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呼吸秋千讀后感
認(rèn)真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chǎn)生了許多感想,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yīng)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呼吸秋千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呼吸秋千讀后感1
我讀不懂赫塔米勒的書,不是她的書不好,而是她的書寫得太美,美得讓能力不足的我讀不懂,即使讀懂了也不知道如何下筆去講述通過閱讀這本書給自己帶來的震撼和自卑。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看不懂書名,呼吸秋千是什么回事?它不是一件物體的名稱,也不是城市的地名,更不是你可以了知的,但倘若我引用作者的話來描述你將可以很清晰的感知到它。
“天使把我的面頰貼在它的下巴上,讓我的呼吸打起了秋千!
“我感到胃里一陣抽搐,直沖向硬腭。呼吸的秋千翻滾起來!
作者似乎最擅長用詩意的詞語來表述苦難。饑餓被稱為天使而不是魔鬼,可見其用心。我想用詩性來描寫殘酷也是《呼吸秋千》被譽為一部氣勢磅礴,奪人心魄及令人謙恭的小說,甫一出版便獲得了德國書獎的原因之所在吧。
故事背景設(shè)定于“二戰(zhàn)”結(jié)束時,主人公是17歲男孩,他被送到烏克蘭營。這些曾在“二戰(zhàn)”中與納粹政權(quán)合作過的德國人,受盡非人的待遇。作者以大角度描繪了這個悲慘的年代。
“在我的勞動營歲月之前、之中與之后,我有二十五年的時間生活在對國家與家庭的恐懼中,畏懼那雙重的毀滅:國家把我當(dāng)罪犯囚禁,家人把我當(dāng)恥辱放逐。” 作者的一生都處于恐懼之中,無論是處于任何境況,在作者腦子里最根深蒂固的'便是恐懼,但是我們在其間的文字里卻感到是因為恐懼而充溢的一種殘酷的美感。
在勞動營的五年間“饑餓天使”不停的造訪,“水泥病”如影隨形,“換面包交換癥”的頻發(fā)率都從側(cè)面表達勞動營里殘酷的生活狀態(tài)及險惡的生存環(huán)境。
“我從未像在勞動營的五年里那樣堅決地抗拒過死亡?咕芩劳鑫鹦栌米约旱纳,只需一個尚未完全終結(jié)的生命就夠了。”聾啞人來茨被兩節(jié)車廂給壓扁,卡蒂麥耶在水泥塔中被掩埋,伊爾瑪普費佛在沙漿池中窒息而死,而換得的只是監(jiān)工的一聲“很遺憾”,而作者卻在一次又一次的處理尸體的過程中學(xué)會不再恐懼,而是趁尸體還未僵硬之前剝下衣服,為了不凍死需要死者的衣服,還要吃掉死者省下的面包,當(dāng)死者咽下最后一口氣后,死亡對活著的人而言就是贏利。清理尸體,活著的人目睹只是解脫。腦袋中那個堅硬的巢,呼吸中那架令人眩暈的秋千,胸口里那部熱衷于節(jié)奏的泵,腹部那間空蕩的候車室,都獲得最終的安寧。從未有過的純粹的頭的幸福,因為每張嘴里都是饑餓。
勞動營過去60年了,吃依然令作者興奮不已。
作者用所有的毛孔再吃,和別人一起用餐時,他會讓別人感覺到很不舒服,因為他吃的很自我。沒有經(jīng)歷過饑餓的人對嘴的幸福一無所知。
“回鄉(xiāng)后,每一種感覺每一天都有自己的饑餓,都要求給予回應(yīng),可我無法滿足它們。誰也別想再靠近我。我被饑餓嚇怕了,人們難以接近我,不是因為我高傲,而是因為我卑下!
作者沒有用任何苦難的詞語,卻讓我們對勞動營里經(jīng)歷的饑餓感同身受。作者在諾貝爾文學(xué)獎頒獎典禮上的致辭:“說不出來的東西還是可以寫下來。因為寫作是一種沉默的行動,一種由腦至手的勞作!
讀作者的小說,對這段話才能體悟至深。
呼吸秋千讀后感2
這本書剛開始看的時候,并不覺得艱難,赫塔米勒,作為一位獲得過諾貝爾獎的杰出女作家和女詩人,她的這本小說,寫得宛如詩歌一般優(yōu)美,一頁頁翻下去,總有那么三兩個句子會讓你停頓下來思索良久,甚至只是單純被她美妙絕倫的文字而折服。
然而,看到十分之一的時候,卻漸漸地感覺不安起來,有種隱隱約約地意識,似乎,這本書是在向我們講述一段被刻意掩藏和隱瞞的歷史,或者說,在我們關(guān)注點之外的那些東西。
我一貫懶散,除非遇見特別感興趣或者是實在看不懂的東西,要不然很少因為一部小說去細細查找和作者有關(guān)的歷史背景,但是這部小說,坦白而言,若是想要讀懂,有些與政治、與歷史、甚至與價值觀都很顛覆的東西卻是無法繞過的。
作為一名根正苗紅的社會主義新中國下成長起來的大好青年,我們從小接受到的教育就是,共產(chǎn)主義是崇高而偉大的,是我們奮斗的目標(biāo),是關(guān)于中國未來的美好前景。
而關(guān)于二戰(zhàn),我們在歷史書到得到的認(rèn)知也一貫都是,德國人是無惡不作的,是納粹,是法西斯,而蘇聯(lián),是我們的老大哥,是中國相親相愛的小伙伴,是高大的'是無私奉獻的是正義的使者是和平的化身。
可是赫塔米勒,卻一貫在她的作品中揭露共產(chǎn)主義的暴政,她說“我的主題從來都是暴政和專職對個體系統(tǒng)的摧殘,集權(quán)社會中的個體無任何價值而言。”她甚至對中國充滿敵意,曾經(jīng)呼吁西方國家對中國采取更強硬的立場,而不必考慮這樣做是否對中國平民造成傷害。她說“中國還遠不是一個民主國家,只有在西方少一點寬容的時候,中國領(lǐng)導(dǎo)人才會稍稍考慮改變其政策!
面對持這種態(tài)度和信念的米勒,讀她的這本小說的時候,有一種微妙而復(fù)雜的感情,她同你一直接受到的思想相悖,我們的社會價值觀,永遠在尊崇集體主義,崇尚以犧牲自我來成全大義,而米勒,卻始終在她的作品中不斷地為了自由,為了自我,為了個人的價值而叫喊、抗?fàn)帯?/p>
你能夠感受到她帶給你的震蕩,正如這本小說,它描述的是一個17歲的少年,在“二戰(zhàn)”結(jié)束時,當(dāng)時的蘇聯(lián)吧戰(zhàn)爭中與納粹政權(quán)合作過的部分德國人流放到了烏克蘭的勞動營,在監(jiān)禁中,忍受了整整五年的寒冷、饑餓、勞累等非人的折磨。整部小說,幾乎在不斷地描述著勞動營中無休息的饑餓和勞累,還有身處勞動營中的這些人們,在極端的饑餓狀況下,為了填飽自己的肚子,為了讓自己活下去,而發(fā)生的種種有違常理,有違人倫的事情。
在看到這些內(nèi)容的時候,我有些詫異,這場面何其相似,戰(zhàn)敗后的德國成為全世界眾矢之的,似乎生為德國人就是一種恥辱,然而,又有誰注意到那些根本無辜的普通德國百姓,因為一場戰(zhàn)爭而承受到的這些非人待遇?正如同,內(nèi)戰(zhàn)后留在大陸的那些國民黨官兵,他們也曾在抗日戰(zhàn)爭中獻出熱血,卻不過因為在內(nèi)戰(zhàn)中站錯了隊,又有多少人在后來的反復(fù)整整斗爭中失去尊嚴(yán)甚至生命?
赫塔米勒,可以在她的小說中“為了遺忘而寫作,提醒人們認(rèn)識到自由的價值!比欢覀兡?我們的文學(xué),我們的國家,是否允許我們不去遺忘這些歷史?是否允許我們?yōu)榱俗杂蔀榱瞬槐徽诒蔚臍v史而抗?fàn)帲可踔,是否允許我們,去自由地討論這個問題?
【呼吸秋千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秋千10-04
愛的秋千09-25
蕩秋千10-10
愛的秋千09-30
秋千的作文04-07
我的小秋千10-10
蕩秋千的作文05-06
秋千優(yōu)秀作文12-22
秋千的作文【合集】02-22
回味風(fēng)中的秋千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