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后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后感1
今年的寒假是我過得最充實的一個寒假,在這個寒假中,我除了輔導兒子功課、干點家務外,我還認認真真地讀了一本書——著名教育專家關鴻羽的《教育就是培養習慣》一書。這本書是我國第一本養成教育的系統著作,科學,嚴謹,新穎,實用,并附有養成教育的序列細目表格,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因而也適合我們小學教師作為教學工作參考書來閱讀。整本書是由八個章節組成:
一、養成教育的基本理論;
二、養成教育的內容;
三、養成教育的途徑;
四、養成教育的方法;
五、道德習慣的養成;
六、學習習慣的養成;
七、生活習慣的養成;
八、思維習慣的養成。
讀完這本書,我感觸頗深,書中不少觀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受益匪淺。書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細致入微的點點滴滴教育經驗和養成教育的妙招,著實讓人感到身為教師的我那份沉甸甸的責任,真是任重道遠啊。讓我深深地懂得習慣的養成必須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的道理。
記得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這樣一段話:“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這就是說習慣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對于習慣養成的重要性,人們有很多真知灼見:積千累萬,不如養成一個好習慣;習慣影響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些都很深刻地揭示了良好習慣對一個人成人、成功的重要性。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對習慣作了極好的比喻,他說:“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也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至于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我作為重點看了好多遍,我所任教的班上也有學習磨蹭的孩子,上課不專心的學生,寫作業馬馬虎虎的學生也不少,特別是我的孩子就是一個學習磨蹭的孩子,每天的家庭作業不算多,但總要做了三四個小時,一個作文,至少得寫上兩三個小時,要是沒人守在身邊,整整一天也不算多。而文中介紹了防止和克服磨蹭的壞習慣的方法讓我如獲至寶。
1、幫助孩子認識時間的價值;
2、讓磨蹭付出代價;
3、把作業當考試;
4、發揮小鬧鐘的作用;
5、節約時間歸自己;
6、制定嚴格的作息制度,教孩子學會管理時間;
7、家長要起模范作用;
通過讀此書,讓我明白了習慣是養成教育的`結果,養成良好的習慣是行為的最高層次。習慣不是一般的行為,而是一種定型性行為,它是經過反復練習而養成的語言、思維、行為等生活方式。它一旦形成,當然是好習慣,那會終生受益。通過本書我們知道了良好的習慣是可以養成的,習慣養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養成的過程卻不是自然的。如果養成了不良習慣,要把它轉化成良好的習慣,就要經過一個痛苦的過程。為了不讓孩子經歷這種痛苦的磨練,我們從一開始就要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作為一名小學教師,你的一言一行都逃不過孩子的眼睛,因為孩子的眼睛是最敏銳的,而且孩子往往具有“向師性”,他們會模仿你的一言一行,所以要想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教師首先要嚴于律己,從我做起,為人師表,言行一致。如果我們的學生在人生的最重要階段能夠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會用研究去觀察,用腦子去思考,用心靈去感受,那么他們一定能夠事半功倍,更快速地走向成功。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真是一本好書,這本書是關鴻羽教授積20年科研與經驗寫成的,價值甚高,值得稱道,讓人忍不住一讀再讀,一品再品!書中提到的種種妙招都使我忍不住有在我的學生身上試試的沖動。是呀,讀書真好,即學即用,如獲至寶。教育的方法種種,在這本書中可謂包羅萬象,如境教法、身教法、訓練法、言教法、時間鍛煉法、指導自我教育法、疏導法等。相信我會將這本書長伴左右,因為書中的理論需要與我的實踐相摩登,因為書中的方法需要借鑒,因為書中的金玉良言還需要細細咀嚼,因為書中的思想還要不斷地吸納??看來一本好書也如一種好的習慣,真是讓人終身受益啊!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后感2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盡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一顆顆干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著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為一名年輕教師,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制作教具、上課、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獲卻不大。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余,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于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著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腳”。有時為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志上搜索著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后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了,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后的一些感想,其實它里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將享用不盡的財富!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后感3
著名教育專家關鴻羽用多年時間進行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科學實驗,并根據自己的研究成果寫成了我國第一本養成教育系統著作——《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書中針對道德習慣培養;學習習慣培養;思維習慣培養;生活習慣培養等方面闡述學生習慣培養的重要性。并闡述了習慣培養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他認為在幼兒期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效率最高,過了幼兒期,則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培養。特別是如果已經養成了不良行為習慣,則要花成倍的時間來矯正。良好習慣的養成必須遵循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的教育。書中還特別強調習慣培養的一致性,學校、家庭和社會(大千世界)的行為習慣要一致;家庭中父母、學校中老師自身的言行要一致,教育者的方式不一致會使教育者失去教育的權威性;培養兒童自身言行的一致性。習慣培養首先要考慮的是人的心理過程的知、情、意、行的整體性;要考慮兒童學習、生活的整體性,要考慮把對兒童良好行為的培養和不良行為的矯正相結合。并給教師提出許多建議,例如:.尊重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孩子的感情;要有一顆公正之心;培養好習慣不能改變孩子天性;引導孩子相互欣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等等。
通過讀書,讓我明白了“習慣是養成教育的'結果,養成良好的習慣是行為的最高層次。習慣不是一般的行為,而是一種定型的行為,它是經過反復練習而養成的語言、思維、行為等生活方式”。是的,一旦“習慣成了自然”,當然是好習慣,那會使一個人終身受益啊!由此讓我很高興自己在平時教育孩子和學生時總是有意識地教給他們正確的語言、行為和思維,特別是每逢家長會或平日里與家長交流或家訪時總要求家長多鼓勵孩子自己來學習、勞動等。一年級上學時就告訴所有的家長從小應該讓孩子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的習慣 ,千萬別以為孩子小,吃飯穿衣都要幫著做,孩子上了小學還整天幫著理書包,削鉛筆……久而久之,孩子的習慣絲毫沒有養成,還滋長了他對父母的過分依賴,變成了只會“張口吃飯,伸手穿衣”的“小廢人”,懶散、不孝順等等不好的品行就隨之而來,而造成這一嚴重后遺癥的就是——為人父母、師長的不放手,沒有沒有為孩子創造習慣養成的條件,試問,一顆小樹,不經歷風雨怎會長大呢!何況這是一個人應該且必須的行為習慣,怎能總是父母師長包干代替呢!
以前總認為“教育”不就是教育孩子們如何為人處事,如何學習各方面的文化知識嗎?讀罷此書,我當時的想法就是:我很幸運,這本書改變了我的觀念,從小要注重培養學生是養成習慣。有了這本書,讓我們的教育又有了可參照的一面鏡子。只重視孩子智育的發展,想必要培養一個杰出的人才,那也是難事!因為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后感4
近來我有幸拜讀了《教育就是培養習慣》一書,書里面關于養成教育的一些深刻見解,讓我受益匪淺。本書是一本關于養成教育的專著,不僅科學嚴謹,而且實用新穎。我深深贊同作者的教育觀點: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習慣必須從小養成。
“有的孩子做作業,邊做邊玩,心思不能集中在作業上”,“有的孩子上課聽講靜不下心來,一會兒跟同學說話,一會兒玩手中的東西,一會兒看看窗外”相信很多老師在管教孩子方面都有過這些難題,有時還真讓我們對這些孩子們無可奈何。我認為,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造就一個人一生幸福的基石,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我們做老師的責任,我們應更多的去關注一下他們的學習以及平時在校的生活習慣。當然學校也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了許多好的有關細節教育的要求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習慣是可以養成的,習慣養成之后看上去很簡單,但是養成的過程卻不是簡單的。如果養成了不良習慣,要把它轉化成良好的習慣,就要經過一個痛苦的過程。為了不讓孩子經歷這種痛苦的磨練,我們從一開始就要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作為一名小學教師,你的一言一行都逃不過孩子的眼睛,孩子們現在的模仿能力是最佳時期,他們會模仿你的一言一行,所以要想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教師首先要嚴于律己,從我做起,為人師表,言行一致。當然孩子的良好習慣的培養不是學校單方面就能做到的他需要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的相互配合。
就那我們班的吳妙研同學來說,她以前逃過半天學這對于一個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多么惡歷的行為。問其原因才知道由于家庭作業沒有完成不敢來上學,怕老師告訴家長,自己回家又挨打了。通過了解我知道她和媽媽的關系很糟因為每當她犯錯誤時媽媽就會打她,而爸爸又在很遠的地方工作無法照顧她,因此她就對媽媽產生了恐懼的心理。
事后我找到她的媽媽通過我們相互溝通如何教育孩子,慢慢的她們母女的感情融洽了許多,學習上也進步了。如果我們對這件事情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孩子就有可能經常性的逃學形成習慣,到那時在去糾正它將會是一件很難的事。正如人們經常說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習慣的力量強大而頑固不可融化,習慣一旦形成,終其一生,便難以改變。這里講的“本性”,當然不是人與生俱來的,很大程度上,是在后天養成的,也就是說,與自我長期來的習慣是密不可分的。
正如書中原序部分提到的我國古代第一部系統論述家庭教育的專著《顏氏家訓》就十分強調教育應從小抓起。顏之推說:“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比及歲數,可省笞罰。”其中蘊涵著一個習慣養成的道理。習慣的力量是一種頑固而巨大的力量,也就是說習慣一但養成那么就很難在改變。當然好的習慣是讓人們享受終生的,如果一個學生學習很認真那么他踏上社會后工作、生活、做人處事都將會是一個嚴謹、負責任的人。
因此我認為,良好習慣的培養應滲透到教育教學中去與學科知識有機相溶來滲透做人道理,來養成學生的基本習慣。作為教師,應當擔負起相關責任以及承擔相應的任務。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后感5
轉眼間,自己的孩子也即將接受正式的集體教育了,且不說三月份開始孩子會在幼兒園里學到些什么,但除了知識外就自己在生活的朝夕相處中要教會自己的孩子和學生些什么,也是我們這些80后父母、教師應該深深思考的,所以,借助假期帶孩子忙里抽閑的工夫,我讀完了《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這本書,若以一句話概述本書精髓,那就是:好習慣讓人受用一生。
英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培根認為: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人從幼年期就應當通過教育培養良好的習慣,教育其實是一種從早年就起始的習慣。關鴻羽《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這本書,其核心就是養成教育。書中提出了多種有益的教育方法與大量具有操作性的建議,這無疑能為處于困惑之中的教師和家長指點迷津。
作者認為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培養良好的習慣是一項復雜而又具體的工作,因此要循序漸進,學校、家庭以及社會這三者要相結合、相一致,不可顧此失彼。培養良好的習慣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要綜合多種教育方法經過反復地訓練才能形成,作者介紹了言教法、身教法、境教法、實踐鍛煉法、指導自我教育法、疏導法、正強法、負強法、制約法、評價法、活動法等十多種養成教育方法,分析了如何培養道德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以及思維習慣。最值得我思考與操作的有以下幾點:
(1)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作者提倡“養成教育”,也就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他認為養成好的習慣能使人終身受益,養成壞的習慣則是貽害無窮,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能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學生的成才奠定較好的基礎。同時他也認為教育的結果不能僅限于有一個良好的習慣,更重要的是使受教育者思想深處發生重大的變化,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要善于觀察學生,抓住培養學生習慣的關鍵期,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關鍵期是幼兒階段和小學階段,初中為輔助,關鍵之關鍵是小學一二年級。對學生的教育不單單是說教,講太多空洞的道理不僅無效,更會讓他們感到厭倦,老師要起到榜樣的作用,給學生們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學生們一起制定出適當的行為規范,最好是以主題班會的形式讓學生們自己討論、商量制定出規則,老師只起一個指導的作用,但規范一經制定就必須嚴格執行。
(2)各種教育途徑必須相一致
我們都學過哲學,對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爛熟于心。當各部分之間互相配合協調,部分之和大于整體的作用。就好比踢足球,每個人都只關心個人的得分,而不顧整體團隊的優化配合,這個球隊必輸無疑。其實,教育也是這樣,只有各方面的力量協調一致,才能形成一股強勁的教育合力,才會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一方面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況,另一方面讓家長了解學校的情況,爭取做到家校雙方積極配合,共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還要重視學生的.精神生活,指導學生多讀一些優秀的文藝作品,讓學生從中受益。
(3)訓練是形成好習慣最基本的方法
作者認為,習慣是條件反射長期積累和強化的結果,因此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說教,而在于長期、反復的訓練,訓練是形成良好習慣最基本的方法。訓練可以使機體與環境之間形成穩固的條件反射,這種穩固的條件反射只有經過反復訓練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貫的、穩定的動力定型。人的這種生理機制決定了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
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矯正壞習慣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耐心地訓練,切不能“前緊后松”,有些學生的壞習慣一時很難得以矯正,即使付出與收獲不成比例,也要相信學生的壞習慣一定能得到矯正。這就需要教師耐心地幫助學生,看了該書,不僅學到了很多新的育人理念,如“破窗效應”等,而且又一次讓我好好的審視自己,督促自己不斷翻閱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面的書籍,并將所學好的方法運用到我的教育方法上。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后感6
閑暇之余,認真拜讀了林格老師的《教育,就是培養習慣》一書,讓我受益良多。作者在書中列舉了大量生動、典型的小故事,字里行間處處閃爍出一個教育專家的教育智慧,那細致入微的點點滴滴的教育經驗和妙招,既為我們的教育工作提供了精神食糧,又讓我們感到了肩頭那份沉甸甸的責任,任重而道遠!
這本書在詳細解釋了養成教育的基本理論,闡述了養成教育的特點、關鍵期、方法和途徑的同時,又通過很多生動的小故事,介紹了養成教育的14項內容和操作方法,令人感慨不已。我很贊成林格老師提到的養成教育的方法,如“榜樣法“、“體驗法”、“持之以恒法”、“家校合作法”等等,這些方法措施合理,簡單易行。這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方法就是“反復訓練法”。書中說道: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是的,對于習慣而言,反復訓練,不斷強化,才是實現轉化的關鍵。由此我想到了一次家長講座時聽到的: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嗎,讓他重復33次,想改掉他的壞習慣嗎,讓他重復上百次。在平時的工作中,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我們也可以引導教師們堅持這樣去做:首先保證訓練持之以恒,“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其次訓練必須嚴而又嚴,只經過痛苦的磨練,才能養成好習慣;再次訓練必須要求具體,這樣學生才容易掌握要領;最后訓練必須是紀律制約與自我要求相結合,只有把內部的意志力與外部的強制力結合起來,良好習慣的養成才有保障。
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指出:“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可見習慣的養成有多么重要。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養成教育的根本任務之一。習慣,往往起緣于一件看似不經意的小事,但它卻蘊含了足以改變人類命運的巨大能量。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享受優質生活的能力。尋求最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需要不斷實踐和探索的目標。通過養成良好的習慣,解放學生的大腦,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提高成績;同時健全人格,學會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認知,應該是實現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
讀書真好,即學即用,如獲至寶,我會將這本書常伴左右,因為書中的金玉良言還需要細細咀嚼,因為書中的思想還要不斷地吸納,因為書中的理論還需要與我的實踐相磨合……看來一本好書也如一種好習慣——終身受益!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后感7
最近看了孫云曉著的《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給我印象最深刻,讀完整本書不由得感到教育的重要性。
書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細致入微的點點滴滴的教育經驗和養成教育的妙招,著實讓人感到身為教師肩頭那份沉甸甸的責任,任重而道遠,并讓我深深地體會到習慣的養成必須大處著眼,小處入手的道理!
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這句話說明了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性,也指出了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是我們每個老師義不容辭的職責。
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各種各樣的習慣,如果單從表面來看,它是一件小事,不引人注意,但是很多人就失敗在不良習慣上。
由此看來,習慣決定著命運。
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不但可以提升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更重要的是它影響著學生今后的發展,關系著他們一生。
在我教學生活當中,我已經深深地體會到習慣對于學生學習與生活的重要性。
教室的衛生每天都有值日的學生負責清潔打掃,但是地面上總還是存在紙屑;上課時反復強調的問題,到作業中還會有學生出現錯誤;經常教育學生上課應專心聽講,可是在課上還總是有學生要思想開小差;每次作業批改講評后要求學生訂正,可是還是有小部分學生不訂正……學生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他們還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
初中階段是人的成長的關鍵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關鍵期。
心理學研究表明:習慣在小學低年級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很難有多大的改進,所以盡早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
學生在初中階段,習慣既容易建立,也易于鞏固,不良的習慣若被及時發現也易于糾正,等到不良習慣越積越多并穩固定形時,既影響良好習慣的建立,又不易糾正。
所以作為一個初中老師,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更是顯得猶為重要。
這本書從多方面對養成教育進行了具體的闡述,書中有養成教育的基本理論、內容、途徑及方法,其主要的內容就是培養好習慣的六大步驟:
第一、認識習慣的重要性;
第二、與孩子一起討論制定適當的行為規范;
第三、進行形象感人的榜樣教育;
第四、持之以恒地練習;
第五、及時而科學的評估引導;
第六、創造好環境,培養好風氣。
在孩子面前,德高為范,學高為師。
教師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如果課堂上,要求學生坐姿正確,首先老師就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所以我們的一言一行來不得半點馬虎。
因為老師的品格對學生構成一種巨大的影響力,這力量絕非教科書、格言和道德說教所能代替。
它不是貼在墻上的豪言壯語,也不是寫在紙上的名言警句,更不是掛在嘴上的信條,而是教育者用生命對學生的教育。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后感8
炎熱高溫,持續炎熱高溫,今年的暑假在沒有不得不出門的情況下,我基本上是在空調屋度過的。在收獲了自己孩子的高考與自己學生的中考后,慢慢的靜下心來看看書、細細地進行思考。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本教育的實用性很強的書--林格的《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我們都知道習慣的重要性,知道很多有關的名言:“如果人們已經忘記了他們在學校里所學的一切,剩下的.就是教育”。(這里的教育就是習慣);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世界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如果培養了好習慣,他一生都享用不盡那個利息,如果培養了壞習慣,他一輩子都還不清那個債務,所以習慣的意義毋庸置疑,肯定是教育的最終成果。(作者林格)
可見,習慣是一種多么頑強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不論是家長還是我們老師都應該盡最大努力培養孩子的好的習慣。通過再次閱讀這本上下冊的《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讓我深有感觸:認識到我們肩負著培養孩子習慣需要有思考、有行動、有成效!
那么我們老師應該如何訓練、培養習慣就是關鍵了!我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談談自己的心得與感悟。
首先,訓練必須持之以恒。
訓練要持之以恒強調“反復”二字,不反復訓練形不成習慣。養成教育是一個長期工程,養成一個好習慣不是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的事,需要長期抓,持之以恒;矯正一個不良習慣更不是三天兩日的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所以我們要從思想上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打持久仗。
比如,每年暑假開始上課都要訓練學生聽課、記筆記、做題的規范……因為我們學校初一初二的政治課應該是學生調節“神經”、愉悅身心的場所,與考試無關、特別是與中招考試無關。初三學生政治學習的種種習慣最快也要一個月才能初見成效。
二是訓練必須嚴而又嚴。
訓練還要強調嚴格二字。訓練就要有個“狠勁”,不見實效不收兵。練習的過程是個痛苦的過程,就得咬著牙堅持下去。只有經過痛苦的磨煉,才能養成好習慣。
比如:學生的作業如果不符合規范,必須重寫,不能“心慈手軟”放縱,否則將功虧一簣。
三是訓練必須要求具體。
良好的行為習慣只有通過反復的分解操作練習,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貫的、穩定的動力定型。有些操作過程較復雜的行為要求,可采用分解操作示范。如洗衣服這項行為訓練內容,如果我們認為要求高、過程復雜,可以把它分解成五個步驟,一浸、二抹、三搓、四漂洗、五晾曬。這樣就很容易掌握要領,且印象深刻。
在政治做題訓練時,一定要講清不同的題的內在要求,以及規律性的東西,只有要求到位,才能訓練到位。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后感9
《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是一本好書。作者孫云曉教授在本書中闡述了“教育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人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習慣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礎”、“培養好習慣用加法,改正壞習慣用減法”等系列教育觀點和教育方法。作者在書中列舉了大量生動、典型的教育案例,字里行間處處閃爍著一個教育專家獨到的教育智慧。
有這樣一本好書,它會幫助我們走向成功,會激勵我們更加懂得我們教育人生的價值,認真閱讀,一定會使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少走彎路。孫老師的這一名著會激勵我們奮發向上,會在我們學習和工作中發揮巨大的精神力量。
孫云曉老師說“‘做人’絕不僅僅是一個道德范疇內的概念,更不僅僅是一個空泛的詞語。它與我們的生活實踐聯系得非常緊密。長期以來,‘做人’似乎總是停留在純粹的道德范疇,實際上它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成功概念。”文中提到:“擁有一顆愛心是做人的基礎,做人離不開四塊基石,即真誠待人(愛心),誠實守信(誠信),認真負責(責任心),自信自強(自信)。”這里的第一塊基石就是愛心。我們知道:愛,那是真正的智慧,沒有對人純潔的愛,沒有對美好人性的向往,沒有對生命的關懷,沒有最起碼的人間溫情,也就沒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沒有陽光。讀孫老師的這一名著,使我明白了作為教育者,也必須是愛的使者,讓悲憫與同情成為我們的生命情感,通過我們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擁有以生命尊嚴為基礎的價值觀,擁有美好心靈,使整個社會真正地實現和諧。
當然,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教育的關鍵,社會教育是保障。我們一定要在這關鍵環節不讓孩子掉隊。因此,我們可以好好地學習,孫蕓曉老師提倡的“培養良好習慣的原則與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心,學會孝敬父母。學會關愛別人,結合學校的感恩教育,愛的教育再根據學科的知識教肓,有機地滲透愛心教育,讓我們的學生學會愛,感受愛,心中處處充滿愛。
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應該從小事做起,從生活中最平凡的.點點滴滴做起。小到一句話,一個眼神。告訴孩子,在養成習慣的過程中,耐心和信心很重要,鼓勵孩子告別不良行為習慣,培養良好習慣。真正的教育不是單憑說教,而是靠訓練。沒有強化訓練就養不成習慣。比如說要培養孩子認真寫字的習慣,每次安排寫字都要檢查孩子寫字的姿勢是否正確,直到養成習慣為止。
面對孩子,我們應該身正為范,學高為師。教師自己首先應該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如果課堂上,要求學生坐姿正確,首先老師就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所以我們的一言一行來不得半點馬虎。因為家長和老師的品格對學生構成一種巨大的影響力。這力量絕非教科書、格言和道德說教所能代替。它不是貼在墻上的豪言壯語,也不是寫在紙上的名言警句,更不是掛在嘴上的信條,而是教育者用生命對學生的教育。教育無小節。在學生活動的世界里,教師應約束自己,不要以為是細枝末節就可以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要知道細枝末節對學生的影響,是比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話更具吸引力的。每個教師都要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為去影響學生,去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
不同的教育出不同的孩子,跟染絲的結果是一樣的。所以說,我們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世界,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而讀孫云曉老師的著作可以從中獲得精神上的愉快,把從中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那才是教師最有價值的人生。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后感10
今年暑假我借了一本《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我用心讀了而且做了摘抄。這本書是由教育專家的、和青年學者撰寫的一本有關養成教育的專著,主要包括養成教育的基本理論和養成教育的14項內容及操作兩部分,重點介紹學習習慣與學習個性的養成。看后,我覺得不僅對于一個教師而且對于一個家長都是非常實用且具有較強的操作性。
本書以養成教育為核心理念,介紹了養成教育的'理論、內容、途徑以及方法,并具體解答了道德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思維習慣該如何培養的問題。
這位學者認為終生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既不是在學校學到的科學知識,也不是在實驗室里獲得的科研實踐,而是幼時培養的良好習慣。這個例子就很好地說明了教育實際上也就是培養習慣。陶行知先生也說:“教育是什么,往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作者提倡“養成教育”,也就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他認為養成好的習慣能使人終身受益,養成壞的習慣則是貽害無窮,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能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學生的成才奠定較好的基礎。
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孩子養成良好教育的習慣,而所謂培養,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長期地進行教育和訓練”。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指出:“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享受優質生活的能力。因此尋求最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實踐和探索的目標,通過養成良好的習慣,解放學生的大腦,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提高成績;同時健全人格,以便學生學會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認知,實現素質教育。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任重而道遠,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矯正壞習慣、培養好習慣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耐心地訓練學生,也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協同配合,才能達到最終目的。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后感11
讀完《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我認為這本書的觀點我非常認同,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因為兒童可塑性比較大,模仿性強,既容易養成好的習慣,也容易養成壞的習慣。而一旦形成壞習慣,就很難在改變,有些壞習慣還會繼續發展,對人一輩子起壞作用,所以我們要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如果培養得法,不但有利于當前的學習,還將使學生終身受益。因此我十分重視對學生學習和行為習慣的培養,課堂上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踴躍發言,下課時要準備好下一節課用的課本等學習用具。學會整理自己的抽屜,保持教室里的衛生。回家要養成看書,做作業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等等,很多好的習慣是靠老師在課堂上慢慢培養的,
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由于父母或爺爺奶奶的溺愛,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很多,這些都需要通過我們的努力去讓孩子改變。我們的教育就是要培養孩子的良好的習慣,這是一項長期的、細致的工作,需要家長和老師一起來完成的工作。我讀完這本書作了如下總結:
(1)我們必須明確告訴孩子的做法是對還是不對,讓他能明辨是非,比如尊敬長輩、節約、按時起床、上學、寫作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不要打架、破壞班機紀律、不玩火、不做危險性游戲。
(2)家長做孩子的榜樣,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有絕對的影響。孩子的可塑性強,給他們樹立什么榜樣十分重要,他們的分辨能力差,“近朱者赤,浸墨者黑”都聽過這個道理。你讓孩子做什么,家長必須首先做到。比如,教育孩子講文明,家長就不能滿嘴臟話。要求孩子學習要專心,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就不能干擾孩子,不能打撲克、看電視等。
教育孩子要認真,家長就不能馬馬虎虎,否則你的教育就不起作用。
(3)孩子犯錯后,正確使用懲罰。家長要明確懲罰不等于體罰,有些家長迷信體罰,認為“不打不成才”,從根本上說只有“興趣成才”“立志成才”沒有“打罵成才”的。“棒打”只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懲罰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如家長強制執行罰站、閉門思過。限制孩子自由。剝奪某種權力:不準看電視、玩游戲機。強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如抄課文、掃廁所等、不滿足孩子的正當物質需求:該買的.東西不買。
(4)現在有很多孩子做事磨磨蹭蹭,沒有時間觀念,原因主要有:性格問題、缺乏應有的訓練、對學習興趣不濃等。克服磨蹭的辦法有:通過講故事讓孩子認識時間的價值、讓磨蹭付出代價,有的孩子磨蹭遲到,就讓他磨蹭,到學校挨批評后第二天就會加快速度了。節約的時間歸自己,每天讓孩子寫完作業后時間歸自己,他為了多玩一會也會抓緊時間寫作業的。制定嚴格的制度教孩子學會管理時間。什么時間起床,什么時間洗漱等家長要起模范作用家長凡是磨蹭,就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家長要珍惜時守時,講求效率。
中國的古話有云:“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其含義之一就是從兒時的習慣可以推測未來,好習慣能夠造就人。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各種各樣的習慣,如果單從表面來看,它是一件小事,不引人注意,但是很多人就失敗在不良習慣上。拿破侖·希爾說:“習慣能夠成就一個人,也能夠摧毀一個人。”這說明了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抽象地講: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一個動作,一種行為,多次重復,就能進入人的潛意識,變成習慣性動作。人的知識積累、才能增長、極限突破等,都是習慣性動作、行為不斷重復的結果。由此看來,習慣決定著命運。
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堅持不懈地、有條不紊地進行練習和強化。而抓良好的開端,則是成功的一半。教師應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學生展現自己高尚優雅的風度和修養,對學生施以正面影響。我們常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言傳不如身教”。央視播出的一則公益廣告表明:小男孩看到忙碌了一天的媽媽還給姥姥打洗腳水,自己也搖搖晃晃地給媽媽打來洗腳水。許多問題不用說教。老師在學生面前灰塵滿面,摳鼻孔,掏耳朵,搔頭皮,隨意亂扔垃圾等,都會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親其師”則“信其道”,教師如果“不拘小節”,不能成為學生的行為楷模,那么,他的形象就難以在同學心目中立起來,學生帶著諸多的心里困惑,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則不易養成。在注重言傳身教的同時,還要注意學生心理狀態的細節。學生的一言一行,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動作和眼神,都是復雜內可能及時制止一場糾紛,會避免一次可能的傷害事故,會阻止一次因年幼無知而誤入歧途的人生悲劇。
習慣是在不斷重復和練習中逐步形成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不能貪多求全,而應有計劃地一步一步地實施,一個習慣一個習慣的形成。例:剛入學時就要求學生書寫認真,讓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書寫的習慣。隨著學習內容的升級與年齡的增長,要求學生做作業認真仔細,形成做事嚴謹的良好習慣。要看到學生身上一天一天的進步。進行鼓勵。不要稍有不慎,先劈頭蓋臉一頓批評。逐漸又培養學生的良好思考習慣。不要一遇難題就溜之大吉。這些良好的習慣都是在循序漸進中形成的。當然,學生良好的習慣,不僅僅是包括學習習慣,還包括很多其他方面的習慣,都是這樣,慢慢培養。
書中的理論需要與我的實踐相磨合,書中的方法需要借鑒并因生而宜作改動,書中的金玉良言還需要細細咀嚼,書中的思想還要不斷地吸納……看來一本好書也如一種好的習慣終身受益啊!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后感12
本學期繼續教育的內容是讀《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為此我特意上書店購買了這本書。在繁忙的工作間隙中,我拜讀了孫教授的大作,書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細致入微的教育經驗和養成教育的妙招,讓我感到身為教師,身為家長肩頭那份沉甸甸的責任。書中語言簡單,道理卻很深刻,值得一讀再讀,一品再品!
我覺得這是一本給人思想影響深刻,指導我們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部好書。閑暇時讀讀孫老師的著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長知識,更重要的是讓我學會了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同事,對待學生,對待自己正在牙牙學語的兒子。我不斷地告誡自己,一定要耐心地等待兒子長大。朱永新老師說:“云曉是一個真正走進兒童世界的學者;而我們通過閱讀他的作品,在走進孫云曉世界的同時,也走進了兒童世界。”
這本書強調的主要是好習慣的養成決非一日之功。據專家研究,一個習慣的養成至少需要21天的時間。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不論什么工作必須靠教師做長期的、耐心細致的工作。真正的教育不是單憑說教,而是靠訓練。沒有強化訓練就養不成習慣。比如說要培養學生不亂扔紙的習慣,班主任老師教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給學生施加壓力,告訴他必須怎么做,否則會有什么樣的后果,直到養成習慣為止。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認真,怕就怕堅持,如果你真的凡事認真,堅持去做,別的老師能做到的我們也一定能做到,這就是習慣的養成,堅持才有習慣,習慣在與堅持。另外我們學生的寫字習慣,早讀習慣等等,都要經過老師的強化,學校的督察等強化手段,達到一定的效果。“許多養不成習慣的教育,都是一壺燒不開的水;教育習慣比一般的教育失誤更影響孩子成長”。這都是孫云曉老師的至理名言。“什么是教育?當你把你受過的教育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愛因斯坦的這句話說的非常機智。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孫云曉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觀點“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質。什么是忘不掉的?習慣就是忘不掉的,它成為一種自動化的行為、穩定的行為,它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穩固的聯結。”從這句話里我們可以再次看出,培養一個好習慣是多么的重要。
本書第四章講做人的習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書中說“‘做人’絕不僅僅是一個道德范疇內的概念,更不僅僅是一個空泛的詞語。它與我們的生活實踐聯系得非常緊密。長期以來,‘做人’似乎總是停留在純粹的道德范疇,實際上它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成功概念。”文中提到:“擁有一顆愛心是做人的.基礎,做人離不開四塊基石,即真誠待人(愛心),誠實守信(誠信),認真負責(責任心),自信自強(自信)。”這里的第一塊基石就是愛心。我們知道:愛,那是真正的智慧,沒有對人純潔的愛,沒有對美好人性的向往,沒有對生命的關懷,沒有最起碼的人間溫情,也就沒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沒有陽光。讀孫老師的這一名著,使我明白了作為教育者,也必須是愛的使者,讓悲憫與同情成為我們的生命情感,通過我們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擁有以生命尊嚴為基礎的價值觀,擁有美好心靈,使整個社會真正地實現和諧。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后感6
通過讀書,讓我明白了“習慣是養成教育的結果,養成良好的習慣是行為的最高層次。習慣不是一般的行為,而是一種定型的行為,它是經過反復練習而養成的語言、思維、行為等生活方式”。是的,一旦“習慣成了自然”,當然是好習慣,那會使一個人終身受益啊!由此也讓我想起網上看到的一則短評:據說,上萬日本人離開體育場,地上不會留下一片紙片等垃圾。就這一個好的衛生習慣、一點“小事”,讓人們驚呼:日本人太可怕了,日本人沒有理由不成功。
小事決定成功,如若家長和老師還在一味追求高分,只重視孩子智育的發展,想必要培養一個杰出的人才,那也是難事!因為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成人、成功的基礎。
養成教育怎樣抓?懷仁一中的領導認為,大處著眼,小處入手。所謂“大處”,就是一切從培養合格的學生構想,而“小處”則是從生活中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我也極為認同,特別是細讀了《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讓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這一真理!面對孩子,我們應該身正為范,學高為師。教師自己首先應該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如果課堂上,要求學生坐姿正確,首先老師就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所以我們的一言一行來不得半點馬虎。因為家長和老師的品格對學生構成一種巨大的影響力。這力量絕非教科書、格言和道德說教所能代替。它不是貼在墻上的豪言壯語,也不是寫在紙上的名言警句,更不是掛在嘴上的信條,而是教育者用生命對學生的教育。
教育無小節。在學生活動的世界里,教師應約束自己,不要以為是細枝末節就可以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要知道細枝末節對學生的影響,是比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話更具吸引力的。每個教師都要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為去影響學生,去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
教育的方法種種,在這本書中可謂包羅萬象,如境教法、身教法、訓練法、言教法、實踐鍛煉法、指導自我教育法、疏導法等等。
至于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我作為重點看了好多遍,特別是班上也有學習磨蹭的孩子,上課不專心的孩子,寫作業馬馬虎虎的學生也不少,文中提到的妙招有種一開學就想在我的學生身上試試的沖動,是呀,讀書真好,即學即用,如獲至寶,相信我會將這本書長伴左右,因為書中的理論需要與我的實踐相磨合,因為書中的方法需要借鑒并因生而宜作改動,因為書中的金玉良言還需要細細咀嚼,因為書中的思想還要不斷地吸納……看來一本好書也如一種好的習慣終身受益啊!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后感7
記得亞里士多德說過:“人的美德有兩類——理智的和道德的,理智的美德由教學產生和發展,道德的美德由習慣而體現,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后感。”“什么是教育?當你把你受過的教育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愛因斯坦的這句話道出了教育的實質和內涵。什么是忘不掉的?習慣就是忘不掉的。誠如著名教育專家林格先生所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這幾天,我細細品讀了《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這本書,書中詳細解釋了養成教育的基本理論,通過闡述養成教育的特點、關鍵期、方法、途徑,并生動地以連續劇式的小故事串聯起來,介紹了養成教育的14項內容和操作。讀了這本書,不管是為人父母、還是作為一名班主任,都讓我受益良多。良好的習慣是可以養成的,養成教育,其實就是養成良好習慣的教育,卻是“管一輩子的教育”。習慣養成之后看上去“自然”,但是養成的過程卻并非如此,養成教育應當是每一位教師、每一位家長都能掌握的教育藝術。
書中介紹了實施養成教育的最終目的:一是通過養成良好習慣,解放學生的大腦,以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提高學習成績;二是健全人格,以便學生學會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這同時也是素質教育的兩大任務。在現實生活中,教師能夠明顯感受到學習成績好、全方面發展的學生,一定是學習、生活習慣都好的學生。在我們的教育生涯中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孩子:老師對他們的評價幾乎眾口一詞:“聰明!”但是他們聰明卻不優秀,甚至很糟糕!他們經常忘帶作業;他們不講衛生;他們對老師和家長的教導置若罔聞;他們懶惰、拖拉、毫無上進心……是什么原因導致一顆優良的種子卻不能開出絢爛的花朵?答案很簡單:習慣不好,讀后感《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后感》。正是一些不良習慣,影響并導致了孩子們之間的差異,讓一些天資聰穎的孩子也因此而埋沒。因此需要老師和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正確引導孩子養成:誠信、遵守規則、責任、計劃周密、有條理、合作、愛心、追求效率、學用結合、善于思考、掌握終身學習的能力、創新、樂觀自信、頑強毅力、追求成功等十四項好習慣。
培養習慣的方法中有提到這樣的一條: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是的,任何一種習慣的養成,反復訓練,不斷強化,才是實現轉化的關鍵。因此在平時的工作中,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也可以堅持這樣去做:一是訓練必須持之以恒,“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二是訓練必須嚴而又嚴。只經過痛苦的磨練,才能養成好習慣;三是訓練必須要求具體。這樣學生才容易掌握要領;四是訓練必須紀律制約與自我要求想結合,只有把內部的意志力與外部的強制力結合起來,良好習慣的養成才有保障。
“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為學生健康、快樂的人生奠基,讓我們謹記: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后感13
拜讀了孫蕓曉老師的《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我覺得這是一部偉大的著作,本著作為我們任何年紀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精神食糧,是指導我們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部好書。閑暇時拜讀孫老師的著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長知識,更重要的是還會大大提高我們工作的效率。
書中并不是一味的說教,既有必要的理論,又列舉了很多令人信服的事例,讀起來感慨不己。我很贊成孫蕓曉老師給我們的諸多建議,如:“一分鐘贊美法”“培養孩子自信心的原則”“計劃周密有條理的習慣”,“行為習慣的培養必須尊重的規律”等等這些措施科學合理,又簡單易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能理解習慣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特別對現在的小學生影響更大。可是我們都發現,學生的不良習慣隨處可見,不做作業,隨地吐痰,對人沒禮貌,打架罵人等。這些壞習慣的養成已經對教育工作者敲響了警鐘,除去家庭教育的原因,作為學校老師們的責任很重大。如果放任自流,那將會毀掉孩子的一生,所以我們必須培養學生各種良好的習慣,即如書中所說包括做人的習慣,做事的習慣。
當然,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教育的關鍵,社會教育是保障。我們一定要在這關鍵環節不讓孩子掉隊。因此,我們可以好好地學習,孫蕓曉老師提倡的“培養良好習慣的原則與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心,學會孝敬父母。學會關愛別人,結合學校的`感恩教育,愛的教育再根據學科的知識教肓,有機地滲透愛心教育,讓我們的學生學會愛,感受愛,心中處處充滿愛。不能老抱怨的學生多么不聽話,多讓人傷心。何不用抱怨的時間來思考用什么辦法幫助和引導孩子的養成良好的習慣!那么從書中例舉經驗中可以發現,給孩子贊揚不能說些假、大、空的話,而要關注孩子成長中的每一個優點,每一個進步。更重要的是,必要時還可忽略一下孩子所犯的錯誤,不要對孩子的優點視而不見,卻用放大鏡來看待孩子的缺點。
孫老師也曾在書中說過這樣一句經典的話:“如果養成好的習慣你會一輩子享受不盡它的利息,要是有了壞習慣,你會一輩子都償還不了它的債務,這就是習慣,我不斷反思”。愿我們將孩子的習慣培養放在每天的教育日程中來,當好孩子成長的引路人。的確培養孩子一個好習慣,給孩子一生財富;糾正孩子一個壞習慣,給孩子一生幸福。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后感14
暑假讀了林格的《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這本書,我覺得對我們老師來說很有啟發。
書中寫到“習慣”是養成教育的結果,養成良好的習慣是行為的最高層次。習慣不是一般的行為,而是一種定型的行為。良好的習慣能促人進步,誘人發展,然而良好習慣的形成卻要經歷一個相當漫長、艱難地過程。
教育工作與產品制造截然不同,產品壞了可以報廢,而對人的教育和培養如果失敗了,損失的將是一個人的一生。所以,教育無小事。任何一名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做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把“教書”和“育人”工作的每一個細節做精做細,落到實處。
那么,怎樣才能培養良好的習慣,我認為要尊重學生的權利和參與性,要重視過程的循序漸進性,還要堅持過程的長期性。
從教學方面來看,教師應把教學過程中的小事做細、做全面,真正做到嚴謹細致。在備課中注意細節,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師生互動時間、問題、板書設計都要面面俱到,不能忽略任何一個環節,否則,可能導致一堂課的失敗。上課過程要注意細節,學生的一舉一動、課堂反饋都要仔細觀察,適時調整課堂過程,以取得最好的課堂效果。布置和批改作業要注意細節,不能一味地貪多。要精批細改,針對不同的學生層次,精講多練。作業反映出的學生學習情況,要引起足夠重視,并制定對策,及時解決。
從育人方面來看,教師應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學生展現自己高尚優雅的風度和修養,對學生施以正面影響。我們常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言傳不如身教”。央視曾播出這樣一則公益廣告,相信大家都看過:小男孩看到忙碌了一天的.媽媽還給姥姥打洗腳水,自己也搖搖晃晃地給媽媽打來洗腳水。許多問題不用說教。老師在學生面前言行不注意,隨意亂扔垃圾等,都會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教師如果“不拘小節”,不能成為學生的行為楷模,那么,他的形象就難以在同學心目中立起來,學生帶著諸多的心里困惑,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則不易養成。在注重言傳身教的同時,還要注意學生心理狀態的細節。學生的一言一行,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動作和眼神,都是復雜內可能及時制止一場糾紛,會避免一次可能的傷害事故,會阻止一次因年幼無知而誤入歧途的人生悲劇。習慣是在不斷重復和練習中逐步形成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不能貪多求全,而應有計劃地一步一步地實施,一個習慣一個習慣的形成。例:剛入學時就要求學生書寫認真,讓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書寫的習慣。隨著學習內容的升級與年齡的增長,要求學生做作業認真仔細,形成做事嚴謹的良好習慣。要看到學生身上一天一天的進步。進行鼓勵。不要稍有不慎,先劈頭蓋臉一頓批評。逐漸又培養學生的良好思考習慣。不要一遇難題就溜之大吉。這些良好的習慣都是在循序漸進中形成的。當然,學生良好的習慣,不僅僅是包括學習習慣,還包括很多著名家葉圣陶先生曾說:“什么是教育?簡單地說就是養成習慣。”而習慣則是日積月累的細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逐漸養成。而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將會成為他們一生受用的寶貴財富。其他方面的習慣,都是這樣,慢慢培養。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后感15
我贊同: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康人格,而培養健康人格的最佳選擇,應當從習慣培養開始。而幼兒園是一個人養成習慣的關鍵時期,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價值。《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是一本好書。作者孫云曉教授在本書中闡述了“教育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人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習慣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礎”、“培養好習慣用加法,改正壞習慣用減法”等系列教育觀點和教育方法。作者在書中列舉了大量生動、典型的教育案例,字里行間處處閃爍著一個教育專家獨到的教育智慧。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說的簡單一點,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本文從做人、做事和學習三大方面展開了良好行為習慣實施內容我感覺很全面,即:1、做人:真誠待人、誠實守信、認真負責、自信自強;2、做事:遵守規則、講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費;3、學習: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學用結合、總結反思。
我想:作為一名新時代幼兒教師,必須學好這些理念,并能在平時的教育實踐中適時的滲透一點,抓住孩子的每一次教育契機,給予有效的引導。它說:無論哪一種能力,要達到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有了某種能力,因此可以說,習慣養成得越多,人的能力就越強。這是一種積累的過程。
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的良好習慣一旦養成,將會加速他們的成長進步。養成一個好習慣,應當想方設法讓孩子明確需要,與孩子一起經常討論制定培養哪幾個習慣,并結合科學的教育手段,我概括好習慣培養的'步驟:一通過體驗,認識習慣的重要性;二、進行形象的榜樣教育;三、持之以恒地練習;四、及時而科學地評估引導;五、創造好環境,培養好風氣。
愿我們將孩子的習慣培養放在每天的教育日程中來,當好孩子成長的引路人。的確培養孩子一個好習慣,給孩子一生財富;糾正孩子一個壞習慣,給孩子一生幸福。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后感01-24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后感(精選11篇)04-02
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教育方法08-25
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09-19
培養好習慣的作文01-20
家庭教育文章:怎么培養孩子愛讀書的習慣11-24
怎樣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09-05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的方法09-05
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方法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