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節儉讀后感范文
“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子,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是啊,子在我們之間無所不在:父母親對你的子;親朋好友對你的關懷……可當我讀了《子的教育》后,對它又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子的教育》原名《庫奧累》,它采用了日記體的形式,講述一個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長的故事,詳細地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里行間洋溢著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子,有著感人肺腑的力量。《子的教育》全書100篇,其中《仁慈的花朵》最讓我記憶猶新,歷歷在目。它描述了女子學校的女同學們幫助一個因在掃煙筒時丟了三十個銅板的小少年,并且還瞞著校長——做了一群“無名英雄”。英國哲學家洛克說得好:“我始終認為人們的行動是他們的思想的最好證明。”這個故事中閃耀著的崇高的品質和道德的光輝,給我的心靈以強烈的震撼。
而如今的`社會上,有些人則非常勢利,他(她)們的行為準則是看是否對自己有利,即使在道義面前也不放棄討價還價。這種人是非常渺小的,他們的處事哲學必然會遭到人們的鄙棄。因為虛偽換不來公務員之家真情,冷酷換不來熱忱。冷漠自私者失去了做人的道義,他們就很難得到別人盡心盡力的幫助,有失道之因,必然有寡助之果。人生的錯誤,往往在于“自私自利”四個字,私利不去,公道則亡。
反之,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善待別人,等于善待自己;給別人幸福,就是給自己幸福;溫暖別人的同時,也溫暖了自己。一個人心里有別人,總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并有真情的奉獻,那么得到的將是內心的充實,高尚的人格,子心的照耀,真情的溫暖。甘愿給社會付出真情和子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為幸福總是偏子那些熱子生活而樂于奉獻的善良的人。
這篇小說是以19世紀的英國為背景,描寫一個貧苦兒童湯姆和一個富貴王子愛德華交換社會地位的童話式故事。貧兒湯姆從小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貧困生活,幻想著自己能有一天當上富貴的王子,而愛德華因厭倦死板、空虛的宮廷生活,也幻想著能到民間嘗嘗作貧兒的滋味。于是有一天,他們交換了身份,開始了新的生活。通過這個童話情節,小說首先用鮮明的對比手法,展現了勞動人民生活的極端艱難困苦和統治階級生活的極端豪華奢侈。在此同時,小說還鮮明地表明了人生生來平等的民-主主義思想和環境決定人物性格的唯物主義觀念。湯姆并非天生就只能當貧兒,愛德華也不是生來就只能當王子,全部的不同只在服飾和地位。愛德華就曾跟湯姆說:“要是我們光著身子走出去,誰也分不清哪個是你,哪個是我!”的確,當貧兒穿上王子衣服時,大家都把他當成王子;而愛德華穿上貧兒衣服后,大家便認定他是貧兒,這里既沒有什么“天生富貴”,也沒有什么“天賦王權”,問題的關鍵只在穿什么服飾和處在什么地位。不僅如此,湯姆在穿上王子衣服,被人推上王位后,便立即頒發仁慈的法律,釋放無罪的囚犯,否定封建法律的荒謬,指責宗教裁判所的草菅人公務員之家命,成了被萬民擁戴的開明君主。而愛德華在穿上貧兒衣服后,也能在重新當上國王時廢止酷刑,昭雪冤獄,頒布新法,以改善人民的處境。這是他倆突然心血來潮或良心復蘇嗎?不,這是環境對人物性格的客觀影響,是健康、樸素的人民生活對人的改造作用。湯姆從人民中來,健康、樸素的人民生活使他從小就具有善良、正直的品質和同情苦難、嫉惡如仇的性格。而愛德華從王宮走到人民中去以后,受人民生活的影響,也逐漸具有了跟統治者截然不同的品質和性格。最后還有一點,小說雖然取材于16世紀英國,但讀者從小說所描寫的人民大眾的苦難生活,很自然會聯想到19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勞動人民的艱難處境;從小說所描寫的統治者的為所欲為,很自然會聯想到當時美國資產階級政府的專橫欺詐;從湯姆和愛德華交換身份后的思想言行,也很自然會聯想到深刻的種族歧視。因此,小說雖然取材于16世紀英國,但其批評的矛頭是指向19世紀的美國。誤會和交換身份,就是這一部童話的主要情節,而這看似俗套的設置,卻在馬克?吐溫筆下顯出了隱含的光輝。這篇讀后感,語言質樸平實,從手法、思想和社會背景三方面闡述了作者意圖,筆風簡潔,眼光犀利。
【贏在節儉讀后感】相關文章:
贏在節儉讀后感范文700字02-22
《贏》讀后感03-28
《盈在節儉》的讀后感06-25
節儉的小熊讀后感05-23
韋爾奇《贏》的讀后感01-20
《贏》讀后感范文02-21
《贏在執行》讀后感01-05
贏在執行讀后感02-03
《贏》的讀后感范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