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通史讀后感 推薦度:
- 全球通史讀后感 推薦度:
- 全球通史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全球通史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全球通史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全球通史讀后感1
在終日沉浸于乏味枯燥的各種數(shù)字、公式、代碼之余,終于有幸讀到一本這樣的名著。其實關(guān)于名著,只是曾經(jīng)作為好奇看過像《水滸傳》、《三國演義》這樣的,而從沒有以一種欣賞藝術(shù)的或者了解歷史的態(tài)度看過一本像樣的書。翻開這本厚重的書,映入眼簾的是以公元1500年為分界的對世界歷史的兩個大的劃分,而其中各歷史的發(fā)展也是按照時間的順序介紹展開的,但兩部分的展開是不同的,由于諸重大事件發(fā)展的不平衡性,書的研究也有所側(cè)重,作者顯然是以最短的篇幅來論述人類進化過程中最漫長的時期,而之所以偏重于人類文明史,大概是人類歷史的發(fā)展速度一直在不斷加快的原因吧。
這本書中,斯塔夫利阿諾斯不僅是把全球史記述了一番,而且更為獨到融合了自己的思想,他以局外人的視角客觀的評判各個歷史時期各個地方所發(fā)生的重大事件,這種思想的客觀、科學、公正是不同于以往我們審視歷史的角度的,并且對于所記述的事件與變革,他不僅可以恰到好處的舉例說明,而且對于他們的闡釋更是可以突破時間與空間的束縛,他廣闊的視角與縝密的思維不得不叫讀者嗔目。在對中英鴉片戰(zhàn)爭中他是這樣說明19世紀中葉中、西方軍事技術(shù)方面的奇異差別的:中英鴉片戰(zhàn)爭期間,有位是中國皇帝的親戚的軍事將領(lǐng)想出一個打敗西方蠻族的計劃。他建議在猴子的背后掛上鞭炮,然后把猴子拋到停泊在岸邊的英國軍艦的甲板上。這個計劃被批準后,19只猴子關(guān)在籠子里被帶到了中國人的司令部,但卻找不到一個敢到英國軍艦的射程內(nèi)去拋猴子的人。這樣的闡述切實可以叫一個中國人深深地體會到閉關(guān)自守的可怕,感覺到落后的恥辱。又如在對那時中國人的英勇作戰(zhàn)他是這樣說的:他們的守衛(wèi)隊常常戰(zhàn)斗到最后一個人。但是,英中兩國的力量差距比西班牙征服者和阿茲特克人之間的力量差距還要大得多。難道還有比這更形象的比喻來說明中國當時與英國實力的'懸殊么,真的,這一切都真真切切叫人咬牙切齒。
《全球通史》在后記中引用伯特蘭特羅素的一句名言:有時候,在恐怖時刻,我總要懷疑是否有理由希望人這樣的動物繼續(xù)生存下去。他也這樣寫到:人類還從未看到在他們面前如此燦爛奪目的前景,但人類也同樣從未見識過潛伏在這種景象后面的蘑菇云。斯塔夫里阿諾斯以及現(xiàn)在眾多的歷史學家都認識到了科技在人類歷史上的重要性,科學既能成為潘多拉魔盒,又能成為神燈,希望中孕
上海工程技術(shù)大學讀《全球通史》有感育著危險,美好中承載著毀滅。也許真的有那么一天,人類會發(fā)展到窮兇極惡的最高境界,可以斷定,這是一個有著重大問題和重大機會的時代,也是一個有著巨大危險和巨大潛力的時代。這不是一種使人安寧和舒適的形勢,而是一種令人不安和不舒適的形勢。因此,似乎人類社會總有這樣的矛盾存在:社會的變革總是難以跟上科技的發(fā)展水平,以至于我們似乎從來都不具備控制當前科技的真正資格,這種科技的超前發(fā)展使越來越多的人對人類未來社會的走向產(chǎn)生擔憂,到底是一片欣欣向榮的大同社會還是日漸走向空前未有的大災難,我們不得而知,希望科技的迅速發(fā)展不是加速我們的滅亡,而更趨向于對我們有利的一面。合上書,一部浩繁的人類發(fā)展史歷歷在目,仿佛經(jīng)歷了一次漫長的時間旅行,驚心動魄,感慨萬千。
全球通史讀后感2
二十四個小時,終于在春節(jié)的列車上讀完了這本大部頭。本來想給一星,但考慮到確實也有收獲,因此打了兩星。談一下感受,供后續(xù)的讀者判斷是否要讀:
本書自始至終(52章里至少有50章)都充斥著作者溢于言表的“歐洲中心論”思想。這體現(xiàn)為兩方面:其一是內(nèi)容以歐洲為主(其他文明甚至都不能稱之“為輔”,更貼切的應該叫“點綴”);其二是思想的歐洲優(yōu)位。具體而言,你將在本書中看到希臘羅馬演化的細節(jié),卻連中國印度發(fā)展的輪廓也看不到;而作者頻頻使用的“亞洲的歐洲化”、“中國的歐洲化”等表述,足見歐洲中心論已經(jīng)從內(nèi)容到思想貫穿本書了。
讀畢之后,能感受到作者企圖擺脫國家、個人與時代的束縛,想要以文明作為行文的線索來串聯(lián)整個人類歷史。然而事實上寫著寫著,你會發(fā)現(xiàn)本書中沒有四大文明,只有希臘羅馬文明及其演化而來的歐洲文明這一種文明。同時,能夠感受到作者對這種文明的深切喜愛,以及對破壞這種文明的人的憎惡,對這種歷史階段的惋惜。
另外,作者的語言方面?zhèn)人主觀色彩太濃,常常出現(xiàn)對一些歷史人物和事件的`譏諷嘲笑,非常不適。(例如“卑鄙的羅伯斯庇爾”、“狂妄的中國官員(林則徐)”等等)
最后一點,本書的幾大部分之間有種錯落感:在古代史部分,歐洲中心主義至多只是讓人感覺不能茍同,但不至于影響閱讀;在近代史部分,對歐洲的無條件頌揚一旦結(jié)合起當時殖民的暴行與侵略,簡直令人感到發(fā)指,幾近摔書;在現(xiàn)代史部分,突然又話鋒一轉(zhuǎn),善惡正邪有了理性的描述,甚至在最后幾章有了一種人類的視角。如此三部分,讓人讀的有些難以消化,胃口不適。
總評:沒有歷史基礎(chǔ)的朋友不建議讀本書,因為本書中很多偏頗之處可能會讓您樹立錯誤的歷史觀;對歐洲史比較熟悉的朋友同樣不建議讀本書,因為99%都是在復讀您看過的東西;唯獨對歐洲歷史有一點脈絡(luò)和印象,且有自己的歷史觀、能夠容忍歐洲中心論的讀者,可以試試本書,一方面可以細化歐洲的發(fā)展脈絡(luò),另一方面可以在讀本書的過程中對自己感興趣的部分自行查找資料從而在書外收獲更多。
全球通史讀后感3
每個時代都需要書寫它自己的歷史。
初次拿到秋雨給的作業(yè)要求時,國際政治類書籍?于是在網(wǎng)上搜尋一下,看有沒有推薦的書可以拜讀。在初讀者的分類中,看到了《全球通史》,剛好書架上躺了本它,嗯,就它了!
鄧梗一個不能稱之為偉大,但又確實是一個大寫的歷史學教授。如果說榮譽?一個人成就的載體,那么他已然是一位集大成者。當然,我沒有諷刺的味道,只是不想無味的重復他所獲得的成就,畢竟我也是不一樣的煙火。
斯坦夫里阿諾斯,不得不說,他的《全球通史》,不像是我們刻板印象里的歷史老考究著作的一樣,晦澀難懂,孤掌難鳴。他筆下的世界,是那么輕而易舉的就由一個點,變成一條線,穿成一個面,交織成一個三維立體的圓。作為一枚浮躁的讀者,也可以輕松流暢的一口氣全順下來。古人說,見字如面,我勾勒的大師也應該是一位風趣自然的老人了吧。
一個簡單的開場白,我啰嗦了三四段,言歸正傳,我是來寫閱讀報告的。俗話說,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俗話說,讀史使人明智,F(xiàn)今國際關(guān)系的錯綜復雜,無不是前人沖突的后遺癥。就拿宗教舉個例子,試問五月花號是怎么起航的?說實在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家都信的基督教,英國國教你去迫害人家清教徒,逼得這幫人遠航避難?烧l能想到這幫人的蠻荒之地,最后會成立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富庶的國家。但再觀此后以及現(xiàn)如今美國與歐洲的關(guān)系,也只能懷念幾百年前我們剛認識那會兒大家都有些拘謹和真誠了。
不得不承認,《全球通史》這本書真的是思接千載,視通萬里。一書在手,古今我有。仿佛我置身這世界之外,以一個外來人的眼光,來審視這世界多年來的紛亂爭繞與進步文明。就像它可以打破地區(qū)和民族的界限,按照歷史運動本身的空間來闡釋歷史,可以讓我們從地區(qū)史和國別史的框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真正的'進入"整體世界史"的思考境界。來自四十多年前的全球觀,也真是讓現(xiàn)世人無不汗顏。
書中有很重要的一點,也是我們普遍都很敏感的一點,就是他對中國文明的看法,還是頗有啟發(fā)意義的。他認為在中國長達數(shù)千年的歷史上,只有三次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政治社會結(jié)構(gòu)的大革命,就是秦王朝對中國的統(tǒng)一,辛亥革命的爆發(fā)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誰說不是呢?這些也是我們讀中學時的必考項呀。不過,在一個外國人眼中也可以如此的清澈,可見他的研究有多么的深可見底。
《全球通史》這本書,自然也不是盡善盡美的,里面多少會存在一些對于現(xiàn)代文明,或者一些世人是非觀念的閃爍其詞。當然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就像是如果我們不能做到完全公正,起碼也要做到十分客觀吧。
讀完這本書,我沒有說有醍醐灌頂般的種種覺悟,也沒有網(wǎng)絡(luò)上吹捧的多么多么開闊的"全球觀"。我能感受到的,是一個歷史學者給予我的"整體世界觀"。我所受用的,是以一個平等客觀的視角來看待無論是歷史還是現(xiàn)今國際關(guān)系上的問題。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這是我讀完第一遍的感受,以后的三五遍一定會有更深的體會吧。
全球通史讀后感4
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我花了兩個星期讀完了,不過讀的有點囫圇吞棗。因為看的入迷,以至于我迫不及待想翻開下一頁歷史,到翻完最后一頁我還想再看下一頁。這本《全球通史》被世界上許多著名大學選為教材。也是自90年代起北京大學歷史系本科教學的首要教材之一。
以前我讀《史記》《資治通鑒》沒覺得寫得好的。雖然歷史上對這兩部書,評價是很高的:《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不過我覺得《史記》、《資治通鑒》就是一本帝王書,都是陰謀、權(quán)術(shù)、人治、治人那一套。利用權(quán)術(shù)駕馭群臣、奴役人民、愚昧人民、控制人民的思想。這樣的書不看也罷,也只有在現(xiàn)在的中國和一些落后地區(qū)還有市場。
而《全球通史》描繪的是人類歷史從誕生到現(xiàn)代一系列幾次大的飛躍。隨著技術(shù)的進步、科技的發(fā)展,人類從茹毛飲血的史前社會到科技日新月異生活水準大幅提高的現(xiàn)代社會。水渠種田、馴養(yǎng)動物、利用牲畜耕田、鐵的發(fā)明、火藥的發(fā)明、蒸汽機、鐵路。每一次大的技術(shù)變革都對社會才生了深遠的'影響。斯塔夫里阿諾斯總是不遺余力的帶我們?nèi)ネㄟ^遠古的歷史、來如何看待我們今天社會快速發(fā)展所面臨的新的問題。而他對這些新的問題也總是不下定論,讓我們自己去思考。世界未來是會變得更好,還是毀滅呢?環(huán)境問題、人口急劇增加和資源匱乏、核擴散危機、基因工程、社會不公平和貧富懸殊、青年的反叛,異化、犯罪和吸毒、恐怖主義、地緣政治和宗教爭端、貿(mào)易保護主義、貨幣危機和金融危機等一系列問題。社會到底是變得更好還是變得更壞呢?歷史也正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去創(chuàng)造、探索,我們現(xiàn)在的每一個人都將見證這段歷史,也都要參與到這段歷史當中去。
斯塔夫里阿諾斯說:21世紀不僅面臨著巨大危險,而且還擁有巨大潛力。雖然歷史學家們沒有魔法師的水晶球,不能確定無疑地預知未來,但是,他們能比較確定地預測到,21世紀既不是烏托邦,也不是地獄,而是一個擁有各種可能性的世紀。
全球通史讀后感5
不妨像《奇葩說》上那樣,先提出一個問題:讀歷史有好處嗎?
“自我維持生存和自我發(fā)展的欲望,成為了人類偉大的推動力”,弗雷德里克·巴斯夏說的。
每個人都存在大大小小的競爭中,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我們都要充實我們的大腦,武裝我們的思想?晌覀円簧聛砭褪峭瑯拥娜,什么能改變我們的思想?環(huán)境、知識和時間。
這三者好像都輪不到由我們控制,環(huán)境和知識的改變是根據(jù)時間的推移來改裝我們的思想。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間既然不舍晝夜地涓涓流淌,如何來改變它,從而讓我們的思想在競爭中拔得頭籌?
環(huán)顧你四周,你看不見時間的蹤影,但是你此時此刻站在的歷史長河中,前面是未來,沒人可以預測,即使你看見了未來,忍不住動動手指改變什么,就像蝴蝶動動翅膀,那你改變的可不只有你的思想,而是宇宙時空。你的身后是幾萬年的文明。
即使社會結(jié)構(gòu)不同,環(huán)境、技術(shù)、觀念都不相同,可是你可以在這一個個統(tǒng)一、滅亡、興奮、衰落的輪回中找到閃光點。
希臘-羅馬留下的古跡,雅典衛(wèi)城的莊嚴,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三代師生的傳承。歐洲黑暗的中世紀。秦迅速的發(fā)展以及短暫的生命,漢武帝的“好戰(zhàn)”英明,野心勃勃,萬里長城史詩般的整修重造。
這些歷史結(jié)點的背后是什么?是人,一個個有名或無名的人,它們的生存是如何維系的?生活是怎樣多彩或無味的。
朱熹把人比作一面落滿灰塵的鏡子,一旦抹去灰塵,將和過去一樣明亮。
當你秉承著一顆當事者的心去閱讀那些不同時代的人的生活背景,你會作何評價?
想象一下,你處在中世紀的歐洲,你是一名沒有人權(quán)的農(nóng)奴附庸,被囚禁在看似自給自足,實則麻痹人們的意識,無處不在的枷鎖中?墒悄忝刻煲摱嗌俪林氐尼嬉,任那個坐享其成,無情無義的領(lǐng)主打、罵、罰、買賣、侮辱,看著身邊的`人企圖逃離莊園,脫離這個黑暗的中世紀,建立起人性化的制度,你會怎么想?反抗?起義?當時羅馬的斯巴達克起義,中國的陳勝、吳廣起義,他們?nèi)硕鄤荼,而你孤身一人,手無寸金。你會嘗試尋找新生活,還是忍辱負重。
如果你是中世紀歐洲時期的一名領(lǐng)主,面對那些沒有自由的農(nóng)奴,他們跟自己一樣,都是由猿進化而來的人,只是起點不同,你會對他們起絲毫的悲憫之心,還是不愿打破封建。你不妨像那樣站在21世紀人們的思想去活一下中世紀的人生,你就會感覺自己像是經(jīng)歷了由史前到21世紀的進化與凈化——歷史是事實,事實是已經(jīng)發(fā)生的,是沒有任何人在你耳邊打擾你對歷史的看法的,所以它是純凈的,就像清晨葉上的露珠,冬日車窗上的霜,實驗室中的蒸餾水,而不是水龍頭流出被漂***浸過的自來水,河中夾雜著各種生物代謝物的浪潮。
所以說,歷史就像是可以真正拭凈鏡子上灰塵的水,讓鏡子保鮮、干凈。
生命不息,運動不止,當你把你的思想拿出來放在歷史這條奔流不息的長河中洗一洗,或許不能改變歷史,但一定能改變你的未來。
全球通史讀后感6
其實在初高中的歷史習題上已經(jīng)多次接觸過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了,那時候看見過很多能夠引起我共鳴的話。我很欣賞斯塔夫里阿諾斯的有些觀點,獨特新穎而又犀利準確。于是利用這個暑假在家里大致閱讀了一下這整本書,但是有些失落的是,是在網(wǎng)絡(luò)上閱讀的。我一直覺得,這種厚重的著作應該是捧一本書在手細細閱讀的,這樣才能靜下心來感受書頁之間凝聚的思想,而不該是對著冰冷冷的屏幕和各類透著的浮華和虛假的廣告。
“世界史不僅僅是世界各地區(qū)史的總和,若將其分割再分割,就會改變其性質(zhì),正如水一旦分解成它的化學成份,便不再成其為水,而成了氫和氧。”這是斯塔夫里阿諾斯所著的《全球通史》引言中引用杰弗里?巴勒克拉夫的一句話。這也揭示了這部被譽為“人類文明發(fā)展史上的`經(jīng)典之作”的作品的本質(zhì),作者采用全新的史學觀點和方法,將整個世界看做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的統(tǒng)一體,從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國家或某一地區(qū)的角度來考察世界各地區(qū)人類文明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把視野放在對人類歷史事件和他們之間的相互關(guān)聯(lián)、相互影響上,反映了局部和整體的以及他們之間的相互作用。
作品分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兩部分,從時間上來講述人類的歷史,而不是像以前的一些世界歷史著作一樣從各個地區(qū)講述然后整合,那樣的歷史是分裂的,不能讓人觀其全貌。該書從人類的初步階段--食物的采集者--開始一直論述到二戰(zhàn)后的第二次工業(yè)革命。與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相比,人類的歷史顯得如此短暫,但有顯得如此豐富,從公元前一萬年左右人類步入新石器時代至今的一萬兩千年中,人類以其特有的“智慧”成為了地球的主宰;在新石器時代以前的幾百萬年里,我們的祖先--原始的人類--為了生存與惡劣的大自然進行斗爭,那時的人類只有原始的欲望,而自從人類步入文明社會以后,人類為生存的斗爭轉(zhuǎn)為人類內(nèi)部之間,人類作為地球的主導者的歷史遂而拉開了序幕。
主導人類歷史的根本是人的“欲望”,而文明的出現(xiàn)助長了這種欲望,欲望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同時也是人類悲劇的根源;欲望導致了戰(zhàn)爭與征服,這個過程中同時也創(chuàng)造著人類文明,欲望是人的本質(zhì)特征,關(guān)于欲望的褒貶我們很難判定。人類歷史是一部戰(zhàn)爭史,至今我們無法否認這一點;人類都有和平和幸福的欲望,不幸的是歷史向我們展示的是另一幅畫境--戰(zhàn)爭和痛苦,這或許是人類自身的宿命,一方面滿懷希望、一方面希望又不斷破滅繼而陷入痛苦;然而,就是這種希望和痛苦的交織鑄造了燦爛的的人類文明和不朽的思想光輝,事實就是如此,我們?yōu)橹湴恋娜祟愇拿魇菑耐纯嗪筒恍抑袎赫コ鰜淼摹?/p>
人類從歷史中一路走來,我們無法預知人類的最終命運,但站在二十一世紀,我們至少可以回瞬我們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和展望我們自己的未來。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在評價《全球通史》時曾說過:“《全球通史》給了我強烈的現(xiàn)實感:它是可以用來救治我們現(xiàn)在所面臨的由于陶醉于技術(shù)進步而產(chǎn)生的深深的精神危機的一種思想武器;它有助于人們理解未來――包含各種可能性和選擇的未來!
全球通史讀后感7
今天,完成了對美國當代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的閱讀,對人類在地球上的生存軌跡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該書從人類的初步階段——食物的采集者——開始一直論述到二戰(zhàn)后的第二次工業(yè)革命。與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相比,人類的歷史顯得如此短暫,但有顯得如此豐富,從公元前一萬年左右人類步入新石器時代至今的一萬兩千年中,人類以其特有的”智慧“成為了地球的主宰;在新石器時代以前的幾百萬年里,我們的祖先——原始的人類——為了生存與惡劣的大自然進行斗爭,那時的人類只有原始的欲望,而自從人類步入文明社會以后,人類為生存的斗爭轉(zhuǎn)為人類內(nèi)部之間,人類作為地球的主導者的歷史遂而拉開了序幕。
主導人類歷史的根本是人的”欲望“,而文明的出現(xiàn)助長了這種欲望,欲望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同時也是人類悲劇的根源;欲望導致了戰(zhàn)爭與征服,這個過程中同時也創(chuàng)造著人類文明,欲望是人的本質(zhì)特征,關(guān)于欲望的褒貶我們很難判定。
人類歷史是一部戰(zhàn)爭史,至今我們無法否認這一點;人類都有和平和幸福的欲望,不幸的是歷史向我們展示的是另一幅畫境——戰(zhàn)爭和痛苦,這或許是人類自身的宿命,一方面滿懷希望、一方面希望又不斷破滅繼而陷入痛苦;然而,就是這種希望和痛苦的交織鑄造了燦爛的的人類文明和不朽的思想光輝,事實就是如此,我們?yōu)橹湴恋娜祟愇拿魇菑耐纯嗪筒恍抑袎赫コ鰜淼摹?/p>
歷史是強者的舞臺,從統(tǒng)一兩河流域的薩爾貢、希臘化時代的亞歷山大、羅馬時代的凱撒、中世紀橫掃歐亞大陸的成吉思汗、近代的拿破侖以及現(xiàn)代的戰(zhàn)爭狂人————,這些名字連同相應的帝國永遠占據(jù)著歷史的篇章;從地區(qū)或國家來看,世界歷史也是一部強者占主導的歷史,弱者只能處于歷史的邊緣甚或被歷史忘記,人是一種具有無限欲望和帶有侵略性的動物,爭斗和戰(zhàn)爭不可避免,要想在世界上占有一隅,就必須成為”強者“,這絕對是一條定理。
決定人類社會的三大因素:思想、經(jīng)濟和政治;這三者的組合體現(xiàn)著社會的進步與優(yōu)越性,毫無疑問,三者是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的,經(jīng)濟直接體現(xiàn)著社會的進步或發(fā)展的程度,政治體現(xiàn)著社會正義和人類的自由,而思想則告訴人類中的”強者“該如何做和做些什么;但誰是決定性的因素?我認為是思想,人類要想達到預想中的幸福,思想無疑是無可替代的”導師“,而且,對人類來說,進步不只是意味著生活的富足,同時還意味著精神的豐富和道德的提升;政治則為經(jīng)濟和思想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
人類從歷史中一路走來,我們無法預知人類的最終命運,但站在二十一世紀,我們至少可以回瞬我們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和展望我們自己的未來;我們應在歷史中得到啟示,用于不斷豐富我們的智慧。人類在戰(zhàn)爭中成長,在痛苦和希望中所積累了寶貴的智慧,這種”智慧“對人類到底意味著什么?毫無疑問的是它將使我們不斷的自我完善,指引我們走向幸福,但我們無法預知人類的終極完善狀態(tài)是什么模樣;曾有人描述過共產(chǎn)主義這種”烏托邦“式的完美社會,但這種理想已經(jīng)證明是一種破滅。人是一種復雜的動物,人性中的欲望本身是一種難以調(diào)控的東西,它即是一種破壞性的力,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力,五千年的.文明史已經(jīng)證明了這一點,這讓我們即悲觀又樂觀,悲觀是因為欲望的破壞力,戰(zhàn)爭和暴力就是見證,樂觀是欲望可以促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力,使人類社會不斷進步。二十一世紀,人類還并不成熟,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在歷史中積累的智慧已達到相當高的程度,這種智慧至少可以部分地控制和規(guī)范我們的欲望和行動,如此看來,人類的未來肯定比過去會更美好。但另一方面,我們的劣根性不可能完全地根除,不論是自我保護還是為人類開拓更為美好的明天,這個世界必須還需要強者。對后一種目的而言,我們期望這個強者擁有的善。柏拉圖在他的《理想國》中主張:國家由哲學家統(tǒng)治,在全球時代,地球的主人——人類——已經(jīng)成為一個整體,地球已成為人類共同的家園;在未來,以民族主義為基礎(chǔ)的多國國家會被一個以”地球人“相稱的大家庭取代,完成這一使命和維持人類幸福的當然只能是一個”強者“,這個強者會是誰,柏拉圖在兩千年前就給出了答案——一個具有完美的”善“的哲學家。
全球通史讀后感8
觀千年來各大文化:古;⑷A夏、希臘、古羅馬等,每個時代都讓世界有了驚天動地的變化。在人類剛出現(xiàn)之際,他們只能兩足行走和大腦緩慢運作。說白了,就是只能過日復一日如走獸樣的生活,但經(jīng)歷了上萬年的進化,我們已有了在古代如神般的力量。把衛(wèi)星發(fā)射到星空中;把導彈從世界的一端飛向另一端;探索并深入過去的無人之境,我們是富有創(chuàng)造力,擁有毅力,具有超越動物的人。我為我是人感到自豪。
從非洲的金字塔向北到歐洲的古羅馬斗獸場再往東走至亞洲的長城,再遠些至美國近幾百年建好的自由xx像無一不是世界奇觀。仰望金字塔,仿佛看到人山人海在修建法老的陵墓;走近斗獸場,仿佛能聽到觀眾的吶喊與喝彩聲以及人與獸的生死搏斗;從長城上遠眺,仿佛又看到了入侵的蠻族和以命報國的戰(zhàn)士們,萬箭齊發(fā),喊聲直沖云霄,一股殺氣四散開來;在河上看到高大、神圣的女神,我仿佛看到了火炬上的圣火在閃閃發(fā)光,她的眼神是多么慈祥,但又是一名維護正義、追求自由的高貴女性。一位位能工巧匠與藝術(shù)家在世上留下了數(shù)不勝數(shù)的文化珍寶。如那盧浮宮里微笑的'蒙娜麗莎樣,她那神秘且美麗的微笑至今仍讓游客留步。
文藝復興,工業(yè)革命、青銅時代等一場場革命與復興改變著我們的社會與人類,我們一直都在與時俱進。我們的今天是各位先人努力的結(jié)果,我們在品嘗鮮甜的碩果之時也要為國做貢獻,讓后來嘗到的更“好吃”。
人類的文明是一卷亢長的史詩,記錄了輝煌與偉大。人類的血脈將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全球通史讀后感9
讀完《全球通史》這本書,感覺自己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的世界史觀。作者斯塔夫里阿諾斯從西方的角度帶領(lǐng)我們漫游史前到21世紀的歷史。雖然全書有很多西方的主觀意識,但是不得不說這本書依然是現(xiàn)階段最好的世界通史簡介。
第一階段,即從史前到公元元年。史前時期即原始社會時期,此時人類剛剛由猿人進化而來,已經(jīng)可以使用工具。這個時期的世界地形已經(jīng)完全成型了。人類,開始從黃河流域,兩河流域等地區(qū)開始誕生。隨后人們?yōu)榱双@得食物開始狩獵,采得食物,采集文化出現(xiàn)。隨著食物的短缺原始人類開始聚集在一起生活,自此人類部落誕生,新石器時代到來。有了村莊和部落,人類開始長時間的定居在一個地方,但是原始的采集與狩獵滿足不了因為定居而大大增長的人口。人類開始種植農(nóng)作物,可是限制于生產(chǎn)力,不能夠在一個地方一直耕作,刀耕火種的方式在部落中被廣泛應用。這樣便在人口的不斷遷移中傳播農(nóng)業(yè),發(fā)現(xiàn)各種各樣的種植物。擴大生產(chǎn),人口也得到了極大的增長這是最初的部落文化。
歷史的車輪繼續(xù)向前轉(zhuǎn)動,文明之火出現(xiàn)了。公元3500年左右,在兩河流域一個部落完成了從石器時代部落文化到文明的轉(zhuǎn)變。城市中心,制度,文字,社會階級的出現(xiàn)是文明誕生的標志。在文明條件下,人類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智慧,各種新的`生產(chǎn)技術(shù)的出現(xiàn),灌溉技術(shù),冶金技術(shù),風力,水力的利用,車輪的出現(xiàn)文明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這一時期被稱作古典文明,即我們所知的四大文明古國。這些古典文明國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fā)展之后,他們便不在滿足自身范圍的地方?開始向外探索,這樣絲綢之路出現(xiàn),各個文明古國通過絲綢之路進行商業(yè)上的,文化上的交流。例如佛教便是在這一時期從絲綢之路傳到中國的。這是世界歷史發(fā)展的前三千年,人類社會的大體已經(jīng)形成了,國家,制度,文化,宗教都已經(jīng)誕生了,這是人類從野蠻到開化的一次飛躍。這是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產(chǎn)物,在人口對技術(shù)與制度的推動,技術(shù)和制度對人口的反作用下。我們的文明之花得到了綻放。
這里便有了一個問題。便是人類社會文明之火出現(xiàn)的原因是什么,我們社會進步的原動力是什么。歷史發(fā)展到今天我們認為生產(chǎn)力的進步是第一要素。沒錯!在人類文明極其完善的今天,生產(chǎn)力的確是第一要素。但是在古典時代,對于當時的人來說影響社會進步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以狩獵為生,為什么會變成以種植為主的生活方式。并不是生產(chǎn)力的原因,而是人口的增長。因為在狩獵情況下人們需要頻繁的不定期的遷移到別的地方?墒窃谌丝谔嗟那闆r下,頻繁的遷移是不可能,并且隨著遷移,人們來到了一個新的地域,哪里沒有足夠的獵物,只有平原河流。氣候的變化也是一個原因。人們只能被迫定居在一個地方,并發(fā)展起來農(nóng)業(yè),這樣在河流地區(qū),由于良好的氣候調(diào)節(jié),種植業(yè)得到了非常好的發(fā)展,這樣人口進一步增長,不得不去開墾更多的荒地,地域的擴大導致城市的出現(xiàn)。
人口的增長導致社會制度的惡化,管理者隨之誕生,制度隨之孕育,國家出現(xiàn)。文明之火被點燃了。這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初級階段,接下來我們來討論下一個階段。即公元前一千年的時間段,我將其稱作統(tǒng)一聯(lián)合階段。
全球通史讀后感10
《全球通史》這本書的難度和厚度讓我傷透了腦筋,但也讓我受益匪淺。懂得了讀書真正的奧秘所在。
全球通史分為上下兩冊,兩冊共110多萬字,剛開始看的時候因難度不由得一目十行。一心想著快快的讀完,但越往后讀我就越覺得讀好書不應該是這樣的,我要從這本書中得到知識和感悟,之后重讀這本書時,態(tài)度便有了變化。為了能留下自身的感悟和思考,我也不能被動式的讀書,只是在意語言的有趣,對感興趣的部分就認真讀,陌生的、難理解的就一目十行,必須得在仔細的思考中完成閱讀。
在這種有思考的讀書中,我的讀書速度雖然變慢了,但是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量變轉(zhuǎn)為質(zhì)變,我也定下了目標,在看完這本書之后一定要寫感想。
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諾斯聲稱,要“站在月球上來審視人類史“這在我理解便是,用更廣闊的視角來審查歷史,這種大格局的觀念可以令你的眼界開闊,更可以比他人更深一層。
“社會變革滯后于技術(shù)變革一直是人類許多災難的根源“這是作者全書都在聲明的觀點,那是因為一但人類有了超越倫理道德的武器,便會將倫理道德置之一旁,從而發(fā)生暴力沖突等問題。作者的觀點是兩者的不匹配才是導致人類災難的原因,這不也正說明了從技術(shù)大爆炸開始幾百年的時間,隨著技術(shù)的飛速發(fā)展,人類文明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也有著全球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這樣災難性的事件。而在人類的文明史之中,這反而是技術(shù)人文大爆發(fā)的時代。
其次作者認為,“蠻族入侵的毀滅性沖擊是形成東西方差異的原因,蠻族入侵一直是各個文明揮之不去的夢魘,蠻族與文明種族實際上便是游牧民族和農(nóng)業(yè)民族。兩者互相斗爭,在相當長的時間內(nèi)不斷斗爭融合,最終塑造了帝國文明的氣質(zhì)。舉個例子就像是中國,中國各個帝國走到了末期的時候,不是農(nóng)民起義將帝國搞得千瘡百孔,最終由游牧民族將帝國摧毀,就是游牧民族以絕對的優(yōu)勢將帝國摧毀。隨后當游牧民族墮落時,農(nóng)業(yè)文明便會來一次漂亮的反擊,重新統(tǒng)一中原,因此會在競爭之中不斷進步,但是西方卻不堪滿族進攻,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失去了傳統(tǒng)文化,成為導致東西方文化差異的原因之一。
對于中國肯定不少人想要了解,全球通史作者提到:“中國文明具有獨特的現(xiàn)世主義,這一點可以從中國文明是世界文明中唯一的在所有歷史階段都未產(chǎn)生過祭司階級的偉大文明。中國文明的`特點是統(tǒng)一和連續(xù),因為地理位置較為封閉,文化更是統(tǒng)一。且具有早熟的特性,要知道中國在秦朝時就實現(xiàn)了文字的統(tǒng)一,而印度文明的文字統(tǒng)一則是英國人入侵后才逐漸開始的,雖然是一個極端但中國文字的同意是十分早的。但早熟便會早衰,因此才導致了清朝的屈辱史。接著中國的結(jié)構(gòu)是中央集權(quán),自然導致了一個統(tǒng)一的政體,使得文明以一個相同的姿態(tài)連續(xù)不斷。
這就是我對全球通史的一些體會。
全球通史讀后感11
司馬遷的《史記》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盡管《史記》具有不可替代的史學價值,文學價值,但是它也只記載了一國之史。縱觀我國的史學著作,超出一國范圍面向世界的無不受西方思維的影響,這不但體現(xiàn)在思想上而且體現(xiàn)在著作的布局上。在我國史學界急功近利者居大半,正如錢茂偉所批評的(1)‘在《傳統(tǒng)史學史研究的若干反思》一文中,我對以前人結(jié)論代替自己研究的惡劣學風進行了批評,明確指出“前人所得出的每一個結(jié)論,都是特定時代、階級、學識的產(chǎn)物。在引用前人結(jié)論時,一定要先作具體分析,切忌斷章取義地搬用前人現(xiàn)成的結(jié)論,來代替自己的具體研究”。’他們丟棄了史家珍貴的靈魂,這靈魂是史家之所以成為史家最重要的東西,丟失了它也就丟失了成為史家的理由。一位史家所寫的并不只是一本介紹過去的書,而是一個高尚的靈魂。
斯塔夫里阿諾斯教授在回答出版新版本的理由時說到:“(2)新世界需要新史學!薄;卮鸨M管簡單,但是把一個史家的責任感完整的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二十世紀是一個發(fā)展的`世紀,人們在短短的一百年中的發(fā)展超過了以前的總和。但這也是一個讓人類悲痛的世紀,在短短的一百年中爆發(fā)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給人類文明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人類在發(fā)展中也被一些問題所困擾,如:環(huán)境問題,生態(tài)問題,水資源短缺,資源枯竭,恐怖主義,宗教矛盾這些讓在發(fā)展中的人類陷入了迷茫,正如在一戰(zhàn)結(jié)束后為指引人們走出迷茫韋爾斯寫成《世界史綱》一樣,斯塔夫里阿諾斯為在迷茫中的人們寫成了《全球通史》。正如斯塔夫里阿諾斯教授在《致讀者》中寫道,“這種多樣性顯示出,21世紀在擁有巨大潛力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危險。雖然歷史學家沒有魔法師的水晶球,不能夠準確的預知將來,但是他們能夠基本確定地預測到,21世紀既不是烏托邦,也不是地獄,而是一個擁有各種可能性的世紀。至于這些可能性中的那些能夠?qū)崿F(xiàn)則取決于這本書的讀者,你們在未來幾十年中的所作所為將是有決定意義的?紤]到這些因素,我們現(xiàn)在既不能做自我欺騙式的烏托邦幻想,也不能做杞人憂天式的悲觀預言,現(xiàn)在到了對現(xiàn)存的實踐和機制做一個冷靜的再評價的時候了,我們應當保留那些性質(zhì)有效的,
拋棄那些不合適宜的——這正是當前全世界正在努力做的。也是本著這樣一種精神,本書才有了這個新版本,希望它能有助于這一在評價的過程,從而實現(xiàn)培根所提倡的”改善生活“,拋棄他所反對的”卑微目的“。從上面這段斯塔夫里阿諾斯教授這段話中,我們所能感到的并不是簡單偏見的對一國的情感,而是對人類發(fā)展的深深的憂慮,這也是本書所凸現(xiàn)的”全球史觀“的精髓。
全球通史讀后感12
讀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的時候,我就發(fā)現(xiàn)他的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里面都有一個很明顯的短處,就是對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的缺乏。缺乏的結(jié)果是導致看待中國的立場不夠客觀,尤其是亨廷頓的《文明的沖突》。還有的一個明顯就是對伊斯蘭文明的研究兩者都很深入。全球通史給予我這樣一直以為是中國人獨大的古代世界的歷史觀的一種徹底的顛覆,當然這只是他的一家之言,可能他對于中國的歷史還是缺乏一定的了解。
在書中有學者說作者是站在月球上來審視地球上發(fā)生的一切,毫無疑問的作者寫出了一個劃時代的.作品。他的全球角度,我是舉雙手的贊成,那是因為今天的全球化我們在一直深入,我們需要從歷史中尋找智慧帶給人類一個和諧發(fā)展的全球化,尋找全球變化的規(guī)律,保障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的生存和發(fā)展。世界不再是某個國家的世界,全球史觀破除我們心中的民粹主義和民族的優(yōu)越感,這種史觀的形成告訴每個民族和個體自己只是世界上很普通的一員,每一民族和個人都在為我們的世界作出自己很卑微的貢獻而已。像書中所寫的四大文明中,中國也并不像我們有些人所想占絕對的優(yōu)勢。
但是站在月球上看世界的畢竟是一個人,深受西方文化和思維的人。在他的全球史觀里對于中國的貢獻和發(fā)展與國內(nèi)的觀點似乎有出入。特別是中國古代,對于內(nèi)容我不是專家,我也沒有辦法進行考證。但是思維和研究歷史的邏輯確實充滿了傲慢。任何要寫全球史的沒有對中國歷史深入了解和研究,所寫的全球史都是缺陷。中國的歷史特別是古代史,那是世界史的精華之一。
我更期待的有朝一日,有個中國人可以站在人類的高度,寫出一本真正的《全球通史》。
全球通史讀后感13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我們之于歷史,如滄海一粟;歷史之于我們,如南柯一夢!睙o端想起高中作文常用的一句話,當時只是充數(shù),幾個詞拿起來一湊,也還覺華麗,卻并不覺意義、也無甚感懷。然則數(shù)十載轉(zhuǎn)眼過隙,當年無心說的話、撒下的種子,終是在不曾過問貧瘠的心靈之土中發(fā)了芽、長了藤;而我終究開始循著這駁雜藤蔓的蹤跡,開始去尋那不曾見過面貌的歷史結(jié)出的果。
歷史二字,聽聞之感覺便是“久遠”與“落后”。
說其久遠,系重大歷史事件發(fā)生的跨度往往以“一紀”“一世”“一甲子”“一百年”為記;而人們對于去年發(fā)生的事有時回想起來都會“恍若隔世”,若以此為記再反復疊加幾次,更不消說,只道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比如,談上幾個有名的歷史事件,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tǒng)天下,或者公元1543年“日心說”公布天下,只消見得“公元”二字,人們便急忙擺擺手:怎么扯那么久遠的事情!或者有的人雖認為久遠,但也還是覺其重要性,他曉得始皇帝統(tǒng)一六國終結(jié)了長達百年的戰(zhàn)國歷史,與民休息,百姓得以安居樂業(yè);他也曉得哥白尼、伽利略不畏教廷殘害,堅持“日心說”,還了恒星太陽一個公道,也為人類開啟探索宇宙之旅埋下了希望的種子;等等。但他僅在浩瀚如煙的歷史中節(jié)選了零碎事件的片段,不知曉其歷史背景、更不知曉其歷史因果,也僅僅使他在腦海里淺淺留下“重要”兩個字的痕跡概念而已,認為歷史大事件就等同于歷史了,再無其他想法。
譬如盲人摸象,摸到鼻子,卻認為這是大象的本體,這是得不償失的。說其落后,那就更不消說了,刀耕火種、茹毛飲血,甚至衣不蔽體,在叢林里攀爬著發(fā)出“嗷、嗷”的叫聲,這是我們對人類祖先不堪的“第一印象”;而對稍微近點年代的人,我們甚至疑惑著沒有手機、電視、冰箱、酒吧等等這些,他們的生活是怎樣過來的,這日子叫我們?nèi)ミ^那還是真的過不下去的,所以也活脫脫地把近代人統(tǒng)歸為“原始人”的類別了。終歸,人類是健忘的生物,這一切歷史在人們腦海里是發(fā)生在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他們無暇顧及、也無心關(guān)懷;歷史,被我們故意推遠了、忽視了、省略了。
那么,讓我們順著藤蔓的脈絡(luò),順游而下,看看歷史的真實跨度和面貌吧。原生之初,原人大約400萬年前就已經(jīng)開始活躍在行星地球上了,佐證的便是“南方古猿”的化石。在距今300萬年至1萬年這個期間,是人類的舊石器時代,說落后只是相對現(xiàn)在而言的,因為這個時候人類已經(jīng)擁有了改變環(huán)境以適應自身的“三大武器”了,即:說話交流、使用器具、利用火種。在這些“法寶”的幫助下,我們驚奇的發(fā)現(xiàn),人類竟然已經(jīng)開始使用泥灶烹飪,運用繃帶技術(shù)止血,利用放血技術(shù)治病,把獸皮縫制成衣服,以及在夜間召開盛大的篝火晚會了,甚至在宗教方面,他們已經(jīng)有了陶制的宗教塑像,逐漸開始有了“不脫產(chǎn)”的“巫醫(yī)”了,也就是說,那時他們的生活已經(jīng)和失去現(xiàn)代科技的我們相差無幾了!
甚至他們運用豐富的狩獵技術(shù),可能會比現(xiàn)代生活中地處偏僻、遇上大荒年的農(nóng)民過得更有滋有味!而在距今1萬年至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我們口中的“原始人”開始掌握了煉制鐵器、瓷器、玉器的技術(shù),甚至已經(jīng)開始“農(nóng)業(yè)革命”,他們已經(jīng)吃上了種植的玉米、大豆、水稻、南瓜、小麥、紅薯。這境況是不是和想象中的“茹毛飲血”相去甚遠?人類祖先也只是在逼不得已的時候才喝喝血、吃吃生肉,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對精心烹制過的食物情有獨鐘的。新石器時代之后,便是緊接的'有史料記載的時期,最早見于中國的“殷商”時期(傳說中的“夏”朝目前尚無史料可考),那時的人們生活更是豐富,從“酒池肉林”四字便可見一斑。到此,我想請諸位揣摩一下“公元”二字:現(xiàn)在是公元20xx年,也就是說,我們現(xiàn)在所謂新時代的計時才僅僅過去20xx年而已。我們再做個算法,看看人們“新生活”的現(xiàn)代科技才經(jīng)歷多么短暫的時間:公元1500年左右,人類才剛剛興起探索自然的思潮,距今僅520年。
公元1785年左右,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爆發(fā),人類進入“蒸汽時代”,距今僅235年;公元1866年左右,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爆發(fā),人類進入“電氣時代”,距今僅154年;公元1977年,旅行者一號發(fā)射,人類進入宇宙探索時期,距今僅43年而已。作文打個不恰當?shù)谋确,歷史上有個人叫“周有光”(1906年—20xx年),他活了111歲,假設(shè)每個人的壽命可達完整的百年,那第一次工業(yè)革命距現(xiàn)在也才僅僅過去2個“周有光”而已!而我們,卻認為這些已經(jīng)是過去了很久很久的事情!人類種族被強盛的科技徹底蒙蔽住了大腦!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再者,從人類有跡可循的400萬年時間里,縱使5000年、20xx年的時間又算些什么,不過是“昨天”剛剛發(fā)生而已!人類真是健忘的種族!
一路追尋到此,我已是冷汗直冒、渾身顫抖。我已差點忘了歷史的重要性,竟然現(xiàn)在才開始去追尋它的藤蔓;我不應該這樣,人類更不應該這樣,僅僅因為一時的興盛就忘了數(shù)百萬年的沉寂和探索。
在人類生存的長河中,總有一些周期性的震蕩與崩潰,致使人類種族拋棄對文明的追尋,而去爭斗、廝殺乃至于互相傾覆,這里大都埋藏著忘記前人歷史教訓的隱憂。人類,不應該遺忘歷史。
全球通史讀后感14
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對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一樣與一般卷帙浩繁的史書,讓史料、歷史事件占多數(shù),而是用一種定論性的話語將人類歷史幾千年來的有關(guān)禮貌、朝代的更替、社會制度的變遷等等問題做了一個歸納性的闡釋。在閱讀《全球通史》的過程中,無法對具體歷史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因此只能有一些印象式的感悟,當這些感悟印證到了現(xiàn)實和自我所了解的中國歷史,便有了下方的幾點讀后感。
一、在人類社會邁入近代以前,人類的各種群族在各大洲自顧自的繁衍和生存,各種有明顯地域特色的禮貌、文化也就這樣逐漸發(fā)展起來并構(gòu)成了一種超自然的力量,這種力量又繼續(xù)推動著人類歷史的發(fā)展。
世界歷史進入近代以后,人類的好奇心衍變?yōu)閺娏业囊靶,并逐漸對自我的生存空間提出了越來越多的要求,于是人們再也不像動物一樣隨遇而安安分守己地生活在自我的那一片土地上,人類在名為“國際交流”的幌子下開始了永無止境的爭斗,這在當前的世界仍然在延續(xù)。
放眼望去,世界歷史越來越是“實用主義”哲學或是“唯物論”的天下了。近代以來的一次次戰(zhàn)爭,一戰(zhàn)二戰(zhàn),在炮火的轟鳴下人類在一次次地進行著力量的轉(zhuǎn)換。時至今日,這種力量的轉(zhuǎn)換還在繼續(xù),此刻咱們的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多地提到“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之類的話語,于是世界各國大多都在拼命發(fā)展經(jīng)濟,希冀能建設(shè)成一個強大的過渡,在所謂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這種“競爭”越來越構(gòu)成一種怪圈,國際競爭的號角吹響到各個地區(qū),咱們看到此刻的中國,發(fā)展經(jīng)濟是頭等大事,GDP指標壓倒一切,經(jīng)濟搞上去了一切也就好了。這種“競爭”說白了就是“物質(zhì)第一”、“一切向錢看”,咱們在人類歷史的任何時期都不會看到這樣的場景。
咱們在比較1500年以前的歷史個性是遠古歷史和1500年以后的.歷史不難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了一向到這天咱們都引以自豪的燦爛文化的遠古時期所發(fā)生的戰(zhàn)爭遠遠比近代以來的世界要少得多,而隨著人們物質(zhì)生活的改善和豐富,人們的欲望也越來越強,戰(zhàn)爭也越來越多,這不能不讓咱們反思自我的行為是不是偏離了人類歷史正常的發(fā)展軌道,反思咱們當下的思想理念是不是能夠經(jīng)受得住歷史的考驗。“物質(zhì)資料的生產(chǎn)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咱們對這一理論的明白是否有點夸大了呢?
二、《全球通史》對中國的說始于商朝,把商朝當作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朝來展開中國歷史,這和咱們一般所認為的“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是不一樣的。目前史學界尤其是外國歷史學家對咱們所稱的“五千年禮貌”還有很多持懷疑態(tài)度,以至于咱們國家的“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出現(xiàn)。這是一個頗為搞笑的現(xiàn)象,在外國人的壓力下咱們屈從地去挖掘咱們的祖先的墳墓并以此來證明自我的年代久遠,難道“歷史悠久”便能加足咱們以后在國際交往中說話的底氣?難道美國會正因一個國家的歷史長短來作為它外交政策的依據(jù)?咱們對本身歷史的研究不就應建立在別人的要求下,每一個民族都有自我值得自豪的歷史。時刻能說明什么呢?只能說明過去。民族、國家乃至于咱們個人的發(fā)展,力量的高下,都不是以時刻來衡量的。美國只有兩三百年歷史,但還不是生機勃勃,照樣生活得很好?
斯塔夫里阿諾斯意味深長地引用了伏爾泰的話作為題記開始講述1500年以后的中國:“咱們不必被中國人的成就迷住心竅,以至竟承認其帝國的體制真乃世界有史以來是最好的!痹蹅兂姓J,咱們不是最好的,但又有誰能說證明自我的民族自我的國家在人類歷史的漫漫長河中是最好的呢?
三、《全球通史》在最后說“人類還從未看到在他們面前如此燦爛奪目的前景,但人類也同樣從未見識過潛伏在這種景象后面的蘑菇云!彼顾蚶锇⒅Z斯以及此刻眾多的歷史學家都認識到了科技在人類歷史上的重要性。期望中孕育著危險,完美中承載著毀滅,也許真的有那么一天,人類會發(fā)展到窮兇極惡的最高境界,將那些所謂智慧結(jié)晶的恐怖武器搬出來施加在對方身上,或者說某些國家、某些民族試圖創(chuàng)造出更具有科學含量的威懾力量,在試驗或是檢驗、嘗試的過程中,科學突然和人類開了一個玩笑,發(fā)揮了它的威力,在人類看到結(jié)果的過程中也結(jié)果了自我。這一天會不會遙遠呢?
馬克思主義說,事物總是有著“產(chǎn)生—發(fā)展—消亡”的過程的,那么人類呢?咱們在不斷創(chuàng)造歷史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挖掘自我的墳墓嗎?咱們會最終殊途同歸地走向末日嗎?對于咱們每一個個體的人來說,性命的過程遠遠比結(jié)果來得重要,因此即使咱們走向毀滅的必由之路也用不著驚恐。咱們對于歷史的研究和認識,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幫忙咱們認清此刻,以及完美地憧憬未來,而最重要的就是珍惜此刻的一切。
全球通史讀后感15
本書作者L.S斯塔夫里阿諾斯是美國加州大學的歷史學教授,享譽世界的歷史學家,曾獲得過古根海姆獎、福特杰出教師獎和洛克菲勒基金獎等一系列學術(shù)榮譽。雖然他以《全球通史》享譽世界,但實際上他著述頗豐,還有大量其他作品為學術(shù)界稱道。其實他的作品還遠不止這一部,他的作品還包括《1453年以來的巴爾干各國》、《奧斯曼帝國:它是歐洲的病人嗎?》、《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歷史進程》和《源自我們過去的生命線:新世界史》等?上У氖牵@位享譽世界的歷史學家于20xx年3月23日在美國加拉荷尼亞去世,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第七版《全球通史》也成了最后的版本。
《全球通史》是一部“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這本書問世30多年來一直暢銷不衰,不斷再版,不僅為英語國家讀者所喜歡,而且還被翻譯成多種文字成為在全世界擁有最多讀者的通史類作品。
這部書包含了人類的起源、文明的嬗變,有帝國的更迭、宗教的擴散;有對歐亞大陸諸古代文明和古典文明不同命運的宏觀思考,也有對著名歷史事件的詳細介紹;有對人性善惡本質(zhì)的哲學分析,對文明是“詛咒”還是“福音”的辨證評價,也有對世界愈加兩極分化的人道關(guān)懷對人類歷史上諸多災難的淵源――社會變革總是滯后于技術(shù)改革――的憂慮與警示。
這本書之所以可以享譽世界,還在于它是“全球史觀”的代表作,是迄今為止全球史觀最有影響力的作品。其實在西方,早在啟蒙時代就有人試圖以全球視野來闡釋歷史。
正如作者本人所說,我們自己這一代人是西方主導的歷史觀中成長的,我們也生活在一個西方主導的世界里。19世紀和20世紀早期是西方享有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霸權(quán)的.時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和這后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結(jié)束了這種霸權(quán),世界地圖上歐洲殖民帝國的消失就證明了這一點。地圖上許多地方的名字和顏色都發(fā)生了劇烈變動,從而顯示出20世紀中葉涌現(xiàn)出來的這個新世界。
我們漸漸不情愿地認識到,在今天這個世界上,傳統(tǒng)的西方導向的歷史觀是落后于時代潮流并有誤導性的。為了理解變化了的情況,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全球視角。盡管伴隨著種種精神求索的陣痛,世界卻已經(jīng)完成了其從舊到新的轉(zhuǎn)變。
新世界需要新史學。20世紀60年代的后殖民世界使一種新的全球歷史成為必需,作為讀者,作為一個中國人,在看到這部《世界通史》時受到了一種震撼,這是一部真正打破了國家界限的作品,它站在全人類的角度審視整個世界從古至今的每一幅過往的畫面。是呀,人類總是要向前看的,不能總在打破一種桎梏而進入另一種桎梏,而是要超越這些桎梏,上升到一個新的更高的起點之上。感謝作者,也許一部書的價值不在于他在學術(shù)上取得如何大的成就而是在于他也許會影響某個讀者的生活態(tài)度,進而可能影響讀者的一生。
向已故的一位歷史學巨匠,本書作者L.S斯塔夫里阿諾斯教授致敬!
【全球通史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全球通史讀后感05-03
全球通史讀書心得02-21
《全球通史》讀書心得02-13
[熱門]全球通史讀后感12-18
全球通史讀后感(通用21篇)09-01
全球通史讀后感(通用26篇)04-08
全球通史讀后感[實用11篇]09-25
全球通史讀后感范文(通用31篇)08-21
保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全球通史》讀后感11-08
關(guān)于全球變暖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