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海漫記》讀后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海漫記》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海漫記》讀后感1
《教海漫記》是于永正老師的教學手記,集中體現了他幾十年教學生涯的點滴思考和智慧。書中內容十分平實,像是一位朋友與你娓娓談心,其中生動的實例,幽默的語言,總能讓人會心一笑。掩卷沉思,覺得幽默風趣的行文中,除了一種歷盡滄桑的凝重感,還有一份沉甸甸的思考浸潤于字里行間。
本書的68篇文章,可以用一個“愛”字來串聯,即對教育事業的愛和對學生的愛。正是這種愛,在于老師4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以教為榮,以教為樂。
教學篇是我感觸最深的。通過這一部分的學習,我學會了許多有關教學的方法,我就其中的微笑教學淺談一下自己的感受。詩人說:微笑是陽光。教育心理學家說:微笑是活躍課堂氣氛的潤滑劑;老師帶著微笑出現在課堂上,就會在教與學之間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橋梁,就能讓學生在和藹親切的氣氛中喝下科學的乳漿。有人說:于永正教學上的成功,多半歸于他的微笑。這并不是夸大其詞。于老師非常愛他的學生,很少對學生發脾氣。在教學中于老師也總是微笑著講課,微笑著引導,就連學生犯錯誤也是微笑著來提示。就這樣學生不再把老師當作局外人,而是當作好朋友在一起研究、探討問題。孩子們在這樣的和諧的氛圍中沒有壓抑感,當然敢于思考,勇于創新,對語文學習自然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喜歡學了,愿意學了,開始主動學了,那么學習成績也就會有明顯提高了。所以微笑教學是我們每位老師要學習的。
當然,紙上談兵是在容易不過的了,如果落到實處可就難了。要知道這種笑不是硬從嘴角和皺紋里擠出來的,不是硬裝出來的,微笑的背后需要有老師寬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寬廣的胸懷、豁達的氣度、開朗的性格、豐厚的.知識、詼諧的談吐以及端正的教學思想做支柱。微笑不是別的,乃是老師的美德、知識和能力的結晶。要達到這種境界,必須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和艱辛。
于老師在教育教學方面付出努力是有目共睹的,那么我們年輕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也要以于老師為榜樣,努力完善自我,在微笑中教育孩子,在微笑中幫助孩子成人成才,成就他們的未來。
《教海漫記》讀后感2
老師,請翹起你的大拇指一、觀點:表揚和鼓勵是偉大的教育法寶。因為小的時候成功了某一件事受到表揚而使其立下志向并最終成為專家學者的,也不乏其人。想一想我們小的時候,又何嘗不是非常希望老師來表揚自己呢?夢想著老師能對著自己豎起大拇指呢?有的從事教育的同志認為:過分的表揚能滋長學生的驕傲情緒,從教育心理學上來講,這無疑是有它的科學依據的,但我們應該有這樣的體驗:老師鼓勵了自己,表揚了自己的優點,我們想的是明天我一定要做得比今天還要好,要贏得老師更多的表揚,而說到表揚之后就會驕傲,就會在別人面前趾高氣揚,那是不會發生的事,除非你不想得到老師更多的表揚。依我看來,似乎還沒有一個老師把表揚用到了過分的程度,用到了足以使我們的孩子翹起小尾巴的程度上,在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大多數情況是我們老師的大拇指還豎得太少了。說得更確切一些就是:我們為優等生豎起大拇指的機會太多了,而為需要努力的學生豎起大拇指的時候又少得可憐,或者說幾乎沒有;我們多數情況下是為學生的成功而豎起大拇指,在學生失敗的時候豎大拇指的時候幾乎沒有;我們為討老師喜歡的同學豎大拇指是司空見慣的事,而為比較有個性的學生豎大拇指的時候卻非常少;甚至,我們為和自己相處地非常好的家長的孩子豎大拇指的機會比那些和自己相處地很淡然的家長的'孩子總要多得多;我們應該問一問自己這是為什么?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很清楚教師也是人,人就有感情,分個彼此、親遠,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我們不必作過多的深究,但關鍵是我們的職業決定了我們不能和其他職業一樣勢利,關鍵是我們的工作與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寧聯系在一起;關鍵是我們的職業可能關系于孩子的一生,他們將來的發展,而他們的發展又和祖國的未來緊密相連,與我們個人感情相比,輕重之分,不言自明,利害關系,人人皆知。如果有人認為,上面所言純粹是大話,還是讓我們一起來看幾個例子吧,事實勝于雄辯。思考:有人說:教育是一門藝術。我想:豎豎大拇指應該是對這句話的最好的詮釋。僅管他們離老師心目中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我想:你豎起了大拇指意味著他的進步老師已經心中有數,并及時給予了恰當的評價,讓他看到了希望,讓他明白他在老師心中是有一定位置的,讓他了解他的每一點進步老師都會記在心中的,讓他樹立起自信心,讓他時刻注入不斷進步的動力,這樣的孩子,作為老師我們不應該再懷疑他能不能進步了,因為他的進步只是時間問題。我想以上兩個事例都形象地說明了:老師要及時地給予學生與“豎起大拇指”類似的鼓勵,讓學生時刻切身感受到來自老師的呵護,讓我們的學生不斷地從成功走向成功,從而樹立一種健康的、積極的、良好的、平和的心態,以迎接未來更加激勵的挑戰。感受之五:忍耐與寬容一、觀點:我認為:忍耐與寬容是老師認真貫徹新課程標準的前提條件。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曾經說過:教師這門職業要求于一個人的東西很多,其中一條要求就是自制。在你叫喊以前,先忍耐幾秒鐘,想一下:你是教師。讀《教海漫記》,讓我看到了一個特級教師許許多多平凡的地方。教師的工作本身就是平凡的,可怎么在平凡中創造不平凡呢?這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的境界。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會成長的快些”,我真希望能抽出時間多讀些類似《教海漫記》的優秀教育書籍,指導實踐。早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
《教海漫記》讀后感3
《教海漫記》是于永正老師的教學手記,集中體現了他幾十年教學生涯的點滴思考和智慧。書中內容十分平實,像是一位朋友與你娓娓談心,其中生動的實例,幽默的語言,總能讓人會心一笑。掩卷沉思,覺得幽默風趣的行文中,除了一種歷盡人生的滄桑的凝重感,還有一份沉甸甸的思考浸潤與字里行間。
《教海漫記》按“教育篇、教學篇、修養篇、其他篇”的順序編寫,共計68篇文章,從他參加工作一直寫到退休。每一篇文章都那么樸實,沒有理論的說教,有的只是用心對教育教學成敗的總結,很多地方,于老師還勇敢地把自己的短處披露出來了,讓我覺得他就生活在我們中間,沒有特級教師“特殊”、“不易接近”、“不可學習”的感覺。本書的68篇文章,可以用一個“愛”字來串聯,即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學生的愛。正是這種愛,在于老師4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以教為榮,以教為樂。
教學篇是我感觸最深的。通過這一部分的學習,我學會了許多有關教學的方法,我就其中的微笑教學淺談一下自己的感受。詩人說:微笑是陽光。教育心理學家說:微笑是活躍課堂氣氛的潤滑劑;老師帶著微笑出現在課堂上,就會在教與學之間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橋梁,就能讓學生在和藹親切的氣氛中喝下科學的.乳漿。有人說:于永正教學上的成功,多半歸于他的微笑。這并不是夸大其詞。于老師非常愛他的學生,很少對學生發脾氣。在教學中于老師總是微笑這講課,微笑著引導,就連學生犯錯誤也是微笑著來提示。就這樣學生不再吧我老師當作局外人,而是當作好朋友在一起研究、探討問題。孩子們在這洋和諧的氛圍中沒有壓抑感,當然敢于思考,勇于創新,對語文學習自然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喜歡學了,愿意學了,開始主動學了,那么學習成績也就會有明顯提高了。所以微笑教學是我們每位老師要學習的。
當然,紙上談兵是在容易不過的了,如果落到實處可就難了。要知道這種笑不是硬從嘴角和皺紋咯擠出來的,不是硬裝出來的,微笑的背后需要有老師寬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寬廣的胸懷、豁達的氣度、開朗的性格、豐厚的知識、詼諧的談吐以及端正的教學思想做支柱。微笑不是別的,乃是老師的美德懿、知識和能力的結晶。要達到這種境界,必須付出相當的代價和艱辛。
于老師在教育教學方面付出努力是有目共睹的,那么我們年輕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也要以于老師為榜樣,努力完善自我,在微笑中教育孩子,在微笑中幫助孩子成人成才,成就他們的未來。
《教海漫記》讀后感4
讀了于老師的《教海漫記》后我知道“愛”貫穿于永正老師的整個教育思想,是他教育生活的主旋律。于老師愛孩子不僅愛學習好的學生,也愛那些調皮的學生,他提倡要“偏愛差生”,在我一年多的工作中,我深有感觸,好學生需要培養,而那些后進生,更需要細心呵護;孩子還小,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就給孩子的一生不良的負面。愛的力量是無窮的。就像于老師那樣,當知道有個孩子偷吃了別人的黃瓜時,他只是俯下身子,悄悄對他說“偷的黃瓜好吃嗎?”是的,有時候,學生犯了錯誤,大多數都會后悔,希望寬容,諒解。有些學生只要老師拉一拉,就能成好學生。稍一不慎,推一推,或不注意,就能毀了人,甚至釀成更為悲慘的.結果。有人說,愛是能寬容別人的感情。寬容是美德。教師的寬容,是教育方法,更是教學生懂得怎樣做人。
于老師懂得寬容。他說,花朵是色彩斑斕的,學生是五彩繽紛的。所面對的學生是參差不齊的,在瑣碎的每一天的教學中,學生們隨時有把你推向憤怒的邊緣,然而如何回來則是要靠。學會寬容便是一劑良藥。 愛更是藝術。于老師嫻熟地運用批評的藝術,表揚的藝術,懂得小紙條的魔力,或在作文本上畫一只翹起大拇指的手……正是,我也會時不時在孩子們的日記本上豎上一只大拇指,或是寫上幾句贊揚與鼓勵的話語,孩子們看了總是興奮不已。我想,《教海漫記》定會在以后的教學中引領我去感受教育的真諦!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在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當成人,正在成長中的人,少壓制多,少批判多鼓勵,少冷漠多關愛……讓愛走進學生心中
《教海漫記》讀后感5
翻開《教海漫記》的目錄,可以看到本書分為四個篇章,首先是教育篇、其次教學篇,接下來是修養篇、最后是其他篇。
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了教育教學篇,開始研讀。不知不覺中我仿佛進入了于老師的課堂:學生思維活躍,形象豐富,言語生動,瑯瑯書聲不絕于耳,時而還發出陣陣笑聲。此時此景,使人驚嘆,發人深思:為什么于老師的語文課達到這樣高的境界呢?我想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是兩點,一是教育觀念,二是教育藝術。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呼喚語文本位的復歸,主張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因此,如何在語文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掘學生的心里潛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天賦,使學生在掌握語文能力的過程中,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面臨的課題。于永正老師三十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印證了他的學生主體觀、學生發展觀和學生創造觀。
過去我們常說教學要“吃透兩頭”。吃透教材雖然不容易,但只要悉心鉆研,教材是可以駕馭的。惟有“吃透學生”,一直是教學中的大難題。于老師認為,在教學中,教案應爛熟于心,應將百分之八十的注意力集中在學生身上,要“目中有人”。于老師眼里的學生,不僅有共性,而且有鮮明的個性。就某一個學生而言,在教學活動中的每個階段的心理特點都不盡相同,時而高興,時而焦慮,時而困惑,時而頓悟。教師的任務是伺機誘導,巧于點撥,學生就思維堵塞時疏導之,心理困惑時開導之,精神倦怠時激勵之。上課時,于老師或注目,或頷首,或微笑,或撫摸學生的頭,或給學生講悄悄話……總之,言語的,非言語的,明示的,暗示的,都是在準確地傳達某種信息,給學生注入興奮。
于老師在語文教學中追求一種藝術化的境界。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科學要遵循規律,藝術要講求審美,讓學生在形象感染、情感熏陶、精神愉悅中學習語言,發展語言,促使課文中的語言文字活起來,學生的思維活起來,課堂氣氛活起來。于老師說:“教學中最能給人留下印象的,往往不是整體構思與設計,而是對細節的處理,是一句機敏的話,一個得體的動作。”學會“用眼睛說話,可以少費口舌,使課堂干凈。”這樣,在課堂上學生既有活潑的心靈飛躍,又有凝神寂照的內心體驗。他認為,什么藝術都在一個“心”字上。教學作為一種藝術,對學生情感的催發,心弦的波動,教學節奏的調控以及對學生及時反饋的變通處理等等,全都“存乎一心”。
從于老師幾十年的教育實踐和理論研究看,于老師的教育觀是滲透著、浸潤著深深的愛的現代教育觀。于老師了解兒童,理解兒童,信任兒童。他常常換位思考:假如我是一個六七歲的孩子。他和孩子們同唱、同跳、同樂、同悲,有感情的交流,有心靈的溝通,有動作的默契。他能敏銳地發現孩子們的“閃光點”,懂得用最美的語言去激勵學生。于老師懂得寬容。教師的寬容,不僅是一種教育方法,更始教學生懂得怎樣做人。于老師說:“發脾氣很容易,忍耐卻很難,雖然只需要幾秒種。”他還說:“花朵是色彩斑斕的,學生是五彩繽紛的。”可見,學生不可能齊步走,教育不應搞“一刀切”。我們要倡導“偏愛差生”,這也是一種高尚的寬容。
讀完《教海漫記》,才明白于老師的良苦用心。這是他數十年教育實踐的經驗集粹,是他教學生涯的紀錄,也是于老師內心情感的真實袒露。其中蘊涵著的理論活力和人格魅力,值得我繼續認真研讀。因為,這些正是我教育教學的追求所在。
《教海漫記》讀后感6
今年我拜讀了于永正老師的《教海漫記》,感觸頗深,才知道名師的背后都有著非同一般的付出和代價,這也正印證了另一位優秀教師的話:名師是干出來的,而不是培養出來的。
于老師是一個很崇拜思考的人,他思考如何走進孩子的生活,思考如何教育好孩子,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從而提高孩子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能力。他的思考從未間斷過,因此他一直在進步著,功夫不負苦心人,經過不斷的探索和研究,于老師終于在思考中戰勝了自己,戰勝了他人,從一個"無知"的新老師,成為教育部在"跨世紀名師工程"中,向全國推出的首位名師,這就是思考所取得的成績。
不愧為名師,他的思想真的很有見地的。在教育篇中,于老師告訴我們要把自己當成孩子的朋友,要"蹲下來看學生",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體會孩子內心的感受,用心靈和孩子們溝通。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看世界,要知道在孩子們眼中,什么都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的確,孩子們的內心充滿著幻想,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要幫助孩子給理想插上翱翔的翅膀,千萬不要讓孩子天真爛漫的聯想和想像在我們的搖籃中夭折。當然這一點說來容易,做起來就有相當的難度了,需要教師用很長時間、很多精力去體會,尋找教育的最佳方法。
教學篇是我感觸最深的。通過這一部分的學習,我學會了許多有關教學的方法。我就其中的一個方面淺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微笑教學。詩人說:微笑是陽光。教育心理學家說:微笑是活躍課堂氣氛的潤滑劑;老師帶著微笑出現在課堂上,就會在教與學之間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橋梁,就能讓學生在和藹親切的愉快的氣氛中喝下科學的乳漿。有人說:"于永正教學上的成功,多半歸功于他的微笑。"這并不是夸大其詞。于老師非常愛他的學生,很少對學生發脾氣。在教學中于老師總是微笑著講課,微笑著引導,就連學生犯錯誤時也是用微笑來做提示。就這樣學生不再把老師當作局外人,而是當作好朋友在一起研究、探討問題。孩子們在這樣和諧的氛圍中沒有壓抑感,當然敢于思考,勇于創新,對語文學習自然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喜歡學了,愿意學了,開始主動學了,那么學習成績也就會有明顯提高了。所以微笑教學是我們每位教師都要學習的。
于老師提出在教學中要微笑,我想拓展一下,我們在教育學生時不妨也采用"微笑教育".學生們還很小,在這個不諳世事的年齡段,學生們犯些小錯誤是避免不了的',我們要理解學生,我相信學生們也會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其實小孩子是很容易受感化的,當老師以一種微笑的姿態對待他們的錯誤時,孩子們好像迅速地長大了一樣,很誠懇地向老師承認錯誤。如果拿嚴厲的批評與這種批評方式作比較,效果就很明顯了。嚴厲的批評之后,從表面上看,學生低下了頭,也認了錯,內心如何呢?這種批評的背后隱藏著很大的隱患,即學生會對老師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會對這位老師所教的科目失去興趣。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學生在課堂上表現也就不再積極,成績自然而然也就下降了,那么我們的教育教學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效果。而相反,老師總是微笑著面對學生,包括微笑著對待他們的錯誤,學生們一定會被老師的包容所感動,一定會從內心深處感激老師,我覺得這就是一種教育教學中的"良性循環".
當然,紙上談兵是再容易不過的了,如果落到實處可就難了。要知道這種笑不是硬從嘴角和皺紋里擠出來的,不是硬裝出來的,微笑的背后需要有老師寬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寬廣的胸懷,豁達的氣度,開朗的性格,豐厚的知識,詼諧的談吐以及端正的教學思想做支柱。微笑不是別的,乃是老師的美德懿行,知識和能力的結晶。要達到這種境界,必須付出相當的代價和艱辛。
于老師在教育教學方面付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那么年輕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也要以于老師為榜樣,努力完善自我,在微笑中教育孩子,在微笑中幫助孩子成人成才,成就他們的未來。
在修養篇中,我體會到了于老師的人格力量。在"學會和家長相處"這一節中,我學會了如何與家長溝通,認識到與家長的談話一定要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同時講話也要講究策略和方法,既要讓家長了解到孩子的問題所在,又要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同時給孩子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我想老師的寬容一定會在孩子的心底留下深深的烙印,會使孩子對老師產生巨大的崇敬感,這樣的好老師是任哪一個學生都會喜歡的。
"以人為鏡"這一節是我最喜歡的,原因是于老師的見解與我的學習生涯有著很大的相通之處。在我上高中時,學習比較緊張,每天幾乎除吃飯睡覺外,都在學習中度過,雖然是那樣也還是覺得時間不夠用,于是想辦法擠時間。吃飯時腦中回憶剛學過的東西,走路時背誦課文,睡覺前也要默背所學的知識,每天往往都是在默背中入睡的。毛主席曾說:"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于老師說他以同事為鏡,以名師為鏡,我很贊同,也很欣賞,也要效仿。但是有一點我還要提前做好,就是效仿自己。就學習狀態來看,學生時代的我與現在的我簡直就判若兩人。可能是沒有高考那樣的壓力,所以有些放松。但現在工作了,長大了,應該學會自主學習了,也應該意識到只有自己掌握更多的東西,才能教好學生的道理。這也正是教師責任感的體現。"活到老,學到老",我希望自己能以高中的自己為鏡,以于老師為鏡,時刻鞭策自己,警示自己,在工作的同時更加完善自己。
于老師的《教海漫記》真的是飽含著他對教育的真知灼見。對于我們來說,這本書的出現,無異于雪中送炭。我曾經困惑的問題,于老師的書中都有提及;我沒有注意到的問題,于老師的書中也有許多案例。總之,于老師的書就是一本經驗之學,一本成功之作。而于老師正是我們教師隊伍中一顆璀璨的明星,更是我們學習的導航燈,相信在于老師的指引下,我們都能克服任何困難,迅速地成長,都能為我們親愛的孩子們貢獻更多的力量。
《教海漫記》讀后感7
近日來,我拜讀了于永正老師的《教海漫記》。這本書是于老師幾十年教育的經驗集粹,是于老師教學生涯的記錄,也是于老師內心情感的真實袒露。以“講故事的方式”講述了他對教育,尤其是語文教育的感悟,語言平實,生動幽默,處處折射出理性的光輝和人格的魅力。
這本書四個篇章每篇都讓我受益匪淺,領悟到了很多教育的藝術。在《教育篇》中,于永正老師以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教學實例給我們總結了很多教育教學的藝術,讓人受益匪淺。如《書本是理論,細節是藝術》,讓我懂得了在教學中要注意細節;《翹起大拇指》、《批評的藝術》、《蹲下來看學生》,讓我懂得了賞識教育的魅力。《忍耐 寬容》這一篇開頭于老師就說“花朵是色彩斑斕的,學生是五彩繽紛的”,學生之間產生矛盾時,急躁處理又容易情緒上頭。于老師說對孩子的`教育企圖“畢其功于一役”是不可能的。就如同于老師對待課堂上挑食的學生,他用微笑感染了學生,把矛盾融在這寬容形成的氛圍之中。在輕松活躍、豁達調侃的和諧氣氛中,把無聲的斗爭轉化成溫暖的文字。學生的素養是教育的一面鏡子,折射出教育者的育人智慧和良好品質。于老師用他的忍耐和寬容化課堂干戈為玉帛,啟示著學生養成怎樣的品質,也告誡著我們讀者:發脾氣很容易,忍耐卻很難,雖然,只需要幾秒。
讀他的《修養篇》,我懂得了怎樣才能成為一位真正地好老師;《誰也說不準哪塊云彩會下雨》讓我懂得了想要成為一名好老師,要盡量讓自己全面發展,技多不壓身。讀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懂得了“愛學生,要愛他們在碰到困難,受到挫折的時候;愛他們感到沮喪傷心的時候;愛在他們取得進步,沉浸在喜悅之中的時候”,一句話,愛在他們需要愛的時候。《童心未泯》讓我懂得老師應該有一顆童心。有了童心,才能使自己變得年輕、變得活潑,使教學充滿童趣;有了童心才能想孩子之所想,和孩子打成一片,成為他們的一員;有了童心才能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和探究精神。
看完《教海漫記》,我不禁掩卷沉思:正如于永正老師所說,老師也是一本教科“書”,我們不僅要注重這本“書”的裝潢,即儀容儀表,氣質和精神狀態,更要通過自己的潛心修煉,讓這本“書”多漲知識,多長本領,這樣這本“書”才能更有趣味,更有深度,更受學生喜歡。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下決心以于永正老師為榜樣,在今后漫長的教育路途中,我會一如既往地汲取于老師的教育教學精華。我想,《教海漫記》一定會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引領我去感受教育的真諦。如歌歲月中,我將乘風破浪,在這片教育的沃土上種下滿園桃李。
《教海漫記》讀后感8
前段時間我讀了于永正老師的《教海漫記》,感觸頗深。說實話,在踏入教育崗位近20年的我,竟然還真的不知道于永正這個人。當我讀完《教海漫記》這本書的時候,許多文章讓我受益良多,也開闊了眼界,不禁被這位特級教師的教育智慧所折服,也為于老師的教育思想叫好。可以想象在他手下學習的學生該有多幸福啊!我也慶幸自己拜讀了《教海漫記》這本書,它將對我以后的教育工作有更多的幫助。
這本書沒有高深的理論,全部是于老師用一個個小故事講述了他對教育、對人生的感悟,處處折射出理性的光輝和人格的魅力。其中對于《微笑教學》,我印象尤其深刻。詩人說:微笑是陽光。教育心理學家說:微笑是活躍課堂氣氛的潤滑劑;老師帶著微笑出現在課堂上,就會在教與學之間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橋梁,就能讓學生在和藹親切的愉快的氣氛中喝下科學的乳漿。有人說:“于永正教學上的成功,多半歸功于他的微笑。”這并不是夸大其詞。于老師非常愛他的學生,很少對學生發脾氣。在教學中于老師總是微笑著講課,微笑著引導,就連學生犯錯誤時也是用微笑來做提示。就這樣學生不再把老師當作局外人,而是當作好朋友在一起研究、探討問題。孩子們在這樣和諧的.氛圍中沒有壓抑感,當然敢于思考,勇于創新,對語文學習自然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喜歡學了,愿意學了,開始主動學了,那么學習成績也就會有明顯提高了。所以微笑教學是我們每位教師都要學習的。
于老師提出在教學中要微笑,我想拓展一下,我們在教育學生時不妨也采用“微笑教育”。學生們還很小,在這個不諳世事的年齡段,學生們犯些小錯誤是避免不了的,我們要理解學生,我相信學生們也會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其實小孩子是很容易受感化的,當老師以一種微笑的姿態對待他們的錯誤時,孩子們好像迅速地長大了一樣,很誠懇地向老師承認錯誤。如果拿嚴厲的批評與微笑批評方式作比較,效果就很明顯了。嚴厲的批評之后,從表面上看,學生低下了頭,也認了錯,內心如何呢?這種批評的背后隱藏著很大的隱患,即學生會對老師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會對這位老師所教的科目失去興趣。一旦
出現這種情況,學生在課堂上表現也就不再積極,成績自然而然也就下降了,那么我們的教育教學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效果。而相反,老師總是微笑著面對學生,包括微笑著對待他們的錯誤,學生們一定會被老師的包容所感動,一定會從內心深處感激老師,我覺得這就是一種教育教學中的“良性循環”。
當然,紙上談兵是再容易不過的了,如果落到實處可就難了。要知道這種笑不是硬從嘴角和皺紋里擠出來的,不是硬裝出來的,微笑的背后需要有老師寬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寬廣的胸懷、豁達的氣度、開朗的性格、豐厚的知識,詼諧的談吐以及端正的教學思想做支柱。微笑不是別的,乃是老師的美德懿行,知識和能力的結晶。要達到這種境界,必須付出相當的代價和艱辛。
有人說:“于永正教學上的成功,多半歸功于他的微笑。”的確,我真切地涌起了相形見絀之感,不由深思自己的教育狀況,深思自己的內在品質??也許,我不僅僅遇事缺乏耐心,還缺乏寬容心,無法容忍我的學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無法容忍他們觸犯我觀念中的“原則性”錯誤,也許,這正是我所欠缺的耐心與寬容心!今后,我將調整自己的心態,用微笑面對學生,包括那些經常惹老師生氣的孩子。我要以于老師為榜樣,努力完善自我,在微笑中教育孩子,在微笑中幫助孩子成人成才,成就他們的未來!
《教海漫記》讀后感9
近日來,我拜讀了于永正老師的《教海漫記》。說實話最初拿到這本書,只是想隨便翻翻而已,哪知開卷一讀,竟不忍釋手。這本書是于老師幾十年教育的經驗集粹,是于老師教學生涯的記錄,也是于老師內心情感的真實袒露。書中的每篇文章篇幅雖然不長,但都有一個中心,幾十篇文章又貫穿著一個大中心。內容平實,文筆流暢,像是一位老教師跟你娓娓談心,又像是講故事;許多生動的實例,不少幽默的話語,讓我忍不住笑出聲來。
教學篇是我感觸最深的。通過這一部分的學習,我學會了許多有關教學的方法。我就其中的一個方面淺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微笑教學。詩人說:微笑是陽光。教育心理學家說:微笑是活躍課堂氣氛的潤滑劑;老師帶著微笑出現在課堂上,就會在教與學之間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橋梁。有人說:“于永正教學上的成功,多半歸功于他的微笑。”這并不是夸大其詞。于老師非常愛他的學生,很少對學生發脾氣。在教學中于老師總是微笑著講課,微笑著引導,就連學生犯錯誤時也是用微笑來做提示。就這樣學生不再把老師當作局外人,而是當作好朋友在一起研究、探討問題。孩子們在這樣和諧的氛圍中當然敢于思考,勇于創新,對語文學習自然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喜歡學了,愿意學了,開始主動學了,那么學習成績也就會有明顯提高了。所以微笑教學是我們每位教師都要學習的。
于老師提出在教學中要微笑,我想拓展一下,我們在教育學生時不妨也采用“微笑教育”。學生們還很小,在這個年齡段,學生們犯些小錯誤是避免不了的,我們要理解學生,我相信學生們也會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其實小孩子是很容易受感化的,當老師以一種微笑的姿態對待他們的錯誤時,孩子們好像迅速地長大了一樣,很誠懇地向老師承認錯誤。如果拿嚴厲的批評與這種批評方式作比較,效果就很明顯了。嚴厲的批評之后,從表面上看,學生低下了頭,也認了錯。但這種批評的背后隱藏著很大的隱患,即學生會對老師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會對這位老師所教的科目失去興趣。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學生在課堂上表現也就不再積極,成績自然而然也就下降了,那么我們的教育教學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效果。而相反,老師總是微笑著面對學生,包括微笑著對待他們的錯誤,學生們一定會被老師的包容所感動,一定會從內心深處感激老師,我覺得這就是一種“良性循環”。
當然,紙上談兵是再容易不過的了,如果落到實處可就難了。要知道這種笑不是硬從嘴角和皺紋里擠出來的,不是硬裝出來的,微笑的背后需要有老師寬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寬廣的胸懷,豁達的.氣度以及端正的教學思想做支柱。微笑不是別的,乃是老師的美德,知識和能力的結晶。要達到這種境界,必須付出相當的代價和艱辛。
文中,于老師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學生的情,對生活的愛,對周圍人的情。都深深的打動著我。在這本書里,你找不到一句實實在在地說理的話語卻又發現其實每篇文章里都包含著育人的大道理。它沒有直接的說出應該怎樣去做一名合格的教師,怎樣去教學生,怎樣做一名受學生歡迎的老師,而是通過一則一則的事例去引導我們怎樣做。
從此書中我領悟到:作為一名小學教育工作者最重要還是要試著去了解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只有去了解孩子你才能和孩子們有感情的交流;只有去理解孩子你才能和孩子們有心靈的溝通;只有去信任孩子們你才能讓孩子們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愛,只有這樣他們才會學著去愛別人。
于老師在教育教學方面付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那么年輕一代的我們也要以于老師為榜樣,努力完善自我,在微笑中教育孩子,用愛教育孩子,在微笑中幫助孩子,用愛感化孩子。
于老師的《教海漫記》真的是飽含著他對教育的真知灼見。對于我們這些年輕教師來說,這本書的出現,無異于雪中送炭。我曾經困惑的問題,于老師的書中都有提及;我沒有注意到的問題,于老師的書中也有許多案例。總之,于老師的書就是一本經驗之學,一本成功之作。而于老師正是我們教師隊伍中一顆璀璨的明星,相信在于老師的指引下,我們都能克服任何困難,迅速地成長!
《教海漫記》讀后感10
最近我拜讀了于永正老師的著作——《教海漫記》。讀著讀著,竟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睡覺。書中每篇文章不長,在每一個字里行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愛".
無論是露一手,還是 對學生的 忍耐寬容;無論是 借 他山石,還是要做到堵截和疏導;無論是翹起大拇指,還是紙條的魔力;無論是批評的藝術,還是盡在不言中;無論是蹲下來看學生,還是教育,有時候很簡單……無不滲透著于老師的智慧、于老師的力量、于老師對學生的愛…… 讀著這本書,我除了佩服于老師,還是佩服于老師,同時,也更加知道了應該怎樣用平等的心去愛孩子,怎樣愛才算是真正的愛。
一、尊重學生,把握批評的技巧
于老師認為批評有"說服"和"看服"之分,倘若能把握好時機,講究點方法,效果會更佳。確實如此,記得有一次上課,我正在繪聲繪色地講課。猛然間,我卻發現小霞正在用手捋著飄在胸前的長發,還傻乎乎地笑著,不用說,她走神了。仔細一看小霞,才發覺,今天,她特意梳了一個少女頭型:頭上部的頭發扎成一束,混同其余的頭發披散在肩上,再配上她那件漂亮的裙式上衣,簡直就是一位美超女。此時,她正在欣賞那飄在胸前的調皮長發。這怎么能行?這可是在上課啊,在我的潛意識里:絕不允許任何一個同學在課堂上走神!我生氣極了,大聲訓斥,讓小霞站起來……一連串的想法在我的腦中閃過。可是,我知道,我不能這樣做,怎么辦?怎么辦?猛然間,我想起了于老師的批評藝術——批評有時候也需要默默無聲,事不宜遲,我借范讀的機會在教室里巡走。在走到小霞的身邊時,我故意將她的手放在課本上,當我不經意地看她時,卻發現她的臉紅了。接著,我又富有激情地講起課來……
后來,我想起這件事,還真的感謝于老師。假如對于小霞因梳了新發型而走神的現象,我在課堂上大聲地訓斥、嚴厲地批評,肯定會傷小霞的自尊心,使她在同學之間抬不起頭來,而且,她可能還會以為我是故意跟她過不去,產生逆反心理,也許,她還會大膽地號召愛美的長發女生"效仿"她……那樣的后果,我們是難以收拾的。相反,在于老師的啟發下,我用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善意地提醒了小霞不該走神,維護了她的自尊心,使小霞在我默默無聲的批評中改正了錯誤。
二、寬容學生,善待學生。
有人說,愛是一種能寬容別人的感情。于老師認為,寬容更是一種美德,更能使學生取得進步。在這一方面,我深有體會。記得去年,我教的學生中有一個叫滕琳的,她從來不寫家庭作業。剛一開始,我對她可真是絞盡腦汁,嚴厲批評,她一臉虔誠;讓她課下補作業,她忙得不亦樂乎;請家長來,更是無濟于事。別的老師都戲稱她是不折不扣的不完成作業的老頑固。怎么辦?難道讓她繼續"逍遙"?這可不行!晚上,空閑的時候,我又翻閱《教海漫記》,深深地被于老師那種對學生發自內心的愛感動不已,他談到了對學生的愛,對學生的寬容,我恍然大悟,要不我也試著寬容滕琳一回?哦,對了,上周五的書寫比賽,她還獲得了全年級的三等獎呢,我要以此為契機,試著"改變"她。第二天,我把滕琳叫進了辦公室,只字不提她不寫作業的事,一改往日對她的嚴厲像,對她說:"滕琳,你看,你的.書寫多有進步啊,竟然獲得了全年級的三等獎,這說明你是一個上進心很強的學生。如果,你的各方面都像寫字一樣,你必成大器。好,你回去吧。"只見滕琳一臉疑惑地看著我,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我依舊笑著,拍拍她的肩膀讓她回去。
這一招果然奏效,第二天,滕琳竟然按時、按量、按質地完成了作業。雖然在后來的日子里,滕琳也有過不完成作業的反復,但是,她比以前確實進步多了。
仔細想想,面對不完成作業的學生,我們的嚴厲換來的是敬而遠之,我們的苛刻換來的是冷漠敵視,我們的批評換來的可能是自暴自棄。"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我們的學生是成長中的青少年,希冀他們不犯
一點錯誤,希冀他們完全按照我們的意愿發展,那永遠只是一種理想。生命需要提醒,也需要呵護與尊重,正如于老師那樣,當我們用一種寬容乃至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有失誤的學生時,我們會發現每個學生的與眾不同之處,才能發現每個學生生命的亮點。
總之,再次拜讀《教海漫記》,我再次被于老師對教育的熱愛之情所感動,也被他對于問題處理方式的精妙所折服。"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今后的教學道路還很長,我會一如既往地吸取于老師的教育教學精華,做一位時刻為學生著想、愛學生一切的教師。
《教海漫記》讀后感11
我讀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著的《教海漫記》。在讀這本書之前,于老師給我的印象是課上得好,書讀得好,是一個教學很實在的名師。當我拿到這本書,翻開一讀,竟愛不釋手,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了。
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真心的愛,是不含雜質的愛,寬容而不縱容、關心而不包辦、嚴管而不強行干預的愛,絕不是溺愛。讓學生和諧健康而充分全面得到發展是教育的本真,愛心教育不能偏離這個方向。
“愛心”的施予是有條件的,要以具體的學生而決定施予的方式與“度”。如果把愛以同樣的方式、同樣的內容施予不同的學生,自然得不到較好的教育效果。教育的真諦,就在于以仁愛之心點燃希望之火,以信任之劍斬斷心靈枷鎖,以喚醒之手開啟知識大門。只有這樣,學校才能將知識轉化成智慧,使文明積淀成人格;只有這樣,教育才能煥發出人性的光輝,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和持久的效力;只有這樣,教育才能徹底地走出無情偷夢者的行列,而無愧于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神圣稱號。
以心喚情是轉化后進生的`根本,寬容教育是轉化學生的催化劑。當老師把自己與孩子平等起來后,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認真研讀,理智反省。感慨頗深,如果我早10年或者20年看到這本書,那該多好啊!現將以下四點記下,時常提醒自己:
1.教師打破師生的所有界限,視學生如弟兄姊妹。教師“放縱”.結果是學生太隨便,教師放松了對學生的要求。
2.教師對學生學習過多、過細地關心,干擾了學生獨立學習的自由,導致學生產生超越生理承受能力的壓力。產生逆反心理,反而嫌老師羅嗦。
3.教師打著關心的幌子,肆意地給學生增加學習負擔。(如:另布置作業,課間抽查,強制課余補課??)
4.教師對學生家庭生活過多探問與談論,導致一些自尊心強的學生產生自卑感雖然這些現象也包含愛心.但是這些“愛心”卻不能讓學生欣然接受.教師予以學生的關愛可能已經變味,不再是我們一路叫好的“愛心教育”了.而已經成了愛心教育的“泡沫”了。
“教育從‘心’開始,就是讓教育充滿愛心。當我們用飽含愛心的筆去書寫‘教育’兩個字的時候,教育的確很簡單。
《教海漫記》讀后感12
暑假里,仔仔細細地把《教海漫記》讀了兩遍。第一遍時囫圇吞棗,想全面地了解于老師——一個在我心中豐碑一樣的人。第二遍則是細加揣摩,細細品味,想從于老師的案例中吸取“營養”,為我所用,提高自己。兩遍讀完,獲益匪淺。于老師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好學和善思——“我從小喜歡讀書看報。讀初中時,語文老師夸我的作文有老舍的風格,飄飄然竟萌發了當第二個老舍的念頭,更是讀的如癡如醉。除了讀,就是寫,咬著筆桿瞎琢磨《月牙兒》式的故事。不允許眼皮打架,一旦出現打架的苗頭,毫不客氣的擰開自來水龍頭,讓涼涼的自來水沖在腦袋上。星期天不允許自己逛街,只允許去圖書館硬是跟自己過不去。退稿信攢了一大箱,還是扶著腦袋寫呀,讀呀,讀呀,寫呀。直到1980年,才在《徐州日報》上發表第一篇小說《沒腦子的人》,在《江蘇教育》上發表了第一篇教學論文《選材與命題》,那時我已經39歲。”于老師之所以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和他長期以來堅持讀、寫是分不開的。
韓愈說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現在的人們說:學高為師。可見,當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至少是學高,能傳道授業解惑。具備這些也許只能做一個稱職的教師,而能否做一個出色的、有成就的教師就另當別論了。所以,做一名出色的、有成就的教師,更應具備現代意識,讀書,則是提高自己很重要的一個途徑。現在的社
會是一個浮躁的社會,作為教師,要想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更需要的就是讀書了。
宋代的大教育家朱熹談到讀書的樂趣時說道:“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賞析文字的風景,感受文字的靈性,天地都在眼前,風景都在心懷,這就是讀書最大的樂趣。的.確,讀書可以明智,可以培養一個人健康的生活態度。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個相知的朋友促膝長談,她知道你的苦惱、快樂,她陪你周游世界,帶你穿越歷史,解答你的疑惑,指給你前進的方向。想一想,忙碌了一天之后,打開床頭的臺燈,黃黃的燈光下,拿起一本書,徜徉在那些或凄美,或感性的文字中,那該是多么愜意的一件事啊!讀什么?可以是語文教學的專業書籍,還可以是消閑的小說、推薦學生閱讀的兒童讀物??總之,開卷有益。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以想象,當我們每一位教師的文化底蘊達到豐厚的時候,那他個人本身就是一本書,值得學生去靜心體會;他的出口成章對學生來說,是一種享受、一種氛圍、一種感染,值得每一個學生去用心體會;他舉手投足間所展現出的文學修養會每讓一個學生深深為之折服。課堂上老師或講解或感慨或旁征博引或引經據典,對學生都有著不可估量的導向作用。讀書足以怡情,足以長才,讀書已經成為一名教師緊隨時代步伐、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所以,愿更多的教師像于永正老師一樣多讀書,愿更多的老師成為于永正老師一樣的雋永深刻厚厚的書!
《教海漫記》讀后感13
有一本好書,值得我們這些當老師的反復閱讀咀嚼,讀一遍有一遍的收獲,讀一遍有一遍的成長。這本書沒有繽紛的色彩,豪華的包裝,情趣卻是清新雅致;沒有曲折的情節、深奧的理念,內容卻是豐富多彩,這就是《教海漫記》給我烙下的深刻印象。全書是于老師用一個個小故事,講敘了他對教育,對人生的感悟,處處折射出理性的光輝和人格的魅力。書中每篇文章不長,卻都有一個中心,幾十篇文章又貫穿一個大的中心。內容平實,文筆流暢,像是跟讀者娓娓談心,又像是講故事。許多生動的'實例,不少幽默的話語,能讓你忍不住笑出聲來。我是在一次省級閱讀展示課上有幸獲得這本書的,我一打開這本書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它不是純粹地說教、空洞的理論,讓人望而生畏以至于半途而廢,而是講述了一些喜聞樂見的小故事,讓人百看不厭,同時又得到不少啟示。
無論是露一手,還是對學生的忍耐寬容;無論是借他山石,還是要做到堵截和疏導;無論是翹起大拇指,還是紙條的魔力;無論是批評的藝術,還是盡在不言中;無論是蹲下來看學生,還是教育,有時候很簡單……無不滲透著于老師的智慧、于老師的力量、于老師對學生的愛……讀著這本書,我除了佩服于老師,還是佩服于老師,同時,也更加知道了應該怎樣用平等的心去愛孩子,怎樣愛才算是真正的愛。
仔細想想,面對不完成作業的學生,我們的嚴厲換來的是敬而遠之,我們的苛刻換來的是冷漠敵視,我們的批評換來的可能是自暴自棄。”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我們的學生是成長中的青少年,希冀他們不犯一點錯誤,希冀他們完全按照我們的意愿發展,那永遠只是一種理想。生命需要提醒,也需要呵護與尊重,正如于老師那樣,當我們用一種寬容乃至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有失誤的學生時,我們會發現每個學生的與眾不同之處,才能發現每個學生生命的亮點。
總之,再次拜讀《教海漫記》,我再次被于老師對教育的熱愛之情所感動,也被他對于問題處理方式的精妙所折服。”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今后的教學道路還很長,我會一如既往地吸取于老師的教育教學精華,做一位時刻為學生著想、愛學生一切的教師。
這一嚴肅不打緊,一晃就是10年,直到于老師的這個微笑教學的觀點讓我幡然醒悟。老師就是學生的一面鏡子,試想一個整天不茍言笑,喜怒哀樂都不善于表露的老師會對學生性格的形成造成怎樣的負面影響呢?笑是最好的軟化劑,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于是,我也開始試著按照于老師說的去做,笑著面對學生,課堂上講解知識時講到情動時帶著眉飛色舞的笑,學生犯錯誤時給予善解人意的笑,學生和自己達成默契時,報以會心的笑,學生遇到困難時,投去鼓勵的笑……
《教海漫記》讀后感14
于永正老師的《教海漫記》,是于老師教學生涯的記錄,也是于老師內心情感的真實袒露,其中蘊涵著理論的活力和人格的魅力。讀后讓我受益匪淺。
一、教育要有愛
愛,使于老師產生了智慧和力量,使他的生命變得更充實。一位哲人說得好:“一個熱愛生命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愛的東西活著。離自己越遠,滲透別人越深,就越幸福。”
于老師書中的每篇文章篇幅雖然不長,但都有一個中心,幾十篇文章又貫穿著一個大中心。這個大中心就是“愛”,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兒童的愛。正是這種愛,使于老師在30多年的小學教育生涯中,風風雨雨,坎坎坷坷,“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以教為榮,以教為樂。于老師常常換位思考:假如我是一個六七歲的孩子,他和孩子同樂同悲,有感情的`交流,有心靈的溝通,他能敏銳的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懂得用最美的語言去激勵學生。當老師難,當小學老師更難,難就難在一個“小”上,因為孩子們小,很稚嫩,需要細心呵護,因為“小”容易受熏陶感染,因此要盡可能地給予正面積極的影響。于老師50多歲了,依然童心未泯。在課堂上,有時“裝貓扮狗”,逗孩子在樂中學,在課外引孩子玩,讓孩子在社會交往中感受人生,在感受別人愛的過程中,學會愛別人。
二、不要吝嗇對孩子的表揚
在本書中還有這樣一則小故事,說的是有個叫張斌的小朋友,作文成績不好,有一次,張斌終于寫出了一篇較通順的文章,于老師想寫上幾句鼓勵的話語,可他考慮到二年級的小朋友思維靠的是形象,于是就把話變成了一幅畫,他在作文本上畫了一只翹起的大拇指,并在旁邊寫了一個“棒”字,沒想到就這樣一個小小的舉動,讓張斌來了勁,從此,他的作文都寫得很認真。是啊!在于老師的教學生涯中,從不吝嗇他的表揚,他用表揚揚起了學生理想的帆,并把它鼓的飽飽的,不容你松弛。
我很欣賞于永正老師“翹起大拇指”的這種做法。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表揚和鼓勵確實能給孩子以動力,表揚和鼓勵是偉大的教育法寶。因小時侯成功了某一件事情而受到表揚使其立下志向并最終成為專家學者的,不乏其人。所以,我們做為教師,也應該為孩子的成功而感到高興,也應為他的努力而翹起大拇指。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有時候他們甚至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我教的是一年級,在教的過程中,我發現表揚對于教育這些一年級的孩子來說真是一件法寶。在上課的過程中,由于一年級孩子的自制能力差,難免會有些小朋友會開小差或做小動作什么的,這個時候我只要說:“你看某某同學,做得真好”,那么剛剛做小動作的同學立刻坐得端端正正,好像在等待我的表揚,那我就順勢表揚他一下,這一節課他就能認真地聽講了。這樣的表揚,其實是很容易就能給學生的,所以我想我們做老師的一定不要吝嗇這樣的表揚,只是一個小小的動作,卻能揚起學生學習的風帆,是很值得的。
于老師的著作《教海漫記》給了我們年輕教師太多的收獲和啟發,它像一座寶藏,藏著于老師多年的教學智慧。值得我們時時去漫步,刻刻去思索。
《教海漫記》讀后感15
感謝工會活動讓我有機會拜讀了于永正老師的《教海漫記》。說實話最初拿到這本書,只是想隨便翻翻而已,哪知開卷一讀,竟愛不釋手,如獲至寶。這本書是于老師幾十年教育的經驗集粹,是于老師教學生涯的記錄,也是于老師內心情感的真實袒露。書中的每篇文章篇幅雖然不長,但都有一個中心,幾十篇文章又貫穿著一個大中心。內容平實,文筆流暢,像是一位老教師跟你娓娓談心,又像是講故事;許多生動的實例,不少幽默的話語,讓我忍不住笑出聲來。于老師的字里行間,無不體現著他對教育的執著,對學生的熱愛。
本書中寫道,于老師在上中學的時候,他的語文老師在他的一篇作文的后面批了這樣的兩句話“有老舍風格,此文可以試投《中國青年報》”就為了這兩句話,他把作文在懷里揣了兩天。如果老師寫上四五句,他非把作文揣爛了不可。雖然于老師把作文投寄過去。直到今天也沒發表,但那句話卻啟發了他對作文的興趣,激勵了他一輩子。
在本書中還有這樣一則小故事,說的是有個叫張斌的小朋友,作文成績不好,有一次,張斌終于寫出了一篇較通順的文章,于老師想寫上幾句鼓勵的話語,可他考慮到二年級的小朋友思維靠的是形象,于是就把話變成了一幅畫,他在作文本上畫了一只翹起的大拇指,并在旁邊寫了一個“棒”字,沒想到就這樣一個小小的舉動,讓張斌來了勁,從此,他的作文都寫得很認真。是啊!在于老師的教學生涯中,從不吝嗇他的表揚,象春不吝嗇他的風,不吝嗇他的雨。他用表揚揚起了學生理想的帆,并把它鼓的'飽飽的,不容你松弛。
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表揚和鼓勵確實能給孩子以動力,表揚和鼓勵是偉大的教育法寶。因小時侯成功了某一件事情而受到表揚使其立下志向并最終成為專家學者的,不乏其人。所以,我們做為教師,也應該為孩子的成功而感到高興,也應為他的努力而翹起大拇指。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有時候他們甚至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我去年教的是托班,他們剛剛來到幼兒園這個陌生的環境,什么也不會,不知道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于是我就從零開始,一點一點地教他們。在教的過程中,我發現表揚對于教育這些托班的孩子來說真是一件法寶。比如說,在教孩子們學習疊衣服的過程中,由于托班孩子的自制能力差,難免會有些小朋友會開小差或做小動作什么的,這個時候我只要說:表揚某某小朋友,她的大眼睛就認真地看著我,因為她知道要學新本領了。那么剛剛做小動作的孩子會立刻坐得端端正正,好像在等待我的表揚,那我就順勢表揚他一下,這一節課他就能認真地聽講了,還能動腦筋,一起動手嘗試。這樣的表揚,其實是很容易就能給孩子的,所以我想我們做老師的一定不要吝嗇這樣的表揚,只是一個小小的動作,卻能揚起孩子上進的風帆,是很值得的。我在教學中,除了不吝嗇這樣的口頭表揚,也會像于老師那樣,小朋友們都以能拿到“你真棒”為榮,我經常能看到孩子們小心地把自己獎到的“你真棒”收集起來,把它們當寶似的。
于老師的書中有許多這樣的小故事,每個故事都能給我們一些啟發,讀來真是讓人受益匪淺啊!我想,《教海漫記》一定會在以后的教學中引領我去感受教育的真諦的!
【《教海漫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海漫記讀書心得08-22
南行漫記的散文09-22
我的西行漫記的散文09-04
九江漫記散文09-11
黑河漫記美文欣賞作文09-11
甘南驢行漫記散文09-09
小村漫記現代詩歌09-19
《西行漫記》讀后感范文(通用11篇)07-20
海07-06
海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