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情況報告
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情況報告一
上半年,全市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為契機,以改善學生營養健康為重點,以推進學校食堂供餐為突破口,以確保營養食品質量安全為抓手,全面貫徹執行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政策,按照“政府主導、部門配合、教育牽頭、學校實施”的工作思路,強抓管理、重抓落實,學生營養改善實施惠民政策貫徹落實到位,并取得了明顯成效。我市率先在全省實現了農村義務段學生營養改善全覆蓋,率先實現了劉延東副總理提出的“讓學生吃得即營養又安全”的目標,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和學生家長的廣泛贊譽。現就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渭南市各縣市區不屬國家連片貧困地區,學生營養改善不在國家試點范圍,屬陜西省地方試點縣。全市學生營養健康提升由過去的陜西“蛋奶工程”全部并軌為現在的全國“營養改善”計劃。今年,全市享受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學生33.77萬名,標準執行陜西省每生每天4元每學期100天的規定,補助資金由省市縣三級財政承擔,共投入2.3億元用于學生營養改善,其中,省級財政撥付8314萬元、市級財政配套2550萬元、縣級財政配套1.3億元。通過實施,全市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達到了全覆蓋,其中,潼關、華縣、韓城、合陽、澄城、大荔、白水、高新、經開9個縣市區達到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覆蓋。
二、重點工作
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食堂建設、供餐模式、營養食品、規范管理構成了學生營養改善新框架,形成了新常態。一是按照國家政策要求,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食堂由原來以承包模式經營的已全部收回到學校自主經營,學校食堂管理堅持公益性和非營利性原則實施學生供餐,學校食堂由學校自主管理、食藥監部門監督管理構成長效管理機制;二是新建學校食堂連年增加,學校食堂條件不斷改善,供餐為主、加餐為輔、配餐為次的三種就餐模式形成了學生營養改善新的供餐機制。三是依據國家對西北地區學生營養成份需求指南,以蛋奶類、肉類、蔬菜類、水果類和米面油類“五大類”食品豐富了學生營養的需要。四是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依照國家“五個配套”政策和新《食品安全法》實施規范化管理,重點推進了《陜西省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的貫徹落實,推行了“四統一四公開五加強”的管理模式,(即統一招標、統一采購、統一分配、統一運送;公開實施學生人數、公開學生營養食譜、公開補助資金、公開舉報電話;加強食品安全管理、加強食品采購管理、加強資金安全管理、加強學校食堂管理),實現了學生營養改善食品質量、資金管理“雙安全”,到目前為止,全市未發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和無違規違紀問題,達到了暨營養又安全的目標要求,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穩步推進,實施順利。
三、存在問題
1.各縣市區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范圍廣、涉及學生人數多,屬于教育扶貧一項重點工作。目前,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主要工作由各縣市區教育部門的勤工儉學辦公室負責,但工作機構、工作人員和工作經費不能完全適應當前扶貧脫貧工作的要求,需要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進一步加強人力、加強財力保障,高度重視這一惠民政策、民生工程的'貫徹落實。
2.目前,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食堂的從業人員幾乎大多數為聘用人員,據統計,全市聘用3200余人為學生做營養餐,其工資全部由學校經費承擔,沒有專項經費支持炊事人員水平的培訓提高和勞動報酬工資,完全滿足學生營養改善存在困難,但外地一些市縣已由本級財政向學生每天撥付1元生活加工費來確保學生吃上營養餐。
3.個別學校食堂條件滿足不了學生就餐需要,存在食堂小、設施差的問題,按照陜西省學校食堂標準,還存在較大差距和安全隱患,一些城區學校無食堂,推進城區學校實施學生營養餐困難較大,需要專項經費改善學校食堂就餐條件。
4.全市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全覆蓋,除渭南城區外(國家政策規定,城區學生可以暫緩或依據財力情況實施),蒲城、富平、華陰城區學生應全面實施,但因城區學校學生多、食堂條件不具備,達到義務段全覆蓋還需要較大的財力來支持保障。
四、今后工作設想
后半年學生營養改善工作,我們將按照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4月份在寧夏考察調研時強調的“要提高規范化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大監督評估和信息公開,嚴守食品和資金‘兩個安全’底線,精準落實營養膳食補助,確保學生‘舌尖上的安全’”指示精神,認真思考和研究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存在的問題,采取有力措施和辦法,加強管理,推進實施,主要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強化縣級政府主體責任、職能部門監管責任和學校實施主體責任的“三個”責任主體,推進營養餐實施工作。二是推進以學校食堂供餐為主、企業配餐為輔、加餐模式為次的“三個供餐機制”,擴大營養餐實施范圍。三是繼續推行“四統一四公開五加強”管理模式,全面開展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管理,促進學生營養改善再上新臺階。四是采用實名制信息系統、營養餐雙月報信息系統、營養餐網絡平臺和渭南教育網“四個”網絡平臺,精準實施學生營養改善工作。五是突出抓學習抓教育,促進學生食品安全意識提高,抓培訓抓制度,促進學生營養餐工作能力提高,抓管理抓落實,促進學生營養餐順利實施,抓扶貧抓脫貧,促進城鄉學生營養均衡提升,用“四抓四促進”措施,確保學生吃的暨營養又安全。
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情況報告二
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以下簡稱“營養改善計劃”)啟動實施五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13個中央部門和試點地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總體部署,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為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工作進展
五年來,中央有關部門與試點地區將營養改善計劃作為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科學謀劃,統籌安排,上下聯動,真抓實干,試點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一)加大資金投入,補助標準不斷提高。2014年11月,中央財政對699個國家試點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膳食補助標準從每生每天3元提高到4元(全年按在校時間200天計算),寄宿生加上“一補”后達到每天8-9元。同時,中央財政對地方試點給予獎勵性補助。從2011年至今,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資金1591億元,用于實施營養改善計劃。
(二)推進食堂供餐,就餐條件不斷改善。中央財政安排300億元專項資金,重點支持試點地區學校食堂建設,現已完成食堂建設項目6.85萬個,新建、改造面積2563萬平方米,購置了價值21.97億元的廚房設施設備,為以學校食堂供餐為主的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切實加強監管,保障“兩個安全”。各地各校以食品和資金“兩個安全”為重點,通過建立健全學校食品安全和財務管理制度,確保每一份營養餐都吃得安全,每一塊錢都吃到學生嘴里。同時,通過專項督導,各地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逐一得到整改落實。營養改善計劃實施以來,全國沒有發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和資金安全事故,個別偶發事故都得到了及時處置,“兩個安全”得到切實保障。
(四)促進公開公示,努力打造陽光工程。制定專門辦法,要求各地及時公開公示營養改善計劃的有關政策措施、推進情況。教育部門戶網站設立了營養改善計劃專題網頁,解答有關政策、介紹工作動態、公布監督舉報電話并展示各地實施情況,先后展播了699個國家試點縣工作視頻。會同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開展“陽光校餐”項目試點,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實時監測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工作,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五)擴大地方試點,推進貧困縣全覆蓋。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擴大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地方試點范圍實現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覆蓋的`意見》。2016年12月,教育部又分別與相關10個省份人民政府簽署了啟動實施88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協議書,確保2017年實現營養改善計劃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覆蓋,讓這項民生工程惠及更多的貧困家庭學生。
二、主要成效
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使試點地區農村學生上學餓肚子、吃涼飯現象基本消除,學生營養健康狀況得到顯著改善,身體素質得到明顯提升,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影響深遠,成效顯著。
(一)受益學生覆蓋面廣、人數規模大。截至目前,全國共有29個省(京、津、魯單獨開展了學生供餐項目)1590個縣實施了營養改善計劃。其中,699個縣開展了國家試點, 891個縣開展了地方試點,覆蓋學校13.4萬所,受益學生總數達到3600多萬人。全國超過1/2的縣實施了營養改善計劃,超過1/2的義務教育學校提供營養餐,近1/4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享受營養膳食補助。
(二)學生營養狀況確有改善,社會反響良好。營養改善計劃主要包括學校食堂供餐、企業供餐和家庭托餐三種供餐模式,其中,學校食堂供餐因安全、衛生、規范,最受學生歡迎。截至目前,全國實行食堂供餐的試點學校比例達到71%,國家試點縣達到76.6%(比2012年提高了近20個百分點),大大提高了供應安全、衛生、營養飲食的能力。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連續四年(2012—2015年)的跟蹤監測表明,試點地區學生每天吃到三餐的比例由2012年的89.6%上升到2015年的93.6%,營養知識水平得分提高16.7個百分點。2015年,男、女生各年齡段的平均身高比2012年高1.2cm-1.4cm,平均體重多0.7kg和0.8kg,高于全國農村學生平均增長速度。貧血率從2012年的17.0%,降低到2015年的7.8%,營養不良問題得到緩解,學生學習能力有所提高,缺課率明顯下降,廣大學生、家長、學校和社會各界對黨中央、國務院實施的這項惠民工程、德政工程給予高度認可和熱烈擁護。
(三)對試點地區發展起到了有效帶動作用。實施營養改善計劃,有力地支持了教育事業發展,解決了貧困學生在校吃飯問題,減輕了貧困家庭的經濟負擔。同時,不少地方一方面鼓勵試點學校就地取材,另一方面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建設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帶動了當地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支持了縣域經濟的發展。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營養改善計劃覆蓋面廣、涉及環節多,從最困難的地區起步,基礎條件比較差,地方管理能力比較弱,沒有先例可循,目前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規范管理問題。個別地方招標不到位,食材質量得不到保證;資金管理不嚴,擠占挪用、虛報人數套取補助的情況偶有發生; 執行標準不嚴格,供餐內容單一,影響了營養改善的效果。二是食品安全問題。營養改善計劃食品采購鏈條長、環節多,縣級食品安全監管人員有限。部分試點地區沒有將運轉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保障,不能按照標準配備工勤人員,臨聘人員流動性大,缺乏專業營養膳食知識,也給食品安全帶來較大隱患。三是教師負擔加重。基層學校普遍反映,學校供餐后,教師要組織學生用餐,用餐后學生留在校園,教師負有監護責任,個別人數較少的農村學校,教師要輪流為學生做飯,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教師的工作量和責任。
四、下一步工作考慮
“十三五”期間,教育部將會同中央各有關部門、地方各級政府精準施策,落實責任,確保安全,切實把營養改善計劃這項民心工程辦好,造福更廣大貧困地區的中小學生。
(一)大力推動學校食堂供餐。督促各地根據本地實際,統籌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薄弱學校改造等項目和資金,新建和改、擴建一批設施齊全、功能齊備、衛生達標的學校標準化食堂,逐步提高學校食堂供餐比例。推動地方按照標準配備食堂工勤人員,切實減輕教師負擔。嚴格落實食堂管理相關規定,主動公開公示各項政策措施、規定要求等,確保學校食堂供餐質量得到提高,滿足學生就餐需求。
(二)抓住“兩個安全”不放松。進一步完善監管制度,加強督導檢查,加大問責力度,推動各地各校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確保學生“舌尖上的安全”。繼續鞏固和提高食品和資金安全成效,確保國家營養膳食補助“每一分錢都吃到學生嘴里”,嚴防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守住食品安全“紅線”和資金安全“底線”。
(三)建立責任落實長效機制。進一步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充分發揮發改、財政、衛生計生、食藥監、質檢等部門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十三五”期間,教育部將會同中央有關部門積極探索建立學生營養改善工作投入保障、膳食指導、宣傳教育、體質監測、監督檢查、公開公示等長效機制,督促地方積極推進營養改善計劃精細化管理。
【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情況報告】相關文章:
營養改善計劃工作總結10-14
學生資助情況調研報告(精選15篇)09-25
營養科服務計劃11-25
營養師述職報告01-27
學生營養日活動方案03-12
學生營養日活動總結02-05
學生營養日的活動總結01-27
個人改善工作計劃(精選9篇)01-11
學生營養日的宣傳活動總結12-20
全國學生營養日策劃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