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讀后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庭教育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庭教育讀后感1
讀完這三期《家庭教育》對我的感受頗深。尤其讀完這篇《溺愛》滋生了《啃老族》這篇文章,使我聯想到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聯想到當今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教育觀念。每個父母心中都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各方面都非常優秀,掌握更多的知識,去更高的學府深造來適應這個日趨發展的`社會。所以一些家長在這一方面做的比較偏激,以為自己的孩子只要學習好,其他方面可以忽略。在家幫助孩子打點一切,養成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不良習慣。不懂得體諒大人的艱辛以自己為中心。認為這樣做理所當然,日久天長滋養了孩子的惰性和對家長的過分依賴,缺乏獨立思考問題、判斷問題的能力。
當今社會還存在一種現象。有些孩子在學習上只要有成績,家長就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其他方面也順理成章同樣優秀,而忽略了對孩子適應社會的基礎和認知能力。到社會后很難適應難以獨立生活。
家庭教育讀后感2
讀完《美國式家庭教育》后,有幾點感想:
1、大人同孩子說話,必須蹲下來或是彎腰,《美國式家庭教育》讀后感。大人與孩子之間是一種平等的伙伴式關系,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強迫別人仰視自己。
2、讓孩子從小就正確地對待金錢和使用金錢,并學會初步的理財知識和技能。引導孩子體會到用自己的存款來買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愉快和興奮,并且培養孩子學會有計劃地管理金錢的能力。
3、孩子做錯了事,迷失了方向,最重要是幫他反省:錯到哪里了,怎么改正,讀后感《《美國式家庭教育》讀后感》。不要不停地責怪孩子,那樣除了增加孩子的心里負擔外,沒有任何用處。孩子想要什么或是想看什么,本身并沒有錯,因為孩子有這個需要,任何人都沒有理由來指責,大人只能根據具體情況適時適當地做出解釋和說明,并加以引導。第一,相信孩子是好的;第二,相信孩子是聰明的;第三,永遠鼓勵孩子,從不挖苦孩子。
4、興趣才是孩子成才的最佳引導者,它能夠化懶惰為勤勞,化腐朽為神奇。小心地呵護孩子的興趣,為孩子們千奇百怪的思想、千奇百怪的志向盡可能地提供發展的環境,這些都是父母應該做的事情。
5、沒有任何一本育兒書籍是適合所有的小孩子的,最適合自己子女的育兒經驗還是要靠父母自己來嘗試。
家庭教育讀后感3
在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書籍都如同一盞盞明燈,照亮我前進的道路。而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書籍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它們不僅提供了知識,更提供了理解、接納和尊重的智慧。以下是我關于家庭教育與讀書的`心得。
首先,我深刻理解到,家庭教育不僅僅是教導孩子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導他們如何成為一個健康、快樂、有愛心的人。而書籍,特別是那些經典之作,正是我們傳遞價值觀、道德觀和情感觀的工具。通過閱讀,孩子們能夠理解并接納我們的價值觀,從而塑造他們的世界觀。
其次,我意識到閱讀是一種強大的溝通工具。每一本書,都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對話。我們不僅可以從中獲取信息,還可以從中學習如何表達我們的觀點,如何理解他人的觀點。這不僅有助于孩子們的智力發展,也有助于他們的社交能力提升。
此外,閱讀也讓我更深入地理解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作為家長,我們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會影響孩子。而閱讀,則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孩子,更好地引導他們。通過閱讀,我們可以了解到孩子的需求、他們的困惑,從而更好地為他們提供幫助。
最后,我明白了閱讀的價值并不只在于獲取知識,更在于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書籍中的故事、人物和觀點,都能引發孩子們的思考,讓他們學會質疑,學會分析,從而更好地理解世界。
總的來說,閱讀對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無法忽視的。它不僅提供了知識,更提供了理解、接納和尊重的智慧。作為家長,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們閱讀,引導他們從閱讀中獲取知識,提升自我。
家庭教育讀后感4
尊敬的老師,各位家長:
大家好!
我是王楚涵的家長,很高興與大家一起來探討這么大的一個話題,看過的內容也很是受益匪淺,感覺家庭的教育相當的重要,我們是孩子的從出生后的第一任教師,也是孩子們的終身教師,家庭是塑造性格、品德、意志、情感的重要場所。因而我們所具有的道德品質、文化水準、情感方面,都會對子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下面我就簡單分享個小事件與各位家長們共同討論學習。
背書:
上四年級以來,我發現王楚涵的學習內容增多了,也常常會伴不自信,容易煩躁,前段時間放學回來做完作業,晚上吃完飯有一篇課文要背誦,還沒背就說‘媽媽我這篇課文背不下來,好難背,記不住,真的記不住’說著就要哭出來了,我就說你還沒背怎么就知道背不下來呢,小孩就接著說‘就是背不下來’,我沒耐心了就說‘找你爸去背’。她爸爸比較有耐心,走到楚涵面前就說‘哪里能背不下來呢,我們家楚涵腦子這么好使怎么會背不下來呢,來爸爸跟你一起背,爸爸相信你一定能背下來,而且很快就背好了,你相信嗎,‘我不信,我就是背不下來’楚涵說。他爸爸說,你一定行,而且會很快,小家伙半信半疑就跟著爸爸去背書了,
我就看到父女倆在陽臺上,你一句我一句的背起來了,邊背書邊鼓勵到最后是越來越興奮,很快沒20分鐘就背好了,開開心心的收起書本去睡覺去了。
一件背書的小事情,不難發現孩子有個小問題:
煩躁不相信自己。這個時候我們對孩子的信任與支持非常重要,他爸爸做法我很贊成,我相信孩子們都是很聰明的,在家庭環境的干擾下,我們家長需要做的是給予孩子真正的幫助,讓孩子相信自己能行。
看過這本書后,我想我會在家庭教育上會做的更好:
1)
對孩子要有耐心。要把孩子的當成朋友去溝通交流,讓孩子把我當成他的知心朋友,而不是呼來喝去的`大人。這樣我會更好,更有耐心的去引導她。
2)
發現優點,時刻鼓勵。在家里需要交流的機會就會很多,碰到好的方面,及時鼓勵,也要從每一件小事中尋找孩子的進步,引導到一個積極,陽光,正面的方向上面來。
3)
減少批評。我們需要看到的是很多的進步,而不是很多的退步,盡量減少批評壞的,多夸獎些有益于好的事情。
4)
勇于嘗試,參與社會實踐。若一個機會,我會讓孩子們走進社會,去體驗社會,我想對她的人格方面會有很好的幫助
5)
要讓孩子快樂。好心情從微笑開始,媽媽微笑了,孩子們會笑的的更燦爛。孩子們能感受到,也會變得越來越自信。
6)
父母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獨立才能自立。平時我就是事事操心,最后反倒鬧心。
以上就是我讀完家庭教育這本書以后的一些感想,同時我們也希望家長們一起,為孩子們的成長來共同建設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家庭教育讀后感5
眾所周知,家庭教育是保證一個家庭關系穩定、成員幸福和睦的關鍵。在《聚焦家庭教育》一書中,愛自己、愛配偶、無條件地愛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三原則;既關注孩子本身的狀態,同時又限制孩子對其他人傷害,做一名權威型家長,是理想的家庭教育方式。而由于所處的年齡段的緣故,我常常受到情緒的困擾,此書中對于“如何調節情緒”論述令我收益頗多。
不論是父母對孩子的引導,還是家庭成員的相處,處處離不開情緒的調節。有些時候,我們會感受到巨大的情緒波動,或歡喜或憤怒,人們往往認為這樣的情緒就是感受,本就應該得到表達和釋放。“動力溝通認為,情緒是一種思想,是思想對感受的傾向性評價。”本書認為,情緒是思想的附庸,深陷情緒漩渦實際就是在自己的思想中畫地為牢,在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時候,最本質的感受已經經過思想的翻譯變成了另外一番樣子。
當讀到這樣的觀點時,我不禁想起《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中的一個小例子,一個嚴重精神分裂患者,認為自己能看到街上很多外星人,別人看不到,外星人偷聽他的思維,并且趴在每個人的耳邊告訴別人,可是當他用那種奇怪的眼神看別人的時候,對方也覺得他奇怪,也會多看他兩眼,他就更加認為別人已經知道他想什么了,會狂躁,會失常。簡單地聯想一下,也許這名患者為自己套上了一副思想的枷鎖,既然已經認定這個“事實”,后面情緒崩潰就顯得必然了,當然這樣草率的分析無疑是片面而不專業的。
故而把書中讀到的、自己感覺受益的精彩段落和王博士的觀點金句不做刪改,和盤托出,希望曾經帶給我心靈震撼的觀點也能帶給其他人省悟和啟迪。
關于家庭教育
真正的家庭教育,不是教你一兩個方法如何去應對孩子,也不是教你怎么說話讓孩子聽,而是家長與孩子相互學習,認識自己,認識對方,認識世界。然后,和孩子一起成為更好的那個人!
家庭教育,就是家長提升自我修養、自我教育的一個過程;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讓孩子成為自己的權威型家長。
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我們傾盡全力培養、愛護我們的孩子,可是我們的做法是真的離“讓自己的孩子,離開家長后能夠獨立生活,能夠從周圍的人那兒學習,適應這個變化的時代”這個目標更近了嗎?我們真正的在做著完成自己使命的事情嗎?孩子就是家長的.鏡子,家長是孩子的原型,家庭教育的本質應該是家長的自我教育。
關于孩子的自信
如果想讓孩子更自信,那么就還給孩子選擇的權利,玩耍的權利,讓他體驗到,真正的自信,在未來,他才能夠自信的去選擇自己的路,自信的堅持所愛的事業。
那些站在臺前意氣風發的人,那些帶著團隊激情澎湃的人,在人后,會不會像泄了氣的皮球?那些看上去慷慨激昂的陳詞,不過是為了掩人耳目。成功學套路的背后,踩著多少被夢幻色彩迷惑的人。
而我們大部分人竟然相信了這就是自信。
我想,自信應該就是這樣:
-知道自己幾斤幾兩,能夠欣賞別人的好,也能夠欣賞自己不那么的好
-自己可以選擇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也能接受得不到
-自信,是一種從容的態度,在比賽前會緊張,贏的時候會開心,輸的時候會難過,在大部分的時候都能讓自己找到平和。
如果一直活在自己為自己創造的思想世界中,就永遠無法找到自己,關注到自己最真實的感受,也會受到情緒無法宣泄的困擾。只有突破思想的壁壘,拋棄自己的想法去感受別人,找回那顆嬰兒般的赤子之心,才能真正走進現實,走進自己,走進他人。
向孩子學習
孩子的心靈是開放而靈動的,他們時時處處在學習著,只要有安全穩定的環境,他們都會按著自己的節奏茁壯成長。
家長卻容易故步自封在自己已有的思想概念里,認為自己是對的,因為孩子和外在環境與自己的思想地圖不一樣而產生焦慮、恐懼,所以隨時準備打破自己的思想,向他人學習是我們要向孩子學習的。
家庭教育讀后感6
愛孩子是天性,是與身俱來的,是連母雞都會的事。但是教養好孩子卻是需要足夠的耐心,淵博的知識與不斷進取的心。
《家庭教育》這本書不但是我們家長的好幫手,里面所講的故事,連孩子都非常喜歡閱讀。每次,讀到有趣的,感人的,有教育意義的文章時,我會及時與孩子一起分享交流,讓她體驗故事情節的同時也可以得到重要的實例教育。
我非常感謝《家庭教育》這份家長刊物,它教育我如何向一位優秀的母親靠攏;如何走進孩子的`心靈;如何配合老師的工作,做好互動;如何使家庭成員間的關系更和諧更融洽。家庭教育不是義務教育,它是終身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家庭教育》這份刊物將成為我的良師益友。
這本書就象一盞指路明燈,為我們做家長的指引了一條怎么教育好孩子的光明之路,從此幫助孩子在各方面能健康成長有了明確的方向,再也不走彎路,走錯路。我們愛這本書,從中我們學到了外國、中國的一些名人、古人、現代的一些好家長怎么樣教育孩子的范例。
其中也有許多反面的教材,對我們也是一種很好的鞭策。例如,以前我們教育孩子的態度粗暴,孩子犯了錯誤不是打,便是罵,結果孩子是越打越不聽你的話,經常和你講“道理”認為是他做的對,和你唱對臺戲,形成對立面。后來我們學習了這本書中的好多文章,怎樣對待犯了錯誤的孩子,使我們明確了教育孩子不能用粗暴的方法,應耐心說服教育,還應該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
以后,我們要不斷遵循《家庭教育》一書的道德行為準則,在平時要從“言行舉止”、“待人處事”、“文明禮貌”、“寬厚待人”、“勤儉節約”、“積極向上”等方面做好帶頭人,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做好孩子的第二任老師,使孩子健康向上。
家庭教育讀后感7
看了陳鶴琴先生的《家庭教育》這本書,我思考了很多,想到了當今中國的家庭教育,以及中國教育的種種弊端。下面我就具體我的思考來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我記憶最深的是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很深。這句話我表示很贊同很贊同。我在生活中看到好多的例子就是如陳鶴琴先生所言,家庭環境好的人孩子相應的也文質彬彬,懂得禮貌;反之,家庭教育環境不太好的,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除非是自己努力克制,自檢,才能做到與前者媲美的程度。我舉個我看到的事例,我們家那邊有許多其他地方過來打工的人,他們的父母都要工作,相應的孩子就疏于管教了,我看到他們平時在家里就是玩玩,然后出去轉轉,有點類似于混混的感覺,而且時不時地能聽到父母之間的粗口,我在想:當他們的小孩子長大后,會是另一個“他們現在的父母”嗎?然后代代相傳,就像放牛郎的故事一樣,薪口相傳,永遠延續下去,然后惡性循環,這樣時代、社會、經濟能進步嗎?中國的學前教育能進步嗎?
另外陳鶴琴先生說:“人好壞,推其原因,不外先天稟賦之優劣與后天環境及教育之好壞而已。”所以說,除了后天環境原因之外還有先天遺傳的原因。遺傳決定論的.支持者有柏拉圖的“先天理念說”以及格塞爾的“成熟勢力說”,而選擇環境決定論的有洛克的“白板說”以及華生等人。而陳鶴琴先生是辯證客觀地對待影響兒童發展的因素。我記得有次老師上什么課的時候說過,現在就要考慮后代的問題了,考慮基因,考慮家庭,考慮很多很多。所以啊,現在要從選男朋友開始了,雖然這是個玩笑話,但是也不失為一種驗證基因的重要性的道理。環境就更不用說了。就如陳先生所言:環境、教育(學習)是起主要作用的,但遺傳也不可忽視。還有要研究小孩子的心理,只有了解他們在想什么,才能“對癥下藥”。所以研究兒童的心理是必不可少的......
看了這本書,我覺得我們要學的還有很多很多,我們所涉及的只是一部分,很小的一部分,我會更加努力地加油,為學好這個專業也為學前教育的發展為目標而奮斗!
家庭教育讀后感8
在現代社會中,家庭教育已經成為了每個家庭都需要重視的一個問題。因為家庭教育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的發展。而作為父母,我們需要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和改進,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孩子的綜合素質。
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品德。我們需要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友愛、寬容、助人為樂等美德,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品格和價值觀。此外,我們還需要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從小培養他們獨立自主、自律自重的能力。
家庭教育也需要注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的發掘和培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天賦,在家庭教育中,我們需要注意發現這些特長,給孩子提供相應的培養和支持,讓他們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得到更好的成長和發展。
最后,家庭教育還需要注重溝通與交流。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是家庭教育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需要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與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和需求,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關愛和支持。只有通過充分的溝通與交流,才能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和成長的`環境。
總而言之,在家庭教育中,我們需要注重孩子的品德、興趣與特長的培養,同時也需要注重與孩子的溝通與交流,以提供更好的成長環境和教育條件。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成長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成為具有獨立思考和探索精神,充滿責任心和自信的人。
家庭教育讀后感9
這本書一共分六章,其中每一個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教育理念都是通過一個個教育故事引出來的。很慶幸我最近能讀到這本好書,讓自己在讀書中反思,在讀書中感悟,在讀書中改變。
首先,在讀這本書時,我再一次深深地認識到理解孩子的心的重要性。這也是作者在第一章中就提到的。我們曾經都是孩子,都有著自己各種各樣的小心思,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這些錯誤很多時候不是為了制造錯誤而犯的,很多時候是孩子的一種學習,一種對世界的探索,是孩子想得到肯定的一種方式。但是,我們卻大多數時候在曲解孩子的用意,一味批評,這是很不利于孩子成長的。我們小時候肯定也有過同樣的心思,過一樣的事,犯過一樣的錯誤,也一樣地期待過別人的理解,但是遭到的卻是批評,當時心里很不是滋味,那現在我們長大了,為什么卻忘了當年的感覺,而用同樣的方式處理同樣的情況呢?這實在沒有理由可以說得過去!后來,我也在書中找到了答案!因為父母、長輩的教育方式,會深深地給后代烙上烙印。因此,我們在做父母以后,一定要去改變自己身上這些不好的`烙印,不要讓它出來“作亂”!而對于我這樣一名教育者更應該把這些從長輩那繼承來的烙印去掉,因為,我影響的不只是一個孩子,一個家庭。
其次,教育孩子要有原則,要讓孩子知道什么事是堅決沒有商量的余地的。這樣我們教育才能有效果。對孩子的愛要有度,我們現在提倡不要給孩子澆涼水,但是也不能給孩子澆開水,兩者都是對孩子成長不利的。只有溫水,才是真正適合的溫度,才能教養出真正的能自律好孩子。但是講究原則不是苦口婆心、長篇大論的說教。一來,孩子不能理解,說再多也是沒有用的;二來,這樣的說教很容易使孩子產生厭煩心理和抵觸情緒。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定是要講究方法,要做到見招拆招的。教育別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除了需要有足夠的耐心之外,還需要不斷的思考、總結,總之教育是一項集體力運動和強大的腦力運動于一身的充滿智慧的活動,我們永遠不要指望用一種一勞永逸的方法把孩子教育好,存在這樣思想的家長,往往要自食苦果。在學校教育中,這些道理也對我而言也同樣適用。
再次,在書的結尾提到了學習動力的問題。是啊!最近看到這樣一句話:做任何事,都得有一個讓自己“心甘情愿”的理由。少了這個心甘情愿,什么努力都要打折扣。這就需要我們摸清孩子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針對孩子的情況我們要怎樣給予指導才能讓他們有學習的動力?這是很難的問題,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但是一旦解決了這個問題后,孩子學習基本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了。其實,學習如果沒有真正體會到其中的樂趣的話,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連我們大人都難以堅持,更何況是孩子?因此,我們也要思考怎樣才能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并怎樣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
最后,我們要認識到大人有張大臉,孩子也有張小臉。小孩的自尊心很多時候比我們大人還強,因此,不要隨便指責孩子的不是,就算孩子有必要批評了,批評也只限于當時,而不應該在過后再提及。我們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更好地成長,而不是損害孩子的自尊,不是嗎?一旦孩子的自尊被損耗殆盡的時候,孩子對什么都油鹽不進了,我們才真正難以教育他了!
家庭教育讀后感10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和家長在孩子的健康成長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出臺,足以表明我們國家對未來,對家庭,對未成年人的`關心已經上升到法律層面,這是全社會的責任,關系到民族的發展以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問題。
“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性格決定命運,積性成習,積習成性,積性成命,在家庭教育上,父母的陪伴很重要,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做好示范的榜樣,對孩子加強教育,引導一個正確的方向,才有利于孩子今后的成長。
作為一名教師,有著雙重身份。既是自己孩子的家長,又是學生們的老師,可以說我們參與了更多孩子的成長,我們肩負著更重要的使命。校園里,我們關注孩子們的一言一行,幫助他們不斷進步。家長學校的平臺,更是老師和家長彼此溝通的寶貴機會,互相理解、支持對方的工作,為孩子們的成長凝心聚力。
無論在哪個角色里,我們都要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和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為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合格的家長,做孩子成長道路上優秀的引路人。
家庭教育讀后感11
6月15日,我學習了家庭教育半月一講的第62講,李老師通過具體的案例,給我們講述了家庭教育的知識,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讓我懂得了一些教育子女的'方法。
一是為了給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我要把自己原來愛刷抖音的壞習慣給改掉了。培養孩子愛看書的興趣,讓自己放下成人世界的手機,換成家中手捧紙書的常態。
二是陪孩子學習鍛煉身體。
告訴孩子當下好好學習是他的責任,爸爸媽媽同樣也在好好工作。為了我們幸福的家,大家要共同努力。
三是做一個學習型的家長。
想當廚師,先學廚藝;想當律師,先學法律;想當家長呢?要學愛的智慧。家長不學習,就像醫生無證行醫。水要不來先疊壩。面對孩子,每一個負責任的父母都應該重新學習。
四是以身作則。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永不退休的老師,家長和孩子朝夕相處,潛移默化。孩子是影子,有什么樣的家長就有什么樣的孩子。要想孩子改變,家長先要改變。表面上看是孩子和孩子的競爭,其實是家長與孩子在共同成長。
家庭教育讀后感12
這兩天,讀了學校老師推薦的一本讀物《蘇州家庭教育讀本》,收獲還是不小的,這本書主要向我們介紹小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階段的這樣一個轉變過程,這本書分了很多章節,每一個章節都會講一個主題。
讀完這本書,有三方面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
第一:每一個家長都不愿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為有這樣的心理,才會衍生出那么多的興趣班、輔導班。就拿我們來說,今年寶貝剛上一年級,興趣班就報了很多,有英語、舞蹈等,上次跟同事聊了下,發現他們除了報這些,還報了鋼琴、畫畫、跆拳道……聽到這些,我心里也是一陣緊張:沒學這些,是不是會落后了?所以也想摩拳擦掌給她也報上,這是什么心理呢?不想讓寶貝輸在起跑線上!但是有時候,我們的這些想法,有可能只是我們的一廂情愿,我們給他們報了那么多的興趣班,有幾個最后能堅持下來的?我想更多的可能是圖個心里安慰:反正報了,肯定比不報要好!有時候送娃去上興趣班,飯都吃不好,自己跑下來都累的要死,更何況娃了,我們只是接送,他們在里面,可還是要上課的!現在想想,他們失去了好多我們那時候的快樂,我們小時候,可能生活條件比不上現在,但是非常的開心,因為有很多的玩伴,可以做各種有趣的游戲,可現在的'娃呢?除了學習,剩下的就是手機、平板電腦了,這真是他們想要的么?
第二:小孩在剛上一年級的時候,可能有各種反常的舉動,比如不愛上學,喜歡撒謊,等等,這些可能都是小孩因為在學校里遇到了一些事兒了,在心理上產生的一些抵抗情緒,作為家長,可能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打罵,我們可能都不曾認真的聽他們說說為什么會這樣,我們的思維方式就是簡單粗暴的干涉他們應該怎么樣,孰不知,小孩的心理成長也需要一個過程和時間的,這也就需要我們能耐心的、細心的發現問題,及時的幫助她們解決這些困惑,這樣,才不會適得其反。
第三:培養小孩一個良好的讀書習慣。這一點我覺得真的很重要,書籍是我們的好朋友,是很多經驗的總結,以前我也不愛看書,但工作后,我發現專業技能方面需要提升了,也會去看一些電子書籍;歷史方面的知識我覺得挺有趣的,我也會時不時的下載一些刊物,雖然是付費的,但我覺得很值。在介紹書籍的時候,我們真不應該太功利了,有句話說得好:欲速則不達,不要什么事情都直奔主題,這樣可能最后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就像興趣班一樣,一開始都有很高的性質,最后都不了了之。這本書的最后一段鋼琴老師的話發人深省:如果不想毀了一個孩子,就不要用培養鋼琴家的方式來訓練他,這樣只會讓他最終很厭惡。
書中還有很多很多有意思的段落,這里就不一一展開了,這本書的最后一段文字可謂深刻:小孩的教育需要一個村莊,意思就是我們培養小孩,需要群體性,需要讓他們感受到他怎么去融入小孩子這個環境,而不是一味地灌輸書本的知識。想想這句話,真的有道理,我們多少學生出來后,衣服不會疊,襪子不會洗,基本的文明禮儀都不知道,這些也是非常需要培養的。
最后,很感謝老師們給我們推薦的這本書籍,它讓我們在以后的小孩教育中,更加的有側重點,也提醒我們不可以只從我們的角度出發,去簡單粗暴的干涉孩子,雖然,我們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他們好,但這其中的方式方法,真的需要做出改變,我想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家庭教育讀后感13
人的一生在家里度過的時間大約占2/3,從他出生的第一時間起,家庭教育就已經在無形中產生了。家庭教育是伴隨一生的教育,因此會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的說法,想要培養孩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行為習慣,就必須經歷連續、不間斷的教育過程。同學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更加具有連續性,家長是其終生的老師。
《家庭教育促進法》是將家庭、社會需要履行的職責、義務更加細化,指導性更強,實現家庭教育的可操作性。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對象不是孩子,而是家長。這部法律是希望家長能夠成為培養未來我們國家需要的人才的家長,不是教家長如何教育孩子,而是教家長如何做好家長。現在很多人說孩子不好養,孩子脆弱,容易叛逆。可我們是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孩子為什么叛逆?那是因為我們的生活條件變了,孩子變了,而我們的家長還沒跟上。所以現在我們說: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其實,每一個家長都渴望成為合格、成功的家長,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每一個家長都應該和孩子一起學習,共同成長。學習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識、新方法,使孩子能科學、健康的成長!
家庭教育讀后感14
今天看了家庭教育里的一段內容非常有感觸,寫下來分享一下。
這段內容主要講了五個問號教孩子養成規劃習慣。我家的哲凡同學時間觀念不強,做什么都很慢條斯理的,看了以后覺得非常適合他做作業慢,拖拖拉拉的,不能合理規劃時間。一問是假期有什么方案?二問是想去哪里放松一下?三問是那可能要占用一天半的時間,你覺得夠嗎?四問是那你制定時間表吧,休息好又能提高?五問是如果沒有完成,你覺得需要多久時間彌補?
從以上可以看出這是位有智慧、耐心的爸爸,在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規劃態度方面依照這樣一個規律:詢問并引導方案——制定方案——實施方案——監督檢查——修正改善。在上次方案落實的根底上,下次適當的延長時間,逐步鍛煉孩子的.規劃能力,不嘮叨只問了五個問題,這位家長就讓孩子養成了規劃的好習慣。通過學習覺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方法,好方法事半功倍,呵呵,會繼續學習的。
家庭教育讀后感15
《家庭教育》 是一本幫助家長教育的好書, 書上有句話“只有不懂教的家長,沒有教不好的孩子”, 讓我感受到了家庭教育的博大 ,知道了我做的還遠遠不夠,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家長,就要不斷的更新家庭教育觀念。 學習家庭教育增強了我教育孩子的信心,從這本書中可以找到解決的方法和相同的案例,幫助我更好的解決孩子的.壞毛病和壞習慣。
我的孩子在寫作業時經常磨蹭,我就不斷催促,結果越催促越慢,寫出的作業質量也不好,我就更生氣,經常責罵孩子,通過讀《家庭教育》我的態度有所改變,當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時,做父母的一定要鼓勵他、贊賞他,讓孩子從內心感受到父母的關愛,一定能幫助孩子克服磨蹭的壞習慣。
此外,還有把傳統美德方面的教育書和家長以身作則相結合,中華美德教育,()對孩子個人來說,是其做人基礎,家長對待長輩也要做到孝道,然后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導、啟迪、感染孩子,讓孩子學會體諒父母的辛苦,尊重父母的選擇,感激父母的養育,在發展到能用努力學習、爭取早日成才的實際行為來報答父母。
通過不斷地學習家庭教育,提高自身的素養,經常與孩子溝通,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改掉自身的壞習慣。
學習 《家庭教育》最大的收獲就是讓我不斷的成長,家長只有不斷的成長才能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有效的幫助,讓孩子不輸在家庭教育上,讓孩子更健康、快樂、向上,這就是做父母最大的愿望。人民教育讀后感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無分數教育讀后感
【家庭教育讀后感】相關文章:
家庭教育讀后感10-09
《家庭教育》讀后感07-13
家庭教育的語錄02-09
我的家庭教育03-20
經典家庭教育名言02-27
家庭教育征文11-07
家庭教育的誤區08-15
家庭教育作文12-11
家庭教育征文01-24
家庭教育的心得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