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高效課堂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效課堂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效課堂讀后感1
“角色歸位:高效課堂的前提”讀后感學習了《高效課堂八講》第五講“角色歸位:高效課堂的前提”,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深感“教師和學生各司其職,各邁其步”的重要性,“角色歸位:高效課堂的前提”讀后感。課堂是學生的戰場,是學生的舞臺,是學生的賽場,教師是課堂的策劃者、主導者、引導者。高效課堂要求教師要做好“指揮官”、“導演”、“教練”。從備課的角度談談自己的認識。上課好比作戰,指揮官要制定正確的作戰方案才可以打勝仗。同樣,教師也必須有好的教案、學案才能上好一堂課。課堂教學與備課之間的關系如同實戰與戰前制定的“作戰方案”。教材是無數專家用心血與經驗編寫而成,是課堂教學的一個載體。教材是死的,學生是活的,教材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備教材時必須心中有學生,也就是“備學生”,如果內容太深,學生接受起來困難大,那么教師在安排內容的時候量要小,要精講多練,如果內容太淺,甚至教師不用講學生自己就能看懂的,那么教師在安排內容的時候要安排的大些。教師在備教材時,要根據教材呈現的內容的深淺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如同一個好的指揮官,要做到“知己知彼”方可“百戰百勝”。“不打無準備的仗”,準備得越充分,越符合學生學習的規律,上課的效果就會越好。好課之好并不在于教師知識面多么廣泛、口才多么伶俐、講課多么生動,所謂好課堂,就是讓學生學進去并且學會的課堂,課堂教學必須符合“學生的需要”,是一個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個在教師的感染下學生道德的自我完善,知識的自覺探求,能力的自發鍛煉的過程
在教育過程中,學生永遠是教育的主體,教師充其量是個導演,教育過程也就是在教師這個導演的'指導下學生充分發揮、充分表演的過程,學生是主體,是演員。導演如果對劇本、對演員不了如指掌,也就不會導演出內容生動、劇情感人的好戲來,教學也是這樣。我們不能像張藝謀那樣“導一部紅一部,用一人紅一人”,但“備好課才能上好課”,這是不爭的事實。也就是說,課堂教學能否達到預期的目的,是否收到應有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前的準備工作是否充分。什么是教練?教練是教練與被教練者在信念、價值觀和愿望方面相互聯結的一種協作伙伴關系。通過一個持續的流程,“挖掘、目標設定、明確行動步驟”,實現卓越的成果。教練是一種在教練和被教練者之間進行有效的對話,令被教練者發現問題,發現疏漏,發現答案,令被教練者看到更多機會,更多選擇,朝向預期的目標,并不斷挑戰自己,提高業績,力爭創造非凡的表現。這和課改對教師的要求是一樣的。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合理分派好學習任務,合理分派好時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要做到這些離不開課前充分的備課。課堂是動態生成的。如果沒有備課時的全面考慮與周密設計,就沒有課堂上的有效引導與動態生成;如果沒有上課前的胸有成竹,就沒有課堂中的得心應手。我們都知道,備好了課,不一定能上好課,但是要想上好課,就必須要備好課。所以,為了有精彩課堂的呈現,為了實現高效課堂,為了學生及自己的專業成長,我們不妨多花點時間認真備好課。
高效課堂讀后感2
假期看了朱志明老師所著的《讓數學課堂更高效》,讀了之后受益匪淺。
數學課往往給學生枯燥的感覺,我在上學的時候就是在老師的強輸硬灌下學習的,自己是真的熱愛學習嗎?還要打一個問號。現在教育理念已經發生了改變,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提倡高效課堂,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這本書就是以發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真實故事為載體,一個個鮮活的例子都是我們會經常遇見的問題。通過看這本書讓我學到很多關于提高課堂效率的策略,所以在實施新課程標準過程中,要注重慎重的處理教材,精心選取學習材料、恰當運用教學策略都是有效提高課堂效率的途徑和方法,達到高效課堂最佳的教學效果。
比如動手操作是新課程標準提倡的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以在教學中被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所接受,無論是計算教學,還是空間與圖形的教學,老師們都十分青睞。對教材上有動手操作的內容,如果不采用似乎就談不上是一節好課,即使教材中沒有,也會絞盡腦汁地設法去運用,但審視和反思一些動手操作,仍然存在許多誤區。
書中的一個案例給我印象深刻。這是一節“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筆算”的教學片段,學生根據數學問題“48個桃子,平均分給2只猴子,每只猴子得到幾個桃子?”得出了口算方法:40÷2=20(個),8÷2=4(個),20+4=24(個)后,教師讓學生用小棒代替,每份是24根。用小棒代替桃子來分,學生很快把48根小棒平均分成兩份,接著學生探索筆算方法,可萬萬沒想到的是學生所呈現的.方法均為右邊算式所示。為什么動手操作后,學生還是無法探索筆算的方法呢?根源在于,在案例中教師沒有提出具體的要求,學生的操作結果是只能把口算的結果予以呈現,這樣數與形嚴重分離的操作所建立的直觀經驗對學生筆算除法的建構沒有任何指導意義,反而對筆算除法的探索起到了負作用。教學實踐證明,可以通過“請同學想想,怎樣用擺小棒的方法來說明口算的計算步驟?”這一問題的討論,讓學生明確其操作要領,先擺出4捆小棒和零星的8根,第一步把4根小棒分成2份,每份是2捆,也可以說每份20根,第二步把剩下的8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根。通過這樣的操作,學生要思考小棒的呈現方式以及小棒的分與合等問題,做到了將擺小棒的操作與口算的算理相結合,這樣的教學才是名副其實的數形結合,它既能為學生探索筆算除法提供經驗,又能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有利于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方法和能力。可見,在采用數形結合的方法教學設計算時,萬萬不可為了操作而操作,我們要盡量做到形式與實質的統一。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從自身的教學實際出發,實實在在地完成教學任務,同時提倡自主創新,張揚個性和合作學習,使課堂教學有實際的意義,學生能夠學有所得。我們還要時刻進行反思,避免認識誤區,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高效課堂讀后感3
在學校推薦的眾多書目中,《高效課堂》一書對于當今教育教學工作者來說最具實際意義。讀了這本書,感觸很多。51篇精彩的課例,透露著教者的智慧和創新,傳遞著課改的精神。這些案例的設計充分展示了教者的教學智慧,體現了新的課程理念。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正發生著積極的變化。但是,某些地方、某些學校開始出現全面否定傳統教學的趨勢,課堂教學過于重視教學形式而輕視教學本質,由過去的滿堂灌變成現在的滿堂問,由過去的一支粉筆、一本書變成現在的多媒體濫用,由過去的教師中心到現在的忽視教師的作用,課堂教學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讀了《高效課堂》這本書,感觸很多。精彩的課例,透露著教者的智慧和創新,傳遞著課改的精神。
眾所周知,教育是一個國家建設的重中之重,學校教育又是所有教育環節中較為重要的一個。因此,作為一名教師,確實應該考慮在自己的課堂上教了學生什么,學生又接受多少,在自己的課堂上學生反映如何,是否作為主人公的角色來上課,并且在課堂上感覺不枯燥有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也就是說,自己的課堂是否民主化,高效率。
通過本書的學習,我感覺高校課堂應具有以下的.特點:
所謂高效的課堂,一定是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個時間段都有事做。在新課程條件下,我們強調要關注每一個學生,不是時髦的理念,而是保證課堂高效的必需。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在具體的一節課中學生能達到厚積知識,破難解疑,方法優化,能力提高,學習高效的境界。高效的課堂應該讓孩子們過得心情舒暢,有良好的安全學習心理環境。高效的課堂即學生學習的高效。為什么就不可以少講,有針對性地講,把學生的作業消滅在課堂中呢?
現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已成為課改的重點。有效教學即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人力,物力取得盡可能好的效率,是教師實踐教學后學生獲得的進步或發展,是引起,維持,促進學生發展的所有教學行為。所以我們在今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時刻認識到:高效率的課堂,不僅是學生學有所獲,更是投入和產出比較合理的課堂。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樂學:不僅掌握了知識,更增長了能力;老師樂教:不再聲嘶力竭,而是師生互動,適時點撥,少講精講。
總之高效課堂的課堂教學目標是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展,它針對的主體是學生群體。要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通過這一節課,使每個學生個體都有所發展,課堂教學的目標才能算實現。
高效課堂讀后感4
本學期學習了王躍老師的《高效課堂的101個細節》。書中寫到:這是一本中小學教師必讀的書,一本教學常見問題解決方案的書,一本用宏觀視野探討微觀教學問題的書。當我看了這本書后,學習到很多,再次讓我深刻理解到“書籍是人類進步階梯”。
《高效課堂的101個細節》一書,共八個章節,王躍老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以平實易懂的語言風格,用宏觀的視野來思考課堂教學中的微觀問題,闡述了課堂是一個“生命有機體”,要賦予課堂“生命”的意義,尊重課堂“成長”的規律,讓課堂充滿智慧、活力、陽光,讓課堂擁有“清澈”的語言環境,讓技術成為課堂的“仆人”。而這所有的一切,就需要教師具備微觀的洞察力,能夠從細小的現象中發現深層的問題。怎樣去完善自己的教學細節呢?
首先多向書本學習。自己的.教學經驗不足,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多讀幾本教育教學理論的新著作,讀一些教育名著,提高對教育教學工作的認識,更新教育理念。多向名家名師學習,多看看他們的教育心得和經驗體會,讓自己盡快成長起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強化對教學細節的關注意識,提升教學品味。
認真研究課程標準,緊扣教學目標,充分發揮教學細節的作用。實施具有教學實效的教學細節,教學目標明確,才能正確定位教學細節,避免教學陷入枝節。備課時要充分研讀教材和課程標準,做到在“備教材”上下功夫,做到在“備目標”時前后聯系,要在“備學生”上做足文章。所以要求教師要優先考慮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采用能更好體現愉快教育原則,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向和主動性的教學方法,要在“備教法”上尋求自己的特色。
潛心研究教材和學情,精心構建教學細節。教學細節是可以預設的。精心打造教學細節,依賴于對文本、學生、環境的深入把握和對各種資源的有效利用。關于教師語言上的魅力。優秀教師的語言都充滿著對教育的熱愛,對學生的循循善誘。他們上課是言語精悍不累贅且充滿自信的,和學生交流多用商量語氣,甚少用命令語氣,這樣能讓學生更容易意識到課堂是他們展現自我的舞臺,而不是老師發號施令的殿宇,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熱情高漲。
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用心傾聽學生發言。在課堂上,教師只有用心傾聽學生的發言,才能發現發言中的錯誤,才能對學生進行及時的評價。經驗豐富的教師往往會抓住學生發言中的錯誤進行創意性的教學處理,利用這些細節,引導學生深入研究,培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我們在以上的細節中處理好的話,提高課堂效率就不會成為難題,因為有句名言:細節決定成敗。古語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從小事做起,從細微之處做起,關注細節,提高教學實效,讓課堂生動起來,精彩起來,讓我們和學生一起成長起來,最終一定會成功。
高效課堂讀后感5
高效的課堂,這個名字對教師來說一點都不陌生,有效、高效的課堂教學永遠是教師的追求。在一個相當長時期中,教師教得無味,學生學得無趣,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高耗低效,是教學中的突出問題。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一個熱門話題。最近,學校為老師購買了一本名為《高效課堂》的書籍,
雖然關于物理的內容較少,但看罷結合平時的一些教學實踐,有一些感想。
課堂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有效的課堂教學也是學校的生命;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各校對有效教學的理念、策略及實踐等相繼作出了更為科學的應答。
比較前衛的教師的課堂上,主要問題大多是理念理解有偏差,教學組織、實施策略少,收放調控失度,合作探究效率低;對科學觀察、科學實驗的基本要求、規范了解少,試驗探究的目標不明確(很多時候試驗的目的僅僅是驗證結論,而不是培養科學探究的意識和能力),科學創新的核心素養得不到充分培養;對后進生關注不夠,不能面向全體。
一般教師的課堂上,則更多的是在評估壓力下為應付書面考試而教,偏離了課程核心目標,違背學科教學規律,死記硬背課本上為數不多的概念、結論和試驗要點,課外觀察、試驗、科技活動很少有人組織。
這樣的教學應該說不是高效的課堂,什么才是高效的課堂呢,我查了一些資料,有說所謂高效的課堂,一定是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個時間段都有事做。有說所謂高效的課堂,是指在具體的'一節課中學生能達到厚積知識,破難解疑,方法優化,能力提高,學習高效的境界。有說所謂高效的課堂,孩子們過得心情舒暢,有良好的安全學習心理環境。高效的課堂即學生學習的高效。
我覺得高效率的課堂,不僅是學生學有所獲,更是投入和產出比較合理的課堂。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樂學:不僅掌握了知識,更增長了能力;老師樂教:不再聲嘶力竭,而是師生互動,適時點撥,少講精講。在物理課上就是教師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為核心,讓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最充分的發展。我覺得我們可以努力做好這幾方面的工作:
(一)優化課前準備,為提高課堂效率作保障。
首先,是教師加強備課質量。科學課現在正是第一輪新教材使用中,我們可以把備課分初備、集體備和細備三種備課方式。初備是指幾位教師在學期初期鉆研教材,定好目標。初備過程中,教師除系統把握教材外,更要以身作則,探究學生該探究的內容,寫下觀察日記,對相關的知識充分學習。集體備是指提前一周集體研究下周課堂的教學方案。細備是指教師根據各班學生實際情況和自己獨有的思考充實教學各個環節的細節。
其次,物理課充分的課前準備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在教師自己認真備課的情況下,應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
(二)優化時間安排,努力創建學習型課堂。
時間就是效率。抓緊時間,用好時間,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率。
教師在課堂上惜時如金,堅決杜絕浪費時間的行為,同時還要學會節約時間。比方說科學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合理安排探究實驗等。上課守時,不遲到,更不允許拖堂。教師以自己的時間觀念影響學生時間觀念,幫助學生進行分工合作,制訂時間安排,反思時間利用情況,讓學生學會經營課堂45分鐘,讓它產生最大的效益。
(三)優化學法指導,探究最佳教學途徑。
學貴得法,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讓學生學會學習。一群有著良好學習習慣、會學、主動學習的學生,自然是高效課堂的最有力的保證。但是,我們要知道,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與教師的平常的嚴格要求密不可分。同時,它還基于教師觀念的改變,基于對學生學習能力的信任,放手讓把學習、探索的權力返還給學生自己。總之教師要努力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會學。每一位教師在新學期的第一堂課上,要注意向學生介紹本學科的特點、學科方法及其作用,對本學科學習進行方法指導。
特別是教師要樹立學生可以學會,每個學生都可以學會的觀念,幫助學生制訂科學探究問題的有效探究計劃。
(四)優化督促機制,保證學生全員高效參與。
課堂上保證每個學生都高效參與,同時必須有約束的機制。物理課堂,經常進行小組分工合作學習,在小組學習中,有時學生會因為意見分歧或探究時間過長而浪費時間。每位教師依據自己的學科特點、教學風格制訂相應可行措施,督促學生全員高效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
高效課堂讀后感6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應該首先從課堂教學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成為當前的首要任務。所謂“高效課堂”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開展“高效課堂”研討,其指導思想歸納起來就是兩個減輕兩個提高: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提高教師教學效益,提高學生學習效益。最終達到提高學校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這也是建設和諧校園,建設快樂校園的根本要義所在。“高效的課堂”是我們教育實踐者的不懈追求。在新課改的今天,如何打造高效課堂呢?通過讀《高效課堂22條》這本書,使我對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展開了思索,在此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
使學生知道學習的目標,是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和調節學生學習行為的一種好方法。創設“自覺學”、“自己學”的氛圍,充分調動起學生自主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基礎。
二、創設激趣的問題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愿望,我們所有的計劃,所有的探索和理論統統都會落空。”而思維永遠是由問題開始的,設計適當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牽引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要提高提問的有效性,有效提問是課堂對話的開端,能引起學生的思維、興趣的激發。問題的有效性表現在一要具有一定的開放度,二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三要注意對象的層次性,以達到讓不同的學生都擁有思考的興趣,思維的空間。
三、創造合作進取的學習氛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學生學習的效果。在和諧的氣氛中,在充滿自信的時候,學生的學習效果最好,效率最高,課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為此,在學生獨立學習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從課前預習開始,到課內探究和課后幫教,充分發揮小組成員的積極性,對學習中的薄弱環節進行監控、反思、調節、補救,增強學生的學習效能感。小組的組建,要關注學習差異,也關注個性特質,讓課堂充滿團隊合作氛圍。同時通過小組合作評價制度調動學生的`參與,我們適當的激勵,正是為實現全體學生高效學習,實現課堂更大面積高效作準備。
四、進行科學的學法指導
俗話說:“予人以魚,惠其一時,授之以漁,惠其一世”。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善于為學生創設提問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現問題,的要給學生質疑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科學的學習方法為創造高效課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總之,“如何打造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是教育科學研究的永恒主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提高課堂效率,并非一日之功。我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要堅持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業務水平,積極探究,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踏踏實實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努力打造高效數學課堂。
高效課堂讀后感7
最近幾年,新課標、課堂改革、各種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在教育界可謂聽得最多的字眼,一切的改變和創新都是為了打造“高效課堂”,這也正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重中之重。課堂高效,學習才能事半功倍。針對于此,我認為,李炳亭老師編寫的《高效課堂22條》就是一本理論精辟、模式創新的指導性好書。
此書我反復讀了好幾遍,其中,對高效課堂的很多論述可謂一針見血,不浮夸,不論大,李炳亭老師深入實踐,切合當代中國的教學實際,積極探索,給出了打造高效課堂的22條真知灼見,讀了此書,讓我受益匪淺,引發了我對課堂教學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思考。其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高效課堂的新理念以及教師的職業幸福感等內容。
何為“高效課堂”?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多么簡單精辟的見解,一節高效的課堂就好比一個大型的購物超市,圍繞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有各個方面的知識補充,學生身處其中,被琳瑯滿目的知識深深吸引,自發性的盡情瀏覽、采購、吸收,既避免了學習上的倦怠情緒,又完成教學目標和學習任務,達到學習與成長的目的,可謂一舉兩得,進一步而論,在此過程中鑄就了學生與教師的'幸福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生命的價值與神奇。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打造一節高效課堂就要從核心的四個方面做起:教育、教師、學生、教室。教育可以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可以是一個很具體的定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讀罷此書,我覺得實實在在的講,教育就是聯系教師與學生、共同合作與學習的紐帶。我們不能再狹隘的理解為教育只幫助了學生的成長,它同樣幫助了教師,這是一個相互影響、共同進步的過程。
相比較教育而言,教師就是一個很具體的概念了,但是要成為一名打造出高效課堂的合格教師就沒有那么容易了。教師要一改傳統的“太陽”地位,要以學生為中心,嚴格遵循新型的教學模式,少講多練,給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舞臺。做好課前準備工作,精心制作導學案,不能生搬硬套,嚴格秉承教知識和教方法相結合的原則。
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把握課堂,關注每位學生的課堂表現和思維變化,及時的把課堂開小差的同學帶回到課堂,同時也要及時的抓住學生思維中的閃光點,予以啟發和表揚,鼓勵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在小組合作中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不能僅僅為了學習而學習,要為了培養更高的能力而鍛煉。
學生才是教學的核心人物,才是師生“日心說”中的太陽。一節高效的課堂教學,很大一方面取決于學生的參與度,學生上課是否積極回答問題,回答問題的聲音是否響亮,回答問題的學生是否占到全班人數的大部分這都是評價一節課是否高效的關鍵指標。在課堂中,教師首先要帶動起活躍的課堂氣氛,給學生提供輕松地空間,讓其思維盡情發揮,學生敢想敢說,爭先恐后,參與人數多、密度大,課堂緊張而活潑,讀、說、講、評緊密結合,這才不失為一節高效課堂的標準。
教室看似是一個硬件設施,里面的學問大著呢!教室是實施課堂教學的主要場所,教室的物品擺放,文化建設也是有講究的,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要對癥下藥,恰到好處的教室文化不僅愉悅身心,更會對教學學習起到積極地促進作用,比如說:在教室設置明星墻,對于有進步、表現好的學生及時的給與表揚;設置小組大比拼墻面,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等等。這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在無形之中就為打造高效課堂做好了鋪墊。
在對此書的研讀與學習之中,另一個對我頗有感觸的內容就是教師的職業幸福感這一部分,最近幾年,“幸福感”一詞炒得火熱,人們碰面會經常問來一句“你幸福嗎?”,對于我這樣一個初入職場的新教師而言,我覺得我是幸福的,在教與學的共同過程中,我們彼此影響、共同進步,共同追求成長與學習中的幸福。
談到這一話題,我想每一位教師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自己的學生都能夠學有所得,學有所為。在教學過程中,引領學生學得更多的知識,懂得更多的道理,不僅開發學生的智力,而且還促進學生在各方面得到成長,我們教師的幸福感就會油然而生,而這種幸福感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得了的,也只有教師才能專門享受得到的,這一點是讓其他行業人員羨慕不已的。
當我們教師的勞動被他人、社會認可時,必然會無比的快樂,會被幸福緊緊“包裹”。因此在每一天的工作中,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老師的愛,師愛是嚴與愛的結合,是理智的科學的愛,是積極的主動的愛。這種愛是教育的橋梁,是教育的助推力,是后進生轉變的催化劑;這種愛是博大無私的愛,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當我們用“真愛”、“寬容”、“尊重”、“信任”贏得了學生的愛戴,我們就成了學生真正的朋友,望著快樂的學生,我們的心中就洋溢著幸福。
幸福感的另一方面就是來源于教師本身,人人都在追求進步,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習更要注重自身的學習,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融會貫通,力求給學生提供最容易接受,又拓展思維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個人的專業優勢,在日常工作中取長補短,見賢思齊,努力實現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的雙重進步,進步就是朝向幸福的階梯。
《高效課堂22條》是值得每一位教師認真研究與品讀的好書,我每讀一遍,都能體會到不同的深意和內涵,深入淺出,字字句句都是那么擲地有聲,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我會慢慢的將李炳亭老師的創新之處進行實施、深入。努力打造適合學生適合教師的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讀后感8
過《洋思高效課堂》這本書后,我從心底佩服這所學校思想理論超前,確實是創設高效的課堂而進行的創新。洋思中學的課堂是高效的課堂,先進的教育理念是課堂高效的關鍵。它是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是充滿活力、情趣盎然的課堂;也是充滿探索與創造、嚴謹嚴密的課堂。洋思課改堅持“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基本教學模式,再這基礎上鼓勵、引導教師結合學科和不同課型特點,不斷豐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新內涵。“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實質,是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都讓學生自主學習。不僅“先學”、“當堂訓練”這兩個環節,都是讓學生自主學習,而且“后教”這個環節,也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因為,“后教”是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學生互相探究,這就是兵教兵,教師只作評定。而所謂“當堂訓練”,是指老師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在課堂上獨立完成本節課的作業。因此,從總體上來看,這一模式充分體現出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同時也恰到好處地注意到了教師對學生學習進行必要指導和補充,真正實現了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雙向互動和內在結合。我結合理論和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體會和心得如下:
一、面向全體,面向基礎,注重因材施教。
全面發展的人要通過全面發展的教育來培養,我們的教育不是讓每個學生變成統一規格的“標準”,而是造就充滿活力的,具有個性的一代新人。我們班的學生學習基礎參差不齊。因此,我在教學目標上,即要有全體目標,又要有分層目標。才能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全體學生的水平。
二、強化學生主體意識,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
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我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無論從開始的自學還是接下來的學生教學生,以及最后的當堂訓練,都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自己在課堂上充當了導演的角色,具體的“演員”都是學生。我們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要學習洋思中學的這種教學思想,把學生放在第一位,把學生的“學”放在第一位。教師主要能提出探索目標,激勵學生學習動機;能通過質疑、設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能精心講解,適當點撥,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鉆研精神。
教學最本質的規律就是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生存,教會學生鉆研,教會學生創新。教師在教學中應做到只花最少的時間和精力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促使學生由原來的“學會”變為“會學”,教師也由原來的“教”到“不教”。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學生獨立探究和創造力得到發展。也可以嘗試使用“指導——自學”式“,提問——討論”式“,引導——探究”。
四、我認為洋思中學的“當堂訓練”有他的道理。
知識越攢越多,學生的遺忘也會越來越多。他們的當堂訓練就是每節課的“堂堂清”,只有每節課的知識都掌握了,學生學習路上的攔路虎、絆腳石才會不存在。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也搞過“堂堂清”,但總是不能落到實處,因為上課講課時間長,學生的當堂檢測往往完成不了,或者因為學生課堂上練習少導致當堂檢測的結果差,課后的問題攢了一大堆。從而使當堂檢測就落實不到實處。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只有努力做到精講多練,才能保證學生的訓練效果;只有做到堂堂清,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熟練掌握。
總之,在當前大力倡導課程改革之際,我們要學習借鑒吸收洋思中學的優秀的教學方法,結合我們自身的條件,創新出適合我們的教學思路,使我們的教學有自己的特色,為學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高效課堂讀后感9
通過學習這本書我深知:1.課堂是學堂,是學生的,不是教堂。課堂上必須以學生的學為主。如果學生只當聽眾,而沒有參與,學生不可能學到東西。2.課貴真實,沒有真實,就沒有效率,就沒有學生的發展。所以課堂上我就真正放手讓學生自己研究,相互研究。只有投入了,有了真正的情感體驗,學生才能真正獲得發展。在學生學習的同時,我沒有提示,沒有揭示,沒有暗示,只是巡視、觀察、思考,目的就是發現真的共性問題和個性化的問題,從而使課堂變得真實而有效。3.老師的語言不要過多,過多的語言就可能束縛學生,捆住學生,壓住學生,不利于學生思維和真正自我的`發展。4.學生不先學習,教師就不出場。只有學生動腦了,才會發現哪些不會,教才有的放矢。5.要想使課堂高效,必須全過程讓學生高度緊張,學生在緊張的課堂中就不會開小差,不容易分散注意力。6.在課堂上以變應變,隨機應變,一切從學生的變化出發,一切從學生出現的問題出發,一切從學生真正的需要出發,這樣的變才變得其所,變得恰到好處。所以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有時一節課不能完成教學任務,但教學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我們的課堂就是學生的演場,教師只有做導演,才能保證學生全過程“表演”和“表現”;教師只有做導演,為學生的學習而導,為學生的發展而導,才能真正將課堂變成學生的舞臺。魅力課堂讀后感解密高效課堂讀后感
高效課堂讀后感10
什么樣的課堂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呢?真正的高效課堂就是師生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的效率。高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暑假期間,拜讀了黃昭明老師,戴禮章老師,黃瓊老師的《走向高效課堂》,受益匪淺。在書中,老師們指出“高效課堂不僅要讓全體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得到分數的提高,更要使全體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得到素質的提升。僅此還不夠,還要使教師得到‘又好又快的發展’,最終實現師生共生雙贏。”所以,課堂高效關鍵就在于教師的高效和學生的高效。
教師高效是學生高效的前提和基礎。教師作為個體應該追求自身的發展,教師高效就是通過實施課堂教學,使教師能夠在課堂上得到又好又快的.發展。如何使教師高效呢?本文中提到可以采取走出去、請進來和校本培訓的方法,但是最重要的是教師自己的需求、內部發展的需要,這就要求教師進行自我培訓、自我打造、自我提升,而其中的關鍵就是要走進課堂、走進學生、走進問題。走進課堂就是要正確的看待課堂,擺正心態,帶著積極、愉悅的心情好好上課,這樣就能事半功倍了,反之,則不然。走進學生就是正確的看待每一個學生,熱愛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抱有有教無類的思想,盡心盡力的提升每個學生。走進問題需要教師去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把握住每一個問題,去想法設法的引導學生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使學生的知識、能力等到發展和提升。當然教師的發展還離不開課后的及時反思,只有反省到自身的不足與缺陷并加以改正,才能茁壯成長。教師決定學生、影響學生、發展學生。
學生高效是課堂高效的核心和關鍵。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只有學生在課堂上得到了“又好又快的發展”,那么我們就可以說學生高效了,它表現在:全員高效、全面高效、全程高效。全員高效就是所有人的高效,要使每一位學生都高效就是要做到“一個都不能少”“每個都要抓”,而作為教師的職責就是要想方設法的教好每一個孩子。全面高效就是既有分數又有素質的高效,對于成績的高效,作者強調“現實教育是不能離開分數和成績的,離開了分數和成績的教育是不現實的教育”。分數具有公信力,是最為重要的評價依據之一,就拿高考來說,想要上好的學校必須要拿高分,一個學校排名離不開分數,而評價一個教師的能力也是看學生的成績。素質的高效就需要學生有“真善美”的品質。全程高效就是每一分鐘都高效,課堂效率=課堂有效學習時間/課堂實際使用時間,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方面下功夫,從課頭抓到課尾,做到科學化、層次化、有效化。
總之,高效課堂應該是學生學會學習的課堂,是教師高效和學生高效的結合,是樸實、簡易的課堂:沒有學生的認真自學,不新授;沒有學生的充分獨立的思考,不交流;沒有發現學生學習的障礙,不講解。讓學生在自主嘗試中探究學習,在質疑問難中探究學習,在討論合作中探究學習,在自我展示中探究學習,在問題解決中探究學習,在實踐活動中探究學習,突出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培養。
高效課堂讀后感11
課改是一件艱難的事,讀完《高效課堂九大教學模式》一文后,我不自覺地意識到對這一句話理解的更加深透了,九大教學模式也有共性之處,比如,昌樂二中的“271”模式對此就有明確的規定:“課堂45分鐘分別按照2:7:1的比例,劃分為‘10+30+5’,要求教師的講課時間不大于20%,學生自主學習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課的成果測評。” “導學案” 在生本教學中的定位定質問題,即:為何用?怎樣用?比如,兗州一中的“循環大課堂”對此也有明確的要求:“導學案的功能重在‘導’、核心在‘學’、而‘案’是指教師課前要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課堂教學互動方案。導學案一般要具有以下要素:學習目標、學習任務、重點難點、學法指導。
聯想到我們的課堂教學,盡管并不完全是老師“滿堂灌”,但是學生并沒有完全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只是被動地聽。這樣就大大地助長了學生對老師的依賴心理和懶惰心理。因此,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應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大膽地講,大膽地說,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當中,在“動”中學。
其次還要激發學生的深層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獨立思考,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闡明自己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遇到困難能與其他同學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
再次,要讓課堂精彩生成。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把課堂真正的還給了學生。老師真正輕松了嗎?不是的。因為“功夫在課外”,老師的任務更重了。一方面,教師的精心備課準備,充分自覺地把學生帶入了一種想學、能學、搶著學的氛圍之中。使學生們不但能積極參與課堂并且能有效地參與課堂。另一方面,布置學生進行預習。只有充分預習,才會有豐富多彩的課堂展示。要使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動有意義,一定要加強預習。學生的預習實際上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自學,幫助學生明確目標任務、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式方法,不僅如此,還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生成的評價機制。怎樣達到呢?由此,我感觸頗深,今后在課堂上,一定要注意用自己真誠的心,親切的教態來組織課堂,來感染每一位同學,挖掘每個學生的閃光點。
高效課堂讀后感12
在學校推薦的眾多書目中,《走向高效課堂》一書對于當今教育教學工作者來說最具實際意義。讀了這本書,感觸很多。“高效課堂”是每位教師所追求的,也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困惑:“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卻不愛學;教師教學很投入,學習效果卻不佳。” 如何讓我們的課堂高效?如何能將老師辛苦的勞動轉變為學生有效地學習?如何構建“生本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許多問題都一直困擾自己。讀完《走向高效課堂》一書,自己收獲很多。
一、高效的課堂是“自主”的課堂。
要實現高效的課堂,其前提和基礎首先要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離開了學生的“自主”學習,“高效課堂”就無從說起。
書中介紹了如下秘訣:讓學生自己生成知識、讓學生在體驗中自主發展。“自主”學習的目標還體現在課堂教學力求做到:問題由學生自己去發現解決,規律由學生自己去探索應用,概念由學生自己去概括提煉,文本由學生自己去解讀體悟,實驗由學生自己去設計操作,作業由學生自己去布置選擇。讓學生被“被動”為“主動”,我想,這與我們提倡的“生本”理念是同出一轍的。只有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實現我們教學的高效,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二、高效的課堂是“互助合作”的課堂。
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有這樣一段描述:“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動,獨具閑暇、快樂及堅實的腳步。”實施“互助學習”,落實合作學習方式,這是一個很好的渠道。就如何提高課堂效率來看,“合作學習”確實是一個非常有效地途徑。但如何能真正發揮“合作學習”的.效益,是我們需要探索和學習的主要問題。
三、效的課堂是“快樂”的課堂。
如何把課堂變成快樂的學堂?書中介紹了如下秘訣:讓評價像游戲一樣有趣、讓課堂像故事一樣美妙、加強課堂“四園建設”、用“形式”去落實“方式”、思維陷阱引發醞釀效應、用心靈溫暖心靈、走出情境的誤區,變學習任務為“禮物”等系列教學策略。讓學生擁有生動活潑的學習形式,擁有舒心的學習環境和豐富的學習資源,擁有積極、樂觀和期待的心理體驗,感受到創新和成功的愉悅。
四、高效的課堂,需從教師自身做起。
1、思想轉變---不做“講師”做“導師”。
讀完這本書后,反思自己的課堂,真的是毫無“高效”之跡。我所做的,也就是一名“講”師而已。課堂上,我只顧聲嘶力竭地去講,生怕哪個重點遺漏,而學生的學習效果卻微乎其微。這樣低效的課堂哪來得高效的成績呢?要想做學生的“導師”,先要轉變觀念,敢于放手,舍得放手,科學放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學習的奴隸。
2、提高自身素質。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應該更好地發揮主導作用,要求教師有更高的素質,凌駕于課堂之上。就講授環節來說,高效率的課堂要求教師少講,這必然要求教師以少勝多,要言簡意賅,重點將學生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思之粗淺、感之不深之處,這無疑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們如何能講在點子上,如何教會學生自己提煉等問題,需要教師自我學習,自我加壓,提高自身素質迫在眉睫。
3、理論聯系實踐。
無論什么先進的理論,無論怎么學習,離開了教學實踐,只能是紙上談兵,毫無用處。因此,學習了書中的諸多名師的先進經驗,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才是最關鍵的一步。也許自己不能一下做好,但我相信:只要肯做,就能有成功的一天。
高效課堂讀后感13
高效課堂就是以最小的教學和學習投入獲得最大學習效益的課堂,也是讓學生自主學,快樂學習的課堂,這是我對高效課堂的理解,今天閱讀了《中國教師報》中《高效課堂應關注的9個細節》讓我發現了自己在課堂上所做的不足之處,也讓我更加有信心合理規劃好自己的課堂。
在讀到細節2卡片和細節3交流時,我發現我的課堂是把學生作為主體參與進來了,可是沒有最大限度的發揮他們的自主學習,我怕課堂上學生們討論的太熱烈了而耽誤了課堂的進度,把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只讓他們組內討論交流,這樣有的小組可能因為一個問題解決不了就停下來,觀望其他學習小組,希望得到幫助,可是又不能隨意走動,只能默默的等到所有的小組都討論完了,在聽他們怎么解答。現在讀完這兩個細節后,我找到了方法,我想我們的課堂完全可以再開放一些,可以把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寫到卡片上舉起來,讓其他小組看到,從而得到最快最有效的幫助,也可以適當的離開座位參與到其他的討論小組中去,這樣全班交流是不是能更好的發揮自主學習也能避免課堂上“明星展示”的現象呢?
還有細節8手勢讀后也讓我受益匪淺,我們的.課堂為什么缺少默契和互動呢?就是因為缺少一些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和教學自動化的手勢語,小組討論的時候可以制定些學生討論的手勢語,組長指揮配合的手勢語,這些都能大大的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率。
總之,只要能讓學生獲取更多的學習信息,我們可以隨時將現有的小組打亂,重新組合,讓小組動態化,讓課堂更高效,更合理化。
高效課堂讀后感14
最近我在學習《解密高效課堂》這本書,此書主要從如何實現“自主學習”、“互動學習”、“快樂學習”三方面揭示了構建高效課堂的方法,它主張“學生因自主而發展”、“課堂因互動而精彩”、“課堂因快樂而高效”。這本書中,作者記錄了大量的課例來告訴我們這樣一個觀點:只有教師恰當地發揮主導作用,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互助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全書始終貫穿著這樣一條線索:教師要恰當地發揮主導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書中介紹的很多“秘訣”使我受益匪淺,它真正回答了怎樣做的問題,同時也使我意識到高效課堂對于教師來講是多么的重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教師也要與時俱進,傳統的教學已經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構建高效課堂是無止境的'。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真正高效的課堂呢?在學習《解密高效課堂》之后,我對高效課堂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下面是我的個人體會。
首先要讓課堂活起來。從“悶課”走向“活課”,讓學生動起來,讓教材也變得活起來,讓整個教學活動、教學程序開放起來。然后要從無效、低效走向有效。每節課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收獲。最后還要有更高的境界,就是高效教學。我對高效教學的定位就是優質、高效、高境界。要想做到高效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
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不是很濃厚,學習熱情是不是很高漲,學習情緒是不是很飽滿,學生是否具有很好的精神狀態,是否非常認真的投入學習,這些都是決定課堂是否高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整個學習過程是非常愉快,非常開心,甚至感到非常甜蜜和幸福,那一定是高效的課堂教學。反之,學生非常不情愿地死記硬背、隨聲附和是不可能有收獲的。如果有學生出現被動無奈的狀態,老師就應該查找原因激發興趣了。
學生的互動狀態。在高效課堂教學中,每個學生都是全程全身心的參與,部分學生不僅參與學,而且參與教。整個教學是互動的,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談自己的看法,這對老師也是一種啟發。特別是小組合作學習當中要互教互學,學生不僅在學,而且在教,這是最高層面的參與。然而,在真實課堂中有時候即使給學生提供集體討論的機會,并且提供了一些激勵、鞭策和鼓舞,召喚學生開放的心態,參與學習互動和體驗,但學生只是隨聲附和,根本談不上彼此之間敞開心扉,交流討論,導致出現部分學生唱戲,多數同學當聽眾或者根本就事不關己的狀況。這時候老師就該對癥下藥發揮引導的作用了,這是考驗老師教學水平和能力的關鍵時刻。
學生的思維狀態。一節課是不是好課,關鍵還是要看學生的思維狀態怎樣。學生思維是否有深度,如問題提得是否中要害;是否有廣度,有很多不同的見解;當然最重要的是,是否有創造性思考和個性化的見解等等。有時候問題和討論沒有質量,說明了課堂的互動大多在淺層次上進行著,沒有思維的碰撞,沒有矛盾的激化,也沒有情緒的激動,整個課堂看似熱鬧非凡,而實質上平淡乏味,缺乏挑戰性。所以,在課堂中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生成新的問題,這樣預設才能脫去僵硬的外衣而顯露出生機,才會有不乏靈活機智的創造,我們要善于捕捉這些教學的生成點,才會使課程的生成性成為可能。
總之,在教學中只要教師善于引導,創設一個寬松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課堂上興趣盎然,達到主動思考、自由交流,從而真正地全身心地參與到學習中。那么課堂將會變得輕松而富有活力,師生在課堂中也才能真正找到幸福感。
高效課堂讀后感15
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讓我認識到高效課堂的重要性。課堂教學的高效率,是每一個老師不斷追求的目標,它是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師生的共同進步,是知識和素養的共同提高。
我理解的高效課堂是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配合老師的點撥指導,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益發展。教學高效益就其內涵而言,是指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就其外延而言涵蓋高效的課前精心預習、課堂教學中實踐展示和課后反饋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般來說,高效課堂效益評價主要標準是,學生思維活躍,語言表達正確、流利、有感情,課堂充滿激情,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強,目標達成且正確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學生是否愿意學、會不會學,樂不樂學。
從我們教師的角度來說,高效課堂應做好以下四個條件:
1、學生情緒狀態。具體的說就是判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不是很濃厚,學習熱情是不是很高漲,學習情緒是不是很飽滿,學生是否具有很好的精神狀態,是否非常認真的`投入學習。如果整個學習過程是非常愉快非常開心,甚至感到非常甜蜜和幸福那一定是高效的課堂教學。
2、學生在課堂的參與狀態。在高效課堂的教學中,每個學生都是全程參與,每個學生都參與,每個學生都全身心的參與,還有學生不僅參與了學,而且參與教。整個教學是互動的,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談自己的看法,這對老師也是一種啟發。這種參與狀態,特別是小組合作學習當中要互教互學,學生不僅在學,而且在教,這是最高層面的參與。
3、學生的交往狀態。
一是傾聽: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學生可能最缺乏傾聽的品質和習慣。合作學習的前提就是要學會傾聽,如果不培養,合作學習就很難行得通,很難有成效。
二是發表:你聽完以后有自己的想法、意見要發表出來,你就能不說,如果大家都不說,就不是交往了。三是互助:同學之間包括師生之間的互相幫助、互相欣賞。
4、學生的思維狀態。一節課是不是好課,關鍵還是要看學生的思維狀態怎樣。學生思維是否有深度,如問題提得是否中要害;是否有廣度,有很多不同的見解;當然最重要的是,是否有創造性思考和個性化的見解等等。
總之,通過學習高效課堂之后,本人受益淺,相信在以后的教學中借助于這些好的經驗,本人能更輕松地駕馭課堂,讓課堂變得活躍,讓學生輕輕松松學到知識。
【高效課堂讀后感】相關文章:
高效課堂經典標語02-16
高效課堂作文02-24
高效課堂標語02-16
高效課堂標語03-04
高效課堂標語10-21
高效課堂心得01-28
高效課堂班級口號11-06
高效課堂經典標語精彩12-23
打造高效課堂心得05-14
高效課堂活動總結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