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教學設計原理》有感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教學設計原理》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教學設計原理》有感 1
一、設計教學系統
可以把教學系統定義為對用于促進學習的資源和程序的安排。教學系統是創建教學系統的過程。這一過程既是系統的也是科學的。因為在一般應用中是可驗證的、可重復的,而且能夠產生可預測的結果。然而,在發現與解決教學問題方面,它仍需要創造,教學系統設計包括分析、設計、開發、實施與評價幾個階段。
若干假設:
1、教學系統也可被稱為學習環境,因為這兩個術語都是指一套在促進、支持學習活動的過程中相互作用的因素。
2、教學系統設計并不暗含一種具體的教學法或學習論。
3、教學系統設計是另一個更大過程的特例,這一過程被稱為人類工效技術。
二、學習和教學的基本過程
一)教學的結果 教學設計是一種有目的的活動,是達成終點的一種方式。這些終點被描述為教學的目的或目標。目的是對預期結果寬泛的陳述,而目標則更為具體。
教育與培訓的區別是什么?通常是預期結果的目的或具體性。教育發展的是潛在的性能與傾向,而有效的培訓依賴于所教任務的可接受的表現水平。
習得的性能有不同的類型,布盧姆等人識別出三大領域(動作、認知和情感)。加涅相信,通過把學習目標歸入五種類型可以簡化教學計劃的制定:
1、智慧技能 對智慧技能最好的描述是我們利用符號做事,例如把事物劃分成不同的類別,應用規則與原理及問題解決。這些技能使個體能應用符號或概念與他們的環境相互作用。智慧技能的學習適用基本的讀寫算技能的`學習,而進行到哪一水平是與個體的興趣和智力相一致的。
2、認知技能 認知策略是一種技能,是支配個體自身的學習、記憶和思維行為的性能。人們期待個體能經過較長時間的研究,學習和思維這類技能。多數的認知策略是“專門領域”的,但有些認知是一般的,通常認知策略是從經驗發展而來的。派特森把學生所使用的從網絡上獲取信息的策略劃分為五種類別:瀏覽、分析性的、經驗性的、已知站點與相似的性。元認知是一種特殊的認知策略。元認知是“認知的認知”或對認知過程的自我監控。像反思與自我調節的策略是元認知過程。
3、言語信息 言語信息是一種我們能夠陳述的知識,它是“知道什么”或“陳述性知識”。學習者通常從正規教學中獲得大量的信息,許多信息也可以通過偶然的方式習得。其中惰性觀念是“接受并儲存在大腦中但未被利用、測驗或形成新穎組合的觀念。”很清楚地是:沒有得到使用或練習的言語信息會很快被遺忘,因為沒有與之相聯系的有意義的場景。
4、動作技能 動作技能是最明顯的人類技能之一。作為一種技能,這種技能的功能只是使動作表現成為可能。
5、態度 態度影響著學生對他們的行動的過程的選擇。作為一種人類性能,態度是預先安排個體行為選擇的一種持續狀態。
三、設計教學
(一)確定表現性目標
如何陳述傳遞期望的目標?
1、習得的結果得以表現的情境。
2、所進行的學習的類型。
3、行為表現的內容或對象。
4、可觀察的行為。
5、適用于行為表現的工具、限制或特殊條件。
(二)學習任務分析
教學設計通常開始于教程目的的識別與學習目標的任務分析。教學設計者最初提出的問題并非是學生要學什么,而是學生學完后將指導什么或會做什么。
任務分析的類型分為:第一類是程序任務分析,有時也叫信息加工分析,第二類是學習任務分析。程序任務分析描述了完成某一任務的步驟。程序任務分析分解為學習者完成任務而必須執行的步驟。信息加工分析主要有兩種用途:第一種是提供對終點目標的清晰描述,包括程序中所涉及的步驟。第二個用途是揭示了可能并不明顯的個別步驟。一旦終點目標確定,就可以用另一個分析來確定先決能力或使能能力。在教學設計中,終點目標和使能目標都需要考慮。
讀《教學設計原理》有感 2
我讀了《教學設計原理》(加涅、布里格斯、韋杰著,皮連生、龐維國等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這本書,讓我感覺很難懂,但靜下心來看的時候讓我對教學設計和教育技術學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我從以下六個方面談談我的讀后感。
第一,給我影響最深的是加涅在第二章中提出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核心,我想這個說法我們都已經非常的清楚,但是究竟我們應該怎樣對教育技術學下一個準確的定義,我們應該如何去具體深刻的理解教育技術學作為一門學科它的真正意義。寒假中我和幾位好姐妹聚在一起的時候也一起探討過這個問題,但也沒有準確的答案,當時我正巧接到朋友給我打來了電話,后來就這個問題在QQ 上聊了起來,她告訴我東西方不但僅在文化經濟等上有差異,在教育方面也有很大的差異,所以我國的教育技術學是在汲取了國外的理論的基礎上又結合了本國教育的特色以及技術方面的發展情況而最終形成的。所以加涅在這本書中給我們定義了一個等式:教學設計+教育技術=教育技術學,他講到教育技術學能夠被定義為將理論和其他有組織的知識在教學設計和開發任務中的系統使用,它還包括探求相關人們如何學習和如何最好地設計教學系統和材料的新知識。
第二,加涅在緒論中認為教學設計具有系統性,由于在教學設計的每一個決策點上都要注意技術知識的一致性和相容性,對此我就感覺有點疑惑了,后來從他的教學設計 ADDIE 模型分析、設計、開發、實施、評價中領略了,與我們平時上課設計的環節差不多,每個環節都是為下一個環節做鋪墊的。
第三,加涅用盡其畢生的精力總結出了學習結果的五種類別:智慧技能、認知策略、言語信息、動作技能、態度,并從教學設計的觀點對學生心理結構做了詳細分類。加涅認為,學生的這些素質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習得的,有些是在發展中形成的。學生的先天素質是由遺傳決定的與學習相關的個體的某些素質,學生在發展中形成的素質包括水平和人格特質,學生后天習得的素質就是加涅總結出的五類學習結果。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和遺傳因素相關,由于學生的先天素質不能被教學所改變,只能從后天的素質改變他們。
第四,加涅是通過對學習發生的`過程及學習發生所需要的內、外部條件來研究教學的,他認為教學是通過安排一系列符合學習者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事件)來促使學習的發生,這正是他對于教學理論的貢獻。加涅認為學習的行為是千差萬別的,千差萬別的學習行為都能夠歸入上述五類習得的學習結果中。每類學習的行為表現不同,所需的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也不同。所以,我們應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習和學生實行教學設計,包括確定目標、任務分析、教學過程及結果測評。
第五,加涅提出了“學習層級”這樣一種新的研究體系,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學論體系,并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提出了完整的教學設計原理與技術。
第六,按照迪克和凱里的教學設計模式,作業目標是寫于任務分析之后的。加涅認為為了明確終點目標并對要學習的技能加以分類并做進一步的分析,作業目標是寫于任務分析過程中的。所以,我們先闡述作業目標,然后討論任務分析。
以上六點就是我在閱讀此書的過程中的感想。作為對教育技術學有重大影響的人物之一,加涅的貢獻在學習理論、教學設計乃至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的研究和構建上,并因其教學理論而聞名。通過閱讀這本書,讓我對教學設計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好好的將這些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并在不斷的反思中充實自己,建構自己的知識理念。
讀《教學設計原理》有感 3
《教學設計原理》是加涅的其中一本代表作。從書名中的“教學”二字可知,這本書講述的并不僅是教授。教授僅僅是教學的一部分。教一詞指的是一個人想學習者講授或者掩飾某些東西。但是教師或培訓者的角色包括多種不同的任務,如選擇材料,判斷學生的準備情況,監控教學活動,最終起到內容資源與學習促進的作用,于是更廣泛的術語“教學”講強調的重點放在了教師用來使學生參加到學習活動中去的完整的活動范圍。
大致瀏覽過加涅的這本書,該書分為十六章,他在書中不僅提出了教學的系統性,認為每一階段的輸出都是下一階段的輸入,這具有明顯的控制論的特點,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論受到計算機科學影響的特征,因為在教學設計的每一個決策點上都要注意技術知識的一致性和相容性,還提出了技術的潛在用途,學習發生過程及學習發生所需要的內、外部條件對學習的發生的影響,總結出學習結果的五種類別并從教學設計的觀點對學生心理結構做了詳細分類,提出了“學習層級這樣一種新的研究體系,并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學論體系,并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提出了完整的教學設計原理與技術。
首先,加涅在本書中提出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核心,我想這個說法我們都已經非常的清楚,但是究竟我們應該怎樣對教育技術學下一個準確的定義,我們應該如何去具體深刻的理解教育技術學作為一門學科它的真正意義。國內的實踐與理論所涉及到的教育技術基本是指通過技術手段來促進教學,且這個技術手段基本是與媒體、信息技術相關的硬技術,而加涅的教學技術學則更多地類似于國內教學論、課程論研究的范圍,但是加涅在這本書中給我們定義了一個等式:教學設計+教育技術=教育技術學,他講到教育技術學可以被定義為將理論和其他有組織的知識在教學設計和開發任務中的系統運用,它還包括探求有關人們如何學習和如何最好地設計教學系統和材料的新知識。他所認為的教育技術學更多的類似于國內教學論和課程論研究的范疇。我國教育技術學發展起步較晚,而且一些基本的理論都是吸取國外的專家的,但是畢竟東西方不只是在文化經濟等上有差異,在教育方面都是有很大的差異的,所以我國的教育技術學是在汲取了國外的理論的基礎上又結合了本國教育的特色以及技術方面的發展情況而最終形成的。
其次,加涅在緒論中認為教學設計具有系統性,因為在教學設計的每一個決策點上都要注意技術知識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他認為每一階段的輸出都是下一階段的輸入,這具有明顯的控制論的.特點,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論受到計算機科學影響的特征。
第三,加涅用盡其畢生的精力總結出了學習結果的五種類別:智慧技能、認知策略、言語信息、動作技能、態度,并從教學設計的觀點對學生心理結構做了詳細分類。因為學生心理結構就是我國教育人士所說的學生心理素質,所以我們把加涅的學生心理結構及其分類的觀點稱為加涅的學生素質觀。加涅認為,學生的這些素質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習得的,有些是在發展中形成的。學生的先天素質是由遺傳決定的與學習相關的個體的某些素質,學生在發展中形成的素質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質,學生后天習得的素質就是加涅總結出的五類學習結果。因為學生的先天素質不能被教學所改變,教學只能避免超越它們,而發展中形成的兩類素質,由于具有相對穩定性,教學只能適應它們,因此素質教育是對學生習得的五類的素質教育。
第四,加涅是通過對學習發生的過程及學習發生所需要的內、外部條件來研究教學的,他認為教學是通過安排一系列符合學習者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事件)來促使學習的發生,這正是他對于教學理論的貢獻。他的教學理論是建立在堅實的心理學研究基礎上,具有更強的可靠性和更具體的指導性。加涅認為學習的行為是千差萬別的,千差萬別的學習行為都可以歸入上述五類習得的學習結果中。每類學習的行為表現不同,所需的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也不同。因此,我們應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習進行教學設計,包括確定目標、任務分析、教學過程及結果測評。
第五,加涅提出了“學習層級”這樣一種新的研究體系,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學論體系,并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提出了完整的教學設計原理與技術。我們設計智慧智能序列時要以學習層次為基礎,這些層次是通過從終點目標倒推的方式獲得的,這樣做我們就能分析將要學習的技能序列,當學習者能夠回憶出構成新技能的子技能時,它們就會最順利的完成新技能的學習。
加涅在《教學設計原理》中提出了很多新的觀點,很值得我們去好好讀這本書,研究學習,但是從中學習什么呢?我想從中可以學習加涅解決復雜學習和教育問題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如把心理學與教育實踐相結合進行研究。在研究學習和教育時,把認知觀和行為觀相結合。在認知觀中,既吸取建構主義中有用的東西,也吸取信息加工心理學中有用的東西。在研究學習時,既把學習看成是過程(事件),也把學習看成是結果。在研究學習的條件時,既指出其內部條件,也指出其外部條件。另外,怎么學也是一個問題。學習加涅的著作,首先要了解他的理論、觀點和方法,并且把這些應用到我們的教育中去。但是其中也不乏缺陷之處,他的理論體系不可能沒有缺點和局限性。例如,他強調學習的作用,而對發展的作用考慮很少,他強調對學習類型做分析,將復雜現象加以分解,但對于如何由個別成分合成復雜的心理能力研究不夠。又如他強調學習的順序是由下位到上位,局部到整體,但有時學習順序并非完全如此。記得有位著名心理學家說過,我們評價一個人,要看他說了什么,而不是看他沒有說什么,就是說這些不完善的地方也不能影響我們對加涅的理論的學習。
【讀《教學設計原理》有感】相關文章:
抽屜原理教學設計06-12
《抽屜原理》教學設計優秀04-24
《抽屜原理》優秀教學設計07-30
抽屜原理教學設計優秀10-09
阿基米德原理教學設計06-02
最新原電池工作原理教學設計04-29
(優秀)阿基米德原理教學設計01-16
(精品)阿基米德原理教學設計6篇11-17
交通規劃原理設計心得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