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羚羊木雕》有感
讀《羚羊木雕》有感1
愛因斯坦說過:“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莫過于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財富買不來朋友,因為朋友就是最最大的一種財富。
有這么一本書,它歷經歲月的洗煉,它溫暖了你我的心靈。對,這本書就是——《羚羊木雕》。一本清淡質樸,感情真實流露,歌頌友誼的書。
今天,再次捧起《羚羊木雕》這本書,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那天,天上下著雪,吃過晚飯,媽媽問我羚羊木雕呢?我膽怯地說,羚羊木雕給了萬方。媽媽沒有聽我說完我的原因,硬要我把羚羊木雕拿回來。我心里,既無奈,又生氣,這說出去的話,就是潑出去的水呀。
我無奈地走到了萬方家,萬方聽了我的話,很生氣,他一定沒有想到我是這樣一個人。可是他媽媽卻讓萬方把羚羊木雕還給我。我捧著羚羊木雕,走在雪地里,心情十分沉重。而當我快要消失在這房子的拐彎處時,萬方氣喘吁吁地向我跑來,把他的小刀和為羚羊木雕做的玻璃盒子塞在我的手里。潔白的雪花飄落在我們身上。他笑著對我說:“拿著,沒有禮物,咱倆也是好朋友!”我哭了,雪花和淚水一起落在了羚羊木雕上……
為什么,大人總是不理解我們?也許,在他們眼里,我和萬方的友誼,遠遠比不上那個珍貴的羚羊木雕。但是,對于我來說,我和萬方之間的友誼大于一切!
如果,因為一個羚羊木雕,使我和萬方之間的友誼消失,那么這個羚羊木雕還有什么意義呢?盡管后來我和萬方和好了,可是,父母的態度會在我幼小的心靈上劃下一筆永遠抹不去的傷疤。我覺得,這世界上的友誼遠遠比金錢珍貴。
我很開心,我的身邊有那么多關心我的朋友。在我傷心的時候,是他們安慰我;在我百口莫辯的時候,是他們挺身而出,為我辯解;在我措手不及的時候,是他們教會我坦坦蕩蕩的面對……真好,想必這是我在六年小學生活中,和學習收獲一樣大的收獲吧。
還記得莎士比亞說:“友誼是珍貴的,若失去友誼,就像失去陽光,永遠得不到溫暖。”讓我們用一顆真誠的心去交朋友吧。
讀《羚羊木雕》有感2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羚羊木雕》的書。文章講了“我”與好朋友萬方交換了一樣自己最喜歡的東西——羚羊木雕。這件事讓“我”的父母知道了,他們硬要讓“我”把已經給了萬方的羚羊木雕重新要回來,還說這么珍貴的東西怎么可以隨便送給人呢!“我”很生氣,但還是無奈的向萬方家走去。當“我”告訴了萬方這件事后,萬方很氣憤。可他的媽媽卻勸萬方把木雕還給了“我”,“我”在雪地里走著,心情十分沉重。正當“我”要消失在這房子的拐彎口時,只見萬方氣喘吁吁地向“我”飛奔而來,把小刀和自己為木雕做的玻璃罩子硬塞到“我”手里,雪白的花兒飄落在了他的頭上。 他笑著說出了“我”永遠難忘的話語——拿著,沒有禮物,我們也是好朋友!“我”哭了,雪花和淚水一起落在了木雕上……
“珍貴的東西”究竟為何物?是金錢、物質?還是友情、親情?兩者相比,在父母眼中,那個價值不菲的羚羊木雕要比“我”和萬方的友情珍貴得多。父母心中珍貴的東西大概就是那個虛擬的物質世界,在“我”看來,“我”和萬方的友情比那個羚羊木雕要珍貴得多。
愛因斯坦說過“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于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斯托貝說過“財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卻是財富。”鄒韜奮說過“我們要能多得到深摯的友誼,允許還有多多注意自己怎樣做人,不辜負好友們的知人之明。”但在父母的威懾下,“我”不得不向友情發出了挑戰。向別人要回已經送出去的東西,那種感受是再痛苦不過的了,不得不說“我”做了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但萬方卻把我還給他的小刀又塞到了“我”的手上,并堅信我們還是好朋友。萬方對于友情的珍視給“我”好好的上了一課。雖然“我”和萬方之間的友情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但是“我”對朋友這樣的反悔,使我非常傷心后悔。父母在“我”心中的光輝形象,也因此留下了一道不光彩的傷疤。
兩個好朋友差點成了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我覺得友情比金錢要重要得多,一個知心朋友是用金錢買不回來的。在這個世界上金錢是遠遠沒有友情重要的,而那些擁有友情、親情和財富的富翁又有幾個呢?
我不禁慶幸,在我身邊還有一些真心關心我的朋友。只要我有困難,他們總是盡最大的努力來幫助我。如果我有需要幫忙的時候,他們會二話不說就幫助我。但我又不禁有些顧慮,這世界上究竟還有多少這樣令人感動的真摯友情,還有多少人會用自己的一顆赤誠之心去交朋友?我也不禁擔心,會不會我的這些朋友,現在和我有著令人感動的真摯友情,將來會不會就不再如此赤誠,如此純潔美麗,變成用金錢做的“買賣”。
當然,我也堅信,那令人感動的真摯友情有很多,都不是為了名利,都是用一顆赤誠之心去交朋友的。最后,我真心祝愿,天下所有的友情都真摯、真誠!愿天下所有的好朋友都能快樂、幸福一直到永遠!
讀《羚羊木雕》有感3
“你拿著,咱倆還是好朋友……”雖然這是一句只有短短十個字的話,但它卻如同山澗中清澈的潺潺泉水,從一顆晶瑩透亮的純潔的心中迸發。
故事講的是“我”把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家里最珍貴的羚羊木雕送給了我最好的朋友萬芳,父母知道后,責備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芳,又催促我把羚羊木雕要回來。“我”以為友誼之花從此將會萎焉最終消失,但是在風雨幕后卻是片晴朗的.天空,在天空中閃閃發光。萬芳沒有恨我,卻反過來安慰我,說沒什么,別記在心上……
友誼是這樣的神奇;眼睛看不到,手也摸不著,但純潔的心可以感受到。當你遇到困難時,幫你解危的是和你最親密的人;當你失敗時,給你信心和勇氣的也是他;當你成功時,與你一同共享晴朗天空的也是你最好的朋友;這就是友誼!當你掉入水中的時候,朋友會不顧一切的去救你;當你取得好的成績的時候,朋友已成為默默無聞的鼓勵者。這些都是友誼!
平淡無奇的友誼阿,它可以把人們從失敗轉到成功,它可以變成陽光將萎焉的花兒重放,它也可以把你從死亡的一側拉向生命的起跑線。
一個人終生可以沒有妻子,可以沒有丈夫,也可以沒有孩子,但是絕對不能沒有父母和朋友,因為他們是我們的精神支柱。
友誼的能力像天氣,變幻莫測,與日月同輝。它是偉大的,讓我高呼一聲:“讓友誼天長地久!”
愛因斯坦說:“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于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希羅多德說:“世界上沒有比一個既真誠又聰明的朋友更可貴的了。”斯托貝說:“財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卻是財富。”是啊,一個朋友就是珍貴的。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錢輕情義,尤其是大人們。他們根本不明白我們這些孩子們的友情是多么的寶貴。我喜歡一篇文章《羚羊木雕》,木雕引起了家庭的矛盾,朋友的友誼。父母的重財輕義的思想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了影響。
我把珍貴的羚羊木雕送給了最要好的朋友萬芳,父母發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著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給我。雖然我們之間的友誼沒有被受到影響,但我對朋友這樣的反悔,我非常的傷心后悔。父母在我心中的光輝形象因此,留下了一道不光彩的傷疤。
兩個好朋友就因為一個羚羊木雕而差點成了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我覺的友情比金錢重要的多,一個知心朋友是用錢買不來的。在這個世界上,已經不是金錢最重要了,而是那些友情、親情。世界上的富翁,真正能算得上有錢的,又有幾個呢?
我不禁慶幸我的身邊還有一些關心我的朋友。但我又不禁有了一些顧慮,現在的社會中還有多少令人感動的真摯友誼?全都是一些用錢做買賣的生意而已。現在誰還會用一顆赤誠的心去交朋友?不都是為名為利的嗎?
當然,我相信,那令人感動的真摯友誼有很多,都是不為名利,都是用一顆赤誠的心去交朋友的。祝天下所有的好朋友都能快樂、幸福到永遠!
讀《羚羊木雕》有感4
在每個孩童成長的過程中,自然擁有過屬于自己那份純潔的友誼。今天,我閱讀了《羚羊木雕》,當我在作者的導引下尋找她的那份“羚羊木雕的友誼”時,心靈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震撼……
該文講述了作者與好朋友萬芳之間發生的一件事:萬芳是“我”最好的朋友,一天到“我”家來玩時,看到了爸爸從非洲帶回來給“我”的羚羊木雕,“我”就送給了她,萬芳也給了“我”一把小藏刀,并承諾“我們永遠都是好朋友”,但父母發覺后逼“我”去把木雕要回來,因為它很貴重。父母重財輕義的舉動讓“我”無奈,但還是只能流著淚要回了木雕,但萬芳的舉動卻讓我感動無比,她仍然把小藏刀給我,仍然要維持這份純潔的友誼。
在萬芳義氣的背后,你還能讀到什么呢?在作者無奈的背后,你又能感到什么呢?
羚羊木雕,這確實是很貴重的東西,所以當父母知曉后才會如此堅定地讓“我”把它要回來,作者一再央求,卻仍然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作者在描寫自己的無奈時,委婉地批評了父母重財輕義的思想。這讓我聯想到了幼時的一件事:
“這是鑲了珍珠的越南表,但它不重,你戴正好!”爸爸一邊遞給我一邊說。那時我4歲,爸爸剛從越南出差回來,送了我這個小禮物,我滿心歡喜,把它帶到了幼兒園里,自然要炫耀一下,幾個好朋友看到了,都嘖嘖贊不絕口,我的心里也美滋滋的,可是好景不長,同學們都爭著來搶,那塊表在清脆的一聲“丁當”響中,碎成了幾塊,同學們驚訝得面面相覷,我的眼淚一下就留了出來,不理任何人。回到家后,父母聽了事情的經過,意味深長地對我說:“表摔壞了,但這也不能全怪你的小伙伴,也有你的責任,對不對?表沒了我們可以再買,友誼沒了呢?明天去和大家和好吧!”我點點頭,第二天又和小伙伴們玩在了一起。我發現,這樣的我更大氣、更義氣了,也更受小伙伴的歡迎了!
同是相同概念的事,我父母的做法與作者的父母截然不同。我認為,一個人的信用、義氣、胸襟都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而對于小孩子來說,那美如鮮花的友誼亦是無與倫比的,不論價格多么昂貴,初衷都是純潔似清水的友情。在這篇文章的背后,作者似乎是含淚寫下的,那是對父母的失望、對朋友的感激!
那美如鮮花、清如流水的友誼呵!請洗去這一切重財之心,還我們、還大家、還社會干凈、純粹的心,讓世界充滿溫馨、充滿愛!讓我們銘記不能用金錢衡量的義氣、影響我們一生的道德!
讀《羚羊木雕》有感5
羚羊木雕這篇課文主要寫“我”與萬芳之間發生的事,“我”把木雕送給萬芳被媽媽發現后一家人叫我把木雕要回來,但除了奶奶可是萬芳很仗義,又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很無奈。
讀了這篇課文后,我更深刻的懂得了什么叫仗義,什么叫寬容。這篇課文中的“我”在父母的逼迫下要回了羚羊木雕,我根本不愿要回來,可父母是個重財輕義的人,而且父母堅決要把木雕要回來,我沒有辦法,反映出我不講信用,但不是我自愿要回來,爸爸雖然不像媽媽那樣大叫,但他的聲音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
奶奶在這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奶奶很寬容,也很能理解“我”的難處,知道孩子的自尊心,知道孩子之間的情義,也知道孩子們之間的仗義,奶奶的寬容和慈祥,襯托出了爸爸媽媽是多么重財輕義。奶奶想要挽回局面,可奶奶在家里說不上話,也就不濟于事。
萬芳很講情誼,也很仗義,她能理解“我”的難處,而且還答應我把羚羊木雕還給我。體現出了萬芳的仗義與理解,萬芳很仗義,而“我”卻不想要回木雕。可被父母的逼迫之下“我”無話可說,體現出萬芳的仗義與理解,萬芳很仗義而且也很寬容雖然我要回了木雕,但萬芳還和“我”做朋友,我感到傷心和激動。
讀了這篇課文后我知道了人與人之間要講信用,不可以言而無信。我也懂得了什么是仗義。像“我”的爸媽是個小氣的人,不要學習她們。
以后我要向萬芳學習,不要向小氣的人學習,因為人與人之間要大度,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們都要幫助別人理解別人。
讀《羚羊木雕》有感6
徘徊、徘徊。
思緒總在那個角落里停留。
我們班剛剛上了《羚羊木雕》這節課,看似很是簡單,可是卻引發了我的多種思考。對此,我頗有感觸。
文章以“羚羊木雕”為線索,講述了“我”和爸爸媽媽以及萬芳之間發生的一件事。
這是一個很發人深思的故事,它包含了友情和親情,金錢與輕易……全文為我們樹立了鮮明的人物形象,我感到的是,文章無論是語句還所要表達的思想,都離我們很近,讀到文章總有一股親切感。我看出了大人們的重財輕義,孩子們之間的友愛,還有萬芳的仗義和真誠。他們的身上閃著光。
其實我和我的父母也有所謂的“代溝”,我的一些做法總讓他們覺得無法理解,或者是說,他們說我愚蠢。在我們這個年齡,總是吧友誼看的比什么都重要,而我的父母的話讓我簡直覺得他們實在是無情無義。學完這一課,我也真切體悟到了,親情是被我忽略了的,而且我還是在一味地覺得父母不夠理解我。只有兩代人相互理解相互寬容才能建立起來一種和諧美好。我想,我以后也應該和父母多多溝通溝通了,我也希望我的父母能夠理解我,不要一味地批評我。
同時,我也覺得萬芳真是個仗義的人,與她交朋友真是“我”的幸運。因為從文中的記敘中,我看得出來。而且在最后的時刻,萬芳卻由憤怒和悲傷轉變成了寬容大度的諒解,可見萬芳也是很珍惜這段友情的。我真為穩重的“我”而高興,有一個如此真誠有善解人意的朋友。在怨恨和寬容之間選擇了寬容。這更加使“我”傷心難過了。因此,我也知道了,在做人處事中,也要學會大度、寬容。
試想,事情還會有更多的發展。如果“我”在送出羚羊木雕時能稍加思考,或者去問問爸爸媽媽,有所考慮,就不會發生那樣的事。所以,做事不能沖動,要實現考慮周全。
其實,父母也不是全錯的。羚羊木雕是很貴重,但是做法仿佛有些不近人情。我想父母應該做好思想工作,在就講送給我羚羊木雕的時候就應該告訴我她的重要。打好了預防針,一切沖突就可以避免了。
這篇課文交給我的不僅有一些啟示,還教會了我一些寫作手法,讓我獲益匪淺。
這篇課文也是我最喜歡的一篇。因為它教會了我很多,離我的生活很近。學完這一課我的感觸很深很深,我學會了處理事情的方法,還有寫作手法和做人的道理。
我希望每篇課文都能夠這么深刻,這么貼近我們的生活。我想,那時候,學語文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了。
讀《羚羊木雕》有感7
我們走在成長的路上,有時會因為單憑自己的意愿去辦事而與父母產生無法回避的分歧,讓自己無奈、傷心、甚至落淚。《羚羊木雕》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全文的主人翁因為擅自將貴重的羚羊木雕送給仗義的好朋友萬芳而與父母產生分歧。主人翁在父母的逼迫下向朋友要回了木雕,對方在友情的支持下寬容了主人翁。這樣的友誼的真實的,不帶半點功利心的,是堅定的。
主人翁與萬芳的友誼值得推崇與贊揚,它慷慨仁慈,沒有半點憎恨貪婪,體現著一種自愿為對方承受苦難的精神。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主人翁起初就不該送出木雕。雖然有主見是成熟的一種表現,但沒有任何顧慮的主見卻是不成熟的。在人與人的交往中,要三思而后行,絕不能莽撞行事。
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與朋友相處時,學習萬芳的仗義、慷慨與仁慈。建立一個真誠、堅定的友誼,不僅是使人內心不孤獨,更能讓我們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主見要建立在多方面思考上。在做一些事情之前,要多考慮。盲目地因為某一方面的想法而做事,可能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不但得不到預期的結果,還會更加糟糕。多方面思考則能避免這些不良后果。
記得小學畢業時,我也曾送給同學一本極有意義的好書,也在母親的催促下向同學要了回來。后來,我想了很久,最后,我把自己讀這本書所做的筆記整理出最精華的部分送給她,以表歉意,而她也原諒了我,與我和好了。
我相信送給朋友禮物沒有錯(何況是這樣仗義的朋友),但也許要考慮到禮物的重要性,不可輕易將貴重的東西送出。
再談一談這對父母。首先,收回贈出的禮物是不合適的,但并不代表他們的做法是錯誤的。我從父母一再的勸告中看到了木雕的貴重,不是可以隨隨便便地贈出的。父母既然想到補償孩子朋友糖果,就表現了父母是明事理的,并非某些同學想象中的毫無是非分辯能力的,也許那個木雕也確實不能送人呢?遇到這樣的事情,怎能不想辦法拿回木雕呢?
而且父母拿回木雕的想法,使“我”也得到了成長,況且父母已經是社會人,這么簡單的道理怎會不懂呢?所以請不要以不成熟的逆反心理挑戰父母長期積累所得的經驗,面對父母的勸告,也不要一味抵觸或信服,要多思考這樣做有什么地方是有益的,什么地方是有害的,學會處理問題,多聽聽父母的見解或意見。
我們走在成長的路上,需要三思而后行,這便是我讀《羚羊木雕》的最大感受了。
讀《羚羊木雕》有感8
讀了羚羊木雕這篇課文,我感觸很深。
文中講的是,我把爸爸從非洲帶來的羚羊木雕送給了我最好的朋友----萬芳,而媽媽卻一再要求我把羚羊木雕拿回來。迫不得已,我只好從萬芳手里拿回了羚羊木雕,我感到很傷心,當我獨自走在路上時,萬芳跑過來了,并且說:“你拿著,咱倆還是好朋友。”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斯托貝說過的名言:“財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卻是財富。但是在大人的心里,這卻是相反的。
這不禁也讓我想起了類似的一件事。
一天我的好朋友小芳來到我家。因為她是第一次來到我家,所以我想送她先東西。我把她帶進了我的房間,對她說:你喜歡我房間里的什么東西,你就拿走,不需要你還。她對我說:是真的嗎,不用還?我肯定的點了點頭。
她仔仔細細的端詳著每一樣物品,最后她選擇了一本書。那本書是爸爸從古董店里買回來的,聽說要好幾百元,是一本很古老的書。為了友誼,管它多少錢呢,我立馬就答應給了她。
過了一會兒,小芳她走了。爸爸回來了。爸爸一回來就問我:昨天放在你房間的那本很古老的書呢。給我拿來。我頓時臉色蒼白,吞吞吐吐的回答說:我--送給---小----芳了。什么,送給小芳了。你立馬給我要回來。你知不知道那本書要多少錢,那要還幾百元,送東西給你的好朋友可以,但是你得想想你送的東西要多少錢。立刻去給我要回來。我望著爸爸那憤怒的臉孔,心里感到非常恐懼,我不敢對爸爸說一句話,不得不厚著臉皮去向小芳要回書。
走到小芳家門口,我的心都要跳出來了。我伸出那沉重的手,按下了她家的門鈴。一會兒,小芳過來開門了,她打開了門,“請進來吧。”我小聲的說道:我不進去了,我有事跟你說。“說吧,什么事”“我爸叫我把我送你的那本書拿回去”說完這句可能讓我和小芳友誼破裂的話后,我并不敢望著小芳。那時我心如刀割。小芳走進了房間,一會兒她又出來了。她把我送她的書遞給了我,說:不就是讓我還你這本書嗎,用得著這么膽小嗎,回頭你再送我一樣東西不就行嗎。我對她說:難道你不生我氣嗎?她回答說:難道我們不是好朋友嗎?好朋友是不會生氣的。
我淚流滿面的回答說:是,我們是好朋友。
讀《羚羊木雕》有感9
這個周末,胖胖同學的老師給家長布置了一份回家作業: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羚羊木雕》的讀后感 。這是一篇初中預備班語文書上的文章。對于我來說是極少去接觸教科書上的文章的。說實話,讓我寫讀后感,心里是有點發虛的。因為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對著文章寫讀后感了,那大概還是在自己做學生的時候吧。現在看文章僅僅只是看看而已,極少去思考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也懶得去思考。這樣一來,也是不會思考了。所以以下的一點讀后感看來仿佛是有些牽強附會的了。
“珍貴”究竟為何物?物質、金錢?親情、友情?兩相比較,此刻在“我”父母的眼里,大概那個價值不菲的羚羊木雕要比“我”和萬芳的友誼珍貴的多吧。父母心中“珍貴“的東西大概就是那個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世界。然而,在我看來我和萬芳之間的友誼才是那個木雕所無法比擬的。
“我們要能多得到深摯的友誼,允許還有多多注意自己怎樣做人,不辜負好友們的知人之明。”(鄒韜奮)但是在父母的威懾下,我不得不向“友誼”發出了挑戰。向別人要回已經送出去的東西,那種感受是難以名狀的,“我”做了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然而萬芳卻把“我”還給她的小刀塞到“我”的手里并且堅信“咱倆”還是好朋友。萬芳對于友誼的珍視給“我”好好地上了一課。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應該也是值得一提的。“我”向萬芳要回羚羊木雕完全是在父母的絕對堅持下,萬不得已才做出的。整個過程中,“我”的父母似乎沒有給“我”太多的申辯的機會,而是“緊緊盯著我”,讓“我”感受到他們的“十分嚴厲”甚至是爸爸那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即使是在“我”哭著喊“不”的時候,也是沒有理由不去要回已經送出去的東西。
的確,父母們很多時候總是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在左右著孩子們,卻很少站在孩子們的立場去思考問題。當發生分歧時,也只是以父母的威嚴來使得孩子們不得不順從。這樣,表面看來問題解決地很順利,但事實上可能只是“口服心不服”,甚至在孩子們的心里留下陰影。久而久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會越來越少,越來越不順暢。所以,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問題的確不可小覷。
篇二:羚羊木雕讀后感
斯托貝曾經說過:“財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卻是財富。”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錢輕情義,尤其是大人們。他們根本不明白我們這些孩子們的友情是多么的寶貴。他們的這種重財輕義的思想往往給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帶來不利的影響。《羚羊木雕》這個故事就說明了這一點。
文章說的是,“我”把珍貴的羚羊木雕送給了好朋友萬方,被父母察覺了,他們便逼著“我”去把送出去的羚羊木雕再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就硬著頭皮找萬方要回了羚羊木雕。但心里很難過,覺得對不起萬方這個仗義的朋友。
這個故事帶給我們的反省很深:如果萬芳是一個很小氣的人,那么兩個朋友就可能會因為一個木雕而吵得天翻地覆,成為兩個陌生人。而造成這件事直接起因的,就是“我”的父母。我覺得友誼比金錢重要得多,一份友誼,是多少金錢也買不回來的!
但是,作為孩子,“我”不知道羚羊木雕的金錢價格,但爸爸自非洲帶回給我,對它的獨特性“我”是知道的,所以“我”要把它送給“我”珍視的好朋友,但卻忽略羚羊木雕在爸爸心中的珍貴地位——在把爸爸(或他人)送的禮物轉送別人時,“我”是不是可以先了解一下爸爸的想法呢?
我不禁十分慶幸,自己有許多可以談心的好朋友,他們在我有困難時幫助我,在我傷心時給我鼓勵,在我驕傲時讓我冷靜……如果沒有他們,我真不知道我是怎樣取得這些成績的——記得那次出游,我們幾個好朋友玩得忘乎所以,不一會兒大家便口干舌燥,我順手抓起水壺,噯,怎么沒水了?仔細一看,原來水壺蓋沒擰緊,水全灑了。唉,不喝了吧,可頭頂的烈日像烤箱一般,照的我有些頭暈眼花。“給你,我有水,這塊巧克力也給你吧,別再低血糖了”好友熙熙伸手遞來半瓶水和巧克力,我沒來得及多想,咕嚕咕嚕就把水全喝光了,“真是舒服多了!”我笑著轉頭,想把水壺還給她,卻看到了她滿是汗水的臉和有些干裂的嘴唇,但她卻把自己剩下的水全給了我,我突然感覺到剛剛喝的水簡直比蜜還甜……還有一次語文考試,我的作文是全班分值最高的,這讓我很驕傲,有些飄飄然,接下來的幾次作業就比較粗心,“紅叉叉”也就屢見不鮮了。鄰桌的他看到了,對我說:“一次的成功并不是全部呦,()我期待你更出色的表現哦,加油!不然我會超過你的!”這話猶如一盆涼水,潑在我發熱的頭腦上,讓我心里一顫:難道這點兒小小的成績就能讓我迷失方向嗎?難不成這就是我的目標?我在心里默默對他說:謝謝你,朋友!你的真誠讓我找回了真實的自我……慶幸之余,我不禁有了一些顧慮:現在的我們,長大后還能保持這種純潔向上的友誼嗎?
我相信,現實生活中,那些令人感動的真摯友誼有很多,都是不為名利,都是用一顆赤誠的心去交朋友的。我真心祝愿天下所有的好朋友都能快樂、幸福到永遠!
篇三:羚羊木雕讀后感
主人公新宇和萬方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萬方在生活中幫了新宇很多忙。有一天,萬方到新宇家做客,他非常喜歡新宇桌子上的羚羊木雕,它是新宇的爸爸從非洲帶回來的。新宇想都沒想就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方,萬方也送給新宇一把精致的法國小刀,兩人非常高興,因為他們是最好的朋友。可是新宇的媽媽卻讓新宇把羚羊木雕要回來,因為媽媽覺得羚羊木雕很貴重,是爸爸給他的禮物。新宇很難過,但有沒有辦法,只好到萬方家里把羚羊木雕換了回來,可是他很難過,因為他覺得自己很不講信用,萬方幫過他很多忙,自己不應該把代表友誼的禮物要回來,雖然萬方并沒有責怪他,可是新宇卻因此更難受了。
作者把小主人公的表情、神態、動作描寫的非常逼真,我的心情完全融入到故事中去了,我非常的同情新宇,體會到他的無奈和悲傷。
我認為新宇媽媽的做法有點過分,大人有些想法跟我們小孩子的想法不一樣。在我們小孩子心目中友誼是最重要的。希望大人們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