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必備)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以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倫·凱勒,一個在世上生活了88年,卻度過87年無光無聲生活的弱女子。但是也正是她,把自己的全部傾注于殘疾人事業,創造了生命的奇跡。命運對海倫是不公的,可她卻接受了命運的挑戰,在黑暗中找到光明,并把充滿愛心的雙手伸向全世界。
1880年6月27日,海倫·凱勒出生在美國亞拉巴州北部的一個叫塔斯堪比亞的城鎮。可就在她出生一歲左右時不幸患了一場嚴重的猩紅熱,病魔殘酷的奪走了她看、聽、說的權力,從此陷入了無聲而又黑暗的世界。小海倫無論怎樣努力也看不見、聽不見、不能說話,長期的苦悶使她的脾氣變得乖戾易怒,她開始以整人為樂。有一次,她推翻了妹妹的搖籃,如果不是媽媽及時趕來,也許她的妹妹就會摔死。可是,對此海倫沒有感到一絲抱歉。直到家庭教師安妮·沙利文到來,海倫才慢慢地改變。沙利文老師教海倫拼寫“水”這個單詞時,海倫怎么也記不住。一次,沙利文老師帶海倫出去,路過水房時,她打開水龍頭,把小海倫的手放在水下,并在海倫的另一只手上拼寫出“w—a—t—e—r(水)”這個單詞。霎時間,海倫的心里溢滿了喜悅。原來她還是可以學習的!在沙利文老師的辛勤教育下,小海倫重新認識了這個世界,知道了世間萬物還有自己的名字。她雖然盲、聾、啞,可她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掌握了英、法、德、希臘、拉丁文五種語言。就在海倫10歲時,她強烈地想要說話,于是父母為她請來了盲啞學校的薩勒老師。薩勒老師說話時,要海倫把手放在她臉上,用感覺來判斷薩勒舌頭和嘴唇顫動的情況。雖然很艱難,可海倫學會了說話。當她從學校回家叫“爸爸媽媽”時,爸爸媽媽喜極而泣。可是誰能想到,海倫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啊!1900年,海倫考上了哈佛大學拉德克里夫女子學院。
讀完了這本書,我被海倫震驚了。她是一個生活在盲聾啞世界里的人,竟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哈佛大學。海倫是殘疾人,可她做出的貢獻一點也不比我們健康人少,甚至還要多。海倫一生寫了14部作品,是美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就在海倫大學畢業后,她致力于為殘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機構,榮獲“總統自由勛章”等獎項,主要著作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我想,如果換做是我,我是怎么也堅持不下來的。但海倫·凱勒,這個在無聲無光世界里生活了87年的弱女子卻做到了,難道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不值得我們去學習嗎?如果海倫自暴自棄,可能我們現在還不知道歷史上曾有一個叫海倫·凱勒的盲聾啞人。雖然她是殘疾人,可她頑強不屈的意志力卻彌補了這個缺陷。她的眼睛看不到,可她是在用心來“看”這個世界。她曾用如此動人的語句描述著這個世界:“我常常感覺到一陣微風吹過,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成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園,園中的花瓣紛紛揚揚地落下來。”這是多么的美麗啊,世界在海倫的心中是那么的美好。
三天,這對我們來說只是一晃而過的時間,可是海倫卻希望擁有三天光明,她要看看這個她所熱愛的世界和所有愛她的人。如果給她三天光明,她要把這三天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天,她要看看這個世界上的人,人們的善良、敦厚與熱情使海倫的生活充滿了意義。第二天,她要在黎明前起身,看看從黑夜變為白晝的奇跡,然后將向世界,向過去和現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看看人類進步的奇觀,那變化無窮的萬古千年。第三天,海倫將再一次迎接黎明,急于尋找新的喜悅,因為她相信,對于那些真正看得見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個永遠重復的新的美景。她將在當前的日常世界中度過,到為生活奔忙的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去。她希望擁有三天的光明去感受這個世界,使她熟悉身邊的一切,海倫想看到的事物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然而這卻只是一個很美很美的夢。
苦難造就了海倫的堅強,她有著超乎常人的心理。作為健康人,我們又應該怎樣珍惜度過的每一天呢?當我們翻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時,文章給了我們一個滿意的答復——“失明的我想給所有看得見的人一個忠告,好好利用你的眼睛吧,就像你明天就將永遠失去光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相關文章: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08-08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05-09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05-09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03-07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07-28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09-30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04-30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想到的04-30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感嘆06-17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想到的04-30