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唐詩讀后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唐詩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唐詩讀后感1
詩歌,這一文學形式在唐代臻于極盛,李杜、王孟、元白……名家輩出,璀璨如星河。唐詩的形式和風格豐富多彩,詩體有古體也有近體,“詩風或雄壯或纖秀,或平淡或秾麗,各種詩體異彩紛呈,各種風格爭奇斗艷。”唐詩見證了唐帝國的興盛與衰亡,反映生活的廣度與深度都遠超前人。因此無論是形式上還是內容上,唐詩都成為了中國古詩不可逾越的巔峰。如今相隔千年,加上世易時移之故,我們再接觸這些我們民族的精神文化遺產,有時竟有霧里看花之感,不能盡得其妙。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代文學學術帶頭人戴建業老師在B站上開設的詩詞課可謂適逢其時。戴老師深入淺出,幽默風趣的講解深受歡迎。這門網課教程經過脫胎換骨的整理,變成了這本《戴老師高能唐詩課》。
唐詩一般以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來分期,本書也照此編排,擇其中牛人及其代表作品加以解讀。初唐分三講,從上官體講到“初唐四杰”,陳子昂,初唐為盛唐詩歌積累了大量的經驗;盛唐是唐詩的黃金時代,分十五講,歷數杜甫、高適、王昌齡、王維、李白等人,講述了當時流行的山水田園詩和邊塞詩,而李杜作為盛唐詩壇的`高峰,則是重中之重。隨著唐王朝由盛轉衰,詩風也為之一變。中晚唐約兩講,重點講了劉禹錫、柳宗元、白居易等人。可見,本書是以盛唐詩壇為重點,對中晚唐涉及相對較少,閱讀感覺驟然收尾,對許多名家只是點到為止,其實中晚唐詩歌雖不如盛唐大開大合,但也多有佳作。
唐代文人多以從軍為進身之途,高適、岑參等人都曾至邊地入幕,希望建功立業,博取功名。他們的筆下之詩記錄了蒼涼雄奇的邊地風光,再現了戍邊將士的征戰生活,其中既有積極進取、報效祖國的豪情,也有對殘酷戰爭的反思。邊塞詩勝在氣勢和意境,透過邊關生活展現了盛唐氣象。如“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等句,大氣深沉,至今讀來也能感受到詩境的開闊。書中對王昌齡、王之渙、岑參等人的代表作一一加以分析,帶讀者品讀其中聲勢場面,使人感受到其中昂揚的心態和詩人們遒勁的筆力。
歷經時光洗滌,唐詩這一文化瑰寶依然熠熠生輝。通過戴老師深入淺出的解讀,我們得以細細品味文人的文思才情,親近這些生動的靈魂和不朽的作品,感受這份獨屬于我們民族的浪漫。
唐詩讀后感2
輕輕地翻開《唐詩三百首》,和王摩詰一起暢游在山水之間,一輪皎潔嬌美的圓月在松枝間穿拂,如水的山間軟泥上縹緲著點點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寶石鑲嵌在大山的錦緞上,自然而不虛浮,?酒傭?不媚俗。一汪清泉靜靜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間,不時地撞擊在石壁上,蜿蜒成圈圈漣漪,完美詩意地蕩漾開來。在溪畔的靜夜中氤氳成心中淡淡的.思緒。
思念之情
緩緩翻開《唐詩三百首》,和王勃一起沉浸在友人的思念之中。“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是他的祝愿,“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他的心聲,“無論去與往,俱是夢中人”是他的思念,那對朋友的思念,那對朋友的不舍,在長河中聚集在一起,永遠樂會消逝。
人生之挫
靜靜翻開《唐詩三百首》,和李白一起應對人生挫折。“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是他的挫折,“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是他的感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是他的信念。那縷堅貞的信念,是他的心中留下了永遠的烙印。
《唐詩三百首》讓我欣賞如此溫柔的山水之氣,美哉!
《唐詩三百首》讓我感覺到朋友之間濃濃的友情,幸哉!
《唐詩三百首》讓我體味如此偉大的人生之挫,妙哉!
沏一杯菊花茶,捧著唐詩三百首,窗外有陽光照過窗簾,驀然回首,細細欣賞那溫柔的山水之氣,感受那濃濃的思念之情,體味那偉大的人生之挫,倏然,忘記了今夕今日。
我讀《唐詩三百首》,我看人生三千景,我悟世間人世情,我體世間人之挫……
唐詩讀后感3
歷史是枯燥的, 這是很多人的心聲。歷史如此,何況唐詩? 那一個個的賞析,使人眼花繚亂。但是,<< 半小時漫畫唐詩>>這本書, 用風趣幽默的方式講出了唐詩的原意,深意,與詩意。
這本書講的是唐詩,可為了全面性,竟從古詩起源講起,不可不為其深思熟慮。這本書的講解方式也令人耳目一新—它用打分的方式,表現詩人的影響力; 用一條拋物線,表現一個王朝的興衰; 用一個個潮流的段子描寫一個個詩人的'發展歷程與一首首詩的創作過程。使人捧腹之余即可爛熟于心。
唐詩作為中國古代文學體制上的不可避免的雄偉山峰,很多名句佳句總能張口就來,不受人群限制。但學習唐詩并不容易,畢竟很多意境需要反復揣測。詩歌其實是表達情感,直抒胸臆的表達形式。而古人與今人的理解差距,也造成其學習的困難,不知所云。
于是乎,這本書給了我們新的學習方式,往下看,便令人忍俊不禁--李白喊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是因為朝廷總不讓他當大官, 而把他當吉祥物,還用他的詩撩妹,不給專利費,內心憋屈; 王之渙寫下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不是因為立志從軍到邊塞抒情,而是因為他家就在邊塞,心里郁悶吼兩嗓子, 沒成想弄出來個4a級景區; 王維的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之所以能達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高超境界,多少與他的豪華別墅與帶薪休假有關。
這本書對詩人的刻畫同樣淋漓盡致,比如說王績,他三次當官都與酒有關,第一次因為喝酒誤事被彈劾回家,第二次因為官員一天三斗酒的福利出山,第三次聽說隔壁單位有釀酒高手,死活要跟人家當同事,最后干脆自己回家研究。如此奇葩,實在是令人無語。
看完了,笑完了,知識也記住了。不得不說這本書拋開雜亂無章的注釋 ,丟掉了公式化的賞析,從唐詩的創作故事著手,真正理解了這些千古名句背后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令人贊嘆。
唐詩讀后感4
一陣陣秋風吹去,如同歲月,一去不返。從古至今,我們的前輩給我們就下了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我讀的這本唐詩三百首誦讀本就是其中之一。每首古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卻蘊涵著許多的道理,它那簡潔又生動的語言,訴說了一個又一個的小故事那是我國古代的歷史,那是我們中國的成長足跡。
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些詩我們從小念到大。小時候我們不懂它的意思、意境,要說是懂,那也是似懂非懂。現在再讀,雖然還是那短短幾行文字,但是它教給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啟示。
《唐詩三百首誦讀本》中有王之渙的《涼州詞》,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贈汪倫》李叔同的《送別》讓我們我體味到深切的悲意凄涼。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母別子》它其中蘊含著我們能體會到的母愛,和母親為孩子的無私奉獻。
當你打開《唐詩三百首誦讀本》的時候,你會感覺這本書像有魔力一樣,讓你百看不厭,里面的的每一句話都是那樣的耐人尋味,每一首詩都是那樣的含義深刻。當你合上書的那一剎那,覺得眼前是一幅山水名畫。這幅畫既淡雅又濃郁,既有別離也有相會,既有慈愛又有怨狠,這幅畫是多么的真實啊!
我愛《唐詩三百首誦讀本》,也愛留傳至今的古詩,更愛我們的中國,沒有古代人們的智慧,沒有流傳至今的文化遺產,也就沒有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唐詩讀后感5
今年暑假,老師推薦我們閱讀《戴老師高能唐詩課》這本書,我讀后大有收獲。
這本書光看書名平平無奇,甚至有些枯燥乏味,但當我翻開它之后,不一會就被吸引住了,書中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講解了各種各樣的唐詩,從詩人的角度分析唐詩,顯得自然生動,通俗易懂,在讀懂唐詩的同時還能了解到詩人們的生平事跡,更深入地體會詩中意味。
全書中,最讓我感到記憶深刻的莫過于描寫孟浩然的部分,先是簡單地介紹了孟浩然,通過故事引出詩,從而體現出了他語言清淡的特點。寫《春曉》時,作者通過代入自己的情況,輕松地解釋出了孟浩然閑散的生活情調,接著就一句一句地細致分析,中間時不時穿插幾句聊天似的語言,讓人感到親切自然,同時也突出了孟浩然生活的悠閑,寫“花落知多少”時,告訴我們這句話的實際意思,原來是“不知道花落了多少”,讓人恍然大悟。又用疑問把讀者代入情境,再次描寫自身經歷,告訴讀者這是封建士大夫的'閑情逸致,還引出李清照的《如夢令》,說明了《春曉》中表現的并不是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很順暢地分析好了整首詩,分析過程巧妙合理,讓人茅塞頓開。后又舉了兩首詩,得出了孟浩然的空靈高雅,詩人形象躍然紙上,講解中還合理引入其他詩人的詩句,加強了讀者對原詩的體會。
片段最后,舉了一首《過故人莊》,先從題目入手,寫出故事大概,接著通過分析各個句子,描繪出了詩中畫面,又介紹了古人習俗,從中分析出了孟浩然語言中的淳樸,思路清晰,結構明了,風趣但又不失理性分析,讓人從尋常詩句中得到新體會。
這本書,讓我在輕松愉快中重新感受了唐詩,學會了從多個角度分析,擴展了思維,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唐詩讀后感6
對于唐詩許多人都能當場背出幾首,隨口即來,但是如果讓你把一首詩從頭至尾詳細講解下來,恐怕很多人未必能闡釋的通透明白。相信這種情況是很普遍的,畢竟我們只背誦了唐詩的內容,而沒有對詩的內涵進行深刻理解或研究。我就是這種只會背誦幾首的人,但不知其具體意義,也不明白唐詩到底美在哪里,只是覺得唐詩朗誦起來朗朗上口,非常愜意,甚至只是追求數量上的積累。
讀了《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之后,才發覺自己以前對唐詩的認識太過膚淺,好多地方甚至都是理解錯誤的。之前在學校里或書本上學過的唐詩,當時真的是不求甚解,只求背誦,然后背過去后也都不甚明了,經過通讀蒙曼老師的《四時之詩》,果然通透明朗了許多。
比如說到上元節,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元宵節,蒙曼老師以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為例,其中“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寫出了上元節這天晚上長安城內張燈結彩的絢麗景色,一派盛世大唐的瑞祥躍然紙上,后兩句“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則寫出了上元節的重點習俗,即青年男女情竇初開之時,男兒身騎駿馬來回奔馳,女兒濃妝淡抹宛若桃李,都在相互釋放自己的個人魅力以此尋找意中人。這個活動在平常晚上根本沒有的,但在今晚舉國歡慶的日子里,大家都沉浸在這股融融的歡樂當中。最后一句“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一句描寫了美好時光總是短暫易逝,雖然金吾衛這一天晚上也不用宵禁,但是時間的`玉漏已經提醒狂歡中的人們,夜已深,須早點回家。作者認為古代的上元節才是真的情人節,因為由上可知這晚上男男女女確實在相互吸引,而作為今日的情人節七夕,其實在古代并不是情人節。七夕又稱乞巧節,確切的來說是女兒節,為什么是女兒節呢?有詩為證,杜牧的《七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這是一個生活在皇宮里的宮女,在七夕這天晚上,雖然身在富貴皇宮中,卻只得孤零零的“小扇撲流螢”,最后在夜色中坐在“涼如水”的“天階”上,呆呆地“看牽牛織女星”,這是一個女子對愛情的渴求而不得的凄涼景象,而這種現象恰好發生在七夕。當然也有唐詩《乞巧》,“七夕今宵望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一詩更是確切無疑的寫出了女子望月乞巧的現象,而無一男子參加。
蒙曼老師對于唐詩爛熟于心,她通常著手于一詞一句便能描述出一個詩意美妙的大乾坤來,正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她可以從容不迫地在一首詩中用多句不同的詩句來借以闡釋此句在詩中的意思,而且如數家珍,信手拈來,且引用的都恰如其分,十分貼切,這是讓我十分佩服且可望不可及的。由此可見作者對于古詩詞的深厚造詣和超強的理解力,以及淵博的詩詞儲備水平。
通過蒙曼老師的解讀,不僅讓我們對這些流傳千古的佳作有了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也讓我們跟著唐代的歲月輪回,跟著唐人的生命輪回,與我國的傳統節日有了一次更親密的接觸。 每個節氣、每個節日都有屬于它的絕美詩篇,只要我們用心觀察、用心體會,生活便可以過成詩、成畫、成風景。
唐詩讀后感7
在遙遠地古代,人們為了表達自己對家鄉地思念,于是寫下一首首思鄉詩表達自己對家鄉地思念。
讀到杜甫地“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李白地“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王維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等等,都包含著作者對家鄉地眷念之情。那些游子獨自在他鄉漂泊,每天都思念著家鄉和親人。夜晚,抬頭仰望那明月,就會思念起家鄉。在寂靜地船內,看著那遙遠地海岸,禁不住眼淚嘩嘩,想起了曾和父母之間發生地事。換做是我們,在這種時候,含著淚與父母和家鄉告別,心里將會是多么寂靜,會多么難受,會多么思念、想念家人……心里那種說不出地感受。
就像《泊船瓜洲》,詩人王安石僅借明月來襯托出他對家鄉地眷念,家和目地地一江之隔,在這么遙遠地路途中,他希望明月照著他回到家鄉;《秋思》,詩人張籍想寫信給家人,因為心事重重,表達地感情太多太多,不知寫什么好;《長相思》,詩人納蘭性德,將人們在寒烈地冷風之下,思念起故鄉,睡不著覺。
從這些詩中,我讀到了一個道理:這些遠離故土地游子,總懷著一顆赤子之心,思念起自己地家鄉,他們十分熱愛自己地家鄉,寸草不移!
唐詩讀后感8
如果說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那么唐詩就是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高峰和瑰寶。唐詩雖然只有幾行,卻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精神力量。簡潔生動的語言似乎在告訴我們中國的歷史和文化。
可以說《唐詩三百首》是一部唐詩選本,近兩百年來在國內外廣為流傳和流行已久。作為唐詩的代表作,它有以下鮮明的特點:
第一,選的詩風全面。五言古詩、律詩、絕句,以及七言古詩、律詩、絕句、樂府,都在不同的類別中選出了最具代表性的佳作。
第二,選詩作者太多。有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劉禹錫、李商隱等“大家族”,也有王子、和尚、歌手甚至無名氏等許多“小家族”。
第三,選詩朗朗上口,容易背誦。如《游子吟》(孟郊)、《草》(白居易)、《春曉》(孟浩然)、《靜夜思》(李白)、《江雪》(柳宗元)等。這些詩意境優美,唱唱和諧。從暮光老人到黃毛小子,他們張口就能背出幾首這樣永恒的天鵝之歌。
第四,選詩取材廣泛,不拘泥于一種模式。有描寫自然風光的,比如杜甫的《望岳》;還有田園的,比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不僅向民眾暴露了戰爭帶來的深重災難,如杜甫的《兵車行》;也有詩人送別友人的表達,比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兩者都描寫回國時的復雜心情,如何的《回鄉偶書》;也有描寫君王愛情的悲劇,比如白居易的《長恨歌》.這本書包羅萬象,從市井風情到邊疆風光,從生活瑣事到民族仇恨,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
每首詩都來自不同詩人的作品。就像海上的.泛光燈,風雪中的煤炭,時刻幫助著我們,溫暖著我們;像老師一樣,它總是教我們,激勵我們學習和工作。每一首詩都那么耐人尋味,每一首詩都那么深刻。我拿起《唐詩三百首》又看了一遍。我發現每一首詩都是寓言,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讀古詩可以幫助一個迷失的人找到光明的道路,幫助流浪的靈魂重新找到人生的方向。
總之,我認為這本書《唐詩三百首》將會把唐詩的精華永遠留在中國幾代人的心中。我非常感謝這本書的編輯給了我們很好的精神食糧。作為一個中國人,讓我們“讀好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就唱”。
唐詩讀后感9
很久以前,有人在文學的土壤上播下了一顆種子——詩歌的種子。 后來經過一千多年的吸收營養,努力生長,終于開花結果。 這
這朵花叫唐詩! 唐代是詩歌的盛世,是詩歌成就的巔峰。
去年暑假讀《姜尋談宋詞》,今年暑假讀《姜尋談唐詩》。 讓我摸一摸文靜的王維,狂妄的李白,淳樸的杜甫,耿直的白居易等等,但我更喜歡李白,和只愛菊花的陶淵明和只愛菊花的周敦頤是一樣的。 喜歡蓮花。
我愛李,愛他大膽的創作,愛他的孤獨。 李氏的詩無不流露出他高傲的寂寞。
李白,他大膽創作。 比如《蜀道難》的前三個字:噫吼嚱! 據說翻譯成白話就是啊啊啊! 我見過一個,兩個,但我從來沒有見過三個連續的。 我想李清照一連用了六七次,應該是李白三次的延續。 李白就是這樣的先行者。
李白,我覺得他也很孤獨。 很少有人能理解他的老套思維。 長久以來,他唯一的.伙伴就是大自然,百鳥齊飛,孤云獨閑。 相望不厭,唯有敬亭山。 這樣古老的絕句,就是他孤獨的最好例證。
世界那么大。 讀他的詩,有一點失落,也有一點虛無。 暑假期間,我經常關門久留。 只有媽媽叫我吃飯的時候,我才開門與外界聯系。 當然,這些行為引起了父母的強烈不滿,但我還是我行我素。 當我把自己禁錮在只有幾平方米的空間里時,我的內心感到無比的踏實。 在這里,我可以不受干擾地做我想做的事。 在這些日子里,我寫下了我的寶塔詩——浮萍
萍隨風飄。 片飛,張張落。 不知何時,根將風停。 隨水瓢而去,忘乎何年。 淡看春夏秋,看生長凋零。 無盡無盡,不知歸期何時。
唐詩讀后感10
蔣勛大師是一位在美術上頗有成就的一位藝術大師,他認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種信仰,而自己用布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想必于此,蔣大師才會將這位有山水田園詩人、畫家稱號的王維在他的《蔣勛說唐詩》中作為第三章節來講,并且提到了李白之前。
蘇軾稱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的這一成就其實是從他的中年才開始的,時至今日,恐年少的王維也難以想象那年安史之亂是他少年夢想的一個幻滅,同時也是他另一個山水田園詩派的一個開端。少年王維是一位有志青年,年少精通音律、好畫作、通詩賦,并且如同所有年少之人一樣,胸懷大致、傲視群雄、所向披靡。如《少年行》就是他年輕時的代表作,把他的個人壯志顯現的淋漓盡致:好一個“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好一個“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一身能擎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這首詩同時也是唐詩貴游文學和俠的精神的充分體現。
王維人到中年時,隱居藍田輞川,當時的他也許只想遠離朝政、遠離喧囂、隱居山林、靜心修行,沒想有才之人卻開辟了唐詩新派,并一舉成為唐朝山水田園詩的鼻祖。初看這一時期的.力作,王維用他常有的五言和五律對自然山水進行了白描,但經過蔣大師的解讀,讓我們發現這山山水水的平淡背后,還寄托了詩人對自然的認識、對生命的領悟。如《孟城坳》“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來者復為誰?空悲昔人有。”前一句是對新家孟城口衰柳的描寫,后一句寫出了王維覺得生命里面有種無奈,對生命有種哀傷,這種體驗正是他經歷過開元盛世,看過繁華之后的一種內心的感悟。再如《辛夷塢》中“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山中的辛夷花在綻放那紅色的花萼,花開花落,本該是一種自然的常態,蔣大師的解讀中,王維又向我們道出了一種人生的狀態:我們能不能找回自己對自己發紅萼的時刻,為自己的存在而存在,在無人問津的時候,是不是一樣可以花開花落?又如《欒家瀨》中“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王維描寫的依舊是簡單的秋雨、急流、白鷺之景,但蔣先生卻讓我從中又悟出了文字背后詩人對起起落落的人生常態的認識,詩人在客觀講風景,卻又深邃地帶出了一種生命的狀態。
王維的《洛陽女兒行》一詩是典型的貴游文學的傳統,詩作中“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鲙鯉魚。”“羅帷送上七香車,寶扇迎歸九華帳。”寫盡了唐初奢侈的貴族生活,印證了唐初的貴游文學繼承了南朝王謝子弟傳統,有一種奢侈、豪華的風尚。詩末一轉:“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又道出了這一時期的階級矛盾,如同杜甫有名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邊塞詩也是王維詩的一大板塊,如我們熟悉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在此不一一贅述。
王維的詩多是看山看水,看出山水的本質,看出生命的本質。王維是一位詩佛,在山水之中布道、明理、悟禪、省身。
唐詩讀后感11
如果說中國是詩的國度,那么唐詩就是我國詩歌發展上最璀璨的瑰寶。在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給買了《唐詩三百首》這本書,年幼的我也就是像唱兒歌一樣一首首地去背誦它,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才真正領悟到這本書的魅力,感受到唐詩的風采。
《唐詩三百首》這本書集合了唐代詩歌的精華,能讓讀者深切體會到唐代詩歌的美。書中收錄了在思想上、藝術上具有極高水平的詩歌,比較全面地反映了詩歌的全貌。在生活中,不同的場景、不同的時令、不同的心情,都會使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一首首古詩,如:當我讀到游子離鄉的'文章時便會想起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當我看到那些虛度光陰、浪費時間、不愿學習的同學,就會想起顏真卿《勸學》中的“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當我送別遠方的親友時,就會想起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當我在春天的清水灣公園漫步時,則會情不自禁地想起朱熹《春日》中的“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也正是這些充滿真摯情感的詩句,讓我們的生活與內心世界變得多姿多彩,有滋有味。
每一首唐詩都蘊合著深刻的道理,傾訴著最樸實的情懷。走進唐詩,你會感覺到生命在體驗中升華,人生在經歷中豐實。我會一直與唐詩為伴,去感受中華民族那燦爛的文化!
唐詩讀后感12
一開始,我是不喜歡唐詩的,覺得它枯燥,故事性不強,沒有其他它的書看起來有趣,所以不感興趣。媽媽看到我這個樣子,很是著急,她就告訴我關于唐詩的一些故事。
媽媽告訴我,今天的我們,能讀到唐詩其實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在古代,可沒有現在這么多的出版社,印刷廠,圖書館,更沒有什么電腦手機百度,想保留和傳承這些優美的詩句,真的是很難很難,要把它們全部收集整理到一起,可能要翻閱無數本書,說不定還要跋涉千山萬水去抄寫記錄。就像《春江花月夜》,這么了不起的唐詩,它的`作者叫張若虛,是“吳中四士”之一,到今天留了多少首詩給后人呢?你一定會猜,一百首?八十首?答案是讓人震驚的,只有兩首。還有我們都能脫口而出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它的作者是王之渙,而王之渙也僅僅只留下六首詩。一千多年里,也不知道有多少好詩滅絕失傳。如果大家都知道唐詩的來之不易,還會不好好讀它嗎?
慢慢的,我開始接受唐詩,愛上唐詩,品味每一首詩特有的意境,讓我不知覺陶醉其中。我讀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首送別詩,用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送別的孤寂之情,而“一片冰心在玉壺”也表達了作者開闊的胸襟和堅強的品質,為后人千古傳誦。而孟浩然的一首《春曉》則構成了百花齊放,百鳥齊鳴的情境,給我們描繪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春景!
我從唐詩里讀到了四季風景,讀到了人性光芒,也讀到了人間喜怒哀樂,《唐詩三百首》帶我領略了大唐精彩絕倫,讓我重溫了最溫暖,最風雅的唐詩記憶。那一首首妙趣橫生的詩句,一定能夠影響我的一生,幫助我一生。
唐詩讀后感13
唐詩,發出它無限的光芒,見證著中國文明。每一首詩都很簡樸,只有短短幾行字,但是卻很優美,富有一種讓人用多優美的語言都表達不出來的美好情感。
唐詩,字字句句都溫暖人心,總會給予我們神奇的力量,讓我們懂得生活中的大道理,讓我們懂得珍惜。每一首詩跟詩人一樣,有自己的光彩、風格。雖然詩人不在了,但是唐詩卻永遠存在!
唐詩似乎有著讓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細細去品讀,這便是人生中最大的一筆財富,讓我們一生受益。
《唐詩三百首》寄托了人們對中國文明的`夢想,我們做為一個現代人,一定不能辜負古人的愿望,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學習,不單是為了祖國,還為了自己。
最后,推薦大家看《唐詩三百首》,也要養成閱讀的好習慣,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探索吧!
唐詩讀后感14
我們學校一直都在營造書香校園的氣氛,古詩文誦讀更是我們學校的特色之一。在潛移默化中,我喜歡上了古詩,雖然它只有短短的幾行字,但卻體現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
看,賈島一邊騎在毛驢上,一邊還在不停地比劃著什么,一不小心撞到了韓愈的轎子,原來是他正在為是“僧推月下門”好還是“僧敲月下門”好猶豫不決呢?他這種追求完美的精神真是值得我們學習啊!
看,桃花潭邊,動聽的歌聲傳來,原來是李白的好友汪倫在為李白送行呢?面對朋友的深情,詩仙李白不禁發出這樣的.感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是啊,與同學相處,也應該達到這樣的境界啊!
看,孟郊去遠方求學,她的母親很晚了還在燈下為他縫補衣裳,孟郊摸著衣服,想到母親的恩情就像春天里太陽的光輝,寫下了千古名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拿起《唐詩三百首》去細細品讀,我們會發現,每一首是都是那樣的耐人尋味,每一首都會告訴你一個深刻的道理。朗讀起來,抑揚頓挫,平仄押韻,會讓你覺得它是那樣的博大精深,正如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雖然我們現在還不會寫詩,但是只要我們去學習那些詩人的精神,相信我們也會“下筆如有神”的。
唐詩讀后感15
唐詩,泛指創作于唐代詩人所作的事,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對后世的影響十分深遠。
《唐詩三百首》的'作者是蘅塘退士。本名孫洙,字臨西,江西無錫人。乾隆十六年(1751)中進士,一生主要擔任知縣、官等。當時通過的《千家詩》“工拙莫辮”,次定編輯音了唐詩選集取而代之。另有《蘅塘漫稿》《異聞錄》等著作傳世。
自從讀了《唐詩三百首》我知道了一些詩人的稱號,如:陳子昂是詩骨、王勃是詩杰、賀知章是詩狂、王昌齡是詩家天子,另一種說法是詩家夫子或七絕圣手、孟郊是詩囚、賈島是詩奴、劉長卿是七言長城、芩參是詩雄;還有我們以前熟悉的,如: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圣、劉禹錫是詩豪、王維是詩佛、李賀是詩鬼、蘇軾是詩神、陸游是小李白、李商隱是七律圣手;其中李白和杜甫合稱“大李杜”,李商隱和杜牧合稱“小李杜”。
我還知道了一些詩人趣事逸聞——酒鬼和騙子的故事。說起桃花潭,確實很美,可是李白游歷山川,什么絕美的風景沒見過啊?汪倫邀請他去,李白去的話可沒那么急切,可是汪倫一定要盡早見見李白。到底怎么才能讓他盡快過來呢?汪倫便寫信邀請李白到家中做客。
李白一看汪倫住的地方有十里桃花,有萬家酒店,頓時欣然前往,可是到了桃花潭就傻了眼,說好的十里桃花呢,說好的萬家酒店呢?見了汪倫,汪倫盛情款待,又拿出桃花釀造的美酒,郁悶也就一掃而光,也沒有質問汪倫。
二人把酒言歡,汪倫笑著告訴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無十里桃花,萬家者,開酒店的主人姓萬,并非有萬家酒店。”李自聽后開懷大笑,沒有認為自己被愚弄,而是被汪倫的盛情感動,適逢桃花盛開時節,李白居留數日,賞花飲酒,別時汪倫送李自名馬八匹、官錦十緞,在古岸閣上設宴為李白餞行,并拍手踏腳,歌唱民間的《踏歌》相送。李白深深感激汪倫的盛意,作《贈汪倫》詩一首: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正式因為這首詩,汪倫名留千古,婦孺千知。
自從讀了《唐詩三百首》我知道了許多唐詩宋詞。
【唐詩讀后感】相關文章:
全唐詩12-30
唐詩的由來05-19
唐詩《登高》01-12
李白的唐詩12-18
全唐詩05-23
[唐詩宋詞總結] 唐詩宋詞朗讀04-14
唐詩和面包06-25
唐詩賞析及翻譯04-12
唐詩《箏》的賞析04-13
《牡丹》唐詩鑒賞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