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前方有感
讀前方有感1
一輛破舊而簡陋的汽車,一群擁擠著的焦躁的人們,一雙惶惑與茫然的眼睛,他們的前方,是家?還是曠野?
無論車子是否像沙丁魚罐頭,無論車子是否顛簸搖晃,無論旅途是否充滿不安與無奈,人們總是在路上。年輕時,人們在離家的途中,為了去看一看這個寬廣的世界,為了去獲得生命的快感與虛榮心。年輕的人們不會滿足于一個小小的家,他們朝氣蓬勃,他們充滿斗志。中年時,人們在向前流浪,在坑坑洼洼的人生旅途中,無論命運是升或是降,無論前方的路是否清晰,無論他們已遭受了多少打擊或是鼓勵,人們都在向前流浪,“人類就是喜歡流浪,也可以說,人類不得不流浪。流浪不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運。”人們為了或有或已消失的年輕時的夢想,不惜勞累不惜焦躁,或困苦,或富裕地在做一個苦行者。
老年時,人們開始在回家的路上,“人的悲劇性的實質,還不完全在于總想到達目的地,卻總不能達到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處流浪時,又時時刻刻惦念著家,家園和家鄉。”當人們年老的時候,這種思念便愈發地強烈,一些人或已經獲得了家的溫暖,一些人卻始終沒有找到家。然而還有一些人“即使是還了家,依然還在無家的感覺中。”這些人的可悲之處在于,他們的家可能永遠只能存在于精神上那種抽象的感覺中了。
人生就是這樣永遠奔走在路上,這條路或許好走一些,或許難走一些,然而人們終將是要走完這一條路的,因為,這是一條人生之路,只有一步步地走完它,一點點地去體味路邊的風景,一段段地記錄下路上的事,這才能構成一條多彩而豐富的人生之路。
讀前方有感2
一支愛讀書并有獨立思考意識的教師隊伍,是學校不可多得的財富。一所學校能否成為名校,能否為民族培養合格的人才,除了正確的教育方針以外,教師的學養是決定因素。
我們現在正走在新課改教育的邊緣,而課改恰恰需要愛讀書的教師。一方面,課改有可能阻絕應試教育的輕車熟路,所有的人將要站在同一起點上,面對新的矛盾和困難,開始新的探索,先前的既得利益有可能不復存在。另一方面,如果我們的學生僅僅成為解題高手,這并不是教學的成功;只有學生在實踐中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才是實質的進步;而要教會學生具備發現問題的能力,對教師的要求極高。課程改革需要中小學教師具備更高的綜合文化知識,需要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如果教師本身并不具備這種能力,他怎么可能培養學生創新呢?此外,目前的中學課改,選修課教學任務比必修課更重,一般學校需要教師能開設多門選修課。隨著教育的進步,隨著教育管理的規范化,今后對教師的學養會有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有一定的學術背景,才能獲得新的發展。
熱愛讀書的教師,是社會的一筆無形資產。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的讀書風氣最能影響學生和社會的風尚。只有熱愛讀書的教師,才能培養出熱愛讀書的學生,才能營造出整個社會熱愛讀書的良好氛圍。教師應以自己的書卷之氣,去熏陶學生,使之熱愛讀書,與書為伴,成為未來書香社會的“讀書人口”。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你的學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斷地豐富著,如果學生深信你今天所講的不是重復昨天講過的話,那么,閱讀就會成為你的學生的精神需要。”
許多教師同仁在提及外國教師的待遇時,常常抱有怨言,認為中國內地教師勞動強度大,收入低,得不到應有的尊重。殊不知外國教師的專業素養之高:他們的文憑是真刀真槍地讀出來不容易,而且一人能教授多門學科,常令中國同行們望塵莫及,他們入迷似的跨學科廣泛閱讀也顯示了我們的差距所在。有位中國學生在美國讀博士,聽一位教授聊莎士比亞戲劇,長達兩節課,學生聽得如癡如迷,而這位教授是化學系的。
冰心一句響亮的“我永遠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睿智地告訴所有的人,讀書的結果,就是過濾雜質,積淀魅力,收獲快樂,然后,快樂地去做一個真正的人!
讀前方有感3
在閑暇之余,粗粗讀了《前方是什么》(吳非 著)一書。書中的許多教育觀點讓我深思,然而真正想往深處進一步思索,居然發現自己的腦子仿佛已經如陳舊的風車無法快速運轉。究其原因:因為長時間的不去閱讀,我,已經非常缺乏書籍的營養了。同時,作為教師,在辦公室討論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在當今形勢下,我們應該怎樣做教師?好多人都覺得現在當老師太難了,常常內心茫然,手足無措。而我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學生個體差異大,個別學生厭學等情況,對他們進行教育時,也常常覺得黔驢技窮。
有句名言說得好:“書籍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不錯,的確是這樣。一本好的書籍,帶給我們的是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
蘇霍姆林斯基多次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游刃有余,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只有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里汲取營養,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
在《前方是什么》一書中,有《課改需要愛讀書的教師》一文。作者以尖銳的語句指出:中國不缺想做官的教師,缺的是愛讀書的教師;中國不缺搞應試的教師,缺的是有思想的教師。學校能否成為名校,能否為民族培養合格的人才,除了正確的教育方針以外,教師的學養是決定因素。一支愛讀書并有獨立思考意識的教師隊伍,是學校不可多得的財富。而且對于教師個人來說,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在教育專家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那么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來。我們也可以從圖書、報紙的種種事實可以看到,一個人最終的研究或發展方向,都可能與他小時候所喜愛的那門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是啊,作為老師,最希望的就是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只有這樣,學生才有興趣學才可能學好!
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它所需要的條件太多了,教師靠高尚的人品,積極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藝術吸引了學生,學生喜歡你,自然會愛屋及烏,從而喜歡了你教的這門學科。在這里,作者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希望你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跟你的同事們其他學科的教師來一番競賽。在我們的教學中,總能看到這樣的情景,上課前或下課后,學生快樂地圍繞著老師身邊,和老師交談著自己的所見所聞或討論著有關課堂上的問題。但也有一些學生對什么都不感興趣,他們對一切都感到漠然。“在學生對待知識的態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惱和擔憂的,就是這種無動無衷的精神狀態。”那么如何點燃起這些學生“興趣”的火花呢?教師一方面要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不斷學習,提高課堂效率,是學生真正成為“自己的學生”,使課堂成為學習知識的樂園。
當我再次品讀《前方是什么》這本書時,我深深地感到:面對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時代,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淀素養。有句話說得好:“一個教師,不在于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復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教書和讀書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的、活潑的、健康的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他們健康成長。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的名言流傳至今,不知激勵了多少莘莘學子們。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書。它給予了我們各種各樣的知識,告訴了我們做人的道理,更帶給了我們無盡的快樂。我喜歡讀書,讓我們一起來分享讀書的快樂和喜悅吧,在書的世界里,我們都是最完美的自己!
讀前方有感4
讀《前方后方》有感愛,可以讓百花綻放,可以讓小鳥鳴唱;愛,可以讓我們手拉手、心連心,眾志成城共同面對災難、應對困難;愛,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如果世界充滿了愛,生活將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前方后方》這部電影就展示出愛的力量、愛的震撼、愛的偉大,它再現了汶川大地震中人們是如何手拉手、心連心地共度難關的那感人場面。該部電影以汶川大地震為背景,講述了大災面前醫療隊員們舍小家為大家,不辭辛苦,爭分奪秒搶救傷員的感人故事。其中一個鏡頭讓我刻骨銘心,久久難以忘懷。大地震后,一位年輕的醫生幸運地逃了出來,可她的丈夫和兒子卻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可她沒有時間去傷心、去尋找親人,便投入到救災工作中了。這些醫護人員不分晝夜地忙碌著,在余震不斷的搶救室里,搶救著一名又一名的傷員。那天,又有人發現了幸存者——一位男子和他的兒子,解放軍叔叔和醫療隊員們立刻就去營救不顧山路陡峭,不顧路滑泥濘,他們背著傷員,在雨中、在余震不斷的山路上艱難前行,他們與時間抗爭、與天地抗爭、與死神抗爭,以中國軍人特有的頑強走出了困境,走出了死神的魔掌。
看到這里我的眼淚不禁流了下來,解放軍叔叔無論何時總是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在人民的生命危在旦夕時,是他們第一個沖在最前沿。他們從不考慮個人安危,在他們的字典里也沒有“困難”兩個字,他們甚至累倒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也要從死神手里奪回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他們是人民真正的衛士,為人民筑起了一道道鋼鐵長城。在災區每當人們看到“迷彩服”就像看到了生存的希望,就像看到了廢墟下的親人被喚醒。他們說的那句話“只要有一絲希望,我們就會拼全力去營救”,久久回蕩在上空,久久盤旋在我們的心里。
他們的這種大公無私、大愛無邊、舍己為人的精神將激勵著我們這一代人,我暗暗發誓:長大后也一定要向解放軍叔叔們一樣熱愛人民,報效祖國,把真愛一直傳承下去。是的,讓世界充滿愛,無論多大的災難都將被我們克服
讓世界充滿愛,人人都會過上幸福的生活,擁有美好的明天。愛,它像一座燈塔給我們指引方向。愛,它是一座鋼鐵長城——堅不可摧。讓世界充滿愛,讓人性的光芒折射出我們生活空間的博大、圣潔、溫馨!在此向所有為汶川大地震獻出愛心的人們致敬!
讀前方有感5
人不可能總是在最初點,在起跑線上,應該學會把自己推向前方。人生之路可有風霜雨雪的阻隔,可能有荊棘坎坷的羈絆。因此只有時刻努力向前進,才能創造美好的未來。
把自己推向前方記敘的是一位身材矮小,相貌丑陋的貴族女孩。他從小受到同齡孩子的歧視,朋友們勸她休學,但是她卻更加努力學習,別人不會的她都努力完成。經過努力他獲得了博士學位,同事們也說她的前途很令人擔憂,但面對著這些,她仍然堅持著自己的原則,通過努力,她成功的當選了菲律賓的總統,獲得了大家的好評。 想要改變別人,就先改變自己,只有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菲律賓總統是憑借自己的努力與挑戰精神獲得的。她努力把自己推向前方,讓自己有了取勝的動力。
人生之路總有風風雨雨阻擋著我們,但是坎坷之后才能見通途,風雨之后才能見彩虹,只有努力前進,就能不斷的向成功靠攏。獲得成功的方法是努力前進,把自己推向前方。
即使我們處在劣勢,只要我們能擺脫思想上的包袱,敢于冒險。敢于嘗試,把自己推到別人前面去我們才會被別人發現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