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芳華》讀后感 推薦度:
- 《芳華》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芳華》讀書心得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芳華》讀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芳華》讀書心得1
朋友們都去看《芳華》電影了,我沒有去。相比于電影,我還是喜歡讀原著,從字里行間勾勒我所熟悉的版圖,塑造自我感知的形象。這總會給我更深的震動,就仿佛多走了一遍人生。
誰人沒有青春年華,可經歷了就只能做“往事只能回味”的慨嘆。即便重新來過,你依然會是現在的你,因為在當時的環境下,無論多少次,你還是那般選擇。就像劉峰,他或許會后悔,但倒回去,他依然會發生那次觸摸事件。林丁丁依舊還是要因追逐優越的生活而最終落單。而何小曼也永遠不會跟劉峰跨過那一層窗戶紙。只是電影里對此做了改變,而我更衷于原著的設計。
《芳華》在蕭穗子的總結中落幕,她說:我們是信仰平凡即偉大的一代人,平凡就是功勞,就是精英,好幾十年我們平凡得美滋滋的,時代有它不可告人的用心。她把原因歸攏到時代,其實就是大環境。有這樣一個環境,沒有人能跳得出來,尤其是“那時年幼”。
是的,年幼的我們還不具有成熟的'觀點,只能隨著時代的波濤前行,而這很有可能是致使我們后悔的荊棘。但過后來回味,卻總覺得是芳華。
生活總要向前看,我們不能活在“那是年幼”里。就像他們講的: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任潮流更替、境遇變遷,時代給予我們的坦途或者坎坷,終將成為我們的芳華。文/王偉
《芳華》讀書心得2
一聲嘆息。流了好多次淚。內心的沉重與疼痛在蔓延,心疼劉峰。感謝小曼的堅守。
電影與書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故事情節還是那個故事情節,卻在電影中大段的歌舞感受到青春的美好,友誼的.珍貴,仿佛那些背叛輕描淡寫,是可以一笑而過原諒的。小說中更多的細節描寫,似有似無的調侃才把故事推向了可悲的高潮,那些落井下石的批判,眾人踐踏的孤立,扭曲心態的背叛,帶著正義的幌子進行著。我仿佛置身于這個故事中,深深地體會到了劉峰與小曼的絕望。
如果說那是時代的悲哀,我覺得這種悲哀持續到現在。隨波逐流的網絡暴力,校園欺凌還在發生,英勇的鍵盤俠帶著強烈的正義感評議各種事件的浪潮也在發生。人性的陰暗面一直都在暗濤洶涌地滲透,即使我們認為自己站在陽光之下。
我不一定能始終堅持劉峰的那種善良,但不會做讓人如此厭惡的背叛行為去毀滅善良的人的一生。
看完小說,我也找到了答案,劉峰愛林丁丁,一生摯愛的那種愛,即使丁丁讓他落得如此下場,如此不堪,她依然是他的一個夢,任何人都替代不了吧。
愿在躁動的社會,我們能善待每一份善良,即使這份善良不隨波逐流,略顯突兀。
《芳華》讀書心得3
雙休日兩天,把《芳華》一書看完了,相對于電影而言,書描寫的人物更精,時間跨度更長,情節也更細,而且書中所表達的反思與思考也更深刻。不得不說,嚴歌苓的書的確令人不忍釋卷,看起來不累,但卻也透著一股淡淡的悲觀與哀愁。寫的不僅僅是文工團的青春芳華,可能也正是那一整個時代人的青春芳華。不是嗎?在當時的中國,各行各業都有劉峰這樣的“活雷鋒”,也有林丁丁這樣的利已主義者,既有小曼這樣的被團隊排斥者,也有蕭穗子這樣冷眼旁觀者。
時代: 平凡 背叛
“我們是信仰平凡即偉大的一代人,平凡就是功勞,就是精英,好幾十年我們平凡得美滋滋的。時代有它不可告人的用心,教導我們平凡了更平凡,似乎我們生來還不夠平凡。”“正如那個時代對于人的要求:全因為他平凡,被塑成平凡的塑像,擱在冰冷的基座上。非得強調他的平凡,定性他的平凡,才能確保那份平凡的不變。平凡了,才好使喚;對我們來說,平凡的劉峰真是好使喚。”
“于是誤了他一生,尤其他一生的真愛。因為偏偏天下女人在心底里,都是不信平凡的。”
從人性的角度來說,因為大家平凡,沒有個性,千人一面,正如工廠機器上的螺絲釘,因為個性的泯滅,才能讓政治動員來得如此迅猛與高效。而也正是因為政治性高于個性的存在,才會有那么多悲劇的產生。
郝淑雯和蕭穗子在文末的對話:“我們那時候真夠操蛋的,把背叛當正義。”“那就是背叛的時代。時代操蛋。”“我背叛你的時候,真覺得滿腔正義。”
當時的時代,試圖控制一切,所以鼓勵互相舉報,鼓勵互相背叛,鼓勵互相監督。所以,有林丁丁對劉峰的背叛,有少俊對蕭穗子的背叛,有惠雅玲對劉峰的背叛,有眾人對劉峰的背叛。這一切背叛讓我們對人性有了更深的認識與思考。
劉峰:一個時代的好人
一旦被擺上了神壇,就被綁上了祭壇!
“那個劉峰,為我們修這個做那個,不停地做一堆無成就的瑣屑事物,而做本身就是成就,日積月累,一大堆的無成就就是他的成就,他是個當今誰也不需要、誰也不尊重的人了,這種人就叫好人。”
他對所有人好,對自己心儀的對象小心翼翼地表達著好感,對臟活累活搶著干,堅持著不麻煩任何人,堅持著幫助所有人。這樣的高大全,因為一個偶然的事件,而變成一個眾人打罵的自我分析與定位的“最難聽的壞話是劉峰自己說出來的,他說他學雷鋒,內心是個資產階級的茅坑,臭得招蒼蠅,臟得生蛆。”
劉峰是一個好人,而且是身邊的好人,但是作為人,他應該有七情六欲,應該有缺點,而因為宣傳的需要,將他的優點與成就無限放大與神化,也就造成了眾人對這種神化的人的懷疑,而一旦群眾發現這種神化破滅的時候,那就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文中所言:“一旦發現英雄也會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會格外擁擠。我們高不了,我們要靠一個一直高的人低下去來拔高,要靠相互借膽來體味我們的`的高。為什么會對劉峰那樣?我們那群可憐蟲,十幾二十歲,都缺乏做人的看家本領,只有在融為集體、相互借膽迫害一個人的時候,才覺得個人強大一些。”
這與《烏合之眾》所言完全一致:“昨天受群眾擁戴的英雄一旦失敗,今天就會受到侮辱。當然名望越高,反應就會越強烈。在這種情況下,群眾就會把末路英雄視為自己的同類,為自己曾向一個已不復存在的權威低頭哈腰而進行報復。”“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愿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群體只會干兩種事——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小曼:缺乏關愛的浮萍
自小缺少父愛,于是便偏執般的渴求母愛,甚至不惜用重感冒來換取母親的一個久久的擁抱。寄人籬下的非人生活與現實讓她堅定地離開了家。然而在文工團里,她依然找不到歸宿與認可,他是團隊中的異類與被排斥者,“一個始終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也最能珍視善良。”所以,她在劉峰即將離開文工團時,是唯一一個去送他的人。也是她,在劉峰老了生病的時候,仍然留在在他身邊照顧著他。由于小曼缺乏愛,所以,當劉峰在眾人嫌棄小曼“餿 臭”的時候,站出來自愿和她搭檔時,她的心,便永遠地系在他身上。只是,劉峰,那個會愛的劉峰,在林丁丁喊救命的時候,就死了。
林丁丁:柔弱雙面人
雖然外表柔弱,但卻有著與那個時代主旨精神不同的小女人該有的心思與算計。在文工團的目的就是為了婚姻攀上高枝,可惜命運與她開了一個玩笑,一婚的時候高攀上了將軍之子,但卻在將軍家中不受待見。二婚的時候遠渡澳洲,卻在異國三年,黯然回國,最后只能成為幫人看護豪宅的保姆。因為觸碰事件,因為她的告發與坦白,改變了劉峰的人生軌跡。而在她的心目中,劉峰是神,是遠離他們的另類,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活雷鋒。所以他說了句:“什么人都可以碰,就活雷鋒不行”這,或許可以解釋她對劉峰的觸碰為何如此反感。而退伍后她的所做所為,讓人不由得懷疑文工團里的她或許是一個演技高明的雙面人。
郝淑雯:光鮮背后的陰暗
讀到后面,才覺得這個人物也很立體與飽滿。在團隊中,她是分隊長,負責管理與協調這群小兵,但與此同時,她也是團隊的一員,也有著這個團隊中的個性與屬性。所以,她能為維護團隊面子,揪出那個“弄虛作假”的人,也能為了奇異的“競爭心理”,勾引了蕭穗子的男友,并說服男友,一起出賣了蕭穗子。這不由得讓我們對那個告密與背叛的時代感到不可思議。
《芳華》一書,描寫的群體很特殊,但其實文工團所發生的種種遭遇,正是那四十年中國改革大潮中的縮影。在那個日新月異,一日三變的時代里,每個人都在演繹著不同尋常的自已。每個人都面臨著打碎自己,并重構自己的使命 。緬懷過去的青春,是一種情懷,也是一種不可思議的自我嘲笑。每一個人的青春年華不是這樣的呢?或許正是由于青春年華的青澀、單純、自我才讓青春顯得那樣的彌足珍貴,也才讓我們更加珍惜現在,以及更加憧憬即將到來的未來!
《芳華》讀書心得4
看完《芳華》,想寫個讀后感,僅此獻給我們正在綻放的芳華。先說劉峰,外號雷又峰。正如他的外號一樣,活雷鋒,生活處處為他人著想,臟活累活搶著干,軍隊的干部,全軍學習的榜樣。無時無刻不在為他人,為集體奉獻著自己。在外人看起來光彩奪目的他,其實內心也是自卑的,我想正是因為他的自卑,善良,導致后來“觸摸事件”的結局。
林丁丁,文工團主唱,夢想嫁個首長的兒子,或者富二代,且要有能力。我想這也是后來她被嫌棄的因吧!小曼,一個從小被嫌棄,被犧牲,渴望愛的孩子,自從父親自殺后,一直都在唾棄中長大,外號“拖油瓶”,繼父家中多余的人,懷揣著擺脫家的夢想來到文工團,以為再不會受到,然而卻又成為大家唾棄的對象,直到劉峰的離去,使她徹底對周圍的人寒心。小說中劉峰對林丁丁的追求林丁丁對生活的向往小曼對劉峰的心動交織在故事的發展中……
直到觸摸事件之后劉峰在越戰的勇敢小曼對文工團的'放棄及在越戰的拼命兩位對生活喪失希望,向死而生的人再次的相遇,想死的遭遇使他們更能理解對方,我想結婚與否也就無所謂,重要的是互相同情的兩個人能夠扶持,回憶起自己已逝去的芳華里,對方都曾是自己心中的安慰,是生命中的一抹亮點,使痛苦的遭遇回憶起來不再傷人。第一人稱的蕭穗子與郝淑雯在文工團的明爭暗斗,后來兩人的相遇也是一笑泯恩仇,置身當時仇深似海,放在當前一笑而過,這是她們曾經綻放過的芳華,不過分后悔當初,也不糾結當下。
我想再有回到從前的話,劉峰依然會選擇接受觸摸事件,郝淑雯依然會曖昧蕭穗子男友,小曼依然會向死而生……結尾劉峰的死去,并不代表芳華已經結束,畢竟我們的芳華正在以我們的姿態綻放著,無論結局如何。
《芳華》讀書心得5
芳華,顧名思義,芬芳四溢的美好年華。單就這個名字都會令人扶首追憶,令人沉吟回味,令人滿心歡喜,令人心生向往。我本也欣欣然想去觀影的,不幸沒有時間。退而求其次,購買了書籍。看那軍綠色的封皮,滿是青春氣息,又見軍旅風貌。封皮上那兩條修竹一樣挺拔的小腿,傳遞著活力、激情、優雅、美好。軍旅膠鞋的質樸、奮斗,芭蕾舞鞋的精致、高雅,詮釋著芬芳年華。
滿懷向往,滿懷參加青春盛宴的激動,打開扉頁,打開每一個篇章,卻在閱讀中,慢慢地冷卻了熱情。那平白無奇的鋪敘中,我沒有看到青春飛揚,只看到一地雞毛,一片流言蜚語和八卦嚼舌,直到小說的三分之二,都沒有新奇可言。于是斷言,本書一般,便擱置了。后來本著總要看完的心態,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我又再次拿起《芳華》。
讀完后,我收回之前對本書草率的判定。一個平凡普通的.好人,好一時不難,難在好一世。你好我也好,不難;難在你對我不好,我依然對你好。我好也會對你好,不難;難在我不好,卻依然對你好。把無私奉獻堅持一輩子,堅持到生命最后一刻,這樣的平凡就是不平凡,這樣的普通就是偉大。劉峰就是這么一個平凡普通又不凡而偉大的好人。他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好人”這個概念,也是用他的一生踐行了“好人”的事跡,他的一生就是大寫的“好人”二字。也正因如此,我改變了對《芳華》這本書的看法。
很多人都會說,當好人能得到什么?當個好人,在某些世俗意義上,不能比別人得到更多,反而付出更多。所以在功利主義的驅使下,很多人不再愿意當個嚴格意義上的“好人”。在這樣的社會現狀下,“好人”變得更加珍貴。我也曾為此困惑。后來有哲學家說“成為好人就是對好人最好的獎勵。”我愚昧,還是不甚理解。直到看到這段話,“成為好人,心中自有美好天地,這就是好人最大的福報。”我心中豁然開朗,上天從不曾虧待過善良的人們。
列夫·托爾斯泰曾說:如果“善”有原因,它不再是善;如果“善”有它的結果,那也不能稱為“善”,“善”是超乎因果聯系的東西。《芳華》里的劉峰就是這么一位不計任何因果聯系,始終善良的人。他的默默無聞,他的善良,他的人性的光輝,令我深深折服。乃至他的死亡,平靜坦然面對死亡的態度,都彰顯了他豁達和超然。
嚴歌苓貌似擅長從平淡無奇中發掘人生的意義。原來讀過她寫得《陸犯焉識》也是如此。大量的瑣屑的日常生活鋪敘,牽引著你走入一個個平凡的普通的人生。卻在這平凡普通中,看到不可泯滅的人性光輝和愛的影子。
如果說《無問西東》是偉大崇高,那《芳華》就是普通平凡;如果說《無問》是日月霓霞,那《芳華》就是微風細雨。《無問》用那恢宏史詩般的氣度,碾壓《芳華》中庸庸碌碌的人生百相,但《芳華》卻似燎原野草,恣意在人們心間生長,堅韌頑強,雖雜亂雖渺小,卻無法無視和逾越。就像理想與現實一樣,《無問》是前者,《芳華》是后者。
《芳華》讀書心得6
藝術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嚴歌苓筆下的故事在還原生活的真相之外,還能挖掘出它殘酷的本質,就如美麗的芳華消逝后,留下的是“落花成泥碾作塵”的傷感。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女兵蕭穗子的視角,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男兵劉峰以及女兵林丁丁、何小曼、郝淑雯等人的命運遭際。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他們的善意是真的,但背叛和惡意也是真的,他們的感情在燦爛青春里播下種子,他們的芳華在戰火連天里盛大綻放。
劉峰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人物,他做著所有人都不愿意做的一切雜事,用自己的熱情和真誠幫助著身邊的每一個人,他是標兵,是典范,是所有女兵心里的“神”。所有的人生生地把他送到神壇上,一邊仰望著他,一邊等著他暴露出“凡人”的本性。他真誠地向林丁丁表達愛意,卻因為一個情不自禁的擁抱被所有的人譴責,他們都想從他身上看到與自己的“俗”相合的本性來平衡自己內心的陰暗。一次深情的擁抱葬送了他光明的前程,也折射出了時人對“好人”的惡意。
女兵們的命運各有不同,卻都讓人唏噓不已。何小曼悲慘的身世不僅沒有得到同伴的同情和關懷,反而因此遭到了疏離,善良的她最終被“英雄”的名號所累;嬌弱的林丁丁在不同的`追求者中猶豫,最后因所托非人而被歲月折磨得面目全非;郝淑雯看似嫁得最好,卻也沒逃過離婚的命運。
同樣經歷了失敗婚姻的蕭穗子成為了一名作家,也見證了所有人的悲觀離合,在她的記憶里,那座“紅樓”將人性中最丑惡的一面逼仄了出來。人的命運與時代無法分割,個體發言需要付出極大的勇氣,因為這會被審判和犧牲。在那平凡卻又不平凡的年代,文藝兵們內心的惡被無限放大,并影響了每一個人的命運。然則時過境遷,記憶里的磕磕碰碰、愛恨情仇,最后都化作了經年之后再相逢的釋懷;那些內心深處翻騰著的不甘也都化作了一株株的冬青,長長久久地佇立在歲月里。
時光長河滾滾向前,但人性中的惡并沒有被洗滌干凈,時至今日,惡的形式被各色人等挖掘得豐富各樣,然則每個人與命運相逢之際都是一場芳華,只愿在這場相遇里,每個人都能夠不被惡意擊中,卻被善意擁抱。
《芳華》讀書心得7
在我看來,理想應該是用來實現的,而不是嘴上說的。真正有理想的人不會在意細微的得失,不會為了一時的榮辱而讓自己被限制,有理想的人了解自己有什么樣的狀態和水平、知道自己想得到什么樣的東西、并且明白怎樣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他唯一的目的就是實現自己的目標,除此之外的瑣事都與他無關,他知道自己的強大才是對抗命運的最強資本,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如果有人質疑這是強調個人主義,對,沒錯,就是個人主義。一個人首要要自己有價值才能為團隊和集體帶來價值,團隊需要的是隊友,而不是累贅。
在集體主義的年代,擁有理想常被看作異端。文工團的眾人有理想嗎?我不知道,原著也中看不出來。但是文工團那樣的集體并不是一個很好的發育理想的溫床,眾人也許以為他們能在文工團待一輩子,所以理想什么的無關緊要,跟著形勢走就行了。書中沒說蕭穗子是怎么成為的作家、郝淑文的丈夫怎樣開始了做生意、退伍傷員劉峰又是怎樣想起了賣盜版書,但我想其中或多或少都是有理想的作用的。離開了集體的蔭庇,賺錢養家、發家致富成為了他們最大的理想,這理想來的有點晚,有點被動,但好歹讓他們有了生活的意義,他們的理想就是生存。
當生存變成了理想,這是理想最大的悲哀。
理想應該是向導,應該是指路明燈,是看更多的風景、見識更多的人、追求更好的生活。理想是每一段生活的高潮,是苦難和喜悅的交接處、是自我成長的現在與不可預見的未來的連接點。在文工團的時候,劉峰把愛情當成了理想,他的理想就是林丁丁,在他看來,這是窮小子的自己的一次翻身,是自己所能得到的最高獎賞。
劉峰把自己的理想放的太低,事實上劉峰與林丁丁完全不在一個層次。這種差距,林丁丁是知道的,所以她接受不了,接受不了一個平日里的高尚形象走下神壇和她告白。讓林丁丁抗拒的不是劉峰個人,而是處在文工團里和他們一樣身份的劉峰身上黨員、學雷鋒標兵的光環,帶著光環的劉峰像個圣人。假如劉峰沒有這層光環,林丁丁會像接受攝影干事一樣接受他。假如劉峰的光環更加強大,嬌氣忸怩如林丁丁也許也會試著依附他。劉峰追求愛情沒有錯,錯就錯在他是以理想為代價追求愛情的,這砝碼放的也太重了,難怪天平會倒塌。
最后一個因素,個人。通過這個因素我想要說明,人一定要了解自己,對自己保持清醒客觀的認識,不能自我膨脹,更不能自我貶低。卑微如何小萍,在文工團時期受盡欺壓,卻不受眾人的嘲笑和干擾,堅持練習自己的舞蹈,她深知文工團是她唯一的.出路,她只能把握這一條出路。讀書筆記.令人可惜的是,后來發生中越戰爭時,在一線戰場的后方醫院里,救死扶傷的她成了英模護士,一瞬間反而接受不了現實的反差,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精神分裂。原著中沒有說明何小萍最后是怎么恢復的,但是我認為,能恢復正常對于何小萍來說實在是慶幸。
就芳華一書而言,何小萍是所有角色中最努力上進的,如果何小萍對個人的認識沒有那么偏差的話,她一定會有一個比現狀好得多的結局。客觀真實的自我評價包括兩方面,一是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另一個是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何小萍經歷的人生中,在成為英模護士之前,何小萍受到的評價都是比較差的。在家庭里,何小萍是無足輕重的,來到文工團以后,何小萍又是地位最低的。連續受挫的經歷讓她對自己有了一種貶低的意識,好像只有這樣才能符合大眾對她的評價,才能迎合眾人。何小萍這樣做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根本改變不了現實。
盡管這樣,這還不是何小萍最大的錯誤,何小萍最大的錯誤應該是文工團給騎兵團和軍馬場演出的那一次裝病行為。那個事件發生的背景是在劉峰被處理到伐木連之后,劉峰離開后,何小萍對文工團眾人心灰意冷徹底失望。想借此機會離開文工團,她的目的達成了,同時也給自己留下了最大的污點。如果何小萍沒有做出那一次裝病行為,她的命運就可能和文工團眾人一樣,沒有污點的何小萍仍然能為了自己堅強的活著,毫無疑問她會過上比結局更好的生活。
沒有把握好自我的還有一個人,那就是劉峰,劉峰的經歷讓人惋惜,并不是說好人就喜歡平凡,劉峰這個好人對平凡是沒有感覺的,無論什么樣的日子在劉峰眼里都不會平凡。從書中劉峰與何小萍祭奠陣亡戰友那段就能看出,劉峰的思想極其開明,在他看來,從戰場上下來還命大活著,比起犧牲的戰友們已經好很多了。劉峰的這種思想貫穿他的整個生命,個人對劉峰來說無足輕重,他更關心集體,更關心別人。在文工團的時候,比起自己,他更關心林丁丁,所以才有了觸摸事件。
書中關于觸摸事件的那一段描寫是也是比較讓人揪心的,已經成為了黨員的他本來可以走的更遠,劉峰是有機會提干成為干部的。試想,如果劉峰成為干部,擁有了更高的層次,擁有了更多的資源,林丁丁還會那樣無情的拒絕他么。如果劉峰成為了干部,他就有機會在部隊中發現更多比林丁丁優秀的人,到時候劉峰是否會對林丁丁保持同樣的感情還未可知。
處在一群生來優秀的人中間,被愛情迷昏頭腦的劉峰沒有對個人保持理性清醒的認識,這是芳華中的一個傷疤。揭開這道傷疤,我們看到了好人走向平凡,看到了人性的丑惡,看到了弱勢群體的遭遇,若是沒有這道傷疤,我們的好人劉峰可以成為非常優秀的人。人總是會犯錯誤的,經歷錯誤才能得到成長,犯錯誤自然是要付出代價的,劉峰在關鍵時刻的犯下的一個錯誤讓他失去了自己的右臂和大好的前程,劉峰最后平凡的結局相信是所有讀者都不想看到的。沒有辦法,人生沒有回頭路可走的。
希望我們能戰勝環境、堅持理想、貫徹個人。挺起一身錚錚的傲骨,在時代變化的狂潮中散發光芒。
愿歷經磨難的我們芳華永駐、青春不朽!
《芳華》讀書心得8
禁忌總有一種讓人著魔的魅力。芳華的故事,是在一個充滿禁忌的背景下發生的。
不由得讓人想起小學門口面館的烤雞翅。這大抵是我活到現在吃到過的最獨特的一種。聞起來是一種細密的香氣混著焦糊的味道。雞翅的獨特就在于外面的皮,一口咬下去簡直是在口腔中炸開的香甜。秘訣就是酥皮外面裹著的香脆的面包屑,大快朵頤的時候會粘在嘴角,掉在盤中,急忙去舔盤子的時候,柔嫩的雞肉已經讓人無暇顧及面包屑了。沒見過吃這種雞翅能吃的文雅的,大多數人都是看著廚房,咕嚕咕嚕地咽口水。然而我每天中午都是偷偷去吃的,因為大人們說小孩子不能吃太多油膩的東西。不禁讓人唏噓,想想當年每個中午都在小面館吃的唏哩呼嚕的日子,居然已經過了十年。店主都換了好幾個,而我再也吃不到這個烤雞翅了,每次想起來都覺得它變得更好吃了,現在打下這幾行字還覺得口水要流到桌子上。
芳華的時代,似乎處處都是禁忌。打扮好看,是禁忌;生活富足,是禁忌;談情說愛,是禁忌,一切在今天的我們看起來尋常的事情,都是禁忌。可就像今天,我即使買了肯德基的全翅桶,也敵不過當年偷偷摸摸翅的一只烤雞翅;今天的我們自由自在,卻索然無味。芳華的世界充滿荊棘,卻恣肆張揚,洋溢著青春的色彩。
是啊,在人人都精致美麗的今天,穿上一整套昂貴的服裝,怎么可能比得上當年一套干凈挺刮,英氣逼人的軍裝?天天都能品嘗的饕餮美味,又如何能夠和被窩里悄悄地小口咬著的巧克力抗衡?
在小情小愛的歌曲傳遍大街小巷的今天,一聲大膽的告白怎么可能比得上送給所有人芝麻糕,只為了送你一塊的.感動。這些青年青春的色彩,其實一樣都沒有少,反而在時代重壓的磐石下,頑強地開出了一朵朵花。我向來以悲觀的眼光讀書,在悲哀的時代,人們的快樂更像是自我欺騙。然而文字中,卻藏不住的是嬉笑歡鬧的美好。
盡管每一個人都是悲劇,但是他們的生活,有過這樣的色彩,也讓人動容。
《芳華》讀書心得9
故事發生在那十年,那十年是一個崇尚熱情高漲的靈魂、注重整體向上的社會氛圍的時代。起初,主人公皆為青少年,劉峰、何小惠可謂本書主要角色。故事以時間為線索,描述主人公青少年至老年的生活。本書又名“你觸摸了我”,私以為該名更像本書主要內容的概括,因為劉峰從一個優秀社會楷模,至后來的全體討伐,皆緣于“觸摸事件”。
“時代造就英雄的神話,亦可無情地毀掉英雄一生。”這是我對劉峰的總結。
劉峰,起初被眾人稱為“雷又峰”,仿佛他是雷鋒再世——每日一副好心腸,老實本分。在此舉一典型事例說明該點,劉峰熬夜花費兩周的時間幫同事打沙發,徒因同事快結婚。劉峰這般品性,贏得眾人一致好評和領導嘉獎。至于原因,引用本書一言“忙活別人的工作,比如幫服裝員補鞋補襪之類,就會撈到分外表揚”。原本根正苗紅的小伙,卻因動了凡心,表白并觸摸意中人。無奈嚇得女生(林丁丁)大聲尖叫,花容失色地哭回女生宿舍。而后丁丁耐不住諸位領導的花樣詢問,供出劉峰。至此,劉峰因動凡心、表白和觸摸女生而名譽毀于一旦,從此意志消沉。
在今日看來再正常不過的表白和沒有淫穢意思的觸摸,卻成了那時代人們民聲皆毀的理由。劉峰被眾人以“流氓”株之,雖沒有被定為流氓罪,但一生已受其影響。關于“流氓”,我對這詞的了解來源對“流氓罪”的理解。流氓罪是指公然藐視國家法紀和社會公德、聚眾斗毆、尋釁滋事、侮辱婦女或破壞公共秩序以及其他情節惡劣的行為。該罪被吾師稱為口袋罪,于1997年新刑法修訂時已刪除,但從此新增了聚眾斗毆罪、尋釁滋事罪、侮辱婦女罪等其他罪名。在我看來,似乎符合上述行為者,即為“流氓”。事實是,法律自身的高度概括性、本罪的“口袋罪”特性是為了靈活使用。故有時輕行為,亦可歸為“流氓罪”范疇。加之法律源于道德,劉峰青年時代的`道德觀認為——表白、觸摸女生脊骨則為眾人可極力討伐的惡行。今日看來,無限壓抑本性、要求他人永遠保持積極原本便是逆天而行。那是整個時代的悲哀。
但我并不否認那個年代,萬物皆有好壞,世人對那時代的評價不一,只因價值去向不一、思考因素與方向的權重不一。本書價值取向尚未明確說明,但私以為,作者已暗諷。
至于“何小惠”,私以為她更像今日“校園暴力”的受害者,此外,組合家庭,母親的懦弱和屈從,繼父和后來弟弟妹妹的語音暴力與冷暴力,讓小惠缺愛。她甚至不惜用欺騙他人的方式獲得愛。她和劉峰的故事,用書中一言概括:“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也最能珍視善良”。而她的有些行為,譬如裝飾文胸、假裝發燒等,眾人站在今日的道德最高點處審視,自然不會茍同。但將心比心而言,何小惠種種行為,復雜、但能夠理解亦十分可憐。時代影響家庭,家庭造就小惠的主要人格,小惠的所思所想,我不能更深地理解,或許那些真正缺愛的人,觀小惠經歷,才產生共鳴吧。
當《芳華》一說被拍攝為電影,大賣之際,筆者對《芳華》一書僅是好奇。社科老師課堂引用本電影,卻提及“追憶”一詞。仿佛影片是老一輩對過去時代的追憶與緬懷,對此筆者不能理解,我僅僅以為,那是集體主義的歷史,仿佛離我千萬里之遠。筆者甚至有點認同劉倩的想法——“對于師范畢業的初中語文老師劉倩來說,傻乎乎地忙了一輩子的不僅僅是她父親,我們這一代都是多余。我們是信仰平凡即偉大的一代人,平凡就是功勞,就是精英,好幾十年我們平凡得美滋滋的。”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變化,年輕人如我,只能了解該歷史,卻不能理解,很抱歉。
《芳華》讀書心得10
今天看完了整本書,也看到了那個年代形形色色的眾多人物的結局。好人永遠的好了下去,沒有因為命運磨滅了他的好。與生命逆行,也許正如作者所說的,除了善良他還想求死,可是活了過來之后他依舊無私的好著。好這個字眼誰都沒有解釋過,可是后來人們都知道,劉峰是好的,無論他有兩只胳膊還是一只胳膊,無論他最后的時光身邊是何小曼還是林丁丁。無論最后,當年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愛被狠狠的埋進了現代的塵土,無論那是感激還是愛,也許誰都說不明白,一個永遠被人崇拜的人被人唾棄了,一個永遠被人唾棄的人突然被人崇拜了,我想著也許是為什么最后的時間他們兩個人在一起。那場追悼會,我在,何小嫚在,劉峰的女兒在,他曾是英雄,卻收場的有些凄涼,不過也夠了,真的夠了,還有人的心里有他紅色的影子,有他忙碌的勤勞的身影。
我們追悼著永不老去劉峰,也追悼著那平凡又不平凡的過往。
今天終于看完了這一本書,看到最后才懂得蕭穗子父親的轉變是那么的順理成章,才知道何小曼的怪異與孤僻是多么的情有可原,才明白林丁丁的市儈與偽裝也是人性的一面。但最讓人痛心的卻是劉峰。那個助人為樂的劉峰,那個舍生忘死的`劉峰,那個即使落魄也不忘克己復禮的劉峰,是所有人期待的劉峰。但這不是劉峰的全部,也許當他把手伸向林丁丁的那一霎,才真的做回了自己,一個有七情六欲的自己,一個不必壓抑的自己,一個有“人味”的自己。可悲的是,擊敗他的不是子彈,不是苦難,而是世俗的道德綁架,是被掩埋的紅色年代,也是人性最刻骨的丑惡。一開始并沒有想到最后何小曼和劉峰在一起了,我老是覺得他們的人生除了那次送行,之前的舉高,就沒有交集了,但命運還是開了一個玩笑,最后他們彼此互相依賴互相相信卻沒有真正在一起。而我們,大概是“年少芳華終一夢”。
一代芳華人已逝,面目全非,雖然他們談笑如故,可還是不難看出歲月給每個人帶來的改變。一個始終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也能珍視善良。
因為電影被撤檔,我去看的這本書。其實這算不上一本多溫暖的書。
很多人跟我一樣,在看完《芳華》這部電影后撿起了原著一口氣讀完,發現原本期待的唯美青春,其實是在用激情蕩漾襯托灰色的人性。
《芳華》透過故事的講述者蕭穗子的眼睛,讀者可以望見上世紀七十年代,一群從大江南北招募而來進入部隊文工團的少男少女,望見劉峰、何小曼、蕭穗子、林丁丁、郝淑雯等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和他們所經歷的殘酷的青春、隱忍的愛情和坎坷的人生。
《芳華》讀書心得11
相比于影片,自己更喜歡文字一點。因為,可以隨心所欲的快進或快退,又或者在文字中可以有更多的聯想,天馬行空,書中人即我,我即書中人,通過文字很容易有一種代入感,影視則將人物形象化,也進一步固話了,自己是先看的電影《芳華》,后面再看書籍《芳華》的時候,每次看到劉峰其實都會不自覺的想起電影中的“劉峰”。
總體來說,電影還是比較忠實于小說本身的.,有一些小的改動,不過基本劇情是一致的。最大的不同,應該是小說里面有一個結局:劉峰患癌去死。而電影中只說到劉峰和小曼相依為命。
看豆瓣上的介紹說,《芳華》原名叫做“你觸摸了我”,其實從整本書來看,觸摸事件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在觸摸事件之前,整個小集體雖然有摩擦,有勾心斗角,不過還算是一個完整的集體。前期的一些鋪墊和人物介紹也是在這之前發生的。然后就是劉峰拙劣的表達了自己的愛意——觸摸了林丁丁,劉峰從神壇上被拉下來,踩著泥土中,最后黯然離去,去伐木連,去前線,最終把一只手留在了戰場上。
留在文藝團里的人也在之后四分五散,郝淑雯嫁給了認識的“表哥”,后來一起南下淘金。林丁丁在親戚的介紹下終于嫁入了豪門,不過最終還是難以融入進去,離開后再嫁一個商人,移民國外,后來依舊黯然離婚再回國。蕭穗子成為了一個作家,也成為了記錄他們曾經芳華的人。讀后感·而故事的另一個主人翁——何小曼在經歷過觸摸事件之后,也徹底對文藝團失去了信任。裝病被發現之后去了前線,偶然情況下成為了一名英雄,卻變得精神失常,同時丈夫也在戰場上犧牲了。再后來,和劉峰相依為命。陪著劉峰走完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段路程。
讀完全書以后,依然有一種無處排解的壓抑感。仍舊是因為,書中沒有一個反派。作者也是用很平淡的語氣,平鋪直敘她們曾經的故事。沒有過多的摻雜個人情感。只能感慨一下,個人有個人的幸運與不幸吧。劉峰不幸嗎?他是幸運的,相比十五歲上了戰場,最終也留在了戰場的無名小戰士。何小曼不幸嗎?她的童年確實很悲慘,不過后來好歹遇到了一個“貴人”,讓她得以脫離曾經的苦海,不至于被淹沒。林丁丁?蕭穗子?郝淑雯?應該都算不上不幸吧,甚至相比于劉峰和何小曼,她們還是比較幸運的。
大家都不是壞人,也都有各自的幸運與不幸,這就是所謂的生活吧。
《芳華》讀書心得12
嚴歌苓的《芳華》道盡了一個個人生故事,一個個感動人心淚滿眶的故事,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讀嚴歌苓《芳華》》。
曾經有人把嚴歌苓和張愛玲做對比。張愛玲筆下的女人,是美中帶著疲倦的,疲倦緣于逃不出人生蒼涼的底色。
相較而言,我更喜歡嚴歌苓,喜歡她的作品,更喜歡她作品中塑造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因為在她的作品中,總能捕捉到一種女性的柔美,柔美中又帶著堅韌的那種味道,是的,柔軟卻有力量!不論是少女小漁、小姨多鶴,還是《一個女人的史詩》中的蘇菲,無論遭遇了什么,都要愛下去,活下去,她們骨子里的那種韌勁兒讓人感佩。
這骨子韌勁兒又被她帶進了《芳華》。
小說原本叫《你觸摸了我》,馮小剛導演看完小說后建議重起名字,嚴歌苓想了幾個名字:《好兒好女》《青春作伴》《芳華》,最后用了《芳華》。
小說寫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一些有文藝才能的少年男女從大江南北挑選出來,進入部隊文工團,擔負軍隊文藝宣傳的特殊使命。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芽。質樸、謙卑、平凡、善良的“好人”劉峰,因不良習氣被集體歧視的何小曼以及林丁丁、郝淑雯、蕭穗子等情感的纏繞、交集,小說用四十多年的跨度,追蹤著她們命運的變遷,他們最后的人生歸宿大相徑庭又出人意料。
著名作家劉震云這樣評價嚴歌苓,“她是個獨特的作家,她是一位擦亮過去的作家。她專注于那些被遺忘的世界和人物,被遺忘的生活片段,被遺忘的精神,她不斷打撈被遺忘的碎片,這一點和很多作家非常不同。”
小說中的兩次“觸摸”事件是人物命運的分水嶺。面對異性的觸碰,一個視之為毒藥,一個視之為蜜糖。你不珍惜的愛,也許是別人求而不得的禮物呢。
“林丁丁突然掙扎得猛烈,并哇地哭出聲……劉峰抱著這個哇哇哭的女子,完全亂了,不知正發生的是什么事,事情的性質是什么。他連掏出那一團糟的手帕都想不起來了,展開巴掌就去給丁丁抹淚。那該是多滑稽的場面!劉峰一只手緊摟著林丁丁,生怕她跑了,另一只手那么眉毛胡子一把抓地給他心愛的小林抹淚……劉峰繼續說錯話,我對你是真心的,愛你……林丁丁突然破口大喊——救命啊!”
“他怎么敢?!他怎么敢?!……他怎么敢愛我!”面對劉峰情不自禁的告白和觸碰,對林丁丁來說是驚嚇的、惡心的,甚至是配不上她的。而這次“觸摸”讓劉峰的人生急轉直下,因為好事者,因為是那個年代,劉峰背上了黨內嚴重警告的處分,下放伐木連當兵,后奔赴戰場,用一只手臂換回了一條命。
“一旦發現英雄也會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會格外擁擠。我們高不了,我們要靠一個一直高的人低下去來拔高,要靠互相借膽來體味我們的高,我們那群可憐蟲,只有在融為集體、相互借膽迫害一個人的時候,才覺得個人強大一點。”
多少年以后,當“我們”明白了這些道理,劉峰卻已經因病告別了這個世界。其實,在那種社會大背景下,人性的扭曲是必然的,只是這種扭曲改變了很多劉峰這樣善良的小人物的一生。
“朱克站起身,臉上的痛苦更深刻,‘您老的嗅覺沒事吧,聞不出來呀?讓我托舉她?多不衛生啊!您自個聞聞,她整個是餿的。’”
“太不像話了!怎么能這樣說自己的同志呢?還是個女同志!那你告訴我,朱克,是不是換個人你就愿意舉了?”
就在這時,何小曼的新搭檔出現了,從男舞者隊伍的尾巴尖上走出一個人來,走到何小曼身邊,說:“楊老師,我跟朱克換位置吧。”
劉峰,我們的好劉峰。每次缺德家伙們偷吃了包子餡,劉峰都會把空空的包子皮夾到自己碗里。他兩手輕輕搭在何小曼的腰上,等著楊老師下達“開始”的命令。從排練廳的`窗口,能看見劉峰把何小曼高舉起來。
小說寫到劉峰為何小曼解圍做她的舞蹈搭檔,雙手放在少女腰間的托舉,這也是觸碰。對于小曼來說,劉峰的碰觸卻成了照亮她心底的陽光。讓她甘愿在上百號尸體袋里挨個翻找劉峰的名牌,只為確認他安好。讓她甘愿以朋友的身份陪他經歷病痛,送他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也許小曼是這群人中唯一一個真正識得劉峰善良的人。
嚴歌苓把這個特殊的群體,把每個人都寫得活靈活現,人性的弱點就那樣赤裸裸地晾曬在大眾面前。我很難說喜歡誰,不喜歡誰,但我很心疼何小曼,從小在那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連親媽都不善待她,好不容易走出那個“牢籠”,新的環境里,因為她的“另類”,更是處處遭受嘲諷和打擊。走過那段扭曲的歲月,唯有小曼,是最有韌勁兒,最懂得珍惜,最溫暖的那個人。因為一個始終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也最能珍視善良。
嚴歌苓說,《芳華》是她最誠實的一本書。以前她的故事里總在寫別人,這一次,她“觸摸”自己。透過蕭穗子的視角,我們看到了很多她對那個時代的自責、反思。
唉!
這是我讀完小說后的感受——因為那個特殊的年代,那群少男少女,面對他們命運的流轉變遷,我唯有一聲嘆息。
《芳華》讀書心得13
親愛的學哥、學姐大家好!
我也曾經是平遙中學的學子,但沒有趕上你們那個轟轟烈烈的年代。
前段時間李云琴姐給我推薦了一本書,我愛不釋手,我是你們的忠實粉絲,有幸拜讀《歲月芳華》一書,我心潮澎湃,被你們曾經轟轟烈烈的青春而感動,為你們走過的芳華歲月而驕傲,更為你們人生經歷中所有平凡而光輝的點點滴滴所折服!我敬仰、我羨慕、我崇拜!圖片
你們與祖國同歲,經歷了苦難和磨礪,同時也是共和國的驕子,伴隨著共和國的腳步走過了七十多年的輝煌歷程,用靑春和智慧為共和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在各個領域都是佼佼者,做到了青春無悔。
我手捧《月歲芳華》一書,看了一遍又一遍,看著你們過去的一張張稚嫩、清純的笑臉;一幅幅在運動場上矯健的身影;一幀幀身采奕奕的神情,仿佛聽到了字正腔圓的解說詞;還有大手筆的字畫展現了駿馬奔騰,奮蹄疾馳的氣勢,很是振奮人心!還有……還有很多……。特別是在你們去年老三屆聯誼會上每個人的發言真的是感人肺腑,還有毛茹荷、李云琴、高全芳、劉莉蕓、劉玉萍五位姐姐的朗誦,不僅重現了當年的風彩,而且更展示了不老的芳華,更體現了“老有老的驕傲”。我沒有趕上你們火紅的年代,但從你們每個老三屆學哥學姐身上體會到了激情與智慧,勤勞進取,堅韌不拔,永不妥協的奮斗精神。這些代表你們這一代人的風貌,永遠是我們學習的精神財富。
你們是我的偶像!我永遠是你們的粉絲,是你們的忠實追隨者,總想靠近你們,把你們優秀的品行溶入進我的生活。想和你們說的話兒很多,可寥寥數語難以表達,送上幾句祝福:
曾經精彩輝煌,
今朝依然美麗。
伴隨祖國成長,
艱難困苦何俱。
雖然青春已逝,
留下美好回憶。
老有老的驕傲,
夕陽輝映美姿。
祝福哥哥姐姐幸福安康,越活越精彩,用你們永不消退的激情擁抱幸福的明天!
《芳華》讀書心得14
“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別善良,也最珍惜善良。”
不論從巔峰跌入谷底的劉峰,還是從窮途末路變成人群焦點的何小萍,命運都沒有給善良的人好的命運,劉峰殘臂陌生,最終腸癌去世,何小萍缺乏父愛母愛,后來發了瘋。但是他們卻最終讀懂了生命,劉峰對林丁丁的釋懷,何小萍對生活的淡定。生活對他們不公,他們卻諒解了生活,就像他們諒解了對他們不公的人一樣。
那樣瘋狂的的時代,將本可以善良的人消磨成惡魔,只有那些至善的人依然堅守著做人的底線,最終他們被時代厭棄,他們游離于主流之外。時過境遷,當瘋狂終于平靜,才發現他們的`可貴和偉大,然而,有多少人還能記起他們呢?
感謝嚴歌苓給我們貢獻了一部動人和深刻的時代的寫照,一部好人被拋棄的時代悲歌更能夠揭露出人性的偉大和卑微。
唯一不贊同的是書中作者“亂入式”的行文,情節構思和人物塑造過程也寫入書中,經常讓讀者出戲,讓代入感中斷,并不是很好的寫作方式。幸好嚴歌苓細膩深刻的筆觸拯救了這個故事。之所以凌亂,也許因為,這更像是一部回憶錄,而不僅是杜撰的小說。
《芳華》讀書心得15
芳華里面濃縮著太多的情感,它是作者那段記憶的感情表達:1970年,嚴歌苓12歲時考入成都,成為一名跳紅色芭蕾舞的文藝女兵,8年后她自動請纓赴對越自衛反擊戰前線成為了一名戰地記者,繼而在部隊做創作員。她的經歷和小說中蕭穗子那段時間的經歷基本吻合,作者本身化身為一個角色,描述了那些歲月的故事,讓小說又多了一層現實感。嚴歌苓說,"寫作源于我創傷性的記憶,對于一個敏感的人,別人的創傷也可以變成自己的創傷"。我猜想這段故事的起源或許在于"劉峰"在她心中留下的難以釋懷的創傷。
相信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會對劉峰這個人物有這難以釋懷的情感,是心疼,是不舍,是敬佩,是憐憫,是為他打抱不平,最終混雜為對那個時代的無奈卻又難以忘懷。作者在成都的時代一定有那么一個劉峰在她的視野里,她敬佩他,憐憫他,可對他的遭遇卻又無能為力,她渺小的力量,無力與一個時代抗爭,但她作家敏感的心卻又讓她無法忘記,想象到多年后當年的"英雄"窮困潦倒,作者難以抑制得讓他永遠地留在筆下,仿佛這樣才能紀念那個隱忍的,勤勞的,善良的好人,劉峰。
關于劉峰這個人物我并沒有太多的悲傷感慨,這個世界上總是時刻發生著太多的悲劇,充斥著太多的無奈,劉峰的悲劇只是其中一種。在那個年代,面對如此多年輕,迷茫,充滿著野性的無處安放的靈魂,劉峰的好,無原則的好,注定他要奉獻太多,卻被傷害得太深。
作者的.整個故事都是圍繞著劉峰發展的,唯一一個除劉峰外仔細描寫了成長經歷的人物就是何小嫚,可以從穗子多年后對待小嫚與丁丁的態度差別看出,她是喜歡小嫚的,盡管小嫚當年身上有著諸多小毛病,但作者因為她對劉峰的尊敬而愛她。在劉峰活著的時代,小嫚是唯一一個識得并且珍視劉峰善良的人。她彌補了作者無能為力的遺憾,以她自己微薄的能力,為良知為理性盡了自己的力,她代表著一個時代對劉峰微薄的彌補,讓人不那么絕望的唯一一點彌補。
作品中最讓人感到壓抑的還是時代,在那個政治隨意控制那些年輕而不成熟的大腦的時代,很少有人能夠逃避開那些非理性的漩渦,無論你是否理智,最終都難以逃避那些激昂的紅色風暴。或許作品的意義就在于讓多年后的我們去更清醒地看到人性,看到斗爭的可怕。無論是何種思想意識形態,一旦被國家拾起,冠以絕對正確,真理正義的名頭,便有可能變得可怕起來,它會吞噬其它思想,讓人們有話不敢說,當年那般激烈的非理性風潮或許在今日不會再發生,但類似的價值觀灌入,或許至今都沒有停止,正在以一種略微溫和的方式潤物細無聲。
但我們這個時代畢竟進步了,我們有太多的渠道去豐富自己,太多的渠道去了解這個世界,讀史以明智,小說中的歷史也是一種歷史,有時候它會比寫在歷史書上的歷史更加真實,生動,殘酷,活靈活現。
那些年的芳華已逝,但作品依然可以向一代又一代人傾訴當年的故事,故事讓我們多一些思考和理性。但愿我們再遇到身邊的"劉峰",能夠珍惜他,善待他,能夠讓他有一個不同的歸宿,也讓我們的心里不留遺憾,或許這也是對作者最大的致敬。
【《芳華》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芳華》讀書心得09-03
《芳華》讀后感09-02
靜美芳華作文09-27
我的芳華作文05-29
芳華經典語錄10-19
剎那芳華作文05-15
《芳華》讀后感范文09-27
書香潤澤芳華作文05-23
文字,舞動芳華散文欣賞09-10
故去的芳華散文詩歌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