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菲的世界》有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蘇菲的世界》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1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為《蘇菲的世界》,讓我明白了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知道真相,可是有時候真相不是自己能想到的。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講了,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 從這一天開始,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 更離奇。讓我明白了想知道真相不容易。
就好像生活中的偵探一樣,要找到蛛絲馬跡才能知道真相,不過真相有可能不可思議。也像道理一樣,不管多么不可思議,它就是真相。真相是不能不相信的,就好像間諜戰中和自己很要好的朋友是間諜,可是你不相信,最后不僅害了自己,還害了別人。所以我們不能戴著有色眼鏡去看事情,越不像真相的有可能就是真相,也不能不相信真相。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2
初三了,趁著寒假,在緊張的學習之余,我決定沉下心來放松一下,給自己的心情放個假。正好媽媽說之前工作很忙,沒有好好的陪我,要彌補一下,于是我和媽媽一拍即合,決定一起讀這本《蘇菲的世界》《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它用深入淺出的文字向我們每個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展歷程。
從主人公蘇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寫著:“你是誰?”的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蘇菲從現實、理想、自由、哲學這4個基本點出發,先后經歷了蘇格拉底和柏拉圖、文藝復興、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等。看這樣的一部作品,仿佛讓我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著文明的精華。看過之后,我已經不僅僅是學到了一些東西,更重要的是心靈的震撼。
要我說“蘇菲的世界”是自由的世界。宗教與非宗教,有神論與無神論的'碰撞,創造了一個虛無縹緲的世界,給予人們一個無限的精神寄托和莫大的安慰。
“蘇菲的世界”也是也是個理想的世界,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之間的較量從未停止過。今天盡管社會的意識形態和以前不同,但是蘇菲的世界理念和時代發展是相同的。
“蘇菲的世界”也可以現實的世界。自盤古開天辟地開始,從原始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共產主義這是一個漫長的時代,社會的每一次變更,都把我們帶入一個嶄新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或許也是哲學的世界。在蘇菲的世界里,是上帝創造了人,還是勞動創造了人,宇宙是在膨脹,還是在收縮。預示著宇宙的無窮奧秘,所以說蘇菲的世界不僅僅是一個哲學的問題,更是一個哲學的世界。
“我思故我在”通過蘇菲的故事描述,我并不覺得輕松。這個社會日新月異,方顯得我們更加的渺小,社會責任感更加重大。特別是在今天,父母為我們創造了優良的條件,時代為我們繪制了美好的藍圖,但現實和理想還是有一定差距的,這就是我們還要付出艱辛的勞動。
讀完這本書,不僅讓我領略了哲學世界的風采,也讓我知道了探索精神的可貴,蘇菲她鍥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也打動了我,只要我們有了“蘇菲精神”我相信在以后學習的道路上我們才會一路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3
此前哲學于我宛如深海一般深不可測,只敢遠觀而不敢褻玩焉。對哲學的印象無外乎他人口中的枯燥乏味。然而翻開《蘇菲的世界》,追隨蘇菲和艾伯特的腳步,遨游在虛無縹緲的哲學世界,大概是開啟這個世界的方式不同,枯燥乏味并未從字里行間中映射,相反的,一個個美妙字符輕輕敲擊著我那沉寂已久的心湖,漾起一片波瀾,在這個世界中,我尚位于淺灘,未曾步入深海。
“你是誰?”
“世界從哪里來?”
這兩個問題打開了蘇菲進入哲學世界的大門,也試圖喚醒潛藏在讀者內心深處對這個世界的好奇。
從何時開始,我逐漸習慣了身邊的一切,覺得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掩卷思索,拋開一切的理所當然,重視這個世界,發現它比我們所認為的更是五彩斑斕。這種感覺似乎未曾有過,但又在模糊中若隱若現,是了,這種感覺曾充盈著我們孩童時代的精神世界讓我們沉醉其中,那時十萬個為什么在我們腦瓜中縈繞,對周圍陌生的世界好奇懵懂。有位哲學家說過,每個孩子都是哲學家。我想,這句話映射著想要理解哲學,理解這個世界,我們首先要擁有好奇心,唯有摘掉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戴上的將這個世界的色彩掩蓋,獨留黑灰的墨鏡。
當然,在孩童時代,我們尚未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只能說是試水,到了現在,我們已開始獨立思考,卻逐漸丟失了好奇心。假如一個人對這個世界完全不好奇,那該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啊!明明自己還只是位于淺灘,卻誤以為自己已經入深海至深,已經理解了這個世界,殊不知自己早已被站在高處的人俯視,如此一來,我們更應該重拾早被我們拋到九霄云外的好奇心,重視我們的位置。
繼續在哲學世界中遨游,世界起源的`紗幕被一層層地揭開,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看著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在思想的碰撞間,摩擦出炫目的火光,是思想的融合與升華,是在混沌中浴火重生,一個個新的天地展現在眼前,逐漸從淺灘游入深海。
合上這本書,其中的影響卻久久未消,震撼、驚奇、激動,種種心情交織在一起,譜成一曲對生命的禮贊,對生命的乃至世界的敬畏。
在哲學世界中,我才剛剛起步,《蘇菲的世界》是盞明燈,讓這個世界在我眼中又重新煥發出光彩與希望。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4
我也不知道從哪得知這是一本哲學入門書籍,于是就找來看了。此前也從來沒有對‘哲學’這個概念有一個清楚的認知。讀完這本書以后,果然還是沒能有,但多少不是一張白紙了。
在蘇菲的老師開始出現的時候并開始教授她有關哲學的知識時,盡管有些離奇,我還是從真實性故事的角度來看的。后面卻愈發的跑偏了,我又轉換成奇幻故事的心情來看,再后來看到蘇菲是少校書中的角色,這樣一種劇中劇的寫法,這個腦洞確實有驚艷到我。
讀完書我有了一個自己對于哲學的理解:哲學是對于精神理性的探求。而理性這個詞的理解,我認識就是把事物尋根問底得拆分到最小單位。
前期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在闡述人文發展,不論科學、宗教,都是對于身邊事物的解釋。對于可以理解的東西,我們稱其為常識,還沒能力對解釋的,我們把解釋交給神。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滿足于神的解釋。而更加理性的解釋就是科學,隨著科學的發展我們有愈來愈多的能力去理解世界。
我以為科學是理性的,宗教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理性的。它們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性、方向性和解釋性。而換個角度來講,他們又都不理性,因為他們劃定了邊界。我總能從書里感覺到一切皆有可能的暗示。
就上面兩者所帶來的方向性,我是說人生的方向性。如果我們有能力全都搞清楚,應該就能發現,自己是有選擇的,而并不全包括在現在給出的.選項中。大到宇宙的運轉,小到衣食住行。再看看現在科技發現的今天,當然發展的不僅僅是科學,但他最顯性。變化是永遠不變的。在這樣環環相扣的世界里,我們不斷打破了邊界,從而重新建立新的邊界。
我思故我在,所有這些東西的背后的動力,應該就是思想了。
我們這些浩瀚宇宙里的渺渺星塵,擁有著最珍貴也最強大的能力。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5
前三章向我們講述了有關哲學的一些東西。其中講到,宇宙是一只白兔,人類是寄居在兔子毛皮深處的微生蟲,而哲學家總試圖沿著兔毛向上爬,要將魔術師看個清楚。其實,世界本身便是神秘的,世界上每一個事物都是神秘的,都值得我們好奇、思考、探索,有無數的奧秘等待我們去發現。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看似簡單的問題,深思卻難以得到答案。也許,哲學家與普通人唯一的區別就在于,哲學家更富有好奇心,他們想要知道每樣事物存在的`原因,努力去思考,去解釋。我們也應該保持著好奇之心,相信每一件事物的奇妙,不去習慣、去無視,而是像哲學家一樣,去深入思考。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6
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
可以通過想象,這兩個哲學社會問題會成為縈繞全書甚至需要我們自己人生的疑問,因為他們這是對終極的拷問,對本源的發問。
——你是誰?
當14歲的索菲收到這封信時,她一定很開心。 但她第二次想的時候,她很困惑。 我是誰? 她走到鏡子前,想象自己不是蘇菲,叫莉莉。 試著把自己叫到鏡子前眨眼,但不起作用。 所以在哲學課上,問題就像影子一樣,纏著她。 最后,她發現事情比她想象的還要奇怪。 她,蘇菲,是少校為慶祝希德十五歲生日而虛構的人物,少校控制著她的思想和行動。 但更諷刺的是,少校,他創造了蘇菲的世界,但他是由我們創造的'。
這故事就像個無底洞。很神奇,但也讓我們思考。我們也是被創造出來,住在另一個生物的腦子里的嗎?那我們是什么?單純的人?還是作家小說里的人物?還是一場夢?我們有自我意識嗎?還是有人在控制局面?這個人就是我們所說的命運嗎?這本書給出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但是這個問題有很多答案。在哲學史上,成千上萬的大師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我認為最有洞察力的是法國哲學家笛卡爾的哲學思想: 我思故我在。這就是為什么我們一輩子都在問問題,弄清楚我們到底是誰。
——世界從哪里來?
信光我的立場,有五六百的書,這些圖書的圖書世界。試想一下,我們生活在一個巨大的力作,作者創建一個虛擬地球,數十億的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人。你是為您量身定制每個項目的作者,你的生活是有點思維下的情況下,你最終會由筆者主導。大第二次世界大戰,你只要打開門的小運動,是作者的精心安排。我想想你是否感到毛骨悚然。
在科學與哲學上,這都造成社會恐慌。科學上意味著企業所有學生科學發展定律都具有不確定性。哲學上意味著探尋的本源可能影響并不是一種客觀方面存在。我們的世界成為了自己一個非常脆弱而不穩定的肥皂泡。而這種精神世界,正是蘇菲的世界。
在這個世界上蘇菲并沒有放棄。結束這本書的,她拿起扳手敲了敲Sid的額頭,和喜德齊駱駝跟蹤的感覺。這真像一個福音!也許我們做什么,它可以帶來影響到了另一個世界。
人生是星塵,我們是星塵,世界發展也是星塵。
我們都很美。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7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學性非常強的哲學書。它的主要內容是:以蘇菲不斷受到一位神秘人寄來的信件為線索,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展……告訴人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讓人們發覺到世界上還有非常多事情等著我們去探索,運用哲學的觀點揭開自然與人類社會的奧秘不只是科學家與哲學家的責任。
本來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在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的語言來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讀時產生一種追逐和渴望知道答案,了解哲學的心情。
為了向人們解開世界歷史之謎,作者帶領讀者跟隨一個可愛聰穎的小女孩從遠古羅馬暢游到現代,在每一個不同時期,那些為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哲學家,他們討論的題目以及這些哲學家們的經歷和遭遇,都詳細的收錄書中,生動自然的將整部世界哲學史演義出來。內容廣泛卻不紊亂,作者細心的將書中內容分成多章節,每節都有題目點出章節的中心內容,或深藏或巧露,每一節都闡述蘊含了它的真理,詮釋了看似高深難懂的哲學問題。這樣的分節讓讀者讀來輕松,也就自然容易接受書中的觀點,理解作者的用意。
感受最深的是哲學家蘇格拉底的故事。蘇格拉底,他的高明之處在于人能夠在談話中揭露人思想上的弱點,使其領悟哲學的真理。然而在公元前399年,他卻由于過于直言,被他曾指責過的上層人士送上法庭,以其“宣揚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處以死刑。本可以懇求陪審團手下留情免于一死,但蘇格拉底沒有這樣做,因為他知道即使到了生命的結束也要堅持真理。他重視良心與真理,敢于為了真理而戰,為了真理而犧牲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蘇菲的世界》全書由一個快滿15歲的小女孩蘇菲接二連三收到一些怪信件拉開序幕,“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這些看似非常普通的問題卻蘊涵著非常多需要深入思考的概念,蘇菲在彷徨中開始思索,并在她的私人哲學老師艾伯特的引導下進入西方哲學領域。蘇菲穿越時空,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來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和已成為歷史的那些有著精辟的思想的大人物進行了一次心靈的談話,目睹了歷史又一次嚴肅的重演。看這樣一部作品,等于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蘇菲的所到之處,處處凝結著文明的精華,彌散著哲學的氣息。在這樣一本小說里,包括了整部西方哲學史,本身就極具魅力。一直覺得哲學是一門虛幻而不切實際的學問,生澀難懂,但其實一直是我不了解哲學。這本小說系統地涵蓋了各種哲學思潮。隨著小說人物在書中不停的追逐和尋求劇中謎團的解答,越來越深入的使我了解到以前不感興趣的西方哲學史。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告訴我們哲學是什么,在哪里,給非常多哲學著作敲了鐘,或是指明了路。非常多研究哲學的學者都認為“哲學”就應該是生澀的、非一般人可以理解的高深理論,并以自己能用艱澀的語言描繪為榮。而這樣的結果就是所有的哲學理論不能普及和推廣,
但《蘇菲的世界》改變了這一現狀,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述哲學史,本身也是一個純粹的哲學命題,隨著探求進程的步步深入,使我了解到更多的哲學原理。與其說是在看一篇哲學史,倒不如說是在欣賞一部人類文明通史的真實演義!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8
以前的我,僅僅只聽說過哲理二字,但并不了解,《蘇菲的世界》把我領進了哲學的大門,引導我繼續向前……
《蘇菲的世界》主要講述了:一位14歲的少女——蘇菲,她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是這些信將她引入了一個奇妙的哲學世界,世界像謎團一樣逐漸在他面前展開,在一位神秘導師艾伯特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運用少女天性的悟性以及后天的知識,企圖展開這個迷團。然而,這事情的真相遠比所想象的更怪異、更神秘……最后,在艾伯特的領導下,蘇菲終于逃出生天。
這本書所講的一切知識和一切理念都是我聞所未聞,從來沒有接觸過的,但當我第一次接觸這本書時,我覺得它應該很無趣,可當我一進入這個奇妙無比的世界中時,我就深深地被它所吸引,天馬行空的想象,無與倫比的推理。僅僅刺激的思考,引人入勝的故事……讓我逐漸進入哲學世界的大門,哲學家的各種各樣的.理論,各形各色的體系,多種多樣的哲學故事……這些統統把我吸引住了,于是乎,我一口氣把它給讀完了。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9
青燈黃卷。我緩緩捻起書頁,思考著生命的命題,思緒隨著月色漸飄漸遠,化成無垠的惆悵。用哲學的眼光審視生活,直抵其核心。
蘇菲的世界》一書以跌宕起伏的偵探情節為背景,穿插著描述了世界哲學史。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弗洛伊德,從德謨克利特到笛卡爾……細致入微地表述了自古以來全人類的哲學信仰,帶我洞見了人類正在不斷變化的世界觀與自我價值取向。宗教信仰、自然宇宙、人類生命,世間萬物的各種事物不斷沖擊與交融,形成了當今現代社會的主流趨勢。
如果說人類哲學史是一條車軌,那么文藝復興時期就是一個最大的轉折點。正如狄更斯在《雙城記》中寫得一樣:“那是最昌明的時世,那是最衰微的時世;那是睿智開化的歲月,那是混沌蒙昧的歲月;那是信仰篤誠的年代,那是疑云重重的年代;那是陽光燦爛的季節,那是長夜晦暗的季節;那是欣欣向榮的春天,那是死氣沉沉的冬天;我們眼前無所不有,我們眼前一無所有;我們都徑直奔向天堂,我們都徑直奔向另一條路。”對于之前完全迷信宗教的觀念,在那個時代有所作為的哲學家身上已經蕩然無存。他們開始懷疑,提出泛神論的學說,提出上帝即自然的觀點,對后來柏拉圖提出理想型世界的理論影響深遠。介于時代背景的取向,有一部分人受到了教會的殘害。他們在這個時代的縫隙中躊躇獨行,他們的肉體亡于當代,而思想卻盛于千秋。
縱觀全書,從古至今人類都在試著詮釋著同一個命題——生命哲學,在這一主干下有若干分支。擁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則用這一宗教的學說與方式解釋著對生命的看法。顯而易見,他們從同一起點出發,走過不同的道路,但最終都抵達同一個終點。這就是哲學的妙處。我們不能用一個固定的框架定義某個學科,因為每一樣智慧都是相通的。依我拙見,所有的`學科皆是哲學的分支,而他們的所有最終都要上升到哲學層面。
書中令我印象頗為深刻之處有三。
首先是公元前四百年的雅典神秘哲學家蘇格拉底。他對于人類最高智慧的認知一改前朝主流,提出最聰明的是認識到自己的無知的人。這種觀點與我國古代的“大智若愚”之說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是對人類本身自我認知的一大提升。他還指出,每個人只要運用自己的常識,都可以了解歷史。這對于當今對未來有無限憧憬的青少年來說無疑是莫大的鼓舞,同時也正面表述出歷史與哲學的相互交融。
二是柏拉圖回歸靈魂的渴望。他執著于關注永恒不變的事物和流動的事物。而他的偉大之處在于,他不僅關心自然界中永恒不變的常量,也關心人類道德與社會中永恒不變的真善美。他將世界分成兩部分:感官世界和理型世界。他主張用理性去觀察萬物,而非一味依賴感官。這避免了進入形而上學的誤區,也奠定了后世以理性研究哲學的基礎。
三是犬儒學派對于生命幸福的追求。現在對于“犬儒”的定義與蘇格拉底學派下犬儒學的意義所指大相徑庭。記得犬儒學者戴奧基尼斯的故事,據說他住在一個木桶里,除了一襲斗篷,一支棍子與一袋面包之外,什么也沒有。有一天他坐在木桶旁,舒服的曬太陽時,亞歷山大大帝前來探望他。亞歷山大站在他的前面,告訴他只要他想要任何東西,他都可以賜予他。戴奧基尼斯答道:“我希望你閃到旁邊,讓我可以曬到太陽。”就這樣,戴奧基尼斯證明自己比亞歷山大這樣偉大的將軍更富裕,也更加快樂。對于該學派的學者,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外部環境上的,真正的幸福從不依賴稍縱即逝的物質,而是在精神層面上如魚得水,獲取自己想要的一切。
哲學是一個極大的范疇,且不能直接落實于紙筆間。關于哲學的思考完全是在意識與認知中完成的,縹緲而神秘,抓不住、吹不散。在生命命題中,我們總是在不斷尋求不同的方式找到自己的幸福。每當我回望往事,以前總在追逐詩和遠方,執著于那種怡然自得的生活,但從未兩者兼得。如今放下執念,細細感受生活的樂趣與閑適,才發現詩和遠方就在身旁。哲學也是如此,越是死死抓住越無法觸摸,唯有在赤裸面對靈魂之時,才能感受到淡淡一抹余韻。
柏拉圖說:“每一種生物都是理型世界中永恒不變形體的不完美復制品。”但在理性中摻雜感性,人類的完美就因為其自身的不完美。這種命題中思想的摩擦碰撞,看似矛盾實則合理,相輔相成,我想這就叫做辯證。
都說哲學有三大問題:“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深以為然。但同時,我也在思考“為什么會出現哲學?”如果沒有哲學,人類就不會有歷史。哲學是人類認知發展的體現,是人類自身對于理型世界追求的方式,也是實現人類文明螺旋式上升的指示。人類生活在自然中,必體現哲學,只是主體自身有無意識到而已。哲學是所有學科的最高級,同時也滲透在各種事物中。在哲學國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是與非,每一種思想都有其存在的意義。
人類之所以稱之為人類,是因為其會思考。倘若人一生都沉醉在物質中追尋紙醉金迷、燈影搖紅,那么其一生必是麻木而無意義的。笛卡爾說:“Cogito,ergo sum。(我思故我在)”人類真正存在的意義不是活過走過,而是想過思考過。我們是人類,只有思考才會找到出路。且將新火試新茶,就讓這團哲學之火熊熊燃燒,傳承人類的思想文明;讓當代的少年打破民族沖突的桎梏,探索人類未來的最高智慧,詩酒趁年華!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10
假期,老師推薦了一些書,它是我選擇的其中一本。一看書名,大家可能以為它是一本故事書或傳記。不,它是一本哲學書。自然,它的作者是一名哲學家,哲學家寫哲學書不足為奇。剛開始,我也是這個想法,翻開后,我有了不同的感受。
主人公是14歲的少女蘇菲,她不斷的接到一個哲學家的神秘來信,把她的思想與生活徹底擾亂。隨著哲學學習的深入,蘇菲開始思索,開始解開一個個謎團,最終成功解開謎團并使用哲學來生活。
這時候,我才發現這不僅僅是一本哲學書,它更是寫出意味少女的成長之書,揭示出了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注與好奇,每個人何嘗不是如此呢?
作者用的這個書名不僅僅是寫主人公蘇菲,而是所有的'我們,這個世界是個哲學的世界、智慧的世界、夢想于成長的世界。這個世界,可以把主人公換成所有人,這個世界,更可以迷上我們所有人。
這應該是為什么它的銷量超過4500萬,且翻譯過64種語言的原因—因為它可以針對任何人,任何事,且全世界人都需要自己的世界。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11
蘇菲學會了哲學,發現她的世界不是一個真實的存在,而是另一個人的想象,只存在于一本書中。我花了四個晚上和蘇菲一起學習哲學,內容太多了,結果什么也沒發現,記憶也很少。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作者的想法。
在書的前幾章中,我并不覺得有什么異常,但我讀得越低,我就越覺得奇怪,好像作者沒有預料到結局;特別是哲學宴會,真的是一個悲慘的結局,真的是一個奇怪的想法。奇怪的是,蘇菲和艾伯特逐漸意識到少校和席德的存在,這種意識是通過少校的筆寫出來的。這個角色的抵抗一方面是虛幻的,因為它存在于少校的心中,就像這個角色一樣;另一方面,它是真實的,因為它是蘇菲和艾伯特的真實情感,脫離了少校的控制,最終取得了成功。在創造者的安排下,創造性的角色逃離了創造性的世界和創造者的安排。這個小小的扭結讓人感到困惑。真相其實是虛幻的,兩者是分不開的`。
艾伯特說:小心被他聽到。……
提醒自己要小心!少校似乎真的有人格分裂癥。書中的原因是少校眼皮漸漸沉重,寫了一些他控制不住的句子。這只是一個小借口,因為這些話也來自少校的打字機。我讀這本書,我的世界,席德的世界,蘇菲的世界。這三個世界本來是不相通的,一個屬于一個。誰知道蘇菲和艾伯特、席德和少校已經跳過了規則,逃到了書外。也許他們現在坐在這個房間里,看著我用電腦寫這篇文章?蘇菲是對的,我們——作者和讀者——不應該驕傲,也許我們只是一些幻覺,或一個故事,事實上,根本不是真實的,也許我是故事的主角,也許只是一個無聊的小配角;誰知道呢?
心靈的想象只是想象,矛盾的邏輯只是邏輯。然而,無論想象多么奇怪和荒謬,意識本身的存在都是一個巨大而不可思議的奇跡。在它面前,有什么奇跡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意識,正如艾伯特所說,它已經滑到了白兔的皮毛深處。我們不僅通過艾伯特的嘴和少校的禮物,還通過這本書本身告訴我們哲學是什么,在哪里,多么有趣,多么奇怪,甚至多么普通。我覺得這本書買對了。哲學已經告訴我們一切起源的解釋是可能的。中國人說,不知生,何知死?
也許有一句話終身適用:世界是悲傷而嚴肅的。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12
現在流行的書籍大多不是哲學書籍,哲學小說更是少之又少。而這本書——《蘇菲的世界》——不僅是哲學書籍,更是一本流行于世界各地的哲學小說。在這點,就可以說這是本偉大的書。我有幸讀了它,心靈有了許些的觸動,感覺像是觸摸到那些遙不可以及的人的靈魂。這本書寫得不僅僅是小說,一個故事,它包容了幾代人的思想,可謂承前啟后,是精神的圣殿,這是智慧的語言。
小說的主人公蘇菲剛開始是并不很懂得哲學,她跟平常學生一樣對哲學的認識很淺。然而,有一天,一封無名的來信打亂了平常的生活,一場思想的風暴就此到來。從此,她不斷地收到一些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前展開。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運用她天生的悟性和后天的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于是,一個哲學的世界就這樣層層展開,把哲學的問題拋出來,接著引出各個流派的代表人來解釋這些問題。由古而今,串聯起這一座哲學的大廈,引領讀者層層接近哲學的世界。
從前,我總以為哲學是很枯燥的,是難懂的,無關生活的。我想這很可能是受了以前教科書的害,教科書里往往都只是枯燥的知識點,都只是淺談甚至是不談。沒有爭論,甚至都只是一家之言,看不清全部。字是有靈性的,它可以傳達跳動的'思想,可以描述細微的感情,但教科書里的字是死的,毫無生氣,沒有哲學的辯證,沒有論證,只是鋪天蓋地的要點,硬生生的要我們接受,實在令人生厭。可現在,我懂得,哲學不僅跟我們緊密聯系,而且是富有趣味的,這正是在看了這本書之后所受的啟示。我想任何一件事,如果你沒有真正的想要去了解,你就不能得其精髓,就不能真正的感受到它最精彩的地方。這本書以其故事性清晰的條理,讓我們很容易進入哲學的世界,我覺得我已開始我哲學的旅程。
哲學的產生,是人類思想進步的產物。人之所以不同于動物正在于我們有思想,而且可以表達我們的思想。我們人類思想的進程跟社會的進程緊密相連,我們可以看見每一次社會的轉型必將有一場大的思想革命,這其間哲學就是這思想的載體。在西方,從奴隸社會到現在資本主義社會,這其間有過早期雅典文明與希臘文化時的智者先聲,有過文藝復興時期思想的大變革,后來的啟蒙運動更是催人奮進。在中國,也有百家爭鳴的思想盛況,從而有了多種多樣的社會體系。而現在的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更是含有濃厚的哲學味。哲學,穿梭在歷史與現實之間,串通起人類的整個變化歷程,使后人驚嘆于歷史的厚重和思想的深度。
哲學,從神話開始,由自然而后漸漸地回歸到人自身。在西方,蘇格拉底是不可忽略的人物,他可算是西方哲學鼻祖。這并不是說他最早有哲學的意識,而是他讓哲學真正的成為一門學問,經由他學生和后人的發展才逐漸壯大起來。柏拉圖是他得意的門生,也是哲學史上一個很有影響力的人,他不僅記錄了蘇格拉底的智慧,而且敢于創新,使其更有深度。雅典文化代表西方早期思想文化的結晶,在人類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與影響。后來,一批批不同流派的哲學家的出現是哲學真正意義上與人類的文明進程聯系在一起。笛卡爾、洛克、休姆、康德、黑格爾、馬克思等哲學家們將哲學發展成為影響社會的工具,不僅有了完善的理論體系,更使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有了辯證的認識。
我不知道我現在稱不稱得上懂得哲學,但我覺得我已經入門了。《蘇菲的世界》其實就是哲學的世界。本書作者喬斯坦?賈德是一個高中的哲學教師,他或許懂得我們學生于哲學的需要是教科書所不能給予的,所以寫了這一步大寫的書教我們來認識哲學以此來認識生活,認識我們人類的思想盛宴,認識我們活著的這個世界,認識曲折的道路是經由幾代人地開采而來,從而認識生命的本質,認識我們人自己。
愿我懂得,從此認真的感受生活的點滴。我想哲學不是一時的興起的趣味,而是應該用一生去追尋,質問人生,質問生活,然后找到所需要的正確的道路。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13
《蘇菲的世界》是我的哲學啟蒙書,也讓我了解到,一個哲學家應該具備什么樣的條件。
從何了解?就是從本書的主人公——蘇菲身上了解。從最世俗的開始了解:主人公的成績不錯,公民課與作文課尤其如此,數學要落后一些。不過,老師問她“從哪里學到這些的時”,她回答:“因為我正在研究哲學。”所以我們找到的成績只是種表現形式,體現不出什么,那么,繼續隨我探尋。
為何蘇菲會“正在研究哲學?這與一個人脫不了關系——沒錯,蘇菲的'哲學老師艾伯特,不論是最開始的書信授課又或是后來面對面授課,艾伯特引領蘇菲從蘇格拉底認識到佛洛伊德,給予了蘇菲一條哲學的道路。這樣說來,成為一名哲學家,就僅需要一名優秀的導師嗎?我們的確得有一個引領者,可以是書也可以是老師,但好果你成天呼呼大睡,而不去思考、探尋,書、老師,有用嗎?
沒用的!哲學要我們一種最本源的力量——好奇心。在艾伯特未出場時,書的一開頭就寫蘇菲想:人應該不止是一臺機器吧?這就是好奇心。大部分社會人沒有好奇心帶給自己的巨大力量,也就缺少成為一個哲學家的基礎。我們可以看到在蘇菲找到艾伯特暫居的地方后,艾伯特在回信中寫:“如果你在追求哲學問題時,也有同樣好奇心,那你的前途真是不可限量。”
好奇心乃何方神圣?它很普通。你對新事物珠連炮般發問時,你的心中就充滿了好奇;你對你的發問作出解答時,這也叫好奇。人們往往因為好奇心普遍存在于小孩子中而認為好奇心很幼稚,這種主觀臆斷的判決,本人不敢茍同。到這里,我們基本可斷定,要想成為一名哲學家,先要恢復你的好奇心。
提起好奇心,人們想到的職業大概是哲學家,偵探,怪盜。如果每個人都具備好奇心又會是怎樣一種場面?也許那時所有人都不會再甘于平凡,每個人都會去追尋未知;也許沒有人會再自曝自棄。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14
我們可以斷定的是柏拉圖關心的是永久不變的事物與流動的事物之間的關系。
他既關心自然界中永恒不變的事物,也關心與人類道德及社會有關的永恒不變的事物。
柏拉圖認為,自然界中有形的東西是流動的,所以世界才沒有不會分解的物質。屬于物質世界的每一樣東西必然是由某種物質做成。這種物質會受時間侵蝕,但做成這些東西的模子或形式卻是永恒不變的。(比如雖然說人不可能踏進頭一條河流,但你不得不承認,河流在某一方面存在著共同點,只要它存在,必然會冠以河流的稱呼,雖然他在許多方面細細想來,是發生了變化的。)
對柏拉圖而言,永恒不變的東西并非一種基本物質,而是形成各種事物模樣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
簡而言之,我們對于感官所感受到的事物,只能有模糊、不精確的觀念,但是我們卻能夠真正了解我們用理智所理解的'事物。(比如,即使我們看過了許多個不規則的圓形,我們腦海中卻依然記住一個圓形內所有的角度加起來一定是三百六十度,也許這個圓形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存在,不過我們依然清晰地感覺出來。)
柏拉圖認為世界可以分為兩個領域:其中一個是感官世界。(我們用自己的感官約略認識的世界。)另外一個是理型的世界。(我們用理性來確實的世界,這些理型或形式是恒久不變的。)
所謂理想國就是一個虛構的理想世界,也就是我們所稱的烏托邦!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15
看過《蘇菲的世界》的朋友必須會這樣認為:它是一本簡單而又深奧的小說。它以往一度地使我拿起,一度地使我放下,它一會使我興趣十足,一會又使我失去耐心,我便在這矛盾中斷斷續續地讀完了整本書。
14歲少女蘇菲收到的陌生來信帶她走進了一個她幾乎從未接觸過的世界,引導她的思維走進了人類更深、更本質的思考。
這本書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構成與發展,告訴人們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本來我認為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一樣。它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讀時產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說般的心境。文中的蘇菲她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開世界謎團和哲學的大門。并且,蘇菲她還具有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這一點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僅有有了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我們才有機會去做好自我想要做的事情。書中的一段話令我記憶深刻:世界就像魔術師變出的白兔,人類生活在白兔皮毛的最深處,把所有一切都當作理所當然,而哲學家們都是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他們不斷攀登白兔的毛發,目的是為了看清魔術師的真面目,也就是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意義。《蘇菲的世界》一書使我覺得世界上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遠也揭不完的,從前的哲學家為我們解開了不少世界之謎,使后人變得聰明起來;我們不也應當向他們學習,運用哲學的觀點揭開自然與人類社會的奧秘,也為我們后人做一點事嗎?
《蘇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淺出的人類哲學史。它不僅僅能喚醒人們內心深處對生命的敬仰與贊嘆、對人生意義的關心與好奇,并且也為每一個人的成長——使生命從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進入覺悟之境,掛起了一盞盞明亮的桅燈。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相關文章: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04-28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04-18
《蘇菲的世界》心得01-03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通用)01-06
讀名著《蘇菲的世界》有感09-24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300字09-24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550字09-24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3篇09-24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15篇05-11
蘇菲的世界的好詞好句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