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樂年華》讀后感
在渴望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盡快回歸社會生活的殘疾人群體中,活躍著一支文學愛好者的生力軍。他們渴望用文字創作的成果體現他們自身存在的價值,用文學這種形式鑄造自己的情感世界,用文學和這個多彩的世界對話。李愛軍、史敬這對盲人夫婦,就是這個群體中的一對文學夫妻。他們用心靈“觀察”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用電腦,確切地說是用網絡,把他們心中多彩的世界,把他們夫妻倆多彩的人生記錄下來。他們即將出版的散文集《苦樂年華》的清樣就擺放在我的案頭,那濃濃的情感,優美的文字讓我陶醉。那是一個初冬的夜晚,一盞臺燈與半杯殘茶相伴,文字里流淌出來真摯的情感,對生活的理解與感悟,真真切切的把我感動了。用了整整兩夜的時間,我讀完了這部10余萬字的散文集,我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洗禮,心靈受到了一次次啟迪。我十分親佩這對盲人文學夫婦,他們的美文讓我一次次感動,并把我帶進了一個缺乏色彩的內心世界。
《我向往寶島臺灣》是一篇想象豐富,情感真摯,文筆優美的散文佳作。
作者采用了層層遞進的表現手法。從聽臺灣的校園歌曲的感受,寫到地理課上老師的講述;從詩人余光中的經典名篇《鄉愁》寫到女作者瓊瑤那些風靡大陸的言情小說;從鄰居阿姨的講述,寫出網絡上認識的臺灣女孩阿華。作者把美麗的山水和動人的民間傳說緊密地融合在一起,匯山水人文于一爐,足見作者筆觸的老道。作為低視力的我,登上過阿里山,也曾泛舟日月潭。我感到作者筆下的美景,比我見到的實景還要美。
更加可貴的是,文章寫到與臺灣殘疾女孩阿華的交往和友誼后,提到了兩岸直航。李愛軍盼望有朝一日再度登上飛機,穿越那 淺淺的海峽,去寶島與那位同病相憐的小妹妹見面。這是多么美好的期盼呀!在這時殘疾姐妹的故事里,我們看到了兩岸同宗同族,血脈相連的溫情。
如果說《我向往寶島臺灣》以抒情見長的話,那么《學會欣賞》就是一篇哲理味和人情味結合得天衣無縫的隨筆了。通過閱讀他的作品,我欣喜地看到作者擁有好幾副筆墨。在這篇隨筆中,作者不僅思考了社會上人際關系的諸多問題,而且還有達觀的人生態度。
我把這篇文章當作了一面鏡子,對照了一下自己的內心世界,感到一陣臉紅和心跳。欣賞自己已經成為司空見慣的行為,欣賞別人也沒有問題,但前提必須是被欣賞的人與自己無關。如果對方和我同場競爭,自己還會欣賞他嗎?文章的每一個字,像一柄重錘狠狠地敲打著我原本平靜的內心世界,令我深思,令我警醒,給我啟迪。
我真誠地向廣大讀者推薦這篇文章。無論你是殘疾人還是健全人,當你捧起《苦樂年華》這本書,選擇要閱讀的文章時,我勸您先讀這篇文章《學會欣賞》,它如同一把鑰匙,說不定真能打開您的心鎖。這篇文章的價值,在于它遠遠超出了文字本身的意義,而直擊一個你本脆弱的心靈,使我們的心智更加健康。
《海南行:我耳邊最美的風景》是一篇典型的游記散文。我從字里行間讀出了作者的.興奮、好奇、驚訝、激動、幸福、歡樂、喜悅、滿足與戀戀不舍。文字這東西是富有感染力的。
作者寫了初次坐飛機的興奮,也給我們講述了“如果越臭越好賣,蟑螂蒼蠅都是菜,男女老少騎牛賽”海南十八怪的地方風情 。隨著文章一頁頁的翻動,我們看到了一個盲人家庭和浪花的嬉戲,走進椰林吸允椰汁的喜悅,作者按照時間的順序娓娓到來,連我這個低視力讀者的情緒都調動起來了。海南這片南國的熱土,給這位盲人夫婦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以使于作者在寫作這篇散文時,每一個細節都不舍得漏掉。
殘疾人拿起筆來從事業余文學,無論他們的作品能否算得上真正的文學作品,都遠遠超過文學的本身意義。它記錄了殘疾人積極主動地參加社會活動,不再是生活的旁觀者,而是社會生活的參與者。
李愛軍的話也許代表了許多殘疾人作家的心愿;“我就是為了圓自己的一個夢。”
殘疾人的文學審美價值在于,他們用文學與社會對話,用文學的審美心看待世界而社會認真傾聽,正確理解他們的心聲,并能給予他們創作上的支持。有利于他們更高層次上地開掘主題,潛心創作,縮短健全人作者與殘疾人作家之間的距離。
【《苦樂年華》讀后感】相關文章:
苦樂年華的現代散文05-14
苦樂年華七年級作文12-12
苦樂11-01
《苦樂留痕》讀后感03-06
苦樂相應11-11
苦樂軍訓02-10
那段苦樂的日子03-30
胖妞的苦樂作文12-07
關于苦樂的作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