。在我國目前的階段,民辦高校的地位仍是遜于公辦高校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缺乏品牌效應,爭取不到經費,申請不了大的科研項目,吸引不了高層次的人才,拿不出標志性的成果,關注的目光自然也就少了。所以我國民辦高校的第一大劣勢就是缺少品牌效應,沒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
(二)民辦高校往往對品牌的理解出現偏差
品牌是市場競爭的核心競爭力,民辦高校既要加強競爭力也要注重品牌建設。不少民辦高校已認識到品牌建設的重要性,但對品牌的理解卻出現偏差,認為加強了師資力量、拓寬了專業設置、解決了學生就業就是品牌。由于政策的導向、現實的需求和生存的壓力,當前民辦高校普遍存在專業設置實用化、市場化的現象,忽視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的建設。其實,民辦高校是否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否確立一個科學的、個性化的辦學理念,這才是品牌建設的關鍵所在。
(三)品牌塑造——吸引市場的“招牌”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教育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受到更好的教育,對優質學校和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公辦、民辦學校的競爭也將日益激烈。因此,學校品牌建設已越來越受到各級各類民辦學校的高度重視,成為民辦學校競爭教育市場資源的重要砝碼,是教育資源再重組的動力所在。成功的民辦學校無一不是把品牌開發視同學校的生命,制定與實施各具特色的品牌戰略,采取各種綜合配套措施,樹立學校品牌形象,以擴大品牌效應,促進品牌增值。
(四)品牌化經營是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各家教育機構的宣傳頁都很多,差異化的策略很少。突出的重要方式大多是套印核心宣傳語。一個成功的品牌意味著良好的品牌關系,它不僅獲得服務對象的信賴和忠誠,還能贏得員工的努力支持和社會的廣泛認可。經過連續幾年的擴招,中國各高校在生源上的競爭、在師資力量上的競賽以及在學生就業等方面的較量已趨白熱化。如果把高校比作企業,那么高校的核心顧客是學生和社會。從供應鏈角度看,生源如同原材料,教師如同生產設備,畢業生好比是產成品。以上任何一個環節都是高校競爭的焦點,這些焦點在社會上則總體聚焦為一個點——包裝品牌。
三、創建民辦高校品牌的思路
(一)準確的品牌定位(辦學思想)
在國家教育方針和政策的指導下,各所高等學校準確定位,合理選擇自己的發展空間和方向,正確確定發展目標,這關系到學校的長遠發展。民辦高校品牌定位,就是根據教育消費者對于教育服務產品屬性的重視程度,給本院校的教育服務產品確定一個市場位置,讓它在特定的時間、地點,對某一層面的教育消費者進行營銷,以利于與其它院校進行競爭。簡單的說就是要明確告訴目標對象(包括學生、家長在內的社會大眾)你是一所什么樣的學校,有什么突出的性能,與目標對象能產生哪些共鳴之處,目的在于為自己的教育產品創造和培養一定的特色,富有鮮明的個性,樹立獨特的市場形象,以區別于競爭對手,從而滿足教育消費者的某種需要和偏愛。對于資源有限的高校,最佳也最易成功的路線就是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選擇一個恰當的定位,在有限的特定領域建設專業化的品牌。總之,只要能恰當準確地定位專業優勢,長足發展,必定能成長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專業品牌。
(二)特色教育塑造個性化品牌
民辦學校的優勢之一在于辦學自主、機制靈活,既要看其是否能充分體現、產生效益、促進發展,又要看能否辦出特色。如果沒有特色,提供不了可供選擇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條件,那么民辦學校的競爭力就會減弱。所以說,特色教育是民辦學校的生命線。比如世界一流大學各具特色:哈佛大學以培養政治家而聞名,麻省理工學院以培養工程師而聞名,耶魯大學以教授治校、思想開放、人文一流、培養總統而引以為驕傲。對于任何一個民辦高校,要想長遠發展,必須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張揚高校個性,熔煉品牌精髓,打造品牌高校,要在“創新”上求發展,在“特色”上做文章。
(三)優質的教學質量是品牌建設最重要最可靠的保證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民辦學校發展之根本,品牌傳播需要一定的辦學基礎作為前提,民辦學校自身教學質量的提高成為品牌傳播的基礎。品牌之所以被信賴,是因為其受制于嚴格的過程約束和規范限定。品牌的建設者要時時刻刻恪守自己的承諾,無論何時何地,以何等代價,這是世界級成功品牌必須遵守的不二法則。因為品牌實質是一種承諾,民辦高校建立品牌的過程就是孜孜不倦實踐其諾言的過程。教學質量是所有教育機構的生命線。在北京,曾有過一個投入大量資金、在形象建設和媒體宣傳方面做得極為成功的教育實體,因為教學質量趕不上來,大批學員要求退學,結果雖然事情最后以校方踐諾退款為結束,但媒體渲染和社會議論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對其品牌建設已經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
(四)品牌傳播——走品牌可持續發展之路
傳播的目標是為了將民辦高校建設成品牌高校,而遠離世俗對民辦高校的偏見與不認同,最終以高形象、高品牌、高信譽的姿態印烙在人們的心中,“招生瓶頸”的問題自然而然就不再是問題。和公辦教育擁有雄厚的資金、優質的資源不同,民辦各類教育發展首先依賴于市場的發展,在競爭充分的情況下,各民辦教育機構的市場營銷策劃能力就面臨著嚴峻考驗,這也是諸如“十大民辦高校”之類的評比風行的內因所在。
當然,對于民辦高校如何建立品牌,形成品牌效應,還需要其經營者在學校的發展過程中摸索、實踐,以便總結更多的經驗,在探索過程中逐漸成為一流的民辦高校。
【品牌建設工作報告】相關文章:
品牌建設口號12-30
生態建設工作報告03-31
城市建設工作報告04-10
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報告10-26
班組建設工作報告10-18
平安建設工作報告范文08-03
社區安全建設工作報告11-22
學校品牌建設心得體會03-31
品牌建設工作總結(精選17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