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
由于時間緊迫,對于非暴力溝通只能做到淺嘗輒止。雖然只是隨機選讀了一部分章節,也不乏有所收獲。
我耐性不好,在傾聽這一方面表現差強人意,所以我選讀的這部分就是關于傾聽的。我贊同書上很多觀點,也能理解,我們在傾聽別人時,需要認真并放下自己的想法,這是我們對他人表現出的一份尊重和真誠,不然,我們將辜負了他人對我們傾訴的信任。
用心傾聽他人的苦痛不容易,如果我們內心不夠強大,則受到他人負面情緒的影響。對此,我不禁想到心理咨詢師這一職業,看來做一名心理咨詢師需要的不僅是專業知識和素養,更需要一顆強大的寬容的心靈。
如果一個人想要別人了解他的處境,聽到的卻是安慰和建議,那么,他就有可能覺得不舒服。這句話淺顯易懂,卻是我們容易忽視和做的'不恰當的一種行為。
我想,大多數傾訴的人都會經歷過這種感受吧,雖然得到了朋友的關懷,但是卻感覺不到滿足感,好像他們不能理解自己的感受,挺苦悶的;對于傾聽者來說,發覺自己的關懷沒有起到作用,也會有或多或少的挫敗感吧。在看到一些建議性的例句,我發現,那些話語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也不好意思說出口,更像是在影視上聽到的臺詞,由此可見,我們是不善表達的。
書中不僅闡述理論知識,更是舉了許多日常生活中經常遇見的例這些舉例具有代表性又切實,便于人們的理論理解,也能與人們產生心靈的共鳴。在這些舉例中,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一則是一對關系緊張的夫妻之間對話,妻子指責丈夫不好好聽她講話,丈夫不以為然。
他們兩個人因為站的角度不同,考慮的問題重點不同,以至于交流目的沒有達到,反而適得其反,造成雙方失望關系緊張。通過作者在中調解,雙方都意識到對方對自己的需要,兩人都得到了理解和接納,關系自然也得到了好轉。文章中說這段是對他人反饋,我想到在管理學上學到的信息傳遞的反饋,反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當我們痛苦的無法傾聽時,我們無法顧及他人的感覺和需要,自然也不能給予傾訴者想要的東西,這時,為了不讓雙方都感覺不舒服,我們需要及時告訴他們我們也處于痛苦中。雖然不至于讓他人反過來安慰自己,但自己一定要重視起來自己的感覺,自我調節,自我排解。
我們繼續讀下去這本書,取彼之長補己之短,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的溝通方式。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2
【是什么蒙蔽了愛?】
1、我們的注意力做出了某些選擇,讓我們忽視了對愛的覺知。
是什么使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在想,它所設立的前提:我們心中是存在愛的。可是,卻又為什么我們存在著這樣的愛,卻無法意識到他們的存在呢,正如我們面前擺放著一束鮮花,而我們卻視而不見。
我在想,我們心中所存在的那一份愛的感受,如果能被單單純純的擺放在我們眼前,我們或者并不會去忽視他們的存在。可是,當這份愛的情感,出現在我們眼前,卻被我們所忽視,他們的原因又在哪里呢?是否是因為其他的情緒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呢?
我思考著,正如注意力具有選擇性一樣,在一個嘈雜的環境當中,當我們專注的去傾聽我們想要傾聽的聲音的時候,于是其他的聲音就會顯得不那么的刺耳,進入耳朵內的,則大多數是哪部分你想要努力聽到的聲音。那么,當這份愛的情感,被與其他情感被一起擺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那么我們的注意力又會被那種情感所吸引呢?正如一位老師所言,我們的思維被區分為弊導性思維和利導性思維,而如果我們的思維被停留在弊導性思維當中的時候,則那部分利導性思維則會被限制,那么當我們的注意力被哪些消極情感所吸引的時候,我們對這份愛的情感的注意力自然會慢慢減弱甚至被完全所忽視。
這告訴了我一點,愛是一種平和的能量,而一些的情緒當中卻充斥著大量的沖動性導向,當他們同時出現的時候,很容易的就吸引住了我們的注意力,于是讓我們被那部分情緒所吸引,而散失了我們對愛的覺知。
2、我們的感受被掩飾或者偽裝了,于是我們被變形后的情感所牽引。
是什么使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在薩提亞的冰山理論中,曾經提及到感受以及感受背后的感受和想法,于是我在想,有這樣的一部分人,他們把心中的那份愛的感受,直接體現在行為表面上,而也有這樣一部分人,他們行為表面上的感受,那是一份被偽裝后的愛,需要被分解被挖掘,才能把他們的這部分愛的感受顯露出來。
小孩將朋友家的玩具帶回家,媽媽的責罵聲是憤怒感受后的行為反應,于是媽媽被憤怒的情緒所支配。媽媽為小孩的不問而取的行為所擔心,害怕小孩違背正常的道德規范而學壞,希望小孩能成為一個自己眼里的好孩子。
3、我們所習得的讓我們否認了自己的感受
是什么使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這也有一個角度,是在否認我們內在的情感的結果。他們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否認在精神分析當中是一種心理防御形式,但我們觀察,一個人在日常的生活當中,不斷的習慣性的在使用這樣的形式,不停的去否認,那是一種什么養成?
家庭教育當中,如果一個強勢的父母,他們以自己的感受為中心,堅持自己的判斷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價值觀,于是不斷的去壓制孩子方面的感受,正是這種模式,使得孩子養成了否認的習慣。成年之后,遇到了比他強勢的一方,于是自動退行為家庭當中孩子的角色,把對方當成家庭當中父母的角色,迎合來自父母方的'感受,并否認了自己內心的感受;遇到了比自己弱勢的一方,于是就自動退行為家庭當中父母的角色,把對方當成家庭當中小孩的角色,并完全堅持來自自己的感覺感受,并否認來自對方身上的感覺感受。并且這樣的否認模式很容易的被傳承下去,影響自己的子女。
4、我們采取的行為讓我們覺得沒有愛
有一點我在想,不是我們沒有感覺到我們內在的那部分愛,而在與我們不知道如何去表達我們的那部分愛,像極了小時候,小孩做作業效率低下,除去從心理方面去考慮他的原因,還有小孩是否知道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才可以去提高作業效率,不一定是心理因素的原因,也有可能是不知道或者是方法方式不當引發的結果。所以,即便我們知曉內心所存在的那部分愛,如果我們不知道如何采取正確的方式,我們的行為反應也可以讓我們看起來似乎沒有愛的存在。
【為什么評判容易引發沖突?】
書中提及,批評,指責,辱罵,歸類,比較以及評論等都是在評判人。可是為什么這樣的行為容易引發我們在溝通上的暴力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而評判是在用自己的價值標準去介入到對方的價值標準。
我們每個人所形成的價值觀,時常是與我們的存在互相綁定的,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根本。而評判時常是在用自己的價值標準去介入到對方的價值標準當中,并希望對方能夠接受自己的評判,于是造成的結果,就是大家都要捍衛自己的自我價值,來強調自我存在感,想要掙脫寄與評判而帶來的一種操縱感,希望能夠自主而不是被他人所控制。這時常能夠引發一些沖突。
【我們的表達需要注意什么?】
我們能夠真實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但僅止于此似乎并不合適,我們的表達需要與我們所溝通的人、事、環境所契合,我們所采取的需要區別與那部分不理智、沖動的行為方式。我們能不能表達出來是一部分內容,我們如何的表達又是另外一部分內容,都是我們需要學習的所在。與什么樣的人在一起,能夠包容你的所有,在什么樣的關系中,你能夠更容易的表達出你自己,很多的情況,不同的人不同的事,都會有所不同。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3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是由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撰寫的,他是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創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溝通專家。當你打開這本書,你就會發現非暴力溝通的魅力。馬歇爾、盧森堡博士通過這本書向我們闡述了語言的暴力,在傳統意義上我們認為使用了粗暴的語言、諷刺的語言是暴力,而通過這本書讓我們擴大了對語言暴力認知范圍,例如評論、說教、命令、指責等都是暴力語言的表現形式,這些沒有被我們注意到形式,對人們的傷害遠比肉體傷害更加疼痛。這些無心或有意的語言暴力讓人與人變得冷漠、隔膜、敵視。而書中馬歇爾、盧森堡博士通過自己和別人的一些實戰經歷,運用非暴力溝通方式,積極傾聽,幫助人們表達需求,療愈內心深處的傷痛、讓愛融入生活,找到內心那個曾經迷失的自我,重新獲得對生活、對家人、對工作的熱情和活力、重新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自己和解。
非暴力溝通的目的
1、跟人建立友善的關系
2、由衷的給予
3、讓愛融入生活
在生活中,有時候人與人之間溝通不暢的'原因,往往是我們不會表達。我們愛用道德評價別人,給別人貼標簽,仔細想想其實引起我們生氣、不滿地都是他的行為、而非他本身,可是我們往往忽略這些。例如孩子(低幼兒)在玩耍時不小心打碎了你的貴重物品,作為家長就會生氣了,你可能會說孩子你真討厭(或者淘氣)。可是孩子(低幼兒)的認知水平有限,他可能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他心里便會認為媽媽討厭我,心里也很難受。但如果你對孩子這樣說,你把東西弄碎了,媽媽很生氣,媽媽擔心你受傷,這樣一說孩子就明白了是我的行為讓媽媽生氣,而不是我讓媽媽生氣,這樣孩子和家長會越來越親密。
我們很多人有時候也不會傾聽,也不明白什么是傾聽,有時當孩子跟家長講話,孩子還沒有說幾句,家長就打斷孩子的講話,將自己的想法和一些人生經驗會告訴孩子。一番說教后,有些孩子可能會接受父母的教誨,可是有些孩子則不會。長此以往,孩子慢慢地告訴自己,以后我什么也不想對家人說了,在他們眼里我感受和需求不重要,他們根本不了解我,我要將他們開除。就這樣,家長越來不了解自己孩子。傾聽是家長摒棄的思維方式,漸漸地,孩子變得跟家人無話可聊,因為作為家長的你從未認真傾聽,從未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他的問題,與他感同身受。只有肯定孩子的感受,才能了解他們的需求,才能拉近彼此距離。這種傾聽方式不僅應用于親子關系、還可應用于夫妻關系、朋友關系、同事關系中,這樣你們相處起來都很身心愉悅。
有時我們自己的不開心,源于我們自己,我們不得不這樣做,我們應該這樣做,其實選擇不得不、應該這樣做的時候,內心有點無可奈何,有點消極在里面。書面作者寫到,他自己非常討厭寫臨床報告,有一天他就問自己我為什么寫臨床報告,他想了想可以從中得到收入,于是他從那刻起就再也沒有寫臨床報告了,想到自己少了無數份臨床報告,他內心無比快樂,他想到了其他方式獲取收入,而不是通過寫臨床報告。通過這個,下次當你在面臨不得不是的時候,你就換成我選擇做——X,是因為我想——X,不在為了錢、為了得到贊同、為了逃避懲罰、不想感到羞愧、為了避免內疚、為了履行職責,而是尋求內心真實的需求,已達到內心寧靜。
通過這本書,我重新審視自己、孩子、夫妻關系以及其他人的關系。作為一個新手媽媽,我在慢慢摸索我和我家女兒的相處模式。對我而言,她不僅是我的孩子,她還是她自己,是區別于我的一個獨立個體。她有權表達自己的情緒、需求,我首先保留自己的意見,然后站在她的角度去積極傾聽她的情緒、需求。尤其是當她憤怒、傷心的時候,我要先讓她把情緒發泄出來,讓她自己安靜下來,說不定安靜來下來后就想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個過程中,我只要陪伴她身邊,傾聽她的想法,引導確認她的情緒,讓她發泄出來。而不要把我的人生經驗告訴她,作為一個獨立個體,她有權利去感受不同的體驗。生命本身就是全方位的體驗,愛與逝去、生活與死亡,這些都是我們和孩子要面對的。然而我們現在很多父母剝奪了孩子的探索和體驗,讓孩子缺失創新能力和獨特性。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我們要讓孩子們體驗不同的生活樂趣。不能因為我們害怕孩子受傷,就剝奪他們的體驗,就是因為這些體驗,才能讓孩子不斷的成長。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學會與人相處、學會控制自己、學會探索世界、學會如何去愛,讓他們感受自己的人生。
這本書不僅讓我學會了親子關系的相處,也讓我對夫妻關系有進一步的了解。在我和丈夫的相處之中,我學會了溝通,準確地說是不加評論的溝通。如果我們對某件事存在分歧,我先要把事情表述清楚,明確地告訴對方我的感受是什么,我的需求是什么,這樣對方才可以清楚地知道你生氣的原因,然后做出回應。當然,他也可以冷靜地告訴我他的想法,讓我更加明白對方的意思。通過這種換位思考的溝通方式,夫妻雙方可以明白對方心底最真實的那個想法,這才叫溝通和互動,這樣就可以減少吵架的次數。更好的是,倆人的孩子在這樣一個環境中長大,就可以真切地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與理解,這樣孩子心理才會更加健康,一個心理健康孩子內心才可以足夠強大。
對自己而言,通過這本書我學會了跟自己的過去和解,跟現實和解,學會尊重別人,學會反方向看問題,學會關注自己,相信只有自己好了,整個家庭才會好,更加確定了母親的的格局,決定了孩子格局,決定了孩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方向。所以我一直在思考我選擇——X,是因為——X。等我想好了,我會重新出發,可能會遇見困難,會失敗,但是我并不畏懼,因為這是我的選擇。所以不管好的一面,壞的一面,對我而言都是一種體驗,通過自己的行為還影響孩子,讓她成長為她想成為的人。(鄭艷青)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4
欣喜相遇
9月,10月剛好兩個月的時間零散讀完了這本《非暴力溝通》,遇見這本書的時候剛好是我感覺比較低落的時候,剛進入新環境,搬家整理初到xx區,接手完全不一樣的工作,是一個繁忙且落差較大的適應過渡期。兩個月的時間過去了,自認為經歷跌跌撞撞后,狀態有一定好轉,在這期間打破了之前經歷形成的比較僵化的認知,也學會了一些新的工作方法,和兩個月前相比,對自己的認知和發展有了稍顯清晰的方向。幸好,在9月遇見了這本書,在思想上給了我一點力量,在溝通上又幫助我多一份思考,我認為至少讓我的過渡期縮短了一半時間。
善意與慈悲
雖然整本書沒有反復直接強調,但字里行間一直傳達著善意和慈悲。非暴力溝通,重點其實根本不在溝通,它只是一種手段,歸根結底,高效的表達和友善的關系都來自以己度人的同理,和對人本自具足的信任與尊重。和馬歇爾接觸的種族歧視等復雜矛盾相比,其實我們還是生活在一種比較簡單和善的關系社會中,無論是五湖四海的工作伙伴還是懵懵懂懂的學生,借用阿德勒心理學的一句話,我們應該相信“沒有人會無端作惡”。當我意識到這一點后,便能跳出個人的視角,從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體會每個人內心的需要,從而達到心理同盟。比如,嚴格定時打卡制度,或多或少地會給個人帶來一些不方便,有時還可能會產生猜疑,是不是出于對我的不信任才出現這種手段。但是,如果參考馬歇爾的同盟心理,就會發現對于一個還有生存壓力的新單位,員工數量多,相互之間不熟悉,我們的確需要有一些規則營造積極氛圍。這樣思考之后,不僅能放下內心的糾結,很好的參與活動,還能靈活調節自己的狀態,真正達成耳順但個性。很多時候,小矛盾在共同目標的同盟心理下不值一提,與此類似,與工作伙伴同盟,將活動開展得更好,將生物學科發展壯大。與學生同盟,增強凝聚力,建立更好的班集體;與愛人同盟,擁有一個舒適的小家庭。長期堅持用同盟心理待人,真誠的表達會感染周圍的人,靈魂不經意間變得更加坦蕩寬厚。
溝通公式
非暴力溝通的基本流程包括4個步驟,首先,是不夾雜任何評判的純粹完整的觀察;第二步,表達出自己看到這種行為時的`感受,這比表達指責更容易讓人接受;第三步,表達出我們的感受與需要之間的聯系,這一步非常重要,它可以幫助我們集中在問題的矛盾點,不用在細枝末節上浪費口舌;最后,給出一個具體的參考方案或是清晰的請求。比如,我下班回家后發現喵喵把貓砂弄得滿地都是,我就可以用非暴力溝通對她說:喵喵,看看地毯上的這么多貓砂,我很生氣,因為我希望我們共同的生活空間里可以多一些干凈整潔,希望你以后文明使用貓砂。這樣就比我拎著她的后脖頸指責她要好使,溝通完后我又順手把貓砂盆加高了一圈,果然第二天回來就沒有這么狼狽了。這說明我第一次使用非暴力溝通就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所以我決定之后也盡量多采用這樣的溝通方式去解決問題。
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讓感恩自然發生
最后,我摘抄了頗受觸動的一段:感恩之心是真正的靈魂煉金術,能消融小我占有和掌控的硬殼,愈懂得感恩,就愈不會為仇恨、壓抑與絕望所苦。經過提醒后,我反思了自己對生活中很多善意不夠重視,有時只是簡單的一句謝謝蓋過,甚至有時都沒有讓他人體會到我的感激之情。可能與中國比較含蓄的教導不太一樣,馬歇爾認為有效的感謝是非常有必要的,你以為別人知道你有多么感謝他,可能僅僅只是你以為而已。不要再覺得不好意思,我們可以大膽地從“他做了什么,我有何感受,滿足了哪些需要”這三方面充分表達自己的感謝。說來矛盾,雖然大部分人都渴望收到真誠的肯定與欣賞,但是往往當時會感到不自在或是有點難為情。如果此時,切換成感恩者的角度,想一想他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滿足,就能免于自負或是假謙虛,真正和對方一起慶祝,那么感謝便不會再難發生。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5
這本書其實有點戳著我的內心,自己從前認為正確的做法,但是在過程中,我正在不知不覺的“暴力”對待他人。而我在這本書中漸漸學會了如何更好對待他人和更愛自己。
“我這個人說話直,你別介意。”是我以前經常說的第一句話。而現在,我想對以前的自己說:“對不起,我介意。”我一直以為,只要出發點是好的,不管說話的方式是什么,別人都可以接受,但是事情好像并不是這樣。我總是理所當然的認為,如果你無法接受我的“忠言逆耳”,是你的小肚雞腸。
說到這兒,真的要感謝那些一直在包容我的朋友們。但是我無形中的“暴力”一定曾經讓我的朋友們受傷。讀完這本書后我認為非暴力溝通真的是創造幸福的.溝通方法。
而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學會傾聽,學會愛自己。用“祥和的語言”去對待“暴力的語言”,這比恐嚇更有效果。人類很自私,都具有自我保護的功能。書中其中一個章節給我很深的啟示,他告訴人們應該如何去愛自己。把自己放進一個大環境中,學會愛自己,愛別人。但首先要學會愛自己,才能愛他人。當我明白了自己的需要,同時試圖用理解自己的方式去積極理解別人,我和父母現在的溝通也是如此,畢竟能和最珍惜的人進行成功的溝通是多么幸福的事。
我想我會反復琢磨《非暴力溝通》,積極地將它帶進我的生活中。我想當我學會正確地和別人溝通,這也是愛他人和保護他人的體現吧!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6
依稀記得,中學時代的我特別頑皮而母親總是“以柔克剛”地訓導我:“瑞漢,看到茶幾下的兩雙臟祙子和電視機旁那三雙,我不太高興,因為我很看重整潔。”接著,她沉心靜氣地向我問道:“你是否愿意將它們放進房間或洗衣機?”母親期待的眼神使得我立馬收拾好雜物,這種非暴力的溝通方式至今讓我印象深刻,可惜現在卻沒有多少機會感受她的“嘮叨”。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溝通方式,但《非暴力溝通》絕對不只是一本提高語言修養的書,經過一個多月的閱讀,我仿佛找到了一個“新大陸”。或許你在工作上感到很懊惱,為什么大家總是不懂我呢?為什么我們的工作效率提不上去?此時,我建議你要學會聆聽內心的聲音以及它們所反映的需要,包括我們的言語是否給別人帶來傷害?這本書可以有效地促進我們內心的和諧、自我理解、改善關系。
美國著名作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寫的《非暴力溝通》蘊含著人與人之間語言的深度和文字的簡潔,勾勒出我閱讀的濃厚興趣,同時也在腦海中構造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非暴力溝通時刻提醒我專注于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我的母親雖然沒讀過多少書,卻能機緣巧合地運用非暴力溝通的.四大要素來培育母子間的尊重與愛,懷惴著這份難忘的經歷,站在未婚男士的角度來看一些家長對孩子語言上的批評,有時候遠勝于他們肢體上受到的傷害。
當我把這本書的內容給悟透后,自己的內心莫名有一種幸福感:一次約會時,我便把它分享給女友楊曉雯,當時我潛意識只想讓她更多地運用于與顧客的語言表達上,畢竟她是做服裝銷售的,一段時間過后,萬萬沒想到的是,她對于我們親密關系的處理上也頗有好轉,不再試圖分析對方有什么毛病,而是全心全意去體會我們內心的需要,至此,我們一如既往地保持著難得的平和。
我曾經讀過《關健對話》,但《非暴力溝通》用深入的角度剖析了暴力產生的來源,為什么我們和別人對話的時候容易產生暴力的狀況?并且提供很多解決方案,如果說這本書是《關健對話》的升級版,那一點都不為過。實際上此書還可以當作改善國家政治摩擦的潤滑劑,有時候雙方在點燃戰火的前期不妨先冷靜下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嘗試站在彼此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尋找需求而不是一味只想著解決紛爭,相信我們采取的這種溝通方式定能改變著當下乃至未來的局勢。
非暴力溝通不是固定的公式,它可以適應不同的情況,并根據自己的個人風格及文化環境做出調整,它的精髓在于對其四個要素的覺察,而不在于使用怎樣的字眼進行交流。工作總結靜謐的夜色,一個人進入非暴力溝通的世界,仿佛見到了青春期的母親和現在的情人,她們倍伴著我一起成長,雖不能改變全世界,卻可以讓彼此獲得愛、和諧與幸福。這是一本終生受用書籍,如同一把神奇的刷子,幫助我們更好地褪去隱蔽的精神暴力,流露真情。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7
在20xx年寒假拿到的書,終于在20xx年8月份看好了,其實不是覺得厚了,也不是因為沒時間,就是因為第一眼看到就覺得應該是大眾心理學的內容,作為一個學了心理學專業的,自然明白有很多書籍其實就是從專業心理學中吸取一部分而成文的,所以,暫時擱置了。直到,有一天,有個老師告訴我,這本書很好看哦,所以,翻開了。
其實,我一般是看完書籍之后才會去看作者的簡介的,當然除外那些本來就已經很熟悉的作者,這樣就會讓我在看書的同時也一并體會作者的經驗,一同猜測作者是一位怎么樣的人,往往有時候翻看簡介的時候都會讓我大吃一驚,很有幸可以拜讀這么優秀的大師的作品。人本主義的確是我在本書中第一眼看到的。
我喜歡這些章節,當然每一個章節都是書中必不可少的,都是會給人不同收獲的。區分觀察和評論:感觸很深,因為我們往往會根據觀察自動做出反映,形成自己的想法,最后會用言語或其他形式表達出來,但往往這樣的觀察只是片面的,往往這樣的猜測只是其中之一,而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看法,怕的是貼標簽和誤會。
觀察是把你看到真實的.行為不含任何情感或情緒不帶任何批判表達出來的,而評論則是根據你自身的價值體系對該行為做出自己的判斷,人們對于評論向來是喜歡反駁的。例如:你想說小紅很懶惰的時候,不妨想想你為什么想這么說,因為你看到她三天的衣服都沒有洗,或許就可以換一種表達,我看到你三天的衣服都沒有洗(基于觀察和事實),這讓我覺得你是一個懶惰的人。
相比你直接說一句你真懶,應當會更讓人能夠接受,能夠意識到為什么人家會這樣說我。這個非常適用于教學中,小孩子往往很在乎家長或者老師同學的評論,尤其是老師,當老師因為學生今天沒有完成作業,直接告訴這個孩子,你真是個不聽話的孩子,我想或許這個孩子以后就這樣自暴自棄了,或許這個孩子就背負著這樣一句話耿耿于懷,如果告訴他原因,或許下一次他的行為就會有所改變,不會因為個別事件去否認或者判斷一個人的人本身就是值得尊敬的。作者:蘇夢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8
在生活中,大家都會盡量用自認為和煦、親切、謙卑的語調和剛認識的朋友、同事溝通,盡量避免去用那些尖銳、針對、冰冷的詞匯傷害到他人或讓他人在與自己的溝通過程中感到不適,因為這種心存善意的營造和諧氛圍的溝通方式,讓我們為雙方創造了良好的初印象。當我們漸漸地彼此熟識,語言的魅力可能就變得不是那么重要了,也許在溝通的過程中,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只是在就事論事,但往往就是這種無感知的語言會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俗話說“良言三冬暖,惡語六月寒”,在憤怒的情緒到達臨界點時,應該如何讓理智占據主導,化解精神暴力?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如何通過一本書來傳達他的情緒,讓憤怒的`人安靜下來。
非暴力溝通主要有包含以下4個要素:
觀察
我們要觀察什么呢?我們要留心于導致即將和他人產生語言交流的那個人或事,不管你喜不喜歡,因為觀察到了一些事情和行為促使我們產生了一些思考,從而導致了我們溝通的欲望。
感受
當我們在腦海中進行了或深或淺的思考后,勢必會萌生出一些情緒,它可能是喜悅的、開心的、憤怒的、害怕的、情緒化的、亦或是身心受到傷害的,不同的情緒會左右說話的方式,如果將這些負面情緒毫無保留的釋放,那將帶來的是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
需要
產生負面情緒其實并不可怕,人非圣賢,心緒又怎么會一直波瀾不驚,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清楚的表達自己觀察到的結果,避免描述事件時攜帶著個人色彩,做到客觀誠實而不是批判或評估,這件事讓我感覺難過且沒辦法減弱這份感受,負面情緒也在愈演愈烈,我們要做的就是告知對方我需要什么,得到需求上的滿足才能夠舒緩當下的情緒。
請求
最后,為了改善現狀,我們可以告知對方是否愿意在這件事上做些什么,讓對方能夠感知到,我很期待他采取這樣或那樣的行動來滿足我們。
我們可以結合一個例子去理解這4個要素。忙碌了一天的母親回到家,發現廁所的地板上全是積水,這些水漬來自于家中的小孩,他使用完廁所后并沒有及時清理地面,這個時候媽媽說:“我看到廁所地面上滿是水漬,我不太喜歡家里的地面總是濕噠噠的,我喜歡干凈清爽的衛生間,你是否愿意花一點點時間把測所收拾成使用前的樣子呢?”。在整個溝通的過程中,媽媽看到不喜歡的事情發生時并沒有暴跳如雷,而是合理的選擇4要素來建立和孩子的聯系,用不帶傷害的方式化解了和孩子之間的沖突。回到現實生活中,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在合適的時間套用4要素呢。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旨在于讓我們轉變溝通和聆聽的方式,在每一次的溝通交流中,語言不再是那道筑起的高墻,學會說話,我們的語言神經不會再有應激反應,學會傳遞心中之愛,讓愛融入于生活,那么你我之間鏈接的將會是一扇窗戶,打開窗,互相傾聽內心深處的呼聲,讓愛自然流露。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9
讀完《非暴力溝通》,我有以下幾點感想。
其一,馬歇爾。盧森堡是個很聰明的人,他能通過無關或反面的語言了解說話的人背后的感受和需要,讓對方有種遇到知音樣的感覺,而人一旦覺得自己被理解了,后面的事情就好說了。我們與人交流的時候要“放下自己心中已有的想法和判斷,一心一意地去體會他人”。人與人之間隨著年齡、閱歷、立場的不同,想法也會不同,但是哲學上說“別人也是另一個我”,也就是說人性有很多共通的東西,與人溝通時如果能站在對方立場上去想問題,可能就容易理解他為什么會有那樣的言行。準確了解到對方的感受和需要,是有效溝通的基礎。
其二,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做到心平氣和。當我們生氣時,很容易把自己的憤怒情緒怪到別人身上,“都怪你,我都被你氣死了!”這樣的話我們可能都說過。這樣的'話一出口,對方要么是否認,心想“怎么能怪我呢?你就知道怪別人”,要么是自責、內疚,反正都是不舒服的感受。可見生氣的時候少說話,減少語言傷害發生率。先傾聽自己內心的感受和需要,再心平氣和地表達出來。生氣的時候也少做決定,因為我們在心情好的時候和心情差的時候做出的決定可能完全相反。
其三,這本書的作者是個外國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的溝通模式跟老外又有些不一樣。老外溝通模式比較開放,有一說一,心里有想法會直接說出來,照章行事。而我們中國人常常心口不一,說是,可能是不是,說不是可能是是。我們比較含蓄,很少會把想法直接說出來,甚至一句話可能有好幾個意思,中國人是最難琢磨的。我們還容易反駁別人,即使心思被對方猜中了,也要嘴硬說“不是”。據說國際上通用的重要文件都是用英文寫的,不能用中文,因為中文一句話含義太多,有爭議的時候不好解釋。
要知道我們是一個處處留余地的民族,一點是相通的,那就是心里有對方,開心好說話,心情好的時候說什么都愿意聽。愿我們成為心平氣和的人,用和氣的磁場去感染別人,有愛,有心,好好說話,開心工作,舒心生活。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0
回顧一下這兩個月的日子,感覺過的很快,其實虧了我進了精進八組,不然憑借自己的毅力很難堅持每天看書,一個月一本的速度。如果不是大家相互比較鼓勵很難堅持下去,會有各種各樣的理由推遲吧!感謝這本書帶來我不一樣的觀點,畢竟我以前雖然生氣但是從來沒有認真的表達過我內心的需求,也就沒有時刻理解別人的.需求。
明天老大該參加學校的考試了,我是很希望她今天晚上能再堅持寫寫作業看看書的,但是似乎她沒有這樣的想法,放學后看電視吃零食,提醒了她好幾次她都不為所動,到吃完晚飯了她爸爸讓她去學習一會,結果她哭了。本來今天回家來給我看看她的試卷,考試比以前進步了,她跟我說她要明天爭取考試到95分以前,她有信心,我很高興她這么想。
我試著和她溝通,我說:“你是不是覺得反正明天就要考試了寫不寫作業無所謂了?是不是這兩次數學語文考試都是90分以上了所以你很滿足了?是不是想玩一晚上?放松一下?”
我問的這些孩子都點頭,那么我理解了她的需求。后來她跳到床上,不夸張真的是跳起來的,她說羨慕老二天天可以自由自在,然后說了一句很戳我心的話:“今天終于這么早上床了,還自己早早洗漱完畢。媽媽我好高興啊終于可以自由自在了,放假一個星期呢,不用寫作業想干嘛干嘛,只是提前一天吧了。”
唉,沒再催她寫作業,就今晚玩吧。實在是不好再讓她寫作業了。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1
一、《重獲生活的熱情》
傾聽內心的聲音,解決內心的沖突。生活中,有時我們會感覺沮喪,是因為一個人處于激烈的內心沖突中,無所適從,沮喪意味著我們不了解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以及如何滿足愿望。運用非暴力溝通,我們不再苛責別人,而是用心去感受自己的需要,這樣我們的內心就會變得逐漸平和。一旦我們發現自己心底深處的愿望,并采取積極行動,我們將重獲生活的熱情,原來激起對生活的熱愛這么簡單。只要捫心自問,我到底要的是什么?然后積極行動起來。
所以,別人說什么不重要;所以,外界什么樣子不重要;所以,誰對誰錯不重要。關鍵是,我想要什么?我要怎么樣?我自己內心的需求什么?我要變成什么樣子?明了了這些問題,我就知道自己該干什么了,去行動,行動起來,我們就有了生活的熱情。
二、《表達感激》表達感激的方式:
A、對方做了什么事使我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B、我們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滿足
C、我們的心情怎么樣
表達感謝我們往往說:“謝謝,太感謝了!”、“真是太感謝了!”如果我們聽到別人口中說出:“謝謝你,你這么忙還把我送回家,讓我及時看到了孩子,沒再為孩子擔心,太感謝你了!”這樣的感謝和一句“太感謝你了!”心里的感受一定是不一樣的。
旁邊餐桌上坐著父女倆,他們一邊吃火鍋一邊等媽媽。媽媽來了之后,垮著張臉不動筷子。爸爸一邊往女兒碗里夾燙好的`菜,一邊問媽媽:“你莫樣了撒,做個鬼樣?”孩子媽媽看起來很生氣的樣子:“你一直在跟她夾菜,還管我吃不吃!”孩子爸爸覺得莫名其妙,罵罵咧咧的把筷子一甩,買單走人了。母女倆坐了一會后,也離開了,留下一桌子動都沒動過的飯菜。
夫妻倆看似都很愛孩子,還夾菜給孩子吃。可是他們讓孩子一邊吃飯一邊看他們吵架。他們的溝通很失敗。孩子媽媽很想讓爸爸哄一哄她,可是她沒有說出自己的需要,孩子爸爸用憤怒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心情,于是事情一團糟。
大哥莫說二哥,其實我自己說話也這風格。我很想改變這低效的溝通方式,于是我靜下心來,耐心研讀《非暴力溝通》。
正如書中所說,我們經常把對別人的批評錯誤理解為自己的需要和感受,以為把別人吼一頓就能改變別人。所以書中安排了好些練習,來就事論事的判斷什么是需要,什么是感受,了解自己為什么生氣了。只有真正了解自己了,才可能心平氣和的去了解別人的需要。
我身邊有大把的事例可以練習。上課上到一半,有一個同學插嘴,全班大笑。我正準備批評那個插嘴的同學。突然想到了非暴力溝通的步驟。我問自己為什么生氣,是因為自己的什么需要沒有滿足而生氣。我慢條斯理的說:“我計劃今天把認識人民幣的知識講完,可是沒想到課堂上被這個同學打斷了,我好擔心啊!我擔心其它班會比我們班學得好、學得快。我擔心這個插嘴的同學沒有真的聽到我在說什么,那么他這節課就沒有收獲。”我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之后發現,就我擔心是沒用的,那是皇帝不急急太監。課堂上花時間批評某一個同學更是沒效率的做法。我應該想其他有效的辦法才行。
雖然,目前我還沒有用這種溝通方式解決任何問題,但是我的心情好了許多。因為我知道我為什么生氣了。
一天早上我還在刷牙,妮妮就起床了。孩子自己起床,當媽的不是應該高興嗎?可是我不高興。因為妮妮發現衣服洗好了,想幫我曬衣服。我反復問自己,為什么看到妮妮曬衣服我這么焦慮,我在擔心什么?我很認真的思考并回答自己的問題。我擔心妮妮不是像我那樣曬衣服,我擔心妮妮不會用晾衣架。我繼續追問自己,我為什么擔心這些?最后我明白了,其實是我自己不知道妮妮遇到困難的時候我應該怎樣幫助她。想清楚了之后,我不焦慮了,靜靜等待。果然不出我所料,妮妮被晾衣架夾了手。我沒有像平時那樣驚呼著批評她,而是一邊關心的看她被夾到的手指,一邊和妮妮一起研究為什么會被晾衣架夾到。雖然,妮妮最后曬好的衣服我很不滿意。但是我沒有像平時那樣嚷嚷,“不是這樣……不是那樣……”而是先肯定了她做得好的地方,再明確的告訴妮妮,如果她能把牛仔褲抖平整再曬,那么曬干后牛仔褲就是平整的。用了非暴力溝通,我們母女倆渡過了一個沒有吼叫的早晨。
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我能夠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才能說出我的請求。這之后,才能傾聽學生或者女兒的需要。當學生或女兒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時候,事情才可能有轉機。
生活中情急之下,我們通常會選擇自己習慣的溝通方式。而那樣的表達,會讓我們互相傷害。非暴力溝通是打開愛和理解的密碼。這是種技能,得練。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2
20xx年3月份,我讀了一本書,是華夏出版社出版的《非暴力溝通》,作者是美國的馬歇爾盧森堡,譯者是阮胤華,讀后有一定收獲。
我還記得小時候讀《三國演義》時,讀到張飛被殺的故事,感到非常惋惜。因為急于給死去的結義哥哥關羽報仇,張飛命令部下趕造白旗白甲,必須在三天之內完成,負責此項工作的將官范疆、張達據實稟報:白旗白甲不是三天之內就能夠完成的,希望能夠寬限日期。結果被脾氣暴躁的張飛綁在樹上,扒光商議,用辮子鞭打后背50下,打得滿口出血。打完之后,張飛還說,必須在三天之內完成,否則,就殺了你們兩個人。
結果范疆、張達一合計,認為三天之內無論如何完不成任務,肯定要被張飛殺掉,與其被殺,不如殺他,兩個人合謀殺死了醉酒的張飛,投奔東吳而去。可憐大喝一聲河水倒流、英勇無敵的張飛沒有死在敵人手里,反而被自己人給干掉了。起因就是溝通有問題,張飛脾氣太暴躁,讓部下覺得生命受到了威脅,最后自己把性命搭了進去。
所以,溝通非常關鍵,甚至關系到自己生命安全,我們每個人能不重視嗎?而且,溝通不能以暴力相威脅,或者語言里含有暴力成分。用《非暴力溝通》封面上的推銷廣告語來說,就是“通過非暴力溝通,世界各地無數的人們獲得了愛、和諧和幸福。當我們褪去隱蔽的精神暴力,愛將自然流露。”關鍵是如何溝通,如何實現非暴力溝通?這是本書寫作的主要目的。
作者提出非暴力溝通的模式是“觀察+感受+需要+請求”的模式。這種模式看似簡單,實則我們很多人都敗在這幾個環節的不完備上。比如說,上面的例子中,張飛可以說:“我觀察到你們三天內制造白旗白甲有難度,感到很痛心,我需要在盡量短的.時間內趕往前敵殺死敵人,所以請你們一定努力完成任務,保證軍隊進攻敵人時的裝備就緒。”
而且,張飛不以暴力相威脅,等范疆張達等人提出困難之后,不是一味責打鞭笞,而是積極地出主意、想辦法,讓范疆張達兩個人度過難關,我想,范、張二將官不會受到責罵鞭笞,也不會感覺到生命受到威脅,就會踏踏實實地履行職責,不會想著可能被張飛殺掉,心里就踏實了,也就不會謀劃殺掉張飛了。你看,因為溝通方式不同,可能溝通的效果不同,就會產生這么大的效果不同。溝通重要,我們每個人能夠不慎重對待嗎?
再比如,有的家長可能看到孩子在做作業時效率不高,這時,有的家長會說“別磨蹭,趕緊做完,還需要干別的事呢。”孩子聽了以后,覺得有一定壓力,就會在自己作業上下功夫。如果受過非暴力溝通訓練的家長會說:“我看到你今天的作業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來做,我覺得老師布置作業是有目的的,所以你沒有完成作業讓我感到不安,你能否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再干別的?”這種模式就是按照“觀察+感受+需要+請求”的模式,就會省掉了種種命令、抱怨、批評的成分在里面,就有可能讓管理對象心悅誠服,愉快地接受任務。
說服人的技巧,是非暴力溝通的核心,需要我們好好琢磨,認真實踐,才可以取得效果。反過來,如果每個人的溝通都是非暴力溝通,這個世界可能再也不會發生戰爭了。
溝通學,在國外是顯學,我們國家雖然注意了,但是,還有不小差距,需要繼續努力。雖然,我們國家歷史上因為溝通改變歷史面目的實例太多了,但是,我們研究的廣度、深度是需要繼續提升的。溝通問題解決了,我們十三億人口團結一致,就沒有干不成的事情。溝通學,是一個大題目,我自己需要認真學習,讀者們如果有興趣,也可以一起學習。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3
這是一篇遲到了兩天的心得,在這之前,我看了《非暴力溝通》的第十章,這之后我的腦子里一直在回憶,在思考,為什么人會用語言或者行為暴力來解決問題,發泄情緒?在一個人出于情緒的邊緣時,什么才會遏制這種暴躁?暴力的情緒發泄方法有多大的危害?
第十章,我記得提到一個人之所以會用暴力解決情緒問題是因為,發生事情之后總是從別人身上尋找原因,不去關心自己的內心需要。我忽然想起來,在家庭環境中,暴力的溝通對個人以及對孩子的影響。
過去的半年,我們不大不小,置辦了一套小房子,買了一輛低端車,而在這段時間我在忙著事業編考試,老公工作并不穩定,還有一個上幼兒園的孩子,處處要錢,經濟可想而知。這半年我們的信用卡幾乎因為車貸,學費,裝修……等等經濟原因造成欠款好幾萬的現狀。我們都不是心大的人,五六萬早就讓我們活得壓力山大,不堪重負了,我們倆更是處于崩潰的.邊緣。后來,因為這些壓力老公情緒很大,稍不順心就會吼,我本來就是一直壓抑的狀態,根本受不了他的暴脾氣,于是我們經常吵架,每次吵架不管孩子在不在身邊,他也不考慮這些后果。我生氣就是因為他不關注孩子的感受,不理解孩子的需要,不分場合的說摔就摔,說吼就吼。
有一天我爆發了,在他過年返回公司的時候,我要求離婚,不讓他走了,孩子我留給他,他只要不認錯,我就把孩子扔給他媽媽或者我直接放家里,你不管我也不管,你覺得你厲害,我也不是一個沒用的人,只要他出門一步,我也出門,直到他認識到,自己的暴脾氣對我造成的傷害,以及這個家這個孩子失去媽媽之后他幾乎一無所有。那一刻,我害了女兒,孩子哭,拉著媽媽不讓媽媽走,可是我明明知道,如果我不這么做,她爸爸永遠不清醒,要不然是她媽媽這輩子就這么忍受要不然就是以后我們倆動不動吵架影響她更深刻。與其讓這些痛無限的綿延不如讓他此時就完全暴露。
這種暴力對孩子的傷害是很深的,那天,我閨女聽到一首歌歌詞中有一句“爸爸和媽媽我們從來不吵架”她跑到洗手間告訴我,“媽媽,你聽到了嗎?人家爸爸媽媽從來不吵,你和爸爸也不能吵架……”一個五歲的孩子,腦子里總是裝著當時爸爸媽媽吵架的畫面,這是有多殘忍。
讀了第十章,我內心不是考慮我每次情緒不佳時我的感受,而是我們身邊的人,他們的感受,無緣無故卻要為你的不開心買單,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感受,內心一直恐懼和不安。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4
關鍵詞:感受的根源生命的需要情感的奴隸生活的主人。
一、總結
本章介紹了兩個主題:
1、感受的根源——我們共同的需要。
2、個人成長三部曲:情感的奴隸—>面目可憎—>生活的主人。
二、總結
這一章在探究感受的根源——需要。需要是一個生命健康成長的要素。而我們在此翻譯為“需要是對自己生命的擔當”!
常常會提到“擔當”這兩個字,而我們也津津樂道于“XXX很有擔當”。當我們身體生病、心里不痛快時,這兩個字是否會被想得到的?自己是否會擔當呢?
“擔當”,是一種獨立面對痛苦的能力。當身體有未知大病或絕癥傾向、當情緒被負面情緒一波一波侵襲,我們能夠在恐懼或絕望、悲傷或憤怒等負面情緒后,淡然獨處,能夠去關照自己,能夠去體味生命、能夠去自知當前處境、能夠去內觀需求,這便是一種擔當。因為生命存在的需要包括了情感、價值、自主、和諧與滋養(見上表)。而“擔當”便是對自己生命存在需要的負責,是自我負責,是在坦誠表達的.基礎上的一種自我負責。看起來似乎沉甸甸的,正如禪宗當頭棒喝“主人翁何在?”為自己的生命擔當!
說起坦誠表達,我想起了幾天前看到的一篇文章,文章作者是一位NVC踐行者,他深知要基于滿足“需要”去做事、說話,也深知探究到“需要”后,會有N套策略來滿足,當某種方法不能滿足時,可以切換第三種方法來滿足。也正因為這個切換,在踐行NVC的過程中,他嘗試自我滿足。舉個例子。他想要休息(這是他的需要),想要家人幫他分擔家務(這是策略)。但家人太忙,于是就請小時工滿足他要休息的需要。這種方式他覺得很不錯,逐漸地他沉醉于這種自我滿足自己需要中。
然而,當他在自我調節、自我滿足自己需要的過程中,減少了與家人的情意交流,在家人那里表達自己情意、需要的機會被這種模式的光環遮擋,家人對于“他的需要”的需要,感受不到。他自己宣稱他這種自我滿足自己需要的模式是“把自己圈在一個看似安全的牢籠中,最終卻也將自己困死在籠中”。
所以說,我們對自己生命的擔當,但也需要體會和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需要有人與人心的交流、情意的交融、愛意的流動。這種愛意就猶如生命擔當能力的力量源泉,它會源源不斷地注入到我們的靈魂深處,給與我們擔當起自己生命的力量!
三、感悟
1、感受的根源在于我們自身,我們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對他人的言行的看法,導致了我們的感受。
這也即我們心理學上說的,內歸因和外歸因。我們的感受,是因為我們自己的內心需要得到滿足與不滿足而產生的。
2、NVC把需要看作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長的要素,而不是某種具體行為。
這是NVC四要素中又一個需要重點區分的內容,即需要和策略。舉例說,“你太吵了,請閉嘴。”這是一個想要追求安靜的人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的現象,讀后感他“需要安靜”,但他說出的是一個策略“請閉嘴”。我們可以想想,滿足他安靜的需要還有好多別的方法,比如出去吵鬧去、看本書、寫會字、和他一起做事等等,這些都是方法和策略。
所以,需要不是某種具體行為,不包含行為和人。
3、一個人如果無法說出自己的需要,會是多么的痛苦。
這句話指出了不是不會,而是不愿意、不敢、有顧慮無法說出自己的需要。為什么會無法說出自己的需要?這是與一個人自我價值、歸屬感、一貫模式想關聯的。所以,當意識到自己無法說出自己的需要時,可以嘗試著去療愈自己的從前,療愈自己的內在小孩。
4、個人成長經歷三個階段:情感奴隸、面目可憎、生活主人。
情感奴隸:非情緒奴隸,這里指的是為他人的情感負責,擔心他人不愉快而努力嘗試讓他保持愉快。
面目可憎:終于在認識到自我存在時,要滿足自我需要,拒絕再為他人的情緒負責,而導致自我為中心。
生活的主人:由衷的幫助別人、無負擔地接受別人的幫助、表達自己、關心他人、情意相通。
5、“爸爸,我不想讓任何人失望”
這是作者的女兒對爸爸說的話。幾年前,我看到這句話,我會在腦海中立馬反映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可憐的孩子,我該怎么拯救她”。現在我看到這句話,腦海中反映的孩子的感受和需要,而不再去糾結孩子可憐、想去拯救她。
當我們與她一同感受、一同與她去面對內心的需要時,她也會學會自己去面對、感受和表達,在這種方式下,她會培養一種思維模式,那即是沒有對錯好壞的評判,而是去關注感受和需要。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5
今天中午讀完這本書,掩卷長嘆。
書很好,不過,如果要大范圍地被人接受,還需要很久時間。
里面所述及的溝通習慣,即使是在文明程度較高的西方,其實也是有一定難度的(需要學習),東方的溝通習慣,與西方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家庭之間,更多來說是命令,而非溝通,語言暴力,比比皆是,網絡上更是習為為常,因為很多人并不認為,自己的.言行有什么過分之處,或者更有甚者,是有意為之,做為發泄手段。
善意的、試圖達成彼此間互相理解的溝通,之所以必要,是因為它是人的基本需要。人渴望被理解,但又容易在指責他人的時候犯錯。《非暴力溝通》是語言的藝術,也是思維的習慣,在我還只讀到一小部分的時候,已經向人做出推薦,很多問題的根本,其實也是源于溝通,多讀這樣的書,多改善自己的溝通藝術,是有益的。
道路雖遠,卻不必因此而止步。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非暴力溝通心得體會08-26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08-30
非暴力溝通心得體會范文04-04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1-08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4篇)09-28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800字06-13
關于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08-23
2022年《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09-09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5篇09-21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5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