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于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1
耐著性子讀完了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很厚的一本書,簡直能夠說是磨練人耐性的一本書。一種蒼涼不覺涌上心頭。看完這本書仿佛隨著書中的主人公走完了一個人生——一個不凡的人生。
吃飯時候還在思索,卻感到頭腦混亂,只是清晰記得安娜死了,而且是臥軌自殺的,很殘忍的結束自己生命的方法。無異于埃及艷后克里奧帕特拉以蛇自殺,這些可憐的人啊!都說紅顏薄命,一些不假的,這些紅顏幾乎都是蘭心惠質,沉魚落雁。哎,可嘆,可惜,可憐。
列夫托爾斯泰的'文筆十分之細膩,以至于讓我覺得有些情節和話語很繁瑣,描述上流社會晚宴和沙龍情景,濃彩重墨,鋪展開來,一點不遜于曹雪芹,故事的情急安排得很是巧妙,前后呼應。比如安娜第一次遇到弗龍斯基是在火車站,并且看到了一個臥軌自殺的女生,安娜表現出莫名的憂傷,因此弗龍斯基給那個自殺的女生家屬給了些安葬費,從此兩人傾慕彼此,故事的末尾則是安娜自己臥軌自殺,弗龍斯基奔去火車站見她最后一面,相逢和訣別都在火車站,此種筆觸相當獨到,但是未免使故事更具悲傷性。
安娜,弗龍斯基,亞歷山德羅維奇,阿爾卡季奇,多莉,基季,萊溫。這七個人之間有著極為復雜的關聯,安娜嫁給了亞歷山德羅維奇,并且生下一子,之后在調節表哥阿爾卡季奇與其妻子多莉之間婚姻矛盾時候遇到了阿爾卡季奇的朋友也是多莉妹妹基季的未婚夫弗龍斯基,兩人相見恨晚,彼此一見傾心,墜入愛河。之后經過安娜的調節,表哥表嫂和好如初,自己卻因此陷入了尷尬境地。阿爾卡季奇的好友萊溫喜愛基季,而基季一向喜愛弗龍斯基,安娜的出現使得整個故事進入了另一種狀態,基季因安娜“奪走了”她的未婚夫而憎恨她,萊溫則正因弗龍斯基的出現被基季拒絕求婚而恨他,即便如此,安娜和弗龍斯基也沒有放下他們之間真摯而熱烈的愛戀。但是從道德觀念出發,安娜這種拋夫“棄子”的做法確實不當,當然她沒有拋棄自己的兒子,只是她的丈夫亞歷山德羅維奇不愿成全她的母愛罷了。這就是懲罰,以至于她的慘死也成了宗教懲罰的象征,對這種違背道德做法的懲罰。即便安娜對大她20歲的丈夫沒有一點感情,而對弗龍斯基是真正的愛戀,也為世俗和上流社會所不容。安娜處在夾縫中,之后安娜懷孕生女兒時險些送命,之后兩人去了國外,幾年后回到莫斯科,在弗龍斯基一再勸導下,安娜給丈夫寫信要求離婚,丈夫不肯,她被丈夫和兒子看不起,被上流社會摒棄。在這種狀況下,她不斷猜忌,以至于陷入了思想混亂,懷疑弗龍斯基對她的愛,于是她毀掉了自己。
基季最后與萊溫成婚,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弗龍斯基則悲哀欲絕,為了處理掉沒有好處的生命,他自費帶著一個連隊去前線參加了塞爾維亞戰爭。亞歷山德羅維奇的不忠,使得多莉差點與他離婚,而最后多莉變賣自己的家產還幫他還了高利貸,于是和好如初。
看完這本書,真的很想見見列夫托爾斯泰,很想問問他,為什么選取安娜作為主人公,他到底想要表達的是什么?對自由戀愛的提倡?還是上流社會的諷刺批判?抑或是對女性不忠的宗教審判?但為什么描述安娜的時候又著重描述了萊溫的生活、思想。而這兩個主人公在整個故事中都沒有什么關聯糾葛,只在最后,見了一面。以后有機會去莫斯科尋找一下答案吧。
或許我該看看列夫托爾斯泰的傳記,了解一下他那個時代的整體狀況。
安娜和弗龍斯基的感情,讓人看得很揪心,彼此放下了上流社會的地位,放下了好名聲,好前程,正因感情,陷入了一種萬人不容的狀態,以至于最后各自走向毀滅。
愛是什么?何以有如此魔力?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2
《安娜.卡列尼娜》這是一本經典巨作,這又是一部感情大片。
開篇第一句: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一樣。什么是幸福?列文說,“幸福就在于感情和期望,期望她所期望的,想她所想的,這就是幸福。根本用不著什么自由!”吉娣說,“一個人只要能忘我,熱愛別人,就能心安理得,幸福康寧。”奧勃朗斯基說:“人生一切變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和影組成的。”幸福難道就存在于這光影之間,光是明亮的,影是陰暗的,聯想到《白夜行》,是否這光這影意味著人性的善惡兩面,善與惡有時候也只在一念之差。
奧勃朗斯基與陶麗夫妻不和時,知書達理的安娜千里迢迢過來,和解了他們的夫妻關系,他們從此就回歸了感情?就此幸福了嗎?不,奧勃朗斯基仍然在外沾花惹草,陶麗被幾個吵吵鬧鬧的孩子圍著團團轉,每一天有操不盡的心。自陶麗婚后,生活一向圍繞著懷孕、生孩子、喂奶,忍受著通宵不眠,模樣變丑。時時為孩子們的生病擔心受怕,每每為孩子們的教育牽腸掛肚。外加一堆零零碎碎的家長里短等著她處理,永遠揪住她作為母親的心,她得不到片刻的安寧,應對孩子們的鬧脾氣、發牢騷,感受到陶麗的心力交瘁!丈夫對家里的大小事不聞不問,孩子多真是苦了她自我,也苦了孩子,還使丈夫厭惡,就這樣的日子過上一輩子,陶麗想想也害怕。
陶麗想到找安娜開解,陶麗認為安娜才是幸福的。安娜穩重端莊,落落大方。不僅僅會修飾裝扮自我,還不斷豐富著自我的內心世界,全身上下透露出讓人心醉的風流韻味,著實讓人著迷。列文也覺得安娜除了智慧、文雅和美麗以外,還有誠實的美德。很多人都欣賞她的美麗、聰明和教養,欣賞她的淳樸和真摯。不管是之前有富足的生活,一個能呼風喚雨的政治家丈夫,有漂亮可愛的.兒子。還是當前安娜和風雅英俊的伏倫斯基結合,在陶麗看來,安娜又收獲了一份感情,安娜看起來實在是幸福極了!安娜真的幸福嗎?
陶麗羨慕起安娜的幸福,感覺安娜的心里一切都是光明磊落。可安娜回答說,人人心里都有秘密。安娜的話中有話點醒了陶麗,她明白過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表面光鮮的安娜其實也有很多難言的痛苦。陶麗明白自我還是重回往日的生活,孩子們需要她,孩子們會不斷成長懂事,不顧家的丈夫總有一天也會認識到自我的不是,重新回歸家庭,她認定自我的選擇,也就這樣一向生活下去!幸福歡樂不在于發現真理,而在于追求真理。
安娜的丈夫卡列寧更想不到,自我有錢有地位,一向被他深愛疼惜的嬌妻背叛了他,在他原諒了妻子后,反而他的這份憐憫被妻子所支配,她仍然跟隨了伏倫斯基,為了感情離開了原先家庭。卡列寧不能饒恕安娜,打心底恨她,覺得自我已經做到仁至義盡,可安娜把這一切踐踏了。愛那些恨您的人,卻不能愛您所恨的人。卡列寧也不愿失去孩子和自我現有的地位,堅決不一樣意離婚。在安娜心里,伏倫斯基和兒子謝遼查是自我最重要的人,她把他們視為比自我生命更重要的人,但他們兩人卻不能同時伴隨她生活在一齊,這讓她十分痛苦。安娜沒有力量改變自我的現狀,于是拋棄了兒子,同情人結合在一齊。
當兩人都心境愉快的時候,他們的生活就加倍幸福。安娜與伏倫斯基經歷過風風雨雨走到一齊,他們是彼此心照不宣,他們有足夠的財產,有年輕的資本,還有可愛的小女兒,各自都有自我的愛好興趣活動,看起來是那樣的和諧美滿。
當一個人情緒好,另一個情緒不好的時候,和睦還不會遭到破壞。但當兩人都情緒不好時,就會因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發生沖突,事后甚至記不起來,他們究竟為什么吵嘴。經過一段時間的共同生活,他們會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爭吵,偶爾也會厭倦了這樣的生活。惱怒時都會認為錯在對方,一旦找到機會就想著指責對方。安娜覺得伏倫斯基不如原先那么好,不顧及她的感受,會有什么瞞著她,開始各種猜疑,不斷無理要求,生他的氣,又找種種理由發泄。安娜認為自我已經很遷就于伏倫斯基,卻是他讓她嘗到了母子離別的痛苦,失去了正常的社交活動,把一切自我失去的都歸咎于他的過錯。
安娜在感情上表現得越來越熱烈,也越來越自私,而伏倫斯基卻越來越冷淡,越來越想逃避。安娜把一切寄托于他的身上,但這種熱情讓他反感,感情一結束,仇恨就開始。她明明明白自我這樣不好,會斷送自我,但還是克制不住感情,不斷對他進行指責。安娜又實在愛伏倫斯基,把他視為生命中的唯一救命稻草。愛之深,恨之切。在她無助時,她想到用死來捆綁他們的感情,懲罰他,讓他一輩子愧疚于她。原本完美的一切都開始變質,他們的感情也變得一文不值,過去一去不復返。安娜怎能想到自我會走到今日這地步。她感到的盡是自我的不幸,但她的不幸完全能夠避免,只要有一個知心人的開導和勸解,她也不至于如此。但她那禁錮在自我封閉世界是無法靠自我走出來,唯一能開解她的陶麗受困于家事,安娜也以往找尋過她們的求助,但她得到失望的答復。
她真的是從一個奇妙、可愛的女子走向可憐的深淵。她自嘆自憐,失去了自我,她也不明白自我還能去往何處,在地鐵站她回憶起初次遇見伏倫斯基時有人臥軌輕生,由此她也走上了這條不歸路。安娜的人生只因一步錯,步步為錯,無法回轉。情是人類的主題,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我們只能為她感到惋惜沉痛!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3
花20多天的閑暇時間,看完了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對列文和基蒂的印象要比安娜和弗隆斯基的印象要深。安娜的悲劇結局主要是由于當時的社會所限制,如果擺在現在,是不至于有那么悲慘的結局的。或許就像現在的大多數婚外情一樣,會離婚結婚,也會對原來打家庭造成很大的傷害,重新結婚之后也未必一定會很幸福!相反列文和基蒂哪種平凡瑣碎也很熱烈的幸福,讓人覺得多么切近生活,自己也可以這樣熱烈平凡地幸福著。列文的各種矛盾的想法和自身的反省以及做法,對于還處于思想波動期的年輕人也是恰當的一個例子:矛盾又有獨立,想融入大眾,又想保持自己的獨特性。努力并驕傲地保持自己的特點,并追求和達到了自己的幸福。總得來說,覺得他是一個很可愛的人,有天真執拗的孩子稟性,又能獨立和堅持自己的立場,讓人又氣又愛。只是基蒂的理解和愛,最終讓他能夠很幸福,一對可愛的人兒。
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閱讀習慣,讓我覺得自己并不是真正地喜歡閱讀或寫作,正如列文一樣,是想通過閱讀,能夠尋找到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惑的問題的`答案。但即使找到或者未能找到,找到之后又推翻,依然主要還是會積極努力地去做該做的,去過自己的生活。而把文學或寫作當成自己的愛好或特長,那還有很遙遠的路。或者本身就不認為這就是自己想走的路,并不會花特多的時間去閱讀,去寫作,更多的是生活本身的瑣屑,并努力把周圍能做的做好。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4
一場始于顏值,止于死亡的轟轟烈烈的愛情。
說它轟轟烈烈,因為它違背了當時的社會現狀、階層和宗教,有人艷羨,有人嫉妒,但最終沒有逃脫悲劇的命運。
安娜,在17歲時嫁給了大她20歲的卡列寧。(那時她不懂愛情),當時卡列寧是具有名譽薪水高的政府官員,這樣的婚姻在100多年前的俄國也是很正常的婚配。符合我們所說的郎才女貌吧。男方有錢、有名譽、有地位,安娜是個美女。這樣的婚姻在今天看來也很正常,現在多少妙齡物質少女看見錢權俱備的中年大叔不都是生撲嗎?安娜也是個物質美女嗎?我的猜測而已。
安娜的丈夫卡列寧,是孤兒出身,在叔父的撫養下長大,即我們所說的原生家庭不幸福。從小沒人愛,應該長大了也不會去愛。(這是他的硬傷)。他只具備在學校和社會中學到的責任義務,性格內向,在生活中沒有真正的好朋友。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一直對他抱著同情的態度。安娜認為他丑,無趣,但他把他全部的感情給了安娜,而且對安娜的出軌,一直抱著寬容隱忍的態度,他給了安娜富裕尊貴的生活。所以才使得結婚了十年的安娜仍然是光彩照人的,而不是像她的嫂子道麗那樣的黃臉婆怨婦。
安娜的美,她的光彩,她的生機,吸引了青年貴族佛隆斯基。佛隆斯基是個有前途,漂亮,有上層關系的侍從武官。
他們一見鐘情。安娜認為是他喚起了她多年深藏的心底的愛情。在當時,在俄國社會的貴族中,這種私情經常有,但是大家都隱瞞罷了,但安娜不愿意欺騙自己,就像飛蛾撲火,只渴望燃燒,卻沒有想到結果。
于是安娜拋棄孩子家庭和佛隆斯基私奔,為了她重生的愛情。
戀人間的愛情怎么能不沾染世俗的氣息。虛偽邪惡的上流社會拒絕了安娜。使她孤立,絕望,只剩下佛隆斯基的.愛情了。而佛隆斯基認為那些對愛情的保證是那么的俗氣。他需要他的社交,他的自由,他獨立的生活。不和睦開始了。
嫉妒的安娜認為他的愛情減少。她也想做一些事情來彌補內心的空虛,比如寫一些關于兒童教育的小冊子,但這并沒有讓她內心平靜和充實。安娜最恐懼的不是心變了,而是感覺變了。一個抱怨不斷,一個覺得太累。褪去了愛情的光環,每個人都把自己的真實面目表現出來了。安娜需要掌控,佛隆斯基向往自由。
人生存的痛苦,是需要欲望與情感的同時滿足。安娜為了追求愛的欲望,而拋棄了骨肉之情和友情。安娜兩手空空攥緊了她的所謂的愛情。卻時刻感到它的消失。冷淡開始了,她沒有辦法來改變,她只能用愛情和姿色來控制它。安娜現在用她看一切東西時的那種清楚的看法來看他和她的關系,認為佛隆斯基所追求的,與其說是愛情,毋寧說是虛榮的滿足。
幸福的不可饒恕的日子太短。
安娜被嫉妒,猜忌,失落,孤寂,恐懼,空虛,無聊,厭煩,絕望等包圍。眼中的世界全是虛偽骯臟和丑陋。住在她心中的惡魔和他的斗爭中獲得勝利的唯一方法,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思想是——死!
安娜用死來懲罰他,以逃避所有的人和自己。
丑,無趣的丈夫像牛糞,養育了安娜這朵嬌艷的花。年輕帥氣的青年貴族用愛情扼殺了她。
從文章開始閱讀,我一直對卡列寧懷著同情的態度:丑,但有能力。無趣,但有責任感。沒有出軌,沒有丑聞。而對安娜婚外爆發的愛情一直在冷眼相看,這樣的愛情在世俗的沖擊下能夠長久嗎?是不是因為我這中年婦女的心態呢?
誰對誰錯?永遠無解的千古愛情之謎。
愛可以讓人生,也能讓人死。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5
耗時一個半月或者兩個月,終于讀完了。有的地方很能引起共鳴,有的地方就不是太懂。剛開始看的時候,被一系列名字完全繞暈了,什么斯捷潘·阿爾卡季奇·奧布隆斯基、達里婭·亞力山德羅夫娜、安娜·阿爾卡季耶夫娜·卡列寧娜、阿列克謝·亞力山德羅維奇·卡列寧、阿列克謝·基里羅維奇·弗龍斯基、康斯坦丁·德米特里奇·列文,尤其是安娜的丈夫和情人一個名字,我就更暈了。好在多背幾遍名字再結合人物關系圖,總算是理清了。
開局是斯捷潘的出軌和達里婭的原諒,再就是花花公子弗龍斯基甩掉基蒂后與安娜相戀,最不能理解的是安娜為了追求自己的愛情自由竟然拋下丈夫和兒子走了,雖然安娜在書中是美麗的貴婦,但我還是對她這種不忠的行為接受無能。
不過最后她臥軌自殺是我沒想到的',可能是深陷放大的痛苦無法解脫吧。列文對于農業和農民的思考是亮點,可惜他土地承包制帶領農民致富的洪偉愿望被別人的不理解和質疑以及他暈陷在愛情里的愚蠢行為擱置了,感覺挺遺憾的。總體感覺這本書我連一半都沒有讀懂,但是這是一本巨著無可否認。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6
所謂“生命誠可貴,感情價更高”,為了更好的理解《安娜·卡列尼娜》,所以特意去看了同名電影,然而,從頭到尾,她們的感情都給我帶來一種壓抑的心境,所以我個人并不看好她們的感情。
書中的介紹是,小說主要由兩條線索構成。一條是安娜·卡列尼娜和伏倫斯基之間感情婚姻的感情糾葛,展現彼得堡上流社會、沙皇政府官場的生活;另一條寫列文的精神探索以及他吉提的家庭生活,展現宗法制農村的生活圖畫。描繪了俄國從莫斯科到外省鄉村廣闊而豐富多彩的圖景,先后描述了150多個人物,是一部社會百科全書式的作品。書中所涉及的資料很廣,在文中難以一一概括,所以我單獨談談他們的感情。
書中描述到:安娜是一個追求新生活,具有個性解放特點的女性,她的杯具是她的性格與社會環境產生尖銳沖突的必然結果。在影視作品中,我看到的安娜沒有遇到伏倫斯基之前,是一個家庭和諧,地位顯赫的上流女性,她擁有她的孩子,丈夫卡列寧是一個官場達人,活躍于政界高層。安娜與伏倫斯基相遇是安娜卡列尼娜去為哥嫂調節關系的時候在車上認識的,當時的伏倫斯基是個有著一副和藹、漂亮而又異常沉靜和果斷的面孔,年輕英俊而風流倜儻的強壯男子,他的容貌和風采,令許多貴族小姐傾心,包括了安娜嫂子的.妹妹吉提,可是伏倫斯基只是與她調情,并不想和她結婚。首遇安娜,伏倫斯基變被她的氣質所吸引,所以跟隨安娜的腳步,出此刻安娜出席的許多舞會大獻殷勤,從而逐步俘獲了安娜的心。
書中是褒揚安娜的,對她的敢愛敢于追求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而我在觀看影視作品的時候,并不為她們的感情所動容。感覺她們的戀愛是不見得光的,是不負職責的行為。即使不是在那個年代,放置到現代社會,他們也會遭受到世人異樣的眼光。最近國內的汪峰和章子怡之間的感情鬧得沸沸揚揚,然而世人們的評價很低,幾乎是一種鄙夷的眼光去看待他們。有些人說,感情是自由的,人們要忠于自我的真實感受。可是去追求感情時候,是否承擔了該有的職責。汪峰已經有了自我的家庭和孩子,而孩子那么年幼。章子怡前期也和撒貝寧有戀愛關系。在今年,汪峰突然宣布和妻子離婚,不知情的我也沒有什么看法。而之后明白是因為章子怡的出現而果斷的離婚,拋妻棄子,這不是當代的陳世美嗎!感情的自由,不是想分手就分手,自我是大膽去愛了,可是有沒有研究到他人的感受,有可能是一輩子的不幸與遺憾。
安娜是一個有夫之婦,而伏倫斯基的出現,我覺得是一個小三在干擾他人的生活。雖然說卡列寧缺乏情調,不懂感情,可是在電影中卡列寧始終包容安娜,在那個社會,他明白安娜的出軌是一條不歸路,在這條路上必須是困難重重的。卡列寧對安娜說自我沒有一點錯誤,他的寬容以往使伏倫斯基陷入苦惱,一度想放棄對于安娜的感情。為了追求感情,安娜拋棄了自我的家庭,雖然想念兒子,可是卻選擇離開。安娜的感情并不能走遠,偷來的感情總會有累了的一天。伏倫斯基開始追求安娜的時候是狂熱的,不顧世人的眼光,而得到安娜的時候,卻開始研究到自我的地位與面子了。伏倫斯基擁有帥氣的容顏,他沒有矜持,而是和其他貴族女性調情,到達自身內心的滿足。他總是不顧后果的,傷害到的是喜歡他的女子們。是伏倫斯基給她們許多幻想與痛苦絕望,朝秦暮楚的。書中批判卡列寧虛偽,而伏倫斯基不是偽君子嗎?在世人的譴責下,伏倫斯基開始畏懼了,安娜能夠為了他放棄一切,而他不能。他累了,他對安娜越來越冷淡,一次吵架,伏倫斯基憤然離去,她覺得一切都完了,安娜準備自我坐火車去找他,她想象著正和他母親及他喜歡的小姐談心,她回想起這段生活,明白了自我是一個被侮辱、被拋棄的人,她跑到車站,在候車室里接到了渥倫
斯基的來信,說他10點鐘才能回來,她決心不讓伏倫斯基折磨她了,起了一種絕望而決心報復的心態,最終安娜身著一襲黑天鵝絨長裙,在火車站的鐵軌前,讓呼嘯而過的火車結束了自我無望的感情和生命,這段為道德和世間所不容的婚外情最終的結果由安娜獨立承擔,留下了無限感傷。
對于安娜和伏倫斯基的感情,我始終無法送上祝福。因為感情需要感性和理性相結合,不能為了一時的歡愉而不顧后果,那種結果無論如何都是一個杯具。愛一個人需要研究對方的家庭以及將來的生活,敢于愛,但也不要過分自私。如果沒有伏倫斯基的出現,安娜會一向陪伴這卡列寧到老,并且他的兒子謝遼沙也會有一個愛他的母親、一個完整的家庭。唉一個人并沒有錯,可是如果愛錯了,不可是戀愛雙方的杯具,也是自我家庭的不幸。“生命誠可貴,感情價更高”,不要愛錯一個人而遺恨終身。當然,也期望一些人不要為了個人私欲而破壞其他人的家庭,小三的行為是可恥的,是令人深惡痛疾的。偷情者能夠表現出自我的無比鐘情,可是那也是一種矯情而已。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7
安娜臥倒在了布滿砂土和煤炭的枕木上,一顆曾經那么動人的、真摯的、生氣勃勃的生命之星劃過天際,終極隕落在她愛恨開始的鐵軌上。《安娜卡列尼娜》的電影版本很早以前便看過了,但總是懷疑那不是真正的安娜,因此始終渴看讀到列夫·托爾斯泰筆下的安娜,可認真的捧上書本來品讀時,內心卻始終不得安寧。
當安娜與渥倫斯基在火車站臺第一次相見時,“但是感到他非得再看她一眼不可…當他回過頭來看的時候,她也掉過頭來了,她那雙在濃密的睫毛下下面顯得陰暗了的、閃耀著的灰色眼睛親切而留意地盯著他的臉、似乎是在尋找什么人似的”一見鐘情固然以悲劇結尾,可浪漫的邂逅卻讓我沉醉在美妙的、沉靜的境界中。
賽馬場上安娜的失控表露了他們的戀情,安娜生下了他的孩子,卡列寧的宗教寬容讓安娜感謝又憤怒,安娜與渥倫斯基出國了,又回來了,安娜遭到了社交界以及家庭的拋棄,而渥倫斯基卻重新踏進社交圈,醉心于自己美好的前途,懸而未決的離婚協議、肝腸寸斷的念子之情、自私深沉的愛情獨占心理,這一切既讓安娜體會到了八年的無愛婚姻里喪失已久,又讓她平靜的心靈經歷了一場喜怒哀怨的風暴。
而我也隨著安娜的'故事沉浮時而興奮,時而憂傷,時而掙扎。尤其到了后面,安娜被孤獨與嫉妒折磨得生不如死,沒有人傾述、沒有人理解時,我終于能稍微明白為什么安娜選擇死亡,她太痛苦了,死亡才能擺脫一切。
渥倫斯基愛安娜,而且他的愛并不膚淺,也許剛開始他對安娜的愛戀有著虛榮的成分,但安娜患上產褥熱即將死往時,“他在她患病期間真正熟悉了她,了解了她的心靈,所以他覺得以前就似乎從來沒有愛過她,現在,在他了解了她,真正愛上她的時候,他卻在她眼前顯得非常低下”甚至列文也為她傾倒,由于“她除了聰明、文雅、美麗之外,她還非常老實…”
我也愛安娜,從書中瞥見她的第一眼,我便愛上了這個“仿佛有一種過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整個的身心,違反她的意志,時而在她的眼睛的閃光里,時而在她的微笑中顯現出來”的生氣勃勃的女人,而她鼓起勇氣與情人遠走高飛時,我更是不可抑止的迷戀上了她,這種迷戀不在是站在讀者的角度喜歡她、欣賞她,我甚至想自己就化身為她,讓我能分享她生命力的一切迷人品質。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8
今天,去影院看了喬懷特的新片《安娜卡列尼娜》,以前已經看過喬懷特的《傲慢與偏見》與《贖罪》,一直覺得他是位極有才華的導演,也很喜歡凱拉奈特麗和詹姆斯麥卡沃伊兩位頗有實力的演員,雖然此次詹姆斯麥卡沃伊沒有出演。
在看電影前,看了一些影評說這部電影簡直就是部舞臺劇,很多觀眾也覺得這部作品有失喬懷特以往的水準,然而,我卻不這么認為。
我覺得,喬懷特反而是使用了一種大膽的拍攝手法,而突破了以往的拍攝。為什么這么說呢,首先,大家都知道這是列夫托爾斯泰講述沙皇俄國時期的一部電影,影片的很大一部分實際都在講述上流社會的故事,而在講述上流社會故事的過程中,喬懷特大量使用了類似舞臺劇的手法,可是當講述農一奴一的故事時,又大量采用實景拍攝。當時的沙皇俄國,上流社會的每一個人無不重視別人的看法,因為他們有一套自己不能逾越的規則,誰逾越了,誰就要受到其他人,甚至整個上流社會的排斥,所以每一個人出現在別人面前時,只是在做別人希望自己成為的人,上流社會希望自己成為的人,是的,他們生活的每一時每一刻,無不在表演,而我們便成了觀眾,而農民是不同的,在托爾斯泰看來,他們質樸、辛勞,他們理應出現在大自然中,而不是一出表演給人看的戲劇中,因為他們無需表演。另外,讓我們再來看看上流社會逾越規則之后的結果有什么不同吧,安娜的哥哥與家庭教師偷一情,安娜勸自己的嫂子原諒自己的哥哥,因為如果他們離婚,盡管女方沒有做錯,可是卻要承擔事件的結果。安娜作為一名女性,卻受到了來自整個上流社會的職責,最終經受不了重壓,走上了死亡的道路。而在影片將近結尾時,我們看到她的.哥哥站在大雪紛飛、黑漆漆的屋外,他的妻子、孩子和客人坐在燈光溫暖的屋內,從這個鏡頭我們可以看到,雖然他們沒有離婚,但感情已名存實亡。
另外,有一些小的地方,我認為導演處理的非常好,使整部劇結構緊湊,極具戲劇張力。
例如:安娜和沃倫斯基第一次跳舞時,隨著舞蹈的進行,音樂越來越快,聲音越來越大,而一旁的公主也不斷的看著他們,內心焦急,安娜與沃倫斯基則越來越深深的陷入愛情而不可自拔,這段音樂和鏡頭之間處理的非常巧妙,極具節奏感,同時也突出了三位主人公內心的各自感受。
還 有一些轉場,我認為處理的非常巧妙,例如:安娜看沃倫斯基賽一馬,沃倫斯基還 未出場前,安娜一直不停的扇扇子,扇子越扇越快聲音越來越大,接著,馬蹄聲融入扇子聲,馬蹄聲越來越大,下一個鏡頭中,我們看到沃倫斯基騎馬出場。sound bridge聲音橋的鏡頭連接手法十分巧妙。
還 有一個例子,第一個鏡頭中,我們看到宏偉建筑的圓形屋頂,第二個鏡頭,我們看到同樣為圓形的火車輪子,類似的轉場很多,亦十分巧妙。
對于一些時間的過渡,或者地點的過渡,喬懷特也使用了一些很巧妙的方式。而且這部作品讓我覺得他在顏色上的運用也特別好,體現了沙皇時期上流社會的奢華,也表現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例如:安娜和沃倫斯基躺在草地上,我們看到他們身著白衣,白色暗示著他們二人真心相愛,他們的愛是純潔的。而在影片的最后,安娜著一身紅衣,一方面暗示了安娜的選擇付出了“血一般的代價“,一方面暗示了安娜的死亡結局。
最后,我認為橋懷特在影片中融入了魔幻現實手法,使影片更具一絲神秘意味,總之,我很喜歡這部電影,確實突破了以往的古典名著電影創作手法,開創了一個深刻表達思想的新手法。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9
讀完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一種蒼涼不覺涌上心頭,自己也仿佛隨著書中的主人公走完了一個人生——一個不凡的人生。
安娜本來也算是個幸福的女子。上帝給她太多:美麗的容貌、姣好的身材、活潑的兒子、能為她帶來安逸富足的生活的丈夫。但是幸福,每個人又是怎樣定義的呢?上帝卻沒有給她最想要的——理想中的感情。與比她大二十歲的高官,卡列寧。結婚十余年,丈夫地位顯赫、醉心功名,也會對安娜好,但是這些的“好”,只但是是她丈夫關注的社會性的輿論,遵守并履行結婚的宗教好處,以及為人丈夫對妻子的職責而已。每晚進行循例式的對話,更令安娜生厭。生活上的富裕,卻難以掩蓋心靈上的`干渴。
火車站下的相遇,造就了安娜與渥倫斯基在火車上了結的孽緣。她擁有的丈夫是一潭死水,如今一股熱流像海嘯般向她涌來。冷水如熱流的相涌,最終沖破了安娜的堤防,任由渥倫斯基的愛如海嘯般一瀉萬里。如果沒有婚姻制度、如果沒有生下愛兒、如果沒有社會輿論,安娜與渥倫斯基的相愛,來得太遲且來得讓人感到欣慰。但是現實便是現實,他們的結合,雖然并不稀奇,反而在圣彼得堡,擁有情人是常事。看來違反婚姻制度,失去母親職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毅然破壞了上流社會體面的游戲規則。但是,安娜,卻頭一回為自己做了主——她想擁有完整的感情。
但是,最后安娜卻臥軌而死。一個真摯、動人、生機勃勃的生命就這樣逝去。回顧安娜的人生軌跡,從有一個快樂單純的家庭,快樂的生活,到渥倫斯基的介入,并美名其曰“感情”。而這個“感情”的到來,卻帶走了她的一切。
世上的感情本如此,蕩氣回腸的也有,生死相許的也有,細水長流的也有……感情面前,沒有對錯,只有有沒有真心愛過。難道不是嗎?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10
因為時間有限,我們在讀書課上讀了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弗龍斯基,亞歷山德羅維奇,阿爾卡季奇,多莉,基季,萊溫。這七個人之間有著很糾結的關系!安娜嫁給了亞歷山德羅維奇,并且生下一子,后來在調節表哥阿爾卡季奇與其妻子多莉之間婚姻矛盾時候遇到了阿爾卡季奇的朋友也是多莉妹妹基季的未婚夫弗龍斯基,兩人一見面就喜歡上了對方后來經過安娜的`調節,表哥表嫂和好如初,自己卻因此陷入了尷尬境地。阿爾卡季奇的好友萊溫喜歡基季,而基季一直喜歡弗龍斯基,安娜的出現使得整個故事進入了另一種狀態,基季因安娜“奪走了”她的未婚夫而憎恨她,萊溫則因為弗龍斯基的出現被基季拒絕求婚而恨他,即便如此,安娜和弗龍斯基也沒有放棄他們之間的事。但是從道德觀念出發,安娜這種拋夫“棄子”的做法很不對,當然她沒有拋棄自己的兒子,只是她的丈夫亞歷山德羅維奇不愿成全她的母愛罷了。
安娜和弗龍斯基的事情,讓人看得很很難受,彼此放棄了上流社會的地位、放棄了好名聲、好前程、因為愛,最后各自走向毀滅……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11
六年級伊始,李老師推薦了《安娜卡列尼娜》這本書,我迫不及待地買了一本。
這本書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是世界十大文學名著之一。這本書構思精巧,條理清晰,引人入勝。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安娜卡列尼娜,書中的故事發生在戰爭年代。我們從未經歷過戰爭年代,這本書很好地反映了戰爭年代的不和平和殘酷。
書中我最了解的人是安娜卡列尼娜夫人,她是個很有錢的人,但她從不快樂,從不為自身著想。她總是關心別人,即使是一個陌生人發生了什么事,她的心情也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她靠自身的`努力開創了一番事業,她很少需要別人的施舍,她憑著百折不撓的毅力不斷取得進步,她的事業終于越來越好,這也是我非常敬佩她的地方。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人,安娜卡列尼娜也有缺點,但她的優點是常人無法比擬的。她有很多姐妹,當她摔倒的時候,她們只是一味的嘲笑她,看不起她,但她從來不在乎別人的眼神。她也很少評論別人,這一優勢使她在后來的事業中加倍成功。我們也不應該評判別人,要努力把自身做到最好。
那是一個充滿戰爭和混亂的時代,窮窮人家吃了上頓沒下頓,而現在的我們在吃穿方面沒有什么好擔心的。這本書與我們現在的時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們不應該隨意浪費我們的生命或金錢,而應該以適當的方式花費我們的時間和精力。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了現在我們的生活是美好而幸福的。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12
六年級剛開學時,李老師就推薦了《安娜卡列尼娜》這本書,我迫不及待地就買了一本。
這本書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還是世界十大文學名著中的其中一本。這本書的構思很精妙,條理簡潔明了,文章很引人入勝。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安娜卡列尼娜,記敘的是戰爭年代發生的故事。戰爭年代是我們沒有經歷過的,這本書也很好的反映了戰爭年代的不和平與殘酷。
我體會最深的人物是安娜卡列尼娜這位夫人。她是一個家境富裕,身世非同小可的人物。但是她從來都不開心,從來對自己不是很關心。她總是在關心別人,就算是一個陌生人出了什么事情,她的心情也久久不能平復。她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成就了一番事業。她很少需要別人的施舍,她憑借自己的頑強毅力,不斷進步,事業最終蒸蒸日上。這也是我非常佩服她的地方。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人也是這樣,她也有缺點,但是她的優點是常人無所能及的。她的親姐妹有很多,當她墮落的時候,她們只是一味的嘲笑她,看不起她,但是她從來沒有在意別人的.眼光。她也很少對別人品頭論足。她的這個優點在她之后的事業上使她事半功倍。我們也要做到不對別人品頭論足,爭取把自己做到最好!
這個年代是一個戰火彌漫,混亂的年代,是一個法西斯剝削人民,壓迫人民的年代。貧窮的人家,上一頓飯吃飽了,下一頓飯都不知道在哪里。我們現在吃穿住行根本不用愁。這本書和我們現在的時代有著明顯的對比,我們不能揮霍自己的人生,不能隨意糟蹋金錢,要把時間和精力用在正當的地方。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了現在我們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13
列夫·托爾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這個給予我深刻感受的作品,以悲劇結局,讓人震憾回味。《安娜·卡列尼娜》在列夫·托爾斯泰的所有作品中,是寫得最好的。《戰爭與和平》也許更波瀾壯闊、更雄偉、更有氣勢,但它不如《安娜·卡列尼娜》那么純粹、那么完美。
一個曾經賢惠的貴族婦女安娜,帶著她那熄滅的虛無,曾不顧一切癡迷追求的夢幻,奔走在絕望、孤獨、褪去美好的末路,最終倒向奔馳而來的火車。她那美麗的面龐、天真的'愛情煙滅在呼嘯而去的火車鐵軌間,消逝在貴族們的唏噓聲中。
這樣讓人痛心的結局,讓我為安娜的天真、美麗、善良感到痛惜不值,為花花公子渥倫斯基對安娜態度由癡情、討好到欺騙、另尋新歡感到憤慨、厭惡。
《安娜·卡列尼娜》體現的主題是復雜多元的,列夫·托爾斯泰作為一代文學巨匠,他筆下矛盾集中的體現、情感的沖擊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得以深刻表達。大多數人們剖析安娜的死是貴族社會死板、禁錮的思想制度造成的結果,而在我看來,她個人的情欲是錯誤的根源,她那禁不住誘惑的輕信與不經深思熟慮隨自己的欲望行事的個性,一步步葬送了自己,可以說,她的天真也叫愚昧。
《安娜·卡列尼娜》引發了我的思考:面對誘惑,理智需要臨駕于情感之前,光是松懈、漏洞迭出的抵御是無法讓人免于走入歧途的,唯有徹底的、堅定的理智才能讓一個人根基牢固,不被情感、欲望的洪流沖走,也不隨波逐流。一般來說,一時的快感、暫時的欲望滿足往往是招致不幸結局的導火索,《安娜·卡列尼娜》中泛濫的情欲讓獲得短暫快樂的安娜最終對生活失去信心而葬送生命,在走出書本的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相繼墜入欲望的陷阱,為了追求那一時的光輝而抹黑未來的人生路呢…看來,理智的完備是一人條漫長的征程,需要人們博覽群書,洞悉事物本質,豐富人生閱歷,從而達到應對世事安之若素、穩若泰山的人生境界。
我曾想:假如安娜擁有牢固的理智,完全屏蔽掉花花公子的殷情,抵抗世俗的誘惑,結局必會是另一番風景。這樣也許不能解放天性、不叫自由、不叫愛情,但是,安娜也能在原有的人生軌道里過她正常愜意的人生。然而,書中也許會有假如,但人生中絕無假如,一個人一旦失足,那便是必然…
以此讀后感警示自己在以后人生路上理智慎行。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14
《安娜·卡列尼娜》巨大的思想和藝術價值,使得這部巨著一發表便引起巨大社會反響。托爾斯泰并沒有簡單地寫一個男女私通的故事,而是經過這個故事揭示了俄國社會中婦女的地位,并由此來鞭撻它的不合理性。作品描述了個人感情需要與社會道德之間的沖突。書中的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則成為世界文學史上最優美豐滿的女性形象之一。這個資產階級婦女解放的先鋒,以自我的方式追求個性的解放和真誠的感情,雖然由于制度的桎梏,她的杯具只能以失敗而告終。但她以內心體驗的深刻與感情的強烈真摯,以蓬勃的生命力和杯具性命運而扣人心弦。它最吸引人的是她膽大的作風以及華麗的文字和恰到好處的張力給這本曠世之作賦予了生命。也讓后人能夠記住它,不需要太多的理由。
《安娜·卡列尼娜》這本書是我讀過的'相比較較優秀的一部小說。風中之燭在風中搖曳,微弱的亮光照亮四周,最終在黑暗之中黯然消逝。安娜·卡列尼娜,這個美麗而又孤獨的靈魂,在無盡的遺憾之中香消玉殞。大家都說自我活的是有罪的或者沒罪的,可是讀了這篇文章讓我覺得我們有罪,是因為我們沒有去拯救像安娜一樣的人,拯救像她那樣美麗而高尚的靈魂。因為我們是懦夫,是自私者,是靠良心的憐憫而活著的人。我們都在等待,等待著別的人來拯救我們自我。我們企盼著幸福有一天會來到身邊。它會伴隨著我們,直至我們生命的結束。
這是個被壓抑的充滿勃勃生氣的女人,安娜因為羨慕光明,愛上了外表俊美,內心空虛的伏倫斯基。對感情,對幸福的無限渴望是她忘卻了一切煩惱和恐懼,在幻想之中只為了感情而活。而一種虛妄的狂熱也籠罩了伏倫斯基,他對安娜一見鐘情,沉迷于她的美麗和獨特氣質,但更為重要的是,他與安娜的特殊關系帶給他有一種征服感,榮辱感。這種虛榮之心決定了他對安娜的感情十分膚淺。而安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伏倫斯基對她來說,就是她所有的期望和寄托,就是她的一切。這種純潔無暇的愛使伏倫斯基自慚形穢,推動著他不得不重新認識與安娜的關系,對自我的膚淺和輕率表示自責,并在精神上強迫自我進一步愛這個女人。
安娜和伏倫斯基的感情如同燎原之火,熊熊燃燒起來,情感完全控制了理智。道家說,無為而為,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當在愛的純潔之中涂抹上其它色彩的時候,這種愛就不再是完美的了。但此中沒有是非之分,沒有對錯之分,僅有理智和情感不懈的抗爭。安娜是另外一個人的妻子,是一個孩子的母親,是社會期望她恪守道德的人。在感情的對面,是長期的宗教情結和大眾意志。這種大眾意志有時表現為道德,有時表現為法律。而伏倫斯基是一個始終屬于世俗的人,他沒有勇氣與他過去的世界完全斷絕,他無力反抗來反對這種宗教情結和大眾意志,也就無法幫忙安娜擺脫極度危險的精神危機。伏倫斯基和安娜的靈魂屬于兩個不一樣的精神世界。他們雖然一見鐘情,但他們貌合神離,相距遙遙,根本不可能融合在一齊。當安娜孤獨無助的時候,伏倫斯基選擇了逃避,他想要回到他以前的那種花花世界里。對生活和夢想徹底失望的安娜選擇了自殺。她生活在巨大的壓力之中,已承受太多的悲哀與不幸。她需要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干擾。她用她的方式尋求到心靈的完全寧靜。安娜最終沒有與現實妥協,她是一個十分勇敢的女人。很難說在我們此刻的社會中能夠容納安娜這樣的女人,我們都企盼著理解、寬容、仁慈,我們都期望我們的世界和平、
安寧、充滿人性。但杯具總是一天天在我們的身邊發生。如果我們不能堅持自我的信念,不能宣揚純潔的生活,我們的世界不知將會走向何方。當在社會中橫行的時候,純潔和高尚的東西反而顯得愚昧可笑。這是我們的現實。而文章的作者托爾斯泰和他的安娜一樣,直到生命終結,都不與不合理的現實妥協。
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托爾斯泰塑造了一個真實的靈魂,她是那么美,潔白無暇,氣質非凡。這個靈魂只會活在托爾斯泰的心中,因為這是他心目中的完美,是他靈魂中的至潔至純。她就是他自我的一部分,她就是美本身。而她又是我們每個人的一部分,我們讀到她的人都會在她的身上看到自身的善,看到內心深處的真誠愿望,沒有任何的虛偽和矯飾的內心世界。正是在作者近乎苛刻的追求中,小說的重心有了巨大的轉移,安娜由最初構思中的"失了足的女人"(她趣味惡劣、賣弄風情,品行不端),變成了一個品格高雅、敢于追求真正的感情與幸福的"叛女"形象,從而成為世界文學中最具反抗精神的女性之一。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15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它經過女主人公安娜追求感情而失敗的杯具,和列文在農村面臨危機而進行的改革與探索這兩條線索,描繪了俄國從莫斯科到外省鄉村廣闊而豐富多彩的圖景,先后描述了150多個人物,是一部社會百科全書式的作品。十九世紀俄羅斯的上流社會里,高層首長卡列寧之妻安娜艷冠群芳,在火車上她邂逅了風流倜儻的伯爵渥倫斯基。渥倫斯基的熱情喚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感情,二人產生了真愛,在當時社會強大的輿論壓力下,不顧一切地私奔,他們的感情杯具就此展開。雖然安娜勇敢地告訴自我的丈夫一切實情,期望能離婚,但看重社會地位的卡列寧,難以忍受奪妻的恥辱,以安娜最心愛的兒子做威脅,此刻,安娜已離家與渥倫斯基同居,懷了他的孩子,卻不幸流產,得了后遺癥,又對酒與藥物有了依靠性,經過重重困難波折后,安娜的精神壓力變得十分大。之后,渥倫斯基承受不了社會壓力開始對她表示冷淡,安娜付出了失去家庭、兒子和社會地位的高昂代價,而此刻所謂真摯自由的感情也開始要被遺棄,她內心無法獲得滿足和平衡拒絕和安娜離婚并逼她放棄兒子。最終安娜身著一襲黑天鵝絨長裙,在火車站的鐵軌前,讓呼嘯而過的火車結束了自我無望的`感情和生命。
安娜是一個具有資產階級個性解放思想的貴族婦女。她不滿于封建婚姻,追求真摯自由的感情。但作為貴族社會思想道德的叛逆者,安娜追求的雖然只是個人的感情自由,采用的也只是個人反抗的方式,但她勇于應對整個上流社會,誓死不做虛偽的社會道德的俘虜。在沖破封建束縛,反抗社會壓迫方面,她做到了處在她那個地位和環境中所可能做到的一切。這對當時的貴族資產階級社會,具有深刻的批判揭露意義。
這是我讀過最好的一部小說。當時的社會是多么黑暗,多么殘酷啊!她容納不了安娜,很難說此刻的社會能容納這樣的女人。人都是為期望而活,因為有期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氣。而愛,最絢麗的花朵,人生最完美的禮物。最大的歡樂和最大的幸福最終將安娜帶入痛苦的深淵,如同飛蛾撲向野火,注定這場感情要將她毀滅。我不相信有上帝的存在,正如安娜,她始終沒有與現實妥協,她是一個十分勇敢的女人。當迎面撲來的火車碾過安娜柔弱的身軀,我突然發現原先人是如此脆弱,可人真的脆弱的不是肉體,而是靈魂。
安娜的死亡是必然的,這并非因為她道德敗壞,自私善妒,只是因為她是女人,是一個真誠的女人,是一個貴族社會真誠的女人,是一個男權社會下貴族社會里還堅持著真誠的女人,所以她只能自殺。
然而產生這場杯具的原因是
(一)新舊交替的歷史時期,動蕩的社會和宗教及倫理道德摧毀了安娜的感情,迫使她走上了毀滅之路。
(二)安娜的丈夫卡列寧利用婚姻和兒子束縛著安娜的感情,使她身心倍受折磨。
(三)安娜的情人渥倫斯基不能脫離所生活的環境和社會,對安娜感情淡化,萬般無助的安娜最終走上了死亡之路。
(四)安娜本身:安娜的內心深處存在著激烈的爭取自由感情和個人幸福與遵守貴族道德原則的沖突。她試圖掙脫封建婚姻的鐐銬,爭得享受生活、享受感情的權利。所以,安娜一方面需要感情,大膽地追求感情,另一方面又信奉貴族社會的道德準則,這造成安娜的大膽反抗行為,不僅僅得不到社會的認可,同時也得不到她自我的認可,她靈魂深處這兩方面的內在矛盾至死都在折磨著她。
因為愛而對所愛的人產生猜疑或嫉妒等,也是一種人之常情,在生活中堅持一份警惕和細心亦不為過,關鍵是要能妥善把握好猜疑的尺度。從這個角度來說,感情的本事,嚴格來說是經營感情的本事,并不是人人都與生俱來的,必須后天認真學習才能熟練掌握。于是我想,許多生活中的感情失敗者會不會是由于他們自身缺乏感情本事的培養造成的呢?在感情和婚姻中最最可怕的就是以猜疑為依據,既不求證,也不給機會解釋或改正,便開始實施不可逆轉的報復,這種做法是不對的。
有人說:安娜的杯具也是豐富的社會杯具。是啊,我們都期盼著夢想、寬容、仁慈,都期望我們的世界和平、安寧,充滿人性,但杯具總是一天天在我們身邊發生。她對自由感情的追求,對真摯誠懇的向往,對自身人格解放的渴求,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異常是在今日這個社會,這一則杯具帶給人們的啟示,更是深刻且恒久的。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安娜卡列尼娜》的閱讀心得09-05
安娜·卡列尼娜心得體會04-30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12-20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12-18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15篇01-06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04-21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05-03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04-29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07-15
【精華】《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13篇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