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后感(精選14篇)
讀一篇好的文章,總會令讀者有很多的感悟和共鳴。下面是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后感,歡迎大家參閱,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后感 1
清歡,一個淡雅的字眼,它出自蘇軾的浣溪沙“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清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廖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想必林清玄的《人間有味是清歡》就是從這里有感而發的吧。
林清玄眼中的清歡,是在清靜中,享受淡雅的歡愉,是一種悠閑,清靜,自由與舒服的生活狀態。作者年輕時,喜好到處游玩。或飲一壺茶或爬一次山。但是,現在舊地重游時,卻發現,現在的一切都如加快了腳步,再也找不到原來的那種感覺了。現有的`是汽車喇叭的”嗡嗡作響”,街上行人匆匆的腳步,就連茶樓,也是煙霧環繞,讓人喘不過氣。
“清歡”是生命的減法。在我們舍棄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綁,回到最單純的歡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
“清歡”就是豐子愷筆下的“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清歡………代表這是一種高雅的文化。
雙休日,與家人去登山,“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這似乎是登山的理想境界,但在山道上,全是熙熙攘攘的游人,遠遠望去,像一條長龍,期間還不時夾雜著商販的叫賣聲。爬到山頂,卻看不到成片的松林,而是滿眼的高樓大廈,“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也只能是腦海中的景物了,吹過來的風夾雜著污濁的空氣,連“清”都沒有更別說“清歡”了。
“清歡”是不受物質的束縛的,沒有外在條件的。它是發自內心的情意,只要心中有情,處處都有清歡。
人間處處是清歡,在孤燈下翻著富有墨香的書,或提筆揮毫;或飲一口茶,體會茶香彌漫。
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后感 2
陽春三月,漫天紛飛的柳絮,像蒲公英一樣傳遞著生命的美景,宛如一位婀娜多姿的美妙少女輕盈緩緩地顯露,豐富迷人的情感,鶯歌燕舞的色彩,帶給人們不盡的遐思與感動。讓生命更從容,心靈更輕盈。
一個初春的假日,村莊那一片寂靜、柔謐,清晰鮮美的空氣可人的讓我陶醉,仿佛飄向人間天堂,所有困惑和迷茫被詩情畫意的景象、清凈與快樂淹沒。我聆聽著微風吹過的細語,嗅花香的浪漫,聽枝頭小鳥的呢喃,這樣詩意般氣息又如何不美,又如何不夠閑情呢?就是在這份美景中我打開電腦,開始閱讀人民網推薦的于丹新作《人生有味是清歡》,讓疲累的身心得到一份安寧,享受一份恬適,為自己奢侈的放任一點時間,給自己一個舒心的微笑。
本書講述了作者對人生、文化、社會、生活的再度思考,也是她50年來首度自剖成長經歷和心路歷程的一部哲理散文集。作品以更多的關注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對生命的意義為重點,讓我體會生命流逝中的溫馨與感動。 成為美好生活不懈精神追求的原動力。書中延續了于丹作品的獨特風格,細膩寧靜、娓娓道來,以小見大,意味深長,處處引經據典,她從生命、成長、幸福、閑情、行走、流年六個部分,與讀者一起分享人生的酸、甜、苦、辣,同時也有許多學者的哲思,小到一本書、一碗牛肉面、一座城、一個節日……在作者于丹的筆下都被賦予了生命,一個個小故事被奇妙的語言描述得淋漓盡致、流暢輕盈、靈動鮮活,深奧的道理也變得淺顯易懂,絲絲入扣。書中針對人們面臨的心靈困惑和幸福困境,聊人生,談幸福,講傳統文化,品古典之美,讓我讀出心靈雞湯的味道。
作者于丹的文字如人,簡約而別有趣味。她寫少年時喜歡宋祁的句子,“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而中年況味,手中的酒杯換了茶盞,不勸斜陽。因為,過于勉強也是一種虛幻,珍惜只有在真實的前提下才能成立。她說,當你對生活不滿時,看看自己是否珍惜了已經擁有的?正如我們常說的一句話:“當你因為沒有鞋穿而哭泣的時候,想想那些失去雙腳的人。”其實,你看我,我看你,人人都有一些被別人羨慕的幸福,但不要虛構著別人的幸福,浪擲了自己手中握住的價值。讀后不禁讓人豁然開朗。這本書的內容并不光談人的心靈感觸,還有接地氣的家庭教育經驗,如談到“不要苛求自己的孩子是全才,能夠真實、坦率地活著,有陽光、健康的心態就好……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個體差異,尊重快樂,尊重成長”。此外還有生活中的美食感悟:“星云大師用大把時光烹制出食材本身香氣的菌湯,讓我頓悟到,吃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與天地結緣。”
作為當代知識分子,于丹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大力詮釋與傳播,探尋著解決當代人生存和心靈問題的鑰匙。諸如,所有節日中,清明究竟有什么樣的獨特意味呢?于丹解釋說,這里蘊含著血脈之情,蘊含著眷戀,以及我們在長輩生前沒來得及懂得的那些深深的懺悔,還有他們走后魂牽夢縈、每到夜半都會驚醒的深深惆悵。幸虧我們還有一個大節叫作清明,我們可以去祭奠,可以去緬懷,可以告訴那些父母俱全的`人,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我們也可以在風清景明的日子里采一朵花,種一棵樹,放一只風箏,仰望一朵流云。就在這個日子里,我們的魂魄能和所有的親人在天上相逢。 書名“人間有味是清歡”,取自宋代大文豪蘇軾的《浣溪沙》。蘇軾之意,似有淡出仕途的意思。按現在的說法,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或者說,保持快樂的心情活著。很顯然,于丹在書中選取了后者的意思。就像于丹所說:“人間有味是清歡,所有含蓄婉轉、深沉內斂的事物,都只是為了更好地沉淀,洗盡鉛華。如果有一天,當你踏遍歲月千山萬水,嘗遍世情風霜百味,依舊可以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則為真正的樸素,真正的清歡。”
人生中每一個腳印或多或少總會留下些痕跡,每一步都不會白走,驀然回首,你會發現那一路的坎坷與崎嶇成就的是一路的風景。走過歲月,走過朝夕,一路走來留下或深或淺,或直或曲,或腳步凌亂。就像作者于丹一樣有夢想和執著的信念,有堅強的腳步,走向屬于自己的海闊天空,擁清風入懷,望風輕云淡。或許,唯有人生的五線譜——酸甜苦辣咸,才能標以人生不同時值的音符,讓自己的《命運交響曲》演繹的節奏明晰,情緒激昂,奏出生命中最動人的樂章。從而,讓自己的思想內涵得以唯美詮釋,這樣的人生,即使沒有鮮花,沒有掌聲,卻是真實無悔,永遠鮮活生動的。跋涉在生命的長河,年華似水緩緩地流淌,感受著四季不同的色彩,感悟歲月的寧馨悠然與靜美!
人間有味是清歡,告訴我們:當我們沿著夢想的道路一路前行時,也別忘了停下來看一看四時風雨,用心去聽,用心去感,憑借著這份人生之趣,我們可以活出一個人間正道是滄桑的完美人生。
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后感 3
“人間有味是清歡”一句出自蘇軾《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詞句之間描寫了早春之景,雖是春景宜人,蘇軾詞中卻多少有些消極之意,他極力躲避世俗煩惱,想要在春景中沉浸自我,以此忘懷。千年前的蘇軾在歷經波折之后所得到的人生的領悟,而千年之后的于丹在自己的書中向我們展現了她對于詞句的領悟。她所謂的清歡是一種回歸本真,洗盡鉛華的人生態度。她想要的是一種遵循本心的體驗。
也許不同的人對于詞中“清歡”一詞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同樣的是我們想要的清歡是我們對人生的選擇,蘇軾用他所理解的清歡演繹了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于丹為尋找自己的清歡選擇了行走,她帶著問題行走,走過繁華的都市,走過寧靜的鄉鎮,慢慢尋找生命的真諦。
千年之前,有過這樣一個女子,她美艷絕色卻冷若冰霜,明眸皓齒,不卑不亢。雙八年華,已出落得楚楚動人,她以這個姿態震驚周朝,同樣也虜獲了那個男人的心。幽王為她烽火戲諸侯,這是荒謬到后世君王沒有勇氣模仿的舉動。
她不給他一個笑,卻替他擔了禍水之名,他偏給她一個玩笑,待他拱手江山討她歡,如此,為她負上“幽”的亡國謚號。后人以她美色禍國,將一切錯處歸咎于她,其實有沒有褒姒都是一樣的,女人不過是昏君亡國的一個借口,周朝注定該亡,只是她的美麗加速了這個王朝的湮滅。余以為褒姒是值得人敬服的女子,她的所作所為都不失率性,她不笑時,哪怕幽王再怎么費盡心思,她也不笑;她要笑時,哪怕代價是傾國傾城,她也照笑不誤。
史書記載,烽火戲諸侯是褒姒的最后一個亮相,此后再沒有了她的身影,但在我心中,她始終是那個一笑傾城的女子。她的清歡是脫離于世俗之外的安逸,她雖處于深宮之中,卻依舊保存著鄉野女子的率性。她不需要金銀珠寶,不需要綾羅綢緞,于她而言,所要便是執君之手,攜手余生。
這是她的清歡。
還有一人,羅貫中書中的周瑜,不得不說的是,真正的周瑜并不像他書中所寫的一般小氣奸詐,急功近利。
歷史上的周瑜,真真當得起”風流“二字。江南山水飄渺自古為人所嘆,其地地靈人杰,養得江南兒女多情。只是其中出類拔萃者多,得天獨厚如周郎者少。周郎俊逸,周郎儒雅,周郎妙解音律,周郎安邦定國。我今念及周郎,仍可思至其謙謙君子,撩撥人心悸動。可想當年,赤壁之戰后的周瑜是怎樣的雄姿勃發,正如蘇軾所言,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淺淺一笑,不知誤盡多少紅顏年少。自周瑜之后,出了謝安謝太傅,其風流高雅為世所重。
當年的謝安是王謝兩家最出色的子弟,東晉王朝最有才華的`人。只是謝安本身無意仕途,二十歲隱居,四十歲初出山,一隱東山二十年,是為了一鳴驚人。二十年前,他拋去了家族,拋棄了榮華富貴,放下塵緣俗事,只為了尋找一方心靈的凈土。二十年后,他出山救國,淝水之戰,打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甫一出手,為東晉王朝打了一場漂漂亮亮的翻身仗。
可謝安又是周瑜之后的多少輩。我們難以猜測,還在隱居東山的謝太傅是否會想到當年的周瑜,但不可否認的是,先人因循著周郎鳳儀才開出了魏晉風流,育出無數文人墨客。
周郎已去。
周郎不知,他無心成就的高度令多少凡夫俗子望而卻步。其實贊詠他的子瞻本身已是出類拔萃,也不由得在他面前自慚形愧。他想要與世無爭的生活,但同所有男兒一樣,他也想要建功立業。江山折腰,功名誤人,誰不一樣?只是,同別人不一樣的是,他做得極為出色,自由的在朝堂與江湖之間轉換身份,他可以是戰場上率領千軍萬馬的將軍,卸下盔甲,他也可以是宴會酒席中儒雅的溫潤公子。
他是軍人,也是文人。他選擇了這樣的道路。在紛紛擾擾的世間,他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這是他的清歡。
所以說人間有味,其味無窮,我們在追尋心中夢想的同時找到了人生的清歡。這是我們遵循本心之后找到的答案。當我們選擇回到剛開始的清朗與質樸,想起了初心,想起了出發的理由,則找到了人間清歡。
正如李白輾轉鄉野與朝廷,雖有心仕途,卻終不得志,最終選擇了相忘江湖,做一個四海為家,瀟灑坦然的詩人:倉央嘉措被禁于布達拉宮,高坐于龍床之上,卻選擇了做回拉薩街頭最美的情郎,寧負如來不負卿,他選擇了一條比還俗更徹底的背叛之路;范蠡助勾踐重振國家,卻深知勾踐此人可共苦卻無法同甘,繼而選擇了隱居深山,不問世事。
人間有味是清歡,我們不停地追尋著,不停地探索著,往往忘記了最初的本意,一頭扎進歷史的洪流中,被現實打擊得體無完膚。縱觀歷史,找到人世清歡的人必是不忘本心之人。正如于丹所言,“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若有一日,你也迷失在現實所搭建的迷宮之中,無法自處,不若循著本心,回到起點,找尋最質樸的清歡。
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后感 4
一點昏黃潑墨躍然紙上,隨水墨暈染開來的濃墨幻化成點點微黃的淡彩,遂其形狀又似海邊日出時分,天邊金黃色的一抹淡云——若動、若靜。黃色潑墨下是一點飽和碧色之潑翠,隨水滲開,好似中國古代水墨山水中遠處的青山。書的封面中,碧色與黃色交染不知是蒼山青翠了斜陽,還是霞光的微黃溫暖了青山。
這一暖、一冷兩色調潑墨的暈染中,人間有味是清歡的主題,以行書之筆浮現在此書封面中央,書法濃墨與潑墨暈染開的淡彩交相輝映。翻開中國水墨古典風的書面,伴著淡淡墨香的靈動文字,我也追隨作者,行走山川、渡過江河,走過于丹先生走過的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杭州,醉夢西湖畔,尋找前世在湖邊丟掉的一湖煙波;踏著麗江穿越千年的青石拱橋,聆聽橋邊吱呀呀的水車轉動著潺潺溪水,伴隨著布農鈴叮咚作響,依稀看到千年馬幫從山中向我們慢慢走來;走進巴黎那氤氳著玫瑰花香與琥珀色酒香的小巷深處的紅酒坊,捧起一只酒杯,輕輕地從木質酒桶最下面的龍頭中擰出一杯紅酒,把酒杯放在手心,用手心溫暖著杯底,慢慢地搖,品著慢慢搖出的酒香,回味曾經踏遍千山萬水、嘗遍世情風霜百味的歲月,體會逝水流光中那些生命的瞬間。
伴著陣陣書香,我仿佛走進了作者的昆曲老師周銓庵先生與她的愛人謝錫恩老師他們位于胡同里大雜院的家,我想,那一定是個安靜而又清爽的初秋午后,夏季的蟬鳴和空氣中的余熱還尚未散盡,高爽的天空帶給了我們夏去秋來的絲絲微涼,大雜院古老的青磚院墻畔,百年老楊樹上蒼老的綠葉和燦燦的黃葉還在老樹干上錯落著,一陣風過,一簇簇葉兒,金黃、蒼碧,簌簌飄飛,有的飄到遠方的馬路,有的尋找新的土地,化泥、護花,有的則飄過青磚院墻,飛進周銓庵老師與她老伴兒朝夕相伴的大雜院兒里的小平房。屋里的泥地,斑駁不堪,正中間放著蜂窩煤球爐子,旁邊是把舊躺椅。謝錫恩先生靠在躺椅上,吱吱呀呀地慢搖,翻開一卷書頁泛黃的線裝詩集。
周老師則在屋里端茶倒水,手持簡陋的茶具,嘴里還哼著最愛的.昆曲兒。二老夕陽之年深居陋室而吟曲作詩的淡淡清歡,那份與君相伴便是晴天的暖流,也流進作者的心田,隨著作者靈動的筆墨,躍然《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書章,讓我們伴著幽幽書卷香氣,感受著于丹先生從孩提時代行至知天命之年,一路走來的心路旅程。眷戀著孩童時代的作者端午節時手腕上系著的五彩繩;懷念著來不及與作者說再見就匆匆離世的張主任、耿總;珍惜著與愛人、家人、學生相處的分分秒秒,學會愛,更超越愛,把細水流年雕刻成生命的印記,在成長中遇見更好的自己,找尋心安的歸處,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開一卷水墨淡彩,輕吟一句——人間有味,最是清歡。
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后感 5
曾記得多年前,初識著名文化學者于丹老師,是在她對《論語》《莊子》的解讀中。她用淺顯而生動的語言,引領蕓蕓眾生回歸古代先哲所提供的生存智慧里而不能自拔。而今天,當我打開電腦,開始閱讀人民網推薦的于丹老師新作《人生有味是清歡》,頓覺倍感親切自然,一種溫馨油然而生——這本書講述了作者對人生、文化、社會、生活的再度思考,也是她50年來一改以往風格自剖成長經歷和心路歷程的一部哲理散文集。作品以更多的筆觸關注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對生命的意義為重點,讓我體會到生命流逝中的溫馨與感動。 猶如一個豐富而簡單的人,我喜歡。因為有她,無數個沉寂暗淡的日子被照亮,我的眼前仿佛打開了一扇窗,陽光進來,豁然開朗。
本書中延續了于丹老師作品的獨特風格,細膩寧靜、娓娓道來,以小見大,意味深長,處處引經據典,她從生命、成長、幸福、閑情、行走、流年六個部分,與讀者一起分享人生的酸、甜、苦、辣,同時也有許多學者的哲思,小到一本書、一碗牛肉面、一座城、一個節日等等,她都賦予了生命,這需要靜下心來閱讀,這種閱讀帶來的'是凝思沉想,撩撥生命的律動,是與內心相呼應的東西,體現了中國夢的一部分。
因為心中有愛,所以更凸顯博大。《人間有味是清歡》包含著人間真愛、大愛、至愛,不僅讓我感動,更催我行動。她就像深山老林中汩汩流淌的那汪清泉,慢慢滋潤了我的心;她又像一盞燈,一盞永不熄滅的燈,照亮我人生前進的方向。
喜歡在居室外的陽臺上放一把折疊椅,閑暇的周末午后,陽光透過玻璃窗照進來,我打開電腦開始閱讀《人生有味是清歡》,沉浸在她帶來的美妙閱讀中,而窗外,白云朵朵,飄飄轉轉。
這真是一種美好地享受。
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后感 6
最開始看到這本書時是被它的封面所吸引。以渲染的手法將原來以白色為底單調的畫面變得有立體感,從中透出淡淡的古典氣息。所以自己覺得這樣頗有古風的畫面感,加上令人難以琢磨的書名,這本書一定是講有關于抒情,懷古,類似于《人生若只如初見》般的詞句。便打算做一回文人去領教一番,細細讀后卻發現……
在這本書中作者將現實生活寫的淋漓盡致。在這個匆匆忙忙的大都市的生活中,學生們習慣了每天在學業中奮斗,上班族習慣了上下班擠地鐵、擠公交,每天起早貪黑的忙碌日子,老人整天為家里的大事小事操勞這,操勞那。每個人每天都是滿滿當當的,沒有時間去顧暇其他的事,沒有時間去享受生活,體驗生活。在這本書中描寫了生活里的許多事物,由很多很多微小的事物從而引出生命對于我們而言所謂的真正意義。作者于丹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現實的打擊中,許多人被“折磨”的千瘡百孔,將幼時稚嫩的想法拋至遠出,不再提起,早就遺忘在角落中。真正可以做到堅持初心的人已是少之又少,更何況是那些真正達到想心中執念的人,恐怕是寥寥無幾。這樣太難太難,畢竟所有的想法最終都是要回歸現實的。
我一直有個夢想就是去世界的各地去旅游一番。自己經常從電視中看到世界各地許多美麗的景色和可口的食物。而在這本書中作者講述了她在旅游的過程中想到的許多事,有感而發,分享她在旅游中點點滴滴的小事,甚至小至一件物品。文章以一個個故事的形式向我們講述了許多的人生道理。這樣一來通過描述許多吸引人們眼球的小事,就將富有哲理的事件變得通俗化,更加讓人可以讀懂其中的含義。作者在這本書中沒有用華麗的詞藻,通篇都是人人可以讀懂的文字,讀起來也就不會像是讀古文般吃力了。
“道不遠人,自在人心,最貼近現實的樸素,恰恰能把哲學智慧還原到每個人的生命中”這是書中的一句話。人生有很多跌宕起伏,人們永遠都不會知道前方的生命之路會發生什么。記得我爸曾經問我長大后要干什么,我猶豫后說;“長大后我想做老師,或者開一家服裝店亦或者是一家化妝品店。”我爸還未開口回應,坐在一旁的叔叔就立刻坐正身子說道:“唉,干嘛這么沒志向……”我無奈的笑了笑,隨便搪塞了幾句。但其實只有自己知道自己不想過那種太過忙碌的生活,只想要簡簡單單地生活,有時間和好朋友一起逛逛街,旅旅游什么的。或許你會覺得我現在的想法太過于幼稚,長大后也許會想法不同,但每個時期每個想法都是珍貴的,我們都應該去鼓勵去支持那一個個美好的幻想,哪怕只是想想,不過好在爸爸贊同我堅持自己的內心。當一個人真正從現在的浮夸生活中走出來,享受自然所帶來的震撼。趨于樸實的日子,也不失是一種對于心靈的釋放。閉上眼睛,想象自己站在一片沒有邊際的草原上,遠處綠油油的小草和藍天白云交匯在一條水平線上,策馬馳騁在草原上,風吹過面頰,所有的煩惱拋至腦后,是多么的愜意啊!
在作者的`眼中“調心是一種與世界相處的方式。面對紛繁變化的世界,唯有將紛紛擾擾的心安定下來,此心不動,才不會心隨物轉。如果你能在我的夾縫中找到人生的寬度,那么結果會讓你知道,心真的是能轉鏡的”冷靜,有韌性,積極,真實,樂觀這五種性格看上去是十分難得的,但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做到。每當我們在追逐自己的夢想時,停下腳步,冷靜思考;每當我們在被困難所擊打時,不要畏懼,用自己的韌性,樂觀,去積極的面對;每當我們面對這紛紛擾擾的世界時,不要過分在意外界的思考,做最真實的自己。
人的一生很短,不要等走到生命的盡頭時才后悔當初自己所做的決定。人生是要用來享受的,享受生活所帶給自己的美好。有時候就應該去放棄那些自以為是的生活,而真真實實的感受自己,放松自己。
自己即未來。生活就是要自由自在,享受自我。這也是我在書中感受到的生命真諦!
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后感 7
我喜歡這本書幾乎每一個標題,毫不夸張的說,書中的每一個標題都符合文青關于詩情畫意的想象。溫一壺月光下酒,以夕陽落款,用歲月在蓮上寫詩,不知多少秋聲等等,光是標題就已經美的不知所以了。整本書分為五個章節,情緒依此遞進,從活在當下,體味生活滋味,到表達溫暖的感情,再取溫柔半兩,隨遇而安,最后回歸初心,方得始終。
看似散漫的散文,細細讀來,并不只是辭藻的堆砌,而是一次關于生活的對話。作者在每一篇文章中都傾注了自己的真情實意,以自己的切身體驗,從小細節著手,以小見大,從再平凡不過的經歷中參透其中的道理,讀來沒有絲毫的壓迫感,反而能夠舒緩壓力。
其中,我最愛的一句話是“愛的開始是一個眼色,愛的.結束時無盡的蒼穹。”其中有深意,欲辯又還休。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紅心番薯這片文章,微涼秋風,舊家前河堤的葦芒花遍地蔓生,遮擋住了父親的蹤跡,近了才發現父親的白發藏在灰白的葦芒花里,我竟未能看見。經歷過幾年南洋戰爭的父親,在烽火連天的歲月里,紅心番薯就是他日日夜夜的期盼,這樸實無華的番薯溫暖了身在異鄉的游子,牽動著歸家的心。在那一代經歷過戰爭的人心底,有一段番薯的歲月,“那歲月里永遠有槍聲時起時落”,在顛沛流離的時代里,在饑餓的歲月里,紅心番薯都是生活的慰藉。廉價的番薯不僅記錄著過去的時光,它從頭到腳都是有用的,番薯花芬芳倔強,淡紅的花朵在每一個落日余輝里開得正好。番薯葉也可以單獨作為蔬菜登上菜場的舞臺。這渺小卑微的紅心番薯映照著上一個年代的沉默與喧鬧,也承載在對父親深深的懷念。這是一篇溫暖的文章,透過平凡的紅心番薯,寫出上一代人的厚重的歷史,也從點滴間透露出溫暖細膩的親情。
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后感 8
每個人都要有個小千世界,這是我們的精神世界,這是除了眼前茍且的詩和遠方。這個小世界,有人能懂,便是難得知己,無人理解,自己也能樂得自在。我們靠近人群,日日經歷柴米油鹽醬醋茶,我們也和塵世保持距離,偶爾把玩琴棋書畫詩酒花。現世喧囂又殘酷,我們很難做到任何時候都獨善其身,但是至少,我們可以為自己的小千世界種一片爛漫山花,那里,只有美好和安寧。
每個人的生命,最終都是孤獨的,看楊絳尤為感觸。曾經和睦幸福的一家人,先是送走孩子,接著送走丈夫,更多地生命,她都是一個人度過的。擁有家庭不是生命的終點,離開家人也不是幸福的盡頭。我們一生要經歷無數的相逢和別離,無論是欣喜與相逢還是悲傷與別離,像寫在水上的字,你在念及這種感情的'時候,它已悄悄流走。人生只此一次,我依然懷抱最大的期待,希望命運可以帶給我真愛,但是我也知道,真愛到來之前,我要像希望對方愛我那樣愛自己,真愛降臨的時候,我要如愛自己一般愛對方,直到有一天,我們不得不分離,如果那不是彼此生命的終點,也希望,不會是彼此幸福的終點。人的靈性的修行,最終只是一個人的路,我們對生命的體悟,最終只能靠自己完成。
溫柔兩半,任何時候,都對世界和萬物多一份尊重和感恩。如果心能柔軟得聽到一滴雨落下的聲音,那對待別人,更能做到寬容和溫柔。隨遇而安,不僅是身處何地,更是身陷何境,都能做到既來之,則安之,才是平常心。
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后感 9
關于歲月。書中有一段提到“我怎么突然就到了四十歲呢”,正應了我此時的心情,時常為此黯然傷感。“生命的成長雖然有階段性,每天卻都是相連的,去日、今日與來日,是在喝茶、吃飯、睡覺之間流逝的,在流逝的時候并不特別警覺,但是每一個五年、十年就仿佛河流特別湍急,不免有所醒覺”,細細揣摩,隨著年歲的增大,越來越如此。對于我們該如何面對流逝的歲月,面對未來的日子,書中提到“由于流逝的歲月,似我非我;未來的日子,也似我非我,只有善待每一個今朝,珍惜每一個因緣,并且深化、轉化、凈化自己的生命”。“在因緣的變換中,都能無畏,做不受惑的人”。善待今朝,凈化生命,也許是我們與歲月握手言和的最好方式吧。
關于成長。我們每一個人都在歲月中成長、經歷、變老。書中提到“正視每一個眼前的生活歷程,努力地活在當下,對這一階段的人生與情感用心珍惜。由于對眼前、對當下的珍惜用心,才能不怨恨過去,不懷憂未來。才能在每一個過程當中努力承擔,以最大的心意來生活。”“在人生的歷程,我不著急,我不著急看見每一回的結局,我只要在每一個過程,慢慢慢慢地長大。”而“生命的一切成長,都需要時間”。這就需要我們認真體會生命的每一次成長,坦然經歷人生的每一個階段,不驕不躁,不忙不慌。
關于生活。書中提到“我們把生活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重要的生活,一部分是緊急的生活,會發現很多人都在緊急地生活,隨波逐流,而不是重要的生活。什么是重要的生活?陪愛人散步,躺在草地上看星星,一個小孩有沒有幽默感,懂不懂得愛和寬容,這些是重要的。而每天著急上班、學習、考試,是緊急的”。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更多的是緊急的生活,而不是重要的生活。想想經常為孩子少考幾分而焦慮,為很多的小事而憂愁,著實沒有必要,要將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重要的生活。
關于幸福。幸福也是我們經常探討的一個話題。“生命的幸福原來不在于人的環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質,而在于人的心靈如何與生活對應”,“在生命里,人人都是有笑有淚,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與憂惱,這是人間世界真實的相貌”,“我們幸福的感受不全然是世界給予的,而是來自我們對外在或內在的價值判斷。我們幸福與否,正是由自我的價值觀來決定的”。書中提到,幸福的`開關有兩個,一個是直觀,保持“快樂無憂”的心境;一個是心靈的品味,仔細體會生活環節的真義。我們的心要寬廣堅持,我們的.情要細膩溫柔,我們的愛要深刻美好,要讓自己一直保有喜悅自由的生命姿勢,只有這樣才能幸福,才夠幸運。
關于快樂。書中提到,想要快樂,第一是要喜愛自己;其次,要去除“憎恨”“批評”“內疚”“恐懼”四種壞習慣;第三要專注,也就是活在當下;第四步要放松,因為放松,我們就能放下,也能以游戲一樣坦然的心來看人生。讓開心成為一種習慣。“人的一生,總有學不完的知識,總有領悟不透的真理,總有一些有意或者無意的煩心事闖到心里來。總之,人生之夢,順少逆多,一輩子不容易,千萬不要總是跟別人過不去,更不要跟自己過不去。”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常思一二,不想八九,與過去和解,與自己和解。
何為清歡。文中提到,“清歡”可以說是“清淡的歡愉”,這種清淡的歡愉不是來自于別處,正是來自對平靜的、舒淡的、簡樸的生活的一種熱愛。想想“清歡”應該不完全等同于快樂吧,應該是來自于心底的愉悅,不講求物質的條件,只講究心靈的品味。書中提到,第一流人物應該是在清歡里也能體會人間有味的人物,是在塵世間也能找到清歡滋味的人物。現如今我們的確離“清歡”越來越遠了,應該少一些感官的刺激,多一些心靈的品味,用心去看這個世界。
書中類似的文字和感悟還有很多。歷經歲月的洗禮,再讀林清玄先生的文字,越來越感覺到人生是一場修行,生命是一次歷練。隨著歲月的流逝,守住心中最美好的東西;隨著年齡的增長,讓心靈一同成長,以清靜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
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后感 10
“清歡”,是在一天快結束時,花八分鐘思考人生;是在夜晚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由一束馬蹄蘭來告別友人。“清歡”是一種態度,對待生活的態度。
書中有一篇文章叫《以夕陽落款》,這篇兩分鐘就能看完的文章卻讓我深受感觸。文中有一句話“如果在黃昏時刻,禁止論說,只準聽音樂喝茶,看夕陽沉思,將是對這個城市的人最嚴重的懲罰吧。”這句話使我陷入了沉思,是啊,我們生活的節奏太快了,快到留不出哪怕一分鐘來思考,無人能傍晚時靜下心欣賞落日的美景,許多人麻木地讓自己泡在工作和學習里,這樣的生活,該是多么無趣。文中把夕陽比作落款的印章,把生活比喻為一幅水墨畫,只有盡心去創作的水墨畫,才會不留遺憾。
書再往后翻,翻到了又一篇我十分喜愛的作品——《紅心番薯》。文章寫的是作者父親南洋夢里的'鄉思,以及作者對時間流逝的感嘆、對生命的驚訝。
番薯在幼時的作者眼里象征著臺灣,而芋頭則代表了大陸。文中,幼年的作者不禁感嘆著兩種植物的相似。其實,相似的何止是形狀,水土、人情都是差不多的。我想,作者對這件往事之所以如此印象深刻,絕不是因為跟別的小孩兒吵了一架,而是作者父親在油燈下,將大陸和臺灣連起來的那一根線,以及父親眼中掩不住的鄉愁。
作者住在高樓里,感嘆著番薯頑強的生命,作者所住的地方與我們一樣,是無土的存在。在作者父親眼中,人就該腳下是土地,頭頂是天空,“腳踏實地”才是正常的。《馬來的雨》的作者胡繩梁也感嘆“現代文明有時離大自然是遠了些的。”不是所有人都能擁有帶土地的房子,但親近自然卻是很容易做到的。即使身處“容不下綠色的地方”也應該牢記自然,對腳下每一寸土地都保持尊重。文章以番薯來代表堅強、沉默、忠心的品質,同時文末最后一句“上一代人的狂歌和低吟都埋在那小小的花盆中,只有靜夜的敏感才聽得見。”又一次向我們敘述何為“清歡”。
“清歡”是細膩的情感,是善于觀察的眼睛,是真誠地對待生活,更是在濃墨重彩的人生之畫作中留出屬于自己的空白。
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后感 11
在復雜的世界里,做一個簡單的人,以清凈的心看世界,以歡喜的心過生活,不浮不躁,不慌不忙,淡定從容地過好這一生。于旖旎繁華、面目可疑的塵間世俗,詩意的棲居似乎已是奢侈的夢想。林清玄這簡短的幾行文字,讓浮躁的心慢慢地靜下來,沉下去。一本書、一則詩文可為現代人抵達超塵脫俗的人生意境提供一種可能的途徑。
“清歡”是什么呢?它是來自對平靜的、疏淡的.、簡樸的生活的一種熱愛。在如今這個加速前進的時代,大多數人的心都是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清歡”之人愈來愈少。看著那些為追名逐利拼命奔波,卻錯過身邊太多美好幸福的人,不免為之嘆惋。“清歡”之所以好,是因為它對生活的無求,是它不講求物質的條件,只講求心靈的品味。不管何人,不論何地,要保持快樂的心情對待生活,對待工作,這樣即使再平淡的生活和工作,它的點點滴滴都會是美好的。
讀著讀著,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想到了和我一樣堅守在農村三尺講臺上的人民教師。作為一名農村教師,唯有“清歡”之心才能更好地工作,才能經得起偏遠,耐得住孤寂,守得住快樂。堅守在農村的我們有歡樂,有困苦,有所思,有所想。生活的好與壞并非和富貴有關,而是你用何種心態去體會你所擁有的生活;你快樂與否,在于你是否守得住自己內心的小小天地,能否洗滌心靈,不浮不躁。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疑惑困頓時,遵從內心找到平衡點,這個極為重要。
人生就是一次旅程,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靜靜地思考也是旅行,旅途中有所得必有所失,唯隨愿取舍。
每天都睡去,是旅程的一個終點。每天都醒來,是旅程的一個起點。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 以平常心體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淡定從容地過好每一天。
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后感 12
這是我最愛的一本書,當媽媽得知我準備讀這本書時,語重心長地叮囑我,要細細品讀,慢慢理解。很不幸的是,當我讀到書的第二節《小千世界》時,突然聽到新聞里說作者林清玄老先生去世了,那一刻我有點悲傷,又有點害怕,怕我讀不懂這本書。
書中寫道:林老先生在路上撿到一粒貝殼,由此想到周圍新建的很多高樓大廈,破壞了環境本有的自然之美,由此想到記憶中那塊美麗的水晶,卻被雕成了猛獸獵食的場景,由此想到這粒貝殼的由來,它是怎么從海洋到了陸地,由此想到了世間的變遷與無常。
書中寫道:林老先生在果園打工,他是如何勞作,如何和果農溝通,看果農如何修剪枯敗的果樹枝條,看春天的果樹如何發芽,由此想到人面臨困境時,該如何平復自己的心態,丟去那些無謂的想法,重新站起來,所以他說:“跨過去,春天不遠了,我永遠不要失去發芽的心情。”
書中還寫道:幸福對年少時的林先生來說,就是痛快的,飽飽的,肆無忌憚的喝汽水,幸福對賣醬菜的老人來說,就是賣出醬菜,對一個大公司的'經理來說,幸福就是這輩子再也不吃番薯稀飯,由此想到,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幸福,幸福都是自己心里對比出來的。
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我是迷糊的,以我的年齡,好多意思我都讀不懂,但書里的語言清新流暢,幽默自然,把一些小事,一些回憶娓娓道來,就像春天盛開的花朵,枝頭小鳥優美的啼叫聲,讓我覺得生活真的很美好。
我想,這本書我是要讀好多遍的,年少時讀一讀,年青時讀一讀,年老時再讀一讀,一定都有不一樣的滋味吧。
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后感 13
每每讀到林清玄的散文,都會在不經意間被他的文字感動。他的散文恬淡自然,蘊含佛理,《人間最美是清歡》這本書就傳達著這位老者的淡泊心態。
在物質化的社會,每個人似乎都以金錢來衡量任何事物,社會中充斥著金錢腐朽的氣息,清歡這個詞似乎也逐漸被掩埋。清歡即清雅恬適之樂,清歡一詞最早出現在唐·馮贄的《云仙雜記·少延清歡》:“陶淵明得太守送酒,多以舂秫水雜投之,曰:少湮清歡數日。陶淵明這位田園詩人,過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最是清歡之人。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清歡是生命的減法,在我們舍棄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綁,回到最簡單的歡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寥寥數語,卻道出了清歡的內涵與生活的真諦。然而我們在生活中常常做的不是減法而是加法,我們總是想要擁有的更多,當我們實現一個目標之后,又會立刻在心中建立下一個目標,從來沒有過停歇。看似我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其實不然,在追逐的過程中我們丟失了的自己的善良、真誠,學會了勾心斗角,爾虞我詐,內心早以疲憊不堪,卻還是為了名利苦苦堅持,實現目標之后,猛然發現自己以遍體鱗傷。少了清歡,多年之后曾經那個擁有一雙清澈雙眼的少年已不在;少了清歡,多年之后曾經那個擁有天真無邪笑臉的少年已不在;少了清歡,多年之后曾經那個擁有一顆單純善良內心的少年已不在。我想人應該追求本心,回歸簡單而又快樂的生活,生活真的應該簡單點再簡單點。在這個喧囂浮躁的社會,我們應該守住自己的不信,不被世俗流言所迫,不被功名利祿所動。
無論自己是多么的繁忙,都應該有時間停下來,看看自己的內心,低頭看看腳下,而不是一味地抬頭,希望歷盡千帆歸來你我仍是少年。我喜歡他說的,愛的'開始是一個眼色,愛的最后是無盡的蒼穹。
我們走過了許多春夏秋冬、我們走過了許多冷暖炎涼。仍然能保持單純的初心,一直向往生命的美好。在生命的最深處,我永遠深信:人生最美的境界是清歡!人間最美是清歡,是清歡!清歡不是遙不可及,遵循自己的內心,簡單點再簡單點,我相信能夠做到!
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后感 14
“人間有味是清歡,所有含蓄婉轉、深沉內斂的事物,都只是為了更好地沉淀,洗盡鉛華。如果有一天,當你踏遍歲月千山萬水,嘗遍世情風霜百味,依舊可以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則為真正的樸素、真正的清歡。”
央視節目《百家講壇》中的于丹《論語》心得一經播出就給大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于丹這個名字也似乎走進了人們日常的社會生活當中,很多人因此了解、認識了于丹。而我真正的開始了解于丹,是因為半首詩的緣故。“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這兩句正是出自北宋詞人宋祁《玉樓春·風前欲勸春光住》的下片。于丹在這兩句詩的后面寫到:中年況味,手中的酒杯換了茶盞,不勸斜陽。甚喜,這句簡短的話中所潛在的境界正是我想在青年轉變中年過程中所追求的,盡管過去從未仔細研究過于丹教授的作品,但僅此一句就讓我從內心感受到我與于丹教授在精神上的追求有某些志同道合。
“當你因為沒有鞋穿而哭泣的時候,想想那些失去雙腳的人”。我們都知道在這個宇宙當中運動是絕對的,而靜止是相對的,同理,當我們靜下心來仔細想想的時候會不會發現,幸運與不幸亦是如此呢?其實人人都有一些被別人羨慕的幸福,但不要虛構著別人的.幸福,浪擲了自己手中握住的價值。正如于丹教授所說,如果想明白這一點,也許你的日子也在被別人暗暗羨慕著。小時候總覺得自己擁有的太少,所以以此抱怨父母、抱怨家庭,而逐漸長大以后才發現,原來一直以來都真的只是自己想要的東西實在太多。至今我還會被老同學調侃說,還記得上小學那會兒,每天穿著花襯衫坐著小車上下學。回想起十幾年前還是孩子的時候并沒覺得那有什么特別,但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原來我也被很多同齡人羨慕。
現在我時常覺得自己很幸運,在經歷大大小小的坎坷以后,生活帶給我的更多是成長與成熟,而不是傷害。
“有很多人用了畢生的努力,默默完成了對別人的成全”。人生沒有所謂的彎路,我們都是順著每一步才抵達今天,所有的偶然與必然,只要你信任這些生命的成全與托付,總會對歷史的軌跡和當下的容顏做出解釋。站在現在,你會知道你的未來應該要成為什么人,你怎么才能不辜負曾經的成全與托付,你怎么才能在無常當中一步一步把恒常走得更好。人生就是一個循環,一個有幸福感、被成全的人,他會不斷用善念去成全別人。善良與愛,才是人性中最蓬勃的種子,可以薪火相傳。
在成長的路上,我們一直被父母成全;在求學的路上,我們一直被老師成全;在職場的路上,我們一直被領導成全……我們如今的被成全與托付,難道不是為了將來對別人的成全與托付么?將來的某一天,我們也要為人父母、也許還要為人師長、為人領導,不是嗎?
漫漫人生,有味清歡。一念既起,就拼盡心力在當下完成,那一刻當下,也就算是真正實在的擁有了。
【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后感】相關文章:
人間有味是清歡作文05-28
人間有味是清歡的現代散文07-31
人間有味是清歡散文欣賞09-19
人間有味是清歡作文【大全5篇】01-04
人間有味是清歡作文(通用56篇)02-17
清歡有味作文700字09-16
散文欣賞之人生是有味的清歡07-29
《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后感12-21
人間至味是清歡作文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